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作图相关规范摘要

合集下载

场地设计 (作图)

场地设计 (作图)
场地设计作图是场地设计表达的方式。场地设计过程一般先经历场地分析作图,随着 设计深入到具体解决技术实施问题的场地竖向设计、场地管线综合设计作图等,在初设和 施工图阶段将分别进行不同阶段、不同深度的场地建、构筑物,绿化,广场,停车场及道 路布置定位、定线、定标高等。
场地设计作图有一定难度,关键要有工程实践的磨砺,才能逐步掌握多专业技术和综 合场地设计作图,只要做过多项各种类型的场地设计,经总结经验,逐步提高肯定能承担 场地设计作图重任;肯定能达到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真正具备场地设计的 综合实践能力。前几年的场地设计作图考核及格率较低。原因在于过去对场地设计作图和 实践有偏见、不重视。如今场地设计作图和实践已引起建筑师们的高度重视。应当相信工 程的磨炼是场地设计作图积蓄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场地设计作图提高水平的大课堂。
一、场地设计工作的特征 场地设计工作涉及内容较广,问题相对复杂,为了确保场地设计实践获得成功,必须 深刻理解、真正把握场地设计工作的如下四大特征,尤其要将其认真贯彻执行到场地设计 作图的每一个细微环节。 (一)综合性 场地设计涉及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环境等多学科内容,知识实用,相互包容、相 互联系,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场地设计工作因气象、水文、地质、地形、现状土地建 设条件、技术、经济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影响,在进行场地内外部空间组合、建筑的形态及 布置,以及绿化设计等工作时,须从建筑与环境艺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处理。……此外, 场地设计还涉及土石方工程、管线工程等专项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要统一协调技术、经 济、建设方面的种种矛盾,通过工程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场地设计工作的综合性设计特征。
430
交叉与干扰。同时,明确建筑群的主从关系,完善空间布置,安排场地内各种绿化及环境 设施。……所以这样的场地设计对建筑设计的制约性就很大,还有其位置、朝向、室内外 交通联系、建筑出入口布置、建筑造型的设计处理等都应贯彻场地设计的意图。场地设计 在一定程度上当然也取决于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建筑层数、形态尺度等;若能妥善处理 好场地与建筑之间的这些关系,就会使整体设计更加经济、合理。

绘图规范简介

绘图规范简介

四、标注和字体: ㈠、标注:
12、曲线巷道平面图尺寸界线及曲线参数应按下图进 行标注。
四、标注和字体: ㈠、标注: 13、在一幅图纸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视图时,尺寸应详尽标注 在主要视图上,辅助视图上只标注相关位置尺寸;当辅助视 图不在一幅图纸上时,应在该视图上详尽标注尺寸。 14、标注直径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φ ”;标注半径 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R”。 15、在平面图上标注倾斜巷道斜长尺寸时,应将尺寸数字加注 括弧。 16、标注倾斜巷道坡度时,在剖面图中直接标注巷道坡度,平 面图中在巷道旁标注箭头,箭头指向巷道下坡方向,巷道倾 角标注在箭头上方。 17、井巷名称、工程区段、构件、曲线参数、钢筋等可用引出 线标注编号、代号及文字说明,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引出线 应采用细实线绘制,用直线或折线表示。同时引出几个相同 部分的引出线,宜互相平行,也可画成集中一点的放射线。
图或地质平面图上(确保各类地质信息齐全),根据设计需 要选用整幅或截取合适的范围作为底图,绘齐已有巷道,开 展设计工作;设计过程中未经地质资料提供部门书面同意, 底图上所有地质和水文资料不得随意更改或删除。
2、选用的底图,要能够显示全部地质信息与设计工程
以及关联的生产系统、与相邻采区、煤层、工作面和巷道之 间在平面或空间上的关系等。具体为:
风、水、压风、瓦斯抽排管、电缆、信号线吊挂位置和高度;
水沟位置和尺寸等。
五、设计图纸绘制: ㈥、其他图纸:
1、生产系统图:与采区和工作面设计有关的通风、运 输、压风、供风等生产系统图,以相应的采区和工作面平面 图为底图绘制,要能全面反映采区、区段或工作面与上级系
统及相邻同级系统间的关系;包括供电系统图、排水系统图
绘图规范简介
一、总体要求:

测绘技术中地形图绘制的规范要求

测绘技术中地形图绘制的规范要求

测绘技术中地形图绘制的规范要求地形图是反映地表地貌和各种地貌要素分布的专业地图。

在测绘技术中,地形图的绘制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以确保绘制出准确、详细且可靠的地形图数据。

本文将探讨地形图绘制的规范要求,并对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

地形图绘制的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图幅划分、图例设计、符号标注、等高线绘制、色彩运用等。

首先,图幅划分是地形图绘制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地形图以一定的比例尺来绘制,每个图幅应包含完整的地形要素,并具有一定的地理界限。

图幅划分不仅要与实际地理环境相符合,还要考虑地图的布局和美观度。

其次,图例设计是地形图绘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图例是用来解释地图上所绘制要素的符号的图形显示,它起到了让人们迅速理解地图含义的作用。

图例设计应注意到简洁易懂、系统完整、符号鲜明等特点。

通常情况下,地形图的图例应包含地貌要素符号、水系符号、交通符号等重要要素。

图例中各符号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要素也需要精确设计,以避免产生误导或混淆。

符号标注是地形图绘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正确的符号标注能够准确传达地理要素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它相关信息。

在地形图绘制中,符号标注要求符合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符号标注的精确性和一致性是地形图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进行符号标注时,需要注意符号的位置准确、标注文字的字体清晰可辨认、大小适中,并避免重叠和混淆。

等高线绘制是地形图绘制中的重要技术。

等高线是用来表示地表上各点的高程差的线。

在地图上,通过绘制等高线,可以直观地展示地形起伏和地势变化。

等高线的绘制应遵循规范要求,包括等高线线型、间距和密度等。

等高线的线型多采用点划线,刻度间距要根据比例尺来确定,同时等高线的密度也应适中,以使地势的变化能够清晰表达。

最后,色彩运用是地形图绘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色彩运用可以增强地图的可读性和直观性。

在地形图的绘制中,色彩代表地形类型和要素,如山地、平原、水域等。

色彩的选择要符合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以准确地传达地势和地貌的特点。

场地作图知识点总结

场地作图知识点总结

场地作图知识点总结场地作图是指根据实际现场情况,用图形的形式将建筑物、设施、道路等区域进行准确地描绘和标注,以便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工作。

在建筑、土木工程、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场地作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在进行场地作图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技巧,下面就对场地作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形图的绘制地形图是描述地面地形起伏和地貌特征的一种图式,通常用等高线和颜色来表示。

地形图的绘制非常重要,它可以直观地展现出地面的高低起伏、坡度和地势特征,对于工程规划和设计非常有帮助。

绘制地形图需要先进行实地测量,然后根据测量数据进行绘制。

绘制地形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是表示地面上各点海拔高度的曲线,用于显示地形起伏。

绘制等高线需要掌握测量数据和绘图技巧,保证等高线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2. 地形图的颜色选择:地形图中常用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地貌特征,比如绿色表示平坦地形,蓝色表示水域,棕色表示山区等。

选择合适的颜色可以直观地展现地形特征。

3. 补图的绘制:地形图上通常还需要标注一些地物信息,比如道路、建筑物等。

这些地物信息的标注也需要准确地绘制出来,以便规划和设计工作。

二、建筑平面图的绘制建筑平面图是描述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的一种图式,通常用平面图形和标注来表示。

建筑平面图是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它可以清晰地展现出建筑物的布局和空间结构,是建筑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绘制建筑平面图需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 建筑物的测量和标注:在进行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时,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精确的测量,并标注出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和结构。

这包括房间的大小和位置、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等信息。

2. 平面图形的绘制:建筑平面图通常使用几何图形来表示建筑物的布局,需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绘图工具,保证图形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3. 标注和图例的设计:建筑平面图中常常需要标注一些重要信息,比如建筑物的标高、材料和结构等,同时也需要设计图例来解释图中的各种符号和标注。

场地作图小结

场地作图小结

场地作图小结大纲:检验应试者场地设计的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包括:场地分析、竖向设计、管道综合、停车场、道路、广场、绿化布置等,并符合规范要求。

本人最近复习了场地作图,看了些习题(不同版本上的习题差不多),现小结一下,供各位考友参考。

一、场地分析题型1、平地平面可建范围确定给定一个场地平面,给定周边环境,给定规划控制条件,要求画出可建可见范围;2、剖面空间可建范围确定给定一个剖面空间,给定空间尺寸,给定规划控制条件,要求作出建筑剖面空间上的可建范围。

3、坡地平面可建范围确定给定布有等高线的平面,要求确定一定坡度(如10%)范围内的可建范围。

4、台地(含部分坡地)的可建范围的确定给定台地(含部分坡地)的地面高程,给定场地内建筑环境,规划控制条件,要求作出平面可建范围。

5、在地形图上作出可建范围给定一有等高线的地形图,给定场地边线及设计高程,要求确定场地挖填界线,边坡和挡墙投影轮廓,画出场地上的建筑控制线。

对这部分作图,涉及的内容有:1、退用地界线要求;2、退道路红线要求;3、退河流蓝线要求;4、退古建保护线要求;5、防火间距要求;6、日照间距要求;7、相邻停车场出入口视线要求;8、规范规定的房屋间距要求,如教室;9、其他特殊规定要求,如传染病房。

这些题着手不难,但陷井多,容易的部分多。

结合本人练习中碰到的问题,归纳如下:1、房屋间距表示时角上没用圆弧(视频课上说不一定做圆弧,本人疑惑中);2、可见范围太小没有画出,对照答案,我发现,即使作出的范围做个猪圈都不够,也还是要画出来的;3、日照间距没考虑场地设计高程的高差;4、无日照要求的部分(往往在边角上)多出的可建部分没画上;5、没有考虑建筑距边坡底和挡墙上口距离是不一样的;6、有树木保留要求时,没画出邻树木的可建线;7、尺寸标注不全;8、题目对建筑、运动场的退线要求不一样没看清;二、竖向设计题目类型有:1、道路上绘制等高线、标高计算给定道路尺寸、坡度,主要点高程,要求作出规定的等高,计算指定点高程2、调整等高线给定有等高线的场地,给定设计场地(包括周边水沟),要求调整设计场地范围内的等高线,3、根据等高线确定填挖区给定场地自然等高线和设计等高线,要求找零线,区分填方区和挖方区。

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

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
⑤符号尺寸 依比例尺绘制的轮廓,应保持轮廓位置的精度。轮廓内说明符号, 应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图式、色标》的规定配置。 半依比例尺绘制的线状符号,应保持主线位置的几何精度。符号 的宽度、线型、线号的粗细,应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图式、色标》规定的尺寸。 不依比例尺绘制的符号,应保持其主点位置的几何精度。
田间道路工程:应绘制规划的田间道和生产路的位置、类别及会车 点位置,并按照标准图式进行绘制和标注。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应绘制规划的农田林网、岸坡防护、 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工程的位置,并按照标准图式进行绘制和标注。
其他工程:应标注农村居民点及其他建(构)筑物拆迁等工程,并 按照(TD/T1014-2007)和标准图式进行绘制和标注。
4、注记:
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图式、色标》 (TD/T1014-2007)的规定标注。
三、《制图规范》的主要内容——图件的一般规定 5、图面配置
B/2
B/2 B
2B
粗实线
(黑体)
细实线
仿宋
图所采用的高程基准、等高距、坐标系等
图辅廓助整图饰表::十项字目丝区,地两图理廓位间置靠图近、图图廓例角、和现整百状公图里中数的 的土坐地标利线用,结应构注表出、完规整的划公图里中数的,规横划坐前标后数土字前地应利加用注结该构 图对所比在表的等投。影图带例号宜,排其余列坐在标图线的只左注下出角个,、其十位他的辅公助里图数表 及可半根公据里图数面。情图况廓安角排应注在出适经当纬位度置。。
基础设施明现显状的图拐式点按处标注拐点 这个图式坐编标辑(X,Y)
以地形图或者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比
例尺采用1:1000~1:5000;比例尺1:2000 ,项目区所有字体高度7mm;1:5000字体 14mm,十字丝每隔10cm一个; 现状地物编号形式:名称-编号;

场地设计作图知识点

场地设计作图知识点

场地设计作图知识点场地设计是指根据特定的功能需求,将具体的场地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在场地设计过程中,作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将设计理念和构思转化为可视化的表达工具。

对于场地设计师来说,掌握一定的作图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场地设计作图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平面图设计平面图是场地设计中最基础的图表之一,它以俯视的方式展示场地的整体布局和分区。

平面图上通常包括场地的地形、道路、建筑物、绿化和其他景观要素等。

在设计平面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比例尺:平面图需要准确地反映实际场地的比例关系,因此在设计时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以确保图纸上的距离与实际场地的距离相符。

2. 图例:为了方便阅读和理解,平面图中需要标注清楚各个要素的符号和含义。

图例可以使用简洁明了的图形和文字说明,使人一目了然。

3. 尺寸标注:对于一些重要的建筑物或景观要素,需要标注其准确的尺寸和位置,以便施工人员可以按图施工。

二、剖面图设计剖面图是对场地纵向截面进行展示的图表,它可以显示出场地的高差变化和不同层次的布局。

在设计剖面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截面选择:根据设计需求和场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面位置,并在图中标注清楚。

2. 高差标注:对于图中的高差变化,需要通过标注刻度、箭头或其他方式来表示。

确保高差的表达准确清晰。

3. 线条表现:剖面图中的线条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地展现出场地的垂直变化。

可以使用不同线型或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物体或层次。

三、透视图设计透视图是对场地的立体表现,能够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场地的外观和空间感。

在设计透视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视角选择:选择合适的透视视角,使得整个场地的空间结构能够得到很好地展示。

2. 比例处理:透视图需要准确地反映出场地的比例关系,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注意透视点和透视比例。

3. 材质效果:透视图可以通过添加材质、光影等效果来增加真实感和层次感。

在设计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光照效果,使图像更加生动。

场地设计作图题知识点

场地设计作图题知识点

场地设计作图题知识点场地设计作图是指根据场地的特点和要求,利用图纸和相关软件来表达和展现场地设计的概念和实施方案。

它是场地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设计师更清晰地理解和传达设计思想,也方便了设计方案的沟通和展示。

下面将介绍一些场地设计作图中的常见知识点。

一、视觉表达技巧1.比例尺与图纸大小:在场地设计作图中,比例尺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根据场地的大小和图纸的尺寸来确定合适的比例尺,以确保图纸上的信息能够准确传达。

一般来说,较小的场地可以选择较大的比例尺,而较大的场地则可以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2.图形符号与标注: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场地设计方案,设计师需要运用图形符号和标注。

例如,用不同线型表示不同物体或者功能区域,使用特定图形符号表示树木、灯具等元素,同时标注各个要素的尺寸、编号和名称等信息。

3.透视图与剖面图:透视图和剖面图是常用的两种视觉表达方式。

透视图可以将场地设计方案立体、立体感强的展现出来,让人更容易理解设计意图。

而剖面图则能够剖析场地的内部结构和空间组织,为设计方案提供更详细的展示。

二、元素布局与组合1.空间布局:场地设计作图中需要考虑场地内各个元素的布局,包括建筑物、景观设施、绿化植物等。

设计师需要合理安排这些元素,使得它们相互协调、组织有序,同时与周围环境相和谐。

2.比例与尺度:在场地设计作图中,设计师需考虑物体的比例与尺度。

比如,建筑物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绿化植物要考虑生长空间,道路要适应车辆流量等。

通过合理的比例与尺度处理,能够使设计作图更具真实感和可行性。

三、表达风格与色彩运用1.表达风格:场地设计作图的表达风格可以根据设计的主题和要求来确定。

例如,现代风格、自然风格、传统风格等不同的设计主题所对应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

设计师需要根据特定的风格运用线条、色彩和材质等元素,准确传达设计理念。

2.色彩运用:场地设计作图中色彩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能够给人直观的感受和美感。

设计师可以运用色彩来区分不同功能区域、突出重点元素,也可以通过色彩的搭配来传递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档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

4.2.2 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2 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B.《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规定:2.2.2 临街建筑物的台阶、平台、楼梯、窗井、地下建筑、建筑基础、围墙、工程地下管线及其他构筑物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

2.2.3 地下建筑物距离用地红线应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0.7倍,不得小于5m。

消防间距控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规定:第3.3.8条甲、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m。

注: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立的生活室与所属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6.00m。

第5.2.1条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1的规定。

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第 4.2.1条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的规定。

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注:防火间距应接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起。

第4.2.1条两座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与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当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00m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规定: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防火间距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规定:第8.0.5.8条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8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第5.0.3条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2.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古树名木《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规定:第3.4.4条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一、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成林地带外缘树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0m所围合的范围;2.单株树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以及其侧5.0m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竖向设计《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规定:3.2.2 各种场地的设计坡度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各种场地的设计坡度《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第7.0.4条广场竖向规划除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外,尚应与相邻道路和建筑物相衔接。

广场的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平原地区应为1%,丘陵和山区应为3%。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第8.0.2条城市用地地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坡度小于0.2%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2.地块的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3.用地的规划高程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规定:3.1.3 场地竖向设计的原则6.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或等于城市设计防洪、防涝标高;沿海或受洪水泛滥威胁地区,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设计洪水位标高0.5-1.0m,否则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

7.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

8.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场地周边道路设计标高,且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

9.场地设计标高与建筑物首层地面标高之间的高差应大于0.15m。

道路、停车场(库)《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规定:第4.1.6条严禁将宽的单车道兼作双车道。

第4.1.7条汽车库内通车道的最大纵向坡度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汽车库内通车道的最大坡度注:曲线坡道坡度以车道中心线计。

第4.1.8条汽车库内当通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

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1/2。

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汪应小于2.4m,曲线的半径不应小于20m,缓坡段的中点为坡道原起点或止点。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第8.1.8.3条少于5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可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宜采用双车道;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口;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两个出入之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第12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大纵度坡度应不大于表5规定停车场通道最大纵坡度(%)《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公安部和建设部制定,1989年1月1日执行。

)规定:第10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m。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规定:第7.11.1条距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第7.11.3条停车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0m的轮椅通道,应使乘轮椅者从轮椅通道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规定:4.1.5 基地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连接的方位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城市规划条件,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与城市道路交接时,交角不宜小于75°。

2.距相临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起不小于80m,次干道不小于70m。

3.距地铁出入口30m(1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边缘不小于30m。

(5m《民用建筑设计通则》,50m《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4.距公交站边缘不小于15m。

5.距学校、公园、儿童及残疾人等使用的建筑出入口不小于20m。

6.距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规定:第3.2.8条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在距入口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

管线综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规定:8.1.6 各种管线的埋设顺序一般按照管线的埋设深度自建筑物向道路由浅至深排列,其顺序为:通信电缆、热力、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和污水管。

《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规定: 第10.0.2.6条各种管线的埋设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2. 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10KV 的电力电缆、大于10KV 的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规定:第2.1.4条 编制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时,应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处交叉。

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第2.1.4.1条 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 第2.1.4.2条 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第2.1.4.3条 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第2.1.4.4条 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措施 规划·建筑 2003》规定:8.1.7 在车行道下管线的最小覆土厚度,燃气管为0.8m ,其他管线为0.7m 。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规定:第2.2.10条 对于埋深大于建(构)筑物基础的工程管线,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应按下式(6-2)计算,并折算成水平净距后与表2.2.9的数值比较,采用其较大值。

()2H h aL tg -=+∂ (6-2)式中L ——管线中心至建(构)筑物基础边水平距离(m ); H ——管线敷设深度(m )h ——建(构)筑物基础底砌置深度(m ) a ——开挖管沟宽度(m ) ∂——土壤内摩擦角(°)。

《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规定:第10.0.2.6条 电力电缆与电信管、缆宜远离,并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电信电缆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原则布置。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规定:第2.3.2条综合管沟内宜敷设电信电缆管线、低压配电电缆管线、给水管线、热力管线、污雨水排水管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