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文学欣赏》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公共艺术课程、必修选修课程,是面向高等职业学院所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之一,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欣赏》的首要任务在于——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与近现代优秀作品的感知鉴赏和中国文学史的梳理,使学生熟知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与文学,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进其文化自信;通过艺术理论和艺术鉴赏活动的熏染,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产生乐观向上的生活、学习、工作心态。由此,为学生日后和谐融入社会、无缝对接奠定基础。课程力求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教学实践,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发展。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种类、特点及其欣赏方法等进行分析讲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文学欣赏》课程强调实用性,突出作品的核心地位,不再一味强调体系与理论;将艺术现象与社会生活、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对体悟作品助学生学会生存与生活。依据当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即爱心包容、积极上进、理性从容,通过上述要点在艺术经典中撷取作品典范;依据既有的文学史与文学选编,撷取具备极高的美学意义和深度意义的作品典范;依据当前与艺术相关的社会热点,与时俱进,撷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作品典范,从而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关联生活的阵地。《文学欣赏》力求以鉴赏活动为教学的核心,即以学生为艺术鉴赏活动的主体,教师在鉴赏活动起主导作用。通过幻灯、录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达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教学中,务求以艺术鉴赏活动为主体,以艺术作品为教学的焦点,回避艰涩的理论。

本课程主要讨论中外历代文学与影视的作品、大家、流派、思潮及社会形态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评价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的艺术作品的价值。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从学习和掌握艺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入手,通过艺术赏析、参加艺术实践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艺术欣赏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文学的起源、中西方文学艺术的差异及各自的发展脉络

2.了解诗歌的渊源,诗歌的范式和基本理论,知晓东西方的诗歌发展脉络,欣赏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诗歌、爱国诗歌、民族史诗等作品。

3.了解与散文相关的文艺和美学理论,欣赏中外散文名家名篇,包括先秦诸子百家、汉大赋与抒情小赋、史传、骈文、小品等。

4.了解神话、史传散文与小说的关系,熟悉小说的分类与特征,欣赏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及现当代与外国经典小说作品的经典片段。

5.了解三大古典戏剧的概况,欣赏宋元杂居、南戏、明清传奇等传统戏剧,了解现当代及外国戏剧。

6.了解影视艺术的特征与发展,欣赏中外经典影片经典片段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赏析,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将来的工作生活;让欣赏的受众(即学生)看到人和人格的力量,以此增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通过感知浪漫主义的作品有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启发,利于创新;通过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精彩描写,为学生提供美感、愉悦和享受,既能陶情养性,也能提高鉴赏力、带动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进而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素质目标:培美全面养高雅的审美品位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为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

主要教学内容:

一、中国古典诗歌

爱的律动、爱国情思、壮志凌云、隐逸与遐思

二、外国诗歌

外国诗歌概述、古印度与古希腊的诗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古典与浪漫主义的诗歌

三、现当代中外诗歌

现当代中外诗歌介绍、现当代中外诗歌赏析

通过学习要熟读成诵,理解并掌握每一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参看知识单元,明确诗词的基本特点。完成文后的思考练习。学会阅读分析诗词的方法,着重提高对诗、词的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提高对诗、词的鉴赏水平。

教学难点:提高对诗、词的鉴赏水平。

散文欣赏部分

主要教学内容:

一、中国古典散文

1.“铺才逦文,体物写志”——赋与骈文

2.史传文学

3.唐宋文章与明代小品

二、现当代中外散文

1.幽默与闲适

2.求索与哲思

通过学习,学生背诵几篇短文或一些精彩的段落,以深入领会文章思路,并积累词汇。掌握文章中出现的一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参看知识单元,完成文后的思考练习。通过写作训练 (单项或综合 ),能够写出内容实在,文从字顺,感情真实,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平实生动的文章。

教学重点:经典散文的鉴赏、理解。

教学难点:散文仿写。

主要教学内容:

一、神话传说

二、中国古典小说

三、外国小说

四、现当代中外小说

学习重在理解并掌握每一篇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参看知识单元,明确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的基本特点,完成文后的思考练习。学会阅读分析短篇小说的方法,着重提高对短篇小说的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人物性格分析,环境分析。

教学难点:人物性格与时代背景在小说中的作用。

戏剧欣赏部分

主要教学内容:

一、中国古典戏剧

二、外国戏剧

三、现当代中外戏剧

重在理解这一文学样式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戏剧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与其他叙事文学的区别。

影视欣赏部分

主要教学内容:

一、中国影视艺术

二、外国影视艺术

重在理解这一文学样式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影视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舞台剧与影视剧的区别与联系,剧本与影视作品的联系与区别。

四、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32课时,具体课时分配见下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