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类型及答题思路
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类型及答题思路

《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 请作具体分析。” 答:(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 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 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 (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 (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 说主题。
*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 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 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2010新课标)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
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 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 的*作用。《药》
三、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XX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性格特点?
4.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X X X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 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另一种分条阐述,答题模式:(1)观点(思想性格是 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2)观点(思想性格是 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
*
【考点三】理解小说标题
题型有: 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 1.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2.点明主题; 3.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4.交代人物。 5.象征意义 6.悬念,吸引读者
*
小说标题的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棋王》、《阿Q正传》 2、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 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 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项链》 3、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 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 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孙犁的小说《荷 花淀》,标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让人物在芦苇洁白、荷花 飘香的环境中活动,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风俗图,更能突出中 华儿女为了保卫美好的祖国河山浴血奋斗的主题。 4、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 容,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5、寄托作者的思想情感,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 主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 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 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比如《祝福》)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形式和答题技巧

1.孤独的树,萧瑟的风,庄子宁做尘世外 的月亮,冷眼看世间,他的底线也是他 的处世准则。既然世间混沌得容不下一 丝澄澈,又何必苦苦寻求救世为民反而 污了自己呢?逍遥也好,脱俗也罢,在 他看来,自己只是在偌大的世界里,选 择生存的适当方式,无需招摇,也不愤 世嫉俗,宁静存在于内心,无形的底线 是他心中的一杆秤。这样的为人、这样 的处世准则只因那无形的底线。
小说阅读及答题方法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 (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 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 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 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 结构紧密、完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 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 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 的理解和看法。
一要掌握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解题思路 1、从作者背景看;2、从人物特征看; 3、从情节发展看;4、从语言情感色彩看; 5、从整体倾向看。 二要掌握概括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通过描……,表达了(赞扬了、鞭挞了、批判了、 揭示了等)……
2.饥寒交迫,毅然拒绝施舍,朱自清不为物质所动,
因为他心中有尊严的底线。战火或许很多人只是想
着活下来,而将人格、尊严抛诸脑后,然而朱自清
的内心底线却时时提醒他:尊严比生命更重要。
朱自清的底线维护了他的生命尊严。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小说的考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常见考试类型及答题方略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考试题型及答题方略(最全)一、关于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环境类题目常考题型】【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1.小说第一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情节上:引起下文,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3)人物上:(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某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暗示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
烘托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暗示了人物……命运。
(3)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4)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3.小说结尾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特点。
(3)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5)读者上: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答题思路】指出手法+简析运用+分析作用【作用口诀】环境描写有妙用,营造氛围见背景。
人物性格它表现,后面行文作铺垫。
主题思想来深化,小说(散文)阅读不用怕。
【描写手法知识点】(1)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
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2)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3)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小说考试的命题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1.“理情节”题型:简明概括故事情节,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析人物”题型: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客观公平地评价人物。
3.“看环境”题型: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分析作品在材料安排上的特点及其好处,分析某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并指出某个物品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5.“讲方法”题型:分析文中运用的表现方法及其塑造形象的作用,分析特有的表达方式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分析语言运用的特点,鉴赏画线句子,以及分析人物语言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分析文章的主旨及其社会意义,检查文章前后是否有矛盾。
考点一:小说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可以从修辞角度、写景角度、多种感官描绘、表现手法、选取代表性事物等方面进行。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关于环境的题目,例如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的手法及作用,或者分析一些特殊环境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例子1:对于小说《乌米》中第5自然段的景物描写,采用了衬托和分层写景的手法,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了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同时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例子2:在小说《二十年以后》中,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则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例子3:在小说《墙》中,墙被拆后,两家合为一院,春意融融,会餐洽洽,这个场面描写的作用是表达和谐、团结的主题。
②注意情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折,尽可能准确地表达情节的发展过程;③在概括情节的同时,要注意情节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影响,尽可能多地揭示这些方面的内容。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分析情节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产生波澜;2)折射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3)深化主题,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完整)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睢海英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举行描写的详细办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语言表达的普通格式:×××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人,他……,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对这种题型,普通可从四个方面揣摩:⑴从故事情节的进展变化中掌握人物性格;⑵从人物之间的冲突矛盾中熟悉人物性格;⑶从描写手法中熟悉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熟悉人物的典型意义;⑸借助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掌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受、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打算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二.“故事情节”常见题型(1)文中写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的普通作用(一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映衬,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作用),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语言表达的普通格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随着高考试题的逐年变化,语文科目中的小说阅读题成为了考生普遍遭遇的难症,有很多考生因为不擅长阅读小说或者不懂得解题方法而得分较低。
其实,小说阅读题是可以通过特定的技巧来解决的。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一些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的技巧以及方法。
一、了解小说阅读题的类型高考语文小说题目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阅读理解题,重点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推理、思考能力;第二类是文学欣赏题,重点考察考生对文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由于这两类题目的出题形式和考察目的不同,因此考生在解题时应该针对不同的题型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
二、阅读小说文本时抓住关键信息小说题往往会要求考生从文本中找到某些信息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这时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小说时要注重抓住关键信息,把重要的内容都记下来。
比如:人物的名字、性格、行为,时间、地点、事件、情节,小说所展现的主题等,这些信息都是小说阅读题的答案。
三、找出小说文本的主旨小说的主旨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在解决小说阅读题时,理清小说的主旨非常关键。
学生应该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理解小说所蕴含的意义,领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生道理。
在小说阅读题中,如果考生提到了小说中的主旨,则该答案通常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四、熟悉小说的文学意义小说作为文学体裁中的一种,除了讲述故事之外,还富含着大量的文学意义。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考生应该关注小说的语言运用、人物形象描写、情感体现以及主题表达。
只有熟悉小说的文学意义,才能更好地回答文学欣赏类的小说题目。
五、梳理小说的结构和情节梳理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小说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每个部分都有它的作用。
了解小说的结构和情节的发展,能够帮助考生理清小说的逻辑关系,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此外,对于一些小说阅读题,重点考查读者对于小说情节的理解深度。
因此,阅读小说时要尽可能完整地梳理完整的故事情节。
小说阅读命题类型及答题思路

2015年8月17日12时50 分
【考点四】把握主题 常见题型: 1、概括作品的主题
2、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解题思路: 通过……,表达了(赞扬了、鞭挞了、批判了、揭示 了等)……
2015年8月17日12时50 分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6)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比、反复、夸张、双关、反 语、衬托、引用、通感、排比、设问、反问、顶真、 回环等
2015年8月17日12时50 分
( 3 )“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 析。(6分)(2011新课标《血的故事》)
答: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
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
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
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
2015年8月17日12时50 分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题型有: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所起的作用; 2.小说是怎样写(如何表现)~~~的? 答题思路: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什么内容;有何效果 或作用。
2015年8月17日12时50 分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小说常用写作技巧 (1)人称(叙述方式)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015年8月17日12时50 分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 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 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2010新课标) 【参考答案】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 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 人物性格;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 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通过“保 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 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考点一】: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 一、如何把握人物形象 要把握人物形象,就要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正面 (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相结合。具体说来有以 下几方面: 1.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性 格 2.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 把握人物性格 上述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故 分析人物绝不可忽视这些因素。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的典型意义 4.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5.注意从不同角度或者多侧面的把握人物。
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考点二】:小说阅读之环境的作用 题型有: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1、环境的分类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2、环境的作用(解题思路):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 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 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 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 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 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 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 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 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对于小说的理解,在做题时一定要建立‚情节—— 人物——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解答‚小说 标题‛类题目时也应如此。)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考点四】把握故事情节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节(细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1.联系内容分析 2.联系结构分析 前后照应;做铺垫(埋伏笔);线索作用 3.联系题目分析 点明题意; 4.联系手法、效果分析 创造悬念,引人入胜; 结尾出人意料,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例题:( 3 )‚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 简要分析。(6分)(2011新课标《血的故事》) 答: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
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
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
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 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 述。 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 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或推动故事情节(如《自行车后 座上的婚礼》让前一个故事为后一个故事的解决提供因 由),或丰富文章内容(如《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中插 叙爷爷独轮车上的婚礼、三叔大金鹿自行车上的婚礼), 或更好地表现主题(如《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插叙两 个故事强化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产生不了幸福感‛的 主旨,表达了对于爱情婚姻幸福最朴素也是最深刻最本真 的理解。)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 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 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2011新课 标)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 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 ‚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 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 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 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这段环境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顾客贫富 悬殊,阶级明显对立。这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 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暗示社会环境 以《药》为例,比如开头对时令的描写,作者以‚秋天的 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夜是黑沉沉的‛勾勒出黎 明前最黑暗的时代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积分恐 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市沉寂而肃杀的气氛。《祝福》 (3)烘托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烘托人物形象 如《炮兽》中对海上风浪的描写。《荷花淀》中开头对小 院的描写。 (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如《林教头风雪册神庙》中,‚风大雪紧‛的景物描写。 正是由于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见沽酒途中见 到小神庙,风雪紧草场被压倒,林冲到庙中御寒,才用巨 大后门,才听到仇人的谈话。这里对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 节发展。《药》 (6 )深化作品主题。 比如《祝福》中首尾对鲁镇祝福场 2017 年3月10日7时15分 景的描写。
三、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XX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性格特点? 4.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X X X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 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另一种分条阐述,答题模式:(1)观点(思想性格是 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2)观点(思想性格是 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 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 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2011新课 标) 答: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 ‚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 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 是‚血般的故事‛ 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 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 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7、和情节有关的题目,一般可从以下方面综合分析
①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 (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②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 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 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过渡)等; ③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 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 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 ④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 (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 题,丰富主题等; ⑤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 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 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 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2010新课标) 【参考答案】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 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 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 序;③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 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考点三:小说阅读之情节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情节摇摆),作用是引人 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 完整。 3、就叙述顺序来说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 述的方法。 作用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 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 述的方法。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 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平铺直叙。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 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 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2010新课标) 【参考答案】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 种黑暗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 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 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 ‚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4、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 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 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 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 以是线索人物(如《峡谷》中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展 开),也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作者感情的红线。线索一般有 单线和双线(明暗线双线并行交织)两种。寻找线索的途 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识记和情节有关的艺术手法:抑扬、对比、悬念、伏 笔、铺垫、细节、突转。
《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 请作具体分析。‛ 答:(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 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 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 (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 (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 说主题。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
2011浙江《第九车厢》(4分)? 赏析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四周是一大片草原, 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九车厢的备用道 上。‛ 。
【答案】 3.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 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 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2017年3月10日7时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