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知识点+课后探究.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2《说和做》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七年级语文下册-2《说和做》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文通过记述闻一多先生对待学术和革命事业的不同态度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并学习闻一多“说”和“做”后面所代表的卓越学者的求学精神和革命战士的高尚情操。
2.学习记述人物言行的片段,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表现人物思想精神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中富含诗意、句式整齐和议论记述相结合的特色。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品格和精神,体会文中细节描写和诗意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四、说学情学习本节课前,他们通过学习《邓稼先》已初步认识到:学习名人应通过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来学习他们的精神。
由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所积累的知识还不丰富,本课的时代背景、威克家和闻一多资料,以及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以及他的精神品质。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知道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说教法学法说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法)1)多媒体导入法一一老师通过播放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初频导入课文。
2)讲授法--老师通过对课文两部分主要内容的讲授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与内容。
3)点拔法——多先生的人物形象,体会闻一多的高尚品格。
说学法:(为了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以体会本文语言凝练、诗意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1)愚点勾画法一找出并勾画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分析他“说”和“做”的特点。
2)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讨论本文诗化语言的特点。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臧克家《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二)、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知识点汇总

二、说学情
由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所积累的知识还不丰富,本课的时代背景、臧 克家和闻一多资料,以及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以及他的精神品 质。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知道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 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生字词并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并掌握过 渡段的作用。 【能力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课外查阅、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合 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分小组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解读,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 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知识点:
一、阅读课文1—7段,回答问题。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 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内容) 2、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 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 我是做了再说( 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吹嘘,自诩yì )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教学难点】: 借助真实情境资料,从文中的关键词、标点符号,上下文勾
连中读出人物感受。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对未知领域有浓 厚的探究兴趣。他们对闻一多先生还缺乏完整系统的认识,先通过“走近闻 一多”、“理解闻一多”,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这活动,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供一个舞台。 采用朗读法、发现法、讨论法、 讲授法等教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说和做》(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课《说和做》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追念闻一多先生冰心①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
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
②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③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
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装。
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
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
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
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
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一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
”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
可是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
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
④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
吴文藻和他是清华同学,一多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认识。
从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断地听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
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⑤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 说和做 思考探究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 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 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 楷,如群蚁排衙”,这个细节描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 严谨态度。
一、概念和作用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相遇》
真题演练
【参考答案】
句子通过对耗子的神态与动作描写,表现了他面对已 退休而且听不懂“高科技”的老刘的得意,是对老刘无力 制服现在小偷的讥讽。与下文老刘心中的想法照应,突出 文章的主旨。
积累拓展
四、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 “做”特点的事例。
示例: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 取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抗战胜 利的消息传来,他才剃去了长胡子。
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不老的额头》
【参考答案】
真题演练
例句: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 分析:当我的女儿说头晕时,母亲“又习惯性地贴”这一 自然而然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永恒的爱。
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 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思考探究
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土 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 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学者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民主战士闻一多: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 择。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 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二课《说和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二课《说和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说和做》,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说和做》全文。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提高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敢于表达、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难点: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对作者观点的理解与评价、学会倾听与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4. 课文分析:讲解课文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7. 口语表达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说和做》2. 生字词:3. 课文结构:4. 主题思想:5. 口语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说和做”的认识。
2. 答案:(1)作者认为,说话要诚实、有礼貌,做事要踏实、有责任心。
“说和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说话要诚实、有礼貌,做事要踏实、有责任心。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努力践行这些原则,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与“说和做”主题相关的文章,拓宽视野。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课本知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课本知识一、积累词语。
⑴校(xiào 校规;jiào 校订)壳(ké弹壳;qiào 地壳)藏(cánɡ躲藏;zànɡ宝藏)行(hánɡ行列;xínɡ行动)⑵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二、课文解读1.探究文章第一部分。
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部分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②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①作者所选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这三件事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表现出来了。
《唐诗杂论》被当作重点部分加以介绍,实际上体现了作者成功驾驭材料的写作功力。
作者能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材料,做到繁简相宜。
写闻先生研究唐诗,并没有写他研究的详细内容,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这样写,有力地突出中心。
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两书则介绍得简略些,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得侧重点与前面不同。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说课讲稿

说课稿: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额题目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过程、说板书等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教育部编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是精读课文。
部编教材(也教统编教材)创新就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编排。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杰出人物,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
本文脉络清晰,句式整齐,富有诗意,诗人臧克家在文中写其师闻一多先生不同时期“说”和“做”方面的特点,热情颂扬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始终如一的爱国赤诚。
这与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优秀人物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是一致的。
因此,本课在这个单元起着落实单元目标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能完成把握课文内容的任务,但在理解文本时还不得法,不够深入。
学习本课,学生能迅速梳理文章脉络,归纳闻一多先生在学者和革命家方面说和做的特点及成绩,但是在品读细节,揣摩诗意的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精神上学生会不知如何下手或浅尝辄止。
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细节,揣摩语言,发现人物的内在精神上。
三、说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单元目标和学生学情,我制订了以下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
2、梳理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学习文章严谨的结构安排;学习人物言行一致的崇高人格的和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感。
(重点)3、关注文中细节描写,理解其作用,勾画精彩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预习法和自主学习法《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语文学习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自主学习本课字词,查找作品相关资料,了解人物生平事迹,熟悉本文内容。
多种读书方法相结合《新课标》要求“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二课《说和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二课《说和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说和做》。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语言表达”中的“口语交际”一节,详细内容为课文《说和做》的阅读理解与口语交际训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说和做》的主要内容和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口语交际技巧的运用。
教学重点:课文《说和做》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口语交际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口语交际技巧。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说和做》,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文分析:讲解课文的结构、作者的观点以及寓意。
4. 例题讲解:以口语交际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5. 随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模拟实际情景,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说和做》2. 课文结构:引言论述结论3. 口语交际技巧:倾听、表达、提问、回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口语交际技巧。
2. 答案:a. “说和做”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b. 例如:在与同学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适时提问,积极回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说和做》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并掌握了口语交际技巧。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学生对口语交际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加各类社交活动,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口语交际技巧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知识点+课后探究
知识点
一、积累词语。
⑴校(xiào 校规;jiào 校订) 壳(ké 弹壳;qiào 地壳)藏(cánɡ 躲藏;zànɡ 宝
藏) 行(hánɡ 行列;xínɡ 行动)⑵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二、课文解读
1.探究文章第一部分。
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情有很多,
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部分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②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①作者所选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这
三件事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表现出来了。
《唐诗杂论》被当作重点部分加以介绍,实际上体现了作者成功驾驭材料的写作功力。
作者能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材料,做到繁简相宜。
写闻先生研究唐诗,并没有写他研究的详细内容,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这样写,有力地突出中心。
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两书则介绍得简略些,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得侧重点与前面不同。
从作者选材、剪裁的方法看,我们受到了教益。
以前写文章只愁没得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入文,哪管什么中心,详略安排,以后应该学着点。
②这是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同学们谈“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等等皆可。
教师也可联系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深化对文意的理解。
2.研讨文章第二部分。
①“一反既往”使人想起成语__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
________。
②第11小节引用闻一多信中的话,这里可以看出闻先生有什么样的品格?这里说到“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请想象闻先生讲的什么话?③“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该如何理解这段话?④联系时代背景,你能说说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吗?⑤文中有一段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你能找出来吗?并理解其作用。
⑥“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如果写成“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行不行?为什么?①“一反既往”让人想起成语“一如既往”,在这里是说“完全和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
②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这段话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甘愿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他这时讲的应该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之类的话,是揭露反动派,鼓舞人们斗志的话。
③在这里,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闻一多先生为了反对独裁,大声疾呼的发展过程,语言精练,生动形象。
④因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搞白色恐怖,言论不自由,谁反对就有被杀害的危险,所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不是普遍意义的说和做,他的“说”和“做”也就必须以生命为代价,要不只好明哲保身,保持缄默。
⑤他走到游行示威的队伍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再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
”⑥不行。
两句对举,有助于加强气势。
课后思考探究
第一题
作为“学者”的方面,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是“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由此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救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第二题示例: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此处细节描写,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夜间睡得很少”。
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处细节描写表观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第三题1.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准确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刻苦的精神。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了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
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能使他分心。
第四题例如:写下《七子之歌》,痛斥英国驻香港总督唐如德·查理等。
第五题提示:从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来鉴赏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