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十二个急救穴疗

合集下载

88个精选穴专穴专用(高清配图)

88个精选穴专穴专用(高清配图)

88个精选穴,专穴专用!(高清配图)【只需500元费用】学习内容:乳腺增生症、皮肤病、前列腺病特色疗法、鼻炎、火针.美容针、特色美容技术!《点击查看详情》全身穴位众多,仅经穴就有360多个。

综观穴位主病,一穴只治一病者极少;而一病对应的最有效的穴位,却比比皆是。

专穴专用,今天就给大家带来超实用的88个救命穴超清晰对照图,赶紧收藏了!1、救命穴——人中人中: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2、万能穴——合谷合谷穴:此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之所以成为万能穴,是因为它的作用十分多,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头痛、发热、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耳聋、经闭,滞产等病症。

3、长寿穴、强胃穴——足三里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4、消气穴——太冲太冲穴: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5、瘫痪穴、高血脂穴——环跳环跳:在臀外下部,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6、腰痛穴——飞扬飞扬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七寸,当腓骨后缘处。

7、疏筋穴——阳陵泉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9、补肾穴——太溪太溪穴: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10、止痛、冠心血管穴、心肌梗塞穴、发热穴——膻中膻中: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在胸骨体上。

11、补血穴、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12、止咳穴——尺泽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13、皮肤病穴、治痘穴——曲池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14、消炎穴——商丘商丘穴: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15、耳鸣穴——少海少海: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1、感冒:合谷、列缺、尺泽,头痛加印堂,咽喉疼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2、咳嗽:列缺、尺泽、丰隆。

3、胃痛:中脘、内关、足三里。

4、上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内关、足三里。

5、下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天枢、足三里。

6、恶心、呕吐:内关、足三里。

7、腹泻、痢疾: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8、便秘:天枢、支沟、上巨虚。

9、胁肋疼痛、岔气:外关、支沟、阳陵泉(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处)、阿是穴。

10、头痛:印堂、太阳、合谷、列缺。

、11、牙痛:颊车、下关、合谷、内庭(足第2、3趾缝纹头处)12、肩周炎:肩隅、肩liao、阿是穴。

13、膝关节炎:犊鼻(外膝眼)、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胫骨内侧髁的下方凹陷处)。

14、心痛、心悸:内关、神门、足三里。

15、神经衰弱、失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印堂。

16、眩晕: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印堂、百会。

17、高血压:曲池、足三里、涌泉、百会。

18、上肢麻木、疼痛、瘫痪:肩隅、肩liao、曲池、外关、神门、内关、合谷。

19、下肢麻木、疼痛、瘫痪: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

20、月经不调:三阴交、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

21、痛经:合谷、三阴交、关元。

22、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列缺、足三里、太冲、医风(耳垂后方凹陷处)、鱼头、鱼尾。

23、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太阳、合谷、足三里、太冲。

24、呃逆:内关、足三里、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25、耳鸣、耳聋:听宫、听会(屏下切迹前、张口凹陷处)、医风、外关、合谷、足三里、太冲。

26、急救:人中、内关、合谷、涌泉、十宣(手十指的尖端)、百会。

27、小儿惊风:人中、四缝、中冲(中指的尖端)、十宣点血。

28、腰痛:肾俞、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阿是穴。

五刺九刺十二刺法

五刺九刺十二刺法

五刺九刺十二刺法黄帝内经古针法精要---三刺,五刺,九刺,十二刺,导气法刺法《灵枢·官针》:“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

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

已入分肉间则谷气出。

故刺法: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

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

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

”概述:三刺是将皮内、皮下、分肉间分为浅、中、深三层进行针刺的方法。

目的:驱祛外邪(阳、阴邪),保留谷气(正气)。

后世徐凤据此提出天、人、地三才的分层刺法,并结合提插的紧慢手法,创立烧山火、透天凉等复式补泻手法。

【五刺法】《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藏”。

这是从五藏应合五体(皮、脉、筋、肉、骨)的关系分成五种刺法,故又名五脏刺。

五刺包括:半刺、豹文刺、关刺、合谷刺和输刺。

——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毛,此肺之应也。

”半刺是浅刺快出、不伤肌肉的刺法。

适用于肺系疾病。

如邪袭肺卫,发热咳喘等症。

因刺入极浅,不是全刺,故称半刺。

治疗小儿疾病常用此法。

方法:半刺的操作是“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

即浅刺于皮肤,刺得浅,出针快,如拔毫毛的一种刺法,主要作用是宣散浅表邪气。

因肺主皮毛,故半刺与肺相应。

临床应用:主治风寒束表、发热咳嗽、喘息等肺脏疾患及某些皮肤病,小儿腹泻、消化不良等证。

————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豹文刺是多点散刺出血,形如豹纹的刺法。

适用于心系疾病。

如疮疡肿毒、红肿热痛等症。

方法:豹文刺法是以穴位为中心,在经穴周围数针齐下散刺之意,刺时要使其入于脉络而出针后见血,因刺后出血点多如豹文,故称豹文刺。

本法与九刺中的络刺,十二刺中的赞刺同属浅刺放血的方法。

因心主血脉,豹文刺可泻经络之血,故与心相应。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宣散血络壅滞之邪,治疗心经积热,诸疮肿毒,麻木不仁等证。

————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或曰渊刺,一曰岂刺。

常见急症的中医穴位推拿按摩急救法

常见急症的中医穴位推拿按摩急救法

常见急症的中医穴位推拿按摩急救法日常生活中,一些急症或常见病发作时,往往不能及时赶到医院,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发生意外,在此种缺医无药的情况下,掌握几招徒手点穴治病的方法,常能为患者赢得送往医院的救治时间。

1常见急症的穴位推拿按摩法1.指压太阳穴止头痛: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已会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2.捏压合谷穴治晕厥: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可用拇指陷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续2一3分钟,一般会缓解。

3.陷压人中穴治休克: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陷压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4.按压劳宫穴降血压: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血压会急剧上升,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

此时按压劳宫穴(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5.指压少商穴治呃逆: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一分处。

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人,至有酸痛感为度,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可止。

6.指压内关穴止呕吐: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止呕。

内关穴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约1分钟即止呕吐。

7.点压天枢穴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即可排便。

8.捏脚后跟止鼻血: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回止血。

9.按揉足三里止胃痛:胃痛时,用双拇指按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3一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10.点压阳陵泉治胆绞痛:胆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

国际针灸标准穴位

国际针灸标准穴位

国际针灸标准穴位
国际针灸标准穴位是指国际针灸学会所确定的一组针灸穴位,用于指导针灸治疗。

以下是国际针灸学会认可的常用标准穴位:
1. 神阙穴 (CV6):位于腹部正中线下脐一横指,有调经、益精
等作用。

2. 大椎穴 (GB20):位于颈部后方、头颈交界处,有舒缓颈项痛、头痛的作用。

3. 关元穴 (CV4):位于下腹正中线,离肚脐上下三横指,有益气、补精等作用。

4. 曲池穴 (LI11):位于手臂外侧纹端,肘关节外缘靠内1横指
凹陷处,有清热、解毒等作用。

5. 内关穴(PC6):位于手臂内侧纹端,腕掌侧横纹上两横指处,有镇静安神、调理心脏等作用。

6. 足三里穴 (ST36):位于胫骨前外侧约2横指下,有调理胃肠、增强免疫等作用。

7. 太冲穴 (LR3):位于足背骨第1、2骨之间,有疏肝、舒经
等作用。

8. 神门穴 (GV20):位于头顶最高点,连线两耳尖,有舒神、
开窍等作用。

9. 崑岡穴(GB30):位于臀部外侧突起的凹陷处,有舒经活络、缓解髋关节疼痛等作用。

10. 三阴交穴 (SP6):位于小腿内侧骨隆突上3横指处,有调理脾肾、活血化瘀等作用。

这些标准穴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具体选用哪些穴位还要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需要进行判断和调整。

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常用针灸穴位1.尺泽(ch i zd LU 5) 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 b ngzu i, LU 6)郄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L i eq R e, LU 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鱼际(Y印,LU 10) 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 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

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Sh d osh d ng, LU 11)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sh d ngy&ng, LI 1)井穴【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曲必LI 4) 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中医针灸穴位与作用简明手册

中医针灸穴位与作用简明手册

中医针灸穴位与作用简明手册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理身体,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手册旨在向读者介绍常用的针灸穴位及其作用,以便读者在阅读后能够下载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第一部分:头部穴位1. 神阙穴(D23)作用:有助于缓解头痛、眩晕,改善精神状态。

2. 梁门穴(D20)作用:能够治疗眼部疾病,如视力模糊、眼疲劳等。

3. 攒竹穴(E2)作用:可减轻鼻塞、流清涕,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

4. 颊车穴(E4)作用:有助于缓解牙痛、颌面肌痉挛等口腔问题。

第二部分:上肢穴位1. 太渊穴(P6)作用:是治疗恶心、呕吐以及妊娠反应的常用穴位。

2. 曲池穴(LI11)作用:能够缓解上肢肿痛、关节炎等症状。

3. 侠溪穴(P5)作用:可缓解手指麻木、关节炎等问题。

4. 十宣穴(P10)作用:有助于缓解手肘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

第三部分:中部穴位1. 气海穴(CV6)作用:能够调节和增强腹部脏器的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等问题。

2. 缺脾穴(SP6)作用: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腹胀和便秘等症状。

3. 关元穴(CV4)作用:可调理生殖系统,改善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4. 腰眼穴(BL23)作用:能够缓解腰痛、肾虚等腰部问题。

第四部分:下肢穴位1. 三阴交穴(SP6)作用:是常用的调经、养血、利尿的穴位。

2. 飞扬穴(BL58)作用:能够缓解下肢肿胀、疼痛以及跟腱炎等症状。

3. 左眉穴(GB14)作用:有利于缓解头痛、眼疲劳,调整情绪。

4. 丰隆穴(ST40)作用:可改善下肢湿气重、肠胃气滞等问题。

通过阅读上述资料,您可以下载并打印下来,供日常练习和参考之用。

中医针灸穴位与作用简明手册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针灸的原理和应用,以便在适当的情况下自行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针灸疗法。

(未满1500字)。

针灸急救技术

针灸急救技术

后要特别注意查找病因,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10 原发病,、以免贻误病情。
精选ppt
②急救时患者应去枕平卧、注意保暖、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 的地方立即给以上氧;医生应动作迅速、沉着冷静、不慌不乱; 应嘱咐患者家属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2、抽搐
治则:熄风止痉,只针不灸,实证用泻法,虚证平补平泻。
其他疗法:耳针:取肝、肾、皮质下、神门、脑干。毫针强刺 激,留针30—6 0分钟;或埋针数小时。
注意事项:①抽搐属危急病症,经针灸急救处理抽搐停止后, 应及时查找病因,明确诊断,积极治疗。②病人拙搐发作时,不 可过度用力对抗抽搐肢体,以防伤及患者,并且小心将软毛巾等 塞入患者口中,以防咬舌。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堵塞窒息。 ③病人在抽搐时针刺或针刺中出现抽搐,特别要注意防止断针、 滞针、弯针等现象发生。
5
精选ppt
5、胆绞痛: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突发性 右上腹剧痛、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为主要 特征,疼痛部位拒按、压痛或叩击痛,并向右 肩背部放射。常见于西医学的多种胆道疾患如 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等。
6
精选ppt
6、头痛:又称“头风”,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头痛的部位多在前额、巅
22
精选ppt
其他疗法:①皮肤针:重叩印堂、太阳、阿是穴,每 次5—10分钟,直至少量出血。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 或肝阳上亢型。②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③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刮肘窝、月 国 窝。
注意事项:①针灸治疗头痛疗效显著,对某些功能性 头痛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对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 针灸也能改善症状,但应同时注意原发病的治疗,以 免贻误病情。②部分患者由于头痛反复发作,迁延不 愈,故易产生消极、悲观、焦虑、恐惧情绪。在针灸 治疗昀同时,应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常用十二个急救穴疗
1、晕厥——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口诀:晕厥要在山里涌泉边的水沟中冲醒。

2、虚脱——素膠水沟内关。

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

3、抽搐——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

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引发抽搐。

4、中风闭证——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

口诀: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冲,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

5、中风脱证——关元神阙(隔姜灸)。

汗出配阴郄(xì)、复溜,小便失配三阴交。

口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
6、痛经——(实证)中极、次髎、地机。

(虚症)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髎)低级(地机)食品。

虚痛是三阴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元)。

7、内脏绞痛
(1)心绞痛——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

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

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其(期)门自通,扬名(陵)全靠这。

(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胆囊穴中脘阳陵泉。

口诀: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

(4)肾绞痛——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口诀: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三叫三应肾即愈。

8、牙痛——合谷下关颊车。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9、高热——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边?是宣发热气。

10、血管性头痛
(1)外感头痛——百会太阳风池合谷。

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百会)我?让我头痛啊!
(2)内伤头痛
A、肝阳头痛——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口诀:慈(池)禧(溪)拜会太宗(太冲),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B、肾虚头痛——百会肾俞脾俞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C 、血虚头痛——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D、痰浊头痛——头维太阳丰隆阴陵泉。

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丰隆,可能是阴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E、淤血头痛——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阴交。

血淤何故头痛?是三股阴气交会(即三阴交)于血海是也!
11、急性腰扭伤——肾俞腰眼委中。

腰扭伤自己在肾部腰眼处揉揉,再放首娓娓中听的曲子。

12、呕吐——中脘内关足三里。

在关内走三里地中脘不舒服,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