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为何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社会工作专业历经100 多年的发展,不但建立了完整的专业服务体系,而且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
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社会工作专业体系更加完整,使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实践效能,而且也逐步确立了社会工作在社会科学学术制度体系中的地位。
社会工作理论不但是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方法和原则。
一、什么是理论一般来说,理论涉及几个相关的名词:概念、观点、理论、原则和模式。
概念是对某类事物共同特点的概括,它反映了该类事物的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
观点是人们观察分析事物的一个角度,是人们关于某事物的看法。
人们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就会得出不同的观点。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较高知识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是对经验的抽象概括。
理论一旦形成并为人们所认同,就可以帮助人们将纷繁复杂的生活世界简化为易于理解和认识的形式。
社会工作理论也是一样,在实践中,人们对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的事物和现象形成了相对确定的认识,对一些问题形成了相对一致的处理方法,从而具备了理论特征,这便是社会工作理论。
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理论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其作用首先在于帮助专业共同体建立权威地位,取得在社会中的合法性。
社会工作专业的权威性和合法性,首先取决于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能否有效地解释和理解人们的需求,并且在实践中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途径。
在这一点上不论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理论,都要做到能够解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理论与实务之争。
在临床实践中忽视理论的作用,社会工作专业也曾遭到其他学科的贬斥,认为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没有理论的专业。
其实所有这些争论或批评都是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观念基础上的。
3、社会工作基本理论(WORD版本)

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知识体系构成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概念与分类一、理论及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1、什么是理论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理论实质是对事物之间内在关系本质性的概括。
理论的构成、特征与作用组成元素:概念、判断;特征:来自于经验;对现象的抽象和概括;作用:用来描述、解释、预测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
2、理论的意义(1)理论的储备可使专业人员对实践更具信心。
(2)正确认识和解释案主的问题。
(3)为如何解决问题提供指导。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⒈按对社会工作的作用:大卫〃豪⒉按理论的抽象程度:马孔〃佩恩⒊按理论的层次:皮拉利斯⒈大卫〃豪(David〃Howe)按对社会工作的作用⑴为了社会工作的理论(for)⑵有关社会工作的理论(of)外借理论与实务理论社会工作与其它学科的关联实务理论评估理论依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分析案主的问题,认识到案主的问题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
评估的理论主要包括: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受助者的人格系统的评估分析、受助者的需要分析及对受助者所在环境的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干预理论社会工作者如何通过行动来影响受助者的人格、环境和社会系统,从而实现社会工作治疗和社会改良的双重目标。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功能派个案工作‛‚问题解决模式个案工作‛‚行为修正模式‛‚危机干预模式‛⒉马孔〃佩恩⑴关于社会工作的理论⑵社会工作的理论⑶对社会工作有助益的理论⑷和社会工作实务及方法有关的理论⒊皮拉利斯宏观理论: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机制进行综合性的说明。
中观理论分:解释性理论,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某一方面进行专门解释介入模式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等进行一般说明微观理论(实践理论)社会工作的具体技巧、操作方法。
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基本流派——精神分析观点时期弗洛伊德弗洛伊德(Freud Sigmund, 1856-1939)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社会工作理论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理论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理论是一组用于理解社会问题,以及设计、评价和实施社会工作方案的指导原则。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专业社会工作者识别需要帮助的人,以及有效地协调和实施救恩干预。
社会工作理论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职业经验而变化,但有时也可以结合多种理论来制定和实施最佳方案。
比尔·霍金斯的社会分析理论是社会工作家最常用的理论之一。
它主张从外部环境中获取之前没有被发现的根本性社会问题 - 这些问题是彻底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
它要求社会工作者以更宏观的角度地看待社会问题,并以他们帮助更多人的长远视野,来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
另一种社会工作理论是实践儿童现实主义理论。
这种理论的目的是实现儿童和家庭的自我实现,从而实现个人的自由。
它强调建构理论:家庭的进步取决于每个家庭成员投入的努力。
这种理论也认为,重视责任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社会环境的支持在家庭有所作为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James Hill提出的行动研究理论是另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重视客观性和主观性之间矛盾的表现。
它侧重于利用个人经验和实践,以更有效地理解社会现实,而不仅仅是口头上或书面上的阐述。
这个理论倡导与被服务者的有效沟通,以便理解他们的特殊情况,采取动作。
最后,冯尼克森的整体和复合理论也是社会工作理论的一部分。
它强
调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将所有重点都放在调查和治疗现有问题上。
它建议社会工作者在了解客户的背景和历史信息时,以及客户现有情况和诉求时提供资源和支持,以维护和强化客户的生活质量。
这种理论认为,支持和改善客户的生活和社会需求比立即改变行为更加可持续。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一、什么是理论p87理论涉及的几个相关名词:概念、观点、理论、原则和模式。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从较高知识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社会工作理论就是关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知识体系或系统化观点。
社会工作理论包括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论和作为(实践)模式的实践理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功能(在社会实务中的作用)第一,解释,即社会工作者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及其产生的原因等问题作出解释和判断;第二,预测,即社会工作者可以依据理论对服务对象可能发生的变化、影响服务对象的各种因素的作用、社会工作者所提供服务对服务对象可能产生的效果等进行预测;第三,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即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理论找到助人的办法和途径;第四,发展新的理论,即社会工作者可以发展或创建新的理论(一方面借助于社会工作实践来充实理论,另一方面,对原有的理论的质疑也会产生新的理论)。
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社会工作理论分类可以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英国的社会工作学者大卫.豪的根据内容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
.前者指对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后者指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又是彼此贯通的。
其二是另一位社会工作学者马尔科姆.佩恩根据本体论和方法论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前者认为知识来自经验或观察,强调价值中立和客观性。
后者则认为知识只是人类用象征性的观念、词语对现实进行的表述,不是中立和客观的,强调知识是权力的反映。
(一)大卫.豪对社会工作的分类1、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简单,实则涉及事物根本属性的问题需要回到。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一个社会工作者怎么去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并可能决定所服务的结果。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为社工实践提供了方法和原则。
是关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系统化的观点、是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解释预测确定干预的办法和模式指导服务实践的发展发展新理论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大卫.豪从理关注的角度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马尔科姆.佩恩则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把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认知行为理论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及基本概念二、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埃里斯提出的“ABC情绪理论框架”,三要素是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
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实务原则2、助人过程确定评估重点、专业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个是教育者,一个是伙伴。
3、助人的策略及步骤4、结案和跟进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系统理论的历史演进1971年贝塔朗菲提出。
它以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人和社会。
对系统理论的应用始于赫恩,后来平克斯和米纳罕以系统的观点介绍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和方法。
生态系统理论具有折中性和综融性的理论。
20世纪初,玛丽里士满和珍亚当斯分别在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所选取的理论倾向,成为生态理论的先导。
他们分别推行“人在情境中”的理论范式。
到80年代,杰曼和吉特曼等人综合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提出了“生态模型”。
二、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1、认为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相互调和度2、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个人意义是环境赋予的,因此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环境之中3、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
三、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应该注意的问题:1、人们遇到的许多问题不完全由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因素2、社工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的身上,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着手3、服务对象与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4、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放到不同的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
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原理概论

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原理概论社会工作是一门专门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福祉而服务的职业。
它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工作经验和专业判断力来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等面临困境的人群,促进社会的变革和社会公平。
社会工作的核心原理概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的尊严和价值: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关注和尊重个人和团体的价值和尊严。
社会工作者要遵循尊重个人主体权利、保护隐私和保密原则,重视个人的选择权和自主决策权,帮助个人实现自己的潜能。
2. 社会公平和正义:社会工作的目标是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通过减少社会不平等、消除歧视和剥夺,来提供更公正的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者需要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为他们争取合理的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3. 倾听和沟通:社会工作强调与个人、家庭和社区之间的有效沟通。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倾听能力,了解个人的需求、价值观和期望,协助他们通过沟通与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4. 综合性和系统性:社会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个人和社会系统的发展、变化和互动关系,设计和实施适应性的服务计划。
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评估、干预、支持和危机干预等,以提供全面的服务。
5. 责任和职业道德:社会工作要求工作者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遵循相关的职业道德准则和专业标准,保护个人隐私和权益。
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保持客观和中立,维护公正和公平,保护受帮助者的权益。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原理概论包括了人的尊严和价值、社会公平和正义、倾听和沟通、综合性和系统性、责任和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
这些原理构成了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和实践原则,指导着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与个人和社会系统进行互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促进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总之,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公平的职业,它以人的尊严和价值为核心,通过倾听、沟通和综合性的方法,为个人和群体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一、什么是理论p87理论涉及的几个相关名词:概念、观点、理论、原则和模式。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从较高知识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社会工作理论就是关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知识体系或系统化观点。
社会工作理论包括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论和作为(实践)模式的实践理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功能(在社会实务中的作用)第一,解释,即社会工作者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及其产生的原因等问题作出解释和判断;第二,预测,即社会工作者可以依据理论对服务对象可能发生的变化、影响服务对象的各种因素的作用、社会工作者所提供服务对服务对象可能产生的效果等进行预测;第三,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即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理论找到助人的办法和途径;第四,发展新的理论,即社会工作者可以发展或创建新的理论(一方面借助于社会工作实践来充实理论,另一方面,对原有的理论的质疑也会产生新的理论)。
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社会工作理论分类可以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英国的社会工作学者大卫.豪的根据内容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
.前者指对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后者指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又是彼此贯通的。
其二是另一位社会工作学者马尔科姆.佩恩根据本体论和方法论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前者认为知识来自经验或观察,强调价值中立和客观性。
后者则认为知识只是人类用象征性的观念、词语对现实进行的表述,不是中立和客观的,强调知识是权力的反映。
(一)大卫.豪对社会工作的分类1、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简单,实则涉及事物根本属性的问题需要回到。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了一个社会工作者怎么去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并可能决定所服务的结果。
社会工作理论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理论名词解释社会工作是一门涉及人口较大、社会问题多样化的跨学科学科,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这个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理论是对社会工作实践过程和结果的认识,是一种解释社会工作实践含义和价值的方式,它提供了一套诊断和治疗性社会问题的工具,并且也是一种持续性学习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重点介绍社会工作理论中经常出现的名词,以梳理社会工作理论的框架,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把握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中最常见的名词是“人类发展理论”。
它是一种以人的整体发展为核心,探讨人的生长发展,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如家庭、社会价值观和机构对此的影响的理论。
人类发展理论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是社会工作的根源,它基本的理论架构由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和伽利略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展起来的。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人的认知、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进行分析,帮助社会工作者熟悉服务对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干预,以解决个人和社会的问题。
社会工作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名词是“社会学的理论”。
社会学的理论是对社会现象,如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运动、社会角色等进行描述和理解的一门学术。
社会结构理论是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如何影响社会组织形式,例如社会地位、政治权力和社会交往等社会条件和性别。
社会学理论也是社会工作者面对社会问题了解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社会学的理论可以提供社会工作者全面的社会洞察,并帮助他们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
社会工作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政策与社会程序理论”。
它是一种概念,旨在推进社会系统中的发展,改变社会及社区环境,实现社会系统的全面发展。
政策和社会程序理论主要关注政策制定者如何策划,执行和评估政策,以及不同政策如何影响社会现实,从而避免社会问题的发生,推动社会发展。
它涉及到政策、社会机构、社会经济、社会组织、社会文化等的内容,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定向改变社会系统的科学方法。
本文介绍的社会工作理论中的几个重要名词,共同构成了社会工作理论的基本框架,引导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思考和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为何摘要:社会工作理论是现代社会工作产生的重要的标志,为我们社会工作的实践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论,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理论是社会工作前行的指南针,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的相对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发展的时间较晚,但是发展的进程是很快的,我国的学者也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上改进成了适合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用于知道我国的社会工作。
从而使我国的社会工作得以发展的很快。
关键字: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为社工实践提供了方法和原则。
是关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系统化的观点、是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主要是指:社会工作中所运用的各种理论用来描述和解释案主问题及成因;预测变化及其条件;指引改变的方向和介入行动。
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
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和原因。
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
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技巧以及模式。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
社会工作实务包括一系列的的决定:是什么事?(what is the matter?)。
情况怎样?(what is going on?)。
得做什么?(what is to be done?)。
如何做?(how is it to be done?)。
做到了吗?(has it be done?)。
所有的着一切都依赖于它所持的理论。
理论就是一系列的看法,由概念、分类、观点、原理等所组成的,用来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所带来的改变。
人在清醒地行动时皆有理论,区别只在于所持的理论的形态:外显的理论,隐含的理论。
理论的“外显化”有助于沟通和检测。
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也是很完善和齐全的。
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到现在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所以本文介绍一下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主要的
发展阶段以及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第1、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源于宗教背景、社会问题和社会制度。
英国政府在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推动了慈善活动的发展。
对社会工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此外,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第2、 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
作为现代社会分工的产物,社会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慈善服务,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西方社会工作在其形成阶段表现出如下特点: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国家大量出现慈善组织会社,协调政府与民间各慈善组织的活动;而英美国家的睦邻组织运动则从社区的角度为社会服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3、 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1957年,格林伍德在其《专业的属性》一书中指出,专业应该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应该有一套系统的、支持其活动的理论体系;二是它已被社会广泛认可;三是此活动具有专业权威;四是职业内部有论理守则;五是这一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文化。
专业方法的发展。
作为一个专业,社会工作是最早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理论,注重实务的操作,到逐步对工作进行总结、提炼理论观点,发展出自己的实践理论和一般理论等理论体系,对社会工作实践给予解释,并对其发挥指导作用。
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中,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理论派别形成成为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特点。
以上使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中国的社会工作的理论的开始是受到西方先进的社会工作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
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开始是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一个引进和学习,随着逐步的发展,现在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有了自己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工作理论。
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也是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才会有现在逐步完善的一套体系来进行知道我们的社会工作。
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主要来源阶段:1929年社会工作人员达成公
司,一致认为社会工作需要一个科学理论体系。
所以中国的一些先进学者就学习了一些国外当时比较先进的一些社会工作的理论来进行研究。
对其中的一些不适应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从而。
使中国的社会工作进入到一个理论体系中来。
20世纪20-3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被介绍和应用到社会工作中。
该理论说人的意识包括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所谓意识就是人们的心里的活动。
而一些本能冲动和一些被压抑的欲望的潜伏活动则被称之为潜意识。
前意识则处于意识和潜意思之间,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察觉,偶尔会出现在意识层次里的则被称之为前意识。
60年代以后,人类学、政治学、公共行政理论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工作中去。
这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带动了很多学科都被应用到社会工作中去,从而更好的带动了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进入70年代之后至少有26种理论被应用到社会工作知识体系中。
80-9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女性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学说也成为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
这些理论不仅从思想上武装了人们的大脑,更使为人们在行动上即在平时的社会工作中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女性思潮的引入给妇女们带来了非常重要的解放,这不仅体现在社会工作中,在生活上也给妇女同志们带来了非常重要的解放。
社会工作中会有不同类型的理论存在:关于社会工作的理论:解释社会工作再社会中的本质及角色;社会工作理论:阐述社会工作的目标及组成社会工作的的活动及其有效达到目标;对社会工作有助益的理论:有关个人及社会行为的心理、社会等理论,有助于使社会工作理论更加系统化和有说服力;和社会工作实务及方法有关的理论:具体有关于工作者和案主之间互动的理论方法。
社会工作理论的目的主要是告诉社会工作者们,当你们在从事社会工作的过程中,你们究竟要做什么、你们能做什么以及你们需要怎么进行工作。
虽然关于怎么做,可能只能给予一个更好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关于这个方法和技巧的选择上,其中确实包含着理论上的引导。
包含着
人们对于不同的社会场景、参与社会的对象以及参与社会的对象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在理论上的把握。
所以社会工作理论对我们现代的社会工作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勇生 社会工作理论[J] 2012.03.20
[2] 何雪松 社会工作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07.12
[3] 文军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9.01
[4] 霍欣彤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M] 南海出版社 2008.04.01
[5] 王思斌 社会工作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09.01
[6] 黄晨熹,唐咏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