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实验教案
光的反射教案5篇

光的反射教案优秀5篇“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江苏省无锡市社桥中学胡志英这是本教材中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开展探究实验,又要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相比,课程标准降低了教学要求,由原来的“光的反射定律”改为“光的反射规律”,只要求学生知道“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都不作要求,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学生发现这些规律,同样可以归纳到“收获”之中,既培养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光的反射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学过程篇一一、引入新课问题引入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教学目标篇二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总结扩展篇三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光的反射现象,对于光的反射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解释它的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教学设计示例篇四教学重点: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光的反射物理教案篇五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关于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

关于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关于光的反射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的乐趣,了解光的反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1)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
(2)能表现光的反射的动画或图片。
(3)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
(4)我们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的图片。
2.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过程:一、呈现光的反射现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自然引出活动主题。
2.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一)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教室。
(二)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并做一做。
1.请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成功的小朋友帮助没成功的小朋友。
2.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请幼儿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教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4.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三)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操作要求:小朋友去调整一下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四)借助动画或图片,明确引出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概念: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一)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二)请幼儿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提示:你可以摸摸材料,试一试这些材料哪些能反光,哪些不能反射。
光的反射教案

光的反射教案光的反射教案光的反射教案 1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
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
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
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
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1)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
方法是: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
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2)学生分组实验。
光的反射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光的反射现象2. 光的反射定律3. 反射镜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
2.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运用,反射镜的制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光的反射定律。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蜡烛、光屏、直尺、量角器。
2. 教学课件: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
3. 教学教案:光的反射实验教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反射镜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兴趣。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光的反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光的反射现象。
3. 探讨光的反射定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光的反射定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光的反射定律的运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进行评价,总结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反射定律。
七、课后作业:1. 绘制光的反射现象示意图,标注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2. 写一篇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小论文。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评价其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学生讨论的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的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程度。
十、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实地了解光学实验。
3. 开展光学创新竞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新能力。
光的反射教案

4.2光的反射一、教学目标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3.知道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知道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特点。
5.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6.培养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点1.光的反射定律,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2.认识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四、教学用具激光笔、平面镜、硬纸板、量角器五、进行新课一、新课引入: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它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4.2光的反射(板书)二、合作探究1、光的反射现象(板书)教师: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回到原来介质中的过程叫反射。
其实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处处可见,同学们能列举一些例子吗?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光是怎样反射的。
教师:演示:向学生介绍有关反射定律中的名词。
入射光线:射向物体表面的光线。
(AO)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经物体表面反射后射离物体表面的光线。
(OB)入射点:入射光线投射在物体表面的位置。
(O)法线:在物体表面过入射点所做的垂线。
(ON)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AON)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BON)着重要求学生熟悉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其实光在反射时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那么请你来猜想一下光在反射时会遵循怎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带着PPT上的七个问题自学课本73-74页内容,根据探究活动提示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一:重复上述实验,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探究活动二: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并将有关数据填入下表:探究活动三:移动入射光线的方向,使之与反射光线重合。
光的反射物理教案优秀5篇

光的反射物理教案优秀5篇光的反射物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现象.2.理解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现象,然后转入研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教法建议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由于我们把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4)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光的反射物理教案(精选篇2)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复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会用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问题;能说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学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法线的形象解释,渗透真正做人的思想教育。
光的反射现象教案

光的反射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反射现象2. 光的反射定律3. 反射镜的应用4. 生活中的反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反射镜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内涵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反射现象。
2. 利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3.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了解反射镜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激光笔、实验板、尺子、实验记录表。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激光笔照射在不同物体上,引导学生关注光的反射现象。
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光的反射定律。
3. 反射镜的应用:介绍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特点和应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七、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以及反射镜在生活中的作用。
八、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光的反射定律。
2. 家庭作业:查找生活中利用反射镜的实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九、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并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十、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光的反射现象,探索光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激光笔照射在不同物体上,引导学生关注光的反射现象。
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光的反射定律。
3. 反射镜的应用:介绍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特点和应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七、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以及反射镜在生活中的作用。
光的反射教案及反思

光的反射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光的反射的概念。
学生能够解释光的反射定律。
学生能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的反射现象。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和应用。
难点: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具:激光笔、镜子、硬纸板、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记录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激光笔照射墙壁,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
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光线为什么会从激光笔中出来,又是如何传播到墙壁上的呢?”2. 探究光的反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激光笔照射在镜子上一端,另一端放置硬纸板,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光的反射的特点。
3. 光的反射定律: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的反射定律。
解释光的反射定律的含义,并示例说明。
4. 应用与拓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反射装置等。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五、教学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自己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遵循实验步骤等。
3.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应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情况,包括思考过程、合作交流等。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堂所学,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2. 设计一个简单的反射装置,描述装置的构成和原理。
八、课程延伸:1. 邀请光学专家或有相关经验的家长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光的反射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反射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1.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课前预习: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一点: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为________点。
三线:入射光线为。
反射光线为。
法线:过并于镜面的直线,为。
两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的夹角,为。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的夹角,为。
提出问题: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
问题一:两角大小关系?
问题二:三线关系(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三线的位置排列关系如何?)
猜想于假设:
猜想一:两角大小关系,反射角入射角
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一平面内
猜想二:三线关系
三线的位置排列关系如何:、分居两侧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器材:光反射演示器(激光笔、平面镜、光屏板、量角器)
2、实验过程:
⑴将激光束从某个角度射入平面镜上的一点,记为点O,观察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法线是否所属同一平面?
⑵反射光线在法线哪一侧,反射角是多少?再换一个角度重复实验,反
射光线有变化吗?
⑶将右侧的折叠板后折,观察反射光。
⑷将激光束沿OB角度射入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
探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保持折叠板与镜面垂直;②激光笔发出的光一定要照射在镜面与中缝的交点上;
③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测几组对应数据。
④实验时,要注意让光贴着铁板向前传播,这样你才能看见清晰的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
⑸将有关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入射角α反射角β
1
2
3
实验结论:
★光的反射定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一条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20°,则入射角是,反射角是。
如果使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反射光线将。
2、在下图中,作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