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1、设备的选择与评价包括三大方面: 1) 设备的选择;设备选择的类型,影响设备先择的要素,设备选择的要点。 2) 设备的投资评价;利用回收期法,费用效率法,费用换算法来评估设备的优点。 3) 设备的使用评价;使用情况评价;维修费用评价。 2、设备的安装与使用的管理 1) 设备的验收;订购设备的验收,大修完工设备的验收。 2) 设备的安装;设备安装的程序,设备安装的方法,设备安装位置的检测与调整,设 备的试运转,设备的交付使用。 3) 设备的使用;设备使用前的准备,设备使用的程序,设备使用的要点。 4) 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设备的“三定户口化”制度(设备定号,管理定户,保管定人),岗位专责制度,点检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三级保养制度。 3、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设备的检查;开机前的检查,日常巡回检查,管理人员的抽查。 2) 设备的维护;确定设备维护的原则,编制设备维护的内容,制订设备维护的级别, 确定设备维护的重点。 3) 设备的润滑;润滑材料的选用,设备润滑的方式,制定设备润滑的管理体制。 4、设备的维修六个方面 1) 设备的磨损与故障规律;摸清设备磨损的类型,找出设备磨损的规律,总结设备故障的规律。 2) 设备修理的类型与技术;划分设备修理的类型,建立设备修理的体制,总结设备修理的方法、设备修理的技术。 3) 设备修理复杂系数与定额;确定设备修理的复杂系数,确定设备修理周期定额,确定设备修理工时定额,确定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定额,确定设备修理费用定额,确定设备修理材料消耗定额。 4) 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年度设备修理计划,季度设备修理计划,月度设备修理计划,年度大修计划。 5) 设备修理的实施;修理前的检查,准备修理材料,设备修理的组织实施,设备修理的质量管理。

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汇总情况

1.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1.1基本概念 传统的设备管理(Equipment management)主要是指设备在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其出发点是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具有为保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而进行的维修管理的相关涵。包括设备资产的物质运动形态,即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拆换,体现出的是设备的物质运动状态。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更侧重于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其覆盖购置投资,折旧,维修支出,报废等一系列资产寿命周期的概念,其出发点是整个企业运营的经济性,具有为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而管理的涵,体现出的是资产的价值运动状态。 现代意义上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双重概念,应该称为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Equipment-Asset life-cycle management)更为合适,它包含了资产和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从采购,(安装)使用,维修(轮换)报废等一系列过程,即包括设备管理,也渗透着其全过程的价值变动过程,因此考虑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要综合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1.2.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任务 以生产经营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产能最高的理想目标。

1.3.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阶段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三个阶段 (1. 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规划决策,计划,调研,购置,库存,直至安装调试,试运转的全部过程。 (1)采购期:在投资前期做好设备的能效分析,确认能够起到最佳的作用, 进而通过完善的采购方式,进行招标比价,在保证性能满足需求的情况 下进行最低成本购置。 (2)库存期:设备资产采购完成后,进入企业库存存放,属于库存管理的畴。

浅谈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谈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作者:郝俊斌, HAO Jun-bin 作者单位: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准格尔,010300 刊名: 煤炭工程 英文刊名:COAL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12) 被引用次数:9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黄坤.李彦启.胡煜.HUANG Kun.LI Yan-qi.HU Yu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刍议[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 2.段婷婷.何卫平.张维.陈金亮.王海宁.DUAN Ting-ting.HE Wei-ping.ZHANG Wei.CHEN Jin-liang.WANG Hai-ning基于Web的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系统[期刊论文]-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2) 3.杨振辉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信息建模与集成技术研究[学位论文]2005 4.陈敬德.温光浩.CHEN Jing-de.WEN Guang-hao高校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初探[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 5.王苏安.何卫平.张维.吴振.刘福广.席守模.WANG Su-an.HE Wei-ping.ZHANG Wei.WU Zhen.LIU Fu-guang.XI Shou-mo刀具直接标刻与识别技术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6) 6.贺芳.齐灿.HE Fang.QI Chan全生命周期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3(4) 7.史彦青浅谈电网企业中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32) 引证文献(9条) 1.李春梅.曾富洪面向制造业设备生命周期的设备管理系统[期刊论文]-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2) 2.黄坤.李彦启.胡煜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刍议[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4) 3.宋玉厚.乔威.朱榜芹运用PLM模式的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11) 4.王彦良浅议制造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期刊论文]-科技传播 2011(13) 5.彭永刚.吴江生.杨华伦.夏元平.辛露关于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考[期刊论文]-机械制造 2011(8) 6.沈启松.李乐.周亚林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的网络化管理[期刊论文]-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1(8) 7.赖芸.卢晨高校实验室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构建[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2) 8.刘存福.苏州煤炭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研究[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09(24) 9.陈敬德.温光浩高校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初探[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111723343.html,/Periodical_mtgc200812044.aspx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1.目的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的维修阶段,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为了规范公司的设备管理,以设备可靠性的角度为出发点,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保障生产地顺利进行,本厂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设备管理经验,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属各部室、车间、班组。 3.内容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突出在浴盆曲线上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特色;三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本制度以安全生产的角度着重规定三维空间管理、设备的阶段性管理、设备的浴盆曲线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3.1 三维空间管理 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管理涉及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加上全生命周期本身的时间维,就形成四维系统, 空间维即从生产环境、车间、生产线、设备、总成(部件),直到零件,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涉及空间维上的各个要素。 资源维是涉及与设备相关各种资源,包含信息、人力、材料、备件、动力能源、水、气、汽等要素,这都是设备和管理上不可或缺的

资源要素。 功能维指管理功能,即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反馈等内容,这也是广义的PDCA循环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是典型的系统工程。 因而,三维空间管理需要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1 车间生产环境应保持整洁,无大面积积水、积料,落实“5S”。 3.1.2 生产设备应做到“定置管理”,用统一定制线明确。 3.1.3 生产设备应标明设备责任人,设备的责任人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检修。 3.1.4 采购设备时采购部和部门车间设备部门对设备信息进行评估研究,符合生产作业需求的方予以采购。 3.1.5 设备的相关操作人员须熟练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3.1.6 设备系统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和空气要定期进行“滤清处理”,有效控制设备性能劣化。 3.1.7 部门负责人须根据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做出相应的设备安全运行评价,采取措施延缓设备的老化,保证运行的安全性。操作人员在设备新的运行系统下须及时反馈设备操作及设备运行状态。 3.2 阶段性管理 设备的极端性管理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贯穿于

第二章 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

第二章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 2.1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 2.1.1 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方法 1、软件工程: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生产 2、软件工程的目标: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并具有下述特征的软件产品: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 3、软件生命周期:指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产品交付使用的整个时期,包括概念阶段、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安装部署及交付阶段; 4、软件项目管理:为了能使软件开发按预定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进行,而对成本、质量、进度、人员、风险等进行分析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5、软件工程以关注软件质量为特征,由方法、工具和过程三部分组成; 6、软件过程模型(软件开发模型):是对软件过程的一种抽象表示,表示了软件过程的整体框架和软件开发活动各阶段间的关系,常见的有: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 2.1.2 DBAS软件组成 1、数据库应用软件在内部可看作由一系列软件模块/子系统组成,这些模块/子系统可分成两类: (1) 与数据访问有关的数据库事务模块:利用DBMS提供的数据库管理功能,以数据库事务方式直接对数据库中的各类应用数据进行操作,模块粒度较小; (2) 与数据访问无直接关联的应用模块:在许多与数据处理有关的应用系统中,对数据库的访问只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其他功能则与数据库访问无直接关系,这部分模块粒度可以比较大。 2、 DBAS设计开发的硬件方面:主要涉及根据系统的功能、性能、存储等需求选择和配置合适的计算机硬件平台,并与开发好的DBAS软件系统进行集成,组成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2.1.3 DBAS生命周期模型 1、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模型: (1) 参照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原理,DBAS的生命周期由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和部署、运行管理与维护等5个基本活动组成; (2) 将快速原型模型和增量模型的开发思路引入DBAS生命周期模型,允许渐进、迭代地开发DBAS; (3) 根据DBAS的软件组成和各自功能,细化DBAS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引入了数据组织与存储设计、数据访问与处理设计、应用设计三条设计主线,分别用于设计DBAS中的数据库、数据库事务和应用程序; (4) 将DBAS设计阶段细分为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三个步骤,每一步的设计内容又涵盖了三条设计主线。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TLCEM) 培训课程大纲 课程说明: 本课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很难在短期介绍全部的内容,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有关模块进行讲解。 课程背景: TPM:大家都熟悉,其中提到了MP(维护预防),DM(设计维护),设备的维护应从设计阶段开始。但TPM并未指导如何去做MP、DM。 成本:设备的设计决定了设备的可靠性,TPM强调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必然包含设备设计,安装,使用,维护,改造,重利用及报废等。 现状:目前国内关于设备管理更多集中在设备投入使用后的维护,以保障设备使用寿命、性能及加工质量。 目标:设备的管理应从设计阶段开始,满足功能需求,可靠稳定且价格合理的设备是设计的目标。 BM->PM->TPM:目前市面关于设备管理类培训主要集中在TPM-全员生产力管理,包括自主维护、预防维护、设备改善等。主要集中在设备投用后如何提高设备稳定性,减少设备故障及维修,但忽视了设备设计,设备日常管理,资产管理及设备后期处理,如改造、报废等。 本培训涵盖从设备需求调研、设备设计到设备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TLCEM 课程大纲: 第一章设备管理总论 第一节现代设备的特征 第二节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设备管理的意义 第四节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内容 第五节设备寿命周期的理论 第二章设备的经济规划与投资预测 第一节设备的经济规划 一设备规划的重要性 二设备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 一资金的时值 二设备投资评价的依据 三设备投资规划应预估的内容 四设备投资的经济评价方法

第三节设备合理使用期的估算 一设备最佳使用年限的估算 二目标利润和设备合理使用期 三迭代法在现代设备管理计算中的应用 第四节设备投资预测 一预测的必要性 二数值的加权计算 三盈亏平衡分析 四敏感性分析 五风险的概率分析 第五节规划的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阶段 二可行性报告书 第六节投资项目的呈报和审批 一设备投资项目呈报的主要内容 二设备投资预算外追加的限度和审批 第三章技术方案的规划和评价 第一节设备的功能分析 一设备的功能分类 二生产产品与设备基本功能的关系 三功能余裕和功能冗余 四设备功能系统分析的方法 五功能的评价 第二节设备的结构系统分析 一从功能概念系统到结构实体系统的可能性二设备结构系统与机械设备的技术设计 三最佳结构系统的评价标准 第三节设备的选型和购置 一设备选型的一般考虑因素 二设备选型应与企业远景开发结合 三国外引进设备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设备的安装和验收 第一节生产布局与设备安装 一企业内部的生产布局 二安装工期的时间结构 三安装精度的三要素 四设备安装工程 第二节设备安装后的试运转及验收

产品数据管理(PDM)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课案

产品数据管理(PDM)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 摘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企业实现制造业信息化的必经途径,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讨论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它的核心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架构及其主要功能。初步阐述了我国实现PLM的重要性。 关键字:PLM;PDM;技术架构;信息孤岛; Abstract: the products lifecycle management is the necessary way for enterprises to realize 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 and is the key methods to improve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 Th 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products lifecycle management and its core idea s, and based on this we discussed the technology framework and main functions of products lifec ycle management. The article expounded the importance of PLM technology in China. Keyword: PLM; technology framework; Information Island; 前言 经济全球化和工业信息化使制造业竞争环境、发展模式和活动空间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制造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满足日益变化的客户需求,产品制造商需要从以生产推动销售的方式,转变到按客户需求订单安排生产的方式。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企业外包业务和单一的客户需求的增加,生产厂商只有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上市时间,以及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人们已经认识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企业作为一个集成系统运行的重要性。可以认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是适用于企业过程、组织方式的技术,具有强烈的企业运行模式的背景。[1]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自提出以来,便迅速成为制造业关注的焦点。PLM结合电子商务技术与协同技术,将产品开发流程与SCM、CRM、ERP等系统进行集成,将孤岛式流程管理转变成集成化的一体管理,实现从概念设计、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维护到管理信息的全面数字化;实现企业知识价值的提升与知识共享管理,产品开发与业务流程的优化,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成本,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单元软件(CAD/CAM/CAPP等)和企业管理软件(ERP/SCM等)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由于采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应用、不同的技术平台,使得产品数据难以顺畅流动,导致产品数据资源不能共享,

数据库设计阶段和软件项目生命周期对比教学内容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这个不用多说吧?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从实际到理论。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优化理论。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选择理论落脚点。 5.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理论应用于实践。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修正理论。

释: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活动定义_普通__行业透视_eNet硅谷动力商用软件 频道 首先讲一下软件生存周期的定义,即以需求为触发点,提出软件开发计划的那一刻开始直到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完全报废为止可以认为是一个完整的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存周期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维护和升级软件。其中更大的意义在于管理软件开发的步骤和方法。它把整个的软件生存时间看作是一个整体,以时间的推移和软件开发的工作重心之间作为划分点,把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作细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份,从而更好的控制软件的开发进度和难度,同时也十分有利于降低软件的出错频律,协调各个部门间的工作配合和责任分配。 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划分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不同的开发方式、软件种类、软件规模和开发环境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的划分,但无论最终把生存周期如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都是旨在更好的利用手中的资源(主要指人力资源、软件资源、技术资源和源码资源),降低软件的开发风险、复杂度和开发成本(主要以开发的时间和投入资源为衡量标准),要做到最好的对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进行划分,就必须遵循一条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在各阶段的任务应尽可能的相对独立,同一阶段各项任务的性质应尽可能的相同,从而达到降低每个阶段任务的复杂度,减少不同阶段任务之间的联系。这样做对软件项目开发的组织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对最终的软件项目开发成功是不可或缺的。 尽管软件的生存周期各阶段的划分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则,但就一般性而言,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写代码、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等活动(有的文档资料和开发项目把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合在一起,统称为软件设计或设计),这些活动的每一个可以说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所以我们应该将它们按照项目的划分合理的安排到各个阶段里面去。 既然软件开发周期这么重要,无论对软件项目最终开发是否能取得成功或是对软件管理和资源投入,我们就应当充份的了解周期里各个活动的定义和任务,才能合理,准确,客观的安排每一阶段的工作,以下就对各种活动的定义和任务做一下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企业的生命是以其产品为载体的,产品的兴衰也意味着企业的兴亡,企业唯有不断开发研制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新产品,才能永保企业生命活力,而建立一个先进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保持强大产品研发能力的前提。 金蝶K/3WISE创新管理平台PLM是吸收国际上先进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思想,结合中国制造企业管理特点而开发的国内最先进的PLM系统,已经在数百家各种行业的企业中应用,是企业搭建先进产品研发管理体系的最佳平台。 企业产品研发过程的困扰 ?企业产品研发管理的滞后影响产品生产管理 很多企业实施应用了ERP,覆盖企业的销售、计划、采购、生产、财务等业务,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得到有效管控,管理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随着应用的深入,往往会发现企业对产品研发这个生产制造的源头缺乏有效管控,产品研发周期难以控制,图纸、BOM等数据不准,导致ERP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产品研发信息化管理的严重滞后,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先进的研发管理思想的贯彻执行方面 大部分的企业都通过ISO9000等质量体系认证,有的甚至实施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制定的业务流程效率很低甚至难以执行,项目组织与项目流程难以协调,制定的管理规范很难贯彻,使得ISO、IPD等先进管理体系没有发挥出作用。 ?开发周期难以控制 研发人员之间沟通不顺畅,数据共享困难,互相之间很难协调作业,而且开发项目的进度难以实时监控,使得项目开发没法按计划执行和完成。 ?数据管理混乱 企业有海量(T级)的产品数据,有二维/三维CAD、电路CAD等格式各异数据,而且数据之间的关系复杂(如未受控图纸和受控图纸的关系,物料和图纸的关系,物料与BOM、工装、模具的关系,新版数据和旧版数据之间的关系等等),查找和使用数据非常困难,很容易出错而导致损失。而且数据分散掌握在个人手上,容易因人员的变动导致数据流失。 ?战略层:提升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和供应链协同设计\系统制造能力 快速开发出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 强化研发环节流程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研发质量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通风区 安全监测分站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的搞好机电管理,杜绝失爆,增加设备的使用的寿命,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设备生命周期运行台账管理制度 1、由班长和技术员负责对每台设备领回来后必须立即登记在生命周期的台账上,写明设备名称、型号、单价、到货日期、编号、厂家地址及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安装时必须及时填写使用地点和使用日期。 2、安全监控设备在投入使用前由班长负责在地面经48小时的通电运行,调试合格方可安装。安装后要进行运行前的调试,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安全监控设备投入运行的最初2日内,要进行第一次调试、校正。对各部件测试完成后,要记录在账。 3、每台设备入井后必须进行编码管理,以监测定义分站号为编码,班长做好每台安全监控设备在井下连续运行周期记录,超过6~12个月,必须升井在井上进行全面大修,大修日期以及维修的组成部件、人员都要记录在生命周期运得记录上。 二、安全监控设备检查及维护制度 1、井下监测维修工在进行检测系统维护维修前,必须通知监测机房值班人员,机房值班人员作好记录备查。 2、地区瓦斯员、放炮员负责所在地区使用的监测设备的监管责任,发现情况和问题及时汇报通风区。 3、井下各地区必须有专人经常进行检查维护监测系统,保证正常运行,安全监测设备必须实行包机负责制,明确包机负责人。明确职责范围 4、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监测班长及时将井下所有地区进行划分,并落实责任人进行承包管理。划分留有记录备查,并报主管区长。 5、班长安排承包地区人每周必须对所辖地区的监测分站内所有部件进一次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交直流传换板、+21V电源传换板、+12V电源传换板、数字传输顶板、安全电压内的底转换板。 6、监测班长每周必须对井下各地区监测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不符合标准的严格考核处理。 7、监测人员每次下井必须留有工作记录,包括所到地区、工作

数据库生命周期

数据库生命周期 数据库的生命周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需求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现维护。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包括索引的选择与优化、数据分区等内容。这些内容也非常丰富,而且可以自成体系,园子里也有很多好文章,故在本系列中不作主要关注。本文最后将给出一些链接供大家参考。 数据库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又能细分为多个小步骤,我们配合图(1)来看看每一小步包含的内容。 阶段1 需求分析 数据库设计与软件设计一样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我们需要与数据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进行访谈。对访谈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撰写正式的需求文档。 需求文档中需包含: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的自然关系;数据库实现的硬件环境、软件平台等; 图(2)阶段1 需求分析 阶段2 逻辑设计 使用ER或UML建模技术,创建概念数据模型图,展示所有数据以及数据间关系。最终概念数据模型必须被转化为范式化的表。 数据库逻辑设计主要步骤包括: a) 概念数据建模 在需求分析完成后,使用ER图或UML图对数据进行建模。使用ER图或UML图描述需求中的语义,即得到了数据概念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例如:三元关系(ternary relat ionships)、超类(supertypes)、子类(subtypes)等。 eg: 零售商视角,产品/客户数据库的ER模型简图

注:ER图的含义,以及详细标记方法将在该系列的下一篇博文中进行讨论 图(3)阶段2(a) 概念数据建模 b) 多视图集成 当在大型项目设计或多人参与设计的情况下,会产生数据和关系的多个视图。这些视图必须进行化简与集成,消除模型中的冗余与不一致,最终形成一个全局的模型。多视图集成可以使用ER 建模语义中的同义词(synonyms)、聚合(aggregation)、泛化(generalization)等方法。多视图集成在整合多个应用的场景中也非常重要。 eg: 集成零售商ER图与客户ER图 零售商ER图如图(3)所示。客户视角,产品/客户数据库的ER模型简图如下: 图(4)以客户为关注点绘制的E R图 注:现在市面上有许多辅助建模工具可以绘制ER图。使用Sybase的PowerDesigner绘制与图(4)相同语义的ER图如下: 其标记法与图(4)中略有不同,这将在今后的博文中加以说明。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辅助软件的使用不是设计的核心,大家不要被这些工具迷惑。所以后文中我们将主要使用手绘。只要掌握了ER图的语义,使用这些软件都不会是件难事。 集成零售商ER图与客户ER图 图(5)阶段2(b) 多视图集成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办法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 案办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办法 第一章目的及范围 第一条目的 (一)为了更好的规范设备管理考核工作,做到“故障必究、明确责任、稳定生产”。 (二)规范设备的计划性检修维护工作,逐步实现设备的预检修,从而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三)进一步明确设备管理考核的范围和内容,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从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入手,引导各层级更好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提升设备管理、使用水平。 第二条考核范围 (一)新增设备的立项、设计、选型、到货验收、试运转及效果评价等相关工作的管理考核。 (二)设备的操作维护、计划性检修维护保养工作的日常管理考核。 (三)设备外委维修、到货验收、试运转等相关工作的管理考核。 (四)电机事故的管理考核。 (五)设备事故管理考核。 (六)本管理考核办法同样适用于公司内部特种设备的管理考核工作。 第二章考核原则

第三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如实记录考核内容。 第四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根据设备的性能、运行现状和特殊环境进行区别考核。 第五条考核过程中统一思路,坚持分层、分级、分类别进行考核。 第三章术语及定义 第六条针对设备管理考核办法中专业术语定义如下: (一)设备:考核办法中提到的设备特指公司内部服务于工艺生产的转动和静止设备及其附属的电仪配件。 (二)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指设备的非正常停机造成的设备停机或系统装置停车影响生产的事件,如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突发性停机、本机联锁停机、设备发生故障需要停机处理等类似现象。 (三)设备检修:设备检修指设备出现机械故障更换零部件及备件;设备维保周期内以下计划性检修维护项目不参与考核:紧固、找正、检查更换油封、填料、尼龙棒、清洗、更换托辊。 (四)备件:特指检修设备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 第七条设备的附属电仪配件包含在设备内,不再另行划分,和设备等同纳入管理考核。 第四章新增设备及备件管理考核 第八条新增设备管理包括:新增设备(包含技改更新)的立项和审批、设备技术参数的确定、设备制造过程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办法 第一章目的及范围 第一条目的 (一)为了更好的规范设备管理考核工作,做到“故障必究、明确责任、稳定生产”。 (二)规范设备的计划性检修维护工作,逐步实现设备的预检修,从而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三)进一步明确设备管理考核的范围和内容,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从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入手,引导各层级更好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提升设备管理、使用水平。 第二条考核范围 (一)新增设备的立项、设计、选型、到货验收、试运转及效果评价等相关工作的管理考核。 (二)设备的操作维护、计划性检修维护保养工作的日常管理考核。 (三)设备外委维修、到货验收、试运转等相关工作的管理考核。 (四)电机事故的管理考核。

(五)设备事故管理考核。 (六)本管理考核办法同样适用于公司内部特种设备的管理考核工作。 第二章考核原则 第三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如实记录考核内容。 第四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考核根据设备的性能、运行现状和特殊环境进行区别考核。 第五条考核过程中统一思路,坚持分层、分级、分类别进行考核。 第三章术语及定义 第六条针对设备管理考核办法中专业术语定义如下: (一)设备:考核办法中提到的设备特指公司内部服务于工艺生产的转动和静止设备及其附属的电仪配件。 (二)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指设备的非正常停机造成的设备停机或系统装臵停车影响生产的事件,如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突发性停机、本机联锁停机、设备发生故障需要停机处理等类似现象。 (三)设备检修:设备检修指设备出现机械故障更换零部件及备件;设备维保周期内以下计划性检修维护项目不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制度完善,新的政府法规和财务要求对于数据的管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欧美国家,金融、医疗、电信等行业推出了许多针对数据保留的法规,在中国,相关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也在不断的完善。这都需要现有的IT系统符合和满足这些法规的特定要求,需要相关的IT信息管理手段的配合。 用户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IT的重要性与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关联商业应用部署在各种在线的IT系统中,维系这些应用的IT基础资源架构也在不断的膨胀和增长,尤其是存储设备。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存储资源以便更有效的管理好和利用好现有的应用数据,保证现有IT 系统满足并适应快速的商务系统增长需求,成为IT应用和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制度完善,新的政府法规和财务要求对于数据的管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欧美国家,金融、医疗、电信等行业推出了许多针对数据保留的法规,在中国,相关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也在不断的完善。这都需要现有的 IT系统符合和满足这些法规的特定要求,需要相关的IT信息管理手段的配合。 信息和数据,作为企业宝贵的资源,其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认同。为了保存这些珍贵的数据,越来越多的企业采购了大量的异构存储设备,建立了SAN或NAS的存储结构,虽然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数据的访问效率。但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是:不同厂商的存储设备,彼此不兼容,造成管理上更为复杂,管理的成本据高不下。 IBM 解决方案 以上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在建立IT系统的规划阶段,过于关注前端的IT系统应用,对于后台的数据存储需求认识不足所造成的。在初始的IT系统设计和规划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存储设备和数据备份,而忽视了数据载体的全面存储管理。实际上,根据Enterprise Storage Group的分析报告,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都存在一个数据创建、修改、发布、利用和删除/归档的生命周期,而且,在不同的时期内,这些业务数据的利用价值也会不同。因此,需要对这些业务数据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数据存储管理。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就是对不同的业务数据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通过完整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可以让不同类型的数据存放在适合的存储设备上,利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这样,用户将可以提高现有存储设备的利用率,利用自动化的IT数据管理技术实现自动的数据管理,减少企业的IT管理成本,满足政府和企业的数据保管和管理的法规要求。 因此,一个完整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应该包括: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石油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力一案研究. 石油规划设计,2011, 25 (2):1619摘要石油企业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其资产管理类型多、范围广、存量大、链条长、涉及专业多,资产管理难度及创效压力较大。因此,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极为重要。阐述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并根据石油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了石油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需求,论述了基于ER 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石油企业资 产 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期望借助于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帮助石油企业实现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的一体化管理。 关键词ER P 系统;石油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方案研究 中I 冬}分类号:TE-9, TP315 文献标识码:A DO 丁:10.3969/j. issn. 1004-2970.2014.02.005 石油企业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其资产管理具 有类型多、范围广、存量大、链条长、涉及专业多等特点,资产管理难度大。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资产管理降本增效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对资产的管理,构建全生命周期效益型资产管理体系,实现资产的全过程、全方位和精细化管理,提升石油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整体运营质量及效益,已经成为石油企业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的迫切需求。 1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 资产是指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经济周转特性的不同,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被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各种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问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 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等。 本文主要着眼于固定资产研究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以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益为着眼点,依据企业业务发展战略,采用一系列的管理、经济和技术措施,统一管理企业资产的规划、购建、运维、退出的全过程,是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生命周期效益最优的一种科学管理理念。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3 个主要特征:一是,全过程性。也就是资产管理需要考虑资产从取得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长期性,而不是暂时的、阶段的,这也是不同于其他管理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二是,全员化性。作为创效的物质基础,资产管理涵盖面广泛,各个部门、各级单位包括全体员工,都在参与资产的管理与运营;三是,全方位性。也就是资产管理运营效益的评价,这种效益性应该是统筹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社会效益等因素的效益最优化或最佳化。 实现对实物资产的动态监控管理; 支持和利用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程技术、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技术,实现从故障维修、计划维修走向预知维修、以可靠性为基础的维修。 2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石油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总体需求是对资产规划、购建、运维、退出的全过程进行统一综合管理,实现物资采购与库存、设备、工程建设、生产运营、财务等资产相关业务的“集成与协同” 实现企业资产相关各级管理层级及操作层级问资产业务管理的“贯通与管控” ,实现资产实物流、价值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全过程集约化管理。对信息化的具体需求体现在搭建全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信息管理平台,为石油企业提供“全过程、全员、全效益、全技术”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2.1 实现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对资产从规划、设计、采购、安装调试、投运、维修、改造、报废处置的

21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1、目的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的维修阶段,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 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为了规范公司的设备管理,以设备可靠性的 角度为出发点,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保障生产地顺 利进行,公司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设备管理经验, 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室、车间、班组。 3、内容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突出在浴盆曲线上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特色;三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 本制度以安全生产的角度着重规定三维空间管理、设备的阶段性管理、设备的 浴盆曲线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3.1 三维空间管理 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管理涉及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加上全生命周期本身的时间维,就形成四维系统, 空间维即从生产环境、车间、生产线、设备、总成(部件),直到零件,由 表及里,步步深入,涉及空间维上的各个要素。 资源维是涉及与设备相关各种资源,包含信息、人力、材料、备件、动力能源、水、气、汽等要素,这都是设备和管理上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 功能维指管理功能,即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反馈等内容,这 也是广义的PDCA 循环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是典型的系统工程。 因而,三维空间管理需要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以下几个 方面: 3.1.1 车间生产环境应保持整洁,无大面积积水、积料,落实“5S”。 3.1.2 生产设备应做到“定置管理”,用统一定制线明确。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数据管理平台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1723343.html,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数据管理平台研究 作者:刘文博汪宁侯成功 来源:《物联网技术》2018年第02期 摘要:针对目前通信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的数据流转问题,文中提出了一套基于全生命 周期的设计数据管理平台设计方法和实现方案,提高应对“新设计”所需数据整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数据管理;HTML5;全生命周期;数据流转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8)02-00-02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移动4G网络飞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更好地支撑4G网络建设,中国移动设计院制定了“四新”战略。为响应“四新”战略,应对新发展阶段对设计和支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思考了如何从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向“平台加服务”转变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将传统的人工保存的设计数据方式进行全面信息化并对各阶段数据进行关联存储的方式,建立不同阶段数据之间的关联纽带从而实现设计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1 关键技术 1.1 PHP技术 PHP是一种服务器端的嵌入HTML脚本语言,已逐渐演变为超文本预处理器。由于PHP 是一种Web脚本语言,因此可以直接写入HTML中。PHP程序在服务器端表现为HTML语言,程序员可无需编译而直接阅读,其代码可直接为机器所识别,且无需进行二进制编译。客户端的浏览器同样可直接识别。PHP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1)速度快。PHP语法混合了C,Java,Perl语法,网页执行速度比 ASP更快; (2)实用。PHP是一种完全面向对象的、跨平台的Web开发语言,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开发者角度考虑都非常实用。 (3)语法简单,易入门,很多功能可以通过一个函数实现。 (4)功能强大。PHP在Web项目开发过程中具有强大的功能,且实现相对简单,可以操控多种主流的数据库。 1.2 HTML5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