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谭子颖报告形成时间:2014/3/15

一.介绍酢浆草

二.形态特征

酢浆草属于草本,高10-35厘米,全株被柔毛。

其的根茎稍肥厚,茎细弱,多分枝,有的直立,有的匍匐,而且匍匐茎节上生根。它的托叶小,长圆形或卵形,边缘被密长柔毛。叶柄长1-13厘米,基部有关节;叶子小并无柄,形状为倒心形,长4-16毫米,宽4-22毫米,先端凹入,基部宽楔形,两面被柔毛或表面无毛,沿脉被毛较密,边缘具贴伏缘毛。花单生或数朵集为伞形花序状,腋生,总花梗淡红色,与叶近等长;花梗长4-15毫米,果后延伸;小苞片呈披针形,长2.5-4毫米,萼片是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5毫米,背面和边缘被柔毛;花瓣为黄色的,长圆状倒卵形,长6-8毫米,宽4-5毫米;雄蕊的花丝白色半透明,有时被疏短柔毛,基部合生,长、短互间,长者花药较大且早熟;子房长圆形,蒴果长圆柱形,长1-2.5厘米。种子长卵形,长1-1.5毫米,褐色或红棕色,具横向肋状网纹。花、果期是2-9月。

三.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池、河谷沿岸、路边、田边、荒地或林下阴湿处等。

生物学特性

【温度对生长的影响】:酢浆草,性喜荫蔽、湿润的环境,不耐寒,经6年引种栽培,未发现球茎受冻现象。冬季,除部分茎变软,少部分叶片发黄外,基本上常绿。每年4至5月,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生长高峰期,在炎热的夏季生长缓慢。

【光照对生长的影响】:红花酢浆草为喜光植物,在露地全光下和树荫下均能生长,但全光下生长健壮,植株丰满,花多而繁。

【水分对生长的影响】:酢浆草在湿润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干旱缺水时生长不良,可耐短期积水。

四.药用价值

1、治疗失眠:取酢浆草10斤、松针(云南松)加水8000ml,煎1小时,过滤去渣;另取大枣1斤捣碎,加水2000ml煎1小时,过滤去渣。将两液混合,加适量糖及防腐剂备用。每服15-20ml,每日3次。有一定的镇静、安眠效果。

2、治疗传染性肝炎:取酢浆草 1两,瘦猪肉1两炖服。每日1剂,连服1周。治疗20余例(部分病例配合中药复方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

其中有如下书籍记载:

1)治水泻:酸浆草三钱冲,加红糖蒸服。(《云南中医验方》)

2)治痢疾: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3)治血琳热淋:酸浆草取汁,入蜜同服。(《履巉岩本草》)

4)治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车前草一握。捣汁入砂糖一钱,调服一盏;不通

再服。(《摘元方》)

5)治小便不通,气满闷:酸浆草一握。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

酒,用甘草三寸,生姜一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圣济总录》酸浆酒)

6)治赤白带下:三叶酸草,阴干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千金方》)

7)治麻疹:酸味草每用二钱至三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8)治吐衄:酢浆草四钱,食盐数粒。水煎服。(《闽东本草》)

9)治咽喉肿痛:鲜酢浆草一至二两,食盐少许。共捣烂,用纱布包好含于口中;

或煎汤漱口。并治口腔炎。(《闽东本草》)

10)治乳痈:酢浆草五钱。水煎服,渣抖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治腹部痈肿:鲜酢浆草二两。放碗内捣出汁,热甜酒冲,去渣服。(《江西民间草药》)

11)治癣疮作痒:雀儿草擦之,数次即愈。(《永类钤方》)

治痔:雀林草一大握,粗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一升,顿服尽,三日重作一剂。(《外台秘要方》)

12)治创伤青肿:鲜酢浆草二两。搓伤处;又用鲜草二两,加红糖五钱。开水炖

服。(《闽东本草》)

13)治汤火伤:鲜酢浆草洗净捣烂,调麻油敷患处。(《闽东本草》)

14)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岺散服下。

15)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

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处,即有效。

药理作用

来源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的全草。四季可采,以夏秋有花果时采药效较好,除去泥沙,晒干。

用法用量: 0.5~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肠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则无效;此植物据云对羊有毒。同属植物毛茛酢浆草能伤害家畜肾脏,使血中非蛋白氮明显升高。

五.化学成分

全草含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去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丙酮酸(pyruvic acid),乙醛酸(glyoxalicacid),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牡荆素-2”-O-β-D-吡喃葡萄糖甙(vitexin-2〃-O-β- D-glucopyranoside),以及17种化合物:如2-庚烯醛(2-heptenal),2-戊基呋喃(2-pentylfuran),反式植醇(trans-phytol),并含中性类脂化合物(neutral lipid),糖脂(glycolipide),磷脂(phospholipide)以及脂肪酸(C10-C14),a-生育酚(a-tocopherol),β-生育酚(β-tocopherol)。

茎叶含多量草酸盐。另有谓叶含柠檬酸及酒石酸,茎含苹果酸。

六.酢浆草的传说

爱尔兰国花是白花酢浆草,而且童军也以它做徽章。一般的酢浆草只有三片小叶,偶尔会出现突变的四片小叶个体,称为“幸运草”。传说如果有四片小叶的幸运草就能许愿使愿望成真,幸运草之所以特别,其实只是一种突变现象,所以幸运草纯粹只是突变而来的。

经证实,产生这种四叶现象的酢浆草其学名是Trifolium repens L.,又称为白色酢浆草。

许多国家都流传四叶幸运酢浆草的传说,早期威尔斯的塞尔特人相信白色酢浆草可以对抗恶魔。1620年,约翰梅尔顿爵士(Sir John Melton)写道:如果有人在田间巧遇任何有四片叶子的草,就将会有好运降临。

酢浆草的株高依品种的不同,可由10~40cm不等。品种有红花酢浆草,紫花酢浆草,黄花酢浆草,白色酢浆草。

紫花品种,没有明显的茎,叶片可以说自根际直接长出,具有又长又细的叶柄,叶片则由三枚倒心形的小叶组合而成,偶尔会出现突变的四枚小叶组成的个体,即俗称的“幸运草”。

而大轮的黄花品种,其植株性状和紫花相似,但小轮的黄花品种则不同,虽与紫花酢浆草同科又同属,却具有又长又细的匍匐茎,叶片亦由三枚小叶组成,但小叶的大小则较紫花酢浆草要小一些。

节日花语

酢浆草十一月二十一日生日花:酢浆草花语:辛辣(pungent taste)

酢浆草的叶子有辛辣的味道,可用来做为沙拉调味酱。

据说,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刻薄、冷淡,其实是一位心肠很好的人。所以只要记得平常少用尖酸的言辞指责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误会你一辈子!

十一月二十叁日生日花:酢浆草花语:复活节(easter)在南欧,酢浆草被称为“哈利露亚”。也许是因为它刚好在复活节前後开花,故花语为复活节。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非常活泼、爱说话、也常笑,和人相处非常融洽。但是在爱人面前,不要表现得太八面玲珑,免得被误以为轻浮。

十一月二十六日生日花:粉红酢浆草花语:邻居(neighbor)在欧洲酢浆草是最常见的杂草,不管你走到什么地方,它都会在你的视野里,像亲密的邻居一样。所以,粉红酢浆草的花语就是-邻居。

受到这种花祝福而诞生的人很容易亲近,朋友多且人缘广。但是不容易拥有深交的知心朋友,因此应该更加用心和人交往,才能成为万人迷。

十一月叁十日生日花:酢浆草花语:健康食物(healthy foods)在苏俄,人们喜欢以酢浆草的叶子当茶饮用,略带酸味不仅好喝,且对缓和发烧及调血都有很大的功效,可说是一种健康食物般的花。因此,此花的花语就是-健康食品。受酢浆草祝福的人会健康,快乐。

七.开发利用

酢浆草既有药性又有毒性。

在吴川,酢浆草皆为野生,喜温润的土壤,发展空间未得到开发。而且吴川地方生长的是黄花酢浆草。若食用过多黄色酢浆草会中毒。

酢浆草可作为药治疗疾病,研究其药性,把它作为中药里面的一味,也通过研究提取其成分里的有用部分,做药丸或是保健品的组成成分。

它还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疾的效用,即可做治感冒的药和消肿药酒,并进行使用。还用寻找经济实惠的化学方法提取酢浆草的用处,例如浸取法。

论如何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论如何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人类衣食住行的保障,对于调节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可以有效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还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论是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还是生态环境角度来看,森林资源都具有巨大的价值。为此,从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森林资源的功能、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及如何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这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 标签:森林资源;重要性;保护;开发利用 森林资源既在生态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森林资源具有双重的利用价值。但如果人们在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只重视它的经济效益而忽略对森林的保护,就不能保证森林的调节生态的功能,反之亦然。所以要注重森林开发的协调性,合理有度利用森林资源。 1 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1.1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资源,是众所周知的大自然的调节器。它可以提供氧气、土壤等生态多样性的支持,是大自然的保护伞。陆地上的野生资源基本都是在森林中生存的,并且多数的生物和资源也都存在于森林中,对气候和环境产生影响,进而调节生态的平衡。近些年来,世界都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因此,森林资源更是可以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铺好道路。森林资源对大气的调节,对水土的保持,对风沙的抵御,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2 对经济的重要影响 森林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是不容小觑的,从历史资料的调查中不难发现森林资源对经济的影响,它是保障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的保障。近些年来,森林资源不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数量上都在稳步增长,林业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与买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要想更好的发挥森林资源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化管理体系,促进森林产生发展的规模化、科学化,进而更好的实现它的经济价值。 2 森林资源的功能 2.1 森林资源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材料 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居住条件,为人类提供丰富的事物素材等。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生产者,人类依靠它提供的有机物进行生产生活,如森林中蕴含着丰富的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谭子颖报告形成时间:2014/3/15

一.介绍酢浆草 二.形态特征 酢浆草属于草本,高10-35厘米,全株被柔毛。 其的根茎稍肥厚,茎细弱,多分枝,有的直立,有的匍匐,而且匍匐茎节上生根。它的托叶小,长圆形或卵形,边缘被密长柔毛。叶柄长1-13厘米,基部有关节;叶子小并无柄,形状为倒心形,长4-16毫米,宽4-22毫米,先端凹入,基部宽楔形,两面被柔毛或表面无毛,沿脉被毛较密,边缘具贴伏缘毛。花单生或数朵集为伞形花序状,腋生,总花梗淡红色,与叶近等长;花梗长4-15毫米,果后延伸;小苞片呈披针形,长2.5-4毫米,萼片是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5毫米,背面和边缘被柔毛;花瓣为黄色的,长圆状倒卵形,长6-8毫米,宽4-5毫米;雄蕊的花丝白色半透明,有时被疏短柔毛,基部合生,长、短互间,长者花药较大且早熟;子房长圆形,蒴果长圆柱形,长1-2.5厘米。种子长卵形,长1-1.5毫米,褐色或红棕色,具横向肋状网纹。花、果期是2-9月。 三.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池、河谷沿岸、路边、田边、荒地或林下阴湿处等。 生物学特性 【温度对生长的影响】:酢浆草,性喜荫蔽、湿润的环境,不耐寒,经6年引种栽培,未发现球茎受冻现象。冬季,除部分茎变软,少部分叶片发黄外,基本上常绿。每年4至5月,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生长高峰期,在炎热的夏季生长缓慢。 【光照对生长的影响】:红花酢浆草为喜光植物,在露地全光下和树荫下均能生长,但全光下生长健壮,植株丰满,花多而繁。

【水分对生长的影响】:酢浆草在湿润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干旱缺水时生长不良,可耐短期积水。 四.药用价值 1、治疗失眠:取酢浆草10斤、松针(云南松)加水8000ml,煎1小时,过滤去渣;另取大枣1斤捣碎,加水2000ml煎1小时,过滤去渣。将两液混合,加适量糖及防腐剂备用。每服15-20ml,每日3次。有一定的镇静、安眠效果。 2、治疗传染性肝炎:取酢浆草 1两,瘦猪肉1两炖服。每日1剂,连服1周。治疗20余例(部分病例配合中药复方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 其中有如下书籍记载: 1)治水泻:酸浆草三钱冲,加红糖蒸服。(《云南中医验方》) 2)治痢疾: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3)治血琳热淋:酸浆草取汁,入蜜同服。(《履巉岩本草》) 4)治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车前草一握。捣汁入砂糖一钱,调服一盏;不通 再服。(《摘元方》) 5)治小便不通,气满闷:酸浆草一握。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 酒,用甘草三寸,生姜一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圣济总录》酸浆酒) 6)治赤白带下:三叶酸草,阴干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千金方》) 7)治麻疹:酸味草每用二钱至三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8)治吐衄:酢浆草四钱,食盐数粒。水煎服。(《闽东本草》) 9)治咽喉肿痛:鲜酢浆草一至二两,食盐少许。共捣烂,用纱布包好含于口中; 或煎汤漱口。并治口腔炎。(《闽东本草》) 10)治乳痈:酢浆草五钱。水煎服,渣抖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治腹部痈肿:鲜酢浆草二两。放碗内捣出汁,热甜酒冲,去渣服。(《江西民间草药》) 11)治癣疮作痒:雀儿草擦之,数次即愈。(《永类钤方》) 治痔:雀林草一大握,粗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一升,顿服尽,三日重作一剂。(《外台秘要方》) 12)治创伤青肿:鲜酢浆草二两。搓伤处;又用鲜草二两,加红糖五钱。开水炖 服。(《闽东本草》) 13)治汤火伤:鲜酢浆草洗净捣烂,调麻油敷患处。(《闽东本草》) 14)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岺散服下。 15)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 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处,即有效。

谈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谈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摘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林业资源是调整我国生态系统不平衡的系列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在有效利用林业资源的同时,也需要保护好林业资源环境,以实现其长 足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资源;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林业资源是由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这两部分组成,林地资源主要是用于生产 和再生产森林资源的土地,是最基本的林业生产资源,林地资源也是森林资源的 载体,而森林资源不仅仅指林木,林区的一切都属于森林资源[1]。 1林业资源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林业资源主要包括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但可用的森林资源占地 面积较小,因此提高森林资源的覆盖率,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主要方法。林地资源涵盖了林地、宜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林地、苗 圃地等,它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资源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 条件。森林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财富,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土 流失、阻挡风沙等功能,而且森林里还蕴含着大量珍稀动植物。根据我国森林资 源清查数据显示,全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为2.08亿hm2,森林覆盖率21.63%,我 国国土面积大,但是森林覆盖率较低,西北地区与东北、西南地区相比覆盖率差 异变化较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显示,人类的活动是造成森林资源减少的 主要元凶。由于人们对林业资源开发的认识不够,使得林业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遇 到很多问题。管理体系不完善、技术水平不达标等都制约着林业资源的开发。多 年来,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尤其是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稀缺,科技力量不足 导致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入瓶颈。随着天然林保护政策的实施,商业性采伐 的停止,木材加工企业相继转型,林业产业开始转型生态林业。全球化的林业资 源浪费问题在我国也普遍存在,人们只看重眼前利益,不为长远发展谋划,导致 林业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也逐渐变为不可再生的恶性循环。 2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举措 2.1完善机制合理开发利用 要提高对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在思想上将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高度,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林业资源相关政策,有效遏制乱砍滥伐现象,强有力的保护天然林及濒危动植物资源,很多濒危动植物都需要相对特殊的 生存环境,生存环境的破坏无疑是对这些动植物产生致命的打击。调整林业资源 相关政策,为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创造优良环境,加强林区之间的监督管理,使林业资源的保护无盲区、无盲点。建立林业资源的数据信息存储系统,及 时准确的开展工作。确保各环节密切联系,保证工作的高效可持续。对林业资源 进行分类,按照分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保证林业资源管理的合理性。在保 障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生态效益,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放宽林业资源 相关政策,完善经营体制,对林地产权的继承、转让、使用等方面进行思考,保 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明确所有权、放开投资权、激活经营权,实现有主、有权、有责、有利,激发广大参与者的积极性,促进林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多年来, 我们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一定的误区,但是只有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才能达到优质利用林业资源的目标,要从单一的砍伐加工销售模式,转型为培育 绿色经济作物、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开发模式,因地制宜,使 林区的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作用。

微生物与卫生学培训考核试卷答案

微生物及卫生学培训考核试卷(答案) 部门:姓名:日期: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80分) 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描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F )。 A、它们是非常小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肉眼无法看到。 B、它们对营养的要求非常低。 C、它们是一类繁殖非常快的生物。 D、它们非常容易发生变异。 E、它们无处不在。 F、产品生产中,环境中的微生物数无法控制。 2、下列哪些环境中不存在微生物( D )。 A、水 B 、土壤 C 、体表 D 、无菌器械 3、下列哪些菌不是按照其形状命名的( A )。 A、沙门氏菌 B 、葡萄球菌 C 、杆菌 D 、链球菌 4、无菌制剂生产洁净区域中,不需要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的项目有( A )。 A、紫外灯光波长 B 、沉降菌落数 C 、浮游菌落数 D 、尘埃粒子数 E 、表面微生物 5、下列哪些不属于消毒剂( D )。 A、75%乙醇溶液 B 、0.4%的84消毒液 C 、1%新洁尔灭溶液 D 、PBS溶液 6、空调净化系统安装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目的是为了( B )。 A、控制新风及送风量的大小 B 、过滤空气控制尘埃数量 C、控制洁净区内不同区域的压差 D 、控制洁净区内的温湿度 7、制品中微生物污染有其特殊性,下列哪些不属于其特殊性( D )。 A、是能繁殖的活细胞生物。 B 、数量少而分布不均匀。 C、多数处于受损伤状态。 D 、生存环境的单一性。 8、影响微生物污染的因素很多,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因素主要有5个方面,下列哪项不属于这 5个方面( B )。 A、空气。 B 、天气。 C 、水。 D 、设备。 E 、原辅料。 F 、人员。 9、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 )。 A、用自来水洗手控制微生物数比用纯化水洗手控制微生物数更有效。 B、用75%酒精消毒手控制微生物数比用流水洗手控制微生物数更有效。 第1页共3页 专业资料整理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概要: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和辽阔的管辖海域。 我国陆地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多达7272个,海岛岸线长达14000公里。多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当前我国GDP 中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份额都来自海洋经济。但是,由于开发方式不当、对环保不够重视,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一、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水、生物、矿物、能源等资源。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和辽阔的管辖海域。我国陆地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多达7272个,海岛岸线长达14000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的主张,可归我国管辖的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名列世界第九位,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近1/3。其中属我国主权范围的领海面积达3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面积的总和。多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当前我国GDP中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份额都来自海洋经济。 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开发方式不当、对环保不够重视,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海洋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减少,自

然灾害增加,自然资源被破坏,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损害。 三、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 1、海洋开发多是在茫茫大海中进行的,有许多未知的因素,因而许多风险不可预测;同时也由于海洋开发是一项新事业,人们积累的经验有限,因而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鼓励社会力量进入海洋开发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如先由地方政府投资启动防范风险机制,引导社会风险资金投入;鼓励各级各类保险公司,根据海洋综合开发的新要求,设立新的险种,为海洋开发保驾护航;建立各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加强群众互助保险意识,增强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建立海洋风险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完善海洋灾害防御快速反应机制和油污处理应急系统;等等。 2、我国海洋资源科技发展近年来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仍有差距。目前的主要差距表现在勘察装备落后、基础研究薄弱、开发能力较低以及生态保护和治理技术落后等4个方面。科技需求主要表现在海洋资源调查和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和装备、深海采矿技术和装备、高新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生态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与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等5个方面。 3、海洋污染 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纳污容量)进行综合管理。这不仅需要系统健全的政策法规和科学合理的规划,

微生物和卫生学知识培训试题

微生物和卫生学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消毒: 2.灭菌: 3.微生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微生物的营养不包括( ): A. 水分 B. 碳源、氮源 C. 放线菌 D. 无机盐类 2. 洁净区内,______是控制来自口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 A.少说话 B. 经常刷牙 C. 戴口罩 D. 对空气消毒 3. 下列那个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 )。 A.水 B.碳源 C. 细胞核 D.无机盐 4. 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不得和,不得接触产品( )。 A. 化妆、佩带饰物、裸手直接 B.说话、聊天、接触 C. 化妆、戴口罩、用手 D.互相打闹、说话、裸手直接 5. 新洁尔灭为常用消毒剂,其浓度为( )。 A. 0.01% B.0.1% C.1% D.10% 6.车间常用乙醇消毒剂的浓度为( )。 A. 70%~75% B.75%~80% C.65%~70% D.70%~80% 7.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级下的局部洁净度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 A. 万级、百级 B.万级、千级 C.十万级、万级 D.千级、百级 8、细菌培养温度为()。 A. 35~37℃ B. 25~35℃ C. 30~35℃ D. 25~28℃ 9、不同等级的洁净室以及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小于____Pa,洁净区与室外的压差应不小于____Pa。( ) A. 10Pa ;5Pa B. 5Pa ;10Pa C. 10Pa ;10Pa D. 5Pa ;5Pa 10、空调净化系统安装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目的是为了( )。 A、控制新风及送风量的大小 B、过滤空气控制尘埃数量 C、控制洁净区内不同区域的压差 D、控制洁净区内的温湿度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将会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资源以及其开发利用过程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微生物资源,放线菌,开发,利用 1.引言 当今,人类的工业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而其特点必然要导致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而人类又要求不停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物技术正在推动着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向以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因此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对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将要涉及到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1]。 微生物资源利用的核心是在于利用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微生物活性物质绝大部分来源于普通环境中的微生物,因此从普通环境微生物中寻找新的活性物质难度越来越大。新的基因有很大的可能产生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通过寻找新的基因来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基于该思路,稀有放线菌、海洋微生物、极端 环境微生物等过去很少触及的微生物资源已越来越受重视[2]。 2.微生物资源 2.1微生物资源的特点 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据估计, 每克土壤样品中可含有高达1000种

不同的微生物[3], 这些微生物产生多种多样的活性物质(包括酶与次生代谢产物两部分) , 对人类有实用意义的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抓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新霉家、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都是从微生物中发现并开发出来的; 基因工程中各种工具酶几乎都来自多种不同的微生物[4] 微生物是一类物种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迄今为止我们所分离到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70000多种、细菌5000多种、放线菌3000多种。而这些人类所知道的微生物估计仅占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不到10%,而被利用的还不到1%。 微生物具有很快的生长繁殖速度,有的细菌的时代时间仅仅20分钟,而且微生物可以再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大规模培养,并且几乎不受地域、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相比于动、植物品种遗传基因结构,微生物的基因组小得多,基因拷贝数比较少,比较容易进行基因操作,微生物改良易于操作,改造性能、提高产率相对容易。 微生物资源丰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会导致微生物物种的减少和环境的破坏。部分动植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造成严重的环境的恶化和污染问题,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会存在此类问题。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并引起重视的现实问题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如原始森林开发成旅游区等现象,造成的天然微生物的破坏,使得许多在该类环境中赖以生存的微生物在人类还没有认识它之前就悄悄灭绝了[1]。 微生物资源是新抗菌剂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即使采用先进的方法, 绝大部分微生物也仍然不可培养、只能用分子指纹图谱来描述[5]。 2.2稀有放线菌 目前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来自链霉菌,所以从链霉菌中发现性的活性物质的几率已经大大降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已从部分稀有放线菌代谢产物中得到许多已经临床应用的重要活性物质, 如红霉素B、利福霉素、庆大霉素、其它放线菌素类、安莎类、肽类、酶抑制剂等活性物质。 尽管新的种、属不断被发现, 但据估计, 目前分离到的放线菌种类, 仅为实

天然林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天然林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国家经济的转型发展对各行业和领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加大了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并出台了保护政策,实现了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循环发展。要将森林资源的功能和作用体现出来,做好天然林的保护工作,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好基础工作。要制定科学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促进森林资源价值的发挥。 一、天然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的现状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林业经营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极其不和谐的状况。传统的森林经营模式通常仅仅关注于对更多的树木进行商业化的采伐,提升经营目标的实现。然而这种毫无长远目标的砍伐直接导致了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因此,每一名森林资源从业者都必须提高警惕,采取对应的手段来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发展与壮大,利用地区森林的发展状况作为依据,确保森林资源的长效发展。 二、天然林保护措施与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措施 1、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首先,从提升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入手。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仅要对相关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同时在砍伐的设计中必须要对所涉及坡度进行降低处理,避免采伐面积的过度扩大,另一方面还应对整个森林资源做好分类与调查,确保对管辖区内的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统计,对于有明显缺陷的树木出材率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根据上级资源政府部门的需要开展上报制度,为后续的采伐、生产提供数据支撑与保证,最大程度上降低生态破坏,确保自然森林资源的治愈水平。 2、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森林资源基本都经历过过度采伐的伤害,随着环境的破坏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森林资源可再生的重要性,其不仅可以保证植树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实现森林植被的再次恢复。这种状态下便可将森林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进行放大,通过有目标、有节制的科学开发,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保证森林资源的循环利用。与此同时,森林资源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国家各项森林政策的扶持,各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部门必须要时刻跟上国家政策的指引,确保森林可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因此,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不仅能将森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应用,同时还能对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开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与自然资源持续发展的进行,很多利益关联方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则是其矛盾的主要焦点,相关部门以及主要管理者对于森林资源的强制性管理、林区保护观念的绝对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对各级森林资源关联方的自身利益产生了影响。所以在实际的森林资源保护中,必须要对一些技术手段与作业水平进行科学提升,主要可以从 3 个方面入手。 第一,将森林经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抓,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森林不仅是提供工业生产的原料,同时也是人类生态环境下不可替代的环保资源,在日常的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其商业价值,同时也要确保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真正做到左手抓经济、右手抓环保,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第二,要做好规划,对下级森林保护区域进行妥善保护,特别是要重视人的因素,必须要加大力度引进更多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的专业精英人才参与到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对高中新课改的几点理解: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转变。 教法的改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转变,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转变,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享受学习过程,在体验、感悟、参与过程中构建知识经验。 下面是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设计的一篇教案: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材先从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环保功能谈起,说明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代替的环境资源,然后分析原始森林的分布、现状及森林破坏后的严重后果。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在充分分析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的基础上来评价亚马孙开发计划和影响,最后提出开发还是保护的问题。这种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逻辑性较强,让学生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3.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传递-接受式 五、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一 导入新课:兴趣小组在一周前进行的观察、体验及生活经验或感悟介绍给大家。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安排兴趣小组对校园内的绿地和裸地的温度、湿度等进行测量和比较) 推进新课: 师:从兴趣小组的调查来看,植被数量越多,局部环境的湿度越大,温度变化越小,由此得出地表植被对局部气候的改善有显着的作用。 森林是地球上植被最为密集的区域,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代替的环境资源,在自然界中,森林除调节气候外,还有哪些作用呢 板书:一、森林的作用

菌种诱变方法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 摘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育种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成功案例等,为微生物诱变育种提供了一个总体的方法框架。 关键词:诱变; 微生物育种 微生物与酿造工业、食品工业、生物制品工业等的关系非常密切,其菌株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多种工业产品的好坏,甚至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所以选育优质、高产的微生物菌株十分重要。微生物育种的目的就是要把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朝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加以引导,或者促使细胞内发生基因的重新组合优化遗传性状,人为地使某些代谢产物过量积累,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和低耗的菌种。作为育种途径之一的诱变育种一直被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微生物育种界主要采用的仍是常规的物理及化学因子等诱变方法。 1 物理诱变 1.1紫外照射 紫外线照射是常用的物理诱变方法之一,是诱发微生物突变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DNA和RNA的嘌呤和嘧啶最大的吸收峰260nm,因此在260nm的紫外辐射是最有效的致死剂。紫外辐射的作用已有多种解释,但比较确定的作用是使DNA分子形成嘧啶二聚体[1]。二聚体的形成会阻碍碱基间正常配对,所以可能导致突变甚至死亡[2]。 马晓燕[3]等以紫外诱变原生质选育法筛选发酵乳清高产酒精菌株马克斯克 鲁维酵母菌株ZR-20,比优化前的酒精产率提高10.5%,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8%。顾蕾[4]等通过紫外诱变红酵母ns-1原生质体,获得类胡萝卜素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株,其生物量、色素产量分别为6.15g/L、6.41mg/L,分别比原始菌株提高了67.6%、54.1%。 紫外照射诱变操作简单,经济实惠,一般实验室条件都可以达到,且出现正突变的几率较高,酵母菌株的诱变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1.2电离辐射 γ-射线是电离生物学上应用最广泛的电离射线之一,具有很高的能量,能产生电离作用,可直接或间接地改变DNA结构。其直接效应是可以氧化脱氧核糖的碱基,或者脱氧核糖的化学键和糖-磷酸相连接的化学键。其间接效应是能使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2.了解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渔业生产状况;了解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 3.了解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树立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观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过程。教师利用课本插图《海上钻井平台》,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运输、对生产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述。这里,也可以将海洋油气资源的生产与陆地油气资源的生产过程做一个对比,突出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的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最后,向学生介绍我国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过程中,采取的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了解大陆架海域的范围和自然条件,讲解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在讲解渔场形成原因时,可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洋流的知识进行分析,为什么有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会形成大渔场。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图,并说明在温带海区由于饵料丰富,世界大渔场多在温带海区,使很多温带的沿海国家成为世界的主要渔业国。如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对国民的食品结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又大,海洋食品占有很大比重,如日本人喜欢吃的生鱼片、寿司等。如有条件,可向学生播放有关日本饮食文化的录像。 在教学中,教师可搜集一些有关陆地自然资源和能源短缺或枯竭的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介绍,使之认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海洋资源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的种类。接下来,对海水资源(包括海洋化学资源、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潜力进行讲述。

微生物及卫生学培训考核试卷答案

微生物及卫生学培训考核试卷(答案 部门:姓名:日期: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80分 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描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F 。 A、它们是非常小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肉眼无法看到。 B、它们对营养的要求非常低。 C、它们是一类繁殖非常快的生物。 D、它们非常容易发生变异。 E、它们无处不在。 F、产品生产中,环境中的微生物数无法控制。 2、下列哪些环境中不存在微生物( D 。 A、水 B、土壤 C、体表 D、无菌器械 3、下列哪些菌不是按照其形状命名的( A 。 A、沙门氏菌 B、葡萄球菌 C、杆菌

D、链球菌 4、无菌制剂生产洁净区域中,不需要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的项目有( A 。 A、紫外灯光波长 B、沉降菌落数 C、浮游菌落数 D、尘埃粒子数 E、表面微生物 5、下列哪些不属于消毒剂( D 。 A、75%乙醇溶液 B、0.4%的84消毒液 C、1%新洁尔灭溶液 D、PBS溶液 6、空调净化系统安装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目的是为了( B 。 A、控制新风及送风量的大小 B、过滤空气控制尘埃数量 C、控制洁净区内不同区域的压差 D、控制洁净区内的温湿度 7、制品中微生物污染有其特殊性,下列哪些不属于其特殊性( D 。 A、是能繁殖的活细胞生物。

B、数量少而分布不均匀。 C、多数处于受损伤状态。 D、生存环境的单一性。 8、影响微生物污染的因素很多,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因素主要有5个方面,下列哪项不属于这5个方面( B 。 A、空气。 B、天气。 C、水。 D、设备。 E、原辅料。 F、人员。 9、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 。 A、用自来水洗手控制微生物数比用纯化水洗手控制微生物数更有效。 B、用75%酒精消毒手控制微生物数比用流水洗手控制微生物数更有效。 C、用流水洗手控制微生物数比皂液洗手更有效。 D、用流水洗手控制微生物数比用75%酒精消毒手更有效。 10、车间生产洁净环境日常监控中,测定微生物数有3种方式,下列哪项不属于( D 。 A、沉降菌收菌。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海藻糖的提取及其应用前景 08药学【际医药贸易】2班黄祖凡0803512219 摘要:海藻糖是自然界中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非还原性双糖,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吸水性和防腐能力强,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其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卫生、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也有广泛的用途。藻类植物,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真菌中,海藻糖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6%以上。本文依据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海藻糖的特性及其分布情况、保健作用、提取情况和生产方法及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海藻糖;海藻;保健作用 一..藻糖的特性及其分布情况 1.1海藻糖的特性 海藻糖(trechalose,分子量FW378)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经a,a11键接的非还原性双糖。海藻糖不带可游离的醛基,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不同于其它双糖的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外加海藻糖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抗逆保鲜作用。利用这一特性,海藻糖已被开发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保健品、酶和疫苗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和保存。 1.2海藻糖的分布情况 海藻糖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和动植物体内的双糖。在酿酒酵母细胞中,海藻糖主要分布在子囊孢子和细胞质中。藻类植物,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

真菌中,海藻糖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6%以上。“海洋蔬菜”,即是人们常说的海带、紫菜、苔条、裙带菜、麒麟菜之类的海藻,海藻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海藻糖含量高达干重的16%以上。二.海藻糖的保健作用 海藻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糖蛋白类物质,具有广泛而有益的生物学活性,尤其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保肝、抗病毒、抗辐射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应用价值。 2.1免疫调节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海藻糖能显著地提高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促进人体外周血中NR细胞的活性等。科学研究表明:海藻糖具有全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能力,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多种病毒感染的能力,在哺乳动物中也已证实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2降血糖作用 海带中提取出来的岩藻半乳多糖硫酸酯(FSG)能使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下降,对小鼠基本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极其安全的口服天然降糖活性物质。腹腔注射较低剂量F4(FSG的高纯组分之一)具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 2.3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由海带中提取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LMSF)在体外能够直接清除过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在体内也有显著增强血清和组织中SOD活力。因此,LMSF在降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方面即在抗氧化作用上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对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和开发现状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在观念上、技术上、效益上以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海洋科学发展观、建立海洋综合管理机制、依法治海、科技兴海、进行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等各项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海洋管理 1. 中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1 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 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已记录到了20 200 多种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 /10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可以利用于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饲料等领域;(1)2007年,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为1400 多万t。(2)2007年,海洋生物医药业不断加强新药研制与成果转化,全年实现增加值40亿元。(3)加速研发利用海洋生物各种特性和能力,合成和生产其他新材料,如利用蓝藻生产天然橡胶等。(4)国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每平方米水面的海藻每年可提取燃油150 L 以上,我国目前还没有投入开发。(5)我国用海洋植物作畜禽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尚未形成相应的海洋植物饲料加工业。 1.2 珍贵的海洋矿产资源 中国深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发现的石油资源量估计有200 多亿

t ,天然气资源量估计约为8 万亿m3 。2007年,我国努力提高海洋油气开采能力,海洋油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我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福建省,但总体来讲,开发程度不高。年经联合国批准我国1991在太平洋获得面积达15万km2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我国在大洋调查中还发现了富含锌、金、铜、铁、铝、锰、银等元素的海底热液矿藏,但开发利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可燃冰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广泛存在,据测算,仅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 亿t油当量,但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开采难度大,我国直到1990年才开始可燃冰的利用和开采技术研究。 1.3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 我国有宜盐土地及滩涂84 万ha。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盐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海盐产量为3 000多万t。海水中也含有80多种元素和多种溶解的矿物质。目前,我国直接提取钾、溴、镁等技术方面已经突破万吨。海水中还含有重水,其是核聚变原料和未来的能源,在我国开发程度不高。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日产量已达12万多t,海水直流冷却水年利用量已近480亿m3。 1.4辽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岛屿海岸线长约14000 km ,管辖海域300 多万km2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 /3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生产、通信和电力输送、储藏及交通、娱乐设施等方面。截至2007年,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 年居世界首位。滨海旅游消费需求呈现逐年扩张趋势,滨海旅游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07年滨

卫生微生物学大纲

《卫生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专业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卫生微生物学(Public health microbiology)课程号(代码):504131030 课程属性:必修先修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学分:3 学时:48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卫生微生物学是卫生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和卫生微生物检验的先修课程。学好卫生微生物学有利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学研究等工作。 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与人类和动植物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和消除有害微生物的策略。掌握微生物的生态、生境特征,各种环境微生物的来源、种类,重要微生物的主要危害及其应对策略,指示微生物的确定原则和检测方法,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卫生微生物学研究的方法、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了解相关技能等。 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等。教学过程注重理论学习和触类旁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强调课程学习与今后工作和科研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进程,适当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第一章绪论 卫生微生物学的启蒙时期、实验卫生微生物学时期、近代与现代的微生物学时期。卫生微生物学学科的确立,卫生微生物学的定义*,研究的内容和意义*,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应用及其研究前景。 第二章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生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生态学(ecology)*、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的定义。 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相关概念:个体(individual)、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生境(habitat)、微小生境(microhabitat)或微小环境;龛(niche)。不同环境的微生物生态特征:土壤、水、空气、食品。 微生物生态的基本规律: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三个定律: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综合作用定律。 微生物生态演化的自然选择与适应:变异性,选择性,适应性。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生态规律及关系:互生(alternation)、偏利互生(commensalism)、互利互生(mutualism)、互惠互生(synergism)、寄生(parasitism)、拮抗(amensalism)、捕食(predation)、竞争(competition)和共生(symbiosis)。 微生物生态平衡与失调: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与失调,人体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与失调。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与研究前景: 第三章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环境中常见致病菌与条件致病菌*及所致疾病。其它常见环境细菌:放线菌、鞘细菌、滑动细菌、蓝细菌等一般特征与作用。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环境中常见酵母菌代表属*:酵母、假丝酵母、红酵母等。环境中常见霉菌代表属*:曲霉、青霉、镰刀霉、毛霉、根霉、木霉等。藻类:形态与生理特征,环境中常见的藻类。 原生动物: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孢子虫纲。 非细胞型微生物:空气中病毒、水中病毒、土壤中病毒、食品中病毒。 第四章卫生微生物研究和检测的方法 卫生微生物检测的特点及基本原则:样品采集原则,采样的代表性及注意事项,样品的运送原则;实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姓名:刘珍 班级:环工1001 学号:101306127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m2和101亿m3,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hm2和9m3,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目前看来中国国土虽然辽阔,但森林资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区差异也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极度贫乏。 在如此情况下我国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我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使我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顶之灾,脊柱动物受到威胁433种,灭绝或可能灭绝为10种。 此外,由于成熟林面积锐减,林木蓄积量少,采伐有限,我国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为满足国内需要,国家每年都要进口一定数量木材。根据预测,我国木材紧张状况近期不会缓解,在很长时间内依靠进口木材补充国内需要的局面不会改变。 所以现在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森林被破坏造成的森林资源短缺会直接和间接引发了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扩大,水资源危机,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多种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2.合理利用与保护森林资源 的确,森林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重要的地位。随着近些年来的生态危机不断加剧,人们对森林在整个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更是要有进一步的认识了,即由过去的重视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转移到重视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 首先肯定是要大量植树造林,合理砍伐。植树造林应按目的计划进行,不能盲目。如植树造林按目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环境造林,用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种是绿化造林,用以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前者必须以生态为本,既要考虑需不需要造林,还要考虑适不适宜造林。 合理砍伐是指必须遵循生态规律,一味禁砍禁伐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在树木发生空心之前进行砍伐,使木材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对老化的人工林木甚至原始林木进行更新式砍伐也是十分必要的,既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木材,又有利于森林的健康生长,我们需要禁止的是乱砍滥伐。 其次是健全森林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着手,其一是要加强全民的保护环境意识,可以从学校到社区到工厂等各个地方设置环境保护的相关教育和宣传,让大家都意识到森林未来和人类的未来是息息相关的,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去刻意破坏人类的森林资源。其二是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设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那些屡教不改,抱有侥幸心理的破坏森林的人,应当毫不留情的予以相关处罚。其三是严格森林采伐计划,采伐量及采伐方式,更要严格采伐审批手续,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水产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主要菌种及其作用机理 刘国迪生物工程2班20082720 水产饲料微生物添加剂因具有安全、环保、无副作用和抗病、促生长等特点,而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并已从微生态学理论、作用机理、菌种的筛选及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作为抗生素类添加剂的替代品,水产饲料微生物添加剂在国内外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是最有前途的水产饲料添加剂之一。 水产饲料微生物添加剂属于微生态制剂或益生素的范畴。其研制开发以水产动物微生态学(包括微生态平衡理论,微生态失调理论,微生态营养理论和微生态防治理论)为理论依据,选用鱼虾类水产动物正常有益微生物菌种经培养、发酵、干燥、加工等特殊工艺而制成含有活菌并用于水产动物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它是单一或复合的菌株,它能添加在水产养殖体系中或是直接用于水产动物。通过减少或者去除病原菌,提高宿主原有菌群特性,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或通过提供维生素、蛋白质、酶、有机酸等物质,调节宿主免疫机能,降解饲料,达到防病、促生长、提高宿主存活率的目的。 一、水产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主要菌种及其特性 理想的水产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菌种一般应具备如下条件: 1、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所用菌种不会使人和动物致病,不与病原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产生杂交种。 2、易于培养,繁殖速度快。 3、有良好的定植能力,在低pH值和胆汁中可以存活,并能植入肠粘膜。 4、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酸和过氧化氢等物质。 5、能合成对大肠杆菌、弧菌、气单胞菌等水产动物肠道致病菌的抑制物而不影响自己的活性,有利于促进宿主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抗病能力。 6、应是宿主应用部位的常在菌,最好来自水产动物自身肠道中。 7、在整个制备和保存过程中能保持生命活力,经加工后存活率高,混入饲料后稳定性好。 8、有利于降低水产动物排泄物及残饵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目前用于水产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菌种主要是芽孢杆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三大类。 芽孢杆菌类(Racillus)用于饲料添加剂的芽孢杆菌是一种需氧的非致病菌。它在肠道或贮藏过程中都以内生孢子的形式存在,不消耗饲料养分,可保持饲料的质量。进入肠道后,在肠道上部迅速复活,复活率接近100%。它能使空肠内的pH值下降,氨浓度降低,并消耗大量的氧,维持肠道厌氧环境,抑制病菌的生长,维持肠道正常生态平衡,并有平衡和稳定乳酸菌的作用。它能产生活性很高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以及多种氨基酸。芽孢杆菌抗逆性强,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耐挤压等特点,可耐受颗粒饲料加工的影响。根据李卓佳等(2002年)对筛选的5株有益芽孢杆菌对温度、对虾饲料制粒工艺流程和pH值的耐受性试验表明,在对虾饲料中添加5株芽孢杆菌,经过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制粒后饲料中芽孢杆菌存活95%,烘干后饲料中芽孢杆菌存活93%,损失率仅为5%和7%。将5株芽孢杆菌经低pH值2.2-4.6处理1小时,接种在pH值7.2的培养基上可以良好生长。另据有关资料报道,地衣芽孢杆菌内生芽孢可耐受121℃高温4-5分钟而保持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