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

2、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内容。

3、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著名的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新佑卫门、足利义满三个人物,说明三者的身份分别是天皇的儿子、武士和幕府将军,并设问天皇、武士和将军三者在日本历史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你就全明白了。

三、讲授新课第一目、大化改新(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3.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4、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5、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二)背景材料引入相关史事1、汉倭奴国王金印和邪马台国的亲魏倭王两幅图片了解日本历史2、大和政权的统一(1)兴起:3世纪中期,大和国在本州中部兴起。

(2)统一:5世纪左右,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3)政治统治:国王称“天皇”,朝廷和贵族占有大大量土地。

(4)经济特点:基层生产组织为“部”,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地位近似奴隶。

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和国是一个奴隶制性质的国家。

(三)大化改新背景1. 背景:(1)国际:受到中国唐朝的影响。

(2)国内:苏我氏专权,中大兄皇子发动政变除掉苏我氏,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目的: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3. 时间:646年开始4. 特点: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5. 主要内容:(1)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治理。

6. 影响:改革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改变了日本的国家性质,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新人教版

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新人教版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盛行。中央逐渐丧失对地方的控制权,社会局势动荡。
(2)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 事集团,成员称为“”。
(3)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获得“”称号,设于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学习重点:大化改新。
学习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4)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而是他的。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先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四、合作学习
小组内先进行讨论,后教师总结。
1.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4.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古代日本
1.6世纪前的日本
2.大化改新
3.武士和武士集团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古代日本的历史风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认知相对较弱,对于日本原始社会、大化改新等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掌握日本历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意义、奈良时代的特点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4.图片、图表引导:运用生动的图片、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地理位置,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呈现日本原始社会、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感知。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日本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二、内容分析日本的文明产生比较晚。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一场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从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一些地方豪强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发展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1192年,镰仓幕府统治日本。

日本从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三、教学目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认识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了解幕府统治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大化改新,认识学习和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6 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概况日本的地理环境。

(2)学生活动●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地理环境特点:岛国,岛屿众多、山地众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

●地理环境影响:便于发展渔业、航海业,便于畜牧业发展,灾害频繁,忧患意识较强。

(3)教师活动大和政权的统一(4)学生活动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最高统治者称“大王”2.大化改新(1)教师活动研读材料,归纳出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是什么?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

6世纪末7世纪初,部民反抗不断;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2)学生活动①国内形势: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②国外形势: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3)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总结出日本大化改新的意义?(4)学生活动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3.幕府统治(1)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梳理封建庄园制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材料1:8世纪中叶政府发布《垦田永世私有法》以后。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1 (2)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1 (2)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盛行。中央逐渐丧失对地方的控制权,社会局势动荡。
(2)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氏首领获得“”称号,设于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学习重点:大化改新。
学习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4.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古代日本
1.6世纪前的日本
2.大化改新
3.武士和武士集团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重点
大化改新。
难点
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大化改新(大化:此年号意为“伟大的变化”)
政治
经济
在回答任务一之前,我们先来看幅地图。

教师利用图简单介绍一下6世纪前的日本。

讲述: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大和农耕经济比较发达,国力强盛。

在5世纪初逐步吞并了其他小国,首次实现了日本的统一。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1.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原因有哪些?
内因:当时日本政局动荡,社会混乱。

解释政局动荡
所谓政局动荡就是皇权旁落,皇权掌握在苏我入鹿手
中,政局十分混乱,再加上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造反
逃亡,社会陷入混乱。

因此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
变,皇室重掌大权,拥立孝德天皇继位,即位后孝德天
皇效仿唐朝,颁了布改革诏书。

外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直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阅读课文,讨论: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土地收归国有,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一定得赋税,一定。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古代日本》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古代日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古代日本》问题。
2.能力层次: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方面表现较好,能够进行史料的阅读和分析。但部分学生在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上仍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提升。
3.素质层次: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但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方面表现较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古代日本》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古代日本》内容,强调《古代日本》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古代日本》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我在教学中使用了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学生们对于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问题,而无法深入地去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导学生去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们在完成课后作业时表现认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并提交。他们在作业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表现出对《古代日本》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1课古代日本》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古墳时代的文化特点,以及大化改新和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日本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和日本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古代日本的历史文化特点、大化改新和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等方面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古墳时代的文化特点,掌握大化改新和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日本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古墳时代的文化特点;大化改新和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对日本古代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大化改新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代日本的历史文化特点。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2.辅助材料:图片、图表、文字材料等3.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文字材料,简要介绍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古墳时代的文化特点,引导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产生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古代日本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1.了解大和统一日本。

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体会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3.了解日本的庄园经济和武士阶层的形成,知道幕府统治的建立。

重点
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幕府统治的特点。

难点
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幕府统治的影响。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

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的确,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日本是怎样翻开它历史新的一页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了解这一史实。

一、6世纪前的日本
教师: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后来大和政权统一了这些小国,大和何时统一了日本?
学生: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教师:大和政权统一日本后,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他是如何统治日本的?
学生: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教师:日本的土地归谁所有?他们如何组织生产?
学生:大和政权统治下的日本,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史料1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日本的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7世纪时,大和的社会状况怎样?
学生: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十分混乱。

教师:同一时期的中国隋唐,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强盛的局面。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史料2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574-622)制定了一
系列法令来提高天皇的权威
,并且派遣众多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推古改革”,它为之后的“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教师: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日本大化改新有利条件是什么?
学生:日本派遣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进行“推古改革”,为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53
教师:结合上述表格评价大化改新。

学生: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形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教师:(过渡)大化改新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但后来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出现了庄园和武士阶层。

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对此后的日本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教师: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庄园,庄园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

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展示图片:
教师: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人?
学生:他们是“武士”。

庄园形成后,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教师:在古代日本,武士出现后,逐渐从分散走向集中,聚集在一地区最强大豪强贵族的旗下,形成武士团,武士团的职责有哪些?
学生: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教师:日本历史上的幕府统治是怎么回事?
学生:武士团最后集中在源氏和平氏两大家庭之下,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教师: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幕府统治实质是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教师: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史料武士道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产生,到武家开始执掌政权的镰仓时代,逐步兴盛和发展起来。

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家理论道德思想而理论化。

其影响深入日本社会各阶层,与神道一样,形成日本国民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同神道一起,充当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精神武器。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

教师:你认为武士道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学生:绝对服从主公,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的精神。

教师: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教师: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是世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中你有何启示?
学生: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民族,通过吸收与创新不断实现超越。

7世纪时,日本曾经效仿隋唐进行过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开始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参照日本的这段历史以及这个民族的特点,当前的中国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创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11课古代日本
古代日本
⎩⎪⎨⎪⎧统一日本: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
大化改新⎩⎪⎨⎪⎧时间:646年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公民耕种;统一赋税影响: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武士⎩⎪⎨⎪⎧形成:地方豪强为保护庄园而建立掌权:12世纪晚期开始,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