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及移动
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教学设计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4.提问:“全球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展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风带特点。
2.分步教学,循序渐进:将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逐一讲解,使学生逐步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3.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a.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直观地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b.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结合GIS等技术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气压带、风带数据,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强化巩固,提高记忆效果:通过课后作业、课堂小测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6.情感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培养环保意识。
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使学生认识到气压带、风带等自然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4.布置一份综合性的练习卷,涵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一、大气环流的形成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微专题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 移动规律
考点细化:
理解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形成、分布 理解三圈环流形成的风带的形成、分布、方向 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规律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判断季节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右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 ⑦表示风带。
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分布
极高与副极低之间 副热高与副极低之间 赤低与副热高之间
一、大气环流的形成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影响因素: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假设条件: ①地表均匀、平坦
(3)结果: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马 山 中 学 高 三 地 理 组
请观察分析:
气压带
分布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副极地地气压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赤道低压带 (1个)
南北纬90° 附近
南北纬60° 附近
南北纬30° 附近
赤道附近
风带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
东北风
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

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一、引言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将重点探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
太阳辐射使得赤道地区受热较多,空气升温后上升形成低气压带,而极地地区受热较少,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这样就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 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季节移动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季节移动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最为显著。
夏季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向北半球移动,导致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向北移动,同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变得更强,形成了北半球的夏季风;冬季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向南半球移动,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向南移动,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变得更强,形成了南半球的夏季风。
2. 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季节移动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季节移动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大陆与海洋分布的影响。
夏季时,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向北移动,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变得更强,形成了北半球的西风带;冬季时,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向南移动,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变得更强,形成了南半球的西风带。
3. 季风气候的形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还会导致季风气候的形成。
季风是指由于大陆和海洋的不同吸热能力,形成陆地和海洋气温差异,在不同季节引起的风向和风力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亚洲的季风就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
夏季时,副热带高压带北移,形成了印度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和东亚的副热带低压,吹来的风带来了潮湿的空气,形成了雨季;冬季时,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副极地低压带北移,吹来的风带来了干燥的空气,形成了旱季。
四、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
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我们生活的地球,大气环流就像一个巨大的“空气输送带”,其中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移动对全球的气候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那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和移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要理解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首先得从太阳辐射说起。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是不一样的。
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
而在两极地区,太阳辐射较少,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了极地高气压带。
在赤道上空,上升的暖空气向南北两侧流动。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逐渐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
在大约北纬 30 度和南纬 30 度附近,气流最终偏转成了自西向东的西风,空气在此堆积下沉,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这就是低纬信风带。
而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极地高气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中纬西风带,也就是盛行西风带。
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极地东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性的移动。
就拿北半球来说,在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会跟着向北移动。
赤道低气压带会移到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也会相应地向北移动。
而到了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又会向南移动。
这种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对各地的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在热带地区,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了明显的干湿季节交替。
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夏季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这里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形成雨季;冬季时,这里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形成旱季。
再比如,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2、季风环流
(3)澳大利亚 季风
海陆分布与季风环流
②亚洲冬季风与澳大利亚夏季风之间有什么联系?
亚洲冬季风越过赤道后,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影响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形成澳大利亚的夏季 风
2、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与季风环流
1月份(冬)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7月份(夏)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海陆分布与季风环流
气压带与风带
3、气压带与风带
(1)分布
• ①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 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 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 带。
• ②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 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的。
高低相间
南北半球气压带一高 一低相间分布,如图甲 中H为高气压带,L为 低气压带。
高压( A )
①夏季西移北进②夏强冬弱 ③夏季强大,冬季消失④夏季西移南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随堂练习
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是暖性而深厚的天气系统,其位置、范 围和强度的变化对我国天气和气候影响巨大。下图示意某时期副热带高压的位 置。完成下面小题。 2.影响到我国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其南侧、
北侧产生的降水和该高压相关的是( A )
①南侧偏东风,从海洋吹来 ②南侧偏南风,从海洋吹来 ③北侧偏西风,温暖潮湿 ④北侧偏东风,温暖潮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随堂练习
撒哈拉沙漠是全球最大的沙尘源之一,每年从这里吹出的沙尘超过1.8亿吨, 这些沙尘随着强风影响多地。2021年在撒哈拉沙尘暴活跃的时期,美国国家航 空卫星在大西洋上空捕捉到了大量灰黄色的尘埃,哥白尼大气监测局监测到撒 哈拉沙尘席卷了中东欧多个国家。
3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023高二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近地面水平方向温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在风场的作用下发生水平平流,会引起近地面热量的水平输送,从而导致单位气块内的热量平衡发生变化。
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高原东缘湖畔的气象站夏季平均水平热平流的日变化,正值表示气块向外输出热量,负值表示气块从外界得到热量。
该湖冬季结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正午相比,傍晚该气象站()A.水平气压梯度较大,水平方向风速较大B.水平气压梯度较小,水平方向风速较小C.水平温度梯度较大,风向变化较大D.水平温度梯度较小,风向变化较小2.冬季,该气象站水平热平流昼夜差异()A.加大,由负转正时间提前B.加大,由正转负时间提前C.减小,由负转正时间推迟D.减小,由正转负时间推迟【答案】1.B2.C【解析】1.读图可知,与正午相比,傍晚水平热平流绝对值较小,说明傍晚水平方向上温度分布较均匀,水平温度差异较小,导致水平气压梯度较小,水平方向风速较小,导致水平方向热量输送较少,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该站点位于湖畔,由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存在以一日为周期的湖陆风,白天盛行湖风,向外输出热量,气象站水平热平流为正;夜晚盛行陆风,从外界得到热量,气象站水平热平流为负。
冬季由于湖水水位低、湖面结冰,湖陆风较弱,水平热平流昼夜差异减小,且冬季白昼缩短,陆风转湖风时间推迟,湖风转陆风时间提前,即由负转正时间推迟,由正转负时间提前。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下图是某日某时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hPa等压面的高度(单位:m)分布图。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乙、丙三点气压相比较()A.甲<乙<丙B.甲=乙=丙C.丙>甲>乙D.甲>乙>丙4.此时,甲、丙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A.甲近地面晴朗,气温日较差大B.甲近地面阴雨,气温日较差小C.丙近地面阴雨,气温日较差小D.丙近地面晴朗,气温日较差小5.乙点近地面吹()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下图为冬季某时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一月 陆地高压切断低压
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冷高压
冰热海岛低洋低压压
副 极蒙(大古地亚陆-洲西冷低)伯高高利气压压亚压 带 阿热留海低申洋压6低0N压
副高弱→夏季风弱→雨带推移速度慢→南方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多→南涝北旱
季风气候不稳定 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典型例题]1.当气压分布如图 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B 处是大西洋,此时受低压控制 B.1 月份时,北半球海陆气压分布呈图中所示 C.此时 A 处吹东北风,C 处吹西北风 D.图中海陆之间的气压差异是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造成的
低气压
低气压带空气上升, 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
高气压
高气压带空气下沉, 水汽受热难易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 60°N 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30°N 气候比较湿润。
30°N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 水汽受热难易凝结,
0° 气候比较干燥。
冷干 冷湿
干热
湿 干燥
暖湿 干冷
※规律 ①风带呈小于号(北撇南捺) ②风由中间向两侧吹为高气压带,否则相反
盛行西风
30°N附近形成高压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东北信风带
赤道附近形成低压 0° 赤道低气压带
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热力因素 动力因素
热力原因:冷却收缩下沉 动力原因:冷暖气流辐合 上升 动力原因:聚积下沉 热力原因:受热膨胀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来,这是由于地球各地区受到的光热不同造成的。 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这样 在赤道上空聚积的空气越来越多,形成高气压,于 是开始向南北两个方向分流。在赤道上空分流的空 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南风右偏、南 半球北风左偏。当空气运行到南北纬30°附近高空 时,不能继续前进,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 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没有水平方向 运动的空气,形成了无风带,这就是“马纬度”的 秘密所在。其实,不仅仅是“马纬度”无风,在赤 道海区、南北纬60°海区都是无风带。
(2)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6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4 东北信风带
低纬环流
2 1
赤道低压带
贸易风
既然有无风带,自然就会有风带。那么,风带又是怎 样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空气流动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在低 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一部分气流又流回赤道,以补 充赤道低空源源不断的上升气流。按理讲,这种低空 的风在北半球应是北风,南半球应是南风,但是又由 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的北风偏转成为东北风, 南半球的南风偏转成东南风。这种风的方向少变,一 向很守“信用”,常年吹着一个方向。因此,海员们 称之为“信风”。在这一带海岛上的树,被定向风吹 得像扫帚一样,形成一种绝妙的风向标。 古代的航海家和商人,在多年的航海生涯中,逐渐掌 握了这个规律。他们在信风的帮助下,往来于大西洋 和太平洋,在各大洲进行贸易往来,因此,这种信风 又有“贸易风”之称。
5.据报道,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所降的酸雨,大部分是从
西欧国家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传送方式是( )
A.东北信风
12/17/2018
B.中纬西风
C.极地东风
D.台风
6.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
4.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乙地纬度较甲地低,
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题。 4.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
低 受热 A 赤道
高
冷却 C 北极
思考:从全球太阳辐射在高低纬度的分布来看,地 球上的热源和冷源分别是什么地区?
知识梳理
一、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探究问题:地球的大气到底是怎样有规律
地运动的?
2、类型: 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 3、作用 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1、气压带、风带随 ___移动而南北移动。
风带移动.swf
2、就北半球来说, ___
小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知识联系图
冷热不均使其动 地球自转使其偏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结 果
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地球公转使其移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
马纬度:
古代的航海家发现,在南北纬30度附 近的海面上,几乎无风,帆船难以行驶。 船上除了货物外,还有马匹。货物倒不 要紧,马则因为缺少粮草而死亡,马肉 又吃不完,只好扔进大海喂鱼。
思考:为什么30度附近的海面上几乎无风呢?
马纬度: 30度附近的海面
下图中所示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 的高压 B.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 D.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
二、单圈环流
北极
冷 极地高气压带
赤道
热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
地表均一, 南极 地球不自转, 高低纬度冷热不均。
极地高气压带 冷
知识梳理 条件:
①高低纬度 冷热不均 ②地球自转 ③地表均一
三、三圈环流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极地与赤道间形成三圈环流, 近在面形成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
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真谛
一、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怎样形成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 ①③
)
2.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C①④ D ①③
)
3.下列图中,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 大气运动的是( ) A. B.
C. D. 4.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大致在南北纬30°左右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晴天;高压带气流下沉, 多云雨
你知道气球炸弹是怎样 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吗?
气球炸弹 1942年秋,日本军事气象学 家提出了用氢气球把炸弹放到 美国去的建议,“飞象行动”并 得到官方的采用。气球炸弹到 达美国后,引起了森林大火。
想一想:现实中赤道与极地之间的 这种热力环流是否存在? 热力环流的形成 低 高 低
高 冷却 B 南极
西南方向
体验成功:中国科考队到北极地区考察,他们搭
帐篷的时候门口应朝什么方向?
北 极
高
低
低
高
北纬600
北纬300
赤道
三圈环流俯视图
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4、风带、气压 带的移动 请观察分析:
二、30oN温度非常高,为什么也形成下沉气流呢? 三、60oN温度比较低,为什么会形成上升气流呢?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 地面形成低压(赤道低气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