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11套)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第I卷(共24 分)一、基础知识检阅(共2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酒馔.(zuàn)撮.合(cuō)东皋.(gāo)安然无恙.(yàng)B、尴尬.(gài)丧.事(sàng)熹.微(xī)逸兴遄.飞(chuán)C、庇.佑(pì)角隅.(yú)田畴.(chóu)命途多舛.(chuǎn)D、口呐.(nâ)悲悯.(mǐn)睢.园(suī)碎琼.乱玉(qióng)2. 下列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人才汇萃力能扛顶涸辙之鲋休赁地说B.怡然自得兵慌马乱叨陪鲤对哀声叹气C.日薄夕山宠命优握迤逦而行交头结耳D.晨光曦微无心出岫鹤汀凫渚舸舰弥津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时装界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可说是朝不虑夕....,比我们想象得要严重多了。
B. 一曲《黄河大合唱》,气势恢弘,响遏行云....,激起人们奋起反抗日本侵略的无比斗志。
C.在茫茫人海中,分别20年后,我们奇迹般的萍水相逢....,内心的感动无以言喻。
D. 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子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别里科夫的悲剧,不仅是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众多的保守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他个人的悲剧。
B、小说《边城》塑造了一个撑船老人的孙女和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借助这一缠绵曲折的情节来描绘湘西地区的宁静生活和民性淳朴。
C、团购是一种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传递团体购买邀约,进而将众多消费者联合起来,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来求得最优的价格的消费模式。
D、大选前18个月,奥巴马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部分原因在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B【解析】(原文“他们能够抛开一切表面的现象而直抵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
2.C【解析】没有对比,“最高标准”表述也不恰当。
3.A【解析】B.“写出有魅力的诗歌”应该同时具备感性、智性与神性。
C.“理性的智慧”本质是“理性”,是相对于“感性”而言的。
D推断无据。
“神性为上,智性次之,感性为下”的表述文章中没有体现。
4.C【解析】小说没有表现悲剧主题。
5.①结构方面:是文章空中和地上两条线索的交会点,串起了两个不同时空的故事。
(即一方面银河系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过程中探触3C级以上文明的行星,小山村碰巧成为探测点;另一方面,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山村有师生间知识的传播和文明的传承。
)②情节方面:制造悬念,让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更加关注。
③主旨方面:突出主题,为山村小学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下伏笔,表现了英雄主义主题。
【评卷】从情节、结构、主旨等方面回答。
共6分。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6.平凡而伟大。
乡村教师用卑微的生命,艰辛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①平凡:渺小卑微,生活贫困②伟大:有师德,有爱心;有良知,有信仰;坚守使命,精神崇高。
李老师在困境中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完成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守。
【评卷】从平凡和伟大两个方面组织答案。
共6分。
“平凡”方面2分,“伟大”方面4分。
言之成理即可。
7.C8.D9.(1)中国科技发展迅速,机遇多多。
(2)国内科研条件今非昔比。
(3)国家政策扶持,科研经费投入大。
【评卷】共6分。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0.B【解析】句中“命知磁州”是指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句子完整,“州”字后面要断开,排除C 项和D项。
“就道”是出发、动身的意思,“单骑就道”是指一个人骑马出发上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选B项。
11.C【解析】疏与表相同不当。
两者都是古代臣下给皇帝奏章。
疏重在“议事”,如《谏太宗十思疏》;表重在“陈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最新一中学18—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月考高二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范围:必修五+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阿方宫赋》、《项羽之死》)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高考作文当引领阅读唐晓敏高考作文命题除具有评定与选拔的功能,还具有引导功能,通常表现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仅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不够的。
学生需要关注社会问题,也需要多读书、读好书。
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做题”上,并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
学生读书不是太多了,而是远远不够。
因此,高考作文命题应该充分起到引领学生阅读的作用,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就语文学习而言,仅仅学习课本中有限的文章远远不够。
著名作家叶圣陶早就讲过,课本选的文章不过是一些例子。
语文学习当然不能只学这些例子,而必须大量阅读。
教育学中常常讲到“情感教育”,但很少说清怎样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真正的情感教育是接受人类高尚的情感,将这些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这肯定要依赖阅读达成。
大量阅读是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基础。
学生是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精神世界的。
学生的写作应该反映自己的成长经历,描绘自己心中日益扩大的、新奇的世界。
而写作的过程又是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视野,与古今杰出人物对话的过程,也就是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扩大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应该主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历史、哲学,而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阅读时的独特感受与思考表达出来。
这样,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能说得饱含意蕴。
读书让人有一个充实、丰盈的精神世界,让人懂得世界与人类的真善美,让人获得精神的自由。
同时,读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法国学者拉孔布、维斯曼在《语文的未来——对古典研习的再思考》中指出:“一个新的历史情形对我们而言首先就像一篇待解读的文本。
”“世界与一篇文本全无二致,它们都是表达意愿与语法规则及类型的结合,需要经过繁复的程序进行重构。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4)

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试卷共计150分,作答时间150分钟。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填涂在对应的题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保留本试卷,交回答题卡。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说《诗经》之“风”①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③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
④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2018-2019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题联考有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联考高二语文(A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
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赍.(jī)发庇.(bì)佑玷辱哀声叹气B、迤逦.(lì)央凂.(měi)酒馔锱铢必较C、憎.恶(zēng)逻辑.(jì)杀青一蹴而就D 付梓.(zǐ)剥啄.(zhuó)尺牍不即不离2、在句中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句意最贴切的一项是(2分)宋人对唐诗的最初态度,是学习和。
从宋初到北宋中叶,人们先后选择白居易、贾岛、李商隐、韩愈、李白、杜甫作为典范,反映出对唐诗的崇拜心理。
待到宋人树立起开创一代新诗风的之后,他们就试图摆脱唐诗的。
然而极盛之后,难以为继。
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
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的程度,这样宋人就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
A、模仿信心藩篱巨细无遗B、借鉴决心影响事无巨细C、模仿决心藩篱事无巨细D、借鉴信心影响巨细无遗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有些家长不善于和孩子沟通,对孩子从来不赞一词....,只是一味地指责,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
B.我们长期以来提倡的对中外文化遗产的继承,绝不是陈陈相因....,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C.老舍先生的《猫城记》揭露了旧中国的腐败,针砭了洋奴思想,同时也流露出对革命的误解,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作品。
D.赵春霖先生在花甲之年,克服许多困难,惨淡经营....近五载,终于完成了一百五十万字的鸿篇巨制《萨尔浒殇祭》。
4、贴春联是中国农历新年的传统民俗活动,下列对联不适合作新年春联的一项是(2分)A、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B、门迎百福福星照,胡纳千祥祥云开C、半百光阴人未老,一世风霜志更坚D、开门迎春春满院,抬头见喜喜事多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2018-2019学年秋季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阳泉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沈从文的创作与艺术追求庄锡华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的追求相结合是沈从文文学思想非常突出的特点。
他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
而他有意将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归结为“对于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
这就改变了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取向,将问题引向真实、具体、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
沈从文认为,“对现实不满,对空虚必有所倾心”,梁实秋关注抽象的人性确实同他对中国现实的不满有关。
不满现实但还必须立足现实,沈从文特别表现了他对社会进步的信心。
他说:“每个文学作者不一定是社会改革者,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他的理想,却常常与他们殊途同归。
他必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
”这样谈论文学的价值与功用,似乎不容易受到左翼方面的攻讦。
强调文学的自由本性也是沈从文文论特别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方面。
他认为:“文学是用生活作为根据,凭想象生着翅膀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的一件事情,它不缺少最宽泛的自由,能容许感情到一切现象上去散步。
什么人他愿意飞到过去的世界里休息,什么人他愿意飞到未来的世界里休息,还有什么人又愿意安顿到目前的世界里:他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拘束到他的行动。
”尽管时局动荡,民生艰难,但文学还是应当成为允许灵魂安息的一个家园。
从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看,沈从文似乎显得特立独行,他虽然被人列为新月派、列入京派文学考量,但我觉得,他同这些文学社团、文学流派的关系始终处在和而不同的状态。
新月派注重审美、注重形式的文学倾向,对此沈从文是认同的、接受的。
他的作品结构精巧、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
但沈从文来自底层,目睹了社会黑暗,始终保持了对底层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关怀,自然地背负了对人生的一份责任。
因此,沈从文的文学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他反对以游戏的态度从事文学活动。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至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题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包容性发展最先由亚洲开发银行提出:发展必须具备包容性、可持续性,更为民众所认同。
包容性发展在国际、国内受到高度关注,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尽管学者们对包容性发展的理解各异,但综合来看,学者们都认同机会平等和成果共享是包容性发展的核心内涵。
包容性发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它是一种把经济增长过程和结果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
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发展在发展理念上强调公平正义,在发展目的上注重以人为本,在发展方式上追求可持续发展。
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
包容性发展强调人人有平等机会参与增长过程,并分享增长成果。
过大的或者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使得增长成果难以惠及所有民众,长此以往会削弱社会凝聚力,降低政策的有效性,最终会损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世界银行区分了“机会的不平等(包括受教育等)”和“结果的不平等(包括收入等)”这两个相关而又不相同的概念。
从公平角度看,机会平等要比结果平等更为重要。
因此,促进和实现包容性发展,除了要重视努力实现高速、有效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努力消除民众尤其是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权利贫困和社会排斥外,还要倡导和保证机会平等,通过机会平等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缩小结果的不平等,增强增长的广泛共享性和共享的公平性,不断提高民众的福利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说,机会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正是包容性发展的核心要义所在。
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但是经济增长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
包容性发展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改善民生联系起来,明确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而衡量转变发展方式成功与否、成效大小的一个根本标准就是看民生保障和改善状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83套)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注意事项:1.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
3.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机读卡用2B铅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酒馔.( zhuàn ) 央浼.(měi)强.近之功(qiáng) 命运多舛.(chuǎn)B.不省.得(xǐng) 棹.孤舟(zhào) 促狭.鬼(xiá) 茕茕.孑立(qióng)C.契诃.夫(kē) 迤.逦 (yǐ) 锱.铢必较(zī) 下乘.之作(chéng)D.宿舂.粮(chōng) 眄.庭柯(miǎn) 咬文嚼.字(jiáo) 猥.以微贱( wè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朔倒付梓碎琼乱玉桨洗缝补B.桅干窸窣鱼舟唱晚青云之志C.辖制沽酒天理昭然日薄西山D.蕴藉尺牍钟明鼎食涸辙之鲋3.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②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的形象。
③惊起了宿鸟,打破了,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④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刚好相反,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A.传颂钟爱岑寂讥诮 B.传诵钟爱岑寂讥诮C.传诵喜爱沉寂讥讽 D.传颂喜爱沉寂讥讽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识盈虚..之有数盈虚:盈满和亏损B.谁悲.失路之人悲:同情,怜悯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猖狂:肆无忌惮C.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劝:劝阻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果然:很饱的样子D.而刘夙婴.疾病婴:幼小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申诉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耕植不足以.自给奉宣室以.何年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胡为.乎惶惶欲何之C.泉涓涓而.始流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觉今是.而昨非6.与“复驾言兮焉求”不属于同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A.乐夫天命复奚疑B.奉晨昏于万里C.彼且奚适也D.之二虫又何知7.下列对文学知识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试题说明:1、本试卷总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共8页。
2、试卷分Ⅰ(阅读题)和Ⅱ(表达题)两部分,共四大题17小题。
3、选择题将答案涂在答题纸的答题卡上,主观试题答案答在答题纸指定的
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61分)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凤凰的图像,是中国艺术中最流行的图像之一。
它的造型史,上溯到石器时代,湖南
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白色陶罐颈部和肩部各戳印的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则晚了400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组
相差400年的凤凰图像,都与太阳相伴。
凤凰别称火鸟、朱雀,属火,就是火神的化身—
—凤凰崇拜与太阳崇拜相关,因此,远古凤凰的图像总与太阳相伴。
与龙是华夏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不同,凤凰是东方夷人图腾崇拜的形象。
以史载而言,
少皞是第一个立凤凰为图腾的帝王。
相传黄帝次子少皞被贬南方,成为东夷诸部落联盟首
领,以凤凰为图腾,建立少皞国。
其后,作为东方夷人的一支,商族人认为他们的先祖商
契是由其母简狄吞食凤凰落下来的蛋而生,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玄鸟是商族人对
凤凰的别称。
凤凰与商契的关系,不止于为商族人确立了一个神话来源。
据史传,舜帝封商契司徒,
派他在其封地商丘,担任火正一职。
火正是主持研究天象以利民生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长。
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据之制定历法(殷历)。
商契“以火纪时”,商族人奉之为“火神”。
大火星春去秋来,正如燕子。
凤凰就是被神化的知时而行、给世间带来春天消息的燕子。
作为天文学家,商契是人间当之无愧的神燕——凤凰。
应当说,在关于商契身世的传说中,凤凰不仅是天人交通的“火神”,它还代表着引导人类理性觉醒
的光明之神。
在汉文化中,凤凰更广泛的意义,是作为图腾崇拜的延伸,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
中华五帝之祖黄帝,战败蚩尤,统一华夏即位称帝之后,就想望凤凰到
来。
黄帝的仁德之风召来了凤凰。
这神鸟自天而降,“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
这就是一个祥和盛世之景。
《尚书·益稷》中有“《萧韶》九成,凤皇来仪”之说。
它描述的是
在大禹治水的庆功盛典上,夔龙主持音乐会,而音乐会的最后高潮则是凤皇莅临。
凤皇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