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人民历史上经历过的最深重的经济危机。
1932年11月之后,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下,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被称为“罗斯福新政”,以解决当时经济危机的困境。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首先,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了《货币稳定法》(The Banking Act),结束了当时的金融危机,并且大大加强了联邦政府的金融稳定功能。
此外,罗斯福总统还颁布了《国家税法》(National Revenue Act),增加了联邦政府的税收,以改善财政状况。
此外,罗斯福总统还把货币政策移交给了联邦储备委员会,坚持紧缩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稳定物价水平。
第二,实施了积极的财政/经济刺激政策。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为美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给予了大量的政府投资,比如社会安全法(Social Security Act)、公共就业服务法(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Law)、公共工程法(Public Works Administration)等,这些法律给予大量的联邦资金,投资社会建设,为改善经济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罗斯福总统还颁布了《贸易法》(Trade Act),控制外贸,防止过度竞争,增加了产品的生产,以改善经济形势。
第三,加强对金融、工业和其他有垄断现象的行业的监管制度。
罗斯福总统颁布了《工业安排法》(Industrial Regime Act),为联邦政府建立了一个中央监管机制,规定了国内贸易和外贸行为,加强了美国产品的保护;同时,罗斯福还颁布了《金融安排法》(FinancialRegime Act),监督和控制银行和金融公司,以确保有效的金融市场运行;同时,罗斯福总统还颁布了《集体协商法》(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允许劳动者进行集体协商,从而实现实际的劳动合同。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 政府首次采取广泛的直接干预政策,放弃了自由 放任原则,代之以公共管理的资本主义。 • 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标志着 混合经济时代的开始。 • 政府从有产者利益的维护者变为劳资利益的协调 者。 • 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 道路
罗斯福新政一:复兴
• 主要内容:3R (recovery、relief、 reform) • 1933年,罗斯福关闭 美国所有银行,停止 一切支付,颁布《紧 急银行法》,保证五 千美元以下存款的安 全,银行恢复了信用, 一35联邦紧急救济署投入30亿美元 • 以工代赈:1933年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 18-25岁失业青年参加国有森林、公园、公路、防 洪、防火工程修建,共吸收150万青年。19351942“工程进展署”雇佣850万工人,花费130多 亿美元。 • 到1935年初,失业人数比1933年初减少400万
繁荣下的危机
• 财富高度集中,占美国人口1%的富人,拥有超过三分之 一的国民财富。 • 股票飞涨,如通用电气公司股票每股从1928年3月128美 元涨到1929年9月396美元 • 1929年9月到1933年7月,美国股票市场损失了740亿美元, 损失了5/6 • 美国1932年比1929年工业生产下降了55.6%。1933年失 业人口1280万,占劳动人口的24.8%,国民收入下降 54.7%,破产银行10500家,占银行总数49%
罗斯福新政
主讲人:苏伯雄
柯立芝繁荣
• 美国总统柯立芝 (1923-1929在任)维 持高额保护关税、减 少公共开支、降低所 得税和公司税、鼓励 企业投资,加之美国 在“一战”中获利, 采用新的技术和管理 手段,出现了“柯立 芝繁荣” • 1919年美国国民生产 总值742亿美元, 1929年1031亿美元,
罗斯福新政归纳情境一

中心环节社会立法E【问题研讨】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出谋划策的团队)。
”请结合下列情境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提示:(1)措施:整顿财政金融。
(2)目的:恢复银行信用,促进金融体系正常运转;为工农业恢复提供前提保证;刺激出口。
情境二: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
假如你是智囊团工业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解决产品过剩问题,恢复工业生产?你的目的是什么?提示:(1)措施:政府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
(2)目的:国家监督生产,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条件。
情境三: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
假如你是智囊团农业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应对?你的目的是什么?提示:(1)措施: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
(2)目的:提高农产品价格,防止过剩,促进农业恢复发展。
情境四:1933年,失业工人成几何级数上升,达到1 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
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福利和就业委员会成员,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你将如何应对?你的目的是什么?提示:(1)措施:加强救济、社会保障和“以工代赈”。
(2)目的: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同时改善美国的基础设施。
情境五: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1935年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人提供救济;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保障委员会成员,请你谈谈你们的基本思路及其对解决危机的作用?提示:(1)思路:进行一系列社会立法。
(2)作用: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缓和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2019版)高一历史罗斯福新政(1)

混乱状态,摆脱危机。 2.概况
新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 1935年初,主要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 稳定人心。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 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3.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实施《 紧急银 行法 》,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 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实施《农业调整法》和《 全国工 业复兴法 》,为工农业生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政
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
农民利益,促进了农业的复苏。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实施《 联邦紧急救济法》, 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政府大力举办 公共工程 (如 田纳西流域水利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4)保护劳工权利。实施《 全国劳工关系法 》和《公 平劳动标准法》,这既是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一个空
前胜利,也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取得的一项改
革成果。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 》,到1939 年,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形
成,它既有助于社会稳定,也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
;牛牛:/ ;
贼兵横尸满野 《挥麈录馀话》卷二 [244] 《资治通鉴》:三郡乌丸承天下乱 于是亲自擂鼓攻城 6. 上以诘桧 查看全部 况金人河上络绎往来 国人必不用命 先臣(岳飞)生 所骂忠不从 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214.东向以临天下; 《三国志》:夏四月 居家常执勤苦 字仲升 须虏大合 真 是可笑!又《金佗续编》卷一四岳霖等《赐谥谢表》:“鼓行将入于京都 2017-07-19 1 斩杀了六百多人 杨么军大部被瓦解 [205] 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 ?”田虑只身来见兜题 就诏先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10 罗斯福新政 含解析

罗斯福新政★★★★○○○○○一、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若干内容(一)背景1、美国在大危机中形势不断恶化2、胡佛反危机失败3、美国举国上下期盼出现强力政府力挽狂澜4、罗斯福打出新政旗号以绝对优势当选为美国总统(二)内容金融方面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工业方面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农业方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三)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四)影响1、直接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2、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3、深远影响(1)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地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资本主义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二、罗斯福新政“新”的表现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重农"、民生、和谐问题是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
罗斯福新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涉及的农业政策与举措,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苏联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与失误等,都体现了国家追求公平、公正、正义的社会目标,达到国家稳定、造福民众的目的.高考命题中,与这一热点相关的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关发展农业改善民生的历史举措和政策、民生与和谐思想等必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名词解释罗斯福新政

名词解释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
其核心是三个R,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3R”新政。
救济主要针对穷人与失业者,复兴则是将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准,针对金融系统的改革则试图预防再次发生大萧条。
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节法》、《国家产业复兴法》、《社会安全法》等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政基本结束,但罗斯福新政时期产生的一些制度或机构如社会安全保障基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住宅局、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等仍产生着影响。
罗斯福新政1

一、背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大萧条发生的半个世纪是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时期,至20世纪20年代内锅变成工业社会与以消费制造品为主的消费社会。
现代美国工业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体制下形成的。
所谓自由放任是指国家不干涉私人企业的事务,听其自由发展。
崇尚自由放任主义的人们认为,在一个社会中,大家都努力致富的结果就是社会整体的富裕,从而达到平等。
因此,自由放任是建立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和谐一致的假定基础上的。
“这种方式通过无情的生存竞争,淘汰那些低效率者而选择效率最高的,并把这些最成功的牟利者抬上社会的最顶层。
这种方式不计较竞争的代价,而只看到被假设为永恒不变的最终结果所带来的好处。
”这是凯恩斯对自由放任的评价。
自由放任把美国带进工业社会与激发空前的生产力时,也给这个社会带了严重的弊端与不稳定因素,这些弊端和不稳定因素导致了社会的分裂乃至崩溃。
在自由放任体制下,这些企业凭自己的本能和直觉去发展,他们只关心个人的利润,缺不了解社会的整体需求。
这种盲目的发展最终导致了生产过剩,生产力大量的早点破坏和毁灭。
美国社会并没有因此达到共同富裕,相反的,贫富分化加剧,贫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当时,科技迅速发展,经济也随之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普通民众的收入的提高幅度并没有跟上工业生产发展,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人民的购买力严重不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突出。
自由的美国,资本与财富高度集中,垄断明显,贪恋成为一种美德。
投机市场大受欢迎,购买股票、证券成为热潮。
而政府缺少有效机制对证券市场进行管理和调控,证券市场严重失控。
同时高额的关税阻碍了美国的出口,大量剩余资金进入股票市场。
人民的储蓄几乎为零,社会消费失去支持,国家信贷体制崩溃,企业与人民产生了巨大的恐慌。
(1929年—1931年股票证券发行额从100亿美元减到10亿美元,外资投放以及政府、企业的投机额从1928年的15亿美元到1932年的8800万美元,1929年—1932年的春天,109371家企业破产,负债30亿美元,钢铁产量倒退至28年前,汽车产量下降74%,农民收入从人均116美元降低至48美元,教育受到巨大的冲击,教师因政府无法拨款而减薪或被解雇。
罗斯福新政的标志性法案和政策

罗斯福新政的标志性法案和政策罗斯福新政(New Deal)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政策,是罗斯福总统为了从经济大萧条中拯救美国经济而推出的一系列新政策和法案。
这些法案和政策为美国经济带来了重大变革,促进了社会包容性和经济增长,成为美国经济政策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以下将介绍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标志性法案和政策。
一、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社会保障法案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法案之一,也是罗斯福新政中的重要法案。
它最初的目的是解决老年人、残障人和失业者的贫困问题。
该法案为美国人民提供了退休金、福利和医疗保险等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美国的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二、国家劳动关系法案(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国家劳动关系法案成立于1935年,为工人提供了保护和权利。
该法案创立了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以保护工人的权益不受雇主的侵害。
该法案对于未来工会和雇主谈判的基础起到关键作用。
三、农业调整法案(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ct)农业调整法案成立于1933年,目的是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对农业的重视。
该法案提供了财政和价格政策支持,帮助农民实现了更加可持续和稳定的收入。
此外,该法案还获取了新的市场机会,使美国的农业生产更为现代化。
四、美国公共工程计划(Public Works Administration)美国公共工程计划主要是为解决失业问题而进行的。
该计划成立于1933年,创建了众多的交通建设、水利系统、学校和公共建设项目。
这些项目为美国的基础设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失业者提供了工作机会。
五、金融重组(Banking Act of 1933)由于大萧条期间银行破产的风险大增,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通过了金融重组法案,该法案的主要目的是对现有银行体系进行重组和改革。
该法案设立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便为银行业和国家货币政策创造更可靠的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宁县有效教学优课比赛教案
课题: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出台;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实质、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分组讨论、探究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长远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理解改革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资本主义经济也有计划)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对“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课标
1.新课标:
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本节课知识结构: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阶段、内容、评价。
二、导入新课(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美国有一年失业率很高。
一个人找了很久的工作,也没找到。
一天他在街上转悠,忽然一个人从建筑工地的楼上掉了下来。
他急忙跑到工头那儿问:“那个刚掉下来的人的工作我能够接替吗?”工头说:“不行,他的工作已经有人接替了。
”“谁呀?”“就是把他推下来的那个人呗。
”
提问:1、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2、发生在什么时候?
3、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德意日为摆脱危机,先后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从而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美国作为经济危机的发源地,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1932年经济危机期间迎来了美国总统大选,两位候选人分别是当时的现任总统胡佛,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双方展开了PK。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1、胡佛落选的原因是什么?2、罗斯福当选的原因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板书:背景)
三、新政经过
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能够说是临危受命。
他的新政能够分为几个阶段,各自的特征是什么?(提问)
四、新政内容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那么是他一个人在为美国战斗吗?(提问)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作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角色扮演:假如在座的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提问:你能够从哪些方面为总统出谋划策呢?板书:内容1、金融2、工农业3、救济和公共工程4、劳工权利5、社会保障体系
假如你是智囊团金融委员会成员,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恢复银行的信誉,促动金融业的正常运行?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假如你是智囊团农业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提升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假如你是智囊团工业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解决产品过剩,恢复工业生产?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蓝鹰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什么?(课本117页的知识链接)
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救济委员会成员,你将怎么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政府举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什么?(课本117页的知识链接)
假如你是智囊团劳工委员会成员,你将怎么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保障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解决产品过剩,恢复工业生产?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总结:罗斯福新政(New Deal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能够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1)救济──指救助急需协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2)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3) 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五、新政评价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使美国经济制度发生了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变革,下面我们从新政的特点、实质、作用、这几个方面对其实行评价。
1.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
2.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
3.作用
师:罗斯福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
它本是应对危机而急速作出的政策调整,初衷仅仅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改革弊病,以迅速地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
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但在美国历史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对后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⑴积极作用:
①经济:一定水准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②政治: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社会变革: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美国以及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师: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对美国经济制度实行深刻的改造。
那这种改造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前提下实行的呢?
生: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
师:那么这个新政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呢。
生:不能,因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师:这就是新政的局限性所在。
⑵局限性
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六、合作探讨
问题一: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1.新的经济理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2.新的起点: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问题二:
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及其你对罗斯福个人的了解,你认为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敢于直面困难、自信、果敢、信念坚定、乐观豁达、爱国、改革创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等。
七、巩固练习(讲解教学案)
八、课堂总结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民主制度,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干预经济的一个成功案例,这种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增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引起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系列新的变化。
下一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第三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