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合集下载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本文档旨在介绍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的相关信息。

ICD-11简介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一份用于诊断和统计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该分类册提供了一套
标准化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
理精神障碍。

ICD-11的重要性
ICD-11对于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
一种统一的语言和框架,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专业人员能够
在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此外,ICD-11
还有助于统计和研究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和趋势,为制定公共卫生政
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ICD-11的内容
ICD-11将精神障碍分为不同的类别和亚类别,每个亚类别都
有详细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其中包括了常见的精神障碍,如抑郁症、
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一些特定的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儿童青少年期发育障碍。

ICD-11的应用
ICD-11的应用范围广泛。

医生可以根据其中的诊断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符合某种精神障碍的诊断,从而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治疗和支持。

此外,研究人员可以使用ICD-11对精神障碍进行统计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障碍的特点和趋势。

总结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用于诊断和统计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它具有统一的语言和框架,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精神障碍。

ICD-11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诊断、治疗和研究精神障碍都具有重要意义。

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型目录

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型目录

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型目录
ICD-11(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一套用于诊断和统计疾病的标准分类系统。

在ICD-11中,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型目录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准确地对精神和行为障碍进行分类和诊断。

以下是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型目录的一些主要类别:
1. 精神和行为障碍由物质引起的障碍(F10-F19):包括与物质滥用和依赖相关的障碍,如酒精和药物滥用。

2. 精神和行为障碍由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障碍(F20-F29):包括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相关的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

3. 精神和行为障碍由躯体疾病引起的障碍(F30-F39):包括由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障碍。

4. 神经发育障碍(F80-F89):包括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如自闭症谱系障碍和研究障碍。

5. 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行为上瘾(6C5Y):包括对某种行为的过度依赖和上瘾,如赌博障碍和游戏障碍。

6. 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认知功能障碍(6A1Y):包括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的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

总之,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型目录为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系统和标准的分类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诊断精神和行为障碍。

这有助于提供针对特定障碍的有效治疗和支持。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一份用于分类和统计疾病的标准。

其中包括了精神及行为障碍的分类册,用于诊断和研究这些障碍。

ICD-11的重要性ICD-11的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对于精神健康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医生和研究人员可以使用相同的术语和定义来诊断和研究精神障碍。

这有助于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数据比较和交流,提高了精神健康领域的研究水平和治疗效果。

ICD-11的改进之处与之前的版本相比,ICD-11在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

首先,它引入了一些新的障碍类型,如互联网游戏障碍和游戏障碍。

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新出现的问题,并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标准。

其次,ICD-11对一些现有障碍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修改。

通过更新和精确化诊断标准,ICD-11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ICD-11的应用ICD-11的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研究和统计工作中。

医生可以根据其中的诊断标准来确定患者的精神障碍类型,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ICD-11的分类体系来统一研究数据,使得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更加准确和可靠。

此外,ICD-11还被用于统计和监测全球范围内的精神障碍患病率和分布情况,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总结ICD-11的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对于精神健康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使得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更加准确和可靠。

医生、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都可以从ICD-11的应用中受益,为改善精神健康状况做出更有效的努力。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由世界卫生组织(WHO)1992年公布。

本电子书由包括了ICD-10第5卷:“精神与行为障碍”之:“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的全部内空,是精神医学与心理学一般研究、临床、教学和服务工作的备必工具。

本分类对每一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任何重要的、但持异性较差的有关特征均进行了描述。

随后,为大多数障碍提供了"诊断要点",指明确立诊断所需症状的数量和比重。

诊断要点的措词使临床工作中做出诊断决定时有一定程度的变通,尤其在临床表现不充分或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下,医生不得不做出临时性诊断时。

为避免重复,除那些仅与单一障碍有关的临床描述和诊断要点外,本文还为若干组障碍提供了临床描述和一般性诊断要点。

如疾病完全符合诊断要点的各项要求,诊断即可"确立"。

如仅为部分符合,那么在多数情况下记录一种诊断也是有益的。

诊断者和其他使用者应决定在这些情况下是否做出某种不甚确定的诊断(例如,当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料时,诊断是"临时性"的;或当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料时,则是"试验性"的)。

同样,关于症状持续时间的说明也应视为一般性要点,而非严格的标准;当某些特殊症状的持续时间较指定时间略长或略短时,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适当的诊断。

这些描述和要点不具有理论意义,也不充当有关这些障碍目前的认识水平的综合说明。

它们仅仅是一系列症状和评论,许多不同国家的众多顾问和专家业已同意将其作为精神障碍分类中划分各个类别界限的合理基础。

引言本节所包括的各种精神障碍是基于共同的、可被证实的病因而被归入同一组的。

其病因是大脑疾病、脑损伤或其它导致大脑功能紊乱的伤害。

其功能紊乱可能是原发性的,如直接或主要影响脑的疾病、损伤和伤害;或继发性的,如某些全身性疾病和障碍,脑只是众多受侵害的器官或系统之一。

因为将所有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障碍归为单独的一节有利于临床应用,所以酒和药物所致的脑功能障碍虽然按逻辑应属于本组,却被分类在F10-F19之下。

ICD-11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

ICD-11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

ICD-11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一份用于分类和编码各种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的标准。

其中包含了精神和行为障碍的分类,以下是一些重要信息:ICD-11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的目的ICD-11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统一的标准,以便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专业人士可以对精神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

该分类系统的目标是简化和统一诊断过程,减少法律上的复杂性,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ICD-11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的特点ICD-11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具有以下特点:- 简单明了:分类系统尽可能简化,以便医疗专业人士可以更轻松地理解和应用。

- 独立决策:医疗专业人士在进行诊断时应独立决策,不依赖于其他人的帮助。

- 依据可确认内容:分类系统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确认的,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 简化策略:分类系统采用简化的策略,避免法律上的复杂性和纠纷。

ICD-11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的重要性ICD-11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对于精神和行为健康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准确的诊断标准,有助于确诊和治疗精神和行为障碍。

- 为研究人员提供统一的分类系统,方便进行跨地区、跨文化的研究。

-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制定相关的卫生政策和规章制度。

-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保障,促进精神和行为健康的全球发展。

结论ICD-11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是一份重要的标准,为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专业人士、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患者提供了统一的参考。

其简洁明了的特点使其在诊断、治疗、研究和政策制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全球精神和行为健康的发展。

精神行为障碍类型(ICD-11)

精神行为障碍类型(ICD-11)

精神行为障碍类型(ICD-11)
1. 简介
精神行为障碍是一类常见的心理疾病,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
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类型。

2.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精力减退的心理疾病。


者常常感到无望、自责,并且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症状。

抑郁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 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持续感到紧张、害怕和不安的心理疾病。

患者常
常出现过度担心、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

焦虑症会干扰患者的正
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4.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会引起患者与现实世界的脱离,影响
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日常功能。

5.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绪波动较大的心理疾病,患者在不同的
时间会出现情绪低落或情绪高涨的状态。

患者可能会经历抑郁期和
躁狂期的交替,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6.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表现
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这种障碍会对患者的学习和社
交产生负面影响。

7. 结论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类型,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了解这些
障碍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精神健康问题,并为患者提
供合适的支持和治疗。

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ICD-11)

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ICD-11)

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ICD-11〕神经发育障碍(7A00-7A43)7A00智力发育障碍,轻度7A01智力发育障碍,中度7A02智力发育障碍,重度7A03智力发育障碍,极重度7A04智力发育障碍,一过性7A0Z智力发育障碍,未特定7A10语音发育障碍7A11言语流畅发育障碍7A12语言发育障碍7A13选择性缄默症7AlY其他特定的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7A1Z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未特定7A20孤独症谱系障碍7A20.Y其他特定的孤独症谱系障碍7A20.Z孤独症谱系障碍,未特定7A30学习发育障碍伴阅读受损7A31学习发育障碍伴书面表达受损7A32学习发育障碍伴数学受损7A33学习发育障碍伴其他特定的学习受损7A3Z学习发育障碍,未特定7A40协调性发育障碍7A41慢性发育性抽动障碍7A4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7A43刻板运动障碍7A43.1刻板运动障碍无自我伤害行为7A43.2刻板运动障碍伴自我伤害行为7A43.Z刻板运动障碍,未特定7A4Y其他特定的神经发育障碍7A4Z神经发育障碍,未特定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7A50-7A53) 7A50精神分裂症7,首发7,首发,目前为发作期7A50.12精神分裂症,首发,目前为部分缓解7A50.13精神分裂症,首发,目前为完全缓解7,首发,非特异型7,多次发作7,多次发作,目前为发作期7A50.22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目前为部分缓解7A50.23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目前为完全缓解7A50.2Z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非特异型7A50.3精神分裂症,持续发作7A50.31精神分裂症,持续发作,目前为发作期7A50.32精神分裂症,持续发作,目前为部分缓解7,持续发作,目前为完全缓解7,持续发作,非特异型77,未特定7A51分裂情感性障碍7A51.1分裂情感性障碍,初次发作7A51.2分裂情感性障碍,多次发作7A51.3分裂情感性障碍,持续发作7A51.Y其他特定的分裂情感性障碍7A51.Z分裂情感性障碍,未特定7A52分裂型障碍7A53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7A53.1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单次发作7A53.1l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单次发作,目前为发作期7A53.1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单次发作,目前为部分缓解期7A53.13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单次发作,目前为完全缓解期7A53.1Z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单次发作,未特定7A53.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多次发作7A53.21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多次发作,目前为发作期7A53.2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多次发作,目前为部分缓解期7A53.23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多次发作,目前为完全缓解期7A53.2Z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多次发作,未特定7A53.Y其他特定的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7A53.Z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未特定7A54妄想性障碍7A54.1妄想性障碍,目前为发作期7A54.2妄想性障碍,目前为部分缓解期7A54.3妄想性障碍,目前为完全缓解期7A54.Z妄想性障碍,未特定7A5Y其他特定的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原发性精神障碍7A5Z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原发性精神障碍,未特定心境障碍(7A60-7A73)7A60双相I型障碍7,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发作7,目前为伴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发作7,日前为轻躁狂发作7A60.4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轻度抑郁发作7A60.5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7A60.6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7A60.7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7A60.8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7A60.9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混合状态7A60.A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混合状态7A60.B双相I型障碍(最近为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目前为部分缓解状态7A60.C双相I型障碍(最近为抑郁发作),目前为部分缓解状态7A60.D双相I型障碍(最近为混合发作),目前为部分缓解状态7A60.E双相I型障碍,目前为完全缓解状态7A60.Y其他特定的双相I型障碍7A60.Z双相I型障碍,未特定7A61双相Ⅱ型障碍7A61.1双相Ⅱ型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发作7A61.2双相Ⅱ型障碍,目前为轻度抑郁发作7A61.3双相Ⅱ型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7A61.4双相Ⅱ型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7A61.5双相Ⅱ型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7A61.6双相Ⅱ型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7A6双相Ⅱ型障碍(最近为轻躁狂发作),目前为部分缓解状态7A61.8双相Ⅱ型障碍(最近为抑郁发作),目前为部分缓解状态7A61.9双相Ⅱ型障碍,目前为完全缓解状态7A61.Y其他特定的双相Ⅱ型障碍7A61.Z双相Ⅱ型障碍,未特定7A62环性心境障碍7A6Y其他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7A6Z双相及相关障碍,未特定7A70单次发作抑郁障碍7A7,轻度7A7,中度,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7A7,中度,伴有精神病性症状7A7,重度,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7A70.5单次发作抑郁障碍,重度,伴有精神病性症状7A7,目前为部分缓解状态7A70.7单次发作抑郁障碍,目前为完全缓解状态7A70.Y其他特定的单次发作抑郁障碍7A70.Z单次发作抑郁障碍,未特定7A71复发性抑郁障碍7A71.1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轻度发作7A71.2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的中度发作7A71.3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的中度发作7A71.4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的重度发作7A71.5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的重度发作7A71.6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部分缓解状态7A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完全缓解状态7A71.Y其他特定的复发抑郁性障碍7A71.Z复发性抑郁障碍,未特定7A72恶劣心境7A73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7A7Y其他特定的抑郁障碍7A7Z抑郁障碍,未特定7A9Y其他特定的心境障碍7A9Z心境障碍,未特定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7B00-7B05)7B00广泛性焦虑障碍7B01惊恐障碍7B02场所恐惧障碍7B03特殊恐惧障碍7B04社交焦虑障碍7B05别离性焦虑障碍7B0Y其他特定的焦虑及恐惧相关障碍7B0Z焦虑及恐惧相关障碍,未特定强迫及相关障碍(7B10-7B15)7B10强迫症7B11躯体变形障碍7B12嗅觉援引障碍7B13疑病障碍7B14囤积障碍7B15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7B15.1拔毛障碍7B15.2皮肤搔抓障碍7B15.Y其他特定的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7B15.Z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未特定7B1Y其他特定的强迫及相关障碍7B1Z未特定的强迫及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7B20-7B25)7B20创伤后应激障碍7B21复杂创伤后应激障碍7B22长期抑郁性反应7B23适应障碍7B24反应性依恋障碍7B25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7B2Y其他特定的应激相关障碍7B2Z应激相关障碍,未特定别离障碍(7B30-7B36)7B30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7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伴癫痫样发作或惊厥7B30.2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伴无力或麻痹7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伴感觉改变7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伴运动障碍症状7B30.5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伴步态障碍7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伴认知症状7B30.7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伴意识改变7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伴视觉症状7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伴吞咽症状7B30.A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伴听觉症状7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伴头晕症状7B30.C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伴言语症状7B3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以及其他特定症状7别离性神经症状障碍,症状未明确7B31别离性遗忘7B31.1别离性遗忘,伴慢游7B31.2别离性遗忘,无慢游7B31Y其他特定的别离性遗忘7B31Z别离性遗忘,未特定7B32人格-现实解体障碍7B33出神障碍7B34出神和附体障碍7B35复杂解离入侵障碍7B36别离性身份障碍7B3Y其他特定的别离障碍7B3Z别离障碍,未特定躯体忧虑障碍(7B40-7B42)7B40轻度躯体忧虑障碍7B41中度躯体忧虑障碍7B42严重躯体忧虑障碍7B4Y其他指定的躯体忧虑障碍7B4Z躯体忧虑障碍,未说明喂食及进食障碍(7B50-7B55)7B50神经性厌食7B51神经性贪食7B52暴食障碍7B53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7B54异食癖7B55反刍障碍7B5Y其他特定的喂食或进食障碍7B5Z喂食或进食障碍,未特定排泄障碍(7B60-7B61)7B60遗尿症7B61遗粪症7B6Z排泄障碍,未特定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7B70-7D61) 7B70酒精中毒7B71酒精有害形式使用障碍7B72酒精依赖7B73酒精戒断7B74酒精性澹妄7B75酒精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7B76酒精所致的心境障碍7B77酒精所致的焦虑障碍7B78酒精所致的性功能失调7B79酒精所致的睡眠障碍7B7A酒精所致的单次损害7B7Y其他酒精所致障碍7B7Z酒精所致障碍,未特定7B80大麻中毒7B81大麻所致的单次损害7B82大麻使用障碍7B83大麻依赖7B84大麻戒断7B85大麻所致的谵妄7B86大麻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7B87大麻所致的焦虑障碍7B88大麻所致的睡眠障碍7B8Y其他大麻所致障碍7B8Z未特定大麻所致障碍7B90合成大麻素中毒7B91合成大麻素所致的单次损害7B92合成大麻素使用障碍7B93合成大麻素依赖7B94合成大麻素戒断7B95合成大麻素所致的谵妄7B96合成大麻素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7B97合成大麻素所致的焦虑障碍7B98合成大麻素所致的睡眠障碍7BBY其他合成大麻素所致障碍7B8Z未特定合成大麻素所致障碍7C00阿片类物质中毒7C01阿片类物质所致的单次损害7C02阿片类物质使用障碍7C03阿片类物质依赖7C04阿片类物质戒断7C05阿片类物质所致的谵妄7C06阿片类物质所致的心境障碍7C07阿片类物质所致的焦虑障碍7C08阿片类物质所致的性功能失调7C09阿片类物质所致的睡眠障碍7C0A阿片类物质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7C0Y其他阿片类物质所致障碍7C0Z未特定阿片类物质所致障碍7C10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中毒7C11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所致的单次损害7C12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碍7C13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依赖7C14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戒断7C15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所致的谵妄7C16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7C17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所致的心境障碍7C18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所致的焦虑障碍7C19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所致的性功能失调7C1A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所致的睡眠障碍7C1Y其他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所致障碍7C1Z未特定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所致障碍7C20可卡因中毒7C21可卡因所致的单次损害7C22可卡因使用障碍7C23可卡因依赖7C24可卡因戒断7C25可卡因所致的谵妄7C26可卡因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7C27可卡因所致的心境障碍7C28可卡因所致的焦虑障碍7C29可卡因所致的强迫及相关障碍7C2A可卡因所致的性功能失调7C2B可卡因所致的睡眠障碍7C2Y其他可卡因所致障碍7C2Z可卡因所致障碍,未特定7C30兴奋剂中毒(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7C31兴奋剂使用障碍(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7C32兴奋剂所致的单次损害(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7C33兴奋剂依赖(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7C34兴奋剂戒断(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7C35兴奋剂所致的谵妄(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7C36兴奋剂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 7C37兴奋剂所致的心境障碍(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7C38兴奋剂所致的焦虑障碍(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7C39兴奋剂所致的强迫及相关障碍(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 7C3A兴奋剂所致的性功能失调(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7C3B兴奋剂所致的睡眠障碍(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7C3Y其他兴奋剂所致障碍(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7C3Z未特定兴奋剂所致障碍(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7C40人工合成兴奋剂中毒7C41人工合成兴奋剂所致的单次损害7C42人工合成兴奋剂使用障碍7C43人工合成兴奋剂依赖7C44人工合成兴奋剂戒断7C45人工合成兴奋剂所致的谵妄7C46人工合成兴奋剂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7C47人工合成兴奋剂所致的心境障碍7C48人工合成兴奋剂所致的焦虑障碍7C49人工合成兴奋剂所致的强迫及相关障碍7C4A人工合成兴奋剂所致的性功能失调7C4B人工合成兴奋剂所致的睡眠障碍7C4Y其他人工合成兴奋剂所致障碍7C4Z未特定人工合成兴奋剂所致障碍7C50咖啡因中毒7C51咖啡因所致的单次损害7C52咖啡因使用障碍7C53咖啡因依赖7C54咖啡因戒断7C55咖啡因所致的焦虑障碍7C56咖啡因所致的睡眠障碍7C5Y其他咖啡因所致障碍7C5Z未特定咖啡因所致障碍7C60致幻剂中毒7C61致幻剂所致的单次损害7C62致幻剂使用障碍7C63致幻剂依赖7C64致幻剂所致的谵妄7C65致幻剂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7C66致幻剂所致的心境障碍7C67致幻剂所致的焦虑障碍7C6Y其他致幻剂所致障碍7C6Z未特定致幻剂所致障碍7C70尼古丁中毒7C71尼古丁所致的单次损害7C72尼古丁使用障碍7C73尼古丁依赖7C74尼古丁戒断7C75尼古丁所致的睡眠障碍7C7Y其他尼古丁所致障碍7C7Z未特定尼古丁所致障碍7C80吸入剂中毒7C81吸入剂所致的单次损害7C82吸入剂使用障碍7C83吸入剂依赖7C84吸入剂戒断7C85吸入剂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7C86吸入剂所致的心境障碍7C87吸入剂所致的焦虑障碍7C88吸入剂所致的谵妄7C8Y其他吸入剂所致障碍7C8Z未特定吸入剂所致障碍7C90摇头丸或相关药物中毒(包括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7C91摇头丸或相关药物所致的单次损害(包括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7C92摇头丸或相关药物使用障碍(包括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7C93摇头丸或相关药物依赖(包括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7C94摇头丸或相关药物所致的谵妄(包括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7C95摇头丸或相关药物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包括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 7C96摇头丸或相关药物所致的心境障碍(包括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7C97摇头丸或相关药物所致的焦虑障碍(包括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7C98摇头丸或相关药物所致的性功能失调(包括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7C9Y其他摇头丸或相关药物所致障碍(包括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7C9Z未特定摇头丸或相关药物所致障碍(包括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7D00解离性药物中毒(包括氯胺酮和苯环己哌啶)7D01解离性药物所致的单次损害(包括氯胺酮和苯环己哌啶)7D02解离性药物使用障碍(包括氯胺酮和苯环己哌啶)7D03解离性药物依赖(包括氯胺酮和苯环己哌啶)7D04解离性药物所致的谵妄(包括氯胺酮和苯环己哌啶)7D05解离性药物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包括氯胺酮和苯环己哌啶)7D06解离性药物所致的心境障碍(包括氯胺酮和苯环己哌啶) 7D0Y其他解离性药物所致障碍(包括氯胺酮和苯环己哌啶) 7D0Z未特定解离性药物所致障碍(包括氯胺酮和苯环己哌啶) 7D10其他的精神活性物质中毒7D11其他的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7D12其他的精神活性物质依赖7D13其他的精神活性物质戒断7D14其他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谵妄7D15其他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7D16其他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心境障碍7D17其他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焦虑障碍7D18其他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强迫及相关障碍7D19其他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性功能失调7D1A其他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睡眠障碍7D1Y其他特定的其他类的精神活性物质障碍7D0Z未特定其他类的精神活性物质障碍7D20未知或未明示的精神活性物质中毒7D21未知或未明示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单次损害7D22未知或未明示的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7D23未知或未明示的精神活性物质依赖7D24未知或未明示的精神活性物质戒断7D25未知或未明示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谵妄7D26未知或未明示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7D27未知或未明示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心境障碍7D28未知或未明示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焦虑障碍7D29未知或未明示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强迫及相关障碍7D2A未知或未明示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性功能失调7D2B未知或未明示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睡眠障碍7D2Y其他特定的未知或未明示的精神活性物质障碍7D2Z未特定的未知或未明示的精神活性物质障碍7D20非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单次损害7D31非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7D3Y其他特定的非精神活性物质障碍7D3Z未特定的非精神活性物质障碍7D3Y其他特定的物质使用障碍7D3Z未特定的物质使用障碍7D60赌博障碍7D61游戏障碍7D6Y其他特定的成瘾行为障碍7D6Z未特定的成瘾行为障碍冲动控制障碍(7D70-7D73)7D70纵火狂7D71偷窃狂7D72强迫性行为障碍7D73间歇性暴怒障碍7D7Y其他特定的冲动控制障碍7D7Z冲动控制障碍,未特定破坏性行为及品行障碍(7D80-7D81)7D20对立违抗障碍7D81品行障碍7D8Y其他特定的破坏性行为及品行障碍7D8Z破坏性行为及品行障碍,未特定人格障碍(7D90-7D92)7D90轻度人格障碍7D91中度人格障碍7D92重度人格障碍7D9Y其他特定的人格障碍7D9Z人格障碍,未特定性欲倒错障碍(7E00-7E06)7E00露阴障碍7E01窥阴障碍7E02恋童障碍7E03性受虐障碍7E04摩擦障碍7E05其他被动个体的性欲倒错障碍7E06孤僻行为或主动个体的性欲倒错障碍做作性障碍(7E10-7E11)7E10强加自我的做作性障碍7Ell强加他人的做作性障碍7E1Z做作性障碍,未特定神经认知障碍(7E20-7E2l)7E20谵妄7E21轻度神经认知障碍7E2Y其他特定的神经认知障碍7E2Z神经认知障碍,未特定与其他疾病相关的精神和行为障碍(7E30) 7E30心理和行为因素影响障碍7E3Y其他特定的精神和行为障碍7E3Z精神和行为障碍,未特定。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

精神及行为障碍分类册(ICD-11)概述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是全球卫生统计和疾病监测的共同语言。

ICD-11是最新版本,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ICD-11中精神及行为障碍的分类有了显著的更新和改进,以更好地反映现代精神健康护理的需求和进展。

ICD-11的主要变化1. 结构化分类系统:ICD-11采用了一种结构化的分类方法,使用核心类别和亚类别,有助于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可比性。

2. 多轴诊断系统:ICD-11保留了多轴诊断系统,允许记录个体在多个维度上的健康问题,例如身体疾病、精神障碍、社会功能障碍等。

3. 症状和行为障碍的分类:ICD-11对症状和行为障碍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包括新的类别如“其他特定的焦虑障碍”和“特定的恐惧障碍”。

4. 药物和物质使用障碍的分类:ICD-11将药物和物质使用障碍视为一种独立的障碍分类,强调了物质使用障碍的严重性和治疗需求。

5. 性别和年龄特定的分类:ICD-11提供了针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的特定分类,以更好地反映不同群体的精神健康需求。

使用ICD-11进行诊断在使用ICD-11进行诊断时,应遵循以下步骤:1. 详细评估:首先,对个体的症状和行为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理健康史、家庭史和社会环境因素。

2. 确定核心类别: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最符合个体症状的核心类别。

3. 选择亚类别:如果适用,选择更具体的亚类别,以提供更精确的诊断。

4. 考虑其他维度:在必要时,考虑个体的其他健康问题,如身体疾病和社会功能障碍,并在诊断中加以记录。

5. 记录和报告:使用ICD-11的编码系统,准确记录和报告诊断结果,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总结ICD-11为精神及行为障碍的分类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确和全面的框架,有助于提高全球精神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使用ICD-11进行诊断时,应遵循其结构和步骤,以确保准确记录和报告个体的精神健康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氧化碳中毒(T58), 大脑脂沉积症 (E75.一), 癫病, 麻痹性痴呆(A52.l),肝 豆状核变性(威尔森氏病)(E83.0),高血钙症 (E83.5),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获得性 (E00.一、E02),各种中毒(T36-T65), 多 发性硬化(G35),神经梅毒(A52.1),烟酸缺乏 症〔糙皮病〕(E52), 结节性多动脉炎 (M30.0),系统性红斑狼疮(M32.一),锥虫 病(非洲型B56.一、美洲型B57.--)
诊断要点
诊断痴呆的基本条件是:存在足以妨碍个人日常生活的记忆 和思维减退。典型的记忆损害影响新信息的识记、贮存和再现, 但以前学过的和熟悉的资料也可能会丢失,这种情况尤其见于 痴呆晚期。
痴呆不仅仅是记忆障碍:还有思维和推理能力损害以及观念 的减少。信息摄入过程受损,使病人逐渐感到难以同时注意一 个以上的刺激,例如参与几个人的交谈,以及将注意的焦点从 一个话题转移到另一个话题。
F01.3 混合型皮层和皮层下血管性痴呆 根据临床特点,检查结果(包括尸体解剖)或两者的综合可查出血管 性痴呆的皮层和皮层下混合性成分。
F01.8 其它血管性痴呆
F01.9 未持定血管性痴
F02.0 匹克氏病性痴呆 F02.1 克—雅氏病性痴呆 F02.2 亨廷顿氏病性痴呆 F02.3 帕金森氏病性痴呆 F02.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HIV)性痴呆 F02.8 见于在它处归类之其它疾病的痴呆 包含:见于以下疾病的痴呆
ICD-10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 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 的混合编码
精神科使用的编码是F00-F99
F00-09 器质性、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19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F20-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 障
F30-39心境障碍 F40-49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 障碍
F00.2 非典型或混合型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 既不符合F00.0 也不符合F00.1的描述和诊断要点之痴呆 应在此归类;混合性阿尔茨海默氏病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也包 括在此。
F00.9 未特定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诊断要点:存在痴呆,认知功能的损害往往 不平均,故可能有记忆丧失、智能损害及局 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自知力和判断力 可保持较好。突然起病或 呈阶段性退化, 以及局灶性神经科体征和症状使诊断成立的 可能性加大。
尔采末氏病家族史有助于 诊断,但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 Down氏综合征或淋巴瘤家族史也具有同样意义。
包含:阿尔茨海默氏病,2型 早老性痴呆,阿尔茨海默氏型
F00.1 晚发性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 诊断要点 如上所述的痴呆,注意是否存在与早发性亚型相鉴别的特征
(F00.0) 包含:阿尔茨海默氏病1型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型
F50-59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 合症
F60-69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 F70-79 精神发育迟滞 F80-89 心理发育障碍 F90-99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 绪障碍
器质性症状性精神障碍
痴呆 F00 器质性症状性精神障碍 阿尔茨海默氏病性痴呆 F01 血管性痴呆 F02 其它疾病的痴呆 F03 未特定的痴呆 F04 器质性遗忘综合症(非酒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包含:柯萨可夫氏综合征或精神病,非酒中毒性 F05 谵妄 F06 器质性症状性精神障碍 F07 器质性症状性人格和行为障碍 F09 未特定的器质性症状性精神障碍
如疾病完全符合诊断要点的各项要求,诊断 即可"确立"。如仅为部分符合,那么在多数 情况下记录一种诊断也是有益的。诊断者和 其他使用者应决定在这些情况下是否做出某 种不甚确定的诊断(例如,当有可能获得更 多的资料时,诊断是"临时性"的;或当无法 获得更多的资料时,则是"试验性"的)。同 样,关于症状持续时间的说明也应视为一般 性要点,而非严格的标准;当某些特殊症状 的持续时间较指定时间略长或略短时,临床 医生应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适当的诊断。
ICD-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古鸣兢Biblioteka ICD-10对每一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 以及任何重要的、但持异性较差的有 关特征均进行了描述。随后,为大多 数障碍提供了"诊断要点",指明确立诊 断所需症状的数量和比重。诊断要点 的措词使临床工作中做出诊断决定时 有一定程度的变通,尤其在临床表现 不充分或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下,医生 不得不做出临时性诊断时。为避免重 复,除那些仅与单一障碍有关的临床 描述和诊断要点外,本文还为若干组 障碍提供了临床描述和一般性诊断要 点。
F01.1 多发脑梗塞性痴呆 本型起病较急性型和缓,继发于一系列轻微脑缺血发作所导致的累 积性脑实质梗塞。包含:以皮层为主的痴呆
F01.2 皮层下血管性痴呆 可有高血压病史,临床和CT检查可发现大脑半球白质深层的缺血性 病灶。大脑皮层通常未受损害,与此相矛盾的是,其临床表现可与阿 尔采末氏病性痴呆极其相似(如发现弥散性白质脱髓鞘变,可使用术 语Binswanger氏脑病)
维生素 B12缺乏症(E53.8)
F05.0 谵妄,非附加于痴呆,被医生如此描述的 本编码适用于非附加于预先存在之痴呆的谵妄。
有关特征:高血压、颈动脉杂音、伴短暂抑 郁心境的情绪不稳、哭泣或爆发性大笑、短 暂意识混浊或谵妄发作、常因进一步的梗塞 而加剧。人格相对保持完整,但部分病人可 出现明显的人格改变,如淡漠、缺乏控制力 或原有人格特点更突出,如自我中心、偏执 态度或易激惹。
F01.0 急性发作的血管性痴呆 通常在一系列脑血管血栓、栓塞或出血引起的猝中后迅速得以发展。 极少数病例可由一次大的梗塞引起。
如果痴呆是唯一的诊断,则需提供意识清晰的证据。然而, 谵妄附加于痴呆的双重诊断也很常见(F05.l)。 应证明上述症状和功能损害至少已存在6个月,方可确定痴呆 的临床诊断。痴呆可继发于本节中任何一种器质性精神障碍或 与其中的某些类型,尤其是谵妄共存
F00.0 早发性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 诊断要点 发生于65岁之前的如上所述的痴呆,通常症状进展迅速。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