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我国的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稻产量的优化和提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及应用建议。
1.土壤调理水稻是一种喜肥和耐肥作物,需要丰富的有机质和充足的氮、磷、钾、钙等营养元素。
因此,要达到高产的目标,必须对土壤进行有效调理,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物理性质。
具体操作包括:(1)施肥:应根据土壤类型、土壤质量、气候条件和种植方式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坚持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注意合理控制施肥量和肥效时间,以达到稳定的增产效果。
(2)翻耕:为改善土壤通透性、疏松程度和水分保持能力,保持土壤的蓬松度和透气性,应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翻耕,地力不足的地块可适当加强翻耕次数。
(3)排水:水稻是水生植物,对于生长环境要求潮湿,但不能过度积水。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排水条件,避免土壤淤积和烂根现象的发生。
2.优质品种的选择高产不只是产量高,还要有高品质。
优质品种的选择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水稻品种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性: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2)抗病性:在种植过程中,水稻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3)稳定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水稻品种表现出的稳定性也是影响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具有稳定产量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3.科学耕作科学的农业耕作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细节决定成败。
具体实施措施包括:(1)栽种密度:适宜的株距、行距和穗数每穗等参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保证每株水稻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水分和光线,从而提高单株平均产量。
(2)田间管理:适量浇水、及时除草、及时松土、及时施肥、深耕深翻、根系长势畅旺等措施,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非常有益。
(3)合理收获:合理选择收获时间、收割方式、储存条件等,可以避免伤到稻株、减少脆萎倒伤和失粒等问题,从而保证高产和高品质。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作为中国的主食之一,水稻的生产对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十分重要。
水稻的种植技术其实十分复杂而精细,不仅需要农民们掌握基本的栽培技巧,还需要他们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
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包括土壤选择、种子选择、肥料和水的管理等方面,以便于您更好地进行水稻的种植。
一、土壤选择在进行水稻种植前,农民们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土壤进行种植。
一般而言,水稻种植需要使用的土壤应该是肥沃、疏松、透气、保水性好,而且PH值在5.5-7.0之间的土壤。
此外,虽然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但是却不适合在水淤的沼泽地进行种植。
因此,在进行水稻种植前,农民们需要在田间进行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良,并且根据土壤的特性进行调整,以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
二、种子选择在进行水稻栽培时,选择合适的种子是十分关键的。
在选择种子时,农民们应该选择外观健康、色泽鲜艳、米粒饱满、无虫害、无霉变、无病害、萌发力强的种子,以确保其能够正常生长。
除此之外,农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良种来进行种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三、肥料管理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水稻的营养需要全面而均衡。
因此在进行种植时应该注意及时添加肥料并且进行合理的管理。
在进行肥料添加时,农民们应该根据土壤特性和生长期的不同,分别选择有机肥、化肥、微量元素等不同的肥料,进行有依据的配合。
此外,农民们还应该适时进行深翻土壤和撒种前施肥,以确保肥料能够深入土壤,并为水稻充分吸收。
四、水的管理水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良好的灌溉管理能够减少水分的损失,避免底部干旱,增加水稻产量。
对于水稻种植的灌溉量,通常以水稻生长周期和气候环境为依据,以及通过细心观察土壤湿度和水分蒸发等因素进行调整。
此外,在进行灌溉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生长时期的水量有所不同,例如在割茬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水分供给,同时在水稻成熟后,及时将水分排除,避免出现过多水分导致结实不良的情况。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水稻是我们国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是提高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一、良种选用良种的选用是决定水稻高产的第一步,选用良好的种子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营养失衡等情况。
选用的种子应该有以下要求:1. 品种优良:选用的品种需具有丰产、耐病、耐逆性等特点,如杂交水稻降低了水稻生长期,延迟衰老及重穗低在田间多年展现出优越的产量表现。
2. 一致性好:选用的种子应该外观一致,杂质少,色泽均匀,长势相当,平均水分灰分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衡。
3. 纯度高:选用的种子应该有较高的纯度,即杂质率、水分率、不完善甘粕率、不完整颗粒率等都应该比较低。
4. 生长势强:选用的种子应该生长势强,有抗促生剂、抗早衰剂、抗病抗虫的性能。
二、良田造就1. 土壤选择:水稻生长的土壤要求肥沃、疏松、透气、排水好,选择土壤要求不含盐碱,不含毒性元素,同时要保持土壤湿润度。
种植前应该根据水稻品种的特点和土地地理位置来选用稻田及配合种植。
2. 土壤改良:针对土壤肥力的不足,可以进行有机肥膜铺盖等措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
3. 排灌工程:针对水稻生长要求湿润度和排水好的特点,应该建立并维护好排灌工程,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三、肥水管理1. 施肥:水稻是一种高营养作物,施肥应该充分考虑水稻种类和生长期特点,循序渐进地施肥,一般分基肥、追肥、微量元素三个阶段。
应该注意施肥条件和肥料遵循科学合理、安全节约的原则,避免肥料浪费和会引起环境污染的不当施肥。
2. 浇水:水稻的水分需求很大,需要在田间遵循节约用水原则,循序渐进地浇水,学会掌握水分快慢、水力满足程度、田间水流量等因素,避免浪费和不适当浇水。
四、深耕细作1. 深翻耕作:水稻生长期不宜移植和靠拍,应该在选好田地后进行深翻耕作。
这样能增加土壤透气性,培养良好的微生物和物理性质,保证水分和肥力供给,同时也减少土地污染和提高水稻品质。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一、选地造田水稻栽培要选择肥沃的土地,一般情况下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进行水稻栽培。
在选择土地时,要注意避开酸性土壤、盐碱地和长年积水地。
水稻造田要进行耕地、粉碎土块、改良土壤、平整田块四项工作,确保土壤肥力充足、土壤通气性好、水分渗透性好。
二、水稻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要根据当地的水稻种植特点,如种植水稻的地区要选择旱地稻或湿地稻等适宜的品种。
在选择品种时还要考虑农民的耕作习惯和对水稻病虫害的抗性等因素。
三、适时播种水稻的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季节来确定。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水稻的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南方地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要根据不同的水稻品种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
在播种前要做好水稻种子的田间处理工作,如浸种、沥水、晾晒等。
四、密植密肥水稻的密植密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栽培技术。
水稻的密植指的是在单位面积内增加水稻植株的数量,密肥指的是在水稻生长期间增加施肥的次数。
通过密植密肥可以使水稻植株竞争养分,加速生长,提高产量。
但是密植密肥也要根据当地的土地肥力和水稻品种来合理施行,以免造成营养过剩和土壤板结等问题。
五、灌溉排水水稻是水生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非常大。
在水稻的生长期间,要根据不同的生育期给予适量的灌溉水,特别要注意在幼苗期和开花期要保持适宜的水分供应。
在水稻生长期间也要及时排水,避免水稻根系窒息和生病。
六、田间管理在水稻的生长期间要进行田间管理工作,包括杂草的除草、病虫害的防治、施肥、施药等。
特别要注意在水稻的拔节灌浆期增施氮肥,提高水稻的产量。
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和气候条件制定可行的防治方案,并及时进行防治工作。
七、秋季收割水稻的收割时间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成熟程度来确定,一般来说,北方地区水稻的收割时间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南方地区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
在水稻收割时要选择天气晴朗、气温适宜的时候进行,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收割工具和机械设备,保证收割效率和水稻产量。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高产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益,还可以改善农地环境、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下面介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选优良品种水稻品种的选取对水稻的高产和稳产至关重要。
应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虫、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
在品种选择方面,可以根据当地的优良品种选择,也可以根据生产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的选择。
二、选好播种期选择好播种期,是保证水稻高产的一个关键环节。
通常春季水稻在温度适宜、土壤湿度达到一定条件时种植,秋季水稻一般在夏季播前种植。
如果播种过早或过晚都会对水稻产量造成影响。
一般来说,在北方早稻适宜在4月中旬前后播种,晚稻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南方早稻适宜在3月中旬开始播种,晚稻在5月中旬开始播种。
三、施足肥料水稻是短根浅根作物,容易出现根系疏松、生长缓慢的情况。
因此,施肥应注意足量、均匀、科学性。
化肥与有机肥要合理搭配,根据土壤状况和产量目标进行配合。
种植前和抽穗前应施以高氮肥,此外还应施磷、钾、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根据生长发育阶段和需求量施肥,适时适量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四、控制病虫害病虫害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减产。
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虫品种、灌溉清洁水、药物防治等。
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病虫害的情况,及时进行鉴定、防治。
五、适当增施激素适当增施激素可以帮助水稻增加茎长和叶面积,加速花荚分化,提高产量和品质。
激素的施用量不能过量,应根据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和数量要求进行适量添加。
六、保证充足灌溉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非常高,保证充足灌溉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轮作地、新垦荒地等,土壤一般比较松散,容易导致水分流失。
在生产中应注意灌溉技术,根据气候、土壤、作物生长阶段等因素合理施水,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
总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品种的选取、播种期、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激素增施、灌溉等方面综合考虑和实施。
水稻栽培技术及要点

水稻栽培技术及要点
一、水稻栽培技术
1、基地准备
水稻栽培的基地是水稻所在的地方,有丰富的水源和肥料,因此,需
要选择满足如下条件的河流原野:土质深而坚实,酸碱度适中,排水良好、湿度充足,具有足够的氮、磷、钾等有机肥料的河流原野。
有了适宜的基地,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土壤处理。
2、土壤处理
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深耕,促进土壤的新陈代谢,增加养分储存量,在
深耕时,应尽可能深耕到地下40厘米以下,将土壤基本筛细,以保证地
表土壤质地良好;其次要进行肥料撒施,以便增加土壤肥力,增强水稻的
根系发达;另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有机肥料,如粪肥,可以提高水稻对气候、病虫害的适应性,增强水稻抗性。
3、种植
根据稻米种类的不同,有两种种植方式,一种是播种,一种是坐播。
播种时,要选择降雨后湿润的土壤,防止种子受到烈日、冷风等环境影响;坐播时,要视情况施用丰沛的水分,保持土壤湿润,种子耐旱,增加抗旱性。
4、灌溉
水稻灌溉的关键在于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发达,特别是在农节期间,水稻的灌溉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利用自来水、池塘等水源灌溉;同时。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指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农艺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良种选择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水稻良种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基础。
目前,有许多水稻新品种,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水稻品种。
二、合理施肥1.基础施肥:在田间整地前,给土地施足足量的基础肥料。
2.追肥:生长期内,根据水稻的需要,及时追施适量的氮、磷、钾等肥料。
3.有机肥的应用:水稻适宜使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结构和保持水分。
三、科学浇水水稻的高产与浇水的合理性息息相关。
一般采用插秧后的第5-10天,稻苗生长旺盛时浇水,可稍早1-2天,可提前一天,起到机制性的浇水。
浇水时要求水分均匀,不要过多或过少。
同时要了解土壤的含水量和水分条件,科学调整浇水的时间和量。
四、适时病虫害防治水稻在生长期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
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药剂和防治措施,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五、合理密植水稻的适宜种植密度对提高水稻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情况下,夏季水稻的适宜种植密度为亩产米量(150-300公斤)÷(每穗平均粒数×每亩密穗数)约为3-4万株/亩。
六、合理插秧插秧是水稻生长的重要环节,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插秧时要选择好秧苗,保证秧苗的健壮和生长旺盛。
插秧要勤、整齐,插秧的间距要均匀,不要过密或过稀。
七、控制分蘖水稻的分蘖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一般情况下,要控制水稻的分蘖,以保证稻株的养分供给和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可以采用切穗、追施磷肥等措施来控制分蘖。
八、及时除草水稻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除草工作,以减少杂草对水稻的阳光、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可以通过人工除草、化学除草等方式来进行除草工作。
九、合理收割水稻收割的时机对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也有很大影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优良品种
1- 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和适应生态环境条件。
2- 选择具有高产潜力、耐病虫害、丰满粒型等优点的品种。
二、合理良种选育与繁殖
1- 选用健壮且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选育。
2- 合理利用育种技术,如亲本选择、杂交和选择等。
三、科学施肥
1- 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合理配制无机肥与有机肥的比例。
2- 维持土壤的酸碱平衡,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
3-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分季施肥。
四、正确田间管理
1- 剪除杂草,保证光照和营养供应的充足。
2- 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生物防治和合理使用农药。
3- 合理安排灌溉,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五、合理整地与适时栽培
1- 地块整理要彻底,保证土壤质地良好。
2- 根据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的特点,选择适时进行栽培。
六、精确用药
1- 合理选择农药,根据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2- 控制农药的用量和次数,避免超量使用和频繁使用。
附件: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意图。
2- 相关数据和统计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种子法:种子法是保护作物种子的法律法规,保证种子质量
和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2- 有机肥:指通过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有机物质经过一系列工艺
加工制成的肥料,不含有机化学肥料和农药成分。
3- 农药:指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化学合成
药剂。
全文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整个世界大约有百分之五十的人以大米为食,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就被称做大米。
因为大米的用途广泛,除了可以做成各种食物以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等,而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因此水稻得到的广泛大量的种植,水稻的栽培技术一般包括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收成七大步骤,并重点来介绍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广大农民朋友增产增收提供宝贵意见。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l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99-1
0 引言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喜高温,多湿,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自花授粉。
水稻结果实后去掉壳被称为大米,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
因此水稻得到的广泛大量的种植,水稻的栽培技术一般包括整地、育苗、插秧、除草与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排水、收成七大步骤。
1 整地、育苗、插秧
对于整地来说种植水稻前必须对土地进行松软处理,一般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现在农业一般都有机械化整地。
育苗方面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
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
至于插秧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
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
2 除草与病虫害防治
除草相对简单,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重复整地法,二是稻壳覆盖淹水法,三是高温防除法。
对于病虫害来说在水稻的种植栽培过程中要比较注意,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
如福寿螺,这种害虫主要出现在水稻生长的初期,如果不严加防范就会造成生产成本浪费。
苦茶粕是使用于水稻有机栽培,但施用时不宜过量。
其他水稻常见的病虫害还有稻热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
稻热病要控制有机质肥料施用适中及补充土壤中充足的硅含量,可有效预防稻热病。
白叶枯病常发生在大风过后,因水稻叶磨擦造成伤口,病原菌感染伤口所致。
土壤中有充足的硅含量及避免施用过量的氮素,均可有效降低白叶枯病的发生。
纹枯病是在高温多湿的情况下较容易发生,应加强通风,长期施用有效微生物在土壤中,亦可有效降低纹枯病的发生。
3 施肥、灌排水、收成
分蘗期的秧苗,一般需要施肥,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水稻比较倚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
水稻成熟后现代利用收割机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
来,一粒一粒的稻穗便成了稻谷。
参考文献
[1] 孙义安.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01).
[2] 关云志.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
(05).
[3] 顾宗福,王文标,李永祥,周巍,王良宝.直播水稻栽培关键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6,(06).
[4] 刘治权,段立志,刘兰兰,张云华.有机水稻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5,(01).
[5] 吕新国.改革水稻栽培方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j].中国农垦,1984,(02).
[6] 汲惠吉.水稻栽培管理作业历——二月下半月[j].新农业,1985,(03).
[7] 刘军,邵旭琨.改良式盘育机插水稻栽培新技术[j].中国农垦,1987,(12).
[8] 王永石.城子坦镇推广水稻栽培新技术[j].新农业,1989,(07).
[9] 单文忠,董连启,王金海,张久富.育苗灵防治水稻立枯病效果好[j].农药,1995,(01).
[10] 单文忠,董连启,朱宝成,李明亮.水稻航喷丰产灵增产显著[j].垦殖与稻作,1996,(02).
[11] 单文忠,董连启,钱进,管英波,王春举,张喜成,朱宝成.科技兴农水稻丰收[j].垦殖与稻作,1996,(04).
[12] 徐虹,许东哲,李伟华.浅谈“九五”期间如何发展我省“两高一优”水稻生产[j].吉林农业科学,1997,(02).
[13] 龙江发,徐高庆,王喜秀,聂细生.推广苧麻“三当”栽培技术,促进苧麻生产迅速发展[j].江西农业科技,1982,(03).
作者简介:王晓波(1969-),男,汉族,吉林舒兰人,就职于舒兰市小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