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证据概述汇编
【实用】证据的种类PPT资料

都有作证的义务。” 二、 证人的条件、权利、义务
(3)证人无须专门知识; 38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4二、、书证证人在的诉 条讼件中《、具权有民利十、分义诉重务要的法意义》NO.70:“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 四、证证人人证证言言之证位证明明力力和的的确特定个点: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
2.以书证是否以国家职权制作作为划分标准 3.以书证的内容所体现的性质作为划分标准 4.以书证形成的方法为标准 5.依照书证的格式不同,可将书证分为格式书证与任 意书证。 6.依照制作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手写书证与打印书证。 7.依照是否经过公证可分为公证书证与非公证书证。
三、 书证的提供、收集与审查、判断
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 (一)直观、形象、具体,对案件的揭示
C.国家公务员 D.知道案件情况的人
三(、3)收证集人证无言须的专的基门本知,程识序;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2)证人有如实作证的义务 5.依照书证的格式不同,可将书证分为格式书证与任意书证。
:凡是一方当事人有亲属关系的证人出具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1. 证人证言:指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向办案人员所作的有关案件部分或全部事实的陈述。
证据的种类
第一节 物证
一、 物证的概念 1、 概念 物证是指据以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又有主张物证可称为:物证是以其自身属性、特征或
存在状况证明案件事实的客观实在。
2、物证的种类 (一)按照诉讼种类 (二)按照物证存在状态可分为实体物证和痕迹物证 (三)按照实体物证的体积,可将其划分为常观物证
证据概述

①证据必须具有合法的形式。
②提供、收集证据的主体必须合法。
③证据的内容必须合法。
④证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违反法律程序收集的 证据不具有合法性。
二、证明力
1.概念:证明力,在民事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又称“证据力”, 指的是证据对于案件事实有无证明作用及证明作 用如何。证据的证明力是证据本身固有的属性。 证据具有客观性并与案件待证事实具有关联性, 就具有一定的证明力,但不同的证据,因各自的 特性和与案件待证事实的关系不同,对于待证事 实往往具有不同的证明价值,发挥着不同程度的 证明作用。
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 切事实。
3.三大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
(1)证据种类的概念:证据的各种外部表现形式, 就是案件事实的各种载体,被称为证据种类,又称 为“证据事实的来源”或者“证据资料”。我国三 大诉讼法关于证据种类的规定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只有符合证据的法定形式的资料,才能够作为定案 的依据。鉴于证据种类的法定性,故证据种类又被 称为“证据的法定种类”和“证据在法律上的分类”
*两大法系相关情况:
①大陆法系对于证据能力,一般都不作积极的规定,而 只是消极地对无证据能力或者限制证据能力的情形作 出规定。
②英美国家对证据能力的限制较为严格,在英美法系国 家,证据的关联性和可采性,是证据能力的两项重要 的判明标准,大量的司法判例确定了有关证据关联性 与可采性的证据规则。
证据的关联性与可采性有一定联系,但又有所不同,证 据的可采性以证据的关联性为前提,同诉讼中的待证 事实没有关联的证据不可采纳为定案的根据,也就是 说,具有可采性的证据都具有关联性,不过,具有关 联性的证据不都具有可采性。
法律案件中的证据(3篇)

第1篇在法律案件中,证据是判断案件事实、确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
证据的收集、运用和审查是法律程序的核心环节。
本文将从证据的定义、种类、收集、运用和审查等方面,探讨法律案件中的证据。
一、证据的定义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
在法律案件中,证据是判断案件事实、确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
二、证据的种类1. 物证: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或痕迹。
如凶器、作案工具、赃物等。
2. 书证: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材料。
如合同、书信、账本等。
3. 证人证言:指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
4. 被害人陈述:指被害人就其所遭受的侵害事实所作的陈述。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
6. 鉴定意见:指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所作的结论。
7.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指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而进行的各种侦查活动。
三、证据的收集1. 自行收集: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依法自行收集证据。
2. 请求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依法请求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证据。
3. 证人、被害人陈述: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依法收集证人、被害人的陈述。
4.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依法收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四、证据的运用1. 合法性:证据的运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法取证。
2. 客观性:证据的运用应客观、真实地反映案件事实。
3. 全面性:证据的运用应全面考虑案件各个方面的证据,不得片面。
4. 程序性:证据的运用应遵循法定程序,确保公正、公平。
五、证据的审查1. 合法性审查:审查证据的收集、提取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 客观性审查:审查证据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案件事实。
证据运用知识点总结

证据运用知识点总结一、证据的概念和分类1. 证据的定义证据是指可以证明某种事实或者某种观点的材料或者信息。
在法律上,证据是指可以用来证明诉讼事实的各种证明材料。
在科学研究中,证据则是指用来支持科学观点和理论的各种实验数据和调查结果。
2. 证据的分类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证据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是指可以直接证明某一事实的证据,如目击证人的证言,视频录像等。
间接证据则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某一事实,但可以通过推理和推断间接证明的证据,如DNA鉴定、电话录音等。
二、证据的收集和保全1. 证据的收集证据的收集是指在案件发生后,采集、整理和保管可能与案件相关的信息和材料的过程。
对于直接证据,应尽快将其收集起来,以免遗失或被篡改。
对于间接证据,需要通过科学实验和调查来获取。
2. 证据的保全证据的保全是指妥善保存证据,以免证据遭到破坏或篡改。
对于书面证据,可以通过复印或者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全。
对于物证,需要加强保护和监管,避免证据被破坏。
三、证据的审查和鉴定1. 证据的审查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其真实性和权威性。
如果证据存在瑕疵或者不足以证明事实,法院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更多的证据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进行证明。
2. 证据的鉴定对于特定的证据,如果当事人对其真实性有争议,法院可以对其进行鉴定。
例如,对于物证,需要通过法医鉴定或者科学实验来确定其真实性和价值。
对于书面证据,可以通过笔迹鉴定等方式进行鉴定。
四、证据的运用和效力1. 证据的运用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可以通过提交证据来证明其主张。
法院会根据证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判断其是否能够证明事实。
如果证据充分、确凿,法院会依据其作出判决。
2. 证据的效力证据的效力是指证据能够对争议事实起到证明和说明的作用。
对于直接证据,效力通常较强,可以直接证明争议事实。
对于间接证据,效力则需要依靠推理和推断来进行判断。
五、证据的保密和公开在诉讼过程中,对于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的证据,法院会对其进行保密处理,以保护相关当事人的权益。
第七章证据概述

一、证据的概念: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证据的概念: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就是证据。 就是证据。 1、从证据所反映的内容看:证据是客观存 、从证据所反映的内容看: 在的事实 2、从表现形式看:证据必须符合法定的形 、从表现形式看: 式 3、从证明关系看:证据是认定案情的手段 、从证明关系看:
证明性的判断方式 ①直线式 美国学者格雷厄姆·利曾举例生动地说明 利曾举例生动地说明。 美国学者格雷厄姆 利曾举例生动地说明。 一个男子写情书给一个女子,就有可能爱 “一个男子写情书给一个女子 就有可能爱 上她(假设一 假设一);……一个男子爱上一个女子 一个男子爱上一个女子, 上她 假设一 一个男子爱上一个女子 就有可能要独占她(假设二 就有可能要独占她 假设二);……一个男子爱 一个男子爱 假设二 上了一个已婚女子并欲独占她,就想除掉她 上了一个已婚女子并欲独占她 就想除掉她 的丈夫(假设三 假设三);……一个男子想要除掉他所 的丈夫 假设三 一个男子想要除掉他所 爱上的女子的丈夫,就有可能打算这样做 就有可能打算这样做(假 爱上的女子的丈夫 就有可能打算这样做 假 设四);……最后 一个男子打算除掉他所爱女 最后,一个男子打算除掉他所爱女 设四 最后 子的丈夫,他可能就是杀人凶手 假设五)”。 子的丈夫 他可能就是杀人凶手(假设五 。 他可能就是杀人凶手 假设五
二、有关证据概念的批评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都是证据。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都是证据。证据 有下列七种------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 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 有下列七种 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 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①违反了定义不能循环的逻辑规则 现代汉语词典》 事实”解释为“ 《现代汉语词典》把事实”解释为“事情的 真实情况” 上述证据定义就可表述为: 真实情况”。上述证据定义就可表述为:“证据 就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真实情况。 就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真实情况。” ②有关证据的规定自相矛盾 证据既然是“真实情况的事实” 证据既然是“真实情况的事实”,何须再 经过查证属实” “经过查证属实”呢? ③未考虑证据的合法性 现行法律在使用“证据” ④现行法律在使用“证据”一词时表述不一致 证据大量被表述为“证据材料” 证据大量被表述为“证据材料”、“材 ”“案卷材料 案卷材料” 造成理论与实践中的混乱。 料”“案卷材料”等,造成理论与实践中的混乱。
第三章 证据概述

1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一、关于“证据”的学说
1.材料说:证据是“能够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事 实或材料”。
2.手段说:证据是认定某一特定事实的方法或者手段。
3.根据说:证据是确信某种事物存在或者不存在的原因。
4.事实说: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5.双重说:证据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事实,即能够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也可以指证据的表现形 式,即证人证言、物证、书证等各个证据种类。 6.统一说:证据是证据的内容(事实材料)与证据的形 式(证明手段)的统一。
证据的证明力是证据本身固有的属性。
证据具有客观性并与案件待证事实具有关联性,就具 有一定的证明力,但不同的证据,因各自的特性和与案 件待证事实的关系不同,对于待证事实往往具有不同的 证明价值,发挥着不同程度的证明作用。
15
2.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就具有一定的证明力。 (1)证据的可靠性
(2)证据的可信性
12
2.证据的可采性 证据可采性(admissibility),又称“容许性”,
是指证据具有能够被采纳作为定案依据的资格。
*主要证据规则:排除规则 (1)排除规则的概念:排除规则是英美证据法中有关 不准证明某些事实或者不准以某种方法证明事实的 一些证据规则。旨在排除证据价值不大、可能会不 公正地对被控告的人造成偏见以及侵犯由宪法保障 的公民合法权利的材料。
人们可以某种形式感知的东西。
6
2.关联性 又称“相关性”,指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 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 证据对案件事实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取
决于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联系,以及联系的紧密、强
弱程度。 即证据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必须是与案件事
09-证据概述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法院的做法合法。因为A (1)法院的做法合法。因为A是通过非法手段 取得证据的, 未经B的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 取得证据的,即A未经B的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 系不合法行为, 系不合法行为,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属于非法 证据,不具有可采性, 证据,不具有可采性,法院不得将其作为判决的 根据。法院的做法符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根据。法院的做法符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法院可以根据B的承认作出A胜诉的判决。 (2)法院可以根据B的承认作出A胜诉的判决。 在审理过程中, 承认自己于1998 1998年 月向A 在审理过程中,B承认自己于1998年5月向A借了人 民币2万元,属于当事人承认。 民币2万元,属于当事人承认。当事人承认能够发 生如下法律效果: 生如下法律效果:免除事实主张者提供证据证明 此事实的举证责任, 此事实的举证责任,同时法院应当将此事实作为 判决的根据。 判决的根据。
二、对证据真实性的质疑
现在理论界争议较大的就是证据 的真实性问题,即是否“不属实者非 证据”。
(一)从司法实践看, “不属实 从司法实践看, 者非证据”站不住脚 者非证据” (二)从认识论角度看, “不属 从认识论角度看, 实者非证据”也难立足 实者非证据,就是证明案件事实或 者与法律事务有关之事实存在与 否的根据。(何家弘教授观点) 何家弘教授观点) • • 证据与定案根据 证据材料与诉讼证据
第九章
证据概述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 证据的功能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一、我国诉讼法上的证据概念 二、对证据真实性的质疑 三、证据的定义 四、证据的属性
一、我国诉讼法上的证据概念
刑事诉讼法第42条 刑事诉讼法第42条: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 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 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 物证、书证;( ;(二 证人证言;( ;(三 被害人陈述;(四 犯罪嫌疑人、 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 ;( 和辩解;(五 鉴定结论;( ;(六 勘验、 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 ;( 笔录;(七)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 笔录;(七 视听资料。 ;( 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常用104个罪名证据指引汇编。建议收藏!

常用104个罪名证据指引汇编。
建议收藏!罪名证据指引是在刑事审判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文件,它列出了与不同罪名相关的可能证据类型。
以下是一份常用的104个罪名证据指引汇编,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罪名指引。
1. 故意杀人罪:- 目击证人的陈述- DNA或指纹证据- 电话通话记录- 录像监控材料- 现场勘查记录- 受害人遗体调查结果- 枪支或其他凶器的检验报告2. 偷窃罪:- 现场监控录像- 目击证人的陈述- 被盗物品的所有权证明- 指纹或DNA证据- 车辆GPS记录- 偷窃工具的现场发现3. 抢劫罪:- 目击证人的陈述- 指纹或DNA证据- 近邻或路人的陈述- 被劫持人的陈述- 受害人的伤害记录- 视频监控录像- 抢劫工具的现场发现4. 贩毒罪:- 缴获的毒品化学检验报告- 目击证人的陈述- 嫌疑人的供述- 涉案车辆的搜索结果- 银行账户或电话记录- 电话窃听或录音证据5. 绑架罪:- 受害人家属的报案记录- 目击证人的陈述- 被绑架人的证词- 赎金交易的银行记录- 被绑架人的手机通讯记录- GPS追踪设备的检测结果6. 财产犯罪罪:- 财产转移记录- 伪造文件的鉴定报告- 受害人的财产评估报告- 垃圾桶或废弃物中发现的证据- 银行账户记录和交易记录- 指纹或DNA证据7. 诈骗罪:- 受害人的陈述- 被欺诈的财产和合同文件- 电子邮件或通信记录- 财务报告和交易记录- 存储媒体上的电子证据8. 走私罪:- 缴获物品的化学检验或鉴定报告- 运输工具的搜索结果- 边境或港口监控录像- 通信或电子支付记录- 目击证人的陈述- 犯罪组织成员的证词9. 纵火罪:- 现场勘查记录- 化学或火灾鉴定报告- 反馈设备的检测结果- 目击证人的陈述- 火灾保险索赔文件- 嫌疑人的供述10. 性侵罪:- 受害人的陈述- 医疗检查报告- DNA或生物鉴定报告- 目击证人的陈述- 文字或电子通信证据- 嫌疑人的手机或计算机记录11. 税务罪:- 税务申报和报税记录- 账户和交易记录- 税务控制局的调查报告- 目击证人的陈述- 合同或商业文件- 银行和财务机构的报告12. 脱逃罪:- 目击证人的陈述- CCTV监控记录- 边境检查或护照记录- 拘留或牢房记录- 脱逃工具的发现- 电话或通信记录请务必注意,以上仅仅是一个常用的指引汇编,具体每种罪名的证据指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事实说”一直在证据法学界占 主导地位,而且反映在我国的有关立法 中。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 证明案 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
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
录;(七)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 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城市的汽车和乡村的树木之间似乎是毫无关联的, 但仔细分析,从环境保护等方面也能找出二者的 联系。
• 从这种意义上讲,任何证据与任何案件事实之间 都有关联性。(自然科学需要这种执着的善于发 现的精神,如:牛顿被落下的苹果砸到头就发现 了万有引力定律。)
• 然而,这种普遍存在的关联性是不能作为司法和 执法活动中的证据资格标准的,只能作为我们研 究和理解证据关联性的出发点。
• (3)从司法证明的角度来说,关联性 标准要求每一个具体的证据必须要证明
案件的有关情况,对解决争议有实质
性意义。如果一个客观事实,与案件
争议没有实质性联系,对争议事实起不 到确实的帮助,那么,这个客观事实在 本案中就不能成为证据。
• (4)实践中的确定证据关联性的方法:
• 在实践中,确定证据的关联性是一个非 常重要又极为复杂的问题。必须把握三 个问题:第一,该证据能够证明什么事 实;第二,这个事实对解决案件中的争 议问题有没有实质性意义;第三,法律 对这种关联性有没有具体的要求,尤其 是实体上的要求。
• A.只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和被害人陈述
• B.只有证人证言
• C.具有AB所列证据材料
D.并无任何证据材料
二、刑事证据的本质特征
• (也可以称之为证据资格问题,即什么 样的证据可以被采纳。一般来说有三个 标准:客观性标准、关联性标准和合法 性标准。)
• 1、证据的客观性:
• 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性强调证据必须是客观事实,不能是主 观臆断,毫无根据的猜测、想象,以及梦幻中的情节 和迷信邪说的咒语,包括分析都不算,必须是客观事 实。
甲曾与她一起在某电影院看电影,电影的 名字是《泰坦尼克号》
• 注意:犯罪嫌疑人的前科、道德品质以 及一贯的表现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品
格证据、类似行为证据)顶多只能起到 一个参考的作用。
• 3、证据的合法性,
• 又称证据的许可性,是指证据必须依法 加以收集和运用。
• 合法性是不是证据的内在属性,理论界 有争议,但对于合法性作为某一证据能 否被采纳的一项资格标准来讲,没有异 议。
• 练习题:齐某在抢劫时被蔡某等人当场抓获,扭送 公安局。公安机关讯问齐某时,齐某指认参与抓获
的蔡某曾强奸过妇女艾某。公安机关对蔡某强奸案
的侦查中,受害妇女艾某证实曾遭强奸,所描述的 作案人体貌特征与蔡某相似,但因事隔一年,经辨 认却又不能肯定是蔡某。讯问蔡某时,蔡某不承认。 后因侦查人员逼供,蔡某被迫承认,但所供述的内 容与艾某所述作案过程在细节上多有不符。本案虽 无其他证据,但检察院仍决定对蔡某提起公诉。问 本案有哪些证据材料? ( )
• 我们教材给出的概念:刑事诉讼证据是指 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 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似乎是采纳的 “事实说”,
• 但同时:“这里所说的证据,应该同定案 的根据是同一概念,凡是未经查证属实的 各种证据形式,应当称为‘证据资料’或 ‘证据材料’,这些证据材料在查证属实 之前,也可能是不真实的,理所当然不能 作为定案的根据。”这里,又吸收了“根 据说”和“材料说”的合理因素。
• 要注意这个客观事实有两种表现形式: • 第一种表现为客观存在物(如某杀人现场的一把带血
的匕首)。
• 第二种表现形式,这个客观事实还表现为人的大脑的 一种意向,也就是把犯罪的情况通过自己的感觉系统 感知了,然后再储存在大脑里面,之后通过语言叙述 出来(如证人证言),这个也是客观事实的一个组成 部分,是客观事实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这种反映可 能会有错误和偏差,但是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
• 正是由于证据的关联性,才使证据具有证明力。 关联性越紧密,证据的证明力越强。
• (2)从哲学上讲,客观事务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和绝对的。即使在所谓“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 之间,人们也总可以找到某种联系。
• 例如,在澳大利亚,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的动作与 太平洋台风的形成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微弱但绝对 不可否认的联系,因为它们都与空气的运动有关。
• 练习题:甲故意杀人案件中,公安机关在 侦查过程中除了其他证据外,还收集到了 下列材料,如果要认定甲犯有故意杀人罪, 这些材料中哪些不具备证据的相关性特征? ()
• A.甲写给被害人的恐吓信 • B.甲在10年以前曾采用过与本案相同的手段
实施过杀人行为(未遂,被判过刑)
• C.甲吃、喝、嫖、赌,道德品质败坏 • D.甲的情妇证明,在本案的作案时间中,
• 所以说证据必须是客观事实,不要理解成证据必须是 客观存在物。
• 2、证据的关联性
• (1)证据的关联性,又称为相关性,是指作 为证据的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某种客观的 联系,从而使其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也 就是说,证据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必 须是与案件相关的事实。凡是与案件事实具有 客观的必然的联系的,对查证案件有意义的事 实,就可以作为证据;凡是与案件事实无关的, 对查明案件没有意义的事实,无论其是多么真 实可靠,都不能作为证据。
• (1)收集、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
• 比如,我国的法律法规对鉴定人的资格 条件作出了一些限制性规定,因此,那 些不具备鉴定人资格的人作出的鉴定结 论,即使具备了客观性和关联性,也不 能采纳成为定案的证据。
•
• (2)依照法定的程序来收集。 • 特别关注:我国相关规定,非法收
集的言词证据的Biblioteka 除• 练习题:某公司被盗手提电脑一台,侦查 人员怀疑是王某所为,王某一开始不承认, 但后来经过刑讯承认了盗窃事实,并供述 已将电脑卖给刘某,侦查人员找到刘某后, 刘某说电脑又倒卖给了秦某。秦某起初不 承认,侦查人员威胁他:“如果不承认就 按共同盗窃论罪!”秦某害怕,承认了购 买电脑一事,并交出了电脑。此案中下列 哪些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