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历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历史演变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近现代历史演变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近现代历史演变的经验和教训从1849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这个时期里,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进行了极其野蛮的侵略,他们蚕食瓜分我国土,奴役蹂躏我国人民,使中国堕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

在这个时期里,反对压迫崇尚民主的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祖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革命高潮,为了民族的存亡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领导下的人民斗争更是此伏彼起,以磅礴的气势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这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斗争中,无数革命先驱,经历了迁回曲折的道路,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历史经验。

1.社会制度腐败必然挨打从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起,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一百多年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等,几乎所有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除最后一次抗日战争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在西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近代,对于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封建统治者却仍把它看作是至善尽美的东西,对于中国以外的新事物全然不知,把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设备,看作不祥之物,并称作“形而下器”、“奇技淫巧”,以为一旦传到中国,就要“用夷变夏”,“败坏风俗”。

为此,他们拒绝一切工业设备和科学技术。

我国近代史上多次惨败造成的民族悲剧,社会制度腐败正是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开始时,由于林则徐、邓廷祯积极进行备战,并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了人民,英国侵略军在广东的多次挑衅,都被广东爱国军民击退,不仅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却吃了不少亏。

但是,在腐败的清王朝领导下,中关虽已开战一个多月了,从浙江到直隶的漫长的海防线上,却不作任何战守准备,使英国侵略军得以乘虚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并派舰队北迫天津,威胁京都,腐败无能的清王朝责怪林则徐禁烟惹出祸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屡败的反思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屡败的反思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屡败的反思中国近现代史上,经历了数次的反侵略战争,但是几乎每一次都是以中国的割地赔款失败而告终,究竟为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近代史上五次反侵略战争: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在这五次反侵略战争中,中国毫无疑问都以失败而告终,曾经的泱泱大国一度沦落到被众国欺凌的地步,割地赔款成为了它的宿命……一、社会制度的弊端清朝后期,清政府的反动腐败已成为不可挽回之势。

清政府愚昧无知,统治腐败;战前不认真做好准备,战争中一旦失势,就只想着妥协退让、避战自保,完全没有打败敌军的决心和信念,只是想着怎么保护自己的权力和财产;而且政府官僚坚决打击、压制抗战派;另外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腐败,不来了解世界形势,不懂御敌之策;很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造成了反侵略战争的节节失利。

二、经济军事的落后清朝后期,经济军事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各国。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以封建自然经济为主导。

小农经济有它根深蒂固的局限性:自私、狭隘、保守、落后,它不能为反抗列强侵略提供合格的经济基础。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以及反抗侵略者的军事科技和战略战术思想的滞后。

然而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各国经济基础远远高于中国,武器装备也非常先进,所以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

三、人民大众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清政府)长期以来对下层老百姓的剥削使得清政府的群众基础很差,不能很好的组织群众来抵抗外来侵略者;另外清政府还组织士兵镇压人民大众的抵抗活动,认识不到人民的力量,因此离开群众的、违背民意的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四、西方列强的勾结本来就很强大的西方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相互勾结,强强两手,使得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异常艰难,加大了反抗的难度,直接造成了清政府屡战屡败的惨况……曾经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在近现代史上却黯然失色,没有了那时的的霸气和风韵,最终落到被人任意宰割的地步,可悲呀!这一切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不应该只是关起门来,审视自己;应该打开视野,了解认清国际形势,与国际接轨,接受和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来拓展强大自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详解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详解1

1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中断了中国由封建社会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则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战前长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前长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前长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二、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这时,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这个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三、历次反侵略斗争教训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就巨大的灾难,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也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时刻提醒着国人不断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教训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在中国近代,必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

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

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

因此,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第二落后就要挨打,妥协必败,这是万古不覆的真理。

因此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

大力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强盛的关键,这一点不仅是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所得到的教训,也是近代中国在探索过程中得到的一个真理。

只有在经济和技术上强大了,中国才会走在世界前列,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

四:现在中国该怎么做历史是发展的一面明镜,近代屈辱的历史应该让我们清醒,我们要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和经验,就当前中国的形势,我们的国家要怎样做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呢?(一)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可持续发展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在崛起的关键阶段,经济实力是崛起的基础,而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发展才能不断的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实现国家的崛起。

而且国家不仅要注重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而且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发展,只有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一个国家才会真正地强大。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上来。

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使中国长久地昌盛。

(二)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正如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得到的教训一样,技术落后也容易挨打。

所以国家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第四,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基本特征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近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慢,力量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近现代历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精)

中国近现代历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精)

中国近现代历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一百七十年前,鸦片战争的发动,使殖民者侵入了中国,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

接着又是金田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不能把主要原因归之于客观原因。

从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可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以前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虽然出了邓世昌等一批爱国主义将士,但还是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清政府没有群众基础,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完全浸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之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

因此,对英国不惜为此进行作战缺乏应有的准备。

甚至到了敌人已作出了侵华决定之时,他们竟然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敌人打起来后,道光帝既无应战决心,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不知所措。

前线将帅为了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或谎报战果。

清军指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低下,无法适应近代战争。

他们既没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又由于对敌人缺乏了解而指挥混乱,在敌人面前惊慌失措,畏敌如虎。

中法战争中,中国陆路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并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国最后“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由此可见清政府多么的腐败和无能。

论述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论述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论述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简单的说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复杂的说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中国在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失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在于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

对“和”、“战”问题,应当具体分析。

但在外国已经大举入侵的情况下,“主和”实际上就是投降卖国。

把“主和”说成“明智”、“爱国”是对历史的曲解。

近代中国农民的自发反帝斗争是以笼统排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带有原始、落后的色彩,但它本质上是爱国的、正义的、进步的,把他们的排外与封建顽固派的排外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同样,对“反排外”也应具体分析,“反排外”的既有积极学习西方,谋求救国自强的先进人物,也有甘心受列强奴役的俱外、媚外之徒,绝不应一概予以肯定。

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认为“向西方学习”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

中国从清朝嘉庆皇帝就开始闭关锁国,导致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

落后必然要挨打,动乱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强国才能避免外国的侵略. 统治政府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统治政府的腐败是根本原因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历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一百七十年前,鸦片战争的发动,使殖民者侵入了中国,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

接着又是金田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不能把主要原因归之于客观原因。

从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可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以前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虽然出了邓世昌等一批爱国主义将士,但还是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清政府没有群众基础,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完全浸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之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

因此,对英国不惜为此进行作战缺乏应有的准备。

甚至到了敌人已作出了侵华决定之时,他们竟然还蒙在鼓里,一无
所知。

敌人打起来后,道光帝既无应战决心,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不知所措。

前线将帅为了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或谎报战果。

清军指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低下,无法适应近代战争。

他们既没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又由于对敌人缺乏了解而指挥混乱,在敌人面前惊慌失措,畏敌如虎。

中法战争中,中国陆路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并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国最后“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由此可见清政府多么的腐败和无能。

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北洋海军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但清政府对战争缺乏预见性,战前缺乏准备。

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朝廷分成帝后两党,一班文臣拥戴光绪皇帝,但并无实权,而掌权的慈禧太后在国难当头也不放松自己的祝寿庆典。

掌握北洋海军指挥权的李鸿章由“武器决定论”导致悲观情绪和失败主义,避战求和,消极防御,忽视和放弃制海权。

甲午战争最后只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八国联军之战中清政府依然存在这些政治腐败的问题,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等一系列做法依旧存在,毫无更改。

八国联军之战后短短10年,清王朝走完了它最后的路程。

第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

政治制度的腐败就会造成经济技术的落后。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地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自然经济的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

因而悬殊的经济实力对比势必照成战斗
实力的影响。

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要素,但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战术。

当时入侵的英军已形成了一套训练有素的作战体系,前队射击,后队装弹,互相交替上前,既不留有火力的间歇,又自我形成安全保护。

而清军将领则不了解英方,昧于近代战术。

所以,尽管清朝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中,却无力与装备先进和训练有素的英军作战。

科学技术的落后是造成中国近现代历次战争失败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但就旧其还是人的原因。

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有效地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必然的。

1840-1949年中国近代饱受侵略的屈辱历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根本的一条就是:政治上的腐败必然导致军事上的失败,经济上的落后,以至于整个近代中国的失败。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
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第三,要亲民爱民,充分发挥中国的群众力量!在中近现代战争的失败总结中提到,许多战争清政府都未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有些甚至对群众力量进行了压制。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人口大国,因此,至古到今广大群众都是中国强大的重要
后备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