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与辅导》考试复习资料含答案
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与辅导12353 ====

一、填空1.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核心是与生物学特征、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
2.脑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婴儿的大脑发育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修复性),刺激缺乏和刺激过度都可能对儿童大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 儿童分离焦虑的高峰期时(14-18个月),以后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分离焦虑出现的次数和(强度)都逐渐降低。
4.根据儿童气质维度如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等与养育关系较大的维度的特点,可以将儿童分为难养型、易养型和(启动缓慢型)三种典型类型,以及(中间型)。
5.儿童心理行为评估的基本原则包括(发展教育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保密性原则。
6.儿童的自我调控是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
7.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多发病于3岁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8.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监测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的发展程度),二是(心理的问题或障碍)。
9.常用的儿童心理矫正术可大致分为强化、消退与(行为塑造)。
10.儿童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是(教育)的前提。
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是(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11.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家庭干预,可以是(发展性)干预,也可以是(矫正性)干预。
12.依恋障碍主要与(教养方式)不良有关,养育者频繁更换可能导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
13.1岁半以后,儿童经常喜欢咬玩具、吃剥落的墙皮、头发、黏土等不能吃的东西,且其进食行为不符合当地饮食习惯或传统的情况,可能患有进食障碍,称为(异食癖)。
在睡眠过程中起床活动或行走,可能患有(睡行症),俗称梦游。
14.新生儿期起父母就过渡保护或溺爱孩子,使孩子的自主性发展受到影响,容易造成(易感儿童综合征)现象。
1岁以内的婴儿,看到其他孩子哭,他也哭的现象称之为(共情)现象。
15.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正性强化法,又称(阳性强化法),又称(鼓励强化法)。
教资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资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 语言能力的发展B. 社会性发展C. 认知能力的发展D. 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2. 以下哪项不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抽象思维阶段3.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年龄大约是:A. 1岁B. 2岁C. 3岁D. 4岁4.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A.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B.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C.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D. 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5.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主要表现在:A. 语言能力B. 社会性行为C. 认知能力D. 身体运动能力6. 学前儿童的依恋类型通常分为:A. 安全型、焦虑型B. 安全型、回避型C. 焦虑型、回避型D. 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7.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其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语言能力B. 认知能力C. 社会技能D. 身体运动能力8. 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家庭环境B. 社会环境C. 个人特质D. 所有以上因素9. 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活动实现?A. 记忆训练B. 重复练习C. 想象游戏D. 规则学习10. 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与以下哪个因素密切相关?A. 家庭环境B. 社会环境C. 个人特质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1. C2. D3. D4. B5. B6. B7. C8. D9. C 10. 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包括:感觉运动阶段,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使用象征性思维,但尚未发展出逻辑运算能力;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思考,但仅限于具体情境;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发展到可以进行抽象逻辑思考的阶段。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题库答案图文稿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题库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一、选择题1.在运用完整治疗法开展心理辅导时,下列哪种语言运用是不恰当的( C )10-195A.鼓励使用第一人称B.鼓励使用现在时C.多问“为什么”D.鼓励使用陈述句2.指导性游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 B )12-234A.人本主义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认知发展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3.当今心理健康的主要着眼点是( C )1-5A.心理疾病的治疗B.精神病患者待遇的改善C.健康人的心理保健D.心理缺陷的矫治4.造成学前儿童挫折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 B )2-25A.自然环境因素B.个体自身内在因素C.家庭因素D.社会因素5.人本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 A )7-148A.罗杰斯B.卡克赫夫C.班杜拉D.弗洛伊德6.心理学家阿德勒把自己创立的理论称为( D ) 8-156A.完整心理学B.情感心理学C.动力心理学D.个体心理学7.现代心理健康运动发源于上世纪初,其倡导人是( B )1-3A.皮耐尔B.比尔斯C.詹姆士D.迈耶8.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是( A )1-9A.正常的智力水平B.适度的情绪反应C.融洽的人际关系D.统一协调的行为9.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 B ) 4-69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B.比纳——西蒙量表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10.下列哪一种表述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征( D )11-210A.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B.注重激发儿童自愿接受辅导的愿望C.父母同时作为心理辅导的对象D.主要由专业辅导员来实施心理辅导11.完整治疗法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创立的(C ) 10-185A.艾利斯B.阿德勒C.皮尔斯D.波纳12.谁的职业指导运动是心理辅导的开端(A ) 6-109A.帕森斯B.罗杰斯C.皮尔斯D.艾利斯13.下列哪一个概念不属于精神动力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B ) 7-131A.动力概念B.自我概念C.结构概念D.发展概念14.皮尔斯的人性观不包括下列哪一点(C ) 10-185A.人的自主性B.感官知觉性C.人的非理性D.自我觉察性15.下列哪一种表述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征(D ) 11-210A.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B.注重激发儿童自愿接受辅导的愿望C.父母同时作为心理辅导的对象D.主要由专业辅导员来实施心理辅导16.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是( A ) 1-4A.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协会B.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委员会C.美国全国心理健康委员会D.美国国际心理健康联合会17.妊娠期妇女的情绪状态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个方面起作用(B )2-22A.遗传因素B.先天素质C.机体损伤D.生化改变18.儿童在遇到惊恐或不如意的事时,突然出现急剧的情绪爆发,大哭大闹之后发生呼吸暂停,这属于( B )A.恐惧不安B.屏气发作C.暴怒发作D.夜惊梦魇19.欲了解某班幼儿(3岁左右)的言语和动作能力,我们可选用( D ) 4-81A.丹佛发育筛选量表(DDST)B.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C.瑞文推理测验(RPM)D.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20.某儿童常有缺乏内在动机、缺乏对行为的控制和社会行为的技巧等具体表现,他应该属于( D ) 13-264A.学习困难儿童B.品行障碍儿童C.情绪和行为异常儿童D.弱智儿童21.现代心理健康运动发源于上世纪初,其倡导人是( B ) 1-3A.皮耐尔B.比尔斯C.詹姆士D.迈耶22.遗传因素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如导致儿童患黑蒙性白痴的就是由于( A ) 2-19A.单一突变基因异常B.染色体异常C.间接遗传D.轻微遗传23.口吃中最为多见的类型是( B ) 3-61A.发展性语言障碍B.发展性语言不流畅C.良性口吃D.慢性口吃24.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 B ) 4-69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B.比纳—西蒙量表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25.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本能、最难接近的部分是( A ) 7-131A.本我B.自我C.超自我D.超我26.学前儿童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就说:“老师,我今天头疼,没听清楚。
2017年10月自学考试12353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2017年10月自学考试1235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代码:12353一、单项选择题1.1~2岁婴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时间一般为A.1~5分钟 B.5~10分钟 C.10~15分钟 D.15~20分钟2.下列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属社会环境因素的是A.托幼机构 B.动机 C.先天素质 D.情绪3.3~4岁幼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同时执拗行为也非常强烈,被称为A.执拗期 B.自主期 C.叛逆期 D.第一反抗期4.下列不属于儿童行为治疗内容的是A.阳性强化法 B.消退法C.非指导性游戏法 D.系统脱敏法5.家长给予孩子适度的关爱与限制,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并能接纳孩子们的合理意见和态度,这属于A.权威型家庭教养 B.专制型家庭教养C.溺爱型家庭教养 D.忽视型家庭教养6.刻板性运动在幼儿中最常见的现象是A.拔毛 B.弹指 C.拍手 D.吮手指7.下列不属于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是A.道德、价值观偏差 B.消极退缩C.抑郁 D.攻击逆反8.以下属于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典型表现的是A.经常退缩 B.经常暴怒 C.经常恐惧 D.经常自伤9.幼儿的行为障碍不包括A.注意力缺陷多动性障碍 B.刻板性运动障碍C.社会功能障碍 D.强迫症10.下列不属于造成儿童遗尿症的可能原因是A.器质性原因 B.睡眠障碍C.家庭教养方式 D.强烈的心理刺激11.对儿童进行心理评估的时候,评估人员不能在未征得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轻易泄露被评估儿童心理行为的评估结果,这体现了A.发展教育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 D.保密性原则12.下列不属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诊断性评估工具的是A.格赛尔发育量表 B.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能量表C.丹佛发育筛查 D.麦考锡儿童能力表二、填空题13.按照涉及的心理领域划分,心理评估方法包括情绪行为评估、、等。
14.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是幼儿身心发育的重要奠基时期,尤其是最迅速的时期。
10月全国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试题课程代码:0088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理性情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A.增强个体的责任感B.使儿童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C.增加幸福,减少痛苦D.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2.依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皮亚杰B.拉扎鲁斯C.鲍尔比D.劳恩菲尔德3.当今心理健康的主要着眼点是()A.心理疾病的治疗B.精神病患者待遇的改善C.健康人的心理保健D.心理缺陷的矫治4.布鲁姆对影响个体或群体健康的诸多因素进行考察和归纳,提出了HS=f(E+AcHs+B+LS)的健康公式,其中“AcHs”指的是()A.环境B.生活方式C.生物学因素D.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5.下列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儿童偷窃,常常是因为自我意识尚未形成,分不清主体和客体B.口吃多发生于1—5岁,5岁以后会随年龄增长而自行消失C.发展性语音不清主要发生在学前期,男性儿童多于女性儿童D.发展性语言障碍的儿童往往智力水平较低6.下列哪一个理论不属于...行为主义理论()A.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B.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D.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理论7.完整治疗法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创立的()A.波纳B.阿德勒C.皮尔斯D.卡克赫夫8.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最大的社会性因素是()A.家庭B.托幼机构C.社会文化D.社区环境9.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最终取决于他们的()A.健康知识B.健康态度C.健康信念D.健康行为10.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B.比纳—西蒙量表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试题及答案重点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真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88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在运用完整医治法开展心理辅导时,以下哪种言语运用是不恰当的〔C〕10-195A.鼓舞使用第一人称B.鼓舞使用现在时C.多问“为什么〃D.鼓舞使用陈述句2.指导性游戏疗法的理论根底是〔B〕12-234A.人本主义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认知开展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3.当今心理健康的主要着眼点是〔C〕1-5A.心理疾病的医治B.精神病患者待遇的改善C.健康人的心理保健D.心理缺陷的矫治4.造成学前儿童挫折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B〕2-25A.自然环境因素B.个体自身内在因素C.家庭因素D.社会因素5.人本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A〕7-148A.罗杰斯B.卡克赫夫C.班杜拉D.弗洛伊德6.心理学家阿德勒把自己创立的理论称为〔D〕8-156A.完整心理学B.感情心理学C.动力心理学D.个体心理学7.现代心理健康运动发源于上世纪初,其倡导人是〔B〕1-3A.皮耐尔B.比尔斯C.詹姆士D.迈耶8.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根本心理条件是〔A〕1-9A.正常的智力水平B.适度的情绪反响C.融洽的人际关系D.统一协调的行为9.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B〕4-69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B.比纳——西蒙量表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10.以下哪一种表述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征〔D〕11-210A.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B.注重激发儿童自觉接受辅导的心愿C.父母同时作为心理辅导的对象D.主要由专业辅导员来实施心理辅导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请在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1.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真题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真题1. 简介学前期是儿童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儿童在这个时期会经历许多身体、认知和情感上的变化。
因此,学前阶段的心理卫生和辅导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给出一些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的真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和辅导的重要性以及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法。
2. 真题和答案2.1 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是指关注和维护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一系列工作和措施。
它包括关注儿童的情绪表达、社交关系、性格特点等方面,并通过合理的辅导和支持,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自尊心和自信心。
2.2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为什么重要?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儿童在学前期脑神经发育迅猛,心理健康的建立对其后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学前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卫生可以培养积极的个性特点。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可能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2.3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分离焦虑:当儿童与父母分离时会感到焦虑和紧张。
•注意力不集中:儿童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神。
•情绪过于激动或抑郁:儿童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过度悲伤或高兴。
•社交困难:儿童难以和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2.4 如何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辅导?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辅导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关注儿童的情感变化,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亲子关系。
•提供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以便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鼓励儿童参与适合他们年龄的游戏和活动,促进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
•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结论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是儿童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关注和培养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辅导时,要注重与儿童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前幼儿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学前幼儿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A. 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B. 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C. 认知能力有限,对事物理解不够深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能够认识和使用自己的名字B. 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C. 能够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幼儿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A. 模仿成人行为B. 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C. 完全独立,不需要成人指导D. 与同伴建立友谊答案:C二、判断题1. 学前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帮助。
(对)2. 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但词汇量有限。
(错)3. 幼儿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往往与现实相混淆。
(对)三、简答题1. 简述幼儿期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
答案:幼儿期认知发展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 前运算阶段:开始形成符号思维,但尚未具备逻辑运算能力。
- 具体运算阶段: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思考,但局限于具体情境。
- 形式运算阶段:开始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
2. 描述幼儿期社会性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
答案:幼儿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包括:- 亲子关系:与父母建立安全依恋关系。
- 同伴关系: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学习社交技能。
- 道德发展: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 社会角色学习:模仿成人行为,学习社会角色。
四、案例分析题某幼儿园的小明在玩积木时,经常因为积木倒塌而生气,甚至有时会推倒其他小朋友的积木。
请分析小明的行为可能反映了哪些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答案:小明的行为可能反映了以下心理特点:- 挫折容忍度低:面对失败时容易生气和沮丧。
- 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在情绪激动时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 社会交往技能不足:可能不知道如何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教育建议:- 增强挫折教育:通过游戏和日常活动,教育小明学会接受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按照涉及的心理领域划分,心理评估方法包括情绪行为评估、(智力测量)和(人格测验)等。
26.按照评估精确性划分,心理评估方法可以分为(筛选性评估)和(诊断性评估)。
27.运用气质的知识可以辅助预行为问题。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儿童行为治疗的内容(C)
A.阳性强化法B消退法C非指导性游戏法D系统脱敏法
6.接受和鼓励孩子不断增长的自主性,与孩子积极沟通,弹性的规则,这属于哪一种家庭教养类型(A)
A.权威型B专制型C.溺爱型D.忽视型
7.刻板性运动在幼儿中最常见的现象是(D)
A.拔毛B弹指C.拍手D.吮手指
4.根据儿童气质维度如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等与养育关系较大的维度的特点,可以将儿童分为难养型、易养型和(启动缓慢型)三种典型类型,以及(中间型)。
5.儿童心理行为评估的基本原则包括(发展教育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保密性原则。
6.儿童的自我调控是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
2.下列哪项不属于选择性缄默幼儿的情绪或行为方面的问题(C)
A.焦虑B害羞C.依赖D.易生气
3.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A)
A.鼓励强化法B.消退C.惩罚法D.代币法
4.与5-6岁幼儿语言发展指导要点不吻合的是(D)
A.创设积极的阅读环境B.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C.注重图文并茂的阅读方法D.注重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示范
31.降低儿童早期营养不良有助于降低以后的(反社会)和(攻击)行为。
32.2~3岁是婴幼儿形成(个性)的初始时期,也是婴幼儿建立(自主性)的重要时期。
1.父母操纵子女的一切,用权力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命,从自己主观意志代替子女考虑。这属于哪一种家庭教养类型(B)。
A.权威型B专制型C.溺爱型D.忽视型
8.幼儿的行为障碍不包括(D)
A.注意力缺陷多动性障碍B.刻板性运动障碍C.社会功能障D.强迫症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造成儿童遗尿症的可能原因(C)
A.器质性原因B.睡眠障碍C.家庭教养方式D.强烈的心理刺激
10.1-2岁婴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时间一般为(B)
A.1-5分钟B.5-10分钟C.10-15分钟D.15-20分钟
7.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多发病于3岁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8.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监测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的发展程度),二是(心理的问题或障碍)。
9.常用的儿童心理矫正术可大致分为强化、消退与(行为塑造)。
10.儿童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是(教育)的前提。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是(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14.新生儿期起父母就过渡保护或溺爱孩子,使孩子的自主性发展受到影响,容易造成(易感儿童综合征)现象。1岁以内的婴儿,看到其他孩子哭,他也哭的现象称之为(共情)现象。
15.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正性强化法,又称(阳性强化法),又称(鼓励强化法)。
16.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不仅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途径。
28.精神发育迟滞是很多先天或后天的因素造成的精神发育受阻或者不完全,临床表现为显著的(智力水平低下)伴学习困难及(社会适应能力)欠缺。
29.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觉、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
30.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生物学)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1.下列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属社会环境因素的是( A)
A.托幼机构B.动机C.先天素质D.情绪
12.3-4岁幼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同时违拗行为也非常强烈,被称为(D)
A.执拗期B.自主期C.叛逆期D.第一反抗期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C)
A.道德、价值观偏差B消极退缩C.抑郁D.攻击逆反
11.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家庭干预,可以是(发展性)干预,也可以是(矫正性)干预。
12.依恋障碍主要与(教养方式)不良有关,养育者频繁更换可能导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
13.1岁半以后,儿童经常喜欢咬玩具、吃剥落的墙皮、头发、黏土等不能吃的东西,且其进食行为不符合当地饮食习惯或传统的情况,可能患有进食障碍,称为(异食癖)。在睡眠过程中起床活动或行走,可能患有(睡行症),俗称梦游。
17.社交退缩的孩子不仅是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表现,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18.教师和家长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家长榜样)、(游戏)、讲解学习等途径,促进儿童我调控能力的发展。
19.营养不良可以预示神经认知的缺陷,并预示着儿童期到青少年期(外显行行为问题)的持续存在。
20.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0-3岁)是幼儿身心发育的重要奠基时期,尤其是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17.对儿童进行心理评估的时候,评估人员不能在未征得监护人的同意的前提下,轻易泄露评估儿心理行为的评估结果,这体现了()
一、填空
1.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核心是与生物学特征、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
2.脑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婴儿的大脑发育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修复性),刺激缺乏和刺激过度都可能对儿童大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儿童分离焦虑的高峰期时(14-18个月),以后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分离焦虑出现的次数和(强度)都逐渐降低。
14.以下属于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典型表现之一的是(B)
A.经常退缩B经常暴怒C.经常恐惧D.经常自伤
15.4~5岁儿童每日睡眠时限为(B)。
A.10小时B.11~12小时C.12~13小时D.14小时
16.以下不属于5-6岁儿童个性及社会性发展特点的是(B)。
A个性初具雏形B开始建立主动性C性别意识逐渐稳定D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21.4-5岁幼儿开始发展有意记忆,并且记忆和回忆能力良好,可以开始用(复述)、(联想)、(组织)等帮助记忆的方法。
22.放松疗法要求儿童有一定的理解、接受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所以对于儿童,一般适宜于4岁以后。
23.引起幼儿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