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有害生物防制市场分析报告

有害生物防制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有害生物是指对人类、农作物、家畜、环境以及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的生物,如害虫、病原体、杂草等。
有害生物对农业、园林、环境卫生、家庭和公共卫生等领域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有害生物防制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需求。
本报告将对有害生物防制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市场规模、趋势、主要防制方法以及市场前景展望和发展建议,为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提供全面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报告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了对有害生物防制市场的概述,介绍了该市场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以及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也对本报告的结构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正文部分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有害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市场规模和趋势分析、主要有害生物防制方法。
其中有害生物的定义和分类部分将对有害生物的概念进行定义和分类;市场规模和趋势分析部分将对该市场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详细分析;主要有害生物防制方法部分将介绍当前主流的有害生物防制方法和技术。
结论部分将对市场前景进行展望,提出行业发展建议,最后对本报告的总结进行了总结。
1.3 目的目的部分内容:本报告的目的是对有害生物防制市场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市场规模和趋势、主要有害生物防制方法以及市场前景展望。
通过对市场现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为有害生物防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发展建议,为相关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4 总结总结:本报告对有害生物防制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引言中的概述和目的到正文部分的有害生物定义和分类、市场规模和趋势分析、主要有害生物防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探讨。
通过对市场前景展望和行业发展建议的讨论,可以得出有害生物防制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最后,本报告总结了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建议,为有害生物防制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发展与现状

有 害 生 物 风 险 分 析 ( s Pe t
A ay i)简称 P R A, 近 年来 越 来 越 引 n lss, 是
Ri k 国 粮 农 组 织 ( S FAO) 国 际标 准和 准 则概 念 月 1 的 日起 , 对进 1原 木 实 施 了新 的 植 物 检 疫 3 上 的 有 害 生 物 风 险分 析 。 措施 。 另外 , RA办 公 室 组 织 完 成 的 烟 草 P
1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的产生
但其 思 想却 是 由来 已久 的 。 检 疫 产 生 的时 从 候起 , 们就 面 临 着对 外 来 的有 害 生物 给 本 人 国 或 本地 区造 成 的威 胁 进 行 评 估 。 初 , 最 人 们 注 意 到不 同 的 气候 和 地理 条件 下 , 物 的 生 分 布 和 种群 数 量 有所 不 同 , 便开 始 了生 物 适 生性 的研 究 , 来 预 测 生 物 的 适 宜 生 长 区 , 用 以 此 来制 定 检疫 措 施 。 着有 害 生 物适 生 性 随
( ) 析 评 估 模 块 : 据 信 息 收 集 模 块 3分 根 作 。 两年 , 业部 以 及 一 些 农业 高 等 院校 的 数据 进行 分 析 评 估 , 出分 析 结 果 , 果 近 农 给 结 可打 印 , 也可 输 出到Mir s f co o t Wo d r 文本 。 植 物 检 疫 决 策 的 支 柱 , 国 每 一 项 植 物 检 我 () 4 系统 维 护 模 块 : 来 保 证 系 统 数 据 用 疫政策的 H台都需要P { RA报告 的 支 持 , 我 安 全 。 国 制 定 植 物 枪 疫 法 规 以 及 对 外 植 物 检 疫 谈 ( ) 助 文 档 模 块 : 助 用 户 使 用 本 5帮 帮 判也 都 离 不开 I RA的技 术 支 持 。 的 来 说 , 系 统 。 总 我 国P : 现 在 仍 然 处于 国际 领 先 的 地 RA I 作 有 害 生 物 风险 评 估 计 算 机 系 统 作 为 探 位 , 制 定 植 物 检 疫 政 策 方 面 发 挥 了 积 极 索 有 害 生 物 风 险 分 析 的 工 具 软 件 , 要 做 在 主 的作 用 。 另一 方 面 看, 国 的P 从 我 RA尚 处 于 了 以 下 有 益 的 尝 试 : 立 一 种 人 机 结 合 的 建
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历史与现状

写 了《 植物病 理 学 概要 》 植 物 之检 疫》 提 和《 ,
Hitr n u rn ta in o etr k a ay i i hn . h n n j n F n Xi h n Li soya d c re tf u t fps i n lss n C ia C e g Ho gu , a a o g, i o s o
出要 防 范 病 虫 害 传 人 的 风 险 , 立 检 疫 机 构 , 设 这可 以看作是 我 国 P RA 工 作 的 开 端 。
联 合 国粮 农 组 织 19 9 9年 版 的《 际植 物 检 疫 国
・ 通讯 作者
E. i L M OK @ 2 3 NE mal W } 6 T
收 稿 日期 :0 1— 1 0 20 2 9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8 一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1 期
植 特检 症
P A T Q  ̄ A TI E L N U q N N
解放初 , 国 的植物 保 护专 家 根 据 进 E 我 l 贸 易 的 情 况 , 一 些 植 物 有 害 生 物 陆 续 进 行 对
1 我 国 P A 工 作 的 发 展 R
11 早期 的 P . RA( 9 6~1 8 ) 11 9 0 早在 1 1 年和 12 96 9 9年 , 国植 物 病 理 我 学 的先 驱 邹 秉 文 先 生 和朱 凤美 先 生 就 分 别 撰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发展与现状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发展与现状摘要:文章主要介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产生与发展,我国PRA工作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并就此对PRA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产生现状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称PRA,是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在一些研究领域,如环境保护、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防治、病虫害防治以及植物检疫等,大家都在谈论风险分析,有的称风险评估。
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于1994年形成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最后文件》中,《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作为货物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成为国际上通行的规则,其中也涉及到了PRA和风险评估。
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产生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在80年代末期应用到植物检疫领域里的一个新术语,但其思想却是由来已久的。
从检疫产生的时候起,人们就面临着对外来的有害生物给本国或本地区造成的威胁进行评估。
最初,人们注意到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生物的分布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便开始了生物适生性的研究,用来预测生物的适宜生长区,以此来制定检疫措施。
随着有害生物适生性分析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适生性分析还远远满足不了植物检疫决策的需要,人们又开始考虑有害生物的为害情况、受害作物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防治成本、根除的可能性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人们开始把经济管理学中的“风险”概念引入到植物检疫中来,即将某一植物或植物产品或有害生物从一地运到另一地,就会带来一定风险、但这种风险的大小随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有必要对这种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植物检疫措施。
这样就逐步形成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
Kahn(1979年)用图形的方法对PRA概念进行了描述。
以后Crook(1983年)、Hopper (1987年)等也陆续发表文章谈到这一概念。
有害生物汇报材料

有害生物汇报材料一、引言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愈发频繁,给我国林业资源和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保障森林健康,本文将从现状分析、防治措施、问题与挑战、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
2020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达1278.45万公顷,为近十年发生面积最大,同比增长3.37%。
其中,森林虫害的防治面积最高,占比达62.13%;森林病害和森林鼠(兔)害的防治面积分别占比23.52%和13.19%;有害生物的防治面积占比最小,为1.16%。
在防治面积最大的地区是东部地区,为149.37万公顷。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人为因素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为了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蔓延,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
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1. 绿色防治技术引进为了坚持绿色发展,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我国应重视引进先进的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这包括生物防治技术、化学药剂的合理使用、天敌昆虫的利用等方面。
通过引进这些技术,可以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防治效果。
2. 强化政府职能政府应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和监管力度。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防治责任;加大对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防治工作的资金保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
3. 基层森防人员培训加强基层森防人员管理,提高森防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使基层森防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防治技术和管理方法。
同时,要引导部门防治工作人员以钻研的精神投入森林防治工作中。
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ptx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第六步:就总体风险征求有关专家和管理者的意见。 第七步:评估报告的产生。 第八步: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评价,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九步:风险管理。 第十步:形成PRA报告。 第十一步:在实施检疫措施之后,应当监督其有效性,如有必要应对检疫措施进行评价。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2)从有害生物开始的PRA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目录
一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二 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 三三 转基因植物的风险评估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第一时期:危险性病虫草害检疫重要性评价和适生性分析; 第二时期:PRA与检疫实际结合和计算机辅助评价; 第三时期: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组成立—里程碑。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4)有害生物重要性排序方法
1981年根据不同类群的有害生物特点,按照为害程度、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 性、中国有无分布、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对170种 植物病毒、122种细菌、102种真菌、935种线虫、约500种昆虫以及6属22种杂草 进行了评价。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第一步:有害生物的鉴定或选定。 第二步:对每一种中国关心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逐个进行风险评估。 ①传入可能性评估:包括进入可能性评估和定殖可能性评估。 ②扩散可能性评估。 ③传入后果评估: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第三步:备选方案的提出,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降低风险的植物检疫防范措施建议。 第四步:风险评估结果和植物检疫措施建议征求有关专家和管理者的意见。
两种模式:宽松型和严厉型。
谢谢观看
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概况

2002年以来中国口岸截获有害生物情况
180,000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口岸截获外来有害生物与进口贸易量比较
170000
进境截获数量(批次) 进口贸易额(亿美元) 出口贸易额(亿美元)
4.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制定
工作程序: ——专家审定。邀请了全国有关单位的60多位专家分组 审议,提出修改意见。 ——提交农业部,再次组织专家提出修改意见。 ——提交WTO办公室,征求世界各国意见。 ——2007年5月由农业部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 业部公告 第862号) 。
5.风险分析科学研究
小麦栽培专家 TCK相关文献资料 植病流行学理论 计算机技术 大型数据库 C++编程语言 设计并实现 TCK地理植病模型
部分站点 栽培资料
TCK定殖风险 评估结果(区划图)
计算结果 各站点历年适合 TCK发生的情况 各站点TCK 定殖风险的 评估表 高风险区 中风险区 低风险区 非发生区
GIS软件
TCK在中国的潜在定殖风险评估结果
收集信息
开展风险评估
征询有关 专家意见
评估报告
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征询有关 管理部门意见
风险分析报告草案
征询有关 各方意见
风险分析报告
修改
未通过审定 主管部门审定
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要 求——国家标准GB/T 20879-2007
第一阶段:风险分析启动 第二阶段: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第三阶段: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小麦不孕病菌对动物的毒性
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摘要]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植物检疫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对于植物及植物产品的国内外贸易,本国的生物环境安全乃至全人类的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为植物检疫相关工作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同时对我国检疫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论述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分析简介、历史沿革,分析技术,研究方法,重要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内容。
鉴于PRA 重要性,应加强植物检疫中的有害风险分析(PRA)工作,切实做好植物检疫工作,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保证国内生物环境安全。
[关键词]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研究进展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发达的贸易活动在促进输人输出,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生活好处的同时,也给危险性病虫草害人为性的远距离传播提供了条件。
植物检疫作为作物的“替卫”,一方面在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经济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一些限制贸易发展的壁垒正一步步被取消,植物检疫业已被许多国家作为主要的技术壁垒,其对贸易的消极影响也日益突出。
“公平贸易,公平竞争”的原则越来越受到各国的赞同和重视,建立系统的、统一的、透明的全球植物检疫标准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各国经济贸易体经过多方谈判,一致强调,各国制定的检疫方案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称PRA)的基础上。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以后,PRA成为国际卫生和动植物协议(SPSAgreement)和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际上相继召开了一系列的专家磋商会来研讨PRA有关问题,期盼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PRA工作程序。
各国也先后就PRA工作开展研究,全球的植物检疫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技行业)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进展国教国贸09级四班陈元冰学号:0914102090 摘要:我国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展开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研究,到当下,我国在这壹领域已有了显著的成就。
那么,我国在这壹领域的研究有着怎样的历程,今后又将如何发展呢?关键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发展阶段WTO国际合作重要性如何发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评价生物学或其它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简称PRA。
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规则《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1994)明确要求各成员,在制订植物卫生措施时必须以风险分析为依据。
因此,风险分析是入世后我国检验检疫机构必须做好的壹项重要工作。
至2001年年底,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已经制定了俩个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标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摘自:国际植物卫生措施标准第3号)和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摘自:国际植物卫生措施标准第11号)。
在中国,多年沿用下来的叫法是“病虫害危险性分析”,后来改用“有害生物”来代替“病虫害”称“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
由于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特别是90年代以来植物检疫全面参和中国“复关”谈判,人们开始认识到“危险性”的提法不够准确,1995年在广泛征求植物检疫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将英文PestRiskAnalysis译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壹.发展历程我国在○11981年开展了“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检疫重要性评价”研究;○21991年成立“检疫性病虫害的危险性评估(PRA)研究”课题组;○31995年5月成立中国植物PRA工作组。
以这三件大事为标志,大致上可把我国的PRA研究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摘自:陈洪俊,范晓虹,李尉民《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历史和现状》.植物检疫.2002.16(1))(1)萌芽阶段(1916-1950)在这壹阶段,我上网查阅到了《植物病理学概要》和《植物之检疫》,它们分别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的先驱邹秉文先生和朱凤美先生在1916年和1929年所撰写的文章。
书中提出了要防范病虫害的传入的风险,设立检疫机构(摘自:朱凤美《植物之检疫》,1929)。
这能够见作是我国PRA工作的开端。
1934年,我国公布了《实业部商品检验局植物病虫害检验实施细则》,成为旧中国有关植物检疫工作的壹个基本法令。
1933-1934年,植物保护学家张景欧对国内外发生的植物病虫害进行了风险评估,编写了《植物病虫害检验》,其中,《国内尚未发现或分部未广之病虫害种类表》,这是我国第壹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报告。
(2)起步阶段(1950-198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我国的植物保护专家对壹些植物有害生物陆续进行了简要的风险评估,提出了相关的风险管理建议。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部公布了《输出入植物病虫害检验标准》,其中包括《世界危险性植物病虫害表》。
1952年,组建商品检验总局,同年发布《世界危险植物病虫害的寄主和分布情况表》。
1953年,制定了《国内尚未分布或分布未广的重要病虫杂草名录》;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输出输入植物应施检疫种类和检疫对象名单》(包括30种有害生物)。
1955年,商品检验总局补充修订发布《国内尚未发现或分布未广的重要病虫杂草名录》。
1965年,农业部接管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5作,建立口岸动植物检疫所;1966年,颁布《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名单(草案)》(包括34种有害生物)。
之后,“文化大革命”开始,植物检疫工作陷入停顿阶段,直到70年代末才恢复。
在该阶段,仍没有植物检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可是,做了风险分析的具体工作,主要是表当下根据实际需求,对有害生物进行危险性评估,形成有害生物名单等。
(3)探索阶段(1980-1989)1981年原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检疫重要性评价”研究。
他们对引进植物及植物产品可能传带的昆虫、真菌、细菌、线虫、病毒、杂草6类有害生物进行检疫重要性程度的评价研究,根据不同类群的有害生物特点,按照为害程度,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中国有无分布,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研究制定了评价指标和分级办法,以分值大小排列出各类有害生物在检疫中的重要性程度和位次,提出检疫对策。
分析工作由定性逐步走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有害生物疫情数据库”和“各国病虫草害名录数据库”,为1986年制定和修改进境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及有关检疫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和此同时,仍开展了以实验研究和信息分析为主的适生性分析研究工作,如1981年对甜菜锈病,1988年对谷斑皮蠹,1990年对小麦矮腥黑穗病的适生性研究,对适生性分析的研讨也促使了壹些分析工作的开展。
(摘自:海金岭,《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年3月第壹版) 这壹时期,我国植物检疫工作进入全面恢复和发展阶段,当时没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仍然沿用了危险性和检疫重要性评价等习惯用语,可是,在风险分析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特别是在有害生物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的建立以及适生性分析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发展完善阶段(1990-)1990年,我国植物保护学家参加亚太地区植物保护组织召开的植物检疫专家磋商会之后,开始引入和应用国际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
1991年,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张从仲等主持农业部八五重点课题”PAR研究”,开始我国PRA程序和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工作。
1992年我国颁布了《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和《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
1995年,原国家动植物检疫局正式成立了PRA工作组,其办公室设在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在制定我国PRA程序的同时完成壹些进口农产品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报告,为检疫对策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组的基本任务就是保证植物检疫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以科学的生物学基础为依据。
1997年我国颁布了《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和修订了《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公布了《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风险管理规定》,规定有国家质检总局统壹管理进境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风险分析工作。
2007年5月,为防止危险性植物有害生物传入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由此可见,在此时期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完善阶段。
目前,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组正按照既定时间表对有关检疫政策和有关国家农产品进入中国问题进行分析。
各国向中国输入新的植物及植物产品项目都要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已经成为中国检疫决策工作必不可缺的环节。
该工作组的成立成为中国PRA发展新的里程碑。
从1995年到加入WTO前,我国就完成了约40个风险分析报告,这是历史上完成的风险分析报告最多的阶段,涉及到美国苹果、泰国的芒果果实、进口原木、阿根廷的水果、法国葡萄苗、美国及巴西的大豆等等,对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的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摘自:王春林,张宗益,黄幼玲:《外来植物有害生物入侵及其对策》植物保护学报.2005.l.32(1)).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我国PRA工作得到了更大的重视,发展速度显著加快,进入了全面和国际接轨的快速发展时期。
二.重要性有害生物的风险性很高,稍微大意,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可怕后果。
从检疫诞生的那天起,在制定检疫措施时,人们就壹直在进行着风险分析,目前,WTO各成员国大都把风险分析作为制定动植物检疫措施的基础。
风险分析的重要性表当下如下4各方面:○1风险分析是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规则《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主要原则之壹。
○2风险分析是WTO各成员国动植物检疫决策的主要技术支持○3风险分析可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
○4强化检疫对贸易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市场准入机会。
三.缺陷○1我国PRA工作起步相对较晚,技术力量仍较薄弱。
PRA理论体系仍不够完善;且仅在成立了国家级PRA工作组,各省区的PRA 基本未开展。
○2全国有害生物普查或调查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同时对国外有害生物信息的了解掌握不全面,进行PRA所需的有害生物数据库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3出境PRA不多。
我国目前完成的PRA报告多是针对进境农产品的PRA,而国外做了很多针对出口农产品的PRA,促进其农产品出口。
○4内外检部门沟通和配合不够。
我国许多单位都认识到PRA的重要性,开始开展PRA,特别是内外检部门,但由于沟通不够,易造成重复工作和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四.如何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出台壹些相关法律及条例,可是仍有很多相关法规如《进出口商品检疫法》内容偏重于操作性,缺少重要的理论原则规定,像壹个实施细则。
没有规定在某些情况下我国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限制国际贸易,也没有规定依据什么标准、指南、建议,也没有规定何为可接受的风险和适当的保护水平等,存在很大的缺陷。
所以,要求完善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相关的立法体系,且完善有害生物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摘自:曾文革《2007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另外,要加紧完善有害生物数据库信息系统。
其次,仍要加强内外检部门沟通和配合。
最后,就是要培养壹批优秀的接班人,为将来PRA工作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