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幕报告一、选题目的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通过揭示建设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用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理论指导建设项目管理,从而为施工企业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理论基础。

实用价值在于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提供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在控制手段上有新的突破,并给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层面上的技术支持,对推动建筑业经济进而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国外对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早,美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这一观点网络计划技术n3,国外许多国家对项目成本控制都非常重视,把项目成本控制视为一项系统施工,并设有专门的项目成本管理和研究的组织机构,如美国的成本施工师协会、日本的建筑学会成本计划分会、英国的造价师协会及丹麦的cbc系统。

同时美国从事施工承包公司的内部也设有专门成本控制的人员和机构;国内对该课题虽有研究,但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方面,而目前我国在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施工方法的多样化,成本控制的措施也会涉及到方方面面。

三、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在认真分析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降低项目成本为目的,将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途径分为开支型和非开支型成本控制,从人工、材料、机械、施工安全和变更索赔几个影响项目成本的重要方面出发,为施工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提供方法。

四、主要参考文献[1] 张海宇谈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

山西建筑,2022.14[2]段俊才的工程造价管理思想[j]。

山西水利科技,2022.166[3]邓彦兵、邹祖绪如何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控制.[j].山西建筑,2021.12[4]王飞、曹庆奎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一2021届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二千零二十一点一[7]李德永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4[8]何雁试论项目成本控制.[j]河北企业,2021.5[9] 孙三友建筑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模式[m]。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本文将对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综述。

首先,我们将概述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然后,我们将介绍一些在电梯控制系统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最后,我们将讨论一些当前电梯控制系统研究中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乘客的请求和电梯当前所处的状态来决定电梯的运行和停靠。

电梯的请求可以是乘客通过电梯内部的按钮或者楼层的按钮发出的。

电梯的状态包括电梯所处的楼层、方向和运行速度等。

电梯控制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安排电梯的运行路径,以使乘客的等待时间和乘坐时间最小化。

在电梯控制系统研究中,有很多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是调度算法。

调度算法用于确定电梯的行进方向和楼层的选择,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和乘坐时间。

常见的调度算法包括最短等待时间优先、最小总旅程时间优先和最大运载量优先等。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智能算法的调度方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蚁群算法等。

除了调度算法,电梯控制系统的研究还涉及到一些其他技术和方法。

其中一个是故障诊断和智能维护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可以通过监测电梯的状态参数,如电流、转速和温度等,来检测潜在的故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智能维护技术可以通过对电梯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减少故障和提高电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当前的电梯控制系统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电梯控制系统需要考虑到乘客的个性化需求,如乘坐时间的限制、特殊人群的需求等。

其次,电梯控制系统需要与楼宇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等其他系统进行集成,以实现更高效和安全的运营管理。

此外,电梯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节能性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进一步应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以实现更高级的电梯控制系统。

例如,可以将电梯控制系统与乘客的智能手机或手表等设备进行连接,以实现远程控制和个性化的服务。

此外,可以利用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乘客的行为和需求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以优化电梯的运行和服务。

控制工程文献学习总结

控制工程文献学习总结

控制工程文献学习总结这学期,我正式接触了控制工程这门高深的,广泛使用的学科。

以前总认为控制技术只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情,或者说是输入信息或者能量后,在过程当中不断的调试,凭借经验就能解决的问题,但在学习了将近一个月之后,我的观念被彻底改变了。

最紧要的是我们还在控制工程的基础阶段,对于控制工程的高层知识,我简直是难以想象期复杂,纷繁之状了。

在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所谓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在的情况下完成的命令实现。

采用控制装置是被动对象的某些物理量在一定精度范围内按照给定的规律进行变化。

我觉得在当下的环境中,有必要去拜读一下控制工程尖端领域的一些文献作品,以便为以后的学习指引方向。

首先我找的就是模糊控制方面的文章,模糊控制的开发最早由英国丹麦开始,1974年伦敦大学的某教授提出可以把模糊控制方面都理论用于实际控制当中,他把模糊推理用于蒸汽机的自动运转中,通过实验得到了良好的结果,1980年丹麦的某个公司发表了第一个将模糊控制理论用于实际的实例。

该公司的水泥回转窑开始运用模糊控制运转,使窑的运转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八十五。

燃料消耗减少了百分之四至百分之五,质量也有所提高。

八十年代起,模糊控制实体化的中心来到了日本,几乎所有模糊控制的实体运用都出现在了日本的各个公司。

日本把模糊控制用于自来水加氯控制,污水处理中溶解氧的控制,汽车速度控制,雨水泵运转控制,集装箱吊车运转,电梯群管理,隧道挖掘装置自动运转,玻熔化炉的温度控制,钢板冷压过热控制,核反应堆输出控制等。

此外,在日本利用模糊逻辑原件及其他现金计算机电路制成的新一代智能电视摄像机能拍出清晰度更高,图像更稳定的录像带。

可以这么说依靠日本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模糊理论实用化才得以进一步发展。

当代模糊控制的研究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将模糊控制与常规控制相结合;二十为模糊控制引进自组织,自学习的功能。

把模糊控制同经典控制相结合构成的模糊比例积分控制器能够有效地改善系统的静态性能,模糊控制于自适应控制相结合所形成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能够显著地增强系统的适应性和相应能力。

工程管理内部控制设计 文献综述

工程管理内部控制设计 文献综述

一、概述工程管理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到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系列计划、方法和程序。

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组织有效管理风险,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提高工程项目的成功率。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概念、原则和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工程管理内部控制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其目标而设计、实施和维持的一系列程序、措施和方法。

这些控制旨在管理和降低风险,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护组织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促进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1. 效益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该为组织的利益服务,确保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2. 可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该具有可比性,即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况下,控制的设计和执行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比较。

3. 可操作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该是可操作的,即在组织内部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实施和执行这些控制措施。

4. 一致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该是一致的,即在整个组织内部的不同部门和环节都能够保持一致的控制标准和要求。

四、内部控制的设计要点1. 内部环境的营造:组织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内部控制执行的良好环境,包括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有效的领导和管理机制、适应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2. 风险评估和管理:组织应该对其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并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管理和降低这些风险。

3. 控制活动的设计和执行:组织应该设计并执行一系列适当的控制活动,包括控制政策和程序、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信息和交流等。

4. 信息与交流:组织应该确保内部的信息和交流渠道畅通,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为内部控制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5. 监督与评价:组织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价,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五、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也在不断增加。

【S建筑公司项目成本控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8500字】

【S建筑公司项目成本控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8500字】

S建筑公司项目成本控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S建筑公司项目成本控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国外研究现状 (1)1.2国内研究现状 (2)1.3研究评述 (6)参考文献 (7)1.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很早就开始进行研究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控制。

首先,国外学者对于成本计划及其估算进行了研究,如:Hajialinajar等(2016)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项目工期成本估算方法,用于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前期计划成本和计划工期的估算,能够提高估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帮助决策人员选择最佳的工期和费用实施方案[1]。

Takano等(2017)估算了工程合同的竞争性招标中承包商完成工程任务的计划成本值,依次确定投标价格,经过研究发现投标价格明显受到估算成本不准确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承包商的预期利润,提出了一种多阶段资源分配方法来估计项目成本,通过对期望利润函数进行分段线性逼近,将资源分配模型分解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2]。

Bağdatl ı等(2017)以公路工程项目为例,认为由于缺乏数据、未来难预测、经济不确定性等原因,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将成本效益分析法(CBA)与模糊认知图(fcm)技术进行结合,用于评估公路项目的效益和计划成本的有效性[3]。

Mustafa和Onur(2019)以土耳其公共建筑中小型维修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项目成本组成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成本进行了估算分析,采用的是基于风险的活动分析和基于活动的成本分析相结合的模型,并使用了作为该模型计算工具的计算机软件,得到的OHS成本估算结果[4]。

Coffie 等(2019)研究了项目完工成本的影响因素预测和估算方法,以在加纳实施的911个建筑项目为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在合同签订阶段估算项目完工成本的预测模型;该模型以初始合同金额、层数、范围变化和初始工期作为项目完工成本的预测变量,发现初始合同金额对完工成本影响较大,其他变量对完工价值也有贡献,并指出在估算计划成本时应对以上因素进行综合考虑[5]。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一门关于工程材料制备、成型以及相应工艺控制的学科。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在制造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工艺是材料加工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目前,常见的材料成型工艺包括塑性成型、热加工、粉末冶金等。

其中,塑性成型是一种常用的工艺,通过对金属、塑料等材料的塑性变形,制造出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热加工则通过变热和变形的方式,改变材料的微结构,提高其性能。

而粉末冶金则是通过粉末的成型和烧结,制备出材料件。

材料成型控制材料成型控制是保证成型工艺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成型控制主要包括温度控制、压力控制、速度控制、润滑控制等。

其中,温度控制是成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温度控制不当容易导致材料凝固过早或变形不均匀,影响成型质量。

压力控制则可以保证材料在成型过程中的适当变形,避免过度应力导致破裂或变形不良。

速度控制和润滑控制则可以提高成型效率和表面质量。

材料选择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材料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根据所需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环境的要求,合理选择材料可以提高成型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常见的材料选择方法包括力学性能分析、耐热性能分析、耐腐蚀性能分析等。

通过对不同材料性能的评估和对比,可以选择出适应于特定工艺和环境的最佳材料。

材料成型模拟与优化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材料成型模拟与优化成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对成型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和优化,可以提高成型工艺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常见的材料成型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方法、计算流体力学等。

结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一个关键的学科领域,对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一个涉及物理、化学、机械、电气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其研究内容包括了各种工业过程中所使用的装备设备,以及这些设备的控制与优化。

本文将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在各个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化工、石油、制药等。

通过合理的装备选择和精确的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2. 过程装备2.1 装备选择与设计过程装备的选择与设计对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关文献中,研究者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产品需求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装备选择与设计的方法。

例如,基于能量效率的装备选择方法,能够选取适合特定工艺条件的装备,提高能源利用率。

2.2 装备运行与维护装备的运行与维护对于生产过程的持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相关文献中,研究者研究了装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以及运行参数优化方法。

其中,基于机器学习的装备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装备运行数据的分析,能够准确识别出装备的故障原因,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

3. 过程控制3.1 控制策略与算法过程控制是指对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机械等参数进行监测和调节的过程。

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控制策略与算法,以实现对工艺过程的精确控制。

例如,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能够通过建立过程模型,预测未来的过程状态,并根据预测结果来调节控制操作。

3.2 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对过程控制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相关文献中,研究者通过建立系统模型、考虑过程不确定性等因素,提出了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的方法。

例如,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能够在提高控制系统性能的同时,兼顾多个指标的要求,实现控制效果的优化。

4. 发展趋势与挑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新兴技术的引入,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目前的招标起源于17世纪末的英国,当时,英国政府在其公共部门进行了公开招标,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19世纪初,英法战争刚刚结束,大英帝国不得不迅速而广泛地修建营房。

减少施工时间和建筑成本,英国陆军决定,计划参与该项目的承包商应是最低的。

投标以竞争的形式确定,投资不同时进行。

只有同一个承包商才能建造一个特定的军营项目,负责所有施工工作。

因此,英国政府的营房建设项目大大减少了建设时间和成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采用大规模招标采购货物和承包工程。

这种招标方式在国际上已经使用了200多年,商业模式正在逐步完善和相对成熟。

当今世界已经建立了规范的国际招标规则。

招标的类型和内容由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TDIC)、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际建筑工程联合会(FIEC)、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等授予。

相应的合同规则已在几个国家得到很好的接受,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招标开始研究和评估项目成本。

外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Akintoye 对影响设计项目成本的因素进行了适当的研究:项目的成本并不取决于企业的规模。

Nassar K .预测了项目完成期间不可预见的成本,并针对这一问题提交了相应的对策。

芒恩斯公司利用招标信息审查了项目成本预测。

Williams tp对项目成本预测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

Trefor P Williams研究了报价和建设项目成本之间的关系,并规划了回归模型。

芒恩斯公司利用招标信息审查了项目成本预测。

Williams tp对项目成本预测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

Trefor P Williams研究了报价和建设项目成本之间的关系,并规划了回归模型。

Arditi和David,Lee(2012)本文试图对近15年来建筑边际成本的变化进行估计。

通过建立简单的宏观经济回归模型,估算项目建设的边际成本。

得出以下结论:各国工程建设边际生产率均呈下降趋势,以日本的边际生产率最为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控制基础文献综述院系:班级:姓名:学号:一、引言本学期初步学习了工程控制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该门课程,我通过网络渠道搜集了十篇有关工程控制的期刊文献。

深入阅读后,我进行了总结,并对工程控制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

本文是对搜集和阅读的文献的综述,旨在简要的介绍工程控制的发展和应用。

我所搜集的期刊均来自中国知网,其中包括工程控制的发展史和在车辆、电力及机器人方面应用的文献。

二、文献综述1.智能控制工程研究的进展自1985年在纽约召开第一届智能控制学术会议至今,智能控制已经被广泛研究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军事航空等各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是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智能控制在控制机理和应用实践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遗传算法与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相互融合,通过模拟人类思维方式和结构来设计用于解决复杂的各种非线性问题的控制策略,并已在各种实际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分布式人工智能中的Agent和Multi Agent System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构建基于Agent 的集散递阶结构的智能控制系统为智能控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理论研究取得进步的同时,国内外的研究者均意识到智能控制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计算仿真的层次上,智能控制应该直接面向传统控制难以或无法解决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面向实际工程应用。

2.车间运输小车的智能控制工厂运输是协调生产的重要环节和工厂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效率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及生产率。

目前,加工中小产品机械加工车间运输系统主要有空间运输和地面运输两种。

空间运输主要是小吨位桥式起重机和电动葫芦,其控制方式多为下拉线式,这种方式有以下缺点:1)设备复杂,功率消耗大,投资高。

2)操作不方便,运输效率低。

3)只适应车间内部运输。

地面运输主要采用叉车及手推运料小车,叉车需专人驾驶且无固定轨道,在车间内运行极不安全,手推运料小车需人为动力,劳动强度大,运输效率低。

本设计的有轨运料小车,利用了 PLC 的编程简单,工作可靠,硬件组合灵活,不增加外部控制电器即可实现任意复杂逻辑控制等特点,实现了运料小车的智能控制。

小车应具有两种控制方式,即:呼叫自动响应控制和手动点动控制,正常情况下应使用前一种控制方式。

两种控制方式必须实现互锁。

呼叫自动响应控制:每个机床处各设一个呼叫按钮。

由于意外或故障导致小车在非呼叫工位处停车时,不响应任一工位处的呼叫信号,只能采用手动控制进行纠正。

3.自主转向悬挂式独轨车的智能控制该系统是利用周立功单片机公司生产的LPC2000系列实验箱、2个GPRS模块以及iPico公司生产的射频识别模块,在Linux环境下进行模拟实验的。

经仿真实验表明,自主转向悬挂式独轨车载在距离标签10 m内能够以915 MHz的频率通过射频模块识别到前方轨道信息,而且能以115.2 Kbyte/s的波特率与GPRS连接,然后接入GPRS网络与远端网络监控站实时通信,进行数据交换。

根据实际仿真,GPRS模块的传送差错很低,差错只是在刚刚启动系统时才会出现,加以程序上的改进完全可以去除不稳定因素。

由于仿真实验是在低速的状态下完成,考虑到轨道车行进中速度较高,应当将标签设置在距离岔道口一定距离处。

由以上数据得出,该系统具有性能稳定、实时性强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电动机转速模糊控制系统设计本系统使用了模糊控制理论。

模糊控制理论作为现代智能控制领域的一个分支,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应用,目前国内外许多院校都开设了模糊控制理论课。

针对直流电动机的调速问题,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利用INTER8098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利用PWM技术,实现对电动机转速的智能调节。

该系统的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如下:(1)为了设计方便,模糊控制器采用一种常用的二输入单输出结构(2)在直流电动机转速模糊控制系统中,变量有三个,即偏差、偏差变化和控制量。

(3)对这些变量执行的模糊化根据实验中的实际操作经验,再经过一定的分析处理之后,总结出控制规则。

(4)利用MATLAB工具箱中的FuzzyToolBox的函数,根据上面的模糊化变量及控制规则,编写Fuzzy。

m函数模糊控制器的单片机实现的方法:首先把上面求得的模糊控制表存入8098单片机外扩EPROM2764的4300开始的单元,实际运行时根据给定的转速与实测转速计算,量化为相应论域中的元素,然后查找控制规则表,找出脉宽增量值,然后输出去改脉宽值实现对电机转速的调节。

5.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智能电网控制中心SCC以预防控制为主,通过自治愈在发生故障时实现电网快速恢复;从传统的以考虑电网安全性为主向安全性和经济性并重过渡。

正常状态下,通过动态实时/预测态安全分析,降低电网故障发生的概率;报警状态下,通过智能报警,使电网快速回归正常;故障状态下,通过智能故障诊断,使电网故障得以迅速定位和排除,恢复正常;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实现电网的经济、节能运行。

其架构为架构的可扩展性和面向应用的架构,其信息分层和调度为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以及分层智能电网控制中心与厂站之间的互动。

通过此技术,最终实现高可靠、高效、少维护、强自愈的SCC的信息基础。

此外,随着上述变电站级的网络建模和状态估计功能的发展,可推动数字变电站发展为智能变电站。

6.智能控制双通道伪随机信号发生器现代工程中,伪随机信号在通讯、导航、雷达、遥控、测量、计算机、密码和自动化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伪随机信号进行误码测试,扩频通讯,相关辨识和相关测量,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难题。

仪器智能控制的核心是MCS— 51系列的8031单片机。

它采用LED数码管显示,为仪器的使用者提供了友好的人机界面,使用时通过键盘将所选择的控制参数置入,包括信号频率,序列周期长度及两通道信号的相对延迟时间。

单片机据此控制伪随机信号的产生和启动。

经过大量试验,体现出,该机具有精度高、显示清晰、操作方便、工作可靠、小巧轻便等特点,是伪随机信号研究与应用的有效仪器。

7.基于物理模型的拟人智能控制拟人智能控制不依赖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因此不受“线性”约束。

由于不受“线性”的约束,在形成控制律时可以针对被控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非线性补偿等。

应用归约和分析得出定性控制律的过程只需设计者有一般学科知识及控制经验,而此过程实际上是建立被控对象动力学模型的过程,其难易程度与一般建模相当,对应用者并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然如果无法提供物理结构和参数,即没有物理模型,那么此方法是无效的。

对于复杂的非线性被控对象,只要有物理模型,拟人智能控制具有方法简单直观、性能良好等优点。

8.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双足机器人混杂控制基于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是一种将控制律分割方法,在机器人模型基础上建立机器人的α阶逆系统,使得与原系统中的非线性模型结合成为伪线性系统。

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对机器人逆系统进行逼近。

因此,这里模糊神经网络逆系统起的作用就是将机器人系统线性化并解耦,从而把系统简化为n个独立的可以使用简单控制规律的线性系统。

该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逆系统的H∞控制,并将其应用于双足步行机器人的控制问题中。

逆系统的引入有利于降低原系统的非线性程度及强耦合性,模糊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有效的获取了系统的参数信息为H∞控制提供了基础,H∞控制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并将外扰及逼近误差对系统的影响降低到了较小的程度。

这类混杂控制策略也将成为机器人控制方法中的研究趋势。

9.国外关于工程控制的研究及相关文献(1)A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process for control engineering Software 控制工程软件中的需求工程进程本文献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使用控制工程软件求解需求工程的例子。

这些例子都是基于一些有很好的实验结果的软件产品进行的。

本文中所提到的系统大多是典型的系统,用传统的方法求解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提供了一种很实用的方法,使用软件求解,这也是现代科学研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不仅在控制工程领域有着不凡的作用,在其他领域也是大放异彩。

将工程控制同软件结合起来会成为今后求解系统的一个大方向。

(2)Development of a Foss-Based Hardware-in-the-loop Platform for Control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ss-Based Hardware-in-the-loop平台在控制工程教育中的发展HIL平台在如今的控制工程教育方面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利用HIL平台可以仿真出很多系统,在工程控制中显示出很强大的作用。

如下都是HIL平台强大的作用:三、总结通过对以上文献的阅读和理解,我已经对工程控制有了一定的理解。

通过了解工程控制在实际中的应用,我不仅意识到工程控制在现实中的强大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几乎处处在使用系统,而这些系统正是工程控制研究的对象。

除此之外,我还初步了解了求解系统的几种方法如模糊算法。

而通过阅读外文文献,我还了解到软件在求解系统和进行工程控制中的强大作用,从而,使我意识到在进行解题时应该多用软件。

总之,这些文献使我受益匪浅。

四、参考文献[1]郝力文,王子文. 车间运输小车的智能控制.机械 2001 年第 28 卷增刊:150-152[2]李晶,王树臣,西佳军,刘亚秋. 电动机转速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3月.第19卷(第1期):87-96[3]李诚,张明廉.基于物理模型的拟人智能控制.航空学报.2004年3月.第25卷(第2期):148-152[4]刘治,李春文. 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双足机器人混杂控制.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1年8月.第18卷增刊:103-110[5]蔡自兴,陈海燕,魏世勇. 智能控制工程研究的进展. 控制工程.2003年1月.第10卷(第1期):1-10[6]张涛,李香平,徐立军.智能控制双通道伪随机信号发生器.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8月.第23卷(第4期):382-385[7]鲁成勉.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信息与电脑.2009年.第11期:15[8]付磊,王景中.自主转向悬挂式独轨车的智能控制.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3月.第19卷(第1期):33-49[9]Fernando Valles-Barajas.A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process for control engineering software.Innovations Syst Softw Eng(2007) 3:217–227[10]Flavio Padilha Queiroz .Francisco José Gomes . Luka Parma de Freitas .Vinicius Athouguia Gama.Development of a Foss-Based Hardware-in-the-loop Platformfor Control Engineering Education.J Control Autom Electr Syst (2013) 24:244–2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