传承戏曲艺术 发扬中国文化

合集下载

弘扬戏曲文化 传承 活动

弘扬戏曲文化 传承 活动

弘扬戏曲文化传承活动1.引言1.1 概述戏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戏曲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追捧。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出现,戏曲文化逐渐丧失了传统的影响力和传承的动力。

为了重新点燃对戏曲文化的热爱并传承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弘扬戏曲文化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弘扬戏曲文化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在弘扬戏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戏曲文化的扶持与保护,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演艺界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其次,要大力推广戏曲文化,通过举办演出、展览、讲座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戏曲,并激发他们参与和喜爱的热情。

此外,还应该加强戏曲艺术教育,将戏曲纳入学校课程中,促进年轻一代对戏曲的学习和传承。

总之,弘扬戏曲文化是当下急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只有将戏曲文化传承好、发扬好,才能让它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相信未来的戏曲文化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首先,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目的和内容。

接着,详细阐述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引言部分主要起到引入主题并概述文章内容的作用,包括对戏曲文化的概述、文章结构的介绍以及本文的目的说明。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讨论弘扬戏曲文化的意义和传承戏曲文化的方式。

主要从戏曲文化对社会的重要性、文化传承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论述。

结论部分是对正文部分进行总结和展望,主要包括总结弘扬戏曲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传承戏曲文化的展望。

最后,说明各个部分的关系和联系。

引言部分引入了整个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正文部分详细展开论述,而结论部分是对正文进行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三个部分相互呼应、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章。

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

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

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摘要】京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表演特点。

其传统剧目和表演形式多样丰富,包括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方式。

当代京剧传承与发展在努力保护传统的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注入现代元素。

京剧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弘扬国粹艺术,传播中国声音。

京剧的国际传播也逐渐增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

传承京剧文化的重要性在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国粹艺术的使命在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京剧文化的永恒魅力体现在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热爱。

【关键词】京剧,文化传承,国粹艺术,历史渊源,传统剧目,表演形式,当代传承,发展,社会意义,国际传播,重要性,使命,永恒魅力。

1. 引言1.1 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京剧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音乐、舞蹈、戏曲、戏剧、美术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美学情怀。

传承京剧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惜,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弘扬国粹艺术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只有通过传承和创新,才能让京剧这一瑰宝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京剧文化,使其在当今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艺术之花。

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京剧这一文化符号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瑰宝。

2. 正文2.1 京剧的历史渊源与特点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京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京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包括了音乐、舞蹈、唱腔、表演等多种元素。

演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如歌唱、舞蹈、表演和功夫等,才能完美地表演京剧。

中国传统戏曲古老艺术的传承

中国传统戏曲古老艺术的传承

中国传统戏曲古老艺术的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许多传统价值观和思想。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戏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传承与发展仍然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戏曲古老艺术的传承,并分析其中的问题与挑战。

1. 古老艺术的背景中国传统戏曲起源于古代宫廷舞台,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多个不同类型的戏曲剧种。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说唱等元素,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

传统戏曲曾是皇室和贵族的娱乐活动,后来逐渐走入民间并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2.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首先,由于观众群体的变化,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戏曲的兴趣减弱。

人们更倾向于接触和追逐新兴形式的娱乐,使得传统戏曲的受众面临着萎缩的趋势。

其次,现代科技的发展也给传统戏曲带来了冲击。

人们更习惯通过电影、电视和互联网获取娱乐信息,这使得传统戏曲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此外,传统戏曲的演员培训和传承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许多老一辈的传统戏曲演员很难找到合适的传人。

3. 传承与创新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戏曲的古老艺术,各级政府、文化机构和戏曲界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设立专门的传统戏曲学校和培训机构,培养优秀的传统戏曲人才。

同时,注重宣传和推广,推出更多适应现代观众喜好的戏曲作品。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录制和传播戏曲表演视频、开展在线教育等,以扩大传统戏曲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同时,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合作创新,使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4. 传承的意义与价值传统戏曲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神。

通过传统戏曲,人们可以了解汉唐文化、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等重要历史时期。

传统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

传统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

传统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而传统戏曲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传统戏曲艺术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食粮,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戏曲艺术的历史渊源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最早的戏曲形式是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戏曲艺术形式。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戏曲艺术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

二、传统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传统戏曲艺术以歌唱、舞蹈、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戏曲艺术注重表演技巧和形体动作的协调,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眼神、动作等综合表演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此外,戏曲艺术还注重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方面的表现,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效果来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三、传统戏曲艺术的文化内涵传统戏曲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戏曲艺术通过剧本、唱词、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戏曲剧本通常选取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名著小说等为题材,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再现,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戏曲唱词以古文为基础,融入了大量的文学修辞手法,使得戏曲艺术具有了独特的文学价值。

此外,戏曲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音乐史和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传统戏曲艺术的社会功能传统戏曲艺术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戏曲艺术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食粮,是人们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戏曲艺术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观看戏曲演出,人们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其次,戏曲艺术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摘要:一、引言二、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2.民族特色的体现3.传统艺术的延续三、现实措施1.政府政策支持2.教育推广3.创新发展4.人才培养四、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观众群体萎缩2.演出市场不景气3.传统表演艺术流失五、案例分析1.成功传承的戏曲剧目2.创新表演形式的代表六、结论正文: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戏曲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引言在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文化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尤其是戏曲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探讨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传承戏曲文化,是对民族历史的尊重和继承,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责任。

2.民族特色的体现戏曲艺术作为中国独有的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传承戏曲文化,就是传承民族特色。

3.传统艺术的延续戏曲文化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传统艺术的延续。

只有将这一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才能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多彩。

三、现实措施面对戏曲文化传承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现实措施,推动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

1.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戏曲艺术充分的扶持,加大对戏曲传承保护的投入,为戏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教育推广教育部门应将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爱好,为戏曲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3.创新发展戏曲艺术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尝试创新表演形式,拓展演出市场,吸引更多观众。

弘扬戏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弘扬戏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

中国戏曲艺术是对世界舞台的一个卓越贡献。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戏曲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一个民族的存在,其根底是文化的存在,而民族文化的存在靠的是不断积淀和不断创造。

我国是戏曲大国,一代又一代人从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戏曲有过的辉煌让人难忘。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

戏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综合艺术,至今为止,我们对戏曲的认识和理论上的总结仍然无法完结。

在许多外国人眼中,中国戏曲艺术是精美绝伦的。

体验派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看到梅兰芳的表演,着实被迷住了――原来一个身段、一个兰花指、一个眼神既可表现出某种情境来;布莱希特看到中国戏曲演出后惊讶不已,发现中国戏曲早就实现了他的艺术理想,解决了他多年来想方设法要解决的问题。

戏曲文化的传承绝不仅仅是少数艺术家和戏曲爱好者的任务。

作为我国的国粹,戏曲文化理当被作为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人中推广。

这并非是强迫每个人去喜爱戏曲,而是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名族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注入一种中华儿女特有的文化底蕴。

只有这样,戏曲文化才能真正地被传承和发扬。

戏曲保护传承的认识

戏曲保护传承的认识

戏曲保护传承的认识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内涵。

保护传承戏曲的意义重大。

认识戏曲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保留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2.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维护和发展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3.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戏曲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娱乐方式,它具有团结人们、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提供人们进行精神交流和情感表达的平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戏曲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演形式,它要求演员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极高的艺术修养。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培养人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戏曲保护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培养艺术修养等方面都具
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应该加大对戏曲的保护力度,加强戏曲传承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培养一批优秀的戏曲人才,不断推动戏曲的创新和发展。

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

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

传承京剧文化弘扬国粹艺术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湛的表演技艺,深受观众喜爱。

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京剧在流传的同时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国粹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京剧文化的传承,首先要通过学习、传授和实践来实现。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戏曲艺术,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传统的京剧表演,需要演员具备扎实的舞台表演技巧和专业的演出功底。

要传承京剧文化,就需要从小培养一批舞台表演人才,让他们通过学习古典戏曲、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掌握京剧表演的技艺和艺术传统。

只有这样,才能让京剧这一传统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传承京剧文化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除了传统的师徒传承和学院教育之外,一些京剧团体和艺术机构也在开展京剧文化的传承活动,为对京剧感兴趣的年轻人提供学习京剧的机会。

一些京剧演员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向学生和群众传授京剧的基本知识和技艺。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京剧表演人才,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京剧,提高京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传承京剧文化还需要注重对京剧作品和剧目的整理、整修和保护。

京剧作品作为国粹艺术,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保护和传承京剧作品,就是要保护和传承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感。

当前,一些京剧作品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已经展开,不少京剧团体和文化机构通过整理和整修古老的京剧剧目,修复和保护京剧物件,向社会展示京剧的丰富多彩,让京剧艺术得以延续和传承。

还要加强对京剧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还有丰富的艺术传统和文化内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挖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传承京剧文化,就要加强对京剧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京剧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表演风格,探索京剧的发展规律,提高对京剧的理解和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曲艺文化是其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

自电影传入中国,便与戏曲深深结缘,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扬中国文化。

【关键词】传统戏曲中国文化中国电影戏曲元素
小小的身影讲述着千年的故事,幽婉的曲调传扬着上古的声音,一声声铿锵有力的锣鼓传递着华夏子孙不屈的意志,一幕幕曲折动人的故事承载着国人五千年的悲喜怒乐。

戏曲——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戏曲的发展,潺潺而流,从未曾干涸。

数百年前,当我们依旧做着天朝圣国的美梦时,西方世界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工业革命,当他们打开我们的国门强行带走无数奇珍异宝的同时,也将电影带进了我们的世界。

随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电影经历着一次次改革,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一个主流载体。

除了那些从小听着《穆桂英挂帅》,看着《天女散花》的祖辈们,现今已鲜有年轻人愿意跨进剧院,聆听这份传承千年的艺术。

无数人站出来宣称戏曲灭亡论,殊不知,戏曲已经用另外一种方式存在于历史发展的大舞台之中。

纵观中外电影,无论是《霸王别姬》还是《大闹天宫》;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动画;无论是从小受中国戏曲文化熏陶的本土导演陈凯歌,还是深受中西文化融合影响的香港电影导演徐克,戏曲元素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影视剧作品之中,依旧用戏曲特有的方式,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

这种方式的载体,我们称之为戏曲元素。

何为戏曲元素?
有人说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唱念做打”便是戏曲元素,也有人说戏曲元素就是五彩斑斓的服饰、夸张传神的动作、丰富多变的色彩、生动夸张的脸谱。

戏曲元素即编剧方面有剧本文学的诗赋性,结构方面是点线连贯的分场性,超脱的时空变化,综合的表演形式,根据行当创造角色,流动的技艺及通俗的民间艺术。

①笔者认为,戏曲元素简单概括便是戏曲的综合性、写意性与技艺性。

下面笔者从三个部分来具体阐述戏曲元素在影视剧作品中的运用。

一、向经典致敬
1905年,丰泰照相馆内,“谭鑫培唱着最拿手的《定军山》,只见他配合着锣鼓点儿,一甩髯口,把刀一横,立成顶梁柱一般,就听旁边有人喊:‘快摇’,刘仲伦便使劲摇了起来,那时的胶片只有二百呎一卷,很快便摇完了,算告一段落……”②
就这样,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完成。

这是京剧史上的里程碑,更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电影的起步,便是说唱艺术和传统的中国戏曲结合的产物。

传统中国戏曲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独特的一种存在形式,自电影开始在中国发展,就未曾忽略过民族国粹的地位,更有许多影片向中国传统艺术致敬,其中不乏《霸王别姬》《刀马旦》等优秀影片。

《霸王别姬》可谓是陈凯歌导演的巅峰之作,本片以“文革”为背景,讲述了京剧名旦程蝶衣和名生段小楼的故事。

片中情感细腻,色彩华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及人性进行了深入挖掘。

影片中,当段小楼揭发程蝶衣时,当“文革”的黑色雾霾笼罩着中国大地时,笔者不禁思考陈凯歌为什么要用我们的国粹京剧艺术来衬托这一故事。

中国京剧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最为厚重的艺术之一,陈凯歌导演的独到之处便是用最具代表性的中华艺术来映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虞姬最后自刎于霸王剑下亦是程蝶衣自刎于段小楼剑下,陈凯歌的这一做法是聪明而独到的。

戏曲《霸王别姬》无疑是国人最熟悉不过的剧目之一,用历史演绎过去,戏曲的助力使影像的张力更加具有历史深度。

二、局部引用
在众多中国电影中,戏曲的各种元素被中国导演灵活运用。

1942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铁扇公主》吸收了传统戏曲的造型艺术,人物活灵活现。

无独有偶,《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的扮相完全借鉴了京剧中猴戏的孙悟空脸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在音乐方面,影视剧作品中不乏锣鼓小调的出现,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大宅门》同名片头曲《大宅门》中融合了京剧、
豫剧、评剧、梆子、大鼓等七种戏曲元素,中国味道尽显观众眼前。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各个唱段都是源于京剧作品中的优秀曲目,如三太太唱的《苏三起解》就属京剧著名曲目《玉堂春》,西皮流水的板式一打,节奏鲜明,让情节多变的影视剧更加富有韵味,令人回味不已。

三、故事借鉴
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数不清的动人故事,才子佳人、忠肝义胆,一段段故事在舞台上演绎,用中国特有的方式——戏曲。

经历数千年的变迁,戏曲已由古老的祭祀演化成完整的叙事方式,有着鲜明的人物、生动的情节、完备的乐师、著名的演员。

在这个光影传播的时代,戏曲故事不断被改编,最终搬上大银幕,那些古老的故事再一次被人们所熟知。

如在电影、电视剧中备受青睐的题材《新白娘子传奇》便取材于传统戏曲。

《新白娘子传奇》的故事最初出现于明朝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之后,有陈六龙编著的《雷峰塔传奇》;清朝雍正年间,又有经方成培改编的三十四出《雷锋塔传奇》。

然而真正的集大成者是著名戏曲作家田汉先生根剧昆曲、京剧的老本改编的《白蛇传》。

由赵雅芝、叶童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张曼玉、王祖贤主演的《青蛇》故事情节大多源于此。

戏曲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传承,以特有的方式记录着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是中国文化不可忽视的力量。

小小一出戏,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

在影视艺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戏曲与影视剧可以相辅相成,传承中国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样,中华文化大复兴的时代指日可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