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当警惕社会阶层固化

合集下载

社会阶层固化的成因与对策

社会阶层固化的成因与对策

社会阶层固化的成因与对策蔡志强2012-7-18 10:40:13 来源:2011-6-27 社会学视野网上世纪80—90年代末,中国的工人、农民这两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分化。

其间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分配模式的变化加剧了阶层的多元性。

但是不到20年的时间,阶层分化的速度趋缓,开始呈现固化趋势。

科学看待中国社会阶层现状,对有效落实政策,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中国社会阶层发展现状阶层是指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因素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本质上是作为一定所有制形式和劳动方式的产物。

阶层划分主要受收入状况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影响,在一定阶段还受意识形态影响。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阶层划分,主要是以所从事的职业来对人群的身份进行界定,如古代有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划分。

1949年到1978年我国社会群体主要分为工人、农民两个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改革开放后,随着所有制结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变迁,中国的社会阶层逐渐分化。

政府和社会都期望发育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以建立社会稳定的橄榄型结构。

许多人认为,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当中国中间阶层达到人口总量的40%左右,社会就进入基本稳定的状态。

但在实践中,中国至今尚未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中间阶层的发育远未像预设的逻辑有效展开,其总体比例依然较小。

在分化还不充分且尚未定型的情况下,阶层固化的趋势明显加速。

表现为社会纵向流动的通道日渐狭窄,下层社会向上流动受阻,社会结构调整速度变慢,制度变革与调整的动力减弱;大量刚刚摆脱贫困状态的阶层,面临着难以共享发展成果的窘迫境地,以至有学者质疑:谁偷走了中国的中产阶层。

孟子曾经说过:“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如果社会上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没有稳定的财产性收入,这样的社会环境容易导致道德失范,信仰迷失,从而造成社会失范、失序。

这一逻辑并非意味着富人有恒心穷人无恒心,而旨在说明物质充裕和保障有力可以维护社会良序。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调整,我国就业难、房价高、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

社会分工、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变动,加剧了社会分化,造成社会各个阶层之间流通堵塞,长此以往,逐渐导致社会阶层固化的情况出现。

社会阶层固化现状在经济制度、教育资源、政府政策几方面都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期下去必定会阻塞社会流动、加剧社会阶层矛盾、阻碍社会发展,必须引起重视。

标签:社会阶层;阶层固化;原因;看法前言近些年,“二代”一词十分流行,“富二代”、“穷二代”等等,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关于各种“二代”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二代”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反映出了我国阶层逐渐固化的趋势,各阶层之间的流动出现了停滞、疲软的情况,人脉资源和财富地位在代代传承之中发生了垄断,在这一趋势之中,其实背后隐藏着严重的阶层矛盾冲突和社会安全隐患。

一、我国社会阶层发展现状“阶层是指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因素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本质上是作为一定所有制形式和劳动方式的产物。

”〔1〕阶层划分主要受收入状况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影响,在一定阶段还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阶层固化指的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者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在短期或者较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发生变化。

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各方面的改革,产业结构及资源配置的调整和变化,经济繁榮,国力昌盛,社会阶层也日益多元化。

我们从去年大热的电视剧《欢乐颂》中就可看出,剧中五个女孩其实代表着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真实的展现了我国当下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

中上层正在慢慢发展还属于上升发展状态,就目前而言,社会阶层状态其实是中下层人们占大多部分,上层占小部分的“洋葱头”型阶层结构形态。

而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应该是中层占大多部分,上层和下层占小部分的“橄榄球”型的形态。

“在‘洋葱头’的社会阶层结构下,阶层固化也潜滋暗长。

使各阶层之间流动缓慢甚至停滞。

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几个伦理问题

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几个伦理问题

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几个伦理问题
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伦理问题,以下是其中几个:
1. 现象: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削弱了治理的
道德基础,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行为严重
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公共资源的分配。

2. 不公平的财富分配: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财富分配不公平
的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富裕阶层与贫困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社会不稳定。

3. 教育公平:虽然中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不同
地区和社会阶层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教育公平问题。

穷人
的孩子往往面临着较低的教育机会,这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

4. 环境污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
严重。

工业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给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
严重威胁,并且影响了国际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伦理问题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挑战,解
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法治建设、改善教育公平、加
大环境保护力度等。

警惕社会阶层的固化

警惕社会阶层的固化

警惕社会阶层的固化——专访新华社原高级记者杨继绳日前,《南方周末》发问:穷孩子没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大学越来越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可在当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社会阶层固化”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

而新华社原高级记者杨继绳的《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一书最新修订本近日出版,该书对农民、农民工、工人、私有企业主、知识分子、官员等社会群体进行了分析。

为此,本报记者围绕“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固化”专访杨继绳。

1 开放社会需要“阶层流动”社会流动通畅使处于底层的人们有进入上层的机会,有希望,有盼头,因而化解阶层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新京报:为什么会关注到“阶层流动”这个问题?杨继绳: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是终身不变的,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不是世世代代不变的。

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动称为“阶层流动”。

人们都希望向上流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社会流动通畅使处于底层的人们有进入上层的机会,有希望,有盼头,因而化解阶层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

如果下层的人们看不到上升的希望,不满情绪就会增加,就会产生一种社会张力,张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社会震荡。

可以说,阶层流动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新京报:社会流动和哪些因素有关?杨继绳:决定一个人地位有两种因素,一个是“先赋性因素”,即靠家庭背景;一个是“后致性因素”,即靠个人努力。

先赋性因素作用太大,这个社会的流动性就小,继承性就大,也就是世袭性强。

从宏观来看,一是重大制度和政策变革;二是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三是个人努力。

1949年的政权变更和此后的“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等,每一次重大制度变动,都有一批人社会地位上升,一批人社会地位下降。

1978年开始至今的改革开放,又是一次因制度变化造成的大规模社会流动。

工业化使大批农民变成工人,城市化使大批农民变成了市民,产业结构升级使大批蓝领变成白领。

人民日报发文:警惕阶层固化

人民日报发文:警惕阶层固化

人民日报发文:警惕阶层固化2010年09月17日08:09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字号:T|T一方面,如果缺少一种可以流动的机制,弱势群体会越来越边缘化,深深的失望将导致强烈的被剥夺感,以及“仇富”、“仇官”等反社会情绪,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另一方面,身处缺乏竞争的安乐群,占据优势社会地位的强势群体,往往只在意既得利益是否安稳,并不会真正关注甚至在某些方面阻挠经济社会的进步。

农二代据调查,二代农民工,其父母几乎都是农民或农民工富二代20岁的投资公司董事长、22岁的房地产企业老板……“富二代”不断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垄二代三代人都在民航、一家人全干电力———有人戏称“垄二代”把好工作先分了1.农家子弟还能“鲤鱼跃龙门”吗———大学收费高、毕业工作难找,农村家庭的子女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成本越来越高,动力越来越小社会中不同层次人员的流动,有利于整个社会和谐。

特别是从收入、地位等较低层面向较高层面的流动,流动越活跃、通道越畅通,社会通常越有活力。

教育是现代社会实现不同层面流动的关键渠道。

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

从那时起,一大批贫寒家庭的年轻人通过高考,真正实现了“鲤鱼跳龙门”,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甚至同时改变了整个家庭以及家庭中下一代的命运。

在许多农村家庭,再穷也要供有望考上大学的孩子读书。

但这种状况在近几年出现了变化。

“我觉得非常遗憾,近几年社会底层特别是农民以及农民工家庭的子女,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动力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总体上看,渠道有变窄的趋势。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表示。

对农民家庭而言,改善生活的另一条渠道是进城务工。

许多农民工也正是怀着这样的梦想走进城市的。

但是,由于农民工工资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多数人缺少应有的社会保障,因此其向上流动的空间也非常小。

城乡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减少了农民工扎根城市的可能性。

2.就业,拼能力还是拼“背景”———就业过程中“背景”的排他性作用成为最大的就业歧视,高校毕业生中的农民和农民工子女在就业质量上明显处于弱势中国社科院一份名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研究报告表明,父辈具有社会资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

中国的社会等级与阶层固化

中国的社会等级与阶层固化

中国的社会等级与阶层固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等级体系,其特点是等级关系相对稳定且阶层固化的现象较为突出。

社会等级和阶层固化对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就中国社会等级与阶层固化的现象进行探讨。

一、古代中国社会的等级体系在古代中国,社会等级主要分为贵族、士人、农民和工匠等不同阶层。

贵族阶层通常是统治阶级,享有特权和资源,代表着社会的最高权力;士人阶层则是具备文化修养和行为规范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民和工匠则是劳动阶层,生活依靠农田和手工业。

这种社会等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阶层固化现象。

贵族阶层的地位是通过血统世袭来维持的,士人阶层也有明确的门第制度,这使得社会流动性相对较低,人们的社会地位很难发生改变。

二、现代中国的社会等级体系随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等级体系也发生了变化。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层级主要分为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等阶层。

工人和农民是劳动者的代表,而干部和知识分子则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然而,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的社会流动性相对提高,但仍存在着严重的阶层固化现象。

一方面,干部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在政府、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优势地位较为稳固;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农民阶层在城市化过程中难以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三、阶层固化对社会公平的影响社会等级与阶层固化现象对社会公平产生了深远影响。

阶层固化意味着个人的社会地位很难改变,从而导致社会阶层间财富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富人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穷人则很难脱离贫困状态。

此外,阶层固化还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感,造成社会矛盾的积累和社会动荡的可能。

当社会阶层固化到一定程度时,社会流动性受限的人们感到无法改变自身状况,容易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从而威胁社会稳定和和谐。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固化现状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固化现状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固化现状2019-08-24作者简介:陈⼩芳,⼥,苗族,1990- ,湖北⼤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级政治学研究⽣熊霞,⼥,⼟家族,1989- ,⼤连理⼯⼤学⼈⽂与社会科学学部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摘要:伴随着社会的⾼速发展,我国的阶层固化问题也⽇趋严重。

《共产党宣⾔》中描绘了⾃由王国的美好愿景,但阶层固化正阻碍着这⼀愿景的实现。

马恩虽未直接使⽤“阶层”⼀词,但是阶层思想在《共产党宣⾔》中早有体现。

本⽂正是通过重新解读《共产党宣⾔》,剖析我国的社会阶层固化现状,为解决阶层固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共产党宣⾔社会阶层阶层固化阶层是指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因素不同⽽形成的社会集团,本质上是作为⼀定所有制形式和劳动⽅式的产物。

曾提出:“必须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的深刻变化,全⾯兼顾和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

”[1]《共产党宣⾔》强调社会的⾼度发达和⼈的⾃由全⾯发展,但社会阶层间⼀旦停⽌流动,这些将会成为⼀纸空谈。

⼀、我国社会阶层现状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不断调整和变化,社会阶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我国⽬前的社会阶层情况是中低社会阶层占据过⼤⽐例,上中层刚刚开始发展还没有壮⼤,⽽最上层和底层都还占据较⼩的结构,即通常所说的洋葱头型社会阶层结构形态。

正常的社会阶层结构应该两头⼩中间⼤的“橄榄球”型,即中层占⼤多部分,上层和下层占⼩部分。

在洋葱头的社会阶层结构下,阶层固化也开始潜滋暗长。

阶层固化是指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阶层间的流动放缓甚⾄不流动。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呈现出碎⽚化、断裂化、层理化的特征。

碎⽚化是分化了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再扭结,呈现⽆序状态。

断裂化则认为随着贫富差距的拉⼤,社会结构出现断裂,两极化的群体不再有共同利益。

层理化是社会群体横向流动的通道相对畅通,上下流动的通道阻滞,阶层之间形成了分明的界限并且难以实现利益的交流。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摘要】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探讨了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固化过程,以及影响固化的因素。

固化现象表现为社会阶层之间的难以逾越的壁垒和不公平现象。

教育和机会均等被认为是打破固化的关键。

当前中国社会仍面临着挑战,如家庭背景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仍然较大。

固化的存在令人担忧,但也有其必要性,可以维护社会秩序。

为了应对固化现象,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公平的教育体系和机会环境,促进社会流动性。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才能最终实现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和公平发展。

【关键词】中国社会阶层固化、形成、因素、表现、教育、机会均等、挑战、必要性、建议、未来、社会固化、社会阶层、中国。

1. 引言1.1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是指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地位和财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改变和流动的现象。

近年来,中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备受关注,引起了学者和公众的广泛讨论。

社会阶层的固化不仅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将就中国社会阶层固化这一现象进行探讨,从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固化、影响因素、固化现象的表现、教育和机会均等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展开分析。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为未来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和改进方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固化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固化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社会现象。

在中国,社会阶层的形成主要受到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历史因素在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固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如士农工商的四民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等,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社会阶层的形成。

经济因素也是社会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壮大,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财富差距逐渐加大,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应当警惕社会阶层固化
(2010-04-02)
● 郎嘉
中国聚焦
北京邮电大学一名2009级博士研究生日前自杀身亡,网上可以找到他留给母亲的遗书,文中有这样的字句:“这个世界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所有的努力都会被既得利益集团踩在脚下,所有的奋斗都面临着举步维艰……现在知识太没用了,有用的只是金钱和权势,有用的只是关系和背景……现在要凭正直的才华去出人头地,太难太难了。

我也曾试着找过工作,但是没有人用我。


笔者在对这名博士生这样轻生行为强烈地表示反对和痛惜的同时,不禁也联想到了几个月前另一名因为类似原因自杀的中国研究生杨元元,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样的高学历者选择了这么极端的方式,来了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痛楚?一方面是个人性格极端,心理脆弱;另一方面,从这两名学子生前的遭遇和家庭背景看,他们的心理失衡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中国的社会阶层关系正在固化,缺乏正常合理的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这让很多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人感到窒息和绝望。

据称,跳楼者正在念博士一年级,属硕博连读,坠楼可能是学业和生活压力等引起。

他的遗书中透露的信息,和几个月前自杀的另一位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杨元元生前的遭遇非常相似:一,他们都来自社会弱势甚至是边缘家庭,这名博士的母亲的正式工作是捡垃圾、拾破烂,在工地上做饭;杨元元的母亲是名军工厂退休职工;二,他们在学业上都很优秀,杨元元不仅毕业于武汉大学,还考取了海事大学的公费研究生;三,他们为自杀找的“借口”,都和自己在社会竞争中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有关,杨元元轻生之前感叹“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四,他们的境地和遭遇在中国其实不算最糟的,但社会现实和自我评价之间的巨大反差所造成的强烈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让他们心理和信念全线崩溃。

社会阶层流动的弱化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这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过去任何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国家总体上安定统一,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和发展,中国人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不仅实现了温饱,寿命和健康指标都有较大增长。

但是政治领域改革的停滞甚至退步,使得目前的中国社会结构被扭曲并处于一种失衡的衍化状态中。

通常意义下,竞争和分层都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成员个体能力的差异,一部分人在竞争中势必处于优势,并享受相对较多的社会产品,因为这部分人凭借能力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且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更多的贡献,在这样的逻辑下,社会结构和阶层之间的流动是正向的,只有竞争和创造得到了鼓励,社会才能发展,所以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待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尽管出现过“脑体倒挂”,但总体上大学生受到很大的尊重,寒门子弟是可以通过追求文凭和知识来改变命运的。

1980年代末狂热的街头政治家,让权力的拥有者彻底放弃了政治改革的打算,转而以推进经济改革和市场化来为自己寻找继续执政的合法性资源。

随着帕累托改进模式(编按:Pareto Improvement,指不损害一方福利的条件下增加另一方的福利)的结束,权力的垄断和市场经济结合后的产物之一,就是一个阶层两极剧烈分化的,阶层之间缺乏公平流动机制的社会结构;一边是社会强势集团,另一边是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被边缘化,还缺乏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和机制,由此产生了很强的被剥夺感和反社会情绪。

目前很多社会领域的选拔和竞争,都是以“纯天然禀赋”——血缘为标准。

竞争者的教育背景和个人能力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其结果必然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中国各级政府和国有垄断企业在选拔官员和聘用雇员时,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比如河南省固始县在2008年全县选拔正科级和县局级干部任用中,最后确定的12名乡长,基本都是当地官员和房地产老板的子弟;前不久山东新泰市任命的一批干部也颇受争议,一些20岁出头的胜出者,不仅拿一个野鸡大学文凭,仅工作一年就被任命到要害部门的领导岗位,还无耻地向公众宣称,“能力之外都是零”!
早就有学者发出警告,目前中国的社会阶层流动已经呈现出同代交流性减弱,代际遗传性加强的趋势,“拼爹游戏”、“官二代”、“贫二代”和“蚁族”都是这个身份化了的社会的产物。

对于像文章开始出现的这些来自草根家庭的高学历自杀者,他们从小以来所形成的“学而优则仕”,“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和自我的优势认知,被残酷不公的现实击得粉碎,读了这么多年书才发现“世界不是属于他们的,而且归根结底地不是属于他们的”,所以出于对社会环境的失望和对自己前途的绝望,选择自我毁灭来获得一种终极意义的平衡。

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来说,需要精英来担当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大任,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由于缺乏公平的竞争、选拔和退出机制,来自弱势群里的精英无法跻身社会的中高层,领导发展和变革,同时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待遇;
另一方面,大量把持这些优势社会地位的强势集团子弟,他们唯一动力和目标就是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缺乏进取和创新精神。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前不久一次关于“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的对话中这样表述:“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看来,中国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社会阶层固化的危害性,以及建立一套有利于个人发展和创造的社会机制的重要性,因为只有个人发展了,社会和国家才能发展。

作者来自中国,现于南大修读大众传媒硕士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