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制剂配方研究方法学-魏方林

合集下载

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研究

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研究

蚕 业 科 学 CANYE KEXUE 2006;32(2)收稿日期:2005-10-17作者简介:朱金文(1967-),男,浙江,讲师,博士研究生。

Te:l 0571-********,E-m ai:l z h j w @z j u 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研究朱金文 魏方林 李少南 朱国念(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杭州 310029)摘 要 在室内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桑园杀虫剂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对2~5龄家蚕幼虫的摄入LC 50值(48h ,25e )分别为1111、1173、3148与4112m g /L;在20、25、30、35e 下,毒死蜱对3龄家蚕的LC 50值(48h)分别为1170、1180、0149与0140mg /L;桑叶浸药时间为1s 、10s 、1m i n 、10m i n 与1h 时,毒死蜱对4龄家蚕幼虫的LC 50值(48h ,25e )分别为5155、3164、3115、2112与1154m g /L ;家蚕幼虫在毒死蜱药膜上爬行1、10、30与60m i n 后,毒死蜱对3龄家蚕的接触LD 50值(48h ,25e )分别为3159、0128、0120、0112L g /c m 2。

关键词 桑园杀虫剂;毒死蜱;家蚕;毒性中图分类号 S481+18;S8841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7-4799(2006)02-0272-04Acute Toxicit y of Chl or pyrif os to Sil k wor m (Bo m byx m ori )ZHU J i n -W en W EI Fa ng-Li n LI S ha o -Na n ZHU G uo -N i a n(Ins ti tute o f P e s ti c i de a nd Env iro nm e nta l To x i c o l o g y,Z he ji a ng U n i ve rs it y,Ha ng zho u 310029,C h i na )Ab s tra c t A c ute t o x i c it y o f ch l o rpy rifo s t o s il k w o r m i n d iff e re nt s i tua ti o ns w e re c o nd uc te d .Fo r s e co nd -i n s ta r ,th i rd-i ns t a r ,f o u rt h -i ns ta r a nd fi ft h -i ns ta r l a rv ae,LC 50(48h ,25e )o f c h l o rp y rif o s t o s il k w o r m w a s 1111,1173,3148a nd 4112m g /L ,re sp ec ti v e l y .W he n e nv iro nm e nta l t em p e ra tu re w a s 20,25,30a nd 35e ,LC 50(48h )t o th i rd-i ns ta r l a rva e w a s 1170,1180,0149a nd 0140m g /L ,re s pe c ti ve l y.W he n m i m e rs i o n tm i e o fm u l be rry l e a ve s i n c h l o rp y rif o s so l u ti o n w a s 1s ,10s ,1m i n ,10m i n a nd 1h ,LC 50(48h ,25e )t o fo urth -i ns t a r l a rva e w a s5155,3164,3115,2112a nd 1154m g /L ,re spe c ti v e l y .A ft e r c o n t a c t o f s il k w o r m w ith fil te r pa p e r tre a t e d b yc h l o rpy rif o s so l u ti o n i n tm i e o f 1,10,30a nd 60m i n ,LC 50(48h ,25e )t o th ir d-i ns ta r l a rva e w as 3159,0128,0120a nd 0112L g /cm 2,re sp e c ti ve l y .Ke y w o r d s P e s ti c i d e f o r m u l be rry fi e l d use;C h l o rpy rifos;Bom by x m o ri ;To x i c it y毒死蜱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有机磷杀虫剂,对桑蓟马、桑尺蠖、桑毛虫、刺蛾、桑螟与桑蟥等桑树害虫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在桑树上应用逐渐增多[1-3]。

40%戊唑·腐霉利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40%戊唑·腐霉利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见图 1 。
高效 液相 色谱 仪 :L C 一 1 0 A T( 上海 岛津 公 司 ) ; 色 谱( i d ) 不 锈 钢 柱 , 内 装
O D S ~ C ( 5 1 , z m) 填 充 物 ;过 滤 器 :滤 膜 孔 径 约 0 . 4 5 1 . z m; 微 量 进 样 器 : 1 0 0 1 x L ;定 量 进 样 阀 :
1 . 4 标 准 溶液 的配 制
2 0 1 4年 第 4期
科技





£ ; — — 戊 唑 醇
图 1 a标 样 典 型 色 谱 图 。b样 品 色谱 图
回 收率 实验 结果 .具 体 数据 见 表 1 ,从 表 1 可 知 该 方法 中戊 唑 醇 的平 均 回收 率为 9 9 . 7 %.腐 霉 利 的平
1 0 0 0 mg / L的标 准储 备液 : 同样 称取 腐 霉利 7 0 mg于 1 0 m L容量 瓶 中 ,用 甲醇 溶解并 稀 释至 刻度 .摇 匀 . 即成 腐霉利 为 7 0 0 0 m g / L的标准 储备 液
1 . 5 线 性 实 验
毒 性 杀 菌 剂 ,适 用 于 果 树 、蔬 菜 、花 卉 等 的菌 核
2 . 1 液 相色谱 分析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试 剂
对 于农 药常量 分 析 .通 常 采用反 相 色谱法 进 行 分 析 戊 唑 醇和腐 霉 利在液 相 色谱分 析 时 .最 大 吸 收波长 有一 定 的差异 .为兼 顾 两者都 能 获得较 高 的
灵 敏度 和选 择性 .确 定检 测波 长 为 2 2 4 n m 同时 经
泰农 药科 技有 限公 司提 供 。

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研究

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研究

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研究摘要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在水稻分蘖末期、破口前7 d、齐穗期3次用药,对纹枯病、细条病、稻曲病等防治效果好,可有效预防中后期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实现“一药多治”,操作简单,增产增收作用明显,推荐用量为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1 050 mL/hm2。

关键词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水稻病害;防效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碧苗)是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近开发的,能兼顾真菌、细菌性病害于一体的高效、广谱杀菌剂[1-2]。

为验证其对水稻纹枯病、细条病、稻曲病等的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为该产品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年7—9月在黄山市徽州区进行了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安排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东山村,该村地处黄山平原中央,地势平坦,灌溉条件优越,为纹枯病常年重发区。

试验田前茬为油菜,土壤为砂壤土,pH值为6.1,有机质为2.12%,排灌方便,栽培条件一致。

该田肥力条件较好,叶色嫩绿,对“三病”发生有利。

2013年水稻生长前期(6月30日以前),气温偏低,雨水偏多,其中6月30日出现特大暴雨,试验田受淹,气候条件对水稻前期病害发生有利。

7月1日后当地天气放晴,7月下旬(破口期)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条件对水稻后期病害发生流行总体不利。

供试水稻品种为新两优6号,该品种不抗纹枯病,且近年有纹枯病重发记录,也有稻曲病、细条病发生现象。

供试药剂为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苯甲·丙环唑(瑞士先正达公司)。

试验药剂防治对象为水稻纹枯病、稻曲病。

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1 350、1 050、750 mL/hm2,30%苯甲·丙环唑300 mL/hm2,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

30%噻嗪·毒死蜱水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30%噻嗪·毒死蜱水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30%噻嗪毒死蜱水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魏晓林;刘迎;魏方林;朱国念
【期刊名称】《现代农药》
【年(卷),期】2010(9)4
【摘要】采用ODS2-C18反相色谱柱,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30%噻嗪·毒死蜱水乳剂含量.噻嗪酮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998,标准偏差为0.1075,变异系数为1.74%,平均回收率为99.8%;毒死蜱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998,标准偏差为0.1817,变异系数为0.75%,平均回收率为99.6%.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魏晓林;刘迎;魏方林;朱国念
【作者单位】杭州浙大新农农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310029;杭州浙大新农农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310029;杭州浙大新农农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310029;杭州浙大新农农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3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50.7
【相关文献】
1.15%阿维菌素·毒死蜱水乳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J], 夏红英;寿青毅;赵丰;彭全才;邹赣生
2.甘蓝中毒死蜱和噻虫嗪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J], 何娟;王跃竹;龙友华;吴小毛
3.高效液相色谱分析30%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J], 刘育红;王季鸽;王晓宏
4.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22%水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J], 刘志勇;胡中华;姚杰;吴莹
5.毒死蜱·噻虫嗪30%水乳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 [J], 王会福;陈伟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7%氟氯氰菊酯水乳剂的研制

5.7%氟氯氰菊酯水乳剂的研制

圃澎汪雇业绅学2004年第4期5.7%氟氯氰菊酯水乳剂的研制桂文君1,程敬丽1,魏方林2,朱国念1(1.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9;2.浙江大学新农农药剂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9)摘要:介绍了农药新剂型水乳剂的配制方法,对5.7%氟氯氟菊酯水乳剂的配方、工艺流程进行了开发研究,筛选出了水乳剂的较佳配方。

该水乳剂贮前、贮后的流动性好,不结块,析水率小于5%;而且化学稳定性好,热贮分解率在1.0%以下。

关键词:农药;剂型;氟氯氰菊酯;水乳剂;工艺;配方中圈分类号:a:'Q450.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528-9017(2004)04—0218—03农药的水乳剂(Emulsioninwater,EW)也称浓乳剂(ConcentratedEmulsion,CE),与固体有效成分分散于水中的悬浮剂不同,是不溶于水的原药液体或原药溶于有机溶剂所得的液体油珠(0.1—10”m)分散在水中的悬浮体。

也不同于用水稀释后形成乳状液的乳油,是乳状液的浓溶液。

外观为不透明的乳状液,油珠粒径通常为0.7—20tim,比较理想的范围是1.5.3.5tsm。

与乳油相比,水乳剂由于不含或只含有少量有毒易燃的芳烃类溶剂,因而可以避免生产和贮运过程中的易燃易爆现象。

该剂型无难闻有毒的气味,对眼睛刺激性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大大提高了对生产、贮运和使用者的安全性。

此外,水乳剂以廉价的水为基质,乳化剂用量为2%~10%,与乳油的近似。

虽然增加了一些共乳化剂、抗冻剂等助剂,但有些配方在经济效益上已经可以与相应的乳油竞争。

水乳剂喷洒雾滴比乳油大,漂移减轻,没有可湿性粉剂喷施后留下的残迹和乳油使用后果粉脱落等现象。

已有不少试验证明,水乳剂的药效与同剂量的相应乳油相当,而对温血动物的毒性大大降低,对植物的毒性比乳油低;与悬浮剂等其它药剂或液肥的可混性好。

近年来水乳剂在国外的发展很快,已有数10个品种商品化,例如戊唑醇、戊菌唑、硫线磷、唑蚜威、苯草醚、精唑禾草灵等品种。

固体微乳剂的设想与可行性--魏方林

固体微乳剂的设想与可行性--魏方林
322 95 2545 1181 1255 603 4.80 2.23 5.20 2.50 1.86 0.73 0.17 2.13 0.02 19.78%
近10年来,以水基农药新剂型为 1.51 91 802 448 17.98% 代表环保型农药制剂的产业化发 0.67 48 357 176 展得以10%~30%的速度突飞猛进 0.12 26 66 41
乳液稳定性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D50(nm) 1890 1080 740 690 580 650
20
IPET,ZJU
WEIFL
5.4 对分法优化SAA用量
a.i.∶SAA≤1.6
30%ME(不含有机溶剂)
21
IPET,ZJU
WEIFL
6 三唑磷MEG的加工工艺
三唑磷原油 + 表面活性剂
335 328 254
21922 13419 839
9607 5792 236
41.34 25.31 1.58
39.81 66.65% 24.00 0.98 63.81%
1998~2008年10年间,环境友好型新产品 1.58 1.40 68 836 339 合计平均每年投产110.5个种类,但乳油 7.10 7.17 183 3764 1730 新制剂产品平均每年也增投104.4个种类。
X1X2 0.1155 X2X3 0.0822 X3X5 0.0114 X4X8 0.0231
WEIFL
筛选结果: ⑴X1+X8,即602#、500#进行复配 ⑵X2+X4,即EL-40、NP-10P进行复配
18
IPET,ZJU
WEIFL
5.3 比例法验证并优化配比
500#︰602# (m/m) 25∶5 20∶10 15∶15 12∶18 11.5∶18.5 11∶19 10∶20 9.5∶20.5 9∶21 8∶22 5∶25

15%三唑磷微乳剂配方研制及其田间药效

15%三唑磷微乳剂配方研制及其田间药效

15%三唑磷微乳剂配方研制及其田间药效
魏方林;朱国念;程敬丽;桂文君
【期刊名称】《现代农药》
【年(卷),期】2004(3)4
【摘要】采用反相法研制15%三唑磷微乳剂,所得制剂在54℃下热贮14 d分解率小于5%,室温下2 a分解率小于5%,透明区域为-30~100℃,稀释稳定性及低温稳定性合格,药效优于20%三唑磷乳油.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魏方林;朱国念;程敬丽;桂文君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新农农药剂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杭州,310029;浙江大学新农农药剂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杭州,310029;浙江大学新农农药剂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杭州,310029;浙江大学新农农药剂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杭州,3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5
【相关文献】
1.15%三唑磷·阿维菌素微乳剂防治水稻三化螟药效试验 [J], 魏彬彬;刘维新;夏华新
2.三唑磷微乳剂配方设计方法的研究 [J], 吴亚芊;赵丰;徐景坤;夏红英
3.15%三唑磷·杀虫单微乳剂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 [J], 卜训武
4.15%三唑磷·杀虫单微乳剂室内及田间药效试验 [J], 卜训武;凌进
5.15%三唑磷微乳剂防治棉红蜘蛛药效试验总结 [J], 李汉东;曾四清;乔志刚;吴静红;李凤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八年《世界农药》总目录(总第175~180期)

二○○八年《世界农药》总目录(总第175~180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 m t u e nt 的开发 ………………………………………… 张一宾编译 ( 1 0 n Ⅱ.) 氯离 子通道 杀虫剂 靶标 的研究进 展 …… ……… ……… …… … 姜 玲 王 希 国 王相 晶 向文胜 ( 5 Ⅱ.) 化感作 用 的未来研 究需求 及前景 ……… ……… …… … 徐 汉虹 路 雪林 李 玉霞 刘志诚等 编译 ( 1) Ⅱ.2 化感作用——一种 自 然的可供选择的防除杂草方法( ………………… 李 涛编译 邓建宇校 ( . ) 上) Ⅱ1 5 应用异硫氰酸酯抑制帕氏苋、 多洼牵牛和铁荸荠的研究 …………………… 罗 伟 沈健英编译 ( . ) Ⅱ2 3 植物毒素(R 1R ..一 8 ,6 )( 核球壳菌素的作用方式 ……………………………… 倪玮锌 陶黎明编译 ( 2 ) ) Ⅱ. 9 抗 多种植物 病原 真菌 的 肉豆蔻 木酚素 的分离 与抗菌 活性研 究 …… ……… 何 秀玲 编译 张翼 翱校 ( 3 ) Ⅱ.4 抗除草剂油菜施用莠去津对下茬作物水稻的影响 ……………………………… 王秀平 方小平等 ( . ) Ⅱ3 9 能否有效减少雾滴飘移 …………………………………………………………………… 祁志军编译 ( . ) Ⅱ4 2 2 %噻嗪酮・ 0 杀扑磷乳油的液相色谱分析 …………………………………………………… 胥 璋 ( ) Ⅱ 创制杀菌剂——噻唑锌 ………………………………………… 魏方林 戴金贵 朱国念 朱洪斌 ( 4 ) Ⅱ 7 当前我国农药产品出口形势分析 ……………………………………………………………… 韩永奇 ( 4 ) Ⅱ 9 农 药行业企 业创 牌 回归 正 当时 ……… ……… ……… ……… ……… …… ……… … 崔 亚 冬 辰 ( 5 ) Ⅱ.3 克胜集团实施名牌引领战略硕果累累 ………………………………………………………… 崔 亚 ( . ) Ⅱ5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抛物线顶点横座标:
2 2 2 2 x3 y 2 x3 x12 y3 x12 x2 1 y1 x2 x0 2 y1 x2 x3 y 2 x3 x1 y3 x1 x2






16
3.2 两因素试验设计
比例法: 指A、B两种物质按一定的质量比或体积比 或百分比的形式混合,通过实验指标的考 核最终确定A与B合适的配比或A、B两种物 质中某些组分的合适配比。
Pa P2 0.382 P1 0.618 Pb
P1=(Pb-Pa)×0.618+Pa P2=(Pb-Pa)×0.382+Pa 或P2=Pa+Pb-P1
每次可以缩小实验范围的0.382
10
黄金分割法应用:
例:30%毒死蜱EW中有机硅助剂用量筛选
要求:在水稻叶面上的粘附能力达到最佳 指标:叶面上的持留量与单位面积喷雾总量比值达到最大值 有机硅助剂A用量筛选范围:0-5% 第一步试验: P1:3.09% P2:1.91% 1.91-5% 第二步试验: P3:3.82% P4:3.09% 1.91-3.82% 经五步试验:3.37%
30
试验编 号 S1(%)
S2 S3 T 平均值 S4(%) L (%) (%) (℃)
U-1 0 2 5 1 -14.8 U-2 3 5 7 1 -16.7 U-3 4 2 8 3 -15.8 PLS 同时优 U-4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 2 3 10 ),对 2 TH、TR-15.5 R同时 U-5 化,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求 0 4 9 4 TH、T -14.7 达到最大值 时各助剂的用量。 U-6 2 3 1 4 -13.2 U-7 1 1 6 5 -15.8 U-8 1 5 3 3 -15.7 U-9 3 1 2 2 -14.5 U-10 4 4 4 5 -14.7
O-4
O-5 O-6 O-7 O-8 O-9
2
2 2 4 4 4
2
3 4 2 3 4
4
6 2 6 2 4
6
2 4 4 6 2
-10.7
-13.0 -13.2 -11.7 -13.3 -11.5
57.0
62.0 56.0 54.8 51.2 56.7
67.7
75.0 69.2 66.5 64.5
25 68.2
26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大小
哪一水平最佳
TH极差分析及各水平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TH均值(℃)及差异显著性
自变量
极差R 7.7778
水平1
0%
水平2
58.3333 bB
水平3
54.2222 cC
S1
62.0000 aA
S2 S3
S4
0.4444 3.0556
3.6667
58.0000 bB 56.4444 cC
P2 Pb P 1 Pa 9 8 6 7
悬浮率:7%>8%
分散剂总用量为7%
14
3.1.5 抛物线法
首先做三点实验,得到三个数据,然后根据数据 作抛物线,以抛物线顶点横坐标做下次实验,依 此类推进行实验。
15
A ( x1 , y1 ) ,B ( x2 , y2 ) ,C ( x3 , y3 ) 抛物线方程: y =( x - x2 ) ( x - x3 )/[( x1 - x2 ) ( x1 - x3 ) ]·y1 +( x - x1 ) ( x - x3 )/[( x2 - x1 ) ( x2 - x3 ) ]·y2 +( x - x1 ) ( x - x2 )/[( x2 - x1 ) ( x3 - x2 ) ]·y3
2
40%三唑磷EW乳化剂总用量筛选
复配乳化剂:用量筛选范围4-12% 指标:冷热贮、分散性、离心稳定性等
9
3.1.3 黄金分割法
先在助剂用量[a ,b]范围内的0.618 处做第一 次实验,0.382 处做第二次实验,比较两个实验 结果,去掉差点以外部分。在留下部分继续重复 上述步骤,直至找到满足指标要求的最佳点。
在性能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助剂用量最低
每次可以缩小实验范围的0.5
7
各类剂型均可应用
针对制剂某一性能筛选相应助剂用量
核心助剂总用量:如乳化剂总用量、分散剂+ 润湿剂总用量等
制剂综合性能
8
对分法实例:
1 40%三唑磷EW防冻剂用量筛选
防冻剂:丙三醇,用量筛选范围0-4% 指标:-5℃贮存7天外观均一、易流动
方法要点:A、B相混合的总量确定。
如A、B在配方中的总量为10%,A取X%,则B 取(10一X)%,以保证A、B在AB混合物中的含 量均可在0%-100%之间连续变化。
17
应用实例:
乳油:乳化剂配比筛选 水乳剂:乳化剂配比筛选、各助剂配比筛选
18
3.3 多因素试验设计
拟三元相图法 正交试验设计 所有剂型 均匀试验设计 ME、EW等
P2 P b P 1 P a 16 11 3 8
P 1 P b P a
悬浮率:8%>11%
舍去P1 (11%)以上部分,对[3%~11%]继续试验
Fn1 5 Pa 11 3 3 8 Fn 8
第二步试验:
P2 Pb P 1 P a 11 8 3 6
23
考察指标选择:
乳液稳定时间
EW 离心稳定性:析水率% 热贮析水率 SC
悬浮率
离心稳定性:析水率% 热贮析水率
制剂Turbiscan TSI指数
悬浮率 WG 分散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润湿性 悬浮液Turbiscan TSI指数 ME
制剂Turbiscan TSI指数
TH 透明温度区域 TTS TL TR
乳状液粒径
谢谢!
31
12
1 2 3 5 8 13 21 34 , , , , , , , 2 3 5 8 13 21 34 55
例:20%螺螨酯WG中分散剂总用量试验范围:[3%,16%];精度要求为1% Fn1 8 P P P P 16 3 3 11 第一步试验: 1 b a a Fn 13
24
正交设计试验方案L9(34)及透明温度区域测试结果
实例:应用OD优化ME配方
正交设计试验方案L9(34)及透明温度区域测试结果 自变量 试验编号 O-1 O-2 O-3 S1(%) S2(%) S3(%) S4(%) 0 0 0 2 3 4 2 4 6 2 4 6 因变量 TL平均值 TH平均值 TR平均值 (℃) (℃) (℃) -10.7 -14.0 -13.8 62.2 62.2 61.7 72.9 76.2 75.5
2%
58.4444 aA 58.6111 bB
57.6667 bB
4%
58.1111 bB
6%
59.5000 aA
56.6111 cC
27
60.2778 aA
3.3.3 均匀试验设计(UD)
• • • • • 选择一个合适的制剂性能作为考察指标 确定因素及水平 选择合适的均匀设计表 试验结果回归分析 确定最佳配方
悬浮率:8%>6% 第三步试验:
对[6%~11%]继续试验
Fn1 3 Pa 11 6 6 9 Fn 5
P 1 P b P a
P2 P b P 1 P a 11 9 6 8
悬浮率:8%>9% 对[6%~9%]继续试验
13
第四步试验:
Fn1 2 P1 Pb Pa Pa 9 6 6 8 Fn 3
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自变量水平的改变所引 起的,还是因实验误差造成实验结果的差异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
TH
变异来源 自由度 F值 S1 S2 S3 S4 2 2 2 2 2452.6667 8.6667 400.1667 577.1667 显著水平p 0.0000 0.0023 0.0000 0.0000
2
原材料
专业素质
开发手段
筛选方法 试验设计
决定
理化性能
药效
配方
左右
经济效益
3
2 配方设计的主要依据
① 制剂理化性能 ② 产品经济性 ③ 原料易得性 ④ 安全性 ⑤ 区域差异 ⑥ 防治对象
4
3
配方筛选方法
助剂品种筛选 核心
配方研究
助剂配比筛选 加工工艺研究
应用技术研究
意义:克服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 科研经费、迅速取得有效的试验结果
5
3.1 单因素试验设计
3.1.1 单因素轮选法
对N个同类助剂在相同用量下进行试验 筛选助剂品种 根据性能变化调整各助剂用量 助剂用量筛选 较大随意性、盲目性
6
3.1.2 对分法
合格
P1
不合格
Pa
P2
P2
Pb
P1=(Pa+Pb)/2 P2=(Pa+P1)/2 P2=(Pb+P1)/2
……
第三步试验: P5:3.09% P6:2.64% 2.64-3.82%
11
3.1.4 分数法(斐波那契数列法)
1 2 3 5 8 13 21 34 , , , , , , , 2 3 5 8 13 21 34 55
F数列
Fn Fn1 Fn2 (n 3)
当试验范围的长度恰好是这串分数中的某一个分母时, 用该分数去寻找首个试验点,此后按黄金分割法的循环 法进行。 当试验范围接近某个分数的分母时可以用虚拟数据扩大 或缩小来调节。
21
拟三元相图的变异-三角坐标图法
43%戊唑醇WG
指标:①分散性 ②悬浮率 ③崩解时间 目的:M-9%? S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