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试题答案1-4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A.商品B.资本C。
人员D。
技术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
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4。
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D)A。
递增B。
递减C。
先递增后递减D。
不变5。
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B)A。
重叠需求理论B。
要素比例理论C。
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6。
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B)A.规模报酬递减B.规模报酬递增C.规模报酬不变D.规模成本递增7。
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C)A。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D.悲惨的增长8.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B)A。
零进口关税B。
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C。
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9.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B)A。
日内瓦 B.纽约C。
布鲁塞尔D。
乌拉圭10.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B)A.越低B.越高C。
不变D。
不确定11。
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D)A.双边套汇B。
多边套汇 C.套利 D.套期保值12.下述几种货币中,哪一种是实行联合浮动的货币(D)A.英镑B。
日元 C.美元 D.人民币13.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D)A。
进出口 B.利息收支C。
直接投资 D.特别提款权变动14。
在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D)A。
零 B.小于需求弹性C。
大于需求弹性D。
无穷大15.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C)A。
固定汇率制B。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1-4单元单项选择题以及答案).doc

International Economics’Middle Test1.The mercantilists would have objected to:a. Export promotion policies initiated by the governmentb. The use of tariffs or quotas to restrict importsc.Trade policies designed to accumulate gold and other precious metalsd. International trade based on open markets2. Unlike Adam Smith, David Ricardo’ s trading principle emphasizes the:a. Demand side of the marketb. Supply side of the marketc. Role of comparative costsd. Role of absolute costs3. A nation that gains from trade will find its consumption point being located:a. Inside it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b.Along it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c.Outside it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d.None of the above4. If a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is bowed out (i.e., concave) in appearance, production occurs under conditions of:a. Constant opportunity costsb.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c. De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d. Zero opportunity costs5.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 suggest that:a.Resources are not perfectly shiftable between the production of two goodsb.Resources are fully shiftable between the production of two goodsc. A country ’ 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appears as a straight lined. A country ’ 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is bowed inward (i.e., convex) in appearance6. The trading- triangle concept is used to indicate a nation’ s:a. Exports,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terms of tradeb.Imports, terms of trade,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c.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imports, exportsd.Terms of trade, exports, imports7.The earliest state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associated with:a. Adam Smithb.David Ricardoc.Eli Heckscherd. Bertil Ohlin8.When a nation achieves autarky equilibrium:a. Input price equals final product priceb. Labor productivity equals the wage ratec.Imports equal exportsd.Production equals consumption9.The gains from international trade increase as:a. A nation consumes inside of it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scheduleb. A nation consumes along it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schedulec. The international terms of trade rises above the nation ’ s autarky priced. The international terms of trad e approaches the nation ’ s autarky price10. Under free trade, Canada would not enjoy any gains from trade with Sweden if Canada:a. Trades at the Canadian rate of transformationb. Trades at Sweden ’ s rate of transformationc. Specializes completely in the production of its export goodd. Specializes partially in the production of its export good11. A rise in the price of imports or a fall in the price of exports will:a. Improve the terms of tradeb. Worsen the terms of tradec. Expand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d. Contract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12. A term-of-trade index that equals 90 indicates that compared to the base year:a.It requires a greater output of domestic goods to obtain the same amount of foreign goodsb.It requires a lesser amount of domestic goods to obtain the same amount of foreign goodsc.The price of exports has fallen from $100 to $90d.The price of imports has fallen from $100 to $9013.The use of indifference curves helps us determine the point:a. Along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a country will chooseb. At which a country maximizes its resource productivityc. At which a country ceases to become competitived. Where the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approaches zero14. The equilibrium prices and quantities established after trade are fully determinate if we know:a. The location of all countries ’ indifferenceb. curvesTheshape of each country ’ 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c. The comparative costs of each trading partnerd.The strength of world supply and demand for each good15.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a nation is in equilibrium where a 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1a. Lies above it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b. Is tangent to it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c. Intersects it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d. Lies below it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1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false concerning indifference curves?a. They illustrate how the nation ranks alternative consumption bundlesb. Higher curves refer to more satisfactionc. They are negatively sloped, being bowed out away from the diagram ’ s origind. They reflect the tastes and preferences of a consumer17.The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is measured by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slope of a (an):a.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b. Indifference curvec.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d. Demand curve18. According to Staffan Linder, trade between two countries tends to be most pronounced when the countries:a.Find their tastes and preferences to be quite harmoniousb.Experience economies of large-scale production over large output levelsc.Face dissimilar relative abundances of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d.Find their per capita income levels to be approximately the same19.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long-run theory, emphasizing changes in the trading position of a nation over a number of years?a.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s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c.Theory of the product cycled.Overlapping demand theory20.The Leontief paradox questioned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y of:a. Comparative advantageb. Factor endowmentsc. Overlapping demandsd. Absolute advantage21.When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transportation costs, the conclusions of our trade model must be modified. This is because transportation costs result in:a.Lower trade volume, higher import prices, smaller gains from tradeb.Lower trade volume, lower import prices, smaller gains from tradec.Higher trade volume, higher import prices, smaller gains from traded.Higher trade volume, lower import prices, greater gains from trade22.Eli Heckscher and Bertil Ohlin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at stresses differences in:a. Income levels among countriesb. Tastes and preferences among countriesc. Resource endowments among countriesd. Labor productivities among countries23. A firm is said to enjoy economies of scale over the range of output for which the long-run average cost is:a. Increasingb. Constantc. Decreasingd. None of the above2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applies to the theory of overlapping demands?a. Manufactured goodsb. Servicesc. Primary productsd. None of the above25. Which trade theory is tantamount to a short-run version of the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y?a. Specific factors theoryb.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c. Economies of scale theoryd. Overlapping demand theory26. Intraindustry trade can be explained in part by:a. Adam Smith ’ s principle of absolute advantageb. Perfect competition in product marketsc. Diseconomies of large scale productiond. Transportation costs between and within nations2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least likely apply to the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a. Calculators and computersb. Coal and crude oilc. Home movie camerasd. Office machinery28. According to the factor endowment model, countries heavily endowed with land will:a. Devote excessive amounts of resources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 Export products that are land-intensiveb. Devote insufficient amounts of resources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 Import products that are land-intensive29. Given free trade, small nations tend to benefit the most from trade since they:a. Are more productive than their large trading partnersb. A re less productive than their large trading partnersc.Have demand preferences and income levels lower than their large trading partnersd.Enjoy terms of trade lying near the opportunity costs of their large trading partners30.The terms of trade is given by the prices:a. Paid for all goods imported by the home countryb.Received for all goods exported by the home countryc.Received for exports and paid for importsd.Of primary products as opposed to manufactured productsAnswer:dccba dbdca baadb cbdcb accaa dbcdc2。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此答案有很多这是提示,具体的可以从课本中找。
而且重点标记的是考试常考的!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1.国际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答案提示:(1)国际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基础及其最初表现形式:客观基础为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最初表现形式是国际贸易活动;(2)国际经济学产生的学科前提是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3)国际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发展。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答案提示:(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及其运动规律(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经济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比较,基本相同,即: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理论与政策相结合国际经济学的具体分析框架为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通过不断放松假设,使理论逼近现实。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重商主义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是()。
A.正和博弈B.零和博弈C.国际分工D.财富2.贸易福利的国际间的相互比较是指()。
A.比较优势B.比较利益C.比较成本D.国际分工3.国际间商品生产成本比率的相互比较是()。
A.比较优势B.比较利益C.比较成本D.国际分工4.亚当·斯密认为贸易的基础是()。
A.比较优势B.劳动生产率C.国际分工D.绝对优势5.大卫·李嘉图认为贸易的基础是()A.比较优势B.劳动生产率C.国际分工D.绝对优势二、多项选择题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规模经济D.消费者偏好E.比较利益2、大卫·李嘉图的理论的假设前提有()。
A.生产要素只在一国内部自由流动B.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及国际间均自由流动C.政府对贸易进行干预D.贸易国的生产成本不变E.商品的价值由劳动量决定三、判断题1.重商主义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利益是通过损害他国利益实现的。
2.贸易差额论代表着晚期重商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目录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2)第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7)第三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3)第四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6)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答:传统贸易理论研究产业(industry)或部门(sector)层面,假定企业同质;新新贸易理论研究企业(firm)层面,假定企业异质。
2.答:以斯蒂德曼为代表的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
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
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
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3.答:北京师范大学李翀教授认为,马克思曾经有一个六册著作的写作计划,准备研究国内和国际经济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然而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能够完成他的研究工作。
将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应用于国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城。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经济体系已经成熟,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条件已经具备。
国际经济的本质是资本的跨国流动,因此,应该从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三个方面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
在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国际价值、生产价格和垄断价格等基本范畴出发,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
在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生产资本本质的角度重新构建直接投资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判断题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国中某⽣产者通过贸易能使⾃⼰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国如果⽐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地,该国便是“⼟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定要完全专业化于⼀种商品的⽣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产要素定义⽽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的实际收⼊。
12、如果各国的⽣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国的⾮技术性⼯⼈会⽐技术性⼯⼈更加反对贸易⾃由化。
14、⼤国可投资发展进⼝替代产业⽽不是出⼝产业,进⽽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变化。
16、青春期是⼀个贫困化增长的好例⼦。
17、⼀国⽣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给⾃⾜,进⽽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定会降低其公民的⽣活⽔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量的产业内贸易。
21、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产业内贸易发⽣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分配效应。
23、如果瑞⼠旅⾏鞋的进⼝增加,英国⽪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测试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1答案一、单项选择(1’×10=10’)1.D2.C3.B4.A5.C6.C7.B8.D9.D 10.A二、多项选择(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10=10’)1. ABCD2. ABCDE3.ABD4.ABCDE5.ABDE6.ABD7.BCE8.ABE9.ABCD 10.ABD三、判断分析(分析不正确本题不得分。
2’×10=20’)1. 正确2. 错误。
跟大国比较接近。
3. 错误。
小国可以完全分工。
4. 正确5. 错误。
前者增加,后者下降。
6. 错误。
介于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7. 错误。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8. 正确9. 错误。
动态效应更大更重要10. 正确四、名词解释(3’×4=12’)1.特定要素:只能被用来生产某些特定产品、不能在部门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2.最优货币区:是指成员国相互之间的货币实行自由兑换,汇率保持长期固定不变,而对非成员国货币的汇率则实行联合浮动,通过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要素的流动使多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地区。
3.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发展战略也是实现出口替代工业化的过程。
它是指一国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出口工业上,通过扩大出口本国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4.需求管理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是通过改变国内总需求来校正国际收支失衡,它是以吸收理论为基础提出的,所以又称支出变化政策,主要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五、比较分析题(要求借助图形,每题9’,共18’)1. 比较小国利用关税和利用进口替代补贴进行贸易保护的不同效果。
征收关税之后,该国的总福利水平下降了:消费者剩余损失了(a+b+c+d),其中a被生产者所得,c为政府财政收入所得,但尚有b和d的损失,国内没有任何人能得到相应的补偿。
这是由于关税使本国的生产资源从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到了效率较低的部门,即一国的生产资源向没有比较优势的进口竞争部门集中,因此造成了国民福利净损失。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国内经济政策B. 国际贸易与投资C. 国际货币体系D. 国际政治关系答案:B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什么?A. 其资源最丰富的商品B. 其生产成本最低的商品C. 其技术最先进的商品D. 其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商品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A. 关税B. 配额C. 出口补贴D. 进口许可证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主张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其生产效率最高的商品,进口其生产效率最低的商品。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商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2. 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答案: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记录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它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官方储备账户。
经常账户记录商品和服务的交易,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资本流动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官方储备账户记录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变动。
三、论述题1. 论述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案: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时,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减少;同时,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国内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外国商品,导致进口增加。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其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促进出口;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抑制进口。
此外,汇率变动还会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因为投资成本和收益会随着汇率变动而变化。
2. 分析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答案: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和信息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投资机会,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挑战方面,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就业产生压力,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B.个人C.政府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C.国际收支平衡D.国际人员流动
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
A.创造大量贸易顺差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国强大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7.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B)。
A.国际贸易的实证检验支持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仅一小部分贸易可被解释)
B.国际贸易的实证检验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一致
C.国际贸易的实证检验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提供了部分支持,但证明其劳动价值论具有局限性
D.国际贸易的实证检验发现贸易模式并非李嘉图预测的那样与相对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
3.若德国和英国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分别生产10码毛呢,15码麻布和10码毛呢,20码麻布,那么,基于比较利益原则的分工格局为(BC)。
A.英国生产并出口毛呢B.英国生产并出口麻布
C.德国生产并出口毛呢D.德国生产并出口麻布
三、判断改错题
1.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国应努力实现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
重商主义鼓吹名族主义经济,认为出口应远大于进口。
三、问答题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有何联系?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经济和金融的相互依存性,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外汇市场以及国际收支、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
二、判断分析题
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MR=MC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10.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劳动一年,生产Y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C)。
A.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B.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D.A国同时生产X、Y产品,B国不生产
1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计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6.根据比较成本说,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2.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中,贸易导致完全专业化。(√)
3.贸易收益表明各国只能通过消费比贸易前更少的出口商品换来消费更多的进口商品。(×)。
根据比较优势确定专业化生产的商品,通过贸易后,将能够比以前消费更多的出口和进口商品。
4.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5.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机会成本不变的基础之上的。(×)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技术水平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
2.从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
A.重商主义B.重农主义C.重金主义D.自由放任主义
3.绝对成本学说是比较成本学说的(C)。
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固定成本不变的基础之上的。
6.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分析中,每个国家都拥有一种最擅长生产的产品是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假定。(√)
四、名词解释
重商主义:国家富强的方法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鼓吹民族主义经济,一个国家的获利就是另一个国家的损失。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8.如果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进行贸易,则(B)。
A.大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B.小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大部分利益
C.贸易将仅使小国收益D.贸易将仅使大国收益
9.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一种主张(A)的传统理论。
A.自由贸易B.保护贸易C.国家干预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结合
A.同一形式B.发展形式C.特殊形式D.理论形式
4.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A.重商主义B.重农主义C.重金主义D.自由放任主义
12.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A)
A.斯密B.李嘉图C.奥林D.魁奈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当一国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时,不会出现(BC)。
A.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上升B.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于进口产品价格下降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D.黄金储备将增加
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的范围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的原因和效果。二者统称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因为它们把单个国家看成基本单位,并研究某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3.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国际经济问题是什么?
深度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迅速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汇率的过度波动和失衡以及全球危机;美国的结构失衡、欧洲和日本的缓慢经济增长,以及转型经济的重组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深度贫困;资源匮乏、环境恶化、气候变化下和不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