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案

合集下载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

2、过程和方法: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二、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浣溪沙》等篇章,对苏轼的生平经历和精神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学习该词,主要是学习多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四、重点难点:本节重点: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本节难点: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而”的达观。

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诵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

潇潇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

他就是苏轼,那么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又会描绘怎样的场景,给我们展现别样的风味呢?2、学案反馈:(1)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下面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导入: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只有反复吟唱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意。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词。

朗读全诗活动指导:1、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情感。

2、自己反复练读,读出其中的节奏、感情。

3、小组内互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赛读。

3、探究活动:链接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了解词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感情。

合作探究:一、理解诗意活动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2、存疑之处,组内讨论解决。

3、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导入:我们常常被词的感情所震撼,一颦一笑,一滴眼泪一条河流,一颗星星两片花朵,都深深寄寓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苏轼《密州出猎》

苏轼《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初识苏轼)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个人,此人年少读书时——“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后却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但他面对不堪的命运,却高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板书课题、作者】,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

二、读词以入境1.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余光中)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这么说,一起读。

词是一定要读的。

我们先一起来读题——《江城子.密州出猎》师:题目是“江城子”吗?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师:谁在密州出猎?师:你怎么知道?师:哦,你们已主动地在读词的内容了。

那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

(粗步感知课文内容。

)2.再读,同桌之间彼此读,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可以讨论一下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

3.推荐读。

生评价。

4.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5.师:苏轼有知音在同学们中呀。

的确,苏轼自己也说:一起读“②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①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所说的“自是一家”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哪一家?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6.范读。

听的时候仔细体味哪个字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三、品词以入味怎么读好词人的豪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说,一起读:“朗诵创作的过程,就是词语感受的过程。

”的确,在诗歌中,往往看似小小的一个词,却有着极重的分量、极大的张力。

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最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狂”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别的字?哪些词句体现了“狂”,谈谈你们的理解?2.我们先从词的上阕中来研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内容和苏轼的生平。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江城子·密州出猎》。

(2)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苏轼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对诗词的贡献。

2. 新课导入:(1)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诗。

3. 教学内容:(1)讲解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4.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合作,进行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提出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诗中的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对诗的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

4. 学生对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领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歌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领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苏轼及其生平事迹。

(2)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如“密州出猎”、“雄兔脚扑朔”等。

(2)解析诗歌中的典故,如“射虎南山”、“遣冯唐”等。

(3)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象征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诗歌过程中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 运用所学,尝试分析其他古典诗词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的积极性以及诗歌朗读和背诵的表现。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的熟读背诵和课后分析其他古典诗词的情况。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公开课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公开课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公开课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品味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词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壮志豪情和爱国情怀。

(2)分析词的艺术手法,如用典、夸张等。

2、教学难点(1)体会词人在词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理解词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字词释义、艺术特色等,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展示一些古代英雄人物的图片,如岳飞、辛弃疾等,营造出一种豪迈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心目中,英雄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看看苏轼笔下的英雄是怎样的。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文学成就、政治生涯等,让学生对苏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讲述《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

当时,北宋王朝长期受到辽和西夏的侵扰,国家处于危机之中。

苏轼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抵御外敌,因此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

3、朗读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词的韵律和气势。

4、词句理解(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词的大意,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小组讨论或向教师请教。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详细教学指南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详细教学指南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篇古典诗歌《江城子·密州出猎》并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教学指南。

该教学指南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这首诗歌的历史背景、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读者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以下是详细教学指南的内容。

1.历史背景该诗歌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这首诗是在唐玄宗年间(712-756)写的。

当时,唐朝处于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后的政治动荡时期。

该诗歌写于唐代后期,诗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状况。

2.诗歌结构该诗歌共八十四句,分为三十四个小节。

每个小节都有五个字,诗歌整体以琴曲五七调为韵律,几乎每一句都有韵脚,音乐性极强。

句式多样,有对仗句、押头韵句和叠韵句等,运用自如,让整首诗歌显得十分流畅自然。

3.语言特点该诗歌的语言非常浅显易懂,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与政治状况的观察和感受,诗歌内容既真实又鲜活。

朴实、直白的语言, 充分表现了杜甫深切的思想感情,传承了唐代“以文抒志”的文学传统。

4.诗歌赏析该诗歌主要是描写了唐代一位官员和他团队出猎的场景。

在游猎中,诗人杜甫通过对猎场的描写,勾画了当时士人游猎的浮华、虚荣以及对政治地位的追逐。

但是,在狩猎中杜甫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之处,表达了对社会困境和民生疾苦的忧虑。

他强调“自顾无暇谁与共”,告诉我们社会的不公和人的冷漠只会让个体的生命逐渐消逝,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义务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美好。

5.教学指南此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历史背景、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为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增强欣赏能力提供帮助。

(1)了解历史背景: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呈现唐代的历史形势,让学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理解作品内容。

(2)学习韵律: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将该诗的韵律动态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韵律的运用。

(3)结合语言特点:老师可以为学生注重该诗句式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语言表达的力量和文学之美,通过诗歌的语言特点巩固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通用5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通用5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篇11、朗读这首词2、文学常识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

政治上不得意。

3、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指正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

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4、思考(1)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狂”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运用了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

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

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

(5)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

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江城子-密州出猎》。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一双发现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诗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难懂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中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3. 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注释和译文。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简介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文中的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培养一双发现的眼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6. 作业布置(1)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写一篇关于诗中意象和情感的心得体会。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课时间2013-2- 上课人课时编号
课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

2、体味诗词遣词造句的妙处。

3、背默诗词,赏析名句。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背默诗词,赏析名句。

教学难点1、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2、背默诗词,赏析名句。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朗读讲授点拨讨论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含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出示标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

2、体味诗词遣词造句的妙处。

3、背默诗词,赏析名句。

三、听录音朗读练习
1.听录音
2.学生练习朗读
四、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
1.写作背景
公元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出任杭州通判,
三年任满转任密州知府。

这首词是苏轼在公元1075年冬与同僚出密州城打猎后所作。

他因
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

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
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
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2.认识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他少年得志,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他又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开创了豪迈奔放的词风。

为后世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

五、理解诗词中重点词意和译文
1.上阕译文
老夫暂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放气概,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架着苍鹰;戴上锦帽,穿上貂皮袍子,千人万马席卷了平坦的山野。

为了回报全城的人紧紧跟随太守的激情,,我亲手射那老虎,大家争着看我这个今天的孙郎。

2.下阕译文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

双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持文帝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遣冯唐式的人物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西北方向,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六、品读赏析
1.文中作者表明自己英武的句子是:
2.文中希望得到朝廷信任的句子是
3.表现作者关怀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的句子是:
4.描写诗人决定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七、主旨小结
全词通过写作者在密州打猎时的盛况和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和立志杀敌、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八、课堂检测
1.背诵全诗;默写全诗;
2.拓展延伸《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