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爱国事迹五篇800字
华罗庚个人事迹材料5篇1秘书

华罗庚个人事迹材料5篇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华罗庚个人事迹材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华罗庚个人事迹材料篇1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
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
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
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
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华罗庚个人事迹材料篇2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
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介绍华罗庚奉献一生为祖国的的作文

介绍华罗庚奉献一生为祖国的的作文
《华罗庚爷爷的爱国情怀》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位超级厉害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华罗庚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特别喜欢数学,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回国后,华罗庚爷爷把自己的知识都用在了祖国的建设上。
他培养了好多优秀的数学人才,还深入到工厂、农村,用数学知识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有一次,一个工厂生产遇到了难题,华罗庚爷爷亲自去研究,通过巧妙的数学计算,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为工厂节省了好多成本。
华罗庚爷爷一生都在为祖国的数学事业努力奋斗,他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了不起的华罗庚》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华罗庚吗?他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华罗庚爷爷从小就对数学充满了兴趣,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从不放弃。
新中国成立了,他马上就回来了。
他要为祖国做贡献!他带着满满的知识回来,一心扑在数学研究和教育上。
比如说,有个农村在计算粮食产量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华罗庚爷爷就用他的数学办法,帮助农民伯伯算出了准确的产量,让大家都能有足够的粮食吃。
华罗庚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我们要记住他,向他学习!。
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_爱国作文

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相信你们有兴趣!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1948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
那一年,华罗庚把夫人和孩子们也接到美国团聚,潦倒奔波了半生,这是他第一次过上恬静的生活。
然而对于漂泊海外报国无门的游子来说,国外恬静安逸的生活无法抚慰内心时常涌动的报国之情。
1949年10月2日,华罗庚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0月1日宣告成立了!华罗庚手捧报纸,欣喜若狂,一遍遍地读着新中国建国大典的消息。
新中国的成立使他振奋,他渴望着及早回到祖国的怀抱。
华罗庚决定回国的消息,使在美的中国人惊讶,更让美国方面难于理解。
美国数学界深刻认识到华罗庚的价值,他们不愿意放华罗庚走,提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试图挽留华罗庚。
诸如可以加入美国国籍,增加薪金,建立先进的研究所。
伊利诺大学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华罗庚丝毫不为所动,他的一颗心早已飞向了大洋彼岸的祖国。
于是,1950年2月,他悄然离开了生活4年的西半球,乘上一条不大的邮轮,举家回国。
归国途中,华罗庚在香港写了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全文如下: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华罗庚朋友们:道别,我先诸位而回去了。
我有千言万语,但愧无生花之笔来一一地表达出来。
但我敢说,这信中充满着真挚的感情,一字一句都是由衷心吐出来的。
坦白地说,这信中所说的是我这一年来思想战斗的结果。
讲到决心归国的理由,有些是独自冷静思索的果实,有些是和朋友们谈话和通信所得的结论。
朋友们,如果你们有同样的苦闷,这封信可以做你们决策的参考;如果你们还没有这种感觉,也请细读一遍,由此可以知道这种苦闷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华罗庚爱国的小故事5篇

华罗庚爱国的小故事5篇篇一:好待遇也无法阻挡爱国心一九四八年,美国的伊利诺大学想要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承诺会给他非常优越的待遇希望他能留在美国工作。
那个时候,华罗庚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接到美国,他致力于数学领域太久太久,难得和家人一起能够过上优越安静的生活,但是国外安逸的生活是无法埋没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
一九四九年,华罗庚看到了一则激动人心的消息新中国成立了。
华罗庚非常高兴,把这则消息读了一遍又一遍,于是他决定回国报效祖国。
这个决定不仅使在美国的华人惊讶,也使美国人惊讶。
美国人不愿意让优秀的华罗庚走,于是不惜重金让他留在美国,但是什么也无法阻止华罗庚回国的热心。
于是,他就这样离开了美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华罗庚的爱国事迹掀起了一股海外华人回国的热潮,华罗庚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他是伟大的也是神奇的。
篇二:报效祖国就在他刻苦钻研数学难题时,1937年,中国开始了近代史上最漫长的抗日战争,间接的拉开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在英国留学的华罗庚听闻曰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后’他表现的极其愤慨。
次年,华罗庚抱着报国的心思,从英国回到中国抗战的根据地,在西南联大任教。
中国抗战时期是华罗庚最为艰苦的岁月,但他还是先后完成了二十余篇论文和第一部数学着作《堆垒素数论》,该书成为数学研究中的经典着作,先后被翻译成为英、德、日、匈牙利等多个国家的语言。
华罗庚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他顺应潮流,投人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当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至5月,华罗庚受邀访问苏联。
当时的国民政府见识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后,为了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萌生了研制的原子弹的心思,于是派遣当时中国科学界的一些顶尖人物前往美国考察。
当年九月,华罗庚同李政道等人离开中国,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伊利诺大学担任教授。
1949年,远在大洋彼岸的华罗庚听闻中国成立了一W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充满了爱国之心的华罗庚克服了美国方面的重重阻烧,他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工作条件,他带着妻儿回到了刚刚浴火重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爱国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精选5篇)

爱国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精选5篇)爱国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篇11938年,华罗庚结束了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学习研究生活,满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带着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希望,从英国回到了祖国。
但一踏上满目疮痍的国土,他失望了。
1937年夏天,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犯中国,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由东北至华北、从华中至华南,祖国半壁江山横遭践踏。
这时,北平已是日本人的天下。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迁到昆明,合在一起叫做西南联合大学。
各校仍叫原来的名字,独立开课。
华罗庚徘徊在北平街头,一筹莫展。
他的恩师熊庆来当时也由北平迁往云南,担任云南大学校长。
他听到华罗庚回国的消息,在华罗庚没有出路的时刻,又一次伸出援助之手,推荐华罗庚到迁往昆明的清华大学当数学教授。
这样,华罗庚就举家南下来到昆明。
城里房租太高,他不得不在郊区的小村庄里租下了两间屋子。
这位在国内外负有盛名的大学教授,一家七口人挤住在两间小厢楼里。
晚上,他在昏暗的菜油灯下进行研究工作;白天,他则拖着病腿忍痛去城里上课,用微薄的薪水养活全家。
在那“孤虎满街走,鹰鹯扑地飞”的山城,物价飞涨,教员薪水微薄,入不敷出。
华罗庚不得不把为残腿代步的自行车卖掉,又把从英国带回来的、须臾不可离开的一台打字机也卖了,换些钱来糊口。
善于操持家务的妻子吴筱元,看见丈日益消瘦的面孔,手摸着空荡荡的钱袋,也暗暗落下伤心的眼泪。
然而,从幼年就养成了倔强不屈性格的华罗庚没有向艰苦的生活环境退让半步。
他对自己的家人说,我少年学数学时,全家还得节衣缩食,衣裳可以穿旧的,肉味可以不闻,数学却不可抛弃。
他像一个辛劳的农夫,继续在数学的广阔大地上勤奋耕耘着。
过了不久,华罗庚一家租住的房子,在一次日本飞机狂轰滥炸之后毁掉了,连住处都没有了。
幸好他的好友闻一多教授借给他半壁小屋。
闻一多的房子不算宽绰,没有隔间的壁板,他们只好在中间挂起一道布帘,作为华闻两家界线的标志。
在布帘的一方,闻一多热血沸腾,同友人和学生指点江山,痛斥时弊。
华罗庚的爱国故事

华罗庚的爱国故事
华罗庚那可是数学界的大牛啊。
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在数学领域崭露头角了。
可是呢,当时的中国啊,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华罗庚在国外那也是相当受重视的,有很好的研究环境,生活也很舒适。
但他心里啊,一直就惦记着咱中国呢。
就好比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心里一直想着老家的热炕头。
他毅然决然地决定回国,那时候回国可不容易啊,就像要冲破重重关卡的勇士。
有人就劝他,说国外这么好,为啥要回那个还比较落后的中国呢?华罗庚就很坚定地说:“为了我的祖国,我要回去!”这决心,杠杠的。
回到中国后,他就一头扎进了建设新中国的事业里。
他到处讲学,培养咱们中国自己的数学人才。
不管是条件艰苦的山区,还是简陋的教室,只要能把数学知识传授下去,他就去。
他就像一个播种机,把数学的种子撒遍了全中国。
而且他搞研究也是为了让咱们国家在世界上能挺起腰杆。
他的那些数学成果,就像是给中国的科学大厦添砖加瓦,让中国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一点点提高。
华罗庚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什么叫真正的爱国,就是把自己的本事都贡献给生自己养自己的祖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爱国作文

大数学家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爱国学者。
他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时也秉承着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一直奋斗不息。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华罗庚爱国情深的故事,感受他那份挚爱祖国的深情。
1. 锐意进取,发扬国家科学华罗庚自小便显露出较高的智商,家境并不富裕,但他深深地热爱数学,对数学有着不可抑制的热情。
在国内先进人士的帮助下,他从小就开始接触数学的震撼和珍贵。
华罗庚先后就读于京师大学堂、清华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国内外一流的学府里接受系统、严谨、深入的数学理论训练,成为了一位数学家,也代表了炎黄子孙接受现代科学文化教育的先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华罗庚一直致力于国家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他为数学和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在建国之初,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创始人和首任所长,继而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生中创办了20个学刊。
在他的主持下,数学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对国家重点工程、军事工程、航海、天空等方面的高等数学研究、计算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教育方法等问题的研究,为国家发展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力量。
在他的努力下,国家的数学事业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华罗庚还创办了《数学年刊》和《数学学报》,发起了中国数学教育的改革,组织教育界力量进行数学教育研究与改革。
华罗庚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2. 铭记历史,爱国再起华罗庚是一位热爱祖国的伟大数学家和科学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回国,抛弃了在海外的卓越职业,投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兴建与发展。
他以革命家的一份理想和决心,走上了祖国之路。
从此,华罗庚的一生便和祖国联系在一起,他的数学研究与事业发展,无不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
另外,华罗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和关心也十分深刻。
他的学术研究面极广,兼及西方文化。
当然,他也坚信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科学成就。
他一方面探究和挖掘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数学元素,另方面,他也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5篇1秘书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5篇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1读了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我知道了华罗庚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数学家;他19--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家里很贫穷,他幼时爱动脑子,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称为“罗呆子”,他上初中后,他的数学才能被王维克老师发现,而尽心培养他,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而退学,他一生都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但是华罗庚并没有放弃学习,他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的数学知识。
19--年,华罗庚不幸得了风寒病,落下左腿残疾,可华罗庚依然刻苦研究数学,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读到这里,我很惭愧,我有华罗庚一半的精神,我的数学肯定也很棒的! 在19--年,他在上海的杂志《科学》里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并得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熊教授的重视,从19--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19--年,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发表了十多篇论文,19--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1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祖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副主任等职务,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读完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我了解了一位大数学家一生的不平凡经历,他能在坚苦的条件下学习,而且家里很穷,他不能上学而自学,他学的知识比上学的人学的知识都多,他的数学才能都是靠着勤奋和刻苦,以至于后来还能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当教授,他真了不起啊!我的学习条件这么好,我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呢!想到这里,我的脸刷的红了!我想我现在要好好学习数学,不能老想着数学学不好,不下功夫,遇到拦路虎想逃脱,还有做数学作业还特马虎,把会的也能做错,题也抄错,所以数学老考分少,现在我要记住,要拿出华罗庚的学习数学精神来要求自己,争取把数学和各科都学的棒棒的,我要加油!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2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罗庚的爱国事迹五篇800字与华罗庚爱国事迹有关的范文一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公园里我曾经指着华罗庚爷爷的塑像问妈妈:“这是谁啊?”。
妈妈告诉我:“他是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而且他还是我们金坛人呢!”后来,我从电视、课外阅读书上渐渐了解到,华罗庚爷爷是一位勤奋好学、意志坚强、爱祖国的人。
华罗庚小时候学习很勤奋。
在他上初一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所以他只能退学。
但是他没有放弃学习,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完成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从而被清华大学破格聘请为大学教师。
华罗庚的意志很坚强。
在失学回家不久,华罗庚身患重病,病好后腿留下了残疾,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说:“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就这样,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
晚上,他在油灯下顽强地自学到深夜。
华罗庚很爱祖国。
1936年夏天,已经成为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正在英国工作,那儿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非常优越。
然而当国内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时,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一切,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回国后他将高深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实际中,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罗庚爷爷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金坛人民的骄傲。
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像华罗庚爷爷那样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与华罗庚爱国事迹有关的范文二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
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着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
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
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着作、11本数学科普着作。
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与华罗庚爱国事迹有关的范文三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
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
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
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
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
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
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着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
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
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
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
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
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
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
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与华罗庚爱国事迹有关的范文四华罗庚在他刻苦钻研数学难题时,1937年,中国开始了近代史上最漫长的抗日战争,间接的拉开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在英国留学的华罗庚听闻曰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后’他表现的极其愤慨。
次年,华罗庚抱着报国的心思,从英国回到中国抗战的根据地,在西南联大任教。
中国抗战时期是华罗庚最为艰苦的岁月,但他还是先后完成了二十余篇论文和第一部数学着作《堆垒素数论》,该书成为数学研究中的经典着作,先后被翻译成为英、德、日、匈牙利等多个国家的语言。
华罗庚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他顺应潮流,投人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当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至5月,华罗庚受邀访问苏联。
当时的国民政府见识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后,为了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萌生了研制的原子弹的心思,于是派遣当时中国科学界的一些顶尖人物前往美国考察。
当年九月,华罗庚同李政道等人离开中国,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伊利诺大学担任教授。
1949年,远在大洋彼岸的华罗庚听闻中国成立了一W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充满了爱国之心的华罗庚克服了美国方面的重重阻烧,他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工作条件,他带着妻儿回到了刚刚浴火重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国初期,华罗庚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潜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高端的数学人才。
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世界知名的数学家,都是华罗庚的弟子,其中华罗庚和陈景润之间的师生情谊最让人感动。
当1985年传来华罗庚死讯的时候,陈景润不顾自身病重,坚持到华老灵柩前,哀恸痛哭。
从1952年起,华罗庚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短短数年内,在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取得累累成果,并多次参加中国社会活动,同科学考察团出国考察。
之后,华罗庚代表中国数学家参加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
1958年,华罗庚同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率领中国科学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国际会议。
1969年,建国20周年的时候,华罗庚推出了学术着作《优选学》。
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刚刚兴起计算机电子科技,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华老意识到电子计算机必将在人类生产历史中成为最高端的科学技术,《优选学》一书将人类生产、设计、制造等技术同计算机技术结合,带来了一场开天辟地般的革命效果。
197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自1979年开始,他多次到世界上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将自我在数学上的研究成果毫不吝啬地同国际同行分享。
华罗庚也所以受到国际上很多数学家的赞赏。
华罗庚在生前发表专着与学术论文近300篇,解决了一些世界数学史上长期末能攻破的难题,为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更好发挥数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他还亲自到20多个省市普及数学方法。
1979年,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应邀到英国讲学。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美国女学者来到华罗庚面前敬酒,突然,她扬声问道:“华教授,您不为自我当初回国感到后悔吗”那里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那年春天,华罗庚欣闻祖国大陆解放的消息,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裕的条件,带领全家人回国。
途径香港时,他发了一封《致留美学生公开信》,信中写道:“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建立。
”“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应对这位女学者不友好的提问,华罗庚坚定而又礼貌地回答说:“不!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我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
”铿锵有力的回答,掷地有声,爱国的挚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爱国情操。
1985年,华罗庚受到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他前往日本访问。
同年6月12日午时4时,华罗庚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进行关于《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时,讲学完毕的华罗庚准备转身理解日本友人献的鲜花时,突然猝死在讲台上。
这位为中国数学研究发展呕心沥血的数学家走完了自我坎坷、传奇的一生。
与华罗庚爱国事迹有关的范文五华罗庚1931年去清华大学工作后,每年寒暑假都会回乡,总要登门看望他的老师韩大受、王维克、李月波等以及他的同学、朋友。
特别令人难忘的是1946年夏,华罗庚刚从苏联访问回国,又即将赴美访问。
这一去尚不知何日归来,他特地回乡一行。
这时,他的恩师韩大受与李月波也在金坛,他立即登门请安。
当时金坛各界特别举行了欢迎韩大受与华罗庚大会。
会前有人专程前来邀请华罗庚参加大会并讲话,华罗庚第一句话就说:“韩大受先生、李月波先生都在金坛,理当请他们两位讲话,否则哪有我说话的余地!”进入会场时,华罗庚坚持要两位老师走在前面,还用了一句数学语言:“百分之百应该是老师走在前面。
”华罗庚搀扶着他的老师们进入会场,并安排他们坐在中间,自己坐在侧位。
那天连窗子上都挤满了人,大家都要看看家乡出的这位数学天才。
当有人称赞他是一个数学天才。
他连忙站起来摇摇手说:“我不是什么天才,我是慢慢学出来的,在座的老师都知道。
”华罗庚对他的母校与家乡怀有深深的感情。
他常说:“我的最高学历就是金坛初中毕业。
”这句话包含着多少对母校与老师的怀念与感谢呀!华罗庚非常感谢他的老师王维克,1961年,在南京的一次数学工作者座谈会上,华罗庚亲热的指着王维克的女儿王振亚说:“她父亲王维克先生还是我数学成绩的第一个赏识这哩!我这位中学老师,他不仅书学好而且在物理学、天文学方面造诣也很深,并且是一个有成就的翻译家,他还是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夫人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哩!”1950年,他在一次出差归来时,见到王维克给他的信,不顾劳累,立即回答,写道:“归后见书函盈尺,但不能不先覆吾师……”正是这种尊师重教的优良品质和对数学坚韧不拔的追求与迷恋,才使他有了今天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