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啃老族》--演讲稿
绝不当啃老族

我看到论坛里有些80后的帖子,很多前辈给了很多忠恳的建议。
我想说的是,不是所有的80后都在啃老和颓废,我们也在努力。
我给大家晒晒我的理财经吧,有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前辈和同辈们留下宝贵建议。
我81年出生,老公83年,出生在江苏农村,工作生活在三线城市但是由于处在长三角中心又毗邻上海,号称上海的后花园。
物价、房价大家应该可想而知。
目前城市的房价均价都在9000-10000.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江苏感觉是个富裕的地方。
但我们是生活在江苏的农村,家境虽然谈不上极度贫困但是并不富裕。
这里的家庭都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勤劳朴实,即使外出打工挣钱也要让子女读书。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选择了初中毕业上中专的想法,虽然父亲还是坚持让我上高中,但我知道家里的情况这几年家里遭遇变故,财政状况很差。
如果我继续上高中考大学,无疑是雪上加霜。
于是我跟父母说,我已经没有信心在考大学了即使上了高中这个钱恐怕也是白花了,我想学点技术早点工作。
于是父母同意了我的想法。
98年中考,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所重点部署中专校的大门。
当时学费已经是很低了一学年才2200元学费(很少有这样收费低的学校),每月还补助38元伙食。
这样4年后毕业了,可中专生市场饱和,很难找工作。
父母说要花一笔钱在家乡托人找个工作。
我强烈反对,我对父母说既然我已经毕业了就要靠自己找工作,这个你们不用操心。
幸运的是我的学校比较有名气,我所学的专业也是热门的电子技术方面的,市场还是有需求的,于是通过双向选择来到了现在的城市。
用人单位不是一般的狡诈,实习6个月,1分钱也不给。
只是免费提供宿舍,还好我们都是能吃苦的孩子,都坚持下来了。
起早贪黑的工作,为的就是能留下来成为正式员工。
那个时候真苦,半年后我就从120斤的体重瘦成96斤。
过年回家,我妈看了眼泪直掉。
6个月后我们留下了,部门的领导和带我们的师傅真好。
让我们感到浓浓的真情,工作起来倍感振奋。
我们那时才20岁,老公18岁,大家都称我们是孩子。
关于啃老族的议论文精彩3篇

关于啃老族的议论文精彩3篇关于啃老族的作文500字篇一我记得在多年前,有一个词是被频繁提起的——啃老族。
可是最近这几年,随着网络的发展,更多的网络热词产生,随之还有颜值的重视,很多人喜欢小鲜肉,男的变成了小哥哥,女的变成了小姐姐。
啃老族这个词,却不怎么被提起了。
因为我们心里都知道,现在的啃老族,其实只要条件允许,只要家庭富裕,他们就会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并不会遭受什么鄙视,因为有钱。
就好像今天我在刷知乎的时候,看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你什么时候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如此大的时候,有一个回答说,当我写作业的时候,我一个室友睡了一天,她睡醒之后来看看我,说,你这么努力啊。
然后她又想了想说,也对,你啥都没有,我有房也有车,我在等你十年吧,等我和你一样了我再努力。
当时听到这句话,真的是内心遭受一万点暴击。
没想到回答这个问题的人说,毕业几年之后,我终于靠自己的能力找到了工作,工资也普遍比同龄人高一点。
后来才知道,就算是她不工作,房子出粗赚的钱也比自己的工资高。
那一瞬间的绝望。
其实就算是给我二十年的时间,我也不一定能够超过他。
看完这个回答的人,很多人都说扎心了。
结果却是扎心了,人家不需要努力,只是靠父母的一点怜惜,就能够过得很好。
如果人家再努力一点,那就更不可思议了。
可是我们,如果不努力呢?如果不努力,结果会更差,会被虐成渣,连和他们比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还是要自己加油,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水平。
管他是不是啃老族。
关于啃老族的作文篇二近日来关于“啃老族”的报道时不时见诸报端。
所谓的“啃老族”便是有工作能力而不去就业、在父母的供养下生活的一类人,以年轻人为主。
根据资料显示,“啃老”现象在中国已经出现而且占有一定比例,鉴于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十分庞大,正所谓“再小的数字乘以十三亿也会变得非常巨大”,似乎这部分人群还为数不少。
社会上对待“啃老族”的态度几乎都以批判为主,“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据说这就是主流思想中“啃老族”的生活状态。
青年“啃老”现象的道德反思

青年“啃老”现象的道德反思在人类已经进入民主文明的时代,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选择自由发展的今天,“啃老族”的思想和行为中再现消极避世的“庄子精神”,确实是一个需要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
“啃老族”们的消极避世并非是远离城市去荒芜之地,而是在城市中以上网、看电视、打牌、闲逛打发时间,心安理得于“失败者”、“退缩者”、“无为者”的形象,没有为自己的发展积极寻求出路。
消极避世中断了青年正常社会化的进程。
社会发展速度和知识更新的速度都在加快,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当不能在社会中找到用武之地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几年过后找工作的难度就会成倍的增长。
同时消极避世增加了其以独立的人格重新回归社会的难度,避世越久,难度越大,最终将会成为社会的边缘人而被社会所淘汰,这不仅增加了家庭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分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二、“啃老”现象之道德反思“啃老”现象的产生和“啃老族”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由小积大的社会问题。
其虽是青年人自我选择的结果,但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包含着许多非青年能够左右的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需为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1.家庭教育:引导自利还是培养自立中国父母基于亲子血缘关系,对自己的子女有着强烈的利他精神,这样忘我高尚的利他精神在其他国家的家庭文化中都难与之匹敌。
身为父母,自儿幼小开始,倾其所有给予照顾。
在只能生育一个子女的政策支持下,对于独生子女更是惟恐其食不精、衣不华。
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许多父母还要拿出本可用于自身养老的钱资助孩子上大学、找工作、买房、结婚、照顾第三代,并把这当成爱与责任,而对子女赡养照顾自己的要求却大大降低期望值。
可以说这是中国有孝文化以来的最低值时期。
我国古代的《孝经》规定子女对父母要奉养、关心、敬重,立身扬名以显父母。
现代中国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却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一方面关心照顾子女,给予力所能及的最好的物质帮助,却较少教育孩子怎样孝敬父母;另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予子女的教育观念和逻辑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啃老族的-人物作文500字相关作文

啃老族的-人物作文500字相关作文
在我们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好吃懒做的人:啃老族。
他们身体健康,但却不出去工作,整天宅在家里,依靠父母的养老金生活,成了名副其实的巨婴。
但是,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丁奶奶已经82岁了,身体又不好。
她每个月只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治病用掉1500 元,剩下的钱要养活自己和她 48岁的儿子大卫。
她儿子是海归硕士,从2012 年毕业回国后,就再也没工作过。
他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房间不收拾,垃圾随意地扔在墙角,对丁奶奶的话从不放在心上。
无奈,丁奶奶把他告上了法庭。
但是,当法院的人前来调解,他一点儿也不配合,紧闭房门不说,还大骂丁奶奶,责怪她以前太溺爱自己。
我认为,大卫的做法实在是太让人痛心了!一直以来,他都心安理得享受母亲的照顾,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但他对自己的母亲没有一丝感恩之心,对自己的行为也没有一丝愧疚感。
他为什么会如此冷漠?值得深思!丁奶奶做出这样的决定,内心肯定是非常痛苦的,但丁奶奶只有让她的儿子独立,这才是真正对他负责。
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纵容,不重视孩子的自立人格培养,孩子是难以做到独立自主的,甚至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病态依赖。
如果有更多人像大卫那样好吃懒做、没有责任感,那么他们就不能适应社会,甚至危害社会、他人。
所以,我们从小要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从整理文具、收拾书包做起,不依赖父母,做一个自理、自立的好少年!。
80后啃老族啃尽所有母子情

80后“啃老族”啃尽一切母子情
我是八零后,我没收入没房子没车,我就是网络所说的啃老族,她是我亲妈,我住她房子是理所当然近来,在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法院庭审现场,因一起妈妈状告八零后儿子、儿媳腾退房屋、返还原物的案件,八零后儿子为自个做了上述辩论定见。
崔某与老公于1978年喜结连理,1981年诞下儿子王某,崔某夫妇对儿子心爱有加。
自初中结业后就一向清闲在家的王某,因无房,爸爸妈妈将坐落于密云县鼓楼东区的某高楼借给王某做新房运用。
2010年,崔某与老公的豪情完全决裂,经密云法院判定,解除了维系三十多年的,就其婚后共同财产法院也同时做了切割,其中,将坐落于密云县鼓楼东区某高楼一套判归崔某一切。
诉讼,因家庭对立,儿子王某与妈妈崔某联系逐步恶化,两边常常争持厮打。
2011年6月,在外流浪、居无定所的崔某将儿子王某及儿媳鲁某告至密云法院,恳求判令二当即偿还坐落密云县鼓楼东区的某高楼。
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来历:大律师网。
《《80后的啃老族》--演讲稿》

《《80后的啃老族》--演讲稿》幻灯片一:主题、封面幻灯片二。
我们看到的80后啃老族,“啃老族”是指已经成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靠父母供养的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啃老族”的队伍中,他们成为“啃老族”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这些毕业后本该就业却没有工作的大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其就业,但收效甚微。
他们更愿意的去宅在家里,吸取父母的血汗钱……“完全型啃老族。
这类啃老族一般家庭条件优越,从小舒适惯了,不喜欢工作约束自己,也缺乏基本的谋生知识和技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啃老族。
幻灯片三。
80后的啃老族,有一部分是有学历,但是却不愿去上班,不愿去工作,他们更多时候愿意去拿“精神状态不佳,社会压力大,找工作找不到合适的,高不成,低不就”这些理由去搪塞自己的父母,而父母跟多的是劝告,可是都是无功而返……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阶段型啃老族”。
这种啃老族一般在某些特定的时期依赖父母,比如说大学毕业没找到适当的工作,又不愿意从事一些薪酬少、强度大的工作,只好暂时呆在家中靠父母过活。
如果找到合适的机会,他们大多数还是愿意出去工作的,故称之为“阶段型啃老族”。
幻灯片四:看到自己的子女天天在家里啃父母的心血,父母的担忧一天比一天多……幻灯片五。
一味的啃老,啃到最后,结婚,住房,等等一些列的问题都是压在了父母的肩上,子女和父母说,自己工作难,让父母能够帮忙负担,可是无止境的“剥削”,到底是谁困难。
“资助型啃老族”。
这种啃老族多数有正当职业,收入基本能够满足个人生活所需。
但如果遇上结婚、买房等人生大事,仅凭他们区区的一点收入是无法应付的,必然要父母予以资助,故称之为“资助型啃老族”。
幻灯片六:看到现在的啃老族,我们总会去问自己,倒是为什么会这样……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年轻人就业压力普遍增大,许多青年人找不到工作,只能选择啃老,职场屡屡受挫,引起习得性无助感,寻找自身原因出现偏差,导致消极就业观,职业自我效能感低下,产生自卑心理。
啃老作文800字使用金字塔结构

啃老作文800字使用金字塔结构英文回答:"Kèn lǎo" is a term commonly used in Chinese society to describe young adults who rely on their parents for financial support well into adulthood. This phenomenon has become a topic of debate and concern in recent years. In my opinion, 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kèn lǎo" culture.On one hand, "kèn lǎo" can provide a sense ofsecurity and stability for young adults. They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paying bills, rent, or other expenses, which allows them to focus on their pers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y can pursue higher education, travel, or explore different career opportunities without the burden of financial responsibilities. This can be especially beneficial for those who come from lower-income families and may not have the same opportunities otherwise.On the other hand, "kèn lǎo" can create a sense of dependency and hinder personal growth. When young adults rely on their parents for financial support, they may become complacent and lack the motivation to become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They may also struggle with developing essential life skills, such as budgeting, managing finances, and taking on responsibilities. This can lead to a lack of self-confidence and difficulty in adapting to the real world.Addition ally, the "kèn lǎo" culture can put a strai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their adult children. Parents may feel overwhelmed and burdened by the finan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supporting their grown-up children. This can lead to conflicts and resentment within the family. Moreover, it can also create a sense of entitlement and dependency in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s they may come to expect their parents to always be there to support them financially.In conclusion, the "kèn lǎo" culture has both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While it can provide a senseof security and opportunities for personal growth, it can also lead to dependency and hinder personal development. It is important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providing support and encouraging independence. Young adul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take on finan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develop essential life skills, while parents should provide guidance and support in a way that promotes self-sufficiency.中文回答:"啃老"是一个在中国社会中常用的词汇,用来形容年轻人在成年后仍然依赖父母经济支持的现象。
啃老为主题申论大作文

啃老为主题申论大作文英文回答:The topic of "parasitic children" or "kangaroo children"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recent years. This term refers to adult children who continue to rely on their parents for financial support, even well into their adulthood.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this phenomen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Firstly, the high cost of living and the competitive job market have made it difficult for young adults to become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With rising housing prices, student loans, and the need for advanced degrees, many young people find it challenging to support themselves. As a result, they turn to their parents for financial assistance.Secondly, the changing dynamics of the job market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rise of "parasitic children." Thegig economy and the rise of freelance work have created a sense of instability and uncertainty. Many young adults struggle to find stable employment and rely on theirparents as a safety net.Lastly, the changing cultural values and the emphasison individualism have also played a role in this phenomenon. In many cultures, it is expected that children will take care of their parents in their old age. However, in modern society, there is a greater emphasis on personalfulfillment and career success. This shift in values hasled to a sense of entitlement among some young adults who believe that their parents should continue to support them financially.中文回答:"啃老"或"袋鼠孩子"的话题近年来成为热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一:主题、封面
幻灯片二:我们看到的80后啃老族,“啃老族”是指已经成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靠父母供
养的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啃老族”的队伍中,他们成为“啃老族”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这些毕业后本该就业却没有工作的大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其就业,但收效甚微。
他们更愿意的去宅在家里,吸取父母的血汗钱……“完全型啃老族。
这类啃老族一般家庭条件优越,从小舒适惯了,不喜欢工作约束自己,也缺乏基本的谋生知识和技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啃老族。
幻灯片三:80后的啃老族,有一部分是有学历,但是却不愿去上班,不愿去工作,他们更
多时候愿意去拿“精神状态不佳,社会压力大,找工作找不到合适的,高不成,低不就”这些理由去搪塞自己的父母,而父母跟多的是劝告,可是都是无功而返……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阶段型啃老族”。
这种啃老族一般在某些特定的时期依赖父母,比如说大学毕业没找到适当的工作,又不愿意从事一些薪酬少、强度大的工作,只好暂时呆在家中靠父母过活。
如果找到合适的机会,他们大多数还是愿意出去工作的,故称之为“阶段型啃老族”。
幻灯片四:看到自己的子女天天在家里啃父母的心血,父母的担忧一天比一天多……
幻灯片五:一味的啃老,啃到最后,结婚,住房,等等一些列的问题都是压在了父母的肩
上,子女和父母说,自己工作难,让父母能够帮忙负担,可是无止境的“剥削”,到底是谁困难???“资助型啃老族”。
这种啃老族多数有正当职业,收入基本能够满足个人生活所需。
但如果遇上结婚、买房等人生大事,仅凭他们区区的一点收入是无法应付的,必然要父母予以资助,故称之为“资助型啃老族”。
幻灯片六:看到现在的啃老族,我们总会去问自己,倒是为什么会这样……
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年轻人就业压力普遍增大,许多青年人找不到工作,只能选择啃老,职场屡屡受挫,引起习得性无助感,寻找自身原因出现偏差,导致消极就业观,职业自我效能感低下,产生自卑心理。
幻灯片七:我们该怎么办,能改变什么……增强责任意识, 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完善指导体系,倡导积极的社会关注,自我进行归因,调整就业期望,树立积极的就业观。
幻灯片八:总结、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