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小萝卜头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社会科学的⼀门重要学科,是⼈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及汉语⼯具。
它既是语⾔⽂字规范的实⽤⼯具,⼜是⽂化艺术,同时也是⽤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门学问。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我的弟弟⼩萝⼘头》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我的弟弟⼩萝⼘头》原⽂ 1941年,我的爸爸妈妈和只有⼋个⽉的弟弟,被国民党*秘密逮捕了。
弟弟跟着妈妈住在⼥牢房⾥。
牢房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
弟弟穿的是妈妈改⼩的囚⾐,吃的和⼤⼈⼀样,是发霉发臭的牢饭。
由于长期监狱⽣活的折磨,弟弟长得脑袋⼤,⾝⼦⼩,⾯黄肌瘦。
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萝⼘头”。
弟弟六岁了,爸爸向特务提出,应当让弟弟去上学。
特务怕弟弟把监狱的内幕泄露出去,硬是不让。
经过难友们⼏次⽃争,特务才勉强同意让“政治犯”黄伯伯当弟弟的⽼师。
弟弟每天由特务押着去上课,学习完了,再由特务押回⼥牢房。
弟弟很爱学习,也很懂礼貌。
他每次来到黄伯伯的牢房门前,总是先轻轻地敲⼏下门,得到了黄伯伯的允许,才跨进门去,敬个礼说:“黄伯伯好!”黄伯伯上午教他语⽂和算术,下午教他俄语和图画。
他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
特务在旁边监视的时候,他就⽤俄语跟黄伯伯说话。
特别不懂俄语,只有在⼀旁⼲着急。
在牢房⾥,要得到⼀张纸⼀⽀笔,是很不容易的。
妈妈把草纸省下来,订成本⼦给弟弟。
弟弟九岁⽣⽇那天,黄伯伯送他⼀⽀铅笔。
这可太珍贵了,他在上课的时候才⽤,平时练习就⽤⼩⽯头在地上画。
不管夏天多么闷热,冬天多么寒冷,他总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写着,算着。
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
他懂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
他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将来⾰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
【篇⼆】⼩学三年级语⽂《我的弟弟⼩萝⼘头》教案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理解课⽂内容,了解“⼩萝⼘头”的特点及他是怎样学习的,学习“⼩萝⼘头”具有远⼤的⾰命理想,为建设新中国⽽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活。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反思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小萝卜头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名叫小萝卜头的少年,在国民党监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和残酷折磨,始终坚贞不屈,保持了对共产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信念,英勇就义的故事。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监狱中的非人生活,以及小萝卜头面对困难时的坚强与勇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萝卜头的故事,认识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分析小萝卜头的形象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小萝卜头英勇不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难点:分析小萝卜头的形象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简要介绍小萝卜头的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1)小萝卜头生活在什么时代?他为什么要参加革命?(2)小萝卜头在国民党监狱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3)小萝卜头为什么能够英勇就义?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3.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分析小萝卜头的形象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分析小萝卜头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他的英勇不屈精神。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小萝卜头的故事》板书内容:背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监狱困难:严刑逼供、残酷折磨精神: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萝卜头的故事

萝卜头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小镇,镇上有一个小女孩,她叫小萝卜。
小萝卜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头发的颜色就像新鲜的萝卜一样,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萝卜头。
小萝卜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她经常帮助邻居家的老奶奶买菜,帮助小朋友捡起掉在地上的玩具,还会主动帮助老师整理教室。
因为她的善良和乐于助人,镇上的人们都喜欢她,称赞她是一个好孩子。
有一天,小萝卜听说了镇外有一个神奇的森林,里面有很多奇妙的动物和植物。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险,于是她偷偷地溜出了家门,踏上了探险的旅程。
在森林里,小萝卜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兔子。
小兔子的一只腿受伤了,它无法行走。
小萝卜看到这个情景,立刻心生怜悯,她用自己的围巾为小兔子包扎伤口,并搀扶着小兔子一起回到了兔子的家。
小兔子的妈妈非常感激小萝卜的帮助,她送给小萝卜一根神奇的胡萝卜,告诉她只要用这根胡萝卜擦拭伤口,就能让伤口迅速愈合。
小萝卜接过胡萝卜,心想这一定是一根神奇的胡萝卜,她决定把它保存好,以备不时之需。
继续她的探险之旅,小萝卜遇到了一只迷路的小松鼠。
小松鼠哭着告诉小萝卜,它迷路了,不知道怎么回家。
小萝卜安慰了小松鼠,并且带着它一起四处寻找,最终找到了小松鼠的家。
小松鼠的爸爸妈妈非常高兴,他们感激地送给小萝卜一颗神奇的松子,告诉她只要用这颗松子敲击,就能召唤它们,帮助她度过困难。
小萝卜收下了松子,心想这一定是一颗神奇的松子,她决定把它保存好,以备不时之需。
在回家的路上,小萝卜遇到了一只被捕鸟网困住的小鸟。
小鸟挣扎着想要飞走,可是它的翅膀被网子缠住,无法挣脱。
小萝卜跑过去,用力地把网子撕开,小鸟得到了自由。
小鸟感激地唱起了动听的歌曲,然后飞走了。
在飞走的时候,它掉落了一根闪闪发光的羽毛,小萝卜捡起来,发现这根羽毛是一根神奇的羽毛,它可以带她飞向任何她想去的地方。
小萝卜高兴地回到家,把这些神奇的礼物都保存好。
从那以后,小萝卜变得更加勇敢和善良,她用这些神奇的礼物帮助更多的人和动物,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爱和温暖。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完整版课件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小萝卜头的故事》。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身处困境,却依然乐观向上的小萝卜头,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最终战胜困难的故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故事主题,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子,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复述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萝卜头勇敢、乐观的品质。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小萝卜头战胜困难的过程,体会其勇敢、乐观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复述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萝卜头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故事。
2. 讲解: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小萝卜头的勇敢、乐观品质。
3. 生字词学习:讲解故事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进行认读,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例题讲解:挑选故事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提高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复述《小萝卜头的故事》。
答案示例:《小萝卜头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勇敢、乐观的小萝卜头,在困境中不畏艰难,凭借聪明才智和勇敢,最终战胜了困难。
故事中,小萝卜头身处荒凉的山谷,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寻找出路。
在途中,他遇到了各种困难,如:干旱、洪水、猛兽等。
然而,小萝卜头毫不畏惧,他运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
最终,他找到了通往绿洲的路,带领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 拓展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向小萝卜头学习,勇敢面对困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小萝卜头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了勇敢、乐观的品质。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运用,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小萝卜头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小萝卜头在艰苦的环境中,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小萝卜头的成长历程,感受他的勇敢和坚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小萝卜头的成长历程,感受他的勇敢和坚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萝卜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萝卜头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小萝卜头的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小萝卜头的认识,讨论他的勇敢和坚定。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小萝卜头的成长历程,引导学生感受他的勇敢和坚定。
同时,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现场完成。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旨在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萝卜头的故事勇敢坚定成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小萝卜头的形象。
(3)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从课文中学到的道理。
2. 作业答案:(1)生字词:略(2)小萝卜头的形象:略(3)从课文中学到的道理: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查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
关于小萝卜头的故事

关于小萝卜头的故事演讲又叫演讲,它是在一个比较隆重的仪式上和一些公开的演讲。
演讲稿是演讲的基础,是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反映了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萝卜头的故事的文章16篇,欢迎品鉴!第1篇: 小萝卜头的故事小萝卜头的名字叫宋振中,小萝卜头的爸爸和妈妈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是中共地下党党员,一直做抗日反蒋的地下工作,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痛恨他们。
1941年4月,小萝卜头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被关进了监狱。
当时,小萝卜头还是一个婴儿。
小萝卜头在牢房里表现得非常勇敢,不怕特务。
他因为年龄小,在牢房的院子里走动方便,于是就经常给同志们传递纸条,方便地下党联络信息。
小萝卜头学写字,可是没有纸和笔,他爸爸就把树枝削尖了,让他在地上学写字。
教他学习的黄伯伯送给他一支红蓝铅笔头,他非常高兴,舍不得用,盼望出狱以后再用。
可是狼心狗肺的国民党反动派特务于1949年9月6日把年仅9岁的小萝卜头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杀害了。
人们后来发现,小萝卜头牺牲的时候,手里还死死地握着那支红蓝铅笔头。
我想,小萝卜头是多么热爱学习呀!我们现在学习条件这么1/ 28好,用的学习用品都是最好的,还有老师每天给我们教字,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一定要向小萝卜头学习,把字写好,把学习搞好,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长大为祖国贡献力量!第2篇: 小萝卜头的故事当我再次翻开《小萝卜头的故事》时,泪花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我深深地被“小萝卜头”悲惨的一生所感动,被小萝卜头不向敌人屈服的精神所折服。
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一岁随妈妈被捕入狱,因为从小缺乏营养,身体发育不良,头大身子小,所以人们叫他“小萝卜头”。
我敬佩小萝卜头,敬佩他乐观向上的精神。
他在那暗无天日的地方,不畏艰险,为大人们传递情报,还常常帮助比自己大一点的小难友们,如何与特务作斗争,如何保护自己。
记得有个叫李碧涛的大姐姐,因父母“政治问题”一起被关了起来,关在了小萝卜头的监牢里。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原文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磁器口。
”“磁器口我去耍过一回。
”小萝卜头又问特务,“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下的山那边!”“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小萝卜头刚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
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哟,你看!”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
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蝉翼般纱巾。
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
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又飞来一只,它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
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
刘思扬摸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
他正在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
啊,它失去了自由。
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吧!”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教案教材分析:《小萝卜头的故事》通过小萝卜头捉虫子、放虫子的所思所想,体现了小萝卜头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珍爱生命,渴望自由、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完整版课件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学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章《小萝卜头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背景,掌握生字词,学习句型,分析故事主题,培养同理心及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主题,认识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会运用新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背景,体会小萝卜头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新句型,分析故事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萝卜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生字词、新句型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关键句子,分析故事主题。
6.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新学到的知识,完成练习题目,巩固所学。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小萝卜头的境地,培养同理心。
9.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字词,标注音标,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2. 列出关键句子,强调句型结构,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3. 用简笔画展示故事情景,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新句型造句,至少3个。
(3)根据故事内容,写一段话描述小萝卜头的精神品质。
2. 答案:(1)生字词答案略。
(2)例句:小萝卜头勇敢地面对困难,顽强地生活下去。
(3)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观看红色电影,了解我国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
小萝卜头,倒在血泊之中时只有9岁。
短短的一生中,只有8个月是最自由最幸福的日子,还在吃奶时就成了囚徒。
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西安事变”的主角之一)的秘书。
杨虎城全家被软禁后,宋绮云和妻子徐林侠、儿子小萝卜头先后被诱捕。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小萝卜头的故事“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他是我国最小的烈士。
1949年9月6日,和妈妈徐林侠、爸爸宋绮云一起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戴公祠,当时,“小萝卜头”宋振中才9岁。
我们这篇课文是“小萝卜头”的姐姐宋振苏写的。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读准字音jīn luó bo 巾萝卜chái huǎn lán 柴缓栏词语库关押牢房懂事继续监狱沉默钉子特务囚犯仇恨愤怒耽误精
读课文,深入感悟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萝卜头的句子,了解他的特点。
2.重点理解“若有所思”是什么意思?小萝卜头想到了什么?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
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的蝉翼般的纱巾。
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
“唯恐”两个字能够体现什么?有些事情
看似平常,却引发了小萝卜头的一些感想。
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猜一猜小萝卜头当时会想些什么。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
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
啊,它失去了自由。
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想知道小萝卜头是怎样被捕入狱、机智送情报和壮烈牺牲的故事吗?自己看电影《红岩》,阅读《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或上网了解更多小萝卜头的事迹。
把小萝卜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