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间剪纸的艺术魅力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1. 引言1.1 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民间剪纸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由汉代的一位名叫曹史的宫廷宦官所创作,他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以装饰宫殿和祭祀场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传播到民间,成为一种普及的民间艺术形式。
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和民俗习惯。
据说,剪纸艺术最初是由普罗大众自发创造的,在农历新年、婚嫁等重大节日或仪式上,人们用剪纸来装饰庆祝活动,以求福祉和吉祥。
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通过剪纸艺术,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智慧和审美情趣,体验到民间传统的温暖与祥和。
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仍然得到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艺。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民间剪纸艺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继承了传统剪纸的技艺和艺术特点,同时又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使得民间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和风雨,但它仍然坚守着传统的精髓和文化底蕴。
通过世代传承和创新,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今社会中得以传承并继续发展。
从技艺上看,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只有通过对传统技艺的深入研究和练习,才能将传统剪纸的精华传承下去。
在当今社会中,传统剪纸作品所体现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誉,这也为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2. 正文2.1 剪纸艺术的技艺和特点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其独特的技艺和特点使其在艺术界备受瞩目。
浅谈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美

浅谈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美【摘要】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
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形式。
剪纸作品常常以红色为主色调,结合动植物、花鸟等多种图案元素,形成丰富多彩的作品。
剪纸的创作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剪纸师傅技法娴熟地运用剪刀,将纸张剪成各种形态。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艺术创新,剪纸艺术也在不断更新,创新发展出新的形式和风格。
民间剪纸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形式美,在当代艺术界占据重要地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美,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图案、构图等方面,更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悉心呵护。
【关键词】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美、材料、工具、创作过程、传统形式、创新发展、形式美、传承、发展、艺术界、独特魅力。
1. 引言1.1 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民间剪纸艺术起源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
据史书记载,剪纸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那时,剪纸被用于宫廷装饰和庆祝节日,成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传播到民间,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手工艺品。
民间剪纸艺术不仅表现出生活的情感和审美,还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民俗和宗教的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在技术上精湛,而且在意境和表达上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遗产之一。
1.2 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唐宋时期,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中就有人通过剪纸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审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传承发展,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清代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吸收了外来的剪纸技法,还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剪纸风格。
在农民生活中,剪纸被广泛应用于庆祝节日、祈福祭神、装饰家居等方面,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民间艺术形式。
近代以来,随着城乡交流的加强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民间剪纸艺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唐宋时代就有剪纸的记载。
剪纸通过不同的刀法和图案构图,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独特魅力。
剪纸非遗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一种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方式。
而在当代社会,随着非遗文化的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我们更需要以教育之道,让学生们接触和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继承剪纸非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剪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承。
剪纸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单色剪纸,也可以是多色剪纸,而剪纸的主题也包罗万象,有花鸟鱼虫,有神话人物,也有吉祥图案。
剪纸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剪纸艺术风格。
山东的剪纸以深刻细腻而出名,江苏的剪纸则以线条繁复、图案优美而出名。
剪纸以其精致的技艺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学习和传承。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剪纸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
在学生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一种手工艺术,更是在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
学习剪纸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剪纸是一种需要动手操作的手工艺,学生在制作剪纸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双手,掌握不同的刀法和技巧。
而且,在设计图案时,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构思出独具特色的剪纸作品。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学习剪纸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剪纸制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因为剪纸的制作过程需要反复琢磨、反复实践,一点一滴的工作都需要认真对待。
通过学习剪纸,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品质,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有益处的。
学习剪纸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剪纸制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幅剪纸作品。
他们需要互相协商、互相帮助,这就需要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通过用剪刀在纸上刻剪出图案和文字的技艺。
这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起源于中国,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剪纸文化的传承是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进行的。
通常,剪纸艺人会将自己的技艺传给下一代,同时也会教授给有兴趣学习剪纸的人。
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不仅保证了剪纸技艺的延续,更让剪纸艺术在不同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剪纸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剪纸作品有着极高的技巧要求。
剪纸艺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熟练地掌握剪刀的技巧,并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通过剪纸表达出来。
剪纸作品的线条流畅、整体协调,令人赏心悦目。
剪纸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人通常会选择一些具有寓意的图案和文字进行剪刻,如福字、花鸟、人物等。
这些图案和文字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等紧密相连,代表着祝福、财富、幸福等寓意,给人带来吉祥和美好的象征。
剪纸作品常常融入了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元素。
民间故事往往以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方式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和期望。
剪纸艺人通过剪纸艺术,将这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形象表现出来,赋予了剪纸作品更丰富的内涵和故事性。
剪纸作品的风格各具特色。
由于中国各地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和艺术传统的不同,剪纸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如北方的窗花、南方的剪红、西南的藏纸剪纸等。
每种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纹样和装饰方式,展现了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情。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使其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通过剪纸,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体味到民间艺术的独特之处。
剪纸也是一门富有创造力的艺术,每个剪纸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让剪纸文化继续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剪纸的艺术表现与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剪纸的艺术表现与文化传承剪纸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文化传承而闻名于世。
从古至今,传统剪纸一直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重要节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传承中国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剪纸的起源与发展剪纸作为一种工艺技术,起源于中国古代。
据历史记录,最早的剪纸作品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通过剪纸,人们可以把自然界的形象和艺术构图通过简单的剪裁与搭配表现出来,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纸艺。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更加精细、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剪纸的艺术表现中国传统剪纸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线条展现出浓郁的艺术魅力。
它以技艺高超的手法,将纸张剪裁出各种形象和图案,充满了变化和惊喜。
不仅如此,剪纸还通常采用对称式并反射式的图案,追求平衡和协调。
它所表达的主题涉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古老的神话传说等。
这些图案的传承使人们在观赏和制作剪纸时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剪纸的文化传承在中国的农村,剪纸已经成为年轻一代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节日和庆典等重要场合,剪纸作品经常被用作装饰和礼品。
同时,许多传统的剪纸图案也被应用到民间织锦、民俗舞蹈和传统建筑等各个领域。
这种文化传承不仅使传统剪纸的艺术表现得到持续发展,还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当代剪纸的创新和发展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剪纸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并与时俱进。
许多艺术家开始将传统剪纸与现代艺术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新颖独特的作品。
同时,一些剪纸艺术家也开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激光切割等技术,使剪纸作品更加精确和精美。
这些创新与发展不仅丰富了剪纸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提升了传统剪纸的表现力和影响力。
总结:中国传统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传承方式,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
通过剪纸艺术,人们不仅能欣赏到精妙的创作,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老的文化和神话传说。
剪纸宣传文章

剪纸宣传文章剪纸艺术:传承与创新并行的美丽之旅剪纸,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是中国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
一把剪刀,一张纸,便能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图案,如花鸟鱼虫、人物故事、风景名胜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它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祝福。
一、历史沉淀:传统剪纸的魅力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其记载。
千百年来,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不仅是节日庆典的装饰,也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缀,更是人们心中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传统剪纸的魅力在于其精细的工艺和丰富的寓意。
每一幅剪纸作品都是艺术家们心血的结晶,他们通过熟练的剪纸技巧,将纸张剪成各种生动的形象,寓意着吉祥、幸福、富贵等美好愿景。
二、创新融合:现代剪纸的焕发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融合。
现代剪纸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设计的元素和理念,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时尚化的特点。
现代剪纸注重色彩的运用和构图的设计。
艺术家们运用丰富的色彩,使剪纸作品更加鲜艳夺目;同时,他们通过巧妙的构图设计,使剪纸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动感,更加生动有趣。
三、宣传推广:让剪纸艺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剪纸艺术,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我们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举办剪纸艺术展览,让人们近距离欣赏到剪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剪纸教学视频和文章,让更多的人学习和掌握剪纸技巧。
此外,我们还积极与学校、社区等合作,开展剪纸艺术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剪纸艺术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结语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情感。
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创新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让剪纸的魅力在新时代继续闪耀,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乐趣。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民间剪纸艺术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首先,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
它以纸张为主要材料,通过剪、刻、镂等方式创造出各种形象,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民间剪纸艺术被广泛应用于节庆、婚丧嫁娶等场合,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民间剪纸艺术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随着节庆方式的改变,传统民间剪纸的应用场合逐渐减少。
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对于传统艺术的关注度逐渐降低。
此外,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面临着人才流失、技艺失传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间剪纸艺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和价值,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2. 培养传承人才: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人才,让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3. 创新发展:在保持民间剪纸艺术核心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科技手段,创新发展剪纸艺术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4. 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对现存的民间剪纸作品进行整理、建档和数据库建设,为研究和保护提供依据。
总之,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新的发展。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摘要】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剪纸非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传承剪纸非遗文化,学生可以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创造力,增强文化自信心。
剪纸非遗文化融入教育的方式也多样化,可以通过课内教学、社团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不仅有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引领学生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未来。
【关键词】剪纸非遗文化、学生核心素养、传承、影响、教育、审美情趣、创造力、文化自信心、重要性。
1. 引言1.1 剪纸非遗文化的价值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剪纸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兴起,传统文化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流失和衰退。
继承和传承剪纸非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继承和传承剪纸非遗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传承剪纸非遗文化,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2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个体的重要品质,也是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外,更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支撑,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学生才能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保持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传很广,作者之多,产量之大,为任何 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起
绘画品种难以比拟。随着社会的发展, 到积极的配合作用;在民间美术这一领
人们生活的变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 域的研究上开拓了新思路,填补了美术
来以及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近年来, 史研究的空白。《千年剪纸民族魂》以
在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迅速消亡的趋 《中国民间剪纸史》为依据,集中了上至
活在林海雪原中,在颜色上,满族人认 术》、《艺术戏曲刻纸》 等四本 画 册 。 解……我们必须把它保护起来,把根留
为白色为吉祥,红色为凶险。满族人剪 2003 年中国美术馆首次设立常年陈列 住。
纸不是贴在窗上,而是摆在窗台上,所 室时,把馆藏民间剪纸与无锡彩塑作为
以剪纸有些是立体的。 河北剪纸以丰宁的单色剪纸和蔚
门笺是春节时挂在门楣上的一种 剪纸,它像一幅幅镂空的锦旗,两边较 宽,下有一排流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 息。
喜花是结婚时张贴的剪纸。一般外 轮廓为装饰花朵或几何形,内刻有喜庆 文字,吉祥图案。
鞋花是用作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 图案是一种疏而满的填充纹样,题材主 要是花草鸟虫鱼。
衣袖花是指衣服袖口部位的刺绣 底样,贵州苗族尤为喜爱,多为长方形, 内为对称或均衡式纹样。
势,如陕北高原过去家家都会剪纸,户 南北朝下至清末的剪纸代表作品,是一
户都贴“窗花”,可现在已几乎看不到窗 部形象化的我国古代剪纸艺术发展史,
花剪纸了。过去浙江乐清一直是外贸剪 无论是收藏、观赏还是研究,都弥足珍
纸出口基地,细纹刻纸被人们誉为“中 贵。
华一绝”。近年来已销声匿迹,这门绝活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现代化的速度
东北剪纸的产生、发展同这里的自
54
YIS HUYANJ IU 艺 术 研 究
然环境、宗教、巫术、信仰及生活在这片 到 1955 年,国家先后出版了《民间刻纸 它是我们的根,它融入了我们的血肉,
土地上的人有着直接的关系。满族人生 集》、《民间窗花》、《王老 赏 的 窗 花 艺 给了我们情感。而现在它正在消失,瓦
巧天成的意趣,美轮美奂,巧夺天工。 在我国,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或是少
数民族地区,都有风格不同的剪纸。南 方剪纸线条细腻流畅,北方的剪纸粗犷 浑厚,而少数民族的剪纸在夸张和艺术 变形方面有独到之处。剪纸艺术与民俗
53
的关系密切,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在 过年,过生日,结婚,乔迁之时,人们少 不了剪贴喜字贴在窗户上,增加喜庆气 氛,所以剪纸又叫“窗花”,是一种小型 的艺术装饰品。
一、民间剪纸溯源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 了剪纸艺术,南北朝时期就已很成熟。 1966 年新疆吐鲁番一将军墓出土的剪 纸“对马”、“对猴”,是我国目前所能见 到的最早的剪纸,大约是公元 541 年左 右的作品。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中有“剪 纸招我魂”之句,说明剪纸曾被用于辟 邪,有巫术文化意味。当代著名美术史 论家王伯敏老先生有:“团花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又团 花,千载高昌百姓夸。出土而今成国宝, 史家评说奏铜琶。”的情怀。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她 产生于民间,与民风民俗有着密切的关 系,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渗透于老百姓 的日常生活中,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纤
尚无人继承。
下,农耕文化孕育的民间文化正遭到毁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弘扬 灭性的重创,而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国文
和保护蔚县剪纸文化遗产,从 1950 年 化的一半。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
《大舞台》2008 年第 1 期
55
他制作的窗花色彩特别鲜亮、配色达到 民间剪纸史》和汇集我国古代剪纸艺术
了精致如神的境界。
精品的 24 米长卷— ——《千年剪纸民族
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间 魂》。《中国民间剪纸史》一书以“农耕文
剪纸艺术
化影响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的观点
剪纸艺术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 贯穿全书,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开展拯
县的点彩刻纸比较典型。尤其是蔚县民 间点彩剪纸,是当地民间艺术家们继承 和吸收了河北武强木板水印窗花,天津 杨柳青木版年画和当地刀刻刺绣花样 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创造出来的一个 艺术品种。其特色突出表现在“阴刻为 主”和“色彩点染”等技法上。
一代剪纸大师王老赏是蔚县剪纸
一个重要单元推出,现中国美术馆常年 陈列室藏有王老赏的剪纸作品五幅。
参考文献: 1 田翔仁,赵所生,余乐孝.手工 制作[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 晓敏. 王老赏剪纸原作惊现温 州[N].美术报,2005-7-16 3 斯舜威."三史罕人"再著新 史[N].美术报,2005-5-14 4 张树贤. 耄耋之年著新书 [N].美术报,2006-11-11
的重要奠基人。在他从艺四十多年中, 王老赏把农民大众的文化趣味,及乡亲
有关,同时还与宗教信仰和古代先民图 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
浙江剪纸历史悠久,乐清的细纹龙 船花,温州地区蓝印花布的纹样和永康 的戏曲人物剪纸都很有名。
广东佛山剪纸形式多样,千变万 化,享誉国内外。特别是用铜锡箔为材 料剪刻的剪纸显得金碧辉煌,富丽堂 皇。这类剪纸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是 佛山的特产。
陕西自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 秦、西魏、大夏、北周、隋、唐等十一个王 朝相继在此建都,是历史上建都朝代最 多、时间最长的地区。传说的中华民族 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就出生在黄河流域 的陕西省黄陵县。古文化遗址中发现了 大量的玉器、青铜器、天文观测、历法、 服装、陶器、乐器等古代发明,所有这一 切无不给后来的剪纸艺术打上了神秘 的烙印。陕西剪纸在艺术风格上是单 纯、概括、淳朴庄重,讲究剪纸本身的文 化内涵;在内容上,始终围绕“生产、生 活、生命”三大主题。流传在这一带的巫 俗剪纸和民间用于招魂辟邪的抓髻娃 娃剪纸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在这种自然 地貌和艰难环境中生活,人们考虑最多 的是生存繁衍,因此,剪纸抓髻娃娃就 成为这里人们对生命崇拜的群体意识。
鉴于世界的共识,上世纪末,联合 国科教文组织决定在全世界范围内开 展 对“ 人 类 无 年 无 形 文 化 遗 产 ”的“ 抢 救”与“保护”。剪纸艺术被中国文化部 列为首批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请保 护的项目之一,我国政府对此极为重 视,并采取在全国范围内对其进行普 查、记录、出版、展览、研讨等保护性措
中国北方流传有“蛇盘兔,年年富” 的谚语。意思是属蛇与属兔的婚配,定 会人才两旺。这诙谐、淳朴的言语道出 了民间剪纸艺术朴素的美学观念和表 达方式。
二、剪纸的题材及艺术表现形式 剪纸的题材可谓广泛。民间剪纸来 自民间,表现民间,它不仅表现了人们 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人物题材 在剪纸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以表现现实
《大舞台》2008 年第 1 期
艺 术 研 究 YIS HUYANJ IU
生活人物及戏曲传说故事人物为多见。 花、鸟、虫、鱼题材的剪纸大多寓意某种 品格或吉祥的意义。例如:“花”中牡丹 象征富贵,梅、兰、竹象征气节,荷花象 征高洁,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 “鸟”中喜鹊象征喜庆,鸳鸯象征爱情, 仙鹤象征长寿;鱼类题材,其谐音“余” 是和“富”联系在一起,莲花与鲤鱼的剪 纸,借其谐音,表示“连年有余”。 吉祥 图案题材的剪纸是采用谐音、象征、隐 喻 的 手 法 ,把 文 字 、器 皿 、动 植 物 等 形 象,巧妙地组织在一起的图案,托物寄 情,以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动物题材 的剪纸,有的表现动物的生态和习性, 大多则通过联想,赋予吉祥的象征意 义。
施,因此迎来了剪纸艺术新的发展机 遇。
作者简介: 洪磊(1966- ),男,安徽巢湖人,浙江省湖州
们的朴实情感寓于窗花刻纸艺术之中, 总计创作了千幅以上人物刻纸样稿。他
著名美术史论家、八十多岁高龄的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伯敏先生最近完
艺术与设计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传统工艺美 术研究。
还创作了数不清的花鸟草虫窗花样稿, 成了我国第一部剪纸艺术史专著《中国
礼花是指向亲友赠送礼品所贴的 剪纸。礼花多用吉祥的图案,对称的构 图。有些地区常把它贴在窗上,因而礼 花与窗花有相通之处。
当然,剪纸的种类远不只这些,而 且运用到很多方面。
现代的剪纸,不但用于装饰,点缀 墙壁、门窗、灯具和灯笼 等,还常常作为礼品的点 缀。大红色的朴实、浓郁的 民族韵味,在剪纸艺术中 尤为突出,它那极富视觉 冲击力的强烈色彩和造型 上的东方文化内涵,极大 地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情 趣。 三、我国不同地域民 间剪纸的艺术特征 剪纸的风格与不同地 域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及作者的文化素 养、爱好禀性等多种因素
YIS HUYANJ IU 艺 术 研 究
传承民间剪纸的艺术魅力
■洪 磊
【摘 要】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文化中的 优秀代表,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其题材广泛,表现形式 多样,地域特色丰富,雅俗共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应重视和保护民 间艺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关键词】剪纸;民俗;题材;艺术特征;传承
民间剪纸样式较多,有窗花、墙花、 门笺、喜花、鞋花、枕花、衣袖花、礼花 等。
窗花是广大农村在逢年过节时张 贴在窗户上的剪纸。窗花的样式自由, 舒展,镂空透亮,题材广泛,应有尽有。
墙花是贴在室内墙上的剪纸。如贴
《大舞台》2008 年第 1 期
在北方睡炕上的也叫“炕围花”,尺寸比 窗花略大,多为吉祥图案,有的直接组 合文字,有的则借物寓意,以图吉利。
云南剪纸普遍用于两个方面:一是 绣花服饰的图样,二是用于佛事。绣花 服饰剪纸大多在白族、彝族、纳西族中 流行,佛事剪纸主要流行在傣族。20 世 纪 50 年代后期,贵州、云南、四川的剪 纸在众多文人剪纸艺术家的努力之下,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创作的大量现 代剪纸使整个地区的剪纸风格由民俗 型向观赏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