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doc 10页)
机械制造工艺实践报告(通用5篇)

机械制造工艺实践报告机械制造工艺实践报告(通用5篇)接地气的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过去的实践活动,倍感充实,收获良多,那么我们需要好好地进行总结了。
为自己以后能更好的走向社会做准备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机械制造工艺实践报告(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机械制造工艺实践报告1实践目的一年的大学生活已经结束,许多学生对本专业认识不够到位,尤其是同学们学了一门机械制图课,对一些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方面缺乏一些感性的认识和切身的操作、实践。
因此学校专门组织了本专业同学去西工院工业中心进行精工实习,西工院工业中心是一个专门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些机械制造行业设备的教学基地,这里不仅拥有数十台车床、铣床、刨床等设备以及钳工所涉及的一些加工设备,如折弯成型机、塑型机、配套铸造设备和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电火花切割机、激光内雕等。
这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操作的实践平台,从而培养广大学子动手操作能力。
实践内容学校组织同学进行为期16天的实习:分为传统制造和先进制造。
传统制造:铣床→钳工→车床→焊接→铸造等工序。
先进制造: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电火花切割加工→激光内雕等工序。
首先让同学们去认识、了解一些传统加工设备,首先进入铣床车间进行铣出一个毛培,然后进入车工间应用车工技术进行对毛培的加工,精加工以及打磨出一个榔头,从中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以及钳工的一些要领技术,并且培养学生的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当然钳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就是进入车工车间,进行加工一个榔头手柄,该工序也是培养同学们的一种看图实图的能力。
焊接在机械加工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一些栅栏等钢件的链接,如北京奥运鸟巢就是通过焊接技术制造的。
该工序让学生加一些钳工余料焊接在一起。
剩下最后一到传统制造程序就是铸造!经过的八天的传统制造我们也收获颇多,其实先进制造就是建立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之上,只不过是通过一些先进技术将传统设备自动化、精确化。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学院(系):专业:2011年12月实验一刚度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床(包括夹具)—工件—刀具所组成的工艺系统是一弹性系统;2.了解机床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熟悉机床动刚度的测定方法;4.巩固和验证所学工艺系统刚度和误差复映的概念。
二.实验内容用动载荷测定法测定机床部件刚度。
三.实验记录1.实验条件:机床名称、型号及规格: C620-1普通车床。
刀具名称及材料:硬质合金外圆车刀。
几何形状及参数: K r=45°,r0=10°,λs=0°走刀量: 0.1量具: 175-200千分尺、游标卡毛坯(试件)材料:45号钢2.实验记录及结果:表13.计算机床部件刚度(含计算过程):四.分析讨论题1、机床刚度对加工精度有什么影响?2、减少误差复映的措施?实验二机床加工精度及尺寸分布规律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加工精度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此方法综合分析零件尺寸的变化规律;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影响加工零件精度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工艺规程,以达到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的目的,进一步掌握统计分析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运用分布曲线法对100个工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记录1.实验条件:机床名称、型号及规格:量具规格:毛坯(试件)材料:2.实验记录及结果:(1)磨削后的零件的尺寸表1 全部零件磨削后的尺寸记录(2)确定实验数据并记录表2尺寸分散范围=(Xmax—Xmin)=分组数k= (当工件N=100件时,k=6—10)尺寸间隔宽度ΔX=(Xmax—Xmin) /k=式中:X max——100中零件最大值;X min——100件中零件尺寸最小值;k——分组数。
表2 零件尺寸实测值注:表中n 是测量的工件数。
(3)画分布曲线以表2中频率m/n 为纵坐标,以尺寸范围的中点x 为横坐标,画分布曲线。
1020304050频率(%)尺寸(m μ)图1(4)计算 样本均值1i xx n ==∑分散范围6σ=(2s = ,样本标准差s 是总体标准差σ的无偏估计) 公差带中心= 分散范围中心= △系统=工艺能力系数Cp=T/6σ= 四.分析题判断工序精度6σ能否满足加工精度要求T 。
机械制造工艺学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实习报告班级:机械07—1班学号:0704103121姓名:杨修文指导教师:姜永军目录一、实习目的 (2)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2)三、实习地点与时间安排 (2)四、实习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组织形式 (2)五、实习具体内容 (3)六、实习感想 (16)七、参考文献 (17)八、实习日记 (18)一、实习目的:1.掌握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和特点。
2.熟悉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夹紧方式及所使用的夹具。
3.了解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测量方法和所使用的量具。
4.掌握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过程。
5.熟悉主要机加设备的构造原理、主要结构、加工适用范围和精度特点.6.了解生产厂的生产规模、组织形式、物流过程。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1.了解所在厂的生产规模和和生产组织形式。
画出车间平面及设备布置概括草图。
2.分析所看到的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及时画出工序草图。
3.认真分析零件的定位、夹紧原理和所用的夹具,及时画出夹具原理简图并分析定位工件的自由度。
4.认真分析轴类、齿轮、箱体类等典型零件的技术要求,典型表面的工艺过程和方法。
了解工件的材料、毛坯的结构形式及时效处理、热处理工艺安排,分析各加工工序的定位、夹紧和所使用的夹具,了解典型工艺过程,并掌握工件的检验方法和所使用量具的测量原理。
5.掌握车、铣、刨、镗、齿轮加工的典型机床的主要性能、规格、结构特点,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画出机床结构简图,标出运动形式。
6.了解机器的装配过程,熟悉装配的工作方法;掌握典型零件的装配工艺。
了解装配时所用的设备、工具等。
7.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结合其它技术要求,能制订简单的加工工艺路线。
认真分析现场工艺并能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8.及时整理和完成实习报告要求的内容,字迹工整、语言精练、图表清晰。
具体实习过程。
三、实习地点与时间安排:1.包钢集团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机制公司一、二机修车间)2.实习日期:2010年6月21日到25日,进厂实习时间为6月23日下午和6月24日下午。
机械制造工艺学 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的调整和实验数据的收集,我们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制造工程中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的确定、加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等方面。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常见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技巧。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性能测试2. 不同工艺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3. 加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实验步骤:首先,我们选择了常见的金属材料进行实验,通过对其硬度、强度等性能的测试,了解其加工性能。
然后,我们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的调整,如切削速度、进给量等,观察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最后,我们使用了常见的加工设备,如车床、铣床等,进行实际操作,熟悉其使用和操作技巧。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我们发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加工性能,对于不同的工件,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和参数,才能获得理想的加工质量。
同时,我们也发现加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对加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经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才能熟练掌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机械制造工艺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实训报告书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力,培养高素质的机械制造人才,我们学校开展了机械制造工艺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了解了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原理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及意义1. 目的(1)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原理和方法;(2)熟悉常用加工设备、刀具、量具和工艺装备;(3)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动手能力;(4)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2. 意义(1)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2)有助于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基本加工工艺(1)车削加工:学习车床操作、刀具选用、加工参数确定、加工质量检验等;(2)铣削加工:学习铣床操作、刀具选用、加工参数确定、加工质量检验等;(3)磨削加工:学习磨床操作、刀具选用、加工参数确定、加工质量检验等;(4)镗削加工:学习镗床操作、刀具选用、加工参数确定、加工质量检验等。
2. 零件加工工艺(1)轴类零件加工:学习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加工参数确定、加工质量检验等;(2)套筒类零件加工:学习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加工参数确定、加工质量检验等;(3)箱体类零件加工:学习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加工参数确定、加工质量检验等;(4)齿轮类零件加工:学习齿轮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加工参数确定、加工质量检验等。
3. 工艺装备及刀具(1)了解常用加工设备的性能、特点及操作方法;(2)熟悉常用刀具的结构、性能、选用原则及使用方法;(3)了解常用量具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4)了解工艺装备的作用、种类及选用原则。
四、实训过程及收获1. 实训过程(1)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实践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加工设备,完成零件加工任务;(3)质量检验:对加工完成的零件进行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方面的检验;(4)总结分析:对实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学号:《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践报告金工实习基地实践单位实践地点金工实习基地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级班姓名夏春明指导教师日10 月11 年2013《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一、实践目的及主要内容1)了解生产现场机床的类型及其布局;2)了解生产现场工人使用的工艺文件(主要工序卡)形式;3)了解生产现场使用的夹具类型;4)重点了解一零件的机械加工过程(加工路线、加工阶段划分等)及一副夹具的工作原理;5)完成实践报告一份。
二、实践方式及计划学时本实践为现场教学,在机械加工生产现场完成。
计划学时为4 学时。
三、实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1)全体学生应按要求准时到达实践的地点;2)全体学生在实践时应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虚心请教;3)全体学生应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实践中去,力争圆满完成实践任务。
四、相关知识简介(一)机床方面1、常用机床1)车床车床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切削机床之一,它的加工范围很广。
车床可以车削外圆、车端面、切断和切槽、钻中心孔、钻孔、镗孔、铰孔、车削各种螺纹、车削内外圆锥面、车削特形面、滚花以及盘绕弹簧等。
2)钻床钻床的特点是工件固定不动,刀具做旋转运动,并沿主轴方向进给,操作可以是手动,也可以是机动。
在钻床上装上不同的刀具可完成钻孔、扩孔、铰孔、锪孔、锪凸台等。
3)镗床镗床主要是用镗刀在工件上镗孔,通常,镗刀旋转为主运动,镗刀或工件的移动为进给运动。
它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高于钻床。
镗床是大型箱体零件加工的主要设备。
(1) 卧式镗床是镗床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它主要是孔加工,镗孔精度可达IT7,表面粗糙度Ra值为1.6-0.8um.卧式镗床的主参数为主轴直径。
(2) 坐标镗床坐标镗床是高精度机床的一种。
它的结构特点是有坐标位置《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的精密测量装置。
坐标镗床可分为单柱式坐标镗床、双柱式坐标镗床和卧式坐标镗床。
单柱式坐标镗床:主轴带动刀具作旋转主运动,主轴套筒沿轴向作进给运动。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实验名称:支座零件专用铣前后面夹具结构的观测与分析一、实验时间:二、实验地点:三、实验目的:1、了解专用夹具的结构特点2、掌握定位原理3、掌握专用夹具的构成4、了解夹具的特点四、实验内容:1、工序图分析该零件为一个拨叉,其中我加工的这道工序为钻、粗铰、精铰φ14前后耳板孔,而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为Ra1.6。
本道工序之前已经完成对φ25孔的加工,并达到表面粗糙度Ra1.6的要求。
又因为φ14前后耳板孔与φ25孔具有相对位置要求和平行度要求,所以我考虑将φ25孔轴线和其中一个端面作为定位基准。
理论上,本道工序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为5个自由度,即除了不用限制φ25孔轴线方向的移动外,其余的都要进行限制。
而我选择了一个端面,一个心轴和一个定位销进行定位。
其中端面限制了3个自由度(2个转动,1个移动),心轴限制了2个自由度(两个移动)。
定位销限制了1个转动,这样,一共限制6个自由度,这是一个完全定位的定位形式。
可以满足加工的需求,保证加工精度。
2、夹具定位方案及其特点分析在实际加工时,我采用一个心轴,同时套着一个支撑板,这样便限制了5个自由度;另外,又在凸台地方加了一个定位销,防止其绕φ25孔轴线的转动。
这样,就一共限制6个自由度,是一个完全定位的定位形式。
3、夹具夹紧机构方案及其特点分析夹具采用压板压紧的方式进行压紧。
在该压紧机构中,通过支撑钉支撑着压板,同时以螺栓对压板进行拧紧,使螺栓作用在压板上,再通过压板将工件进行压紧。
压板在增大压紧接触面积的同时又防止了压紧螺钉旋转时带动工件偏转而破坏定位和损伤工件表面。
该压紧机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拆卸方便,应用广泛。
4、对刀或刀具导向机构方案及其特点分析为了迅速准确的确定钻头与加工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设置了钻套装置。
该装置由钻套和钻套衬套组成,具体形式入下图所示。
为了方便钻套的安装与拆卸,本夹具采用了可拆卸的钻套。
当需要拆卸钻套时,可拧松钻套螺钉,然后将钻套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其缺口刚好对准钻套。
机制本科03班机械制造工艺学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消费实习报告任务书一、实习目的1.掌握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和特点。
2.熟悉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夹紧方式及所使用的夹具。
3.理解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测量方法和所使用的量具。
4.掌握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过程。
5.熟悉主要机加设备的构造原理、主要构造、加工适用范围和精度特点.6.理解消费厂的消费规模、组织形式、物流过程。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1.理解所在厂的消费规模和和消费组织形式。
2.分析所看到的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及时画出工序草图。
3.认真分析零件的定位、夹紧原理和所用的夹具,及时画出夹具原理简图并分析定位工件的自由度。
4.认真分析轴类、齿轮、箱体类等典型零件的技术要求,典型外表的工艺过程和方法。
理解工件的材料、毛坯的构造形式及时效处理、热处理工艺安排,分析各加工工序的定位、夹紧和所使用的夹具,理解典型工艺过程,并掌握工件的检验方法和所使用量具的测量原理。
5.理解车、铣、刨、镗、齿轮加工的典型机床的主要性能、规格、构造特点。
6.理解机器的装配过程,熟悉装配的工作方法,掌握典型零件的装配工艺,理解装配时所用的设备、工具等。
7.分析零件的构造工艺性,结合其它技术要求,能制订简单的加工工艺道路。
认真分析现场工艺并能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三、详细实习过程实习地点:兰州机床厂实习日期:2006年6月12日到7月9日。
1目录第一部分关于?机械制造工艺?消费实习 (1)第二部分实习工厂概况 (3)第三部分齿轮的加工分析 (4)第四部分典型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9)第五部分典型机床分析 (14)第六部分实习总结 (19)第一部分关于?机械制造工艺?消费实习一、实习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为了更好的掌握该课程,需进展?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课程实习,通过对现场消费情况的实习和认识,到达如下目的:1. 掌握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和特点;2. 熟悉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夹紧方式及所使用的夹具;3. 理解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测量方法和所使用的量具;4. 掌握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过程;5. 熟悉主要机加工设备的构造原理、主要构造、加工适用范围和精度特点;6. 理解消费厂〔车间〕的消费规模、组织形式、物流过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doc 10页)
中北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机床名称、型号及规格:C620-1普通车床。
刀具名称及材料:硬质合金外圆车刀。
几
何形状及参数: K
r =45°,r
=10°,λ
s
=0°
走刀量:0.1
量具:175-200千分尺、游标卡毛坯(试件)材料:45号钢2.实验记录及结果:
表1
位置
毛坯零件
=
ε
∆
∆
零件
毛坯D1
(m
m)
D2
(m
m)
12
D D
∆=-
毛坯d1(m
m)
d2
(m
m)
d1
-d212
d d
∆=-
零件
Ⅰ
(主
轴):
Ⅱ
(中
心):
Ⅲ
(尾
座):
3.计算机床部件刚度(含计算过程):
四.分析讨论题
1、机床刚度对加工精度有什么影响?
2、减少误差复映的措施?
实验二机床加工精度及尺寸分布规律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加工精度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此方法综合分析零件尺寸的变化规律;
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影响加工零件精度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工艺规程,以达到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的目的,进一步掌握统计分析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运用分布曲线法对100个工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记录
1.实验条件:
机床名称、型号及规格:
量具规格:
毛坯(试件)材料:
2.实验记录及结果:(1)磨削后的零件的尺寸
序号测
量
尺
寸
序
号
测
量
尺
寸
序
号
测
量
尺
寸
序
号
测
量
尺
寸
1 26 51 76
2 27 52 77
3 28 53 78
4 29 54 79
5 30 55 80
6 31 56 81
7 32 57 82
8 33 58 83
9 34 59 84
10 35 60 85
11 36 61 86
12 37 62 87
13 38 63 88
14 39 64 89
15 40 65 90
16 41 66 91
17 42 67 92
18 43 68 93
19 44 69 94
20 45 70 95
21 46 71 96
22 47 72 97
23 48 73 98
24 49 74 99
25 50 75 10
(2)确定实验数据并记录表2
尺寸分散范围=(Xmax—Xmin)=
分组数k= (当工件N=100件时,k=6—10)
尺寸间隔宽度ΔX=(Xmax—Xmin) /k=
式中:X max——100中零件最大值;
X min——100件中零件尺寸最小值;
k——分组数。
表2 零件尺寸实测值
组号组界/m 中心值x 组内工频率1
2
3
4
5
6
(3)画分布曲线
以表2中频率m/n为纵坐标,以尺寸范围的中点x为横坐标,画分布曲线。
1020304050频率(%)
尺寸(m μ)
图1
(4)计算
样本均值1i x x n ==∑ 分散范围6σ= (
21
1()n
k k s x x n ==-∑ ,样本标准差s 是总体标准差σ
的无偏估计) 公差带中心= 分散范围中心=
△系统=
工艺能力系数Cp=T/6σ= 四.分析题
判断工序精度6σ能否满足加工精度要求T 。
分析工艺能力等级。
频率(%)
实验三夹具的作用和组成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各类机床夹具的结构、原理和特点;
2.熟悉典型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掌握典型夹紧机构的作用原理和特点;
3.巩固所学六点定位原理的概念,掌握各类机床夹具的特点及设计要点。
二.实验设备
典型的钻床夹具、铣床夹具、车床夹具多套,以及相应的成套工具模型。
三.实验内容
通过熟悉现场典型夹具结构与分类、加强对六点定位原理的认识,提高分析应用能力。
四.实验记录
1)你在实验室看到了哪些夹紧机构?哪些定位元件?哪些定心机构?哪些分度装置?
2)在实验室任选一铣床夹具,说明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如定位原理、夹紧方法、安装方式、对刀块等)。
画出夹具的定位方案原理图。
3)在实验室任选一钻床夹具,说明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如定位原理、夹紧方法、钻模、钻模套的结构形式、安装方式等)。
画出夹具的定位方案原理图。
4)任选一夹紧机构,说明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如夹紧方法、安装方式等)。
画出方案原理图。
5)试述现代机床夹具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