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合集下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查房

效果评估
经过治疗,患者的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凝血功能指标逐渐恢复 正常,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所缩小。然而,患者仍需继续接受抗凝治疗并定期随访 。
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述
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
定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 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 脉回流障碍,从而引起下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包扎期间观察肢体肿胀、疼痛及 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及时调
整包扎方案。
溶栓治疗护理注意事项
溶栓治疗前需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 者凝血功能及是否存在溶栓禁忌症。
治疗后需定期评估溶栓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 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预防并发症发生策略
9字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 剧烈运动以防止血栓脱落导 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检查患者下肢皮肤的颜色 、温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 情况,观察是否有淤血、 水肿等症状出现。
肢体活动能力和感觉功能检查
检查患者下肢的肌力、肌张力 和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的运 动功能。
了解患者下肢的感觉功能,包 括触觉、痛觉和温度觉等,及 时发现并处理感觉异常。
睡觉时可适当垫高下肢,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饮食结构调整建议
1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 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避 免用力排便导致血栓脱落。
2
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
3
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以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 ,减少血管病变的风险。
运动锻炼计划制定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经过治疗,患者的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凝血功能指标逐渐恢复 正常,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所缩小。然而,患者仍需继续接受抗凝治疗并定期随访 。
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述
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
定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 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 脉回流障碍,从而引起下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包扎期间观察肢体肿胀、疼痛及 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及时调
整包扎方案。
溶栓治疗护理注意事项
溶栓治疗前需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 者凝血功能及是否存在溶栓禁忌症。
治疗后需定期评估溶栓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 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预防并发症发生策略
9字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 剧烈运动以防止血栓脱落导 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检查患者下肢皮肤的颜色 、温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 情况,观察是否有淤血、 水肿等症状出现。
肢体活动能力和感觉功能检查
检查患者下肢的肌力、肌张力 和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的运 动功能。
了解患者下肢的感觉功能,包 括触觉、痛觉和温度觉等,及 时发现并处理感觉异常。
睡觉时可适当垫高下肢,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饮食结构调整建议
1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 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避 免用力排便导致血栓脱落。
2
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
3
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以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 ,减少血管病变的风险。
运动锻炼计划制定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查房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步行训练计划,逐步提高步行速度和 距离,改善步行能力。
主动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肌肉收缩和关节活 动,如床上蹬自行车、踝泵运动等, 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和促进血液循环 。
患者家属的参与和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
家属应给予患者关心和鼓 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积极面对康复训练过程中 的困护理措施
休息与活动
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 肢,使患肢高于心脏平面 20-30cm,促进静脉回流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
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饮食指导
给予患者低脂、高纤维的 饮食,多饮水,降低血液 粘稠度。避免摄入高脂肪
、高胆固醇的食物。
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了解其心理需 求,给予心理支持,减轻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栓塞。为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 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肺栓塞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出血
抗凝和溶栓治疗可能导致出血。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凝血功能,观察有无皮肤瘀斑、牙龈 出血、鼻出血等出血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调整治疗方案。
02
患者评估与诊断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询问患者是否有下肢肿胀 、疼痛、发热等症状,了 解症状出现的时间、部位 和严重程度。
检查患者下肢皮肤颜色、 温度、感觉和运动功能, 观察是否有异常表现。
测量患者下肢周径,与健 侧对比,评估肿胀程度。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血液检查
检测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了解 是否存在血液高凝状态。
容。
掌握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 施和健康教育方法,能够指导患
者进行自我管理和康复锻炼。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查房

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及体征观察
下肢肿胀
血栓形成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下肢出现不 同程度的肿胀,以小腿和足部为主。
疼痛
患者常感下肢疼痛,尤其在行走或站立时 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
下肢皮肤颜色发红,温度较对侧升高。
浅静脉曲张
由于深静脉回流受阻,浅静脉代偿性扩张 ,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查房
CONTENTS
•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史回顾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依据 • 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 • 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 • 非药物治疗手段应用及护理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史回顾
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
年龄:45岁 性别:女性 职业:办公室职员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出血 倾向。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止血 措施,如局部压迫、使用止血药物等。
感染风险防控策略部署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损伤皮肤屏障功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 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监测患者体温、血常规等 指标,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并处理。
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识别和处理流程建立
过敏史
患者自述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 曾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既往检查及治疗情况
检查
患者于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提示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后完善相 关检查,包括凝血功能、D-二聚体 等。
治疗
患者于当地医院给予抗凝、溶栓治疗 ,具体药物包括华法林、尿激酶等。 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需进一步治疗及 护理。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查房

• 顺行静脉造影:是诊断DVT最准确的方法。
可编辑ppt
16
四治疗:
• 下肢DVT常用的治疗方法倾向于非手术疗法, 介入治疗日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主要包括 静脉球囊扩张成型术及静脉支架置入术。药 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抗凝、祛聚等药物治 疗。病变静脉内直接用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 用于血栓。局部药物浓度高,能充分发挥药 效。
可编辑ppt
22
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注意事项
•
1.注射部位
2.排气方法
3.注射方法
4.按压技巧
5.自我监测
•
可编辑ppt
23
注射部位
• 首选腹部。脐周上下5cm处,左右10cm处, 连续两次注射点至少相差2cm。
可编辑ppt
24
可编辑ppt
25
排气方法
抽吸完药液后注射器内留有0.1ml空气.(普 通注射器乳头中的容积是0.08ml左右)
可编辑ppt
6
• 周围型:也称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血栓 形成后,因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 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活 动受限。症状与血栓形成时间一致。主要 体征为足背屈时牵拉腓肠肌引起疼痛 (Homan阳性)及腓肠肌压痛(Neuhof 阳性)。
可编辑ppt
7
• 中心型: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 见,表现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 患侧腹壁浅静脉怒张,皮肤温度升高,深 静脉走向压痛。血栓可向上延伸至下腔静 脉,向下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成为混 合型。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威胁病人 生命。
可编辑ppt
4
• 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DVT的重要原因, 左髂总静脉被夹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峡之 间,容易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前后壁接 触状态,不但使左髂总静脉血流受阻,还 可形成静脉腔内粘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多形成于左侧的主要原因。
可编辑ppt
16
四治疗:
• 下肢DVT常用的治疗方法倾向于非手术疗法, 介入治疗日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主要包括 静脉球囊扩张成型术及静脉支架置入术。药 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抗凝、祛聚等药物治 疗。病变静脉内直接用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 用于血栓。局部药物浓度高,能充分发挥药 效。
可编辑ppt
22
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注意事项
•
1.注射部位
2.排气方法
3.注射方法
4.按压技巧
5.自我监测
•
可编辑ppt
23
注射部位
• 首选腹部。脐周上下5cm处,左右10cm处, 连续两次注射点至少相差2cm。
可编辑ppt
24
可编辑ppt
25
排气方法
抽吸完药液后注射器内留有0.1ml空气.(普 通注射器乳头中的容积是0.08ml左右)
可编辑ppt
6
• 周围型:也称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血栓 形成后,因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 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活 动受限。症状与血栓形成时间一致。主要 体征为足背屈时牵拉腓肠肌引起疼痛 (Homan阳性)及腓肠肌压痛(Neuhof 阳性)。
可编辑ppt
7
• 中心型: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 见,表现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 患侧腹壁浅静脉怒张,皮肤温度升高,深 静脉走向压痛。血栓可向上延伸至下腔静 脉,向下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成为混 合型。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威胁病人 生命。
可编辑ppt
4
• 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DVT的重要原因, 左髂总静脉被夹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峡之 间,容易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前后壁接 触状态,不但使左髂总静脉血流受阻,还 可形成静脉腔内粘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多形成于左侧的主要原因。
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查房(最新版)

Homan征
中央型
2. 中央型:
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混合型
3. 混合型:即全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特殊类型
A. 股白肿
下肢肿胀严重,皮肤的张力大,使外 周静脉毛细血管内的血被挤压到深静 内,表现为皮肤的苍白,这种情况称 之为疼痛性股白肿。
特殊类型
B. 股青肿
当血栓继续滋长、繁衍,不仅使整条患 肢深、浅静脉系统全部处于阻塞状态, 还引起动脉强烈痉挛时,即形成股青肿。
心肺复苏术
PART 03 护理问题/措施
护理问题
下肢疼痛、肿胀:与深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焦虑、恐惧:与患者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语言沟通障碍 有关 自理缺陷:与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预防本病发生的相关知识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治疗期需要绝对卧床有关 潜在并发症:肺栓塞、出血
护理措施
PART 02 相关知识
定义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
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 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是下肢静脉,又以左下肢 最为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
血管解剖
形成的病因
01 静脉壁的损伤
02 血液高凝状态
入科时间:XXXX年XX月XX日17:41入住我科
入科体查
T:36.4℃,P: 76次/分,R: 18次/分, BP:135/100mmHg • 专科体查:右下肢稍肿胀,局部皮温稍凉,色泽基本正常,下肢无明显色
素沉着,无溃疡形成,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尚可,末梢血运正常。 • 患肢大腿周径较健侧大0.5cm,小腿周径较健侧大1cm
下肢深静脉血 栓护理查房
主讲人 质得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0203 Nhomakorabea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 征、家族史、用药史等, 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下肢 动脉血栓的风险。
体格检查
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 感觉、运动等,判断是否 存在缺血表现。
辅助检查
如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 像等,可准确诊断下肢动 脉血栓。
评估标准
症状评估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肢体 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情况
恢复良好
对于轻症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 预后通常较好,可以恢复正常的
行走和生活。
留有后遗症
对于重症患者,可能留有后遗症, 如肢体坏死、疼痛等,需要进一
步治疗和康复。
复发风险
下肢动脉血栓容易复发,患者需 要定期复查和长期治疗。
注意事项
及时诊断和治疗
定期复查
一旦出现下肢动脉血栓的症状,应及时就 医,确诊后应尽早接受治疗。
运动康复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康复训练,如步行、慢跑、骑车等有氧运动, 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
护理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下肢动脉检查,监测血 栓形成和发展的趋势,以便及时
采取治疗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危险因素,改善生活习惯,如戒 烟、限酒、合理饮食等,以降低血 栓形成的风险。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 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健康宣教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下肢动脉血栓的成 因、预防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饮食指导
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指导患者 如何选择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热量 等不良饮食习惯。
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适量的运动,避免 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 征、家族史、用药史等, 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下肢 动脉血栓的风险。
体格检查
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 感觉、运动等,判断是否 存在缺血表现。
辅助检查
如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 像等,可准确诊断下肢动 脉血栓。
评估标准
症状评估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肢体 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情况
恢复良好
对于轻症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 预后通常较好,可以恢复正常的
行走和生活。
留有后遗症
对于重症患者,可能留有后遗症, 如肢体坏死、疼痛等,需要进一
步治疗和康复。
复发风险
下肢动脉血栓容易复发,患者需 要定期复查和长期治疗。
注意事项
及时诊断和治疗
定期复查
一旦出现下肢动脉血栓的症状,应及时就 医,确诊后应尽早接受治疗。
运动康复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康复训练,如步行、慢跑、骑车等有氧运动, 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
护理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下肢动脉检查,监测血 栓形成和发展的趋势,以便及时
采取治疗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危险因素,改善生活习惯,如戒 烟、限酒、合理饮食等,以降低血 栓形成的风险。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 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健康宣教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下肢动脉血栓的成 因、预防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饮食指导
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指导患者 如何选择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热量 等不良饮食习惯。
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适量的运动,避免 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查房资料

• 中央型:血栓位于髂-股静脉,表现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 患侧腹壁浅静脉怒张,皮肤温度升高及深静脉走行区压痛。
• 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 股三角区、腘窝、小腿肌层都可有压痛,常伴有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 如病程继续进展,肢体极度肿胀,对下肢动脉造成压迫以及动脉痉挛, 导致下肢动脉血供障碍,出现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进而小腿 和足背往往出现水疱,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并呈青紫色(股青肿),处理 不及时可发生静脉性坏疽。
在急性期,应避免对患肢进行按摩和 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血栓脱落和引发 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饮食调整
患者应进食低脂、高纤维的食物,避 免血液高凝状态,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腹压升高。
药物治疗护理配合
抗凝治疗
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低分子肝素等,用药期间密切 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定期监
测凝血功能。
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查房资料
CONTENTS
•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史回顾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危险
因素分析 • 临床表现与分型特点 • 辅助检查与评估方法 • 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顾
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
年龄:56岁 性别:女 职业:办公室职员
对于已经出现出血倾向的 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抗 凝药物,并遵医嘱给予止 血药物。
肺栓塞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肺栓塞的高 危因素,如长期卧床、静脉曲 张、肥胖等。
对于高危患者,应采取预防措 施,如穿弹力袜、使用间歇充 气加压装置等,以促进下肢静 脉血液回流。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 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 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其他并发症处理策略
• 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 股三角区、腘窝、小腿肌层都可有压痛,常伴有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 如病程继续进展,肢体极度肿胀,对下肢动脉造成压迫以及动脉痉挛, 导致下肢动脉血供障碍,出现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进而小腿 和足背往往出现水疱,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并呈青紫色(股青肿),处理 不及时可发生静脉性坏疽。
在急性期,应避免对患肢进行按摩和 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血栓脱落和引发 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饮食调整
患者应进食低脂、高纤维的食物,避 免血液高凝状态,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腹压升高。
药物治疗护理配合
抗凝治疗
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低分子肝素等,用药期间密切 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定期监
测凝血功能。
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查房资料
CONTENTS
•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史回顾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危险
因素分析 • 临床表现与分型特点 • 辅助检查与评估方法 • 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顾
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
年龄:56岁 性别:女 职业:办公室职员
对于已经出现出血倾向的 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抗 凝药物,并遵医嘱给予止 血药物。
肺栓塞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肺栓塞的高 危因素,如长期卧床、静脉曲 张、肥胖等。
对于高危患者,应采取预防措 施,如穿弹力袜、使用间歇充 气加压装置等,以促进下肢静 脉血液回流。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 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 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其他并发症处理策略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查房

静脉轻度曲张伴陈旧血栓及钙化。
4,双小腿淋巴水肿。(以左小腿为著)
.
入科诊断
•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 双下肢静脉曲张
.
入院治疗
静脉点滴;舒血宁针(杏雪)。疏血通。 改善血液循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抗凝。氢化泼尼松加入静点减轻疼痛和托 拉塞米静脉推注增强血管通透性。保列治 口服治疗前列腺增生。
老年人、妊娠、产褥期、雌激素使用者、肥 胖、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较高。
.
周围型
分型
中央型
混合型
.
周围型
.
中央型
.
混合型
.
股白肿
.
股青肿
.
• 股青肿-下肢静脉血栓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 静脉血栓滋长、蔓延、累及下肢整个深静脉 静脉、浅静脉及其分支,同时引起动脉痉挛 称为股青肿。 起病急,疼痛剧烈,数小时内整个患肢可出 现肿胀、发绀、发凉,皮肤可出现水疱,足 背动脉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因为坏疽而截肢
日入我科,门诊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双下 肢静脉曲张”既往史;前列腺增生病史10年,未 给予系统治疗,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一直维持 在140/90mmhg左右,未给予系统治疗,否认有 其他病史。
.
入科查体
• T:36.6℃ P:80次/分 TP:19次/分 BP:140/70mmhg
专科检查:双下肢不对称,左下肢明显肿胀,皮肤 颜色略深,左下肢周径38cm,左侧肌张力略高, 右下肢皮肤颜色正常,右下肢周径34cm,肌张力 不高,双下肢皮温尚可,腓肠肌握痛;左(+)右 (-),股三角区压痛(--),双侧股动脉,足背及胫 后动脉可触及,双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未见明显 异常。
.
护理问题1
疼痛:与深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护理目标:下肢疼痛肿胀缓解
4,双小腿淋巴水肿。(以左小腿为著)
.
入科诊断
•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 双下肢静脉曲张
.
入院治疗
静脉点滴;舒血宁针(杏雪)。疏血通。 改善血液循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抗凝。氢化泼尼松加入静点减轻疼痛和托 拉塞米静脉推注增强血管通透性。保列治 口服治疗前列腺增生。
老年人、妊娠、产褥期、雌激素使用者、肥 胖、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较高。
.
周围型
分型
中央型
混合型
.
周围型
.
中央型
.
混合型
.
股白肿
.
股青肿
.
• 股青肿-下肢静脉血栓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 静脉血栓滋长、蔓延、累及下肢整个深静脉 静脉、浅静脉及其分支,同时引起动脉痉挛 称为股青肿。 起病急,疼痛剧烈,数小时内整个患肢可出 现肿胀、发绀、发凉,皮肤可出现水疱,足 背动脉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因为坏疽而截肢
日入我科,门诊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双下 肢静脉曲张”既往史;前列腺增生病史10年,未 给予系统治疗,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一直维持 在140/90mmhg左右,未给予系统治疗,否认有 其他病史。
.
入科查体
• T:36.6℃ P:80次/分 TP:19次/分 BP:140/70mmhg
专科检查:双下肢不对称,左下肢明显肿胀,皮肤 颜色略深,左下肢周径38cm,左侧肌张力略高, 右下肢皮肤颜色正常,右下肢周径34cm,肌张力 不高,双下肢皮温尚可,腓肠肌握痛;左(+)右 (-),股三角区压痛(--),双侧股动脉,足背及胫 后动脉可触及,双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未见明显 异常。
.
护理问题1
疼痛:与深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护理目标:下肢疼痛肿胀缓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三、责任护士汇报护理问题及护 理措施:
7月22日患者出现右下肢静息状态及活动时疼痛,血运 差,足背动脉未扪及搏动,右侧肢体能自主运动,肌力 检查不合作,肌张力正常。下肢血管彩超示右侧股动脉 腘动脉低回声填充,血栓不排除,双下肢动脉硬化并斑 块形成。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7月25日复查实验室检查: ①肝功能示直接胆红素:14.55umol/L, 白蛋白:35.40g/L, 白球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入院后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①D-二聚体:0.70mg/L (0.0—0.3 mg/L) 提示血管内血栓事件; ②尿酸:684.0umol/L(150—430umol/L)提示存在高尿酸血症; ③高敏肌钙蛋白T:0.027ng/ml (0—0.014ng/ml ),提示心肌缺
躯体活动障碍有关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三、责任护士汇报护理问题及护 理措施:
2、护理措施: (1)备抢救车与抢救药品于床旁,加强巡视病房,严
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心率、呼吸、
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尿量的变化,向家属讲解病情的危 重性。 (3)①加强营养的摄入,给予营养配方鼻饲,补充电 解质的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②保持口腔清洁,每 天口腔护理2次,同时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及有无口腔异 味;③卧气垫床,使用翻身垫及体位垫,保持气垫床的 舒适度,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做好大小便护理。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入院诊断: 1、冠心病 慢性冠脉病 心脏扩大 心律失常
心功能Ⅳ级 2、 脑梗塞 3 、社区获得性肺炎 4、 慢性支气管炎 5 、腰椎间盘突出症 6 、慢性胃炎 7 、高尿酸血症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入院后医嘱予以扩冠、护心、抗心衰、护脑、抗血小板 聚集、稳定斑块、抗凝、抑酸护胃、抗感染、止咳、化 痰,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 治疗;告病危,测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心率、呼 吸、血压、血氧饱和度Q1H,BS Q4H,保持呼吸道通 畅,心电监护,留置胃管,卧气垫床。
比:1.12, 谷丙转氨酶:60.0U/L, 谷草转氨酶:166.0U/L, 总胆汁 酸:11.3umol/L, 提示肝功能损害。 ②肾功能示尿素:10.00mmol/L, 尿酸:461.0umol/l,提示高尿酸。 ③降钙素原:0.408ng/ml,提示感染。 ④电解质示钾:3.47mmol/L, 氯:97.8mmol/L, 提示低钾低氯血症。 ⑤C反应蛋白:54.78mg/L,提示炎症活动。 ⑥乳酸:5.13mmol/L,提示无氧代谢所致。 ⑦血气分析: 二氧化碳分压:34.4mmHg , pO2(T):106.0mmHg 。 ⑧血常规示白细胞:13.0810^9/L, 淋巴细胞数:0.610^9/L, 提示感染。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7月26日患者右下肢皮肤较左侧苍白,皮温低, 趾端及小腿外侧皮肤发绀,范围较前增宽,颜 色加深,右下肢静息状态及活动时疼痛,血运 差,足背动脉未扪及搏动。
7月28日患者家属因医疗费用问题协商后签字 转出,于10:00转入七病区。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患者目前病情: 神志清楚,精神较差,可间断性断断续续说话,
但吐词不清,喂少许水,未见呛咳,不能伸舌, 咳嗽反射差,咳嗽、咳痰,痰呈黄色,痰多, 痰液不能咳出、有发热,最高体温39℃,钾结 果:3.27mmol/L,右侧肢体能活动,右下肢疼 痛,皮温低,足底及小腿皮肤发绀,颜色加深, 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 线,血运差,足背及腘动脉未扪及搏动,双下 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G-杆菌:+, 提示细菌感染。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2、心电图:房颤心律,心肌缺血明显 3、心脏彩超:冠心病声像,左房、左室大,主
动脉瓣退行性改变,二尖瓣、三尖瓣返流;主 动脉瓣、肺动脉瓣返流,左心衰 EF 21% 4、头颅CT及胸部CT检查:①右侧额颞叶大片 状低密度影,考虑脑梗死,②脑壁钙化;⑥双侧胸膜 增厚。 5、头颅MRI:右侧额、颞、顶叶大面积脑梗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二、床旁查看患者,护理体查, 与患者进行交流。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三、责任护士汇报护理问题及护 理措施:
1、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猝死、压疮、右下肢坏疽,
败血症 (2)疼痛:与患肢缺血、组织坏死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患者痰液粘稠、咳嗽
无力有关 (4)自理缺陷:与偏瘫、下肢动脉供血不足致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9次/分,律不齐,心音 强弱不等,心尖区可闻及3/6级SM期吹风样杂 音。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 凹陷性水肿。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减弱; 右侧肢体能自主运动,肌张力正常。既往有冠 心病、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腰椎间盘突 出症、慢性胃炎病史多年。
血损伤; ④N-端脑利钠肽前体:4090pg/ml (0—300pg/ml)提示心衰; ⑤血气分析: pCO2(T):51.9mmHg (35--45mmHg);
pO2(T):54.0mmHg (93--98mmHg)。 ⑥痰涂片示上皮细胞:10-25个/LP, 白细胞:>25个/LP, G+球菌:+,
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查房
许萍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一、责任护士许萍汇报病情
22床,蒋方云,老年男性,74岁,因胸闷、气促 4年加重并失语、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半天于7月20 日平车入住七病区。 体查:T:36.1℃;P:78次 /分;R:26次/分,BP:85/50mmHg,SPO2 96%。神清,急性危重病容,消瘦体质,呼之不 应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直径 约2mm。唇稍发绀,痰不能咳出,颈静脉稍充盈, 双肺可闻及湿啰音以及痰鸣音。
三、责任护士汇报护理问题及护 理措施:
7月22日患者出现右下肢静息状态及活动时疼痛,血运 差,足背动脉未扪及搏动,右侧肢体能自主运动,肌力 检查不合作,肌张力正常。下肢血管彩超示右侧股动脉 腘动脉低回声填充,血栓不排除,双下肢动脉硬化并斑 块形成。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7月25日复查实验室检查: ①肝功能示直接胆红素:14.55umol/L, 白蛋白:35.40g/L, 白球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入院后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①D-二聚体:0.70mg/L (0.0—0.3 mg/L) 提示血管内血栓事件; ②尿酸:684.0umol/L(150—430umol/L)提示存在高尿酸血症; ③高敏肌钙蛋白T:0.027ng/ml (0—0.014ng/ml ),提示心肌缺
躯体活动障碍有关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三、责任护士汇报护理问题及护 理措施:
2、护理措施: (1)备抢救车与抢救药品于床旁,加强巡视病房,严
密观察病情的变化,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心率、呼吸、
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尿量的变化,向家属讲解病情的危 重性。 (3)①加强营养的摄入,给予营养配方鼻饲,补充电 解质的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②保持口腔清洁,每 天口腔护理2次,同时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及有无口腔异 味;③卧气垫床,使用翻身垫及体位垫,保持气垫床的 舒适度,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做好大小便护理。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入院诊断: 1、冠心病 慢性冠脉病 心脏扩大 心律失常
心功能Ⅳ级 2、 脑梗塞 3 、社区获得性肺炎 4、 慢性支气管炎 5 、腰椎间盘突出症 6 、慢性胃炎 7 、高尿酸血症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入院后医嘱予以扩冠、护心、抗心衰、护脑、抗血小板 聚集、稳定斑块、抗凝、抑酸护胃、抗感染、止咳、化 痰,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 治疗;告病危,测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心率、呼 吸、血压、血氧饱和度Q1H,BS Q4H,保持呼吸道通 畅,心电监护,留置胃管,卧气垫床。
比:1.12, 谷丙转氨酶:60.0U/L, 谷草转氨酶:166.0U/L, 总胆汁 酸:11.3umol/L, 提示肝功能损害。 ②肾功能示尿素:10.00mmol/L, 尿酸:461.0umol/l,提示高尿酸。 ③降钙素原:0.408ng/ml,提示感染。 ④电解质示钾:3.47mmol/L, 氯:97.8mmol/L, 提示低钾低氯血症。 ⑤C反应蛋白:54.78mg/L,提示炎症活动。 ⑥乳酸:5.13mmol/L,提示无氧代谢所致。 ⑦血气分析: 二氧化碳分压:34.4mmHg , pO2(T):106.0mmHg 。 ⑧血常规示白细胞:13.0810^9/L, 淋巴细胞数:0.610^9/L, 提示感染。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7月26日患者右下肢皮肤较左侧苍白,皮温低, 趾端及小腿外侧皮肤发绀,范围较前增宽,颜 色加深,右下肢静息状态及活动时疼痛,血运 差,足背动脉未扪及搏动。
7月28日患者家属因医疗费用问题协商后签字 转出,于10:00转入七病区。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患者目前病情: 神志清楚,精神较差,可间断性断断续续说话,
但吐词不清,喂少许水,未见呛咳,不能伸舌, 咳嗽反射差,咳嗽、咳痰,痰呈黄色,痰多, 痰液不能咳出、有发热,最高体温39℃,钾结 果:3.27mmol/L,右侧肢体能活动,右下肢疼 痛,皮温低,足底及小腿皮肤发绀,颜色加深, 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 线,血运差,足背及腘动脉未扪及搏动,双下 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G-杆菌:+, 提示细菌感染。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2、心电图:房颤心律,心肌缺血明显 3、心脏彩超:冠心病声像,左房、左室大,主
动脉瓣退行性改变,二尖瓣、三尖瓣返流;主 动脉瓣、肺动脉瓣返流,左心衰 EF 21% 4、头颅CT及胸部CT检查:①右侧额颞叶大片 状低密度影,考虑脑梗死,②脑壁钙化;⑥双侧胸膜 增厚。 5、头颅MRI:右侧额、颞、顶叶大面积脑梗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二、床旁查看患者,护理体查, 与患者进行交流。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三、责任护士汇报护理问题及护 理措施:
1、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猝死、压疮、右下肢坏疽,
败血症 (2)疼痛:与患肢缺血、组织坏死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患者痰液粘稠、咳嗽
无力有关 (4)自理缺陷:与偏瘫、下肢动脉供血不足致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程记录
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9次/分,律不齐,心音 强弱不等,心尖区可闻及3/6级SM期吹风样杂 音。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 凹陷性水肿。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减弱; 右侧肢体能自主运动,肌张力正常。既往有冠 心病、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腰椎间盘突 出症、慢性胃炎病史多年。
血损伤; ④N-端脑利钠肽前体:4090pg/ml (0—300pg/ml)提示心衰; ⑤血气分析: pCO2(T):51.9mmHg (35--45mmHg);
pO2(T):54.0mmHg (93--98mmHg)。 ⑥痰涂片示上皮细胞:10-25个/LP, 白细胞:>25个/LP, G+球菌:+,
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查房
许萍
下肢动脉血栓护理查房
一、责任护士许萍汇报病情
22床,蒋方云,老年男性,74岁,因胸闷、气促 4年加重并失语、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半天于7月20 日平车入住七病区。 体查:T:36.1℃;P:78次 /分;R:26次/分,BP:85/50mmHg,SPO2 96%。神清,急性危重病容,消瘦体质,呼之不 应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直径 约2mm。唇稍发绀,痰不能咳出,颈静脉稍充盈, 双肺可闻及湿啰音以及痰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