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诸葛亮家书》中得到的启示
诸葛亮诫子书的读后感600字优秀11篇

诸葛亮诫子书的读后感600字优秀11篇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诸葛亮诫子书的读后感600字,希望这份诸葛亮诫子书的读后感600字优秀11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诸葛亮诫子书的读后感600字资料,在搜索框搜索诸葛亮诫子书的读后感600字(精选篇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用现代化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的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诫子书强调静与俭,是学习,才干和志向的基础,是自我修养,自我砥砺,自我提高的关键。
那什么是真正的静呢?静在身体外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泰然,稳重,礼节,娴静,含蓄等等。
静在身体内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满足,专注,快乐,充实,激情,乐观,向上等等,凡能够使身心达到积极和谐状态的一切,都应称之为静。
在小窗幽记中讲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将影响身心达到静的最佳状态。
在众多名人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耐得住寂寞。
盛大网络公司CEO陈天桥说过:想要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孟子也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诸葛亮诫子书的读后感600字(精选篇2)《诫子书》全文不足百字,言近旨远,含意隽永,是诸葛亮处世立身的智慧结晶。
对我们而言,今天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
一、勤于开卷,敏于探索。
《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在今天学习不仅意味着多读书、读好书,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一种必备的素养。
一般而言,一个肯读书、肯学习的人,总会给人以彬彬有礼、豁达雅量、涵养深厚的印象。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读后感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读后感读了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就像被一位智慧的长者在耳边轻声叮嘱,感觉超酷的。
诸葛亮,那可是智慧的代名词啊。
他在信里讲的那些话,就像是人生秘籍。
比如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一句我印象特别深。
静下来才能提升自己,这就好比你打游戏的时候,要是心浮气躁,到处乱跑,肯定没法好好发育,也没法把技术练上去。
而俭朴能养品德,这让我想到那些天天就知道炫富、乱花钱的人,看着就觉得没什么内涵。
诸葛亮告诉儿子要静要俭,这就是在给儿子的人生大厦打坚实的地基呢。
还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名利这事儿,在现在这个社会可太难了。
大家都想着出名,想赚大钱。
可是诸葛亮却告诉儿子,你要是心里老是惦记着那些虚名浮利,你的志向就会被遮住。
只有淡泊了,才能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追求什么。
宁静致远也是一样,要是一天到晚都在各种热闹和诱惑里,怎么可能有长远的眼光呢?这就好比在一条吵闹的大街上,你想看清远方的路都难。
他还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就像给我敲了一记警钟。
时间过得飞快啊,要是一天天混日子,啥也不干,最后就只能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啥用都没有,只能可怜巴巴地守着自己的小破屋,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这让我觉得自己得赶紧行动起来,不能再拖延,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学习,去成长,这样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有点作为。
总的来说,诸葛亮给他儿子的这封信,虽然是千年前写的,但对我们现在的人来说,就像一盏明灯。
照着我们在这个有点浮躁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方向,做一个有品德、有志向、不浪费光阴的人。
这封信就像是一把智慧的钥匙,能打开我们通向更好自己的大门,真的超赞!。
从诫子书中得到的启示

从《诫子书》中得到的启示《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这封家书不仅是对儿子的教诲,更是对所有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的忠告。
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1. 宁静致远“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有品德的人,要以宁静的心态来修养身心,以节俭的习惯来培养品德。
只有心境平和,才能使自己的志向变得清晰明确,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因此,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在内心保持宁静。
2. 节俭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需要内心的平静和勤俭节约的精神。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扩展自己的才能;只有拥有坚定的志向,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
因此,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勤俭节约的精神。
3. 志存高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志向变得明确清晰,必须具备淡泊名利的品质;要想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必须具备宁静致远的精神。
因此,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
4. 知足常乐“随遇而安,随缘而定;不欲盈不求保;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随遇而安、随缘而定,不要过度追求盈满和保全。
只有保持平常心,才能使自己自然而然地走向成功。
因此,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知足常乐的心态。
5. 智慧人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因为恶事小而去做它,也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去做它。
只有贤明、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使人信服。
因此,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智慧人生的品质。
《诫子书》这封家书不仅是对儿子的教诲,更是对所有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的忠告。
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要具备宁静致远、节俭养德、志存高远、知足常乐、智慧人生等品质和精神状态才能走向成功。
这些品质和精神状态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和事业发展,更适用于所有人的生活和成长。
2024年诸葛亮的家训的读后感

2024年诸葛亮的家训的读后感《2024年诸葛亮的家训》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家训的再创作和演绎。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受启发,对于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该书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书中所展现出的诸葛亮的家训的内涵所震撼。
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凭借着聪明才智和高尚的品德,成就了自己的一生。
而诸葛亮的家训即是他对于自身修养的总结与反思,同时也是他对于家庭教育的思考和要求。
这些家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了诸葛亮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极富哲理和智慧。
例如,“勤学好问”、“行有恒,无克伐”这些言简意赅的家训,道出了诸葛亮强调学习和坚持原则的重要性。
其次,我被书中刻画诸葛亮家庭生活的描写所动容。
尽管历史上对于诸葛亮的个人生活并无详细记载,但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刻画出了一个温馨而又睿智的家庭形象。
书中描写了诸葛亮与家人相处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庭的关爱与呵护。
这让我深刻思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还是在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新时代里,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塑造都至关重要。
进一步,我对书中所描绘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表示赞同。
书中所呈现的诸葛亮的家训,不仅体现了诸葛亮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如忠诚、孝道、持之以恒等,正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智慧,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我对于该书的创作方式和文学风格表示赞赏。
作者通过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细腻的文笔,将诸葛亮的家训重新演绎并契合到现代社会中。
他通过寓言、对话、故事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这些智慧和道理。
同时,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丰富了书中的内容。
这种创作方式让我对于古代人物和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更能够与书中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共鸣。
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区区八十六个字,却蕴含着为人父者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和深沉的爱。
读完这封简短而有力的家书,我心中涌起了许多的感触。
在这封信中,诸葛亮强调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那是去年夏天,天气炎热得让人烦躁。
我和几个朋友计划了一次长途骑行。
我们都充满了期待,觉得这会是一次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冒险。
出发的那天早上,阳光就格外刺眼,气温迅速攀升。
我们一开始还兴高采烈,边骑边说笑,享受着风拂过脸庞的感觉。
可没过多久,我就开始感到疲惫,汗水不停地流淌,浸湿了我的衣服。
骑到中午的时候,我们找了个阴凉的地方休息。
大家拿出水和食物,开始补充能量。
我看着自己带的大包小包的零食和饮料,心里突然有些后悔。
我带的东西太多了,不仅增加了负重,还让我在骑行的过程中花费了更多的力气。
而我的一个朋友,他带的东西非常精简,只有必要的水和一点干粮。
他看上去比我轻松多了,而且还有足够的精力继续前行。
那一刻,我明白了“俭”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节俭,更是精力和心力上的节省。
如果我在出发前能够精心准备,只带上真正需要的东西,也许这一路我就不会这么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也让我深有感触。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一场绘画比赛。
我特别渴望能够获奖,于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心里充满了焦虑和浮躁。
我不停地想着要怎么才能画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怎么才能超过其他参赛者。
结果,越是这样想,我的状态就越差,笔下的线条也越来越乱。
比赛结束后,我看着自己并不满意的作品,心里充满了失落。
后来,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问题。
我发现,正是因为我过于追求名利,过于浮躁,才失去了原本对绘画的热爱和享受,也失去了自己的方向。
如果当时我能够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不被名利所干扰,专注于绘画本身,也许我能画出更能表达自己内心的作品。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需要静下心来,这是多么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啊!我想起了自己准备考试的那段日子。
诫子书读后感800字

诫子书读后感800字《诫子书》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更是世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诫子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诫子书读后感1在院里举办廉政文化书画笔会上,甘老师欣然为我题写了一副书法: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把它挂在了我的办公室墙上,时时观赏,细细品味,受益良多。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取自于诸葛亮的《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说,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专心致志,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对社会无任何用处,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破家旧舍里。
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书全文86个字,字字珠玑,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联想到本职工作人民法官,从中给我予很多启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作为一名法官,我们的理想就是追求法律神圣,通过法律的实施来实现正义和公平。
为了实现理想境界,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
清者清白,廉者洁净。
法官作为社会的普通成员,处在灯红酒绿的五彩世界,各种诱惑无处不在,如何抗拒诱惑,唯有静、俭既养德又养廉,清心寡欲才能志向坚定。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有人说,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孤独,这话不无道理。
法庭上唇枪舌剑之间的坐壁上观,深夜孤灯下辨法析理的苦思冥想,与形形色色社会角色保持距离的矜持,处处透着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读后感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读后感读完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信,我就感觉像是被一位智慧的长者拉到跟前,好好地上了一课。
这封信啊,字数不多,可句句都是精华。
诸葛亮上来就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就好比告诉我,一个真正厉害的人,得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就像现在,我们每天都被各种信息、各种诱惑包围着,一会儿是手机上的短视频,一会儿是朋友喊着出去玩。
要是心不静,那可就像风中的树叶,飘来飘去,啥正事儿都干不成。
而这个俭呢,可不是光说少花钱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不铺张、不浪费,不追求那些花里胡哨东西的态度。
你想啊,要是一天到晚就想着买那些贵得离谱的名牌,心里净是这些物质的东西,哪还有心思去提升自己的品德呢?还有“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得静下心来,这我可太有感触了。
我有时候想看书学习,可心里就像长了草一样,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结果啥也没学进去。
而且他还强调了志向的重要性,没有志向,就像船没有舵,只能在海上瞎漂。
没有志向的话,学习就没有方向,今天想学这个,明天想学那个,最后肯定啥也学不精。
这就好比我有个朋友,一会儿说要学画画,一会儿又说要学编程,可没有一个明确的志向,到现在还是啥都只会一点点。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这句话就像是一个警告。
要是整天懒懒散散的,就像个没上紧发条的闹钟,肯定没法振奋精神。
而那种急躁冒失的性格,也不利于修养自己的品性。
我就经常这样,遇到事情就着急,一着急就容易出错,然后就开始自责,这就是没有好好地修养自己的性子啊。
读完这封信,我就觉得诸葛亮真是个超级老爸。
他把自己一生的经验和智慧,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信里,就盼着儿子能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华、有志向的人。
我虽然不是他儿子,但也感觉像是被他敲了敲脑袋,告诉我得好好做人,好好努力。
这封信就像一盏小灯,虽然不是那种特别耀眼的大灯,但却能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一点光亮,让我知道该朝着哪个方向前进。
戒子书读后感

戒子书读后感《诫子书》是一封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家书,充满了对后代的期望与教诲。
读完这封家书,我深深感受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关爱以及对良好品德的推崇。
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强调了静心、俭朴、明志、致远等品质的重要性。
他告诫儿子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明确自己的志向并排除外界干扰,以达到远大的目标。
这些品质是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所必需的。
在学习方面,诸葛亮强调了静心专一的重要性,而才干则来自于勤奋学习。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诸葛亮还警告儿子要避免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因为这些行为会阻碍心志的成长和精神的振作。
冒险草率、急躁不安也不能修养性情。
这些提醒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成功的人不仅要有才干和志向,还要具备稳健的性格和良好的心态。
最后,诸葛亮提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年华的飞驰,警告儿子不要让意志随岁月消逝,最终枯败零落。
他强调接触世事、为社会所用的重要性,否则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
这一段文字让我感受到了诸葛亮对时间的紧迫感和对自己家族未来的期望。
读完《诫子书》,我深刻体会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关爱和对良好品德的推崇。
这封家书不仅是对儿子的教诲,也是对后世的期望。
它教会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明确自己的志向并排除外界干扰,以达到远大的目标。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避免纵欲放荡、消极怠慢等不良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健的性格。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诫子书》仍然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我们应该借鉴其中的智慧,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内心平静、有追求的人。
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我们要学会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明确自己的志向并排除外界干扰,以达到远大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避免纵欲放荡、消极怠慢等不良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健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让我们一起向诸葛亮老师学习十堂课,在变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电脑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
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
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
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
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
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简沟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