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中国制造

合集下载

中国制造网免费会员进阶使用技巧[终稿]

中国制造网免费会员进阶使用技巧[终稿]

中国制造网免费会员进阶使用技巧首先感谢福友们对中国制造网的支持,我这里再给大家整理一些中国制造网免费账号产品发布的操作指南首先简单介绍下后台:1. Virtual Office, 这里你能发布产品,发布offer,编辑公司信息。

2. Message Centre, 是客户发给你的询盘,同时你的邮箱也会收到询盘。

建议邮箱和后台同时给客户报价。

3. My Products, 就是上面发布和更新产品的一个选项。

免费会员可以发布10个产品,每天最多更新15个产品。

4. My Offers, 你可以发布和更新offer, 这里的offer它的作用和products差不多的,如果买家搜索offer board的时候就会找到你。

最多发布10个,更新每天15个。

5. Member Info,是你编辑公司信息,证书和修改产品的地方。

6. Showroom 是MIC 送给你的二级域名网,但只有核实你的公司信息之后才会有。

免费会员使用经验:一.产品发布技巧:所有平台的操作,目的都在于让客户找到你,而关键词是连接你和客户的最关键的桥梁,所以关键词的设置应该放在第一位。

首先点击My Products选项,点Add a New Product,出现以下的后台。

1. 产品名称:名称里面不能含有supplier manufacturer等字眼,可以包含证书名称,产品型号。

最好是设置得全面一些,但是要够醒目和够吸引别人点击它,准确的产品名称+比较能突出你们优点的字眼比较好。

2. 关键词设置:这里是重点,上面说了,这个是连接你和客户的桥梁,虽然客户能坐飞机来找你,但是网络里面没有飞机,所以你要将这座桥修好,客户才能找到你,也让你能通过这座桥到达订单的彼岸。

这里你可以设置10个关键词,关键词中即有热门关键词,也要有围绕热门关键词的产品属性的长尾关键词,总之就是多方面考虑不同买家的搜索习惯设置各种关键词!3. 上面这个是目录的选择,选择一个你们产品正确的类目,肯定是有助于客户找到你的,试想你将五金的产品发到食品行业肯定不好吧。

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

1.如何认识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有两个类型,一个是产品在中国生产,也有自己的品牌;另一类就是在中国生产, 但是没有自己的品牌。

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条道路上, 我们不仅要在技术上创新还要更加清楚地了解市场需要, 也就是了解消费者需求, 这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近十年来,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开始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显示出国际竞争力。

我国正在重演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曾经走过的发展之路,即凭借低成本优势承接世界制造业的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

总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

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多,“中国品牌”少,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品牌营销状况较为落后,“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劳动力、环境等方面的低成本优势2008年以来,以“物美价廉”为最大特点的“中国制造”,遭遇了五十多年来最严寒的春天。

人民币升值、资源价格暴涨、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使得“中国制造”仰仗的价格优势迅速丧失。

这样的形势将会迫使处于价格低端的“中国制造”,向价格中端甚至高端迈进,“中国制造”是必须发生这样的蜕变,以绝地求生的。

渐渐脱离廉价的消费品市场,向中高档的产品市场前进。

这样的事迟早会发生,这道槛也早晚得过。

中国必须打造数量众多的、属于自己的中国品牌,而且“中国制造”也具备了建造中国品牌舰队的实力,中国已初步达到了与发达国家在中高档产品上一较高下的发展阶段。

“中国制造”不能总是“物美价廉”,不能一直靠卖苦力、卖资源生存,“中国制造”不能总靠价格低廉、广种薄收、利润菲微血拼,而是要尽快地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性价比的产品,真正地让“中国制造”扬眉吐气。

当然,这个过程会是很艰难、很痛苦的。

如今,中国制造已经在升级转型,不再仅局限于制造环节,而是转向设计、研发这样的“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开始从生存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尽管离真正的“中国创造”还有距离,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大国重器的作文

大国重器的作文

大国重器的作文大国重器的作文「篇一」《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

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成就,作为建国以来第一部记录中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的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

从这个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及巨大的潜力。

从几十年前我国的装备不被其他国家认可,出口一台机器简直比登天还难,还要看尽外商的脸色,但如今世界各地的施工现场上都有中国制造的机械装备的身影,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每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的转变。

例如在世界上最大的磷肥选矿厂,这也是沙特政府矿业开发的一个重要项目,这个项目需要很多的设备,把几百家生产的设备集合起来,变成一套完整的设备,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设备系统,就无法做世界上工程的总承包,而在这个项目中有中国制造的机械在参与运转。

装备制造,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装备中国是为整个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个基础的手段。

装备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

以前中国是磷肥进口国,但现在我们所用生产的这套机器核心设备已经完全国产化,中国现在是磷肥第一大出口国,这就是装备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影响。

现在中国已经挤进全球225家承包商的行列。

这些发展与我国各行业的创新是离不开的,我国有着自我研发系统,有些技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数控机床,这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一个国家数控机床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有着很大的影响。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作为大国经济体,中国不能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财富之源、强国之本。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通过“三步走”来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如何认识中国制造业所面对的环境?中国制造业的现状、特点与困境如何?怎样看待和理解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及未来前景如何?中国制造业的路在何方?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因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其显著特征是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

在我看来,中国经济新常态符合追赶型后发经济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正在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经济新常态是工业化进程向后期阶段推进的直接体现,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必经阶段。

应当注意到,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过去那种依靠廉价而优质的劳动力、直接引进吸收国外的技术、巨大的内部市场、强有力的政府及其资源动员能力等支撑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已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在新的发展条件下,供给和需求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约束条件不同以往,这些都意味着原来的增长动力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要真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增长向创新驱动增长转变。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能否顺利迈向更高阶段、更高水平,关键在于新旧动力能否顺利实现平稳接续。

从全球背景看,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环境的变化,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最上游的角力场。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比如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了制造业竞争策略。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便以奇迹般的速度向前挺进,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

其中“中国制造”功不可没,但如今中国制造似乎受到很多人的质疑。

那么中国今后的道路又该如何走呢?关键词: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必要性可能性正文:背景介绍:2010年美国对中国的化工用品、装潢材料、纺织用品、金属制品等实行反倾销。

欧盟也对中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甚至连印度以及南美的一些国家也对中国进行反倾销。

而且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就一直是受到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简介中国制造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

只要在中国领土内制造的,不管它的技术、品牌、利益是否属于中国,都叫中国制造。

中国创造是一个所有权概念。

只要是技术、品牌、利益等属于中国资本控股创造的,不管它是在中国生产的还是在其他国家生产的,都叫中国创造。

张瑞敏这样分析:“创造”是“人无我有”,“制造”是“我有人也有”。

“创造”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的,如果不了解用户需求,“制造”得再好也只能是库存。

根据需求定制产品,可以兼顾高端和低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生产多元化产品,从而有效提高国际竞争力,降低国际竞争的风险。

“中国制造”是从硬件与低成本劳动力中要效益。

“中国创造”是从管理与技术中要效益。

中国制造的现状1、十分微薄的经济利益由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是出于产业链的下端,大多以劳动力集中型为主,一般有很少的附加值。

劳动者卖命的劳动往往只能得到很少的利益。

据估计,在国内制造商承接的贴牌生产中,外国人拿走了92% 的利润,中国人最多拿到8%。

我们往往需要生产出12亿件衬衣,才能换回1 架喷气式客机。

在出口贸易中有一半左右属于加工贸易,赚取的也仅是微薄的加工费, 因此“世界工厂”的繁华与“中国制造”在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中获得的微小利益形成强大反差。

2、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50年代美国把制造业转移到日本,60、70年代制造业中心又从日本转移到了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80年代以来制造业进入中国大陆。

中国制造网手机版(MIC Mobile)使用指南

中国制造网手机版(MIC Mobile)使用指南
频道栏目可用操作搜索框search用关键词搜索产品商情公司信息搜索首页home登录sign登录中国制造网手机版登录产品目录productdirectory一级目录按目录浏览产品信息查看搜索联系一级目录按目录浏览求购商情查看搜索联系商情板offerboard最新商情newoffer浏览最新求购商情查看联系公司信息companyinfo浏览会员公司信息查看联系产品列表productlist浏览会员产品信息查看联系会员信息展示member?sshowroom商情列表offerlist浏览会员商情信息查看联系会员注册joinnow免费注册会员注册浏览未读邮件查看回复删除加入通讯录加入黑名单浏览所有邮件搜索查看回复删除加入通讯录加入黑名单浏览已发送邮件搜索查看重发删除查看联系人列表删除发送询盘信息中心messagecenter查看黑名单列表删除product状态为approved的产品列表重发offer状态为approved的商情列表重发管理公司信息修改管理会员信息修改我的办公室virtualoffice会员信息memberinfo修改密码修改如何访问中国制造网手机版
1. 如何访问中国制造网手机版?
(1)请确定您的手机为智能手机,支持 WAP 上网(具体可以咨询您的手机制造商或售后服务 商,或参考手机上网相关使用说明)。
(2)请确定您的手机已开通上网功能,具体可咨询您的通信运营商。 (3)请使用您的手机访问:或。
中国制造网手机版充分满足了国内外用户的移动办公需求,也顺应了 3G 的浪潮以及移动电子 商务的发展趋势。无论您在外出差,在工厂验货,在机场迎接客户;不管您身边有没有电脑、宽带, 只要您有一台智能手机,便可随时随地收发商业讯息及管理自己的公司/产品信息。全球商机,一手 掌握!
2
中国制造网手机版功能表

高考作文工匠精神范文(7篇)

高考作文工匠精神范文(7篇)

高考作文工匠精神范文(7篇)高考作文工匠精神篇1梦的背后,是一张保护网大国工匠,匠心筑梦。

但梦的背后,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血与泪。

一个人太渺小,生活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击倒,一个工匠形单影只,聚不起社会的力量,中国制造跟不上工业4.0的步子,大国工匠梦的背后,工匠精神的背后,需要我们用网来保护。

墨子·尚贤中语云:“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

国之贤者,髙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之以令。

”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会之力而形成一张梦的保护网,梦不会碎。

髙与之爵。

德国有许多蓝领工人却是比白领经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和技术为生,虽是工人却也体面得像个绅士。

这是社会给予他们的肯定给予他们那双劳动后布满老茧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国工匠,需要这样一张来自社会的保护网,不受人白眼,深爱着自己的职业。

厚与之禄。

梦也是需要金钱为代价的,当商人等不及一个个精细打磨的手工瓷器,市场上流动的就只能是统一形态的碗和盆。

何不多给工匠们一些时间,一些支持助他们圆梦?他们圆梦的时候,中国才能真正走入工业4.0,这张金钱锻造的网,少不了。

重之以令,给予工匠们以礼遇,荣耀,就像(感动中国)所做的那样,给予那些不知名的英雄以最光明的舞台,这是一张荣耀之网,网住的是人心,是感动,也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工匠精神,我想带着如此满满的感动工匠们的心底也必是充满暖意,他们定会制造出更为精良的匠心之作,匠心筑梦也定会吸引更多的匠人怀揣着工匠精神一同筑梦梦需要网的保护,社会要动起来,织一张地位,财富,礼遇,与荣耀的大王,网住了工匠精神,网住了中国未来。

梦的背后,是一张保护网,你我一同编织。

高考作文工匠精神篇2有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

中国制造网操作技巧详解

中国制造网操作技巧详解

中国制造网操作技巧详解——如何在中国制造网(made-in-china)上做生意1、在中国制造网上轻松吸引买家,信息品质是关键---如何在Made-in-china上发布高品质信息?(1)外贸企业选择好的产品名称好的名称=准确完整的产品名+适当简洁地个性化A、中国制造网上产品名应为常用产品名,请尽量少用生僻的别称。

B、产品名要完整具体,请勿使用太过粗略的词。

如:架子类(Rack)产品,应使用Bathroom Rack,Glass Shelf等表明功能、材质的明确的产品名,请勿单独以Shelves为标题。

C、中国制造网中的产品名请勿使用指代不明的词命名。

如:New Products,New Toy等这类词语不适合作产品名称或标题。

D、产品名称可以适当的个性化,添加中国制造网行业标准/已获通过的认证,型号,系列,品牌,缩写/全称。

E、MIC中,个性化词汇不能直接代替产品名。

如:Black Bear Toy就不应该写成Black Bear;Saint Stone Sculpture就不应该写成Saint。

F、当大小写表示不同产品时,要注意区分大小写,否则首字母大写即可。

如:Pet Bag是指宠物包,PET Bag是指PET材料制成的包。

(2)注意中国制造网中的产品描述产品描述的丰富和专业是海外买家十分关注的,外贸企业在MIC中的产品描述的内容尽量做到专业、详尽,注意特色(卖点)的突出,有针对性。

产品的技术参数、尺寸、规格、材质,工艺/设计特点都是产品重要且海外买家关注的信息内容,甚至如果外贸企业能做到对产品的包装,装箱尺寸和毛重,净重的介绍,使客户一目了然就更好了。

总之要尽量把产品的个性、特色和优势在描述中体现出来。

同时,一定要避免过于简单的一句话描述,也尽量不要用公司描述来代替,或使用相同的产品描述。

(3)产品图片产品图片是否清晰、漂亮、有吸引力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产品在中国制造网上的点击率,高质量的图片对于产品和商机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买家在网上无法看到实物,如果没有图片或者图片很小很模糊,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记者模拟体验没有“中国制造”生活(图)2007-09-30 05:33:42 来源: 杭州网(杭州) 网友评论 365 条点击查看核心提示:针对最近屡屡有媒体对“中国制造”出现一些问题的报道,日本一位记者决定模拟体验一天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他得出的结论是日子根本没法过。

没有中国制造,这个房间基本要搬都市快报9月30日报道清水美和是日本东京的一位资深新闻评论员,因为最近屡屡有媒体对“中国制造”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夸张报道,他决定模拟体验一天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

他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首先,我要声明:如果想挑战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那简直是徒劳。

”睡成了问题如果没有了中国产品,我首先想到的是睡觉问题。

我家的寝具差不多都是中国产的。

一张床在有钱人光顾的高档店,价格会是普通家具店的四到五倍。

当然,我只能选择后者。

而在普通家具店里,床、床垫、被子、甚至床单也是中国制造的。

假如没有中国产品,我的寝具岂不都要重新购置?否则,我就只好每晚拿纸板当床垫,上面再铺几张报纸睡了。

没有了中国产品,还有件事让我为难,我的IBM电脑是在中国组装的。

时下的报社,没有电脑恐怕一篇稿子也没法写。

另外,变压器、网卡、闪存等附属品大多也是中国生产的。

穿成了问题清早起床,我发现自己的内衣和衬衣全都是中国产的。

有几套西装是日本产的,可是领带多数印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就连我在海外买的名牌皮包,也是中国货。

没有中国产品的话,那我只好不穿内衣和衬衫,只套着西装,手提塑料袋上班了。

那将多尴尬啊。

日本的工薪族里,不少人像我这样,在东京郊区离地铁站较远的地方买了房。

上班时,我通常骑自行车去地铁站,那辆自行车就是“中国制造”。

如果没有了中国产品,那我只好步行了。

普通自行车店有非中国产的自行车吗?店主回答说:“全是中国的。

”再想想,自己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机、电子词典、录音机等物品,即使产地署名日本或欧美,也有很多零部件或者组装地是在中国。

家里的空调、风扇、微波炉,明明是日本品牌,可它们仍然是“Madein China”。

吃成了问题午饭时我想躲避一下中国货,可马上发现,即使是荞麦面、腌菜、裙带菜等日本食品,原料大部分也是从中国进口的。

在外边吃饭时使用的卫生筷就更不用说了。

晚上,同事们相约去串烤店里喝杯啤酒。

据店家说,店里烤制的鸡肉串都是事先在中国穿好,冷冻后运来的,店里早就没有专门往扦子上穿鸡肉的小工了。

另外,配啤酒吃的毛豆也大多来自中国。

太太说:“如果生活中没有了中国产品,那饭就没法做了。

”的确,洋葱、大葱、胡萝卜、竹笋等蔬菜,鳗鱼、扇贝等海鲜以及鸡肉、猪肉,甚至酱油等调味料,也大多产自中国。

另外,厨房里的锅、杯子、盘子、叉子等厨具和餐具,也有中国产品。

在日本,或许有一部分人可以不吝惜金钱,买高级家具、穿品牌服装、吃高档料理,过着没有中国产品的日子。

可即使是他们,也不可避免在外出吃饭时接触中国货。

而像我们这样并不宽裕的中低收入消费者,早已成为中国产品的忠实拥趸。

关注是因为我们太依赖最近,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

日本一些超市的生鲜食品柜台,一贯占有绝对数量的中国蔬菜、海鲜、肉类制品日益减少。

据店员讲,这是受到中国食品安全报道的影响。

“中国产品不安全”的意识正在日本消费者中蔓延,可是据厚生劳动省对2006年进口食品违禁率的统计显示,中国商品仅有0.09%,低于美国的0.12%,更不在加纳(8.79%)、巴拉圭(3.98%)、厄瓜多尔(3.91%)等十个最差国家之列。

中国产品的违禁问题却最遭非议,这完全是因为我们非常依赖中国产品。

不过,中国的生产者们要认识到,正因为他们拥有引以为豪的市场占有率,消费者不得不依赖他们,他们也因此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过去,日本的产品在欧美也一度是“便宜和质量差”的代名词,但我们从未间断过对产品品质的不懈努力。

因此在劳动成本不再占优势的现在,我们仍然保持了强大的出口竞争力。

对于中国产品或者食品来说,现在正是这个漫长和艰难过程的开始,我相信中国人一定能跨越这个阶段。

2009-08-20 09:26:03来自: 幽篁《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家庭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真实经历》(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 One Family's True Life Adventure in the Global Economy ),莎拉·邦乔妮(Sara Bongiorni)著,威莱出版社(Wiley)2007年6月29日出版,精装本235页,定价24.95美元。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逐渐成为一种现实,而不再象以往那样,仅仅停留于概念层次:中国对钢铁等原材料的需求,促使全球废金属价格达到历史新高,以致世界各地的盗贼纷纷去偷窃铁制窨井盖(见詹姆士·金奇的《中国震撼世界:饥饿之国的崛起》一书)。

各国政要纷纷将目光投向北京,诸多媒体先后进行有关中国的封面或专题报道,出版界也推出了大批以“中国世纪”、“中国公司”为名的著作;一些学者甚至根据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出现的“中国热”,提出中国的成功已经为世界提供了一条有别于“华盛顿模式”的发展道路,现其所缺的只是一套圆满的“主义”而已。

这无疑是自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但却真正融入全球化进程长达一个半多的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之关系取得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对此,一个看似普通,实际上却最具说服力的例子,是所谓的“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包括美欧发达国家,深入千家万户,并逐渐牢牢占据了各个生活场所,诸如厨房、客厅、卫生间、卧室,无所不至;以致于许多人会问:现在没了中国制造,我们的生活将会如何?美国资深记者莎拉·邦乔妮的《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就是尝试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

事情源于2004年的圣诞节。

在那一年的节日庆典过后,准备清理家居时,邦乔妮突然注意到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中国制造”正在占领她的家庭: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屋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

于是她把家里所有的用品分“中国制造”和非中国制造两类进行了一次盘点,结果发现总共39件用品中,“中国制造”25件,非中国制造14件,也就是说,64%是中国产品!美国的圣诞节简直已经成为中国人制造出来的节日!这一发现让邦乔妮觉得不安。

她说服了她的丈夫,做出了一个决定,从第二年的元旦开始,一直到年底,整整一年都不再购买新的中国制造产品。

邦乔妮表示,这样做并非为了惩罚中国,也非为了什么就业问题,她仅仅是想借此评估一下“中国制造”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了美国人的生活,需要多大的代价和多久的时间才能达到放弃购买中国产品的习惯,以及这样做会带来多少不便,等等。

结果如何呢?首先碰上的就是她四岁儿子的球鞋问题。

原有的鞋已经太小,无法再穿。

为了给他买一双新鞋,邦乔妮四处找寻,弄得疲惫不堪,在经过两周的奔波之后,终于再也受不了,花60美元给他买了一双从意大利进口的运动鞋。

而一双中国产运动鞋才10美元,这让邦乔妮着实有些心疼。

随后的麻烦更是接连不断:为了给丈夫的生日蛋糕买蜡烛,邦乔妮开车去了6家杂货店都没有买到,最终不得不在厨房里找出一盒落满灰尘的但仍印有“中国制造”标志的蜡烛来,将就用了一下;一个旧抽屉从一月起就拉不开了,但却找不到非中国制造的修理工具;家里的搅拌器和电视机坏了,极度影响日常生活;甚至不得不用起了旧式的扑鼠器,因为新式的也是中国制造的。

最后,她的丈夫决定自己缝睡袋给小孩,甚至自己做木船和吉他,但是邦乔妮担心,到时他会发现连针线和其它一些小零件都是“中国制造”!这些还不是最麻烦的。

最麻烦是的儿童玩具--对美国家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玩具,对美国家庭渗透最深的对象是儿童。

总是去买丹麦产的“乐高”(Legos)玩具作为生日礼物给他的朋友们,邦乔妮的儿子开始厌倦了。

为此他发起了一场“反抵制”行动,坚决支持“中国的东西”。

一天早晨,他们一家去百货公司购物的时候,儿子突然喜欢上了一个南瓜玩具,他哭着说:“我们已经很久不用中国的东西了。

”他为此纠缠了邦乔妮一天。

第二天早晨,邦乔妮不得不去商店买下了那个玩具。

的确,就像经济学家纳罗夫(Joel Naroff)在该书序言中指出的那样,美国2006年进口的1.7万亿件商品中,约15%来自中国,其中多数是沃尔玛或其他零售商的常见商品,属于一些中低阶层美国人生活的必需品。

邦乔妮说得好:“有时我也担心就业机会流失到海外或者有关侵犯人权的报道,但价格总是最终战胜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根本无法拒绝中国出售的产品。

”这说明,“中国制造”已经在无形中影响和侵入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当美国的麦当劳和肯德鸡正在俘虏中国下一代的时候,中国玩具则在控制着美国下一代。

邦乔妮这样写道:“没有中国货的一年,生活简直是在与家人的争吵中度过的。

我试图证明…中国制造‟并不能影响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天晚上,我的儿子告诉我,一想到…中国购买季‟即将来到,他就感到很开心:…希望我们不要再有抵制中国产品年了‟。

”她的结论是:“经过一年没有…中国…的日子后,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中国商品你也可以照样(在美国)生活下去,但是你的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家庭开支也会大大增加。

以后十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长期担任商业新闻记者的邦乔妮一直撰写有关国际贸易的新闻稿件。

“我曾看过美国商业部的(美中)贸易统计,数以十亿计的美元,我认为它与我无关,”但这一年的经历“让我重新思考中国和我之间的距离,在把中国推出我的生活之外后,我得到一个…中国已经深深介入我们生活‟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邦乔妮的一年痛苦体验虽然说明了“没有中国商品你也可以照样生活下去,但是你的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这个道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商品具有不可替代性。

实际上,中国产品的优势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之上的,一旦失去这一优势,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将越来越不明显,最终有可能被印度制造或越南制造取代。

事实是,目前的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老龄化和劳力不足的迹象。

更为危险的则是,“中国制造”当前在全球范围正面临着一系列的信誉危机,有毒宠物食品、有毒牙膏、不安全玩具、不合格轮胎、有问题的水产品……,经过媒体的广泛传播,对“中国制造”的打击很可能是致命的。

这些都是“中国制造”的远忧近虑。

据《商业周刊》近期的一篇文章报道,瑞士的DSM营养产品股份公司过去不管如何尝试各种推销战略都收效甚微,但在出现了“中国制造”危机以后,情况就不再是这样了,“非中国制造”一下子成为主要的卖点。

报道还说,像DSM这样打“非中国”牌的食品公司在欧美还有不少。

这还仅仅是欧美,假如印度和越南这些国家也“趁火打劫”的话,又会如何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