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公开课课件1

合集下载

最新-2021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件27张 精品

最新-2021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件27张 精品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情境导入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时局全图》是辅仁文社的创办人之一谢缵泰创作的,是中 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画的背景是一幅中国地图,而熊、 犬、蛙、鹰等动物代表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版图上各据 一方,淫威乱舞,恣肆逞威,贪得无厌地瓜分中国,令人触 目惊心。左上方题有一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 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探究问题] (1)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结合史 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 (2)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出现这种 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 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分而治之,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 (2)状况: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原因: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 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 救国”的呼声与主张;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民间设厂。
4.影响 (1)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__政__治__变__革_。 (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 _维__新__变__法__运动。 [思维启迪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 了哪些重要影响? 提示:(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__1_9_世__纪__末___作为新的 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作抵押 (3)由外国人控制海关征收
史料二 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 关心的旁观者……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 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1898年12 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 [探究问题]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大借外债的危害。 (2)“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是指什么?美国为促进自 身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提出了怎样的对华政策? 提示:(1)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华的政 治势力。 (2)事件: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掀起瓜分狂潮,强占租借地,划 分“势力范围”。政策:“门户开放”政策。

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一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工业文明的崛起对落后国家的冲击
(埃及、日本、中国)
社会经济: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思想文化:西学东渐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后)
器物(科技)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制度(经政) 20世纪初 (五四新文化运动) 学西方— 资本主义
2、措施:节支增收 (1)节支: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 省军费开支 (2)增收:增加旧税征收额度;加强鸦片 税的征收;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3、结果: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 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一)、原因
从19世纪60、70年代到20世纪来自期,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 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获 得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 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 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 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3)一些爱国工商人士提出“实业救国” 的主张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 民族危机加深。 划分势力范围,分而治之 2、有人为此题诗:沈沈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愿望?
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 (1)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 (2)经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严重 清政府要偿还外债本息;各地 的自然灾害严重,增加经费兴修水 利和赈灾等。

《百日维新》课件1(40张PPT)(人教版选修1)

《百日维新》课件1(40张PPT)(人教版选修1)

gkxx精品课件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1.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瓜分
(1)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①德国军队1897年11月,强占胶州湾
②俄国1897年12月,强占旅顺和大连
③法国1898年4月,租借广州湾
④英国1898年6月,租借威海卫,1898年7月,强租
后来称之为“新界”的地区
⑤日本1898年4月,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
英国于1898年2月,强行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 范围,1898年6月9日,通过《展打香港界址 专条》租借新界99年,7月租借威海卫25年
日本于1898年4月22日强迫清政府将福建作为 其势力范围
意大利于1899年3月提出租借浙江三门湾未果
gkxx精品课件
租界:
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 出的作为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成为“国 中之国”,是列强侵略的据点。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 为势力范围
gkxx精品课件
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北京
天津
大连
海 渤 旅顺
威海卫

胶州湾 海 黄

gkxx精品课件
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 东。
gkxx精品课件
1842年 《南京条约
》割占
1860年 《北京条约
》割占
1898年 英国租借地
——康有为g《kxx应精品诏课统件 筹全局折》1898.1.29
gkxx精品课件
gkxx精品课件
请同学们参看课本133页【历史纵横】 回答问题:1.保国会成立时间? 2.保国会的宗旨和性质是什么? 3.保国会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1)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成立了保国会。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甲午战败,瓜分狂潮,中国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俄北瞰(kàn),英西睒(shǎn),法南 瞵(lín),日东眈(dān),处四强邻之中 而为中国,岌岌哉! 况磨牙涎舌,思分其余 者,尚十余国。辽、台茫茫,回变扰扰, 人心皇皇, 事势儳儳(chán), 不可终 日……海水沸腾。耳中梦中,炮声隆隆。凡 百君子,岂能无沦胥(xū)非类之悲乎!
3、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具体原因: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 密的组织,变法操之过急,又把希望寄托于完全没有掌握是实权的皇帝身上
4、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 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三、八国联军侵华
1、经过: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图
1900年6月10日,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向北 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
6月中旬 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 犯,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7月天津陷 落。
6月21日,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 8月中旬 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出逃,出逃 途中发布“剿匪谕旨”,出卖义和团,并命李 鸿章与列强议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俄国还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当时,南方各省督抚与列强洽商“东南互保” 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材料2: 百日维新的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
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
奉诏……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蔡新卉教学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左宝贵与平壤战役;邓世昌与黄海战役;旅顺陷落;丁汝昌与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进一步认清政治制度的腐败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衰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导入法本课可利用计算机显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

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出示伊藤照片),当他把这副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出示李鸿章照片),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第二讲__民族危机的加深与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演示文稿

第二讲__民族危机的加深与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演示文稿

古代中国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只有“天下” 的概念。 古代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总是把自己当作“天下共主”, 即“天子”,而把自己统治的地域称为“天下”。 所谓“中国”指的是“天下之中也”,四周则是“蛮 夷”。 有时“中国”也指华夏文化所及之地,故其疆域可以小 到只是中原地区,或者大到囊括大半个亚洲。 普通民众往往把朝廷与国家等同起来。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对的是一个个追求自我利益而不 择手段的近代“民族国家”,以及由一批民族国家组成 的国际体系。 西方列强的优势在于通过“民族国家”把自身在技术、 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整合成为综合实力。 中国传统的“天下之中”的观念动摇了,甚至连自己在 国际体系中的“身份”都成了问题,且民众也缺乏国家 的整体意识 。
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欺压造成的危机中,中国人对由种族、 地理、文化和历史纽带联结在一起“民族”逐渐有了自 我确认,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民族意识”一般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意识到自己归属于某个被称作“民族”的共同体,即 “我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关切并努力维护本民族的生 存、发展、荣辱、安危、权利、利益等等。
第二讲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中华民族民族 意识的觉醒
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二、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
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 下,以修约为借口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 中国而引起的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日本利用朝鲜问题发动 的侵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法、美、俄、德、 意、奥、日等八个国家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 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
英国夺取了四川全省和山西以及河南的矿 产开采权,还夺取了热河朝阳煤矿的开采权。
俄国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 采权外,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
法国取得了四川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 的开采权;
危从害发—:展德—掠国选夺自取《中得中国了国山矿近东产代各史资地》源,矿,中产使华的书中开局国采19权重83。年工版业。无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华开办的企业 危害: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商品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表现: 贷款 修路开矿 办厂 办银行 《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①承认日本控制朝鲜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识记《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史实。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⑶清政府甲午战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危害:列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④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识记《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史实。
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危害:列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
发展
民族资产 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
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九单元第1课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九单元第1课
繁重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 4.影响 (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 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
道路。
(2)19世纪末,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拯救 维新变法 民族危亡的______________运动。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特别提醒: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经济力 量的增长,不仅要求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历史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侵略势力开 始进入中国。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2)欧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 入了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主要表现
(2)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
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下,依然举步维艰。 三、学习延伸(教材P127) 你是否能结合梁启超这段话,分析一下甲午 战争后中国所面临的危机。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提示:(1)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 大借外债,而列强通过附有苛刻政治条件的贷 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割地规定,不但使中国失去大片国土,而 且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日本殖民统
4.阶级基础:随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
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 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 阶级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影响
❖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 加剧。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
时间
类别
甲午中日 商办 战争前 官督商办、官办
甲午中日 商办 战争后 官督商办、官办
厂矿数
53 19 63 18
资本额 (千元) 4707 16208
12465 5345
占总资本额 的百分比
❖ (1)使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并在 19世纪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 (2)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掀起了 维新变法运动。
课堂练习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 A )
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消工业品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1530
(截至1898年11月) 英国 俄国 德国 比利时 法国 美国
不仅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资源,还把经济势力和军事势力渗透 到那里。
列强在中国争夺开矿权
到1899年,美国先后夺取了山西平定、盂县煤矿 的开采权和四川麻哈金矿的开采权;英国先后夺取了 四川全省和山西盂县、平定、泽州、潞安以及河南怀 庆附近地区的矿产开采权,还夺取了热河朝阳煤矿的 开采权;俄国除了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 开采权外,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法国先 后取得了四川灌县、犍为、威远、綦江、合州、巴县 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的开采权;德国先后取得了 山东胶济铁路两旁和沂水、沂州、诸城、潍县、烟台 等地矿产的开采权。
资本输出的危害:
列强对中国输出资本加强了对 中国经济、政治控制,民族危机 加深。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2)政治上:直接割地 转变为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
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
熊—— 俄国 (东北)
虎——英国 (长江流域)
蛤蟆——法国 (两广、云南)
肠—— 德国 (山东)
太阳——日本 (福建)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 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 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 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数量少、技术力量薄弱 受双重压迫
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 ,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 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 ……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 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 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困难:
民族工业无力与外商企业竞争 民族工业面临封建势力的压迫
20
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影响
*
第1课
甲午战争后 民族危机的加深
渭南中学 张蒙
*
知识回顾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赔款:白银二亿两
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与之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开设工厂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 D)
① 攫取高额回扣利息
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 和轮船 吗?你 们知道 它们发 明于什 么时候 ?谁为 它们的 发明做 出了重 要贡献 ?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为工 业革命 提供了 理论基 础。

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 研究同 工业生 产紧密 结合。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的 发明和 运用过 程。

课堂总结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 上第一 次打破 世界各 地区的 封闭状 态,逐 渐使世 界连成 一个整 体。为 什么在 以后的400年间 会产生 这样的 奇迹? 简而言 之,是 由于资 本主义 创造了 巨大的 生产力 。以蒸 汽机为 代表的 第一次 工业革 命和以 电动机 为代表 的第二 次技术 革命, 人类的 生活 进入了 一个新 时期。

设疑——简要解释何为工业革命之后 ,提出 “‘工 业革命 ’首先 从英国 开始的 条件有 哪些” 这一问 题,让 学生带 着问题 阅读该 部分内 容,并 勾画重 点。( 板书问 题)

解惑——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市 场等方 面解答 上一问 题,引 用《共 产党宣 言》中 的句加 以辅助 解释。 (分点 板书答 案)

1.阅读教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 起的条 件和特 点。(从 政治、 经济、 自然科 学等方 面思考)

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和改革 ,资本 主义制 度在欧 美进一 步巩固 和扩大 。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 展开, 欧美主 要资本 主义国 家的经 济迅速 发展。

22.4% 77.6%
70% 30%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 (1)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 (2)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 呼声。
❖ (3)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 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 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突袭运载 中国士兵的英商轮“高升”号,同时 在陆地进攻朝鲜牙山成欢峄清军驻地, 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景
大清朝败给了“蕞尔小国”日本,在中国 及世界上引起了巨大震动。日本一跃成为 与英美并肩的强国,从此走上了不断扩张 的路子;而大清国却陷入了世纪末的恐慌 , 而且背上了2亿两白银的沉重包袱;列强 则更看到了中国的软弱可欺,趁火打劫,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启发——勾画课本提到的珍妮纺纱机 、改良 蒸汽机 等发明 创造, 展示课 前准备 图片, 启发学 生思考 工业革 命时期 的其他 发明。

设问——工业革命最初从哪个产业兴 起以及 兴起原 因。过 渡到对 工业革 命概况 的讲解 。

解答——学生回答产业,老师分析原 因

推演——由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推 演出机 器技术 和交通 运输的 技术革 新,讲 解工业 革命概 况。

小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 革命以 英国为 中心,18世纪60年代 珍妮纺 纱机问 世标志 工业革 命开始 ,1885年瓦特 蒸汽机 问世大 大推动 了机器 的普及 和推广 ,将人 类推入 “蒸汽 时代” 。


第 二 部 分 : 第二次 工业革 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电 的应用

2、学生回答

3、解答并导入新课——这两种重要交 通工具 诞生于 第一次 工业革 命时期 。那么 ,第一 次工业 革命最 先发生 在哪个 国家? 其间有 哪些重 要发明 创造? 工业革 命给人 类带来 了哪些 影响? 本节课 我们一 起探讨 。(板 书课题 ,引入 新课)

第 一 部 分 : 第一次 工业革 命
1、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1) 经济上:以商品输出 为主转变为 以资本输出为主
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这是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之一。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
鹰—— 美国
2.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实质 利益均沾
对中国 的影响
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 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 1、采取措施
❖ 增收:增加旧税征收额度;加强鸦片税的征收; 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
❖ 节支: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选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
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பைடு நூலகம்的顺序
矿业
32家
英国
水电
19家
日本
纺织
16家
德国
食品
39家
俄国
机器造船 共计
7家 136家
资金合计 1﹒3亿元
一方面强占中国市场,打击中国民族工业; 另一方面客观上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争做中国债 主
修筑铁路
开采矿山
开设工厂、 银行
时间 债主 借款额 年息
1895年
1896年
俄、法银行团 英、德银行团
4亿法郎
1600万英镑
4厘
5厘
1898年 英、德银行团 1600万英镑
4﹒5厘
附带条件
共计 偿还本息
以海关税款为抵押 不准改变由英国人控 允许参与海关管理 制中国海关管理权
以海关关税为担保 以内地税收做抵押 由外国人控制海关
白银3亿两
白银7亿两
年息重、获利高;附带条件多、还债年限长,便于
长期控制经济进而控制政治。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