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一课教学有感-最新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斯福新政》一课教学有感

今年5月,我开设了一节对外教学研讨课,内容是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为了让课堂四十

五分钟既充实饱满,又轻松生动;既有浓郁的历史感,又饱含时

代气息,我在课前着实下了一些工夫。例如,重点考虑历史情境

的创设、相关史料的呈现、历史问题的预设等等,希望通过这些

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新政”,感悟“新政”。

一节课下来,非常顺利。老师们对我课堂的驾驭、节奏的把握、层次的厘清、内容的呈现、细节的关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几点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正是老师们的这些建议,以及课后与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引发了我更深入思考,深深

地体会到了这堂研讨课的不足和遗憾。

一、与其面面俱到,不妨以点带面

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要求》,本课的重

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为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掌握该重点,

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问题教学法,希望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在史料中挖掘有价值的历史信

息,认识“新政”的措施,探究措施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探究相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创新、探究意识。

二、既要能力提升,也要夯实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教学开展的互动性、预设生成的引导性,最终也基本达成了让学生如“剥洋葱”

般层层领悟,难关个个迎刃而解的目标。课后,我与学生针对该

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了几次谈话,发现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教学方式,“生动形象”,“有思维力度”,“有挑战性”。

但在知识掌握层面,学生却说“貌似懂了”,老师一深究,发现

概念模糊、内容漏缺、表达不科学不准确。显然,在多番史料、

问题“轰炸”之下,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确有锻炼与提

升,但基础知识却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为防止知识点的漏缺,我特意抽出自习课时间与学生共同整理成一张表格,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内容包括:新政的背景,新政的实施(包括①内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②

特点,③实质),新政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制度)。

虽然通过表格的设置,我及时解决了这一重大问题,但同时我也认真、深入地进行了分析和思考。首先,《罗斯福新政》这课,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正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我展示了

丰富的材料: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一节课下来,学生注意力集

中,接受了大量信息,却也出现了“笔记来不及,重点抓不住”

的困惑,因而老师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就尤为重要。其次,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首先就是“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要并重,只有通过对基础的夯实,加深理解,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而课堂中,

我更多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诸多“课外史料”,虽然训练了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但相对也忽略了教材本身这块“压缩饼干”,使学生不自觉地脱离了课本,忽视了基础。

毫无疑问,只重视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历史学

习最终只能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末。因而,在课堂中进行史料

教学时,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精心选取材料;要处理好教材

与史料的关系,要准确、有度、高效,不能顾此失彼。

一堂高效的课,对学生而言,能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就是

成功;对教师而言,学会反思,改进教学,这也是成功。美国著

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从《罗斯福新政》的教学和反思中,我收获了成长。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