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病句类型详细分析
高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见的类型及命题角度

高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见的类型及命题角度类型一结构混乱命题角度1:句式杂糅结构混乱是比较复杂的一种病句类型,主要包括句式杂糅、中途易辙、藕断丝连等。
句式杂糅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式混杂在一个句子中,该结束的地方不结束,前后交叉错叠,句子结构混乱,形成病句。
这种病句类型已经成为近年病句考查的热点和难点。
如: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分析:“(人们)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忽视”和“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句式杂糅。
【例】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辨析:“历史是在深坑”和“历史藏在深坑”两种句式杂糅,“是”和“藏”应删去其中一个。
除此之外,句子还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在月球背面的深坑”这个介词结构不完整,成分残缺,应补充完整,改为“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命题角度2:中途易辙(偷换主语)中途易辙,也是结构混乱的一种,就是表达句意时,前一个分句没有说完,而后一分句又暗换了主语,造成表意混杂。
如: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分析:中途易辙。
“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的主语暗换成了“人”,应改为“常常被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例】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辨析:偷换主语,可在“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前加“今年”。
命题角度3:藕断丝连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分析:“民间力量”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作了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
高考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解说

高考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解说一、语序不当(1)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正确顺序:a表领属或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b表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性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e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面。
病例①: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正确: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30多年教龄的(动词性短语)优秀的(形容词)教授。
病例②:花园里那盛开的几朵美丽的红色玫瑰花被人摘走了。
正确:花园里(领属性的)那(指示代词)几朵(数量词)盛开的(动词)美丽的(形容词)红色(名词)玫瑰花被人摘走了。
(2)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正确顺序:a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词或短语;c表范围程度的短语;d表情态的词或短语。
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病例①: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都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正确: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目的),许多同学近几天(时间)在阅览室里(处所)如饥似渴地(情态)阅读着。
病例②: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3)虚词位置不当①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面。
病例:不仅毒品泛滥会诱发大量刑事犯罪,而且会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分析:这个复句分句的主语都是“毒品泛滥”,关联词语“不仅”应放在主语后面。
②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前面。
病例:他们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我们也完成了任务。
分析:这个复句各分句的主语不一,前一主语是“他们”,后一主语是“我们”,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到主语“他们”前面。
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病例: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分析:主语“水平”与谓语“改善”不能搭配,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动宾搭配不当病例: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
高中语文病句修改常见类型(精选五篇)

高中语文病句修改常见类型(精选五篇)第一篇:高中语文病句修改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1、定语位置不当。
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
如: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
例如: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至“趁”字前)<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如: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如: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如: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
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病句类型及典例分析

病句类型及典例分析成分残缺、赘余成分残缺:除无主句、独词句和省略句外,一般句子都要有主语。
谓语是及物动词的,后面必须有宾语。
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凡是应该有的成分而没有,导致意思模糊不清,甚至不可理解的,就是句子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中心词的残缺(主要指定语中心语)、介词的残缺等。
其中主语和宾语的残缺高考考查频率较高。
成分赘余:一是重复;二是句子里多了根本不该有的成分,造成意思不通,不好理解。
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修饰成分赘余等。
成分残缺01主语残缺(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如:在这部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典型。
分析:滥用介词“在”“中”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
(2)滥用使令动词造成主语残缺,如:经过这次谈话,对我启发很大。
分析:“经过”造成主语缺失。
应该删去“经过”。
(3)偏正短语中中心语残缺,造成主语残缺,如:课堂教学低效,一直未得到解决。
分析:“课堂教学低效”后面缺少充当主语的中心语,应在其后补上“的问题”。
(4)滥用省略,使分句中的主语残缺,如:抢险突击队的小李,搁下刚满周岁的儿子,参加抗洪斗争,第二天就晕倒了,把她送回家休息,但苏醒后又偷偷上了大堤。
分析:“把她送回家休息”的主语应是“大家”,此处是不能省的,应加上;最后一个分句应在“苏醒”之前加上“她”。
02谓语残缺(1)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独立自主地研制、发射、跟踪和测检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能力。
分析:谓语残缺,应该在“已经”之后加上谓语“具备”。
(2)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如:我市最近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分析:谓语残缺,缺少与宾语“工作”相呼应的谓语,应在“建立”前加“完成”。
03宾语残缺(1)动词的宾语残缺,如: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病句类型详解

并列词语或短语位置不当
例: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并提出了许多问题。
要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 特别要注意,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要检查先 后顺序是否恰当。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常考)
病例: 独自坐在黑暗角落里,虽然我无法辨认那是什么,
但是听到那清脆的咔嚓声就明白了:那该是一把 大型斫刀。
分句位置不当
◆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
“被游击队包围”的主语应该是“匪徒”, 但“歼灭”的主语是“游击队”句子结构混乱。
句式杂糅常见类型归纳
下面是高考经常考查的句式杂糅的形式(括号内
为正确形式):
1.是由于……决定的(是由……决定的/是由于……) 2.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是以……为目的的) 3.他的死是为了……而死的(他的死是为了……/他是为 了……而死的) 4.……的原因,是因为……(……的原因是……/……是因 为……) 5.……的原因,是由于……(……的原因是……/……是由 于……) 6.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的原因) 7.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8.……的原因主要是……所致(……的原因主要 是……/……主要是……所致) 9.其根本原因是……在作怪(其根本原因是……/是……在 作怪)
富”。
方法一:
主干成分检查法
抽出主干,看主谓、动宾、主宾 搭配是否合理
方法二:
枝叶成分检查法
检查枝叶,看修饰语和中心语 之间是否搭配不当。
方法三:呼应成分检查法
1、前后都是并列短语,但不能一一对应。
2、抓重点词、标志词(是否、能否、有无、和、 与、以及等),查“一面与两面”的搭配是否有 不当。
(2004辽宁卷)A.“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 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 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高考语文的病句类型有哪些

高考语文的病句类型有哪些高考病句题怎么做?语感好的同学,继续保持阅读,保持语感就可以了,没语感的同学,就多看看病句类型的归纳吧。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考语文病句类型归纳,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语文病句类型归纳一、搭配不当:1、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江西卷)2、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湖南卷)二、语序不当:1、南昌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好多种东西)2、经考古专家20多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整理、研究和发掘”这个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发掘、整理和研究”。
)三、歧义: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家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江苏卷) (“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中的“和”字,既可作连词,那么“说服”的宾语则是“老师和你”,也可作介词,那么“说服”的宾语就只是“老师”,这是“一词多性”造成的歧义。
)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湖北卷)(“投诉”雇主还是投诉编辑部,宾语指代不明。
)四、主语残缺:因为使用了不恰当的介词,导致主语残缺。
这类句子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等。
1、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使我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2、看了“崇尚科学,批判邪教”的展览,使我有了很多感想。
五、宾语残缺读句子,调动自己平时积累的正确语感,感觉词句是否有病;三缺宾语:有些句子宾语部分较长,在后面就往往忽视了与前面成分的呼应,从而导致宾语残缺。
这种现象是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病句的类型及常见的分析方法

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1.名词附加语(定语不当)例1: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例2: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移到“许多”前面)例3: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2.动词的附加语(状语不当)例1: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的同他交谈。
)例2: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
(“不禁”应移到“打”前面)3.虚词的位置有些副词和连词是可以有几个位置的,必须在每个句子里把它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下面句子是安排得不恰当的例子。
例1: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到“趁现在”前)例2: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断章取义,就变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二.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热血”只能是“沸腾”,不能“呼啸”)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意见”。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
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
高考病句改错(解析附题)

所谓病句是指由于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使用不当或不合事理、不合语言习惯而造成表意不清的语句。
高考只考查6种: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或赘余④结构混乱⑤表意不明⑥不合逻辑记忆心诀:语序搭配两不当,成分多少都是病;表意不明结构乱,不合逻辑要小心。
一、语序不当1.多层定语的次序不当。
多层定语的次序一般为:①表领属的名词或短语(谁的);②指示代词数量语;③动词或短语(怎么样);④形容词或短语(什么样的);⑤表性质的名词或短语(后带“的”);⑥表性质的名词或短语(后不带“的”)。
如:正例1:①花园里②那几朵③盛开的④美丽的⑤红色的玫瑰花被人摘走了。
正例2:①我们学校的②一位③有经验的④优秀的⑤数学老师。
记忆心诀:名词代词或短语,表示领属置最前;指示代词数量语,表示多少紧跟后;动词之后是形容,各表怎样与啥样;最后接上名词语,表示性质是什么。
错例:为了了解产品的质量,他走访了许多本厂的客户。
注意:A.带“的”动词作定语,排序如上所述,不带“的”动词作定语则是最接近中心语的。
如①一顿丰盛的烤羊肉②前线作战部队。
B.如果定语之间有先后、轻重、远近、高低、内外等逻辑关系,则据语境按特定的逻辑关系排列。
如:错例:创新思想培养的是学生的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多层状语的次序不当。
多层状语的次序一般为:①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②时间状语③地点状语④范围状语⑤表情态或程度的短语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要紧挨中心语。
如:正例1:许多代表②今天早上③在会议室里④都⑤热情地⑥同我们交谈。
错例1:②昨天①为使你们及早注意④就⑤清楚地⑥对你们③在教室里讲过。
错例2:有些同志夜以继日地仍然战斗在引滦前线。
3.定状错位①定语错放于状语位置,如:错例:这一事件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议论。
②状语错放于定语位置:错例1: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当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错例2:过去的苦难岁月,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这深深的永远的烙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七类,现归纳如下:一、语序不当二、搭配不当三、成分残缺四、成分赘余五、结构混乱六、语意不明七、不合逻辑一、语序不当1、名词附加语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不符合一般习惯的。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
(“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下面句子里数量的表示法不妥。
⑦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
(“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去掉“的”)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
)2、动词的附加语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d.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
(“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
(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3、虚词的位置副词和连词位置不恰当:①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版床上。
(表范围的副词“都”应放到表数量的“一个一个”后。
)②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到“趁现在”前。
)③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断章取义,就变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了)④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⑤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二、搭配不当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1、主谓搭配不当①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
(“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
应改为“进入wto 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
“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
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④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①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机会呀!(“渴望”后缺少动词“有”。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④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①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为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
或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
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
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
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三、成分残缺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1、缺少主语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
)2、缺少谓语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4、缺少修饰成分①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
(“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当”。
)四、成分赘余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1、堆砌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
(“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掌握”应删去。
)2、重复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
(“历代”和“动乱”中间也中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也就不必加“的”。
)五、结构混乱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1、举棋不定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 ...”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2、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①例如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
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
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3、反客为主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闪待。
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
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
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4、结构含混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
①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要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做“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