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日本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陈菊511434知识与技能要求:1、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记住日本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首都。
知道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的特点。
学会运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
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3、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的教育。
教学方法与课前准备:1、课堂教学以模拟旅游的方式进行,学生充当旅游者和调查者的角色,教师充当领队角色。
以轻松活泼的气氛进行学习。
2、课前提供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地图册、收集资料完成预习。
教师综合学生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册、收集的资料、多媒体演示的地图信息进行探究和学习,必要时才能使用课本。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日本之旅(准备)(轻松导入)师:同学们,由今天开始,让老师来充当导游,带大家去周游世界列国。
首先,我们的第一站是——日本东京,出游之前,想想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学生普遍知道应该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带上地图、钱、衣服等物品。
)师:现在,就让我们借助地图和资料,先了解一下日本的基本情况。
(多媒体演示日本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旅游的欲望。
)(转折)师:想想,我们泡着温泉,望着远处的富士山,欣赏着身旁美丽的樱花,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可是,在享受的同时,我们也有要注意的事情,就是:小心地震。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繁的国家。
(展示日本地震图片与地震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数据)师:你知道日本为什么那么多火山地震吗?读图册P30“日本火山地震带”图,看看你是否能找到答案?生:读图分析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地震。
师:地震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日本人们采取了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
七年级地理下册7.1日本(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日本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能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
4.能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
3.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从化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日本一、自然地理环境(一)位置范围1.海陆位置:太平洋与日本海之间→岛国2.纬度位置:250N~450N(二)国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三)地形地势中部:山地、丘陵占34;周边:平原占14中高周低(四)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案1 教学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首都。
2.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4.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5.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结构分析《日本》一节是教材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地图、景观图和活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如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入手,可以用比较法(如活动2日本与英国的地理环境比较)找出特点,也可以用综合法,用若干个主题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如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的特征)。
除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外,教材中还渗透着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例如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针对日本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突出的地理问题,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
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也是本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内容点析1.教材在第一部分中首先概括介绍了日本的位置、范围和领土组成,并且通过图7.1“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7.2“日本的地形”,示意出日本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使学生了解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可从地理位置和范围入手。
教材中又通过活动2,将日本和英国位置、范围做对比,让学生找出两国的地理环境差异,理解位置、范围,甚至领土形状对国家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深刻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1》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1》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对日本的基本了解,为学生深入学习日本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日本,理解日本。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
但同时,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需要通过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学习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地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地理问题的能力。
3.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讨论式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地图阅读教学: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日本地图、世界地图。
3.图片:日本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文化特色等图片。
4.教学视频:关于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的教学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视频和图片,呈现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日本有更直观的了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日本》一课,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日本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地区国家地理特征的继续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亚洲地区的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日本的发展历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地理位置的记忆。
2.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
3.日本人文地理特征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2.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日本的发展历程为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关于日本发展历程的案例资料。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深入理解日本的人文地理特征。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日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认识。
7.1 日本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7)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一、本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认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点。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培养识图、析图的能力及在地图上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日本地形图中的信息,尝试与英国比较,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的方法,并能积极的表达与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日本多火山地震2.日本四大岛和主要城市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填注日本的自然地理事物名称。
四、教学准备有关日本自然环境资料的搜集。
五、课程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导入新课新课(板书)读图承转读图师:山高云淡,在浪漫的樱花树下,细品着醇香的花茶,笑看世界经济的风云……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国家吗?它位于哪个洲?生:日本,亚洲。
师:正确,今天,就来了解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第一节日本(一)一、阅图7.1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师:日本似汪洋中的一叶扁舟,徜徉在太平洋和日本海中,你觉得它更像什么呢?二、阅图7.2日本的地形隐含信息:樱花、茶道、经济强国、富士山,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进入新课。
学生对日本有个整体的印象,用比喻增进求知欲。
教学流程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外形海洋海峡和内海岛国四大岛主要城市富士山(1)师:观察日本的地形图看起来像什么?生:像海马、蛇、狐狸……师:同学们的妙想都很有趣。
(2)师:水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日本你能找到与此相关的地理事物名称吗?学生读图。
生:太平洋、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津轻海峡、宗谷海峡、琵琶湖。
(3)师:日本的领土是由哪些岛屿组成?生:读图一一说出。
师:日本主要是由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因此它成为东亚有名的“岛国”。
现在按照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把四大岛重新排列起来。
生: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师:其中纬度最高的是哪个岛?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岛?生:北海道岛,本州岛。
7.1日本 精品教案(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1.读“日本图”,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30分)
写出图中字母或数字代表的地理名称:
国家:A_____,B_____,C_____,D_____。海洋:E______,F______,G______。
海峡:H______。岛: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在知识点的顺序上,有一定的改变,将“人口与民族”的内容融合到“日本的位置”,一并学习。在“领土组成”的内容后,加入“海岸线特点”学习,为后续课程有关“经济”的学习作铺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广播的普及,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以小组设计介绍日本的某一方面的主体小报,在课堂上每讲到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资料来介绍日本,这样效果也许会更好。
群岛:e______。山峰:f______。日本首都:g______。
2.比较日本和英国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范围,哪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8分)
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具有学习国家地理起始课的功能。教学中用了大量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等直观材料,使理性的知识感性化。这节课中对学生的学法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在导入设计上,借由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引出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进而进入日本的新课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还很自然的过渡到日本的教学。自始至终拿日本与我国进行对比,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重要的是了解了自己国家还有不足处,需要我们一代代国人的努力,共同发展,作为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做准备。解决问题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是讨论完成。
马家店中学课堂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
识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日本(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最新教育文档

7.1 日本【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首都。
2、日本的地形特点。
3、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利用“亚洲地图”,让学生找出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并提问:我国邻近的国家中,以富士山作为国家的象征,以樱花作为国花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新授: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让学生读图7.1“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知道日本的海陆位置:位于太平洋西部,隔日本海,中国的黄海和东海与亚洲大陆相望。
2、纬度位置让学生从图中读出日本大致的纬度范围二、领土组成让学生读“日本的地形图”,结合活动1 ,能从图中认识到日本的领土主要由4部分组成。
活动1中的第(2)指出日本的首都所在地。
3、通过让学生看地图册P14“富士山和樱花”图,介绍这座山是一座火山,从而过渡到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
①首先让学生在图7.2中,识别火山符号,找出日本的活火山——富士山及海拔高度。
②再让学生读图7.5,完成活动3(1),学生了解了日本的火山、地震分布后,教师引导性提问: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分布与地壳板块边界有什么关联?从而学生得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多地震。
③将学生分组讨论第(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火山对人类的弊和利。
(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地学科研基地)④师生共同讨论第(3)。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2、纬度位置二、领土组成三、地形特点: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教学反思】第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地理位置
2.能运用分析总结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3.能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
2.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从化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