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二节 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化学电源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化学电源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化学电源教案设计化学电源又称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干脆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它通过化学反响,消耗某种化学物质,输出电能。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化学化学电源教案设计,盼望大家喜爱!中学化学化学电源教案设计一一、教学设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获得学问,从而表达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我将教材内容与探究性学习结合在一起,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设计了“由实践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思路。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电源》选自平凡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山东科技版)《化学反响原理》(选修)第一章第三节。

在学习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后,通过对化学电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使学生的相识上升。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①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电池的独创开展史,相识电池的分类、构造、主要用途及对环境的危害,造就获得、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技能。

②了解三种常见化学电源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应用,并能设计一些简洁的原电池装置。

③通过试验探究稳固学生试验操作的根本理论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感悟求知过程,拓展所学的学问,造就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归纳的实力。

②通过用Flash展示三类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探究过程的体验与沟通,造就学生试验设计的实力、发散式思维实力、创新实力、表达实力、与人沟通沟通、合作的实力,熬炼学生的思维品质,造就创新精神。

③使学生体会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①通过资料的查找,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科学奥妙的爱好,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

②通过试验探究,让学生尝试获得胜利的体验,造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看法,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酷爱和期望③通过关注废旧电池的污染,渗透“绿色化学”意识教育,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电源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电源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2 化学电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课题原电池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课型新授课授课人高二化时1月 20日班级高二化学学任教间教学目标重点 1.掌握几种典型电池的用途和特点.2.掌握几种典型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 1.掌握几种典型电池的用途和特点. 2.掌握几种典型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总体设计个性化设时间计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师生相互问好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已复习内容导入新课一、化学电池的种类二典型电池的介绍1.碱性锌—锰干电池:负极: Zn + 2OH- - 2e- = Zn(OH)2正极: 2MnO+2H2O+2e-=2MnOOH+2OH-电解质: KOH电池反应 :Zn+2MnO+2HO=2MnOOH+Zn(OH)指名背诵创设情境幻灯展示师生共同完成各组讨论,抢答1525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银锌钮扣电池负极: Zn+2OH-2e = Zn OH2正极: Ag2O+ H2O+ 2e =2Ag+ 2OH总反应式: Zn+ Ag2 O+ H2O== Zn OH2+ 2Ag3.铅蓄电池负极: Pb+SO24-- 2e = PbSO4↓正极: PbO2+ 4H++SO24-+ 2e=PbSO4↓+2H2O5.燃料电池负极 H2+ 2OH- 2 e = 2H2O正极O 2+2HO+4 e=4OH电池总反应式为:2H+O2= 2H2O课堂检测完成训练案内容总结知识要点,画出知识树,构建知识体系。

原电池各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明确原理幻灯片展示组内独立完成独立完成20331。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自 主 研发的 海 水铝电 【聆听】
池,性能与工作原理。
【发布任务】发布任务 【小组活动】设计并绘制海水铝电池的装置
4:“方案设计:请同 图
学们选择合适材料试
剂,设计并绘出海水铝
空气电池的简易装置
图,标出正负极,电解
活动三 液。所提供的材料试剂
实践应用 有:镁片,铝片,碳棒,
——自制 铜片,导线,电流表,
1
【教学重难点】 化学电源认知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教学理念与策略】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活动元教学法。强调学生主体性, 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多样化的任务与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小 组合作,类比分析,归纳总结,实践研究等学习过程建构化学电源的认知模型,提高模型认知 能力,体会科学家们执着探索的精神,赞赏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流程】
过程,体会 科学家执着 的探索精
电池
神。
【问答互动】带领学生 【回答问题】
归 纳 总结化 学 电源改 1. 电极,电解液,隔膜
进方向及化学电源分
帮助学生进
析模型。
行自我修
正,完善初
步建立的化
2.
学电源认知
模型
3
【PPT 展示】介绍化学 【思考与交流】对比分析,找到不同点 电源的发展,展示伏打
了解化学电 源的发展历
学生运
海水电池 蒸馏水,乙醇,稀氯化
用理论知识
钠溶液。”
进行实践运
【评价】师生共同评价 【交流展示与评价】师生共同评价装置的合 用,初步体
【提出问题】该装置你 答问题】
的过程与方
源在生活中使用?你

5
小结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教学设计

选修4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二节。

在选修4第一章学生着重研究了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本章则着重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均属于能量转化的范畴。

在上节学习原电池原理的基础上,本节是原电池原理的具体应用,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延伸和拓展。

从本节教材一开始设置的“学与问”可以看出:教材要求学生自觉地将自己已经积累的感性知识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另外,教材中提供了“锌银电池”、“锂电池”、“微型燃料电池”等阅读资料,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电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从而引导学生注重电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

在具体知识方面,教科书先概要性地介绍了电池的分类、优点以及质量优劣的判断标准,接着以碱性锌锰电池、铅蓄电池和氢氧燃料电池作为三类电池的典型代表,详细地介绍了他们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应用,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典型电池的构造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从理论知识基础看,学生通过以前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能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以及原电池原理等理论知识基础。

从感性认知情况看,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电池,对电池的种类和性能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基础。

从学习心理看,学生对本节知识会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目标(一)2020年修订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以下课程要求: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学业要求:能列举常见的化学电源,并能利用相关信息分析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能分析能源的利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课标要求在本节教学的具体体现: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化学电池的分类、优点和优劣判断标准。

2.通过了解各类典型电池的基本构造,判断正负极,书写电极反应式深入理解化学电池工作原理,逐渐养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3.通过课堂上了解化学电池的发展史、对比各类典型电池的优劣,课后动手制作化学电池、调查化学电池的应用和回收,逐渐养成“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第二节 化学电源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第二节 化学电源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二节化学电源1.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2.熟练书写常见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3.知道废弃电池对环境的危害,设想处理废旧电池的办法。

化学电池1.化学电池的分类(1)一次电池:又叫干电池,活性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使用。

(2)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再生。

(3)燃料电池:一种连续地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电池。

2.电池优劣的判断标准(1)比能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电能的多少;(2)比功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功率的大小;(3)电池的可储存时间的长短。

3.化学电池的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中含重金属和酸碱等有害物质,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

如果把它当成一种资源,加以回收利用,既可减少污染,又可节约资源。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1)化学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2)化学电池的种类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等(3)化学电池供能稳定可靠,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电池及电池组,使用方便,易于维护(4)废旧电池可以随意丢弃答案:(1)×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2)√(3)√(4)×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和酸碱等污染环境的物质,不可随意丢弃1.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防止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解析:选B。

废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能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必须进行集中处理。

2.电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电池有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等,一次电池只能放电,不能充电B.铅蓄电池应用广泛,主要优点是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释放的电能大C.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换率高、可连续使用和污染轻等优点D.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体积小、质量轻、比能量大解析:选B。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4章 第2节 化学电源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4章 第2节 化学电源

第二节化学电源1.了解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知道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和国防中的实际应用。

2.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作用。

3.掌握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会书写电极反应式。

(重难点)一次电池、二次电池教材整理1一次电池1.碱性锌锰电池(1)构造:(2)组成:正极:MnO2;负极:Zn;电解质:KOH。

(3)工作原理:负极反应:Zn+2OH--2e-===Zn(OH)2;正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总反应:Zn+2MnO2+2H2O===2MnOOH+Zn(OH)2。

2.银锌电池(1)构造:(2)组成:负极:Zn;正极:Ag2O;电解质:KOH。

(3)工作原理:负极反应:Zn+2OH--2e-===Zn(OH)2;正极反应:Ag2O+H2O+2e-===2Ag+2OH-;总反应:Zn+Ag2O+H2O===Zn(OH)2+2Ag。

教材整理2二次电池(以铅蓄电池为例)1.构造2.组成负极:Pb;正极:PbO2;电解质:H2SO4溶液。

3.工作原理(1)放电过程:负极:Pb(s)+SO2-4(aq)-2e-===PbSO4(s)(氧化反应);正极:PbO2(s)+4H+(aq)+SO2-4(aq)+2e-===PbSO4(s)+2H2O(l) 总反应: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2)充电过程:阴极:PbSO4(s)+2e-===Pb(s)+SO2-4(aq);阳极:PbSO4(s)+2H2O(l)-2e-===PbO2(s)+4H+(aq)+SO2-4(aq);总反应:2PbSO4(s)+2H2O(l)===Pb(s)+PbO2(s)+2H2SO4(aq)。

(3)铅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Pb+PbO2+2H2SO4放电充电2PbSO4+2H2O[探究·升华][思考探究]H2是一种优质燃料,热值高。

《第二节 化学电源》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

《第二节 化学电源》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第四章第二节化学电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反应原理,性能及其应用;会判断电池的优劣,掌握碱性锌锰电池及铅蓄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
以开放式教学为指导思想,辅助以图片、视频展示、讨论、归纳等手段,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理论知识,增强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化学电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环境保护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其应用。

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碱性锌锰电池及铅蓄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二节节化学电源教学课件及教学设计课件新人教选修4.ppt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二节节化学电源教学课件及教学设计课件新人教选修4.ppt
C.燃料电池工作时CO32- 离子向正极迁移 D.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CO+ O2=2CO2
化学电池的创新设想
光合作用有二氧化碳与水合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 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6CO2(g)+ 6H2O (l) = C6H12O6 (g) + O2 (g) 光、叶绿体
设想将写成的反应式倒过来,可设计成一个原电池,产 生电流。这样,我们通过正逆反应,就从太阳能产生了 电能。写出这种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负极: C6H12O6+ 6H2O —24e- = 6CO2 +24H+
风力发电
地热发电

生活垃圾发电

核电
潮汛发电
……
典例讲解
航天技术中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具有高能、轻便 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 种,它们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方程式都可表示为: 2H2 +O2 = 2H2O,酸式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是酸, 其负极反应可表示2H2 – 4e-=4H+,则其正极反应表示 为: O2 + 4H+ + 4e-= 2H2O ;碱式氢氧燃料电池的电 解质是碱,其正极反应表示为O2 + 2H2O + 4e- = 4OH,则其负极反应可表示为: 2H2 +4OH-- 4e- = 4H2O 。
氢镍电池总反应:
放电
充电 2NiO(OH)2 + Cd(OH)2
放电
1/2H2+ 2NiO(OH) 充电 Ni(OH)2 课后思考:
根据上面所给的总方程式,你能写出各极发生的
反应方程式吗?
新型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不是把还原剂、氧化剂物质全部贮藏 在电池内,而是在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同时 将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化学电源一、教材分析通过以前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以及原电池的原理等理论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理论知识准备。

化学电池是依据原电池原理开发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范围的技术产品。

本节的教学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延伸和拓展,将抽象的理论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感性体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化学电池。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电池工业的进步,各种新型的电池层出不穷。

教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类电池,如生活中最常用的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二次电池(铅蓄电池)、和在未来有着美好应用前景燃料电池。

简介了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

同时向学生渗透绿色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2)认识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等几类化学电池;(3) 会书写常用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整理、归纳总结、探究等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电源的结构及电极反应的书写难点:化学电源的结构及电极反应的书写四、学情分析在化学2中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前一节又已经学过原电池的基本内容,知道原电池的定义,形成条件,简单得电极反应等,所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电源的知识。

学生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有关数据的分析和得出相关结论,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与启发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一、化学电池的种类介绍化学电池的种类:【指导学生交流】1.干电池:普通锌锰干电池的简称,在一般手电筒中使用锌锰干电池,是用锌皮制成的锌筒作负极兼做容器,中央插一根碳棒作正极,碳棒顶端加一铜帽。

在石墨碳棒周围填满二氧化锰和炭黑的混合物,并用离子可以通过的长纤维纸包裹作隔膜,隔膜外是用氯化锌、氯化铵和淀粉等调成糊状作电解质溶液;电池顶端用蜡和火漆封口。

在石墨周围填充ZnCl2、NH4Cl和淀粉糊作电解质,还填有MnO2作去极化剂(吸收正极放出的H2,防止产生极化现象,即作去极剂),淀粉糊的作用是提高阴、阳离子在两个电极的迁移速率。

【教师讲解】电极反应为:负极Zn-2 e-=Zn2+正极2NH+4+2 e-=2NH3+H2H2+2MnO2=Mn2O3+H2O正极产生的NH3又和ZnCl2作用:Zn2++4NH3=[Zn(NH3)4]2+干电池的总反应式:Zn+2NH4Cl+2MnO2=Zn(NH3)2Cl2+Mn2O3+H2O或2Zn+4NH4Cl+2MnO2=[Zn(NH3)2]Cl2+ZnCl2+Mn2O3+H2O 正极生成的氨被电解质溶液吸收,生成的氢气被二氧化锰氧化成水。

干电池的电压1.5 V—1.6 V。

在使用中锌皮腐蚀,电压逐渐下降,不能重新充电复原,因而不宜长时间连续使用。

这种电池的电量小,在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气涨或漏液。

而今体积小,性能好的碱性锌—锰干电池是电解液由原来的中性变为离子导电性能更好的碱性,负极也由锌片改为锌粉,反应面积成倍增加,使放电电流大加幅度提高。

碱性干电池的容量和放电时间比普通干电池增加几倍。

2.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可放电亦可充电,它是用硬橡胶或透明塑料制成长方形外壳,在正极格板上附着一层PbO2,负极格板上附着海绵状金属铅,两极均浸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中,且两极间用微孔橡胶或微孔塑料隔开。

放电的电极反应为:负极:Pb+SO42--2e-=PbSO4↓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铅蓄电池的电压正常情况下保持2.0 V,当电压下降到1.85 V时,即当放电进行到硫酸浓度降低,溶液密度达1.18 g / cm3时即停止放电,而需要将蓄电池进行充电,其电极反应为:阳极:PbSO4+2H2O-2e-=PbO2+4H++SO42-阴极:PbSO4+2e-=Pb+SO42-当密度增加至1.28 g / cm3时,应停止充电。

这种电池性能良好,价格低廉,缺点是比较笨重。

蓄电池放电和充电的总反应式:PbO 2+Pb +2H 2SO 4 2PbSO 4↓+2H 2O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电池,有很多是铅蓄电池。

由于它的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又可以循环使用,因此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交通、生产和生活中。

3.银锌蓄电池 银锌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它质量轻、体积小,是人造卫星、宇宙火箭、空间电视转播站等的电源。

目前,有一种类似干电池的充电电池,它实际是一种银锌蓄电池,电解液为KOH 溶液。

常见的钮扣电池也是银锌电池,它用不锈钢制成一个由正极壳和负极盖组成的小圆盒,盒内靠正极盒一端充由Ag 2O 和少量石墨组成的正极活性材料,负极盖一端填充锌汞合金作负极活性材料,电解质溶液为KOH 浓溶液,溶液两边用羧甲基纤维素作隔膜,将电极与电解质溶液隔开。

负极:Zn +2OH --2e - =Zn (OH )2正极:Ag 2O +H 2O +2e - =2Ag +2OH -银锌电池跟铅蓄电池一样,在使用(放电)一段时间后就要充电,充电过程表示如下:阳极:2Ag +2OH --2e - =Ag 2O +H 2O阴极:Zn (OH )2+2e - =Zn +2OH - 总反应式:Zn +Ag 2O +H 2O Zn(OH )2+2Ag 一粒钮扣电池的电压达1.59 V ,安装在电子表里可使用两年之久。

4.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所以燃料电池也是化学电源。

它与其它电池不同,它不是把还原剂、氧化剂物质全部贮存在电池内,而是在工作时,不断地从外界输入,同时把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

因此,燃料电池是名符其实地把能源中燃料燃烧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器”。

燃料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都用多孔炭和多孔镍、铂、铁等制成。

从负极连续通入氢气、煤气、发生炉煤气、水煤气、甲烷等气体;从正极连续通入氧气或空气。

电解液可以用碱(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把两个电极隔开。

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和燃烧时的产物相同。

燃料电池的特点是能量利用率高,设备轻便,减轻污染,能量转换率可达70%以上。

当前广泛应用于空间技术的一种典型燃料电池就是氢氧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主要用于航天领域。

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化电极,碳电极上嵌有微细分散的铂等金属作催化剂,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

电解质溶液一般为40%的KOH 溶液。

电极反应式为:负极 H 22H2H +2OH --2 e -=2H 2O正极 O2+2H 2O +4 e -=4OH - 电池总反应式为:2H 2+O2=2H 2O放电 充电 放电 充电另一种燃料电池是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作电极,又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燃料)和氧气(氧化剂)。

电极反应式为:负极:CH4+10OH--8e-=CO32-+7H2O;正极:4H2O+2O2+8e-=8OH-。

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目前已研制成功的铝—空气燃料电池,KOH溶液作电解液它的优点是:体积小、能量大、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耗能少。

这种电池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动力,还能用于收音机、照明电源、野营炊具、野外作业工具等。

【想一想】电极反应式如何写?二、典型实例例1.(2000年全国高考理综题)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阳极反应式:2CO+2CO32--4e-== 4CO2阴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例2.(1999年全国高考化学题)氢镍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污染的铜镍电池。

氢镍电池的总反应式是:(1/2)H2+NiO(OH) Ni(OH)2根据此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断增大B.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C.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D.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下方文件为赠送,方便学习参考第三节酯化反应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及相关问题,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催化作用。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用已知条件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介绍同位素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使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

课时安排:第1课时:乙酸的性质及酯化反应实验(本文略去乙酸的其它性质部分)第2课时:酯化反应问题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过渡】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

“酒是越陈越香”。

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板书】乙酸的酯化反应【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学生分三组做如下实验,实验结束后,互相比较所获得产物的量。

第一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和2 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第二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水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第三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强调:①试剂的添加顺序;②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③加热开始要缓慢。

【师】问题①: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生】此操作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乙醇和浓硫酸相混会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如果把乙醇加入浓硫酸中,热量会使得容器中的液体沸腾飞溅,可能烫伤操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