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蜂鸣器的设计

合集下载

光敏传感器控制蜂鸣器实验实验内容

光敏传感器控制蜂鸣器实验实验内容

光敏传感器控制蜂鸣器实验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敏传感器在各种应用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光敏传感器可以感知光线的强度,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光敏传感器控制蜂鸣器,实现根据光线强度的变化而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

实验原理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光敏传感器和蜂鸣器的工作原理。

光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光线强度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

光敏传感器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光敏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

光敏元件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它的电阻值随着光线的强度变化而变化。

光线越强,电阻值越低;光线越弱,电阻值越高。

信号处理电路用于将光敏元件输出的电阻值转换为可用的电信号。

蜂鸣器蜂鸣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声音的电子元件。

蜂鸣器通过振动产生声波,其声音的频率和音量可以根据输入的电信号来控制。

蜂鸣器一般有两种类型: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

有源蜂鸣器需要外部提供一定频率的方波信号来工作,而无源蜂鸣器则可以直接通过输入电信号的频率来产生声音。

实验材料•Arduino开发板•光敏传感器•蜂鸣器•杜邦线•面包板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根据以下连接图连接电路:光敏传感器 Arduino开发板VCC 5VGND GNDAOUT A0将蜂鸣器的正极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数字引脚3,地连接到开发板的GND。

2. 编写代码在Arduino IDE中编写以下代码:int lightSensorPin = A0;int buzzerPin = 3;void setup() {pinMode(buzzerPin, OUTPUT);Serial.begin(9600);}void loop() {int lightValue = analogRead(lightSensorPin);Serial.println(lightValue);if (lightValue < 100) {tone(buzzerPin, 1000);} else if (lightValue < 300) {tone(buzzerPin, 2000);} else if (lightValue < 500) {tone(buzzerPin, 3000);} else {noTone(buzzerPin);}delay(100);}3. 上传代码将Arduino开发板连接到计算机,并通过Arduino IDE将代码上传到开发板。

蜂鸣器驱动电路

蜂鸣器驱动电路

蜂鸣器驱动电路蜂鸣器是电路设计中常用的器件,广泛用于工业控制报警、机房监控、门禁控制、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作预警发声器件,驱动电路也非常简单,然而很多人在设计时往往随意设计,导致实际电路中蜂鸣器不发声、轻微发声和乱发声的情况发生。

下面就3.3V NPN 三极管驱动有源蜂鸣器设计,从实际产品中分析电路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电路的改进方案,使读者能从小小的蜂鸣器电路中学会分析和改进电路的方法,从而设计出更优秀的产品,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常见错误接法上图为典型的错误接法,当BUZZER 端输入高电平时蜂鸣器不响或响声太小。

当I/O 口为高电平时,基极电压为3.3/4.7*3.3V≈2.3V,由于三极管的压降0.6~0.7V,则三极管射极电压为2.3-0.7=1.6V,驱动电压太低导致蜂鸣器无法驱动或者响声很小。

上图为第二种典型的错误接法,由于上拉电阻R2,BUZZER 端在输出低电平时,由于电阻R1和R2的分压作用,三极管不能可靠关断。

上图为第三种错误接法,三极管的高电平门槛电压就只有0.7V,即在BUZZER 端输入压只要超过0.7V就有可能使三极管导通,显然0.7V的门槛电压对于数字电路来说太低了,电磁干扰的环境下,很容易造成蜂鸣器鸣叫。

上图为第四种错误接法,当CPU的GPIO管脚存在内部下拉时,由于I/O 口存在输入阻抗,也可能导致三极管不能可靠关断,而且和图3一样BUZZER端输入电压只要超过0.7V就有可能使三极管导通。

以上几种用法我觉得也不能说是完全不行,对于器件的各种参数要求会比较局限,不利于器件选型,抗干扰性能也比较差。

NPN三极管控制有源蜂鸣器常规设计上图为通用有源蜂鸣器的驱动电路。

电阻R1为限流电阻,防止流过基极电流过大损坏三极管。

电阻R2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个作用:R2 相当于基极的下拉电阻。

如果A端被悬空则由于R2的存在能够使三极管保持在可靠的关断状态,如果删除R2则当BUZZER输入端悬空时则易受到干扰而可能导致三极管状态发生意外翻转或进入不期望的放大状态,造成蜂鸣器意外发声。

串口控制蜂鸣器设计思路

串口控制蜂鸣器设计思路

任务名称:串口控制蜂鸣器设计思路引言随着物联网和嵌入式系统的快速发展,串口通信成为了连接各种设备的重要手段。

蜂鸣器作为一种常用的输出设备,在各种场景下发出声音来传递信息。

本文将讨论如何通过串口控制蜂鸣器,从而实现声音的控制和传输。

一、串口基础知识1.1 串口概述串口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接口,通过串行传输数据。

串口通信一般使用 UART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芯片实现,UART 可以将数据从并行转换为串行,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 1.2 串口通信原理串口通信分为两个方向:发送(TX)和接收(RX)。

发送方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为电信号,通过串口输出到外部设备;接收方将接收到的电信号经过解码处理,转换为数据。

串口通信使用的协议包括波特率(Baud Rate)、数据位(Data Bits)、停止位(Stop Bits)和校验位(Parity Bit)等。

### 1.3 串口通信协议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有 RS232、RS485、TTL 等。

RS232 协议是一种异步的串口通信协议,使用较为广泛。

二、蜂鸣器2.1 蜂鸣器概述蜂鸣器是一种能够发出声音的电子组件,它可以通过控制电信号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来发出不同的音调和声音效果。

蜂鸣器常用于警报、提醒、指示等场景,具有广泛的应用。

2.2 蜂鸣器工作原理蜂鸣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压电效应或磁致伸缩效应。

压电蜂鸣器通过施加电压使压电元件振动,从而产生声音;磁致伸缩蜂鸣器则通过磁场作用使薄片振动,产生声音。

两种类型的蜂鸣器都可以实现通过控制电信号来改变声音的功能。

三、串口控制蜂鸣器设计思路3.1 硬件设计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支持串口通信的开发板或芯片作为控制主控。

开发板或芯片要有串口接口,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流和电压给蜂鸣器。

其次,需要将蜂鸣器与开发板或芯片连接。

一般来说,蜂鸣器有两个引脚,一个是正极(VCC)用于供电,一个是负极(GND)用于接地。

蜂鸣器设计原理

蜂鸣器设计原理

蜂鸣器设计原理说起蜂鸣器设计原理,我有一些心得想分享。

你有没有注意到,每次用微波炉加热完东西,它就会发出“滴滴滴”的声音,或者家里的烟雾报警器突然响起来,那尖锐的声音其实就是蜂鸣器在工作呢。

这个小小的蜂鸣器可有着大用途。

蜂鸣器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把电能转化为声音信号的电子元件。

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叫压电效应,打个比方吧,就像是你用力去挤压一个海绵,海绵会有一些变形,当你松开手,它又会恢复形状。

压电材料呢,当你给它施加电压的时候,它就会产生机械变形,就好像海绵被挤压了一样。

这种振动就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这是压电式蜂鸣器的原理。

还有一种电磁式蜂鸣器,这个就有点像敲鼓。

鼓槌敲打鼓面,鼓面振动发出声音。

在电磁式蜂鸣器里,有一个线圈,通上电之后,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就像一只无形的手(鼓槌)。

周围有个振动片(鼓面类比),这只无形的手让振动片来回振动,带着周围的空气一起振动,声音就出来了。

实际应用的案例有很多呀。

就像前面提到的微波炉,加热时间到了,电路控制蜂鸣器发出声音,告诉我们可以取食物了。

汽车的倒车雷达,当检测到障碍物的时候,通过蜂鸣器发出声音,频率越快表示离障碍物越近,就像它在着急地大喊“停!停!停!”一样。

不过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蜂鸣器声音特别尖锐,有些就比较低沉呢?后来才知道,这和蜂鸣器里面的结构参数,像振膜的材质、大小,还有电路中的频率等因素有关。

就像乐器一样,小提琴的声音和大提琴的声音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大小、材质等因素不一样。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如果想要设计一个蜂鸣器,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你肯定要根据你的使用场景决定是用法电磁式还是压电式的蜂鸣器。

如果是对于功耗比较敏感的设备,可能压电式蜂鸣器会更合适,因为它功耗相对低一些。

然后呢,具体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频率的设置,不同频率会带来不同的声音效果,要满足实际的功能需求,像报警器可能就需要比较刺耳的,提醒人们引起注意的高频声音。

蜂鸣器方案设计及分析报告

蜂鸣器方案设计及分析报告

蜂鸣器方案设计及分析报告# 蜂鸣器方案设计及分析报告## 1. 引言蜂鸣器是一种常见的声响发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该报告旨在介绍蜂鸣器的设计方案及其分析。

## 2. 蜂鸣器原理蜂鸣器是一种能够发出不同频率声音的电子元件,其工作原理基于震动振膜的声学效应。

当电流通过蜂鸣器时,振膜会产生机械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 3. 蜂鸣器设计方案为了设计一个稳定可靠的蜂鸣器方案,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 电源供应蜂鸣器通常采用直流电源供应,常见的电压为5V。

因此,在设计中需考虑电源的稳定性和适配性。

### 3.2 控制电路为了控制蜂鸣器的声音频率和持续时间,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控制电路。

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案是使用555定时器芯片。

该芯片能够通过调节电容和电阻的值来控制输出频率和占空比。

### 3.3 驱动电路蜂鸣器需要一个合适的驱动电路来提供足够的电流。

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案是使用三极管驱动电路。

通过调节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来控制电流的流动,从而驱动蜂鸣器发声。

### 3.4 声音输出为了提供更好的声音效果,可以通过添加一个音频放大器电路来增强蜂鸣器的声音输出。

音频放大器可以增加声音的音量和清晰度。

## 4. 蜂鸣器方案分析在设计和选择蜂鸣器方案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4.1 成本成本是考虑蜂鸣器方案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需要选择经济实用的材料和器件,以确保整体成本的可控性。

### 4.2 可靠性蜂鸣器在长时间工作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可靠性。

因此,选择质量可靠、寿命长的蜂鸣器元件尤为重要。

### 4.3 功耗功耗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蜂鸣器方案要求长时间工作且使用电池供电,我们需要选择尽量低功耗的蜂鸣器。

### 4.4 音效音效是蜂鸣器的关键功能之一。

我们需要选择能够提供清晰、音量适宜的蜂鸣器。

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中,还需要考虑音高的可调性。

## 5. 结论蜂鸣器是一种常见的声响发生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蜂鸣器实验报告范文

蜂鸣器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蜂鸣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和驱动方式。

2. 掌握使用微控制器(如Arduino)控制蜂鸣器发声的方法。

3. 学习通过编程实现不同音调、音量的声音输出。

二、实验原理蜂鸣器是一种电子音响器件,它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

根据工作原理,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和电磁式两种。

1. 压电式蜂鸣器:由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共鸣箱、外壳等组成。

当接通电源后,多谐振荡器产生 1.5~2.5kHz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2. 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

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微控制器通过编程控制蜂鸣器发声,实现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输出。

在Arduino 中,控制蜂鸣器发声主要通过PWM(脉冲宽度调制)方式实现。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微控制器(如Arduino)2. 蜂鸣器3. 连接线4. 电源5. 电阻(可选)6. 计算机及编程软件(如Arduino IDE)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连接蜂鸣器与Arduino。

2. 打开Arduino IDE,编写控制蜂鸣器发声的程序。

3. 编写程序实现以下功能:a. 发出不同频率的音调。

b. 发出不同音量的声音。

c. 播放简单的旋律。

4. 将编写好的程序上传到Arduino。

5. 检查蜂鸣器是否正常发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出不同频率的音调通过调整程序中的频率值,可以实现不同音调的声音输出。

实验结果显示,当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发出不同音量的声音通过调整程序中的PWM占空比,可以实现不同音量的声音输出。

实验结果显示,PWM占空比越大,音量越大;PWM占空比越小,音量越小。

3. 播放简单的旋律通过编写程序,实现播放简单的旋律。

实验结果显示,蜂鸣器能够准确播放出旋律,且音调和音量符合预期。

光敏百灵鸟

光敏百灵鸟

一、555集成电路简介555集成电路用途广泛,是初学者学习电子应该掌握的基本电路之一。

555集成电路型号有NE555,LM555,5G555等。

常见555集成电路为8脚双列直插封装和SOP封装,常见的引脚排列如图所示:图一图二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把555电路等效成一个带放电开关的RS触发器,如图三。

电路的逻辑功能如图四。

图三图四二、“光敏百灵鸟”电路工作原理图五电路如图五所示。

该电路可以在不同光照下,发出忽高忽低、变幻莫测的鸣叫声,非常有趣。

当加上电源后,电容器C1经外接电阻R1与RG1由Vcc充电,电容器C1两端电压一直上升到2/3Vcc(第六脚之临界电压),于是触发555的第三脚的输出为低电平0。

此外,集成电路内部放电管被驱动而导通,使得第七脚接地,将电容C1上的电荷经电阻RG放电,电容器的电压就开始下降,直到它降到触发端1/3Vcc,正反器再次被触发,使第三脚输出回到高电平1,且放电管截止,于是电容器C1再次经由电阻R1及RG1充电,重复这些动作就会产生振荡。

充电路径:由Vcc出发,经由R1及RG1至电容器C1。

放电路径:由电容器C1出发,经由RG1至NE555之第七脚。

频率f=1.44/(R1+2RG1)C1光敏电阻RG1是利用光致导电的特性,他的阻值会随着照射光的强度而变化,当光照强时阻值小,光照弱时阻值大。

本电路就是利用这一光敏特性,来改变振荡器的充放电时间常数,从而改变振荡器的频率。

555输出的可变频率信号经过R2限流后,驱动三极管VT1带动扬声器发出多变的鸣叫声。

接好电路后,如果手靠近或离开光敏电阻,扬声器就会随手的移动而发出不断变化的声音。

如果将本电路放置在电视机屏幕前,则扬声器会随着显示图像的变化而发出变幻无穷的声音。

三:电路制作说明笔者是在面包电路板上搭接的该电路,电源接的直流稳压电源,取1.7V电压。

你也可以采用1接或两节1.5V干电池供电实验。

但注意电源电压不宜加得太高,以防损坏集成电路。

单片机驱动蜂鸣器原理与设计

单片机驱动蜂鸣器原理与设计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本文介绍如何用单片机驱动蜂鸣器,他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话机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

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

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

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当接通电源后(1.5~15V直流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1.5~2.5kHZ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下面是电磁式蜂鸣器的外形图片及结构图。

电磁式蜂鸣器实物图:电磁式蜂鸣器结构示意图:图 1 图 2 电磁式蜂鸣器内部构成:1. 防水贴纸2. 线轴3. 线圈4. 磁铁5. 底座6. 引脚7. 外壳8. 铁芯9. 封胶10. 小铁片11. 振动膜12. 电路板一、电磁式蜂鸣器驱动原理蜂鸣器发声原理是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来驱动振动膜发声的,因此需要一定的电流才能驱动它,单片机IO引脚输出的电流较小,单片机输出的TTL电平基本上驱动不了蜂鸣器,因此需要增加一个电流放大的电路。

S51增强型单片机实验板通过一个三极管C8550来放大驱动蜂鸣器,原理图见下面图3:S51增强型单片机实验板蜂鸣器驱动原理图:图3如图所示,蜂鸣器的正极接到VCC(+5V)电源上面,蜂鸣器的负极接到三极管的发射极E,三极管的基级B经过限流电阻R1后由单片机的P3.7引脚控制,当P3.7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T1截止,没有电流流过线圈,蜂鸣器不发声;当P3.7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导通,这样蜂鸣器的电流形成回路,发出声音。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程序控制P3.7脚的电平来使蜂鸣器发出声音和关闭。

程序中改变单片机P3.7引脚输出波形的频率,就可以调整控制蜂鸣器音调,产生各种不同音色、音调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职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名称光敏蜂鸣器2012年6月11 日至2012 年6月15日共1 周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班级10电子5(对口)姓名学号系主任张红兵教研室主任陆春妹指导教师吕莉萍苏州市职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检测与变换技术起讫时间:2012.6.11---2012.6.15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班级:10电子5(对口)指导教师:吕莉萍系主任:张红兵目录第1章绪论 (1)1.1光敏蜂鸣器的作用 (1)1.2 光敏蜂鸣器的构成 (1)1.3光敏蜂鸣器的工作原理 (1)第2章系统设计方案 (2)2.1 光敏蜂鸣器系统设计方案 (2)2.2 工作原理 (2)2.3 电路图 (2)第3章元器件介绍 (3)3.1 555定时器 (3)3.2 光敏电阻 (5)3.3 蜂鸣器 (7)第4章光敏蜂鸣器的制作与调试 (8)4.1 光敏蜂鸣器的仿真 (8)4.2 光敏蜂鸣器的具体制作 (9)4.3光敏蜂鸣器的调试 (9)第5章系统分析 (11)5.1 周期的测量 (11)5.2 误差的来源 (11)第6章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12)参考文献 (12)第1章绪论1.1光敏蜂鸣器的作用如果用手挡着实验板,扬声器就会随着手挡着实验板时光照强度的变化,发出多变的声音。

1.2 光敏蜂鸣器的构成光敏蜂鸣器主要是由分压电路、比较器、RS触发器、放电电路等组成。

分压电路主要是由电阻的串来把电压源分压,以取得合适的电压给下一级电路。

比较器则对前级输送的电压进行比较,比较的值作为RS触发器的输入信号。

RS触发器是一个具有记忆功能的二进制信息存储器件,是构成多种时序电路的最基本逻辑单元。

它的输出则用来确定9013的工作状态。

1.3光敏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光敏蜂鸣器电路可以在不同光照下,可以在不同光照下,发出忽高忽低,变幻的声音。

电路中由555定时器和电阻、光敏电阻、电容等组成多谐振荡器,光敏电阻是利用光致导电的特性,它的阻值会随照射光的强度而变化,当光照射时阻值小,光照弱时阻值大。

本电路利用这一光敏特性,来改变振荡器的充放电的时间的常数,从而改变多谐振荡器的频率,本电路的振荡频率为:t=0.7(R1+2RG)C1f=1/t555定时器输出的可变频率信号经过限流电阻后,驱动三极管VT1带动扬声器发出多变的声音。

第2章系统设计方案本次的系统设计方案主要是采用555定时器后在加上外围电路便构成了此次的设计。

2.1 光敏蜂鸣器系统设计方案顾名思义光敏蜂鸣器就是对光的变换很敏感且会有鸣声,既然对光敏感那么我们就该选一个光敏原件(此次选用光敏电阻),又能发出声音。

所有在负载上我们加一个扬声器。

而此次的最主要的器件是选用555定时器,因为555定时器是由多种电路组合起来的,它组成各种实用的电子电路,如定时器、分频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元件参数和电路检测电路、玩具游戏机电路、音响告警电路、电源交换电路、频率变换电路、自动控制电路等。

再在555定时器的输出端加上个电阻为限流作用。

而再在最后加上一个9013的三极管作为输出,是利用三极管的开关特性来控制电容的充放电。

电路图见图(1)这些便为这次的设计方案。

2.2 工作原理电路接上5V的电压时,当在光敏电阻上用东西挡住光时扬声器会根据光的强弱发出不同的声音。

2.3 电路图图(1)光敏蜂鸣器原理图第3章元器件介绍3.1 555定时器1) 555定时器的内部结构及引脚功能555定时器的内部电路框图及逻辑符号和管脚排列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图(2)555定时器的功能图图(3)逻辑符号图图(4)引脚分配图555集成定时器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模拟数字混合集成电路,有TTL和CMOS 等型号之分,但外引线排列和功能完全相同。

其组成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

555定时器有二个比较器A1和A2,有一个RS触发器,R和S高电平有效。

三极管TD是放电管(有时有另一三极管,是对清零起跟随作用,起缓冲作用),将对外电路的元件提供放电通路。

比较器的输入端有一个由三个5kW电阻组成的分压器,由此可以获得 2/3VCC和1/3VCC 两个基准分压值,一般称为阈值。

若在电源与地之间加上电压,当 5 脚悬空时,则电压比较器 A1 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为 2VCC /3,A2 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为VCC /3。

若触发输入端 TR 的电压小于VCC /3,则比较器 A2 的输出为 1,可使 RS 触发器置 1,使输出端OUT=1。

如果阈值输入端 TH 的电压大于 2VCC/3,同时 TR 端的电压大于VCC /3,则 A1 的输出为 1,A2 的输出为 0,可将 RS 触发器置 0,使输出为 0 电平。

1脚是接地端GND,2脚是低触发端TL,3脚是输出端OUT,4脚是清除端Rd,5脚是电压控制端CV,6脚是高触发端TH,7脚是放电端DIS,8脚是电源端VCC。

②(TR)为低电平触发端。

该端输入电压高于1/3UCC 时,比较器C2输出为“1”,当输入电压低于1/3UCC 时,比较器C2输出为“0”。

③(u0)为输出端。

输出为“1”时的电压比电源电压U CC低2V左右。

输出最大电流为200mA。

④()为复位端。

在此端输入负脉冲(“0”电平,低于0.7V )可使触发器直接置“0”,正常工作时,应将它接“1”(接+U CC )。

⑤(CO )为电压控制端。

静态时,此端电位为2/3U CC 。

若在此端外加直流电压,可改变分压器各点电位值。

在没有其他外部联线时,应在该端与地之间接入0.01µF 的电容,以防干扰引入比较器C 1的同相端。

⑥(TH )为高电平触发端。

该输入端电压低于2/3U CC 时,比较器C 1输出为“1”,当输入电压高于2/3U CC 时,比较器C 1输出为“0”。

⑦(D )为放电端,当输出U 0=“0”,即触发器= 1时,放电晶体管T 导通,相当7端对地短接。

当u 0 为“1”,即= 0,T 截止,7端与地隔离。

⑧和①分别为电源端和接地端。

2)555定时器功能表(如表1)3) 555定时器的应用(1)用555电路构成施密特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是数字系统中常用的电路之一,它可以把变化缓慢的脉冲波形变换成为数字电路所需要的矩形脉冲。

施密特电路的特点在于它也有两个稳定状态,但与一般触发器的区别在于这两个稳定状态的转换需要外加触发信号,而且稳定状态的维持也要依赖于外加触发信号,因此它的触发方式是电平触发。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图和波形图如图5所示,其回差电压为Vcc 31。

若在电压控制端⑤外接可调电压Vco (1.5~5V ),可以改变回差电压T V ∆,施密特触发器可方便的地把三角波转换成方波。

当输入信号Vcc Ui 31<时,基本RS 触发器置1,即Q =0,Q=1,输出O U 为高电平;若Ui 增加,使得Vcc Ui Vcc 3231<<时,电路维持原态不变,输出O U 仍为高电平;如果输入信号增加到Vcc Ui 32≥时,RS 触发器置0,即Q=0,Q =1,输出O U 为低电平;Ui 再增加,只要满足Vcc Ui 32≥,电路维持该状态不变。

若Ui 下降,只要满足Vcc Ui Vcc 3231<<,电路状态仍然维持不变;只有当Vcc Ui 31=时,触发器再次置1,电路又翻转回输出为高电平的状态,工作波形如图5所示。

(2)构成多谐振荡器,组成信号产生电路;振荡周期: T=0.7(R1+2RG )C1(3)构成单稳态触发器,用于定时延时整形及一些定时开关中。

555应用电路采用这3种方式中的1种或多种组合起来可以组成各种实用的电子电路,如定时器、分频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元件参数和电路检测电路、玩具游戏机电路、音响告警电路、电源交换电路、频率变换电路、自动控制电路等。

3.2 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器(photovaristor)又叫光感电阻,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

光敏电阻器一般用于光的测量、光的控制和光电转换(将光的变化转换为电的变化)。

通常,光敏电阻器都制成薄片结构,以便吸收更多的光能。

当它受到光的照射时,半导体片(光敏层)内就激发出电子—空穴对,参与导电,使电路中电流增强。

一般光敏电阻器结构如图7所示。

图(8) 光敏电阻外观及电路符号用于制造光敏电阻的材料主要是金属的硫化物、硒化物和碲化物等半导体。

在黑暗环境里,它的电阻值很高,当受到光照时,只要光子能量大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则价带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后可跃迁到导带,并在价带中产生一个带正电荷的空穴,这种由光照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增加了半导体材料中载流子的数目,使其电阻率变小,从而造成光敏电阻阻值下降。

光照愈强,阻值愈低。

入射光消失后,由光子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将逐渐复合,光敏电阻的阻值也就逐渐恢复原值。

光敏电阻的主要参数有亮电阻,暗电阻,光电特性光谱特性,频率特性,温度特性。

在光敏电阻两端的金属电极之间加上电压,其中便有电流通过,受到适当波长的光线照射时,电流就会随光强的增加而变大,从而实现光电转换。

没有极性,纯粹是个电阻器件,使用时可加直流也可以加交流3.3 蜂鸣器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

它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蜂鸣器的电路图形符号如图8 蜂鸣器在电路中用字母“H”或“HA”(旧标准用“FM”、“LB”、“JD”等)表示。

图(9) 蜂鸣器的图形符号第4章光敏蜂鸣器的制作与调试4.1 光敏蜂鸣器的仿真按下图接好电路并进行仿真,确定电路能否正常工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图(10)原理图图(11)参数的数值确认图(12)仿真波形4.2 光敏蜂鸣器的具体制作按照下图焊接电路板,通过使用万用表检查该电路是否存在错误并加以纠正。

图(10)把电源线与接地线分别接好,蜂鸣器发出声响。

完成线路板如下。

4.3光敏蜂鸣器的调试把线路板的正极接5V的直流电压,负极接地后打开电源测试电路。

555定时器的3引脚接到示波器观察其波形,测在正常光照下的光敏电阻值和3脚的波形图和在无光照情况下的光敏电阻值和3脚的波形进行记录分析。

正常光照下3脚波形无光照时3脚的波形第5章系统分析5.1 周期的测量光敏电阻在光照下为4.3K,无光照时的阻值为29.1K,C1为0.1UF,R1为10K 本电路的振荡频率为f=1/tt=0.7(R1+2RG)C1理论:在有光照时F=768HZ 实际F=952HZ在无光照时F=209HZ 实际F=333HZ5.2 误差的来源误差的来源可能是万用表的老化引起的灵敏度降低,元件本身的标值与实际值有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