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有道德修养的君子,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
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思考】如果我也可以所谓的追星的话,古人英雄先贤诸葛孔明应是我的偶像之一吧,其德行修养、智慧奇才、建功立业,让后人可学可习之处太多。
这篇《诫子篇》,节选自《诸葛亮集》,为其家训,以前收藏的,都新年了,现在温故而知新,别有一番滋味。
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为家训。
全文的主旨是劝儿子勤学立志,须从谈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这些话看似老生常谈,能深刻理解并身体力行,并一生都持之以恒做到,养成习惯的有多少呢?恐怕是二八定律吧,不知有否20%?圣贤就是圣贤,短短几语,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清静”修养心与身,以对物欲的“俭”和“淡泊”修养品德的重要性。
我是这样理解该文的,其逻辑顺序是这样的,无“淡泊”物欲(注意是淡泊,不是禁止,不是全盘否定,不是灭人欲,那不符合自然之道),则不能立志,即玩物丧志,丧失理想;有了理想,有了志向,只有增长才能,才能实现目标和理想;而要增长才能,则需要脚踏实地的勤学苦练(学习包括向书本和他人,也包括向自身的实践学习);而没有一颗清静的沉得下来耐得住寂寞的心,是不能深入和坚持学习努力的。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及翻译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寂静无致使远。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那么不可以励精,险躁那么不可以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品学兼优人的道德,是依赖心里寂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赖简朴的作风来培育道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可以明确自己的理想,不是身心寂静就不可以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一定聚精会神,增加才华一定勤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可以增加才华,不明确理想就不可以在学习上获取成就。
追求过分享福和懒怠松散就不可以振作精神,轻薄烦躁就不可以陶冶性情。
年光跟着光阴流逝,意志跟着光阴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碌碌无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途,〔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窄天地里,伤心惋惜,还有什么用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寂静无致使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这既是诸葛亮一世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两重否认〞的句式,以剧烈而委宛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穷的希望。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理想,不可以沉静安宁聚精会神的学习,就不可以实现远大的目标〞。
经过上述剖析,我们能够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认之否认规律〞来重申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寂静而志远〞。
这是一句富含真理的话。
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同样,此刻的“淡泊〞、“寂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经过学习“明志〞,建立远大的理想,待机遇成熟就能够“致远〞,大张旗鼓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淡泊为上,胜而不美〞。
后世向来继承欣赏这类“心神安闲〞的境界,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信---《诫子书》

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信---《诫子书》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信---《诫子书》一代贤相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诫子书》,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对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廉洁从政、清正为官亦不无启迪,读来发人深省。
其原文如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宁静---“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宁静才能够静思反省,修养身心,为官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到不受利诱,不受物惑。
许多领导干部终日忙碌,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反思自己的为政得失。
节俭---“俭以养德”。
以节俭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怡然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党员干部仍然需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明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要事事讲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做到视名利淡如水,视责任重如山。
面对未来,你的理想信念动摇过吗,你有历史使命感吗,你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观念吗?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你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的干部。
毅力---“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就会半途而废。
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坚毅不拔、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抓落实、抓深入、抓提高,努力使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效率---“慆慢则不能励精”。
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地掌握要点。
计算机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作者简介]诸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乔的。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诫子书》是诸亮写给其子诸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的《诫子书》翻译

诸葛亮的《诫子书》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翻译如下: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作于公元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诸葛亮《诫子书》的启发
1、宁静的力量: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为人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
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做到不受利诱,不受物惑。
2、节俭的力量: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怡然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3、明志的力量: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
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诫子书》勤学立志,诸葛家风

《诫子书》勤学立志,诸葛家风“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诫子书》。
这封家书虽然只有短短八十六个字,却蕴含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和无尽关爱,也展现了诸葛家族的优良家风。
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强调了勤学立志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诸葛瞻个人成长的指引,也是对后世子孙的宝贵教诲。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诸葛亮对品德修养的重视。
在喧嚣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界的繁华所迷惑,才能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俭朴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培养人的坚韧意志,还能让人懂得珍惜,不贪图物质的享受,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精神的追求上。
这种品德修养的培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也是一个家族传承的根本。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对人生目标和追求的思考。
淡泊名利,不被功名利禄所左右,才能明确自己真正的志向。
只有在内心宁静的状态下,才能思考深远,规划未来。
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和竞争的社会中,很多人迷失在名利的追逐中,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梦想。
而诸葛亮的这句话,犹如一盏明灯,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深知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学习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人心无杂念,专注于知识的汲取。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自己的才能。
而要想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有坚定的志向。
志向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志向的人,往往在学习的道路上半途而废。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的资源丰富多样,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干扰和诱惑。
我们需要像诸葛亮所说的那样,静下心来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诫子书》
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须学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
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
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
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
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感吗?您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怠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冶性”。
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
请您想一想,您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卢将复何及”
告诉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
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
您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的规划过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的传递了讯息。
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者,每不能然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1. 当父母的平时威严而且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
我看这人世上,父母不知教育而只是溺爱子女的,往往不能这样
2. 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像进入摆放着芳香兰花的房间,时间久了,自然会散发出芳香;和品德恶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卖腌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身便会散发出恶臭。
3. 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就商议耕稼,商人就讨论货财,工匠就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就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就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就研究议论经书。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7、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8、读经有一耐字诀。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
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10、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12、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3、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14、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
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7、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18、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2、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24、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
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27、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
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29、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30、修身十二款:
①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②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③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④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⑤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⑥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⑦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⑧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⑨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⑩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⑾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⑿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懂得辛酸的伟大,才会慢慢走向成熟。
2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成败?计较成败的人永远不会长大。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
3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
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廊清无累,真正解脱。
难免有低潮和高潮的流转。
我们就该在这流转之中学会处变不惊,由平凡走向不平凡。
4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做人不要太张扬,不然,你会伤到其他人。
6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
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
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追求完美是每个人心底的愿望。
但不要只追求完美的殿堂,而忽略了拼装完美的砖瓦。
8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糖衣炮弹那里都有,要学会分辨别人给你的是糖果还是炮弹。
9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
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归纳。
艺术是苦心孤诣的结晶,是需要在静寂无声的夜晚独自品味的。
艺术,需要寂寞。
10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
偶尔自然的感情流露,是对美的最好点缀。
孔子与孔鲤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
儿子眼里的父亲
引:有感于时下孩子们普遍存在的叛逆心理,希望存有这种心里的孩子能够从此文中得到一些启示。
五岁时:爸爸真厉害!咋啥都明白呢?说得真对!
十岁时:爸爸也有不懂的地方,他说的有时也不全对。
十五岁时:老爸看来脑筋有些陈旧了,没有多少是对的。
二十岁时:懂的还没我多呢,还老说人家不对,唠唠叨叨的,气人.....
三十岁时:简直是个老糊涂!气死我了!
四十岁时:嗯?真的假的?还是听他一回吧,谁让人家是爹呢.....
五十岁时:你别说,这老头有时候说的还真在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