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二学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科学研究;

2.课题;

3.应用研究;

4.假设;

5.样本;

6.文献资料;

7.教育实验;8.内在效度;9.教育调查;10.定性分析;11.分层抽样;

12.历史法;13.无关变量;14.外在效度;15.标准分数;16.正态分布:17.教育观察:

18.参数检验;19.内容摘要;20.定量分析;21.双盲试验。

二、填空:

1.教育科学研究既要有科学性和;又要考虑到。(创造性、教育性)2.教育科学研究的创造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其二是。(探索未

知、创立新理论)

3.收集资料的方法可以依据材料的性质来源划分为的收集方法和的

收集方法。(文献情报资料、事实材料)

4.多因素的研究设计要以学中的思想为基础。(教育统计、多元分析)

(理5.选题的意义原则是指选择的课题必须具有和的意义,否则是无价值的。

论意义、实践意义)

6.判断课题价值大小的根据,概括起来看,就是课题的深度、和。(广度、新颖度)

7.对课题的调查分析,包括和两个方面的工作。(文献调查、实际调查)

8.限制课题研究范围是对一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对象、目的等做的的规定。(具体、有限)

9.样本是总体的,它是从总体中选取的的成分和部分。(子集、有代表性)

10.教育实验的重点就是发现之间的。(教育变量、因果关系)

11.教育实验研究具备科学实验的基本特征,即、控制和。

12.教育实验研究必须具有、可应用性和,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13.常用的教育实验程序设计包括单组实验程序设计、和。

14.教育科学研究材料的分析包括和两个方面。

15.工具书按其用途可分为和。

16.检索性工具书一般包括书目、和。

17.常用的检索途径一般有、和号码途径。

18.坎贝尔和斯坦利首先提出了实验的和的概念。

19.通过图书馆收集所需的文献资料,是一项、技术性和都很强的工作。20.收集教育文献与情报资料的原则有、、全面收集资料的原则和县普查后阅读的原则。

21.一般情况下,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教育实验研究,其结果的较高;而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较高。

22.美国著名教育实验专家坎贝尔和斯坦利依据试验的科学水平,把教育实验分为三种类型,即前试验、和。

23.依据调查的目的,可以把教育调查分为和。

24.教育调查是通过、和调查表等间接方式获取材料的方法。25.根据访谈时参照的提纲来分,访谈方式应包括封闭式访谈、

和。

26.按照观察者在观察时是否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可以把教育

和。

27.以内容为标准,可以将教育经验总结划分为、

、实施过程的经验总结、和展望性经验总结四类。

28.一般常用的获取经验的方法是对经验的、和记录。

29.定性分析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其他科学分析方法。

30.一般来说,研究者对材料的定性分析都是从和开始的。

31.数据是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材料,具有和的特点。

32. 和两者结合能较全面地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

33.教育科学理论只有具备了、全面性、,才能发挥其多种功能。

34.象其他科学理论一样,教育科学理论的结构是由、基本原理和三个要素组成的。

35.从科学研究的主要来源看,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是直接的科研成果。

36.写作提纲主要有句子提纲、和。

37.应用性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整合化和现实化。

38.教育调查问卷问题内容的设计原则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即问卷的

和。

39.在分析比较复杂的试验设计所得到的数据资料和对量化材料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时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和因素分析。

40.教育访谈的主要优点是具有,主要缺点是。

三、选择:

1、科学研究具有哪些一般特点?

a.创造性;

b.科学性;

c.实践性;

d.继承性;

e.艰巨性;

2、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哪些特殊性?

a.应用性;

b.多因素性;

c.实践性;

d.迟效性;

e.难比性;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有哪几个层次?

a.哲学方法论;

b.自然科学方法;

c.实证方法;

d.一般研究方法;

e.特殊研究方法;

4、选择研究课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步骤?

a.探索课题;

b.发现课题;

c.选择课题;

d.调查分析课题;

e.论证评价课题;

5、选择课题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a.意义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应用性原则;

e.理论保证原则;

6、一项研究课题的创新性一般体现在哪几方面?

a.具有时代感;

b.内容新;

c.方法新;

d.技术新;

e.角度新;

7、一般将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分成哪几种类型?

a.理论研究;

b.实证研究;

c.基础研究;

d.应用研究;

e.发展研究;

8、研究者一般如何限制课题范围?

a.明确课题研究的角度;

b.使课题研究目的具体化;

c.限制课题的研究深度;

d.限制研究问题的数量;

e.限制研究问题的外延;

9、抽样有哪些基本方法?

a.完全随机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e.多段抽样;

10、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基本的研究组织形式有哪些?

a.专业研究;

b.个人研究;

c.小组研究;

d.群体研究;

e.集体研究;

11、拟定教育科研计划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a.使计划具有理论保证;

b.使计划具有可解释性;

c.使计划具有最大的可行性;

d.做到指导性与操作性相结合;

e.做到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2、教育科学文献与情报资料主要有哪几类?

a.书籍;

b.报纸;

c.期刊;

d.学位论文;

e.学术会议文献;

13、有关教育方面的参考资料性工具书主要有哪几种?

a.教育字典和教育辞典;

b.百科全书;

c.年鉴和手册;

d.教育文件汇编;

e.科研论文集;

14、教育文献资料的收集主要有哪几种渠道?

a.书店;

b.图书馆;

c.小组讨论;

d.个人接触;

e.参加学术会议;

15、查找文献资料的科学方法一般有哪些?

a.追溯查找法;

b.检索工具查找法;

c.综合查找法;

d.档案查找法;

e.教育年鉴查找法;

16、教育实验条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a.主试;

b.被试;

c.教育内容;

d.教育手段;

e.环境;

17、在教育实验中,常用的选择和分配被试的方法有哪几种?

a.随机化;

b.配对个案;

c.配对小组;

d.平衡个案或组间配对;

e.测量抽样;

18、在经典实验设计中,常用哪些方法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

a.消除法;

b.恒定法;

c.平衡法;

d.抵消法;

e.随机法;

19、封闭式问卷的答案编制常用那些格式?

a.是非式或正误式;

b.多重选择式;

c.编序式;

d.重要等次式;

e.等级式;

20、一份完整的问卷一般有哪几部分构成?

a.指导语;

b.标题;

c.问题;

d.选项;

e.结束语;

21、制定访谈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a.选择访谈对象;

b.确定访谈时间;

c.选择访谈进行的方式;

d.确定访谈问题;

e.规定记录的方法;

22、按照观察者研究时是否借助于仪器,可以把观察分为哪几类?

a.参与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实验观察法;

d.直接观察;

e.间接观察;

23、保存观察材料的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a.依靠大脑记忆;

b.通过书面记录;

c.利用摄影、录像;

d.利用录音;

e.利用速记符号;

24、常用到的获取教育经验的方法有哪些?

a.自我反思;

b.同行推荐;

c.专家认定;

d.观察;

e.记录;

25、无论运用何种比较方法,都必须遵循哪几个原则?

a.对象必须可比;

b.比较标准一致;

c.比较者水平一致;

d.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e.有合理的操作程序;

26、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时,主要采用哪些方法?

a.统计分组;

b.统计表;

c.统计图;

d.统计曲线;

e.统计函数;

27、集中量数主要有哪几种?

a.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标准分数;

d.中位数;

e.众数;

28、卡方检验主要有哪些用途?

a.适合性检验;

b.差异性检验;

c.正态性检验;

d.独立性检验;

e.百分数资料的检验;

29、在定量分析中,属于比较复杂的方法是哪几种?

a.差异分析;

b.相关分析;

c.方差分析;

d.回归分析;

e.因素分析;

30、教育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a.内容具有客观真理性;

b.形式具有通俗性;

c.逐步增加的全面性;

d.分析的深入性;

e.系统逻辑性;

31、教育科学理论主要有哪些功能?

a.理论的解释功能;

b.指导实践的功能;

c.预见功能;

d.研究方法功能;

e.高度概括功能;

32、教育理论的完善主要是怎样完成的?

a.通过分析完善理论;

b.通过应用来完善理论;

c.通过专家评定完善理论;

d.对理论进行结

构重组;e.补充和修改理论;

33、从科学成果的主要来源来看,下列哪些是直接的科研成果?

a.评奖证书;

b.研究报告;

c.经验总结;

d.理论性论文;

e.教育专著;

34、论文的标题一般有哪几种?

a.立论式标题;

b.非立论式标题;

c.疑问式标题;

d.陈述式标题;

e.加副标题式的标题;

35、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一般要经历哪几个过程?

a.构思;

b.草拟提纲;

c.撰写初稿;

d.整理补充;

e.修改定稿;

36、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成果主要有哪几种?

a.以技术为主的成果;

b.以理论为主的成果;

c.以实验为主的成果;

d.以应用为主的成果;

e.综合性成果;

37、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a.实事求是的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c.综合评价的原则;

d.实践检验的原则;

e.可操作的原则;

38、对于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主要看经验性质和总结对象的哪些特征?

a.是否具有理论依据;

b.是否具有代表性;

c.是否具有典型性;

d.是否具有推广性;

e.是否具有逻辑性;

四、简答题:

1.教育科学研究的多因素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何意义?

3.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4.问题、课题和选题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

5.具备什么条件的课题才能认为是好课题?

6.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应该怎样针对问题提出假设?

7.选择课题的过程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8.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9.选择课题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0.一个正式的教育科学研究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11.文献与情报资料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有哪些作用?

12.收集教育文献与情报资料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13.教育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14..一个教育访谈计划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5.封闭式问卷有哪些显著优点?

16.一个教育观察设计应包括哪些具体工作?

17.教育科学研究中对材料进行定性分析的具体方法包括哪些?

18.教育科学理论应具有的特征和功能是什么?

19.建立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20.理论性论文和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如何?

21.科研成果的正式评价鉴定,需要按照哪些程序进行?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说明教育科学研究和一般科学研究的异同。

2.试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程序)。

3.结合某一具体课题说明教育科学研究设计与计划阶段要完成的工作。

4.提出一个具体课题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论证(说明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当前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

5.试述教育科学研究中文献与情报资料收集的重要作用。6.结合具体的实验课题说明如何进行教育实验设计。7.试述教育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和实施办法。

8. 试述理论性论文和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和撰写过程。

北邮《网络与信息安全》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对网络安全管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D)。 D)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重要的信息不被未授权的用户访问。 2.以下有关网络管理功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D)安全管理是使网络性能维持在较好水平。 3.有些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不高,不对用户进行验证,这类系统的安全级别是(A)。A)D1 4.Windows NT操作系统能够达到的最高安全级别是(B)。B)C2 5.下面操作系统能够达到C2安全级别的是(D)。D)Ⅲ和ⅣⅢ.Windows NT Ⅳ.NetWare3.x 6.计算机系统处理敏感信息需要的最低安全级别是(C)。C)C2 7.计算机系统具有不同的安全级别,其中Windows 98的安全等级是(D)。D)D1 8.计算机系统具有不同的安全等级,其中Windows NT的安全等级是(C)。C)C2 9.网络安全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的机密性、合法性、完整性和_可用性__。10.网络安全的基本目标是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可用性、合法性和__完整性_。11.某种网络安全威胁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并对数据进行恶意添加和修改。这种安全威胁属于(B)。B)破坏数据完整性 12.以下方法不能用于计算机病毒检测的是(B)。B)加密可执行程序 13.若每次打开Word程序编辑文当时,计算机都会把文档传送到另一FTP 服务器,那么可以怀疑Word程序被黑客植入(B)。B)特洛伊木马 14.网络安全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的机密性、可用性、完整性和_完整性____。 15.当信息从信源向信宿流动时可能会受到攻击。其中中断攻击是破坏系统资源,这是对网络__可用_性的攻击。 16.有一类攻击可以确定通信的位置和通信主机的身份,还可以观察交换信息的频度和长度。这类攻击称为_通信量分析_。 17.下面攻击方法属于被动攻击的是(C)。C)通信量分析攻击 18.下面攻击属于非服务攻击的是(C)。C)Ⅱ和ⅢⅡ.源路由攻击Ⅲ.地址欺骗攻击19.下面()攻击属于服务攻击。D)Ⅰ和ⅣⅠ.邮件炸弹攻击Ⅳ.DOS攻击 20.通信量分析攻击可以确定通信的位置和通信主机的身份,还可以观察交换信息的频度和长度。这类安全攻击属于_被动性_攻击。 21.从信源向信宿流动过程中,信息被插入一些欺骗性的消息,这类攻击属于(B)。B)截取攻击 22.网络安全攻击方法可以分为服务攻击与_非服务_攻击。 23.关于RC5加密算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D)。D)分组和密钥长度都可变24.下面不属于对称加密的是(D)。D)RSA 25.DES是一种常用的对称加密算法,其一般的分组长度为(C)。C)64位26.关于RC5加密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C)它的密钥长度可变27.对称加密机制的安全性取决于_密钥_的保密性。 28.以下关于公钥密码体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C)一定比常规加密更安全 29.以下关于公钥分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D)公钥的分发比较简单30.张三从CA得到了李四的数字证书,张三可以从该数字证书中得到李四的(D)。D)公钥 31.在认证过程中,如果明文由A发送到B,那么对明文进行签名的密钥为(B)。B)A的私钥 32.为了确定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是否被他人篡改,一般采用的技术是(C)。 C)消息认证技术 33.MD5是一种常用的摘要算法,它产生的消息摘要长度是(C)。C)128位34.用户张三给文件服务器发命令,要求将文件“张三.doc”删除。文件服务器上的认证机制需要确定的主要问题是(C)。C)该命令是否是张三发出的35.防止口令猜测的措施之一是严格地限制从一个终端进行连续不成功登陆的_次数_。 36.以下关于数字签名的描述中,错误的事(B)。B)数字签名可以保证消息内容的机密性 37.数字签名最常用的实现方法建立在公钥密码体制和安全单向_散列_函数的基础之上。 38.关于数字签名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C)可以保证消息内容的机密性39.Kerberos是一种网络认证协议,它采用的加密算法是(C)。C)DES 40.IPSec不能提供(D)服务。D)文件加密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5) 来源:考试大 2009/10/8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 T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五)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的是( ) A.亚里士多德B.弗兰西斯·培根 C.笛卡尔 D.康德 2.以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来源:考试大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 A.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B.决定研究的内容 C.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D.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4.★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 ) A.最大数量的 B.有典型代表意义的 C.不可控制的 D.不同性质的www.Ehttps://www.360docs.net/doc/109892258.html,考试就到考试大 5.历史研究的核心是( ) A.搜集史料 B.分析、鉴别史料 C.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D.运用史学理论和方法 6.★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是( ) A.自然情境中的观察 B.实验室中的观察采集者退散 C.参与性观察 D.结构式观察 7.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的编制要依据( ) A.观察内容的结构

B. 观察的场地和时间 C.观察的目的 D.观察的对象 8.按调查的目的来划分,除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外,还有( ) A.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 B.发展调查和测量调查 C.预测调查和测量调查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D.预测调查和访谈调查 9.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区分度 10.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相关的教育家除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外,还有( ) A.梅伊曼和拉伊 B.桑代克和蒙台梭利考试大论坛 C.蒙台梭利和拉伊 D.蒙台梭利和杜威 11.较简单的单因素实验设计中,固定组比较设计的基本模式是( ) A.XO B.O1X02 12.其内涵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定义的( ) A.被定义项 B.定义项来源:考试大 C.定义联项 D.定义的规则 13.先假说,后求证,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这是逻辑思维方法中的( ) A.分析 B.综合 C.归纳来源:考试大 D.演绎 14.★结论比较可靠,但由于个别事实繁杂,难以——考察,这是归纳法哪一具体方式的特点?( ) A.完全归纳法 B.简单枚举法 C.科学归纳法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D.因果联系归纳法 15.仅表示研究对象属性的顺序的是( ) A.计数数据资料 B.等级数据资料 C,等距数据资料

免疫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免疫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 1.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 法国 B 中国 C英国 D 美国 E印度 2.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肿瘤 B 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 免疫耐受 E 自身免疫疾病 3.半抗原是指 A.有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B. 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C.无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D. 无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E.以上均不是 4. 以下哪种细胞因子是Th2产生的: A. IL-2 B.IFN-γ C. TNF-α D. IL-4 E.IL-1 5.在阴性选择中,发生凋亡的细胞是 A. 不能与MHC有效结合的双阳性细胞 B. 与MHC亲和力过高的双阳性细胞 C. 与MHC有效结合的单阳性细胞 D. 不与MHC-自身肽发生结合的单阳性细胞 E. 与MHC-自身肽有高亲和力的单阳性细胞

6.与HLA-B27阳性呈强相关的是 A. 类风湿性关节炎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强直性脊柱炎 D. 肾 小球性肾炎咳血综合症 E. 乳糜泻 7. 巨噬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A IgG Fc受体 B.C3b受体 C.细胞因子受体 D.甘露糖受体 E. 抗原识别受体 8. 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 Ig G B Ig M C Ig E D Ig D E IgA 9.免疫是指 A.机体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衰老和损伤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功能 D.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 细胞的功能 10. NK细胞活化性受体胞内段带有 A. ITAM B. ITIM C. DD D. DED E. AICD 1.C 2.D 3.D 4.E 5.E 6.E 7.C 8.A 9.D 10E 11.C 12.A 13.D 14.B 15.C 16.B 17.C 18.C 19.B 20.D 11.属人工主动免疫的是 A. 破伤风抗毒素 B. 人免疫球蛋白 C.人胎盘免疫球蛋白

中国医科大学成人教育系统解剖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 选择题:1~5 AADEB 6~10 CDBBC 11~15 DCEED 16~20 CCABB 填空题:1:关节腔、关节突、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 2: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3: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4:7、12、6、5、1 名词解释:1,答:翼点是位于颅骨颞窝下部较薄弱部位,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构成H 形的骨缝。其对应处颅骨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经过,常因外力作用导致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硬膜外 血肿形成。 2,答:机体内齿状线有两处,直肠与肛管的分界线;将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形 线称为齿状线。 3,答:纹状体系大脑基底神经节之一。纹状体包括尾状核和豆状核,此两核并不完全分隔,在前端 腹侧是相连接的。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它接受大脑皮质(主要是额叶)和丘脑的纤维。由纹 状体发出的纤维大部分起自苍白球,这些纤维进入丘脑底部。纹状体主要的机能是调节肌肉张力、协 调各种精细复杂的运动。如纹状体受到损害,则其功能发生障碍。 4,答:内侧膝状体是丘脑枕后下方的小丘,属丘脑后部,经下丘臂与中脑下丘相连,其深面的细胞 群是外侧丘系听觉纤维的中继核。由核发出的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脚达大脑听区(颞横回),内 侧膝状是听觉传导径路的最后换元处。 内侧膝状体是丘脑内的组成部分。位于丘脑后部,在丘脑枕的下方,与下丘同为皮质下的听觉中枢。 内侧膝状体借四迭体的下臂与下丘连接。 简答题:1,答:腹股沟管包括“四壁两口”: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联合腱,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机的游离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外口为腹外斜肌腱膜上的皮下环,内口为腹 横筋膜在腹壁下动脉外侧向外的突口。该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 男性腹股沟管内有精索通过;女性腹股沟管较窄,有子宫圆韧带通过。此外,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 神经的生殖支也进入腹股沟管。 2,答:房水的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的小梁网进入巩膜静脉窦→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 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由于其含有较高浓度的葡萄糖和抗坏血酸,供应角膜和晶体以必要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 走,这种功能对维持角膜和晶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保持它们的透明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房水循环障碍可导致眼内压增高,临床上称之为继发性青光眼。 3,答:胃的动脉:胃左动脉——来自腹腔干。胃右动脉——来自肝固有动脉。胃网膜左动脉——来自脾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短动脉——-来自脾动脉。胃后动脉——来自脾动脉。 胃的神经:交感神经——T5~T12 侧角细胞发出节前纤维→白交通支→穿第5~9胸交感神经节→内脏大神经→腹腔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胃。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背核发出节前纤维→随迷走神经→胃前、后支→胃旁(内)神经节→节后纤维→胃。感觉神经一①随交感神经(内脏人神经)→白交通支→脊神经节→脊髓Ⅶ中间内侧核。②随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下节→孤束核。 4,答:动眼神经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经海绵窦侧壁上部,经眶上裂山颅,入眶腔。入眶腔后立即分为上、下两支,上支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内直和下斜肌。由下斜肌分支发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它由内脏运动纤维组成,

石油大学安全系统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考试 《安全系统工程》试卷 学习中心:姓名:考场号: 专业:学号:座位号: 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 1、学生根据学号选择相应的题目;不按学号规律选择的题目,不计入考试成绩; 2、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 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都为“0”。 3、两人答题内容、格式、标点符号、用语等全篇有80%以上内容相同者判为雷 同试卷,成绩为“0”。 一、题型 1、简答题,每题20分; 2、综合分析题,每题20分。 二、评分标准 1、答案内容与题目要求不符的,按零分处理; 2、答案按步骤给分;事故树分析中,需要给出分析过程。 三、题目 简答题(40分): 从以下题目中选择4个题,每题10分: (学号尾号为单号,从1、3、5、7、9、11题中选4个小题;学号尾号为双号,从2、4、6、8、10、12题中选择4个小题)

1、解释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的定义。 2、简述故障与故障类型。 答:故障是系统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状态。通常而言,故障是指系统中部分元器件功能失效而导致整个系统功能恶化的事件。设备的故障一般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层次性、传播性、放射性、延时性、不确定性等。 故障类型: (1)语句错误:单个数据库操作(选择、插入、更新或删除)失败 (2)用户进程错误:单个数据库会话失 (3)网络故障:与数据库的连接断开 (4)用户错误:用户成功完成了操作,但是操作不正确(删除了表,或输入了错误数据)。 (5)实例错误:数据库实例意外关闭 (6)介质故障:丢失了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文件(也就是说,文件已删除或磁盘出现了故障 3、解释安全与风险的定义。 4、割集与最小割集的区别与联系。 答:割集,也叫做截集或截止集,它是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也就是说事故树中一组基本事件的发生,能够造成顶上事件发生,这组基本事件就叫割集。 最小割集:在事故树中,我们把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也称截集或截止集。一个事故树中的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换言之,如果割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木事件后就不是割集,那么这样的割集就是最小割集。 5、径集与最小径集的区别与联系。 6、在HAZOP分析中,有哪些引导词,举例说明; 答:HAZOP分析法是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工程项目或生产装置中潜在的危险进行预先的识别、分析和评价,识别出生产装置设计及操作和维修程序,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装置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为制定基本防灾措施和应急预案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 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一)参考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 _________,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2.亚里士多德在_________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并以巴巴拉式_________为科学解释中演绎推理的范例,强调通过演绎建立科学解释,对以后的教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3.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都属于_________性工具书。我国第一部教育百科全书是1985年出版的《_________》。 4.理论构思所含的基本概念,特别是_________,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有严格规定的含义,二有好的_________,三有好的清晰度。 5.从观察的系统性来看,观察法可分_________和_________。 6.教育观察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初步整理资料和进行描述统计等步骤。 7.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把访谈调查分为_________访谈调查和_________访谈调查。 8. _________,即变化的措施、条件。无关变量,也叫_________。 9.归纳法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_、完全归纳法和_________三种,前者又称不完全归纳法,后者又称因果关系归纳法。 10.根据一个判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直接关系程度和是否加入评价性要素,可以把命题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2.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 )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历史研究法的运用,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具有( ) A.历史感与正义感 B.历史感与责任感 C.责任感与现实感 D.历史感与现实感 4.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 A.描述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轶事记录法 D.连续记录法 5.用百分制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成绩测评属于(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免疫学检验期末常考选择题 附带答案

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移植排斥反应 答案】C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 B.肿瘤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缺陷病 【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答案】A 【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 4.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 B细胞 E. T细胞 【答案】B 【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 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 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答案】D 【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6.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 B.淋巴因子 C.生长因子 D.抗体 E.集落刺激因子 【答案】D 【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7.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 B. C3 C. C4 D. C5 E. C4Bp 【答案】B 【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8.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A. IgM B. IgA C. IgG D. IgE E. IgD 【答案】C

中国医科大学成人教育系统解剖学本科19秋 OK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本科19秋 次科目有多套,如果不对请往下看 系统解剖学本版本1 选择题 1. A 2.C 3.C 4.D 5.C 6.D 7.B 8.E 9.A 10.B 11.C 12.A 13.D 14.E 15.B 16.B 17.A 18.C 19.E 20.E 填空题 1. 肋膈隐窝 肋纵隔隐窝 2.耳蜗前庭骨半规管 3 锥体锥弓 4.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名词解释 1. 腹股沟(海氏)三角: 答: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 2. 咽淋巴环:由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以及前下方的舌扁 桃体所组成。位于咽的上端,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3.海马结构:海马结构系大脑半球皮质内侧缘的部分,属于古老皮质。此结构包括胼胝体上回、束状回、齿状回、海马、下脚、海马回沟的一部分。 简答题 1. 参与呼吸运动的肌有哪些? 答: 主要有膈、肋间肌(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腹肌(腹直 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等。 平静呼吸时,膈是主要的呼吸肌,肋间肌参与协助,其中肋间外肌可提肋助吸气,肋间 内肌可降肋助呼气。深呼吸时,部分胸肌和腹肌也参与协助,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可提 肋助深吸气;腹肌则通过收缩、增加腹压助深呼气。

2. 肾蒂内各结构自前向后,自上而下的顺序如何? 答:肾蒂内的主要结构有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它们由前向后排列顺序依次为肾静脉、 肾动脉和肾盂。它们由上向下排列顺序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 3. 试述心脏各腔出口保证血液定向流动的结构及其功能。 答:右心房的出口为右房室口,口周围有三尖瓣复合体,其功能是在心脏的收缩期关闭右房室口,防止右心室的血液反流回右心房;右心室的出口为肺动脉口,口周围有肺动脉瓣,其功能是在心脏的舒张期关闭肺动脉口,防止肺动脉中的血液反流回右心室;左心房的出口为左房室口,口周围有二尖瓣复合体,其功能是在心脏的收缩期关闭左房室口,防止左心室的血液反流会左心房;左心室的出口为主动脉口,口周围有主动脉瓣,其功能是在心脏的舒张期关闭主动脉口,防止主动脉中的血液反流回左心室。 4. 试述与面神经相关的神经核、神经节的名称,并说出它们的性质?答:特殊内脏运动核—面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核—上泌涎核—下颌下神经节,翼腭神经节。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面神经膝节。 系统解剖学本版本2 1,颈椎正确的 E第7颈椎又名隆椎 2.上鼻甲是下列哪块骨的一部分 B.筛骨 3.关节囊内有韧带的关节是 D.髖关节 4.参与跟腱形成的 A比目鱼肌 5.胃与十二指肠在表面分界的标志是 C.幽门前静肤 6.肝门通过物不包括 D. 肝静脉 7.上呼吸道是指 C,鼻、咽和喉

网络安全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版

《网络安全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2011年上学期) 一、单选题: 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D)。 A、机密性 B、可用性 C、完整性 D、上面3项都是 2、“会话侦听和劫持技术”是属于(B)的技术。 A、密码分析还原 B、协议漏洞渗透 C、应用漏洞分析与渗透 D、DOS攻击 3、对攻击可能性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带有(B)。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盲目性 D、上面3项都不是 4、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阻断攻击是针对(B)的攻击。 A、机密性 B、可用性 C、完整性 D、真实性 5、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截获攻击是针对(A)的攻击。 A、机密性 B、可用性 C、完整性 D、真实性 6、从攻击方式区分攻击类型,可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被动攻击难以(C),然而(C)这些攻击是可行的;主动攻击难以(C),然而(C)这些攻击是可行的。 A、阻止,检测,阻止,检测 B、检测,阻止,检测,阻止 C、检测,阻止,阻止,检测 D、上面3项都不是 7、窃听是一种(A)攻击,攻击者(A)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截获是一种(A)攻击,攻击者(A)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发送站和接受站之间。 A、被动,无须,主动,必须 B、主动,必须,被动,无须 C、主动,无须,被动,必须 D、被动,必须,主动,无须 8、拒绝服务攻击的后果是(E)。 A、信息不可用 B、应用程序不可用 C、系统宕机 D、阻止通信 E、上面几项都是 9、机密性服务提供信息的保密,机密性服务包括(D)。 A、文件机密性 B、信息传输机密性 C、通信流的机密性 D、以上3项都是 10.最新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安全攻击主要来自(B)。 A、接入网 B、企业内部网 C、公用IP网 D、个人网 11.攻击者用传输数据来冲击网络接口,使服务器过于繁忙以至于不能应答请求的攻击方式是(A)。 A、拒绝服务攻击 B、地址欺骗攻击 C、会话劫持 D、信号包探测程序攻击 12.攻击者截获并记录了从A到B的数据,然后又从早些时候所截获的数据中提取出信息重新发往B称为(D)。 A、中间人攻击 B、口令猜测器和字典攻击 C、强力攻击 D、回放攻击 13、TELNET协议主要应用于哪一层( A ) A、应用层 B、传输层 C、Internet层 D、网络层 14、不属于安全策略所涉及的方面是( C )。 A、物理安全策略 B、访问控制策略 C、信息加密策略 D、防火墙策略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题库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 2. 变量 3. 研究假设 4. 测量 5. 区分度 6. 结构性观察 7. 科学研究 8. 观察变量 9. 单纯随机抽样法 10. 追踪研究法 11. 实验变量 12. 主动变量 13. 应用研究 14. 等距抽样 15. 信度 16. 典型调查 17. 分类抽样法 18. 效度 19. 抽样调查 二、填空题 1. 按材料的整理分类,可以把教育研究分为和。 2.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等距抽样、、多级抽样、整群抽样和有意抽样。 3. 测量有四种类型的量尺:类别量尺、、、比率量尺。 4. 根据研究目的分类,教育科学研究可分为和两大类。 5. 测量有三个要素:事物及其属性、、。 6. 效度的类型有:、和结构效度。 7. 科学研究的三个显著特征是:系统性、、。 8. 选题的原则有需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 9. 访问有两种形式:一是,二是。 10. 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是:选择问题、提出假设、、、分析资料和作出结论。 11. 信度的类型有:、、分半信度和库李信度。 三、简答题 1. 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2. 简述标准化考试的特征 3.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那几个方面 4. 简述开放式问卷的优点 5. 简述内容分析设计的五种常用模式 6. 简述研究假设的基本特征

7. 在内容分析中,确定类目时应注意那几个问题 8. 简述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9. 简述测量的作用 10. 简述同一资料来源而不同时间的内容分析模式的操作程序 四、论述题 1. 试述问卷设计的程序 2. 试述观察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 试述选题的原则 4. 试述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5. 试述选题的程序 6. 试述实验控制的方法 7. 试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8. 试述教育评价的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它以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形态反映出来。 2. 变量:变量是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或者说,变量是有多种取值的概念。 3.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的问题所提出的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 4. 测量:测量就是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对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过程。 5. 区分度:区分度是指题目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区分度高的试题,对被试有较高的鉴别力,使优生得高分,差生得低分。 6. 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是指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7.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过程。 8. 观察变量:观察变量是指经过人的感官而能知觉其质或量的变量。 9. 单纯随机抽样法:单纯随机抽样法是指,全凭机遇来抽样。每个抽样单位在抽样过程中有着同等的被抽

免疫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1、异嗜性抗原 2、McAb 3、ICC 4、CDR 5、MAC (2)1、TD-Ag 2、HVR 3、免疫耐受4、MHC 5、TCR复合体 (3)1. APC 2. ADCC 3. HLA 4. CK 5. 抗原决定簇 二、填空: 1.免疫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_______和_______。 2.抗原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特性。 3.补体裂解片段C3a、C5a具有趋化作用和____________作用。 4.T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是__________。 5.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主要激活物质是__________。 6.位于HLA-Ⅱ类基因区,其编码产物参与内源性抗原加工递呈的基因是LMP和____。 7.根据TCR种类的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亚群。 8.NK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为_______和CD16。 9.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有单倍型遗传、共显性遗传、__________和________。

10.新生儿溶血症属于_______型超敏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_______型超敏反应。 11.动物免疫血清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重性。 12.B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是__________。 13.补体替代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是_____________。 14.HLA复合体位于第____染色体。 15.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____和______。 16.T细胞的协同受体为_______和_______。 17.在I型超敏反应中,新合成的介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血小板活化因子、细胞因子。 18.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有关的是____和____型超敏反应。 19.半抗原是指具有_________性,不具有___________性的物质。 20.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_______,在局部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Ig 是_____。 21.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有C3a、_____、________。 22.经典的HLA-Ⅱ类抗原由DP、___、____基因编码。

汽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其答案

2016汽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汽车动力性主要由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三方面指标来评定。 2、汽车加速时间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3、汽车附着力决定于地面负着系数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力。 4、我国一般要求越野车的最大爬坡度不小于60%。 5、汽车行驶阻力主要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6、传动系损失主要包括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 7、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小,燃油消耗率越大。 8、在我国及欧洲,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L/100KM,而在美国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mile/USgal。 9、汽车带挂车后省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率,二是增大了汽车列车的利用质量系数。 10、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恒定性和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11、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12、间隙失效可分为顶起失效、触头失效和托尾失效。 12、车身-车轮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车身固有频率为2.5Hz,驶在波长为6米的水泥路面上,能引起车身共振的车速为54km/h。 13、在相同路面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高,后备功率越小,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高,燃油消耗率越低。 14、某车其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0.6,若总制动器制动力为20000N,则其前制动器制动力为1200N。 15、若前轴利用附着系数在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之上,则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 16、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不足转向、中心转向和过多转向。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态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角阶段输入。 17、对于前后、左右和垂直三个方向的振动,人体对前后左右方向的振动最为敏感。 18、在ESP系统中,当出现向左转向不足时,通常将左前轮进行制动;而当出现向右转向过度时,通常将进行制动。 19、由于汽车与地面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起、无法通过,称为间隙失效。 20、在接地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在增加履带长度和增加履带宽度两个方法中,更能减小压实阻力的是增加履带长度。 21、对于具有弹性的车轮,在侧向力未达到地面附着极限的情况下,车轮行驶方向依然会偏离其中心平面的现象称为轮胎的侧偏现象。 22、车辆土壤推力与土壤阻力之差称为挂钩牵引力。 二、选择题 2、同一辆汽车,其车速增加一倍,其空气阻力提高(D)。

信息安全复习题(大学期末考试专用),DOC

一、选择题 1.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机密性、可用性、完整性)。 2. 对攻击可能性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性)。 3. 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阻断攻击是针对(可用性)的攻击。 4. 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截获攻击是针对(机密性)的攻击。 5. 拒绝服务攻击的后果是(D)。 A. 信息不可用 B. 应用程序不可用 C. 阻止通信 D. 上面几项都是 6. 机密性服务提供信息的保密,机密性服务包括(D)。 A. 文件机密性 B. 信息传输机密性 C. 通信流的机密性 D. 以上3项都是7.最新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安全攻击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网)。 8.攻击者用传输数据来冲击网络接口,使服务器过于繁忙以至于不能应答请求的攻击方式是(拒绝服务攻击)。 9. 密码学的目的是(研究数据保密)。 10. 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对称加密技术)。 11.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含义是(将公开密钥公开,私有密钥保密)。 12. 用于实现身份鉴别的安全机制是(加密机制和数字签名机制)。 13. 数据保密性安全服务的基础是(加密机制)。 14. 可以被数据完整性机制防止的攻击方式是(数据在途中被攻击者篡改或破坏)。 15. 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的运算速度)。 16. 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17. PKI支持的服务不包括(访问控制服务)。 18. 下面不属于PKI组成部分的是(D)。 A. 证书主体 B. 使用证书的应用和系统 C. 证书权威机构 D. AS 19. 一般而言,Internet防火墙建立在一个网络的(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交叉点)。 20. 包过滤型防火墙原理上是基于(网络层)进行分析的技术。 21. “周边网络”是指:(介于内网与外网之间的保护网络)。 22. 防火墙用于将Internet和内部网络隔离,(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23. 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系统中一类隐藏在(存储介质)上蓄意破坏的捣乱程序。 24. 信息安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下____不属于这三个发展阶段。(D) A 通信保密阶段 B 加密机阶段 C 信息安全阶段 D 安全保障阶段 25. 信息安全阶段将研究领域扩展到三个基本属性,下列____不属于这三个基本属性。(C) A 保密性 B 完整性 C 不可否认性 D 可用性 26. 安全保障阶段中将信息安全体系归结为四个主要环节,下列____是正确的。(保护、检测、响应、恢复 27. 下面所列的____安全机制不属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事先保护环节。(杀毒软件) 28. 为了数据传输时不发生数据截获和信息泄密,采取了加密机制。这种做法体现了信息安全的____属性。(保密性) 29. 定期对系统和数据进行备份,在发生灾难时进行恢复。该机制是为了满足信息安全的____属性。(可用性) 30. 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发生了非法访问行为,这破坏了信息安全的____属性。(保密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汇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A.直觉观察时期之前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B.直觉观察时期C.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D.系统综合发展时期 2.★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是( )A.直觉观察水平B.探究研究水平C.迁移推广水平D.理论研究水平 3.进行教育研究的起始环节是( )A.教育研究设计B.文献检索C.理论构思D.选题 4.在取样的基本方法中,又叫类型抽样的是( ) A.简单随机取样B.系统随机取样C.分层随机取样D.整群随机取样 5.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历史研究B.观察研究C.调查研究D.实验研究 6.对某一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前后的变化和差异情况,这是教育调查研究中的( ) A.现状调查来源:考试大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预测调查 7.一个测验要能实际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这是对测量工具要求中的( ) A.效度要求B.信度要求C.难度要求D.区分度要求 8.首次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是( )A罗吉尔·培根B弗朗西斯·培根C.达·芬奇D.伽利略 9.进行教育实验设计所用的符号中,表示一次测试或观察的是( )A.X B.CC.0 D.R 10.从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目的是取同舍异,将具体概括为一般,这是基本思维逻辑方法中的( )A分析B综合C 归纳D演绎 11.由余果推余因,其结论具有或然性,是归纳分析主要方法中哪一方法的特点?(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 12.计算未分组数据标准差的公式是( ) 13.在方差分析中,可处理多个自变量与多个因变量相互关联的数据资料的统计技术是( ) A.单因素方差分析B.三因素方差分析C.协方差分析考试大论坛D.多元方差分析 14.教育研究报告中,列举参考的期刊所表述的主要项目和顺序是( ) A.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期刊刊名和期号B.文章标题、作者姓名、期刊刊名和期号来源:考试大 C.期刊刊名、文章标题、期号和作者姓名D.文章标题、期刊刊名、期号和作者姓名 15.同一层次各指标只能是并列关系,这就要求在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 ) A.一致性B.独立性C.可测性D.可行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7.样本18.无关变量19.定性分析采集者退散20.次数分布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22.★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3.简述历史研究法的主要作用。2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5.★试述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26.★什么是理论构思?试述其包含的内容及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一)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在系统综合发展时期,教育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教育研究方法本身为研究对象,它意味着人们认识的深化。采集者退散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答案完整版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170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革兰染色法在临床上常用于:( B ) A、鉴别细菌的血清型别 B、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C、诊断疾病 D、解释发病机制 2、测量细菌的常用单位是:( B ) A.mm B.μm C.nm D.pm 3、G+菌细胞壁的最主要成分是:( D ) A.脂类 B.蛋白质 C.糖类 D.肽聚糖 4、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理是:( A ) A.干扰菌细胞壁的合成 B.破坏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C.干扰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破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5、关于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成分是蛋白质 D.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6、细菌的繁殖形式是:( D ) A.接合 B.裂殖 C.胞子 D.二分裂 7、下列那种不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D ) A.色素 B.细菌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8、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C ) A.所有的G+菌 B.所有的性G-菌 C.大多数G+菌和少数性G-菌 D.大多数性G-菌和少数性G+菌

9、关于类毒素叙述正确的是:( D ) A.细菌崩解后释放出的毒素 B.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C.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D.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制成 10、下列哪种方法能最有效杀死芽胞( C ) A.干热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间歇灭菌法 11、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和动物皮肤及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多不致病,其中致病的是:( A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腐生葡萄球菌 D、黄色葡萄球菌 12、乙型链球菌所致疾病是:( D ) A、支气管炎 B、肺炎 C、疖 D、扁桃体炎 13、化脓性病灶局限的原因,这是由于病原菌产生:( B ) A、透明质酸酶 B、凝固酶 C、耐热核酸酶 D、链道酶 14、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的疾病是:( D ) A、蜂窝织炎 B、猩红热 C、急性肾小球炎 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复习题复习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管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成分 A.硬件 B.信息 C.系统 D.软件 2.下列系统不属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典型应用的是() A.FMS B.ESS C.DSS D.MIS 3.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体产业是() A.制造业 B.信息产业 C.服务业 D.农林采掘业 4.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 A.计划、监督、控制、协调 B.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C.组织、领导、监督、控制 D.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5.按照不同级别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的需要,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A.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 B.工厂级、车间级、工段级 C.厂级、处级、科级 D.战略级、策略级、执行级 6.国家制定各种法律,例如保密法、专利法、出版法等,以保护信息的态势,之所以要人为地筑起信息的壁垒,是由于信息本身具有() A.扩散性 B.共享性 C.传输性 D.转换性 7.事务处理系统的典型用户是() A.业务操作人员、管理人员 B.办公室职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专家、经理人员 8.决策支持系统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 A.结构化决策问题 B.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问题 C.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D.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9.与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相比,企业间信息系统的一个特有的组成要素是() A.硬件 B.软件 C.系统使用者 D.系统支持者 10.不同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是以不同程度和方式相互交叉的,这符合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关系的() A.进化观点 B.权变观点 C.层次观点 D.信息流观点 11.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是() A.MRP B.MRPⅡ C.JIT D.CAM 12.MRPⅡ适用于()的制造模式 A.小批量、小品种 B.大批量、多品种 C.小批量,多品种 D.大批量、少品种 13.组织内部()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和控制其他流流动的方式和过程。 A.信息流 B.物流 C.事务流 D.资金流 14.下列关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适用场合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适合于软件社会化大生产B.适合于开发大型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C.适合于开发包含复杂技术的系统,如航空管制系统等 D.适合于开发需求不是很明确的系统 15.在BSP方法中,U/C矩阵的主要功能是() A.定义企业过程 B.识别数据类 C.划分子系统 D.确定数据流向 16.系统分析的首要任务是( ) A.弄清用户要求 B.尽量说服用户接受系统分析人员的意见 C.彻底了解管理情况 D.正确评价当前系统 17.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描述工具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