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新人教初中物理必做实验报告单面

新人教初中物理必做实验报告单面

新人教初中物理必做实验报告单面实验名称:测量小球自由落体加速度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测量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2.学习并掌握测量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

3.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与材料:1.小球2.电子天平3.计时器4.直尺5.实验架6.杂志纸7.棉线实验原理:小球在真空环境下自由落体运动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力,不受其他外力的干扰。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加速度。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测量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实验步骤:1.将实验架搭建好,并将小球挂在棉线上,使其可以自由下落。

2.使用直尺测量小球离地面的初始高度,并标记在杂志纸上。

3.将小球从初始高度释放,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4.当小球落地时,记录下经过的时间。

5.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实验数据处理:1.计算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公式为a=2h/t^2,其中a表示加速度,h表示小球的初始高度,t表示小球落地所用的时间。

2.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公式,计算每组实验数据的加速度,并计算平均值。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测得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为9.8m/s²。

与理论值相符,表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小球从初始高度落地所用的时间,使用公式计算得到小球的加速度。

实验数据的误差主要来自于实际测量时可能存在的误差,如计时器的误差、小球形状的不完全理想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此外,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使用更精确的仪器或采取更精细的测量方法。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并得到了与理论值相符的结果。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测量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掌握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这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物理学中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而且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报告单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报告单

试题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和结论填入表格。

2024 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报告单
试题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测量不吸水的小石块的密度。

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表格。

试题三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的关系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和结论填入表格。

2024 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报告单
试题四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表格。

2024 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报告单
试题五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表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_2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_2

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目的: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1)按上图的电路图,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和断开各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实验结论:1在串联电路里只有条电流路径;用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_________.2、在并联电路里有条电流路径;用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干路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

教师评分:日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器材:干电池两节、开关、电流表、灯泡及灯座各两个、导线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的A点、B点、C点,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④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2次。

实验结论: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教师评分:日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总结出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器材:干电池两节、开关、电流表、灯泡及灯座各两个、导线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在这个并联电路中,选取三个关键的点A、B、C。

用电流表分别测出这三点的电流,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④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2次。

实验结论: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 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教师评分:日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器材:电池组、电压表、三个小灯泡(其中两个规格相同)、开关、导线若干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将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中AB之间、BC之间、AC之间,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压值;③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一次。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

实验器材:1. 小车2. 平滑水平轨道3. 弹簧测力计4. 重物(可选)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1. 在平滑水平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

2. 给小车加上一个初始速度,记录下它在不同时间内经过的位置,并计算出它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放置一个重物在小车上,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测量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和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小车初始速度为5m/s,经过10s后速度为5m/s,加速度为0。

2. 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为6N,小车的加速度为3m/s²。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成功地测量出了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和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电路基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阻、电流、电压等概念,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阻器3. 电流表4. 电压表5. 连线6. 开关实验原理:电路是电流的通路,由电源、电器和导线组成。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内部移动的现象,单位为安培。

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电场效应,单位为伏特。

实验步骤:1. 制作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连接电源、电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2. 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并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

3. 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差异。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串联电路中电压为5V,电流为0.5A,总电阻为10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4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4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4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4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二、猜测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三、制定方案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反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此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似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间隔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间隔.比拟两个间隔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展,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间隔与物体到平面镜的间隔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间隔与人到镜面的间隔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初中物理实验报告2 器材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即就会浮起来。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篇一」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篇二」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总结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对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计划指导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把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条件下,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来完成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观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认识理论的目的。

2、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学期初,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有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在学习上和动手能力上都是比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规范、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和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认真辅导,还注意巡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发现操作不规范的不认真的,教师认真辅导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对认真规范的同学,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155相等288相等377相等2. 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u1。

(4)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内且大于 1 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试题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要求】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实验准备】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注意光具座的刻度条是否倒的,并调过来)【实验步骤】1.观察凸透镜的焦距f=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节三者在同一水平高度,将火柴放入废液桶。

3. 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大于20cm的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出像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把实验结果记录表中。

4.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等于20cm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把实验结果记录表中。

5.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大于10cm而小于20cm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把实验结果记录表中。

6.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小于10cm的位置,观察蜡烛的像,把观察到的蜡烛的像性质填入表中(在这一步中,像距用v>u)7、整理仪器。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实虚放大/缩小正立/倒立u>2fu=2f2f>u>fu<f试题二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实验要求] 按照试题要求完成实验。

[实验准备] 500毫升烧杯、水、小水桶、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干抹布、物块。

[实验步骤]1.观察实验台上弹簧测力计,其量程是,分度值是。

(注意调试动作,测力计提提环、要悬垂,观察示数)2.称量物块的重力、空的小水桶的重量,将数据填入表格。

3.溢水杯中注水,物块悬挂在弹簧秤下,浸没水中,用空小桶收集溢水杯排出的水,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数据记入表格。

4.测出盛水的小水桶的重力,将数据填入表格。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表述)5.整理仪器注意:蹲下读数,物体不要碰到杯子,出水面后要抖水的动作,做完后溢水杯,小桶,小烧杯的水都要倒在废液缸中。

试题三: 探究水的沸腾(一)[实验要求] 1.能正确、规范的组装和拆除实验装置。

2.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一、实验目的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容:.
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刻度尺的量程0~20 mm,刻度尺的分度
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300 mm,宽210 mm。

硬币的直径25 mm。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20 mm,线圈圈数10 ,细铜丝的直径 2.0 mm。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原理:.
g= G/m
四、实验步骤或容:.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 N,分度值为0.1 N。

2.图像:见右图
(3)实验结论: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成正比。

(3)实验结论:
在接触面相同时,__压力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___越大____。

(3)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结论:并联电路
中。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九年级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的总电压跟各部分电路电压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压表(0~3V、0~15V),小灯泡3个(灯泡规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或容:.
(1)检查器材,观察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2)连接串联电路(注意开关的正确状态)。

(3)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发光。

(4)将电压表与L1灯并联,测出它两端的电压,记入表格中。

(5)将电压表与L2灯并联,测出它两端的电压,记入表格中。

(6)将电压表与整个L1L2串联电路并联,测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记入表格中。

(7)更换一只小灯泡,重复实验步骤(4)至(6)。

(8)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实验记录:
1.接入电路中电压表的量程是,分度值
是。

2.测量数据:
结论:并联电路
中。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九年级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10Ω)。

预接电路(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或容:.
(1)检查器材,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指针是否指向零,并记录两表接入电路中的量程。

(2)检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阻值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并记录电压、电流和电阻值。

(4)换接第二个电阻(记录电阻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一定,测量并记录电流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