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化学工业品

合集下载

味精生产安全风险评估

味精生产安全风险评估

味精生产安全风险评估
味精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味精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可能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味精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品风险:味精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需要对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处理过程进行安全评估和控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火灾和爆炸风险:味精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可燃物料和气体等,存在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需要对生产设备、电气设备和防火设施进行评估和检测,确保它们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和灭火措施。

3. 呼吸道危害:味精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对工作人员的呼吸道健康造成威胁。

需要对生产车间的通风系统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4. 机械装置安全风险:味精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事故。

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设备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 压力容器爆炸风险:味精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压力容器,如果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

需要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并确保其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对味精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人员的身体健康。

味精的危害

味精的危害

5.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并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释度是3000倍,人对味精的味觉感为0.033%,在使用时,以1500倍左右为适宜。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中产生似成非成,似涩非涩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食品暂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6.味精在常温下不易溶解,在70C~90C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超过100C时味精就被水蒸气挥发,超过130C时,即变质为焦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还会产生毒性。对炖、烧、煮、熬、蒸的菜,不宜过早放味精,要在将出锅时放入。
紧急处理:误服过量味精后勿须特殊处理。出现“中国餐馆综合征”者也可口服维生素B6,每天50毫克。
中毒预防:可以放心食用味精,但不要使用量过大,一般每天每人食用量不要超过20克。
味精是一种增鲜味的调料,炒菜、做馅、拌凉菜、做汤等都可用。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另外,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还具有治疗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经衰弱、癫痫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味精是一种具有强烈肉类鲜味的谷氨酸的钛盐。内含一分于结晶水,分子式为C5H8O4Na·H2O。。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倍已感觉不出咸味,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倍也感觉不出甜味了,但味精用水稀释300倍仍能感觉到鲜味。因此,人们称之为“味精”。
味精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可你知道吗?味精不仅能为菜肴增添鲜味,它还具有丰富的营养呢。谷氨酸钠被我们食用后,能够通过胃酸的作用离解为谷氨酸,能很快被消化吸收,变成人体组织中必不可少的蛋白质。而谷氨酸是一种高级营养辅助药,在医疗上有护肝、解毒、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于少年儿童还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适量地食用味精,能促进发育,增强体质。

味精是什么阅读材料高中化学北京海淀

味精是什么阅读材料高中化学北京海淀

味精是什么?导语:很多人感觉餐馆做出的饭菜比自己在家做出的食物更鲜更香,这跟餐馆做菜时加入的调味料更多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提高鲜味的调味料就是味精。

味精,又名“味之素”,学名“谷氨酸钠”,分子式为C 5H 8NO 4Na 。

成品为白色柱状结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

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和食盐。

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也是蛋白质的最后分解产物(之一)。

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 倍,已感觉不出咸味;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 倍,也感觉不出甜味了。

但谷氨酸钠用于水稀释3000倍,仍能感觉到鲜味,因而得名“味精”。

味精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由粮食制成的现代调味品。

味精通过刺激舌头味蕾上特定的味觉受体,比如说氨基酸受体T1R1/T1R3或谷氨酸受体,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luR4和mGluR1)以带给人味觉感受。

味精作为最常用的调味品,既是调味品;又可以在食品包装应用中作为食品添加剂直接标注;也可以标注其学名谷氨酸钠;同时也可以同时标注味精(谷氨酸钠)都是符合相关国家相关规定的。

味精具有强烈的鲜味,是含有一个分子结晶水的L -谷氨酸钠。

味精进人体内很快分解出谷氨酸,故谷氨酸钠的生理作用和谷氨酸相同。

谷氨酸是人体正常代谢物质,在人体代谢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如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参与脑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促进氧化过程,是脑组织代谢较活跃的成分,也是脑细胞能利用的氨基酸。

国外曾报道谷氨酸可以快速提高智力低下儿童的智力,它是通过乙酰胆碱的产生影响神经活动 。

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

谷氨酸钠还具有治疗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经衰弱、癫痫病、胃酸缺味精 酱油中也含有味精成分乏等病的作用。

但是婴幼儿大量食用味精后,会使血液中的锌转变成谷氨酸锌从尿中过量地排出体外,从而导致急性锌缺乏。

缺锌会导致弱智、夜盲症、性晚熟及成年侏儒症等情况。

味精生产反应方程式

味精生产反应方程式

味精生产反应方程式味精,也被称为谷氨酸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调味品,具有增强食物鲜味的作用。

味精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发酵和提取两个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味精的生产反应方程式。

1.发酵过程:味精的发酵过程通常使用谷氨酸盐作为底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谷氨酸。

以下是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反应方程式:α-酮戊二酸+谷氨酰胺+ ATP ➡️谷氨酸+ AMP +二磷酸肌酸在这个反应中,α-酮戊二酸和谷氨酰胺经过一系列的酶催化作用,结合ATP(三磷酸腺苷)产生谷氨酸、AMP(腺苷一磷酸)和二磷酸肌酸。

这个反应通过谷氨酸合成酶催化,通常由一种名为放线菌科微生物的细菌或真菌完成。

2.提取过程:发酵后的发酵液主要包含谷氨酸以及其他辅助的物质。

提取过程主要是通过酸水解,将谷氨酸转化为谷氨酸钠,以便制备味精。

以下是酸水解反应方程式:谷氨酸+ NaOH ➡️谷氨酸钠+ H2O在这个反应中,谷氨酸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生成谷氨酸钠和水。

酸水解是一个底物与碱反应,将谷氨酸中的羧基(COOH)和氢原子(H)分离出来,产生谷氨酸钠。

3.结晶和提纯过程:提取得到的谷氨酸钠溶液需要经过结晶和提纯过程,以获取纯度较高的味精产品。

结晶过程主要是通过逐渐蒸发溶液中的水分,使谷氨酸钠逐渐结晶出来。

提纯过程则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杂质,提高产品纯度。

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结晶味精可以被用于食品工业中的调味品生产。

味精的特点是可以增强食物的鲜味,但并不具有其他调味品所带有的咸味、香味或辣味。

因此,味精通常被用于提鲜的同时,搭配其他调味品来达到更好的味道效果。

综上所述,味精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发酵和提取两个步骤,并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味精产品。

味精作为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物的风味有着重要的作用。

味精执行标准

味精执行标准

味精执行标准
味精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它的出现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了美味。

但是,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它也需要遵守一定的执行标准,以确保它的安全性和质量。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味精的执行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味精的定义。

味精是一种白色晶体粉末,化学名为谷氨酸钠,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和少量的其他氨基酸钠盐。

它是一种具有鲜味增强作用的调味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烹饪中。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味精的生产和使用必须遵守以下执行标准:
一、生产标准
1. 原料标准
味精的原料应采用优质的淀粉或糖蜜,并经过严格筛选和检验,保证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生产工艺标准
味精的生产应采用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卫生和安全,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3. 产品标准
味精的产品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味道、含量等指标。

其中,味道应具有鲜味增强作用,不得有任何异味或刺激性味道。

二、使用标准
1.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味精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必须遵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和使用限量等要求。

2. 食品安全标准
味精在食品加工和烹饪中应按照卫生安全要求使用,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同时,应注意合理搭配,避免过量使用。

总之,味精的执行标准是保障其安全性和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只有遵守这些标准,才能让我们放心地享受美味佳肴。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合理膳食,坚持健康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鸡精或味精哪一个更有害 原来一直都错了 其中之一是天然食品

鸡精或味精哪一个更有害 原来一直都错了 其中之一是天然食品

鸡精或味精哪一个更有害原来一直都错了其中之一是天然食品我国是一个美食家大国,在做饭的同时,我们也会注重颜色、香味和味道。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味精和鸡精来净化。

但很多人不知道味精和鸡肉精华的区别,只是觉得稍微加一点就能让食物变得更美味。

有些懂得养生的人,一般都不选择吃这两样东西,尤其是在烹调和高温不能放鸡精和味精的时候,否则也会产生致癌物质,这是真的吗?味精实际上,谷氨酸钠的主要成分是以谷物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有些人会认为味精是由化学工业制成的,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十分准确。

味精是从大米、玉米等谷物发酵后提取出来的天然食品,不是我们所说的化学合成,所以只要适当使用味精,就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但不要盲目追求量。

此外,当人们吃太多味精时,特别是外出吃饭时,可能会感到口渴。

这主要是因为快餐增加了更多的味精,这会使人此时口渴,因此我们必须补充身体的水分。

鸡精事实上,鸡精是谷氨酸钠,但不像味精那样纯净。

通常我们会看到一只鸡在一袋鸡精中存在,有些人甚至写过鸡肉的提取。

事实上,根本就没有鸡肉,基金是在盐和味精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有助于改善味觉的物质。

食用鸡精的成分比味精复杂,提取现金时效果更好,但鸡精是一种合成调味品,如果使用过多,也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鸡精除了含有谷氨酸钠外,还含有更多的氨基酸,能增加人的食欲,为身体提供营养,有助于改善食物的美味。

鸡精和味精能致癌吗?鸡精和味精引起癌症的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主要原因是鸡精和味精超过120摄氏度,转化为焦谷氨酸钠,许多人认为焦谷氨酸钠是致癌物。

事实证明焦谷氨酸钠不属于致癌物,同时经过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味精也是一种安全的食品,烹调时通常添加味精和鸡精,温度不会达到120度,因此正确食用鸡精和味精对健康没有影响。

味精使用常识

味精使用常识

味精使用常识鸡精是一种具有鸡肉鲜香风味的复合调味剂。

它有很多优点:放得多一点也没有不舒服的味道;没有味精食后的那种口干感;口味协调性好,滋味鲜美醇厚。

目前,鸡精广泛用于方便食品、快餐、酒店、餐饮的食品调味当中,也已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家庭风味调味料之一。

很多人对味精有成见,却对鸡精情有独钟,认为鸡精是以鸡肉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仅有营养,而且安全。

其实,味精也是纯粮食制成的产品,而且本身就是一种氨基酸,天然存在于粮食、豆类和鱼肉类当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少量食用味精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那么,鸡精与味精区别在哪里呢?两者生产原料、工艺方法、产品成分及风味明显不同。

味精是一种很纯的鲜味剂,主要成分是谷氨酸单钠,是以碳水化合物(淀粉、糖蜜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经提炼精制而成。

水解植物蛋白质经加工也可制得味精。

鸡精则是多种呈味物质配合而成的混合物,它既有味精的鲜味,又有其他呈味物质的鲜味。

鸡精是随着呈味核苷酸、水解动植物蛋白、酵母抽提物等新产品出现后才产生的。

原来,味精和呈味核苷酸具有一种鲜味“相乘”效应,具有强烈的增鲜作用,其鲜度比同样浓度的味精高得多,是味精的换代产品。

也就是说,鸡精的味道之所以鲜,仍然离不开味精的作用。

只不过,有了肌苷酸、鸟苷酸的帮助,可以用较少的味精达到较高的鲜味水平。

本来用核苷酸增效可以让味精的鲜味上升二三十倍,但生产者在其中又加了盐、淀粉和糊精来稀释,结果鲜味的浓度又下降了。

所以加鸡精的数量通常不应低于味精。

鸡精的优势,主要是风味的优势。

味精、核苷酸,加上有机酸盐、糖、香辛料,有些产品还含有“水解蛋白”或“酵母提取物”,可带来多种氨基酸的鲜味,再加上鸡味香精等,混合起来,能让味道显得更加自然和丰富。

虽然大部分鸡精的包装上都写着“用上等肥鸡制成”、“真正上等鸡肉制成”,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主要由鸡肉制成。

鸡精的主要成分通常是食盐、麦芽糊精和味精,其中味精的数量通常会超过真正来自天然食品的成分,比如鸡肉粉或鸡骨粉、鸡蛋提取物、其他肉类提取物等。

味精是怎么做的

味精是怎么做的

味精是怎么做的篇一:咸鸭蛋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1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糖业、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等4个主要工序。

1.1液化和糖化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确实作为原材料。

油脂先要经过液化阶段。

然后在与B一牛乳作用进入糖化阶段。

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去大量蛋白质沉积。

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

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下要低聚糖在糖化裂解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

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需要进行糖化。

糖化温度控制在60℃左右,PH值4.5,糖化时间18-32h。

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 85℃ ,灭酶30min。

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毒后进入发酵罐。

1.2谷氨酸发酵发酵谷氨酸发酵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 ,置入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需要进行。

谷氨酸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病原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核酸生化反应。

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提炼为谷氨酸产物。

整个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3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亡国期。

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值及供风量都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必须为菌体的生长质体代谢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经过大约34小时的培养,当产酸、残糖、光密度等指实现标均达到很大要求时即可放罐。

1.3 谷氨酸提取与谷氨酸钠生产工艺该过程在提取罐中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质然后纯化得到的。现代工业生产采用某种擅长 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发酵的原料可以用淀粉、甜菜、甘蔗乃至 于废糖蜜,使得生产成本大为降低。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 类似的。生产过程中并不使用什么“化学原料”。如果把酒、醋和酱油 当作“天然产物”的话,味精就应该也是天然产物。如果因为发酵和纯 化是工业过程,而把它当作“化工产品”,那么至少白酒也应该被划为 “化工产品”。
➢ 味精的成分单一,在食物中主要增加“鲜”味。鸡精、蘑菇精等复合调 味料的的成分复杂,一般而言,“香”味更浓郁一些。不管是那种精, 只要它能产生“鲜味”,就都含有味精——谷氨酸钠。只不过经过仔细 的配方,复合香精产生鲜味的效率更高,也可以满足不同的特定需求。
结论:谣言破解
➢ 作为味精的化学成分是谷氨酸钠,是能够产生“鲜味”的谷氨酸盐的一 种。
➢ 这篇文章引发了世界性的对于味精的恐慌,被称之为“中餐馆并发症”。 后来有一些针对“中餐馆并发症”的研究,但是无法证实它的存在。不 过,基于“没有证实不代表不存在”的莫须有怀疑精神,这个故事很快 广为流传,但是针对它的研究也就没有人关注了。
味精的安全性
➢ 针对味精安全性的研究很多,没有发现过它能产生危害。只有个别动物 实验发现在“大剂量”下,对于某种非常敏感的老鼠有产生神经毒性的 可能。不过所需要的大剂量远远高于人类食物中可能使用的量,也没有 进一步的后续研究。
鸡精或者其他精又如何?
➢ 严格说来,鸡精里还应该有一些来自于鸡的成分比如鸡肉粉、鸡油等等, 来产生鸡的味道。但是,由于来自于鸡的成分比较贵,为了降低成本, 厂家可能完全不用鸡的成分。所以说,你买的鸡精中是否含有来自于鸡 的成分,完全取决于生产厂家,消费者基本上不可能从产品来进行判断。
➢ 鸡精广告经常宣传自己是“真正含鸡肉”的,然而当禽流感闹起来的时 候,他们又改口说根本没有……
鸡精或者其他精又如何?
➢ “鸡精”这个名字起得非常成功,再配以包装上画的大母鸡,给人感觉 鸡精是“鸡的精华”。鸡精的销售,也大有取代味精之势。
➢ 其实呢? ➢ 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只是味精是单一的谷氨酸钠,而鸡精是一种
复合调味料,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在40%左右。鸡精中除了味精之外, 还有淀粉(用来形成颗粒状)、增味核苷酸(增加味精的味道)、糖、 其它香料。增味核苷酸本身也能产生鲜味。跟味精混合之后,所得的鲜 味会大大超过二者单独的鲜味之和。这就是所谓的“协同作用”。
➢ 除了发酵生产的味精,谷氨酸盐还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 ➢ 关于“味精会导致XX”的传言,科学家们努力了很久,也无法证实。 ➢ 在国际权威机构JECFA和美国、欧盟的监管体系里,味精的安全性都
不用考虑,在食品中的使用也无限制。 ➢ 鸡精等肉味香精中也含有大量的味精。
味精是化学工业品, 我都用鸡精蘑菇精!
爱吃吃不吃拉倒!
流言:
➢ 听说味精吃多了不好,所以我们家现在完全不吃 味精了,我们做饭都用鸡精和蘑菇精的!
味精是什么东西?
➢ 人体能够体验到的基本味道之中,有一种叫做“鲜”。亚洲人很早就用 各种浓汤作为调味品,来增加食物的“鲜味”,比如鸡汤、骨头汤、海 带汤等等。1907年,日本人蒸发大量海带汤之后得到了谷氨酸钠,发 现这个东西尝起来像许多食物中的鲜味。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说的味精。
➢ 美国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 合专家组(JECFA)、欧盟委员会食品科学委员会(EFSA)都进行过 评估和审查。JECFA和EFSA都认为味精没有安全性方面的担心,因此 在食品中的使用“没有限制”。美国FDA的一份报告认可“有未知比例 的人群可能对味精有所反应”,但是针对整体上的味精,他们赞同 JECFA的结论。
味精是什么东西?
➢ 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但是, 被束缚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不会对味道产生影响,只有游离的谷氨酸才 会呈现谷氨酸盐的状态,而产生“鲜”味。在含有水解蛋白的食物中天 然存在谷氨酸钠,比如酱油是水解蛋白质得到的,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 在1%左右,而奶酪中还要更高一些。有些水解的蛋白质,比如水解蛋 白粉,或者酵母提取物,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甚至高达5%以上。还有 一些蔬菜水果,也天然含有谷氨酸钠,比如葡萄汁、番茄酱、豌豆,都 有百分之零点几的谷氨酸钠。这样的浓度,比起产生“鲜味”所需的最 低浓度要高多了!
➢ 当今市场上的量至少在80%以上,而高纯度味精则要求99%以上。
味精与“中餐馆并发症”
➢ 196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吃中餐的 奇怪经历。大致是说开始吃中餐之后15到20分钟,后颈开始麻木,并 开始扩散到双臂和后背,一般持续两个小时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