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八章变革——中国近现代美术
论近现代中国“美术革命”思潮的发展

论近现代中国“美术革命”思潮的发展近十几年来,“中国美术的现状、前景,中国美术的何去何从,再次成为国内美术界争论的焦点。
但今天的争论是昨天争论的继续,回顾本世纪前期的争论状况,有助于对今天难分难解的问题作历史的清理。
” 这也是本文试图达到的目标。
但鉴于他较高的社会地位与学贯中西的声望,鉴于其著作的流传及其弟子的继承发展,其中国画变革的影响应是深远的。
要维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要反对旧国粹和旧文学。
由此可见,“美术革命”运动一开始就存在两种不同的态度。
但在当时,正是新文化运动兴盛,人心思变的1919年,欧化主义思潮方兴未艾,而批判传统文化的思想正随着社会的呐喊迅速渗透到大众社会的各个角落。
历史规定性起了作用——没有新文化运动,“美术革命”的口号就提不出来,也不会有《新青年》与陈独秀的尖锐批判。
三、“美术革命”思潮的影响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的影响一般来说集中在美术界。
康有为的国画变法思想主要集中在个人著作中,吕澂、陈独秀的美术革命思想主要集中在1919年《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的两篇书信体文章,约三千字外,没有再发表过正式的论文,《新青年》上也没有再发表文章加以讨论。
但是,由于美术革命的“对象是几百年来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传统,以及清末和民国初年绘画中存在的弊端,其目标是要创造新国画,况且其中有一部分属于学术问题,因而美术革命面对的困难是相当大的”;“美术革命”思潮所提出的变革中国画的问题,成为遗留的历史问题;中西文化的撞击、交融仍在持续,观念形态的变革也将长久进行下去,因此“美术革命”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事实已经表明,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提出的任务,今天到了21世纪初期亦未得到满意的解决。
1916年,年轻迫于生计的徐悲鸿为“仓盛明智大学” 画创始文字的仓颉像时认识康有为,并受到当时任教于此的康有为的赏识,成为他的拜门弟子。
康有为常把珍藏的中外名画给徐悲鸿观赏、借鉴,并鼓励他到日本去考察那里的新画风和新画派。
中国近现代美术

《宿雨初收》这幅作品是在彩色最湿时用宿墨去破的。
傅抱石--奋跃飞动的山水画
傅抱石(1904年-1965年),江西新喻人。少时家贫,后受徐悲鸿器重,推荐赴日留学,归国后任教于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善绘山水、人物、工意兼具。钟情于石涛之画,改名抱石。写山雨流泉,树石草亭,用墨淋漓,激情四射,气韵连贯,一气呵成。人物画皆以线描,或细挺,或秀柔,面部具体,衣着姿式泼墨写意,尤擅长历史人物,既有晋、唐古雅之风,又有现代浪漫气质,如《九歌图.湘君》。 晚年任南京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著有《石涛上人年谱》等。
一.中西美术的碰撞
十九世纪末,西方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西学东渐越来越明显。西方文化挟政治经济的巨大威力,在中华大地上迅速漫延中国满清封建王朝已如西山落日,日趋腐败没落。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把目光投向西方,试图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反封建旧制度、救国救民的道路。在美术方面,新式美术教育体制逐渐建立,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以西画、雕塑为主体,提倡写实主义。大批留学生从海外归国进一步加剧了中西美术的碰撞。 20世纪20年代伊始,大批留洋画家归国,逐渐引发了中西绘画孰优、孰劣,中国画何去何从,其发展出路何在,在中国画坛展开探讨争论。中国美术家和美术理论家采取了传统创新和中西融合两种主要的态度。 20世纪以来,中国绘画经历了激烈的分化与变革,因循传统、恪收古法的画风虽然仍在延续,但已失去活力;同时,西画的东渐,油画、水彩、水粉画的发展,也使中国绘画的因循守旧之风更为颓衰。此时,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为代表的一批有革新精神的画家应运而生。他们植根于传统,重视师法自然和切入显示生活,努力提高学养,弘扬传统绘画中的优秀成分,刻苦创新,使中国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中国现代画家简介
齐白石(1864─1957), 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 名璜,字濒生,号白石、 白石山翁。湖南湘潭人。 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 文化名人。擅画花鸟、虫 鱼、山水、人物,衰年变 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 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 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 虫蟹,天趣横生。
徐悲鸿(1895-1953年),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 家,与张书旗、柳子谷 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 陵三杰”。擅长人物、 走兽、花鸟,主张现实 主义,强调国画改革融 入西画技法,所作国画 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 名于世
《父亲》
小结
中国近现代美术正是在画家们不断创新中注入了 新的活力,才使得他们作品能够发光发亮。齐白 石有句名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由此可见 这位世界文化名人对个性是多么的看重。只有创 新与个性的结合才能焕发我们艺术的光彩。
谢谢大家
中国近现代美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海画派与岭南画派宗教彩塑的世俗化民间玩赏性雕塑石印画报月份牌画讽刺漫画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董希文罗中立海上三任任熊作品华祝三多图以2860万成交花鸟四屏钟馗花卉屏风十屏风以三千六百九十六万成交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
《中国美术史》
中国近现代美术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一、绘画 上海画派与岭南画派 二、雕塑 宗教彩塑的世俗化,民间玩赏性雕塑 三、美术出版物 石印画报、月份牌画、讽刺漫画 四、新式美术教育 五、近现代画家及名作 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董希文、罗中立
“海上三任”
任熊作品
浓画 一 法 又 的 现 俗 色 《 丽增 体 在 有 写 手 , 彩 花 不添 , 内 南 意 法 耐 的 鸟 失了 情 , 田 兼 上 人 处 四 雅纵 调 将 的 收 , 品 理 屏 致笔 清 民 遗 并 将 味 和 》 ,恣 新 间 韵 蓄 工 。 运 清肆 , 艺 , , 笔 同 月 画 新的 给 术 义 既 的 时 恰 面 洒画 “ 和 略 有 双 , 到 构 脱风 海 文 带 吴 勾 他 好 图 耐趣 派 人 些 门 重 在 处 饱 人味 ” 画 西 的 彩 绘 , 满 寻, 的 风 洋 家 和 画 艳 , 味可 花 融 明 数 没 的 而 对 。谓 鸟 为 暗 , 骨 表 不 于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

一、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 二、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 三、博取诸家之长; 四、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 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 法,以求其真。
高剑父(1879~1951),中国近现代中国
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名 伦,字剑父,后以字行。早年师事居廉。1903 年赴澳门求学。1906年游学日本,毕业于东京 美术院。1908年归国,主持广东同盟会,广州 起义中任联军总司令。辛亥革命 后,从事美术
赵之谦和吴昌
硕都是将书法入画 的佼佼者,共同丰 富和发展了中国传 统绘画的诗书画印 四位一体的特色。
虚谷俗姓朱,初任清军参将
与太平军作战,后出家。但他 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 锡僧寺”,惟以书画自娱。早 年学界画,后以擅画花果、禽 鱼著名。
任熊(1823-1857)
浙江萧山人,字渭长,一字 湘浦,号不舍。寓居苏州、 上海以卖画为生。
《中外美术史》
第九章
中国近现代美术
秦 皇
岛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马
一Leabharlann 【重点内容】一、绘画: 上海画派与岭南画派 二、雕塑: 宗教彩塑的世俗化;民间玩赏性雕塑 三、美术出版物: 石印画报、月份牌画、讽刺漫画 四、新式美术教育
“海派”
海派画家一般具有三个特点:1. 在上海居住或者客居过;2.作品属于 海派的风格,雅俗共赏,色彩鲜明, 绘画题材尤以花鸟为主;3.画家籍贯 与出生主要来源于浙江,此外就是江 苏或者上海,除这三地以外,海派画 家中只有极少数是来源于其他地方, 这也是海派画家的血统与地域特色。
任熊是绘画全才,山水、 人物等无一不能,尤擅长人 物,堪与陈洪绶并驾。任熊、 任薰、任颐,时称“三任”, 合任预称“四任”。
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主要发展

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主要发展引言中国美术史是一段悠久且丰富多彩的历史,从古代的壁画、陶器到近现代的油画、版画,中国美术的发展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
本文档将重点关注近现代(1840年以后)中国美术的主要发展,探讨这一时期美术风格的演变、代表艺术家及其作品,以及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对美术发展的影响。
近现代中国美术的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由封闭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的美术发展,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文化冲击、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社会政治变革的影响。
近现代中国美术的主要风格与流派传统水墨画的转型近现代水墨画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一方面,传统水墨画依然有众多杰出代表,如齐白石、黄宾虹等;另一方面,一些画家开始探索水墨画的现代化,如徐悲鸿、林风眠等。
油画的传入与发展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油画也成为了近现代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铁夫、颜文梁、林风眠等人是最早学习油画的中国画家,他们将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美术传统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油画作品。
版画与壁画的新生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另一大亮点是版画和壁画的发展。
鲁迅先生对近现代版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提倡木刻版画,鼓励画家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
代表艺术家与作品徐悲鸿徐悲鸿是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其马画尤为人称道。
他的作品如《八骏图》、《奔马图》等,运用浓淡相宜的墨色和洗练的线条,表现了马的生动形象和动感。
齐白石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水墨画家,以其独特的画风和丰富的创作享誉世界。
他的作品如《虾》、《猫》等,用笔简练,色彩鲜明,充满了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
结论近现代中国美术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不仅保留了传统美术的精华,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养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术风貌。
这一时期的美术发展,既是对中国美术历史的延续,也是对世界美术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美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国画革新派起源于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以传统中国 画为基础,吸收西方绘画技法进行创新的画派。其特点是 在保持传统中国画神韵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的构图、 色彩、光影等技法,进行创新和发展。代表画家有林风眠 、潘天寿、傅抱石等,他们的作品多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 上进行创新,展现出新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色。
这一阶段出现了以“岭南画派”、“京津画派”为代表的多个艺术流派
,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作品形式多样。
03
晚期(1949-20世纪末)
这一阶段中国美术走向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为无产阶
级服务,出现了大量描绘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作品。
02
中国近现代美术的主要流 派
岭南画派
总结词
岭南画派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广东岭南地区的画家为代表,注 重写生和表现南方自然风光。
提供新的艺术视角
中国近现代美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为世界艺术提供了新 的创作灵感和视角。
对现代艺术的影响与启示
1 2 3
启发现代艺术创新
中国近现代美术在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中,为现代 艺术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 作灵感。
推动艺术与社会进步
中国近现代美术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问题,通过 艺术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对推动社会 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林风眠
总结词
林风眠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以其融合东 西方绘画风格的画作闻名于世。
详细描述
林风眠的绘画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 方现代艺术,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他擅 长以简洁的线条和色彩表现自然与生命的美, 尤其在风景、静物和人物画领域有着极高的 造诣。林风眠的作品深受国内外艺术爱好者 和收藏家的喜爱,被誉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创 新代表之一。
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下)

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下)一、近现代油画艺术辛亥革命前后,一些留学日、欧、美归来的画家开始在新兴美术学校教授油画课。
至此,中国油画才算正式起步。
李叔同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教授素描和油画,率先使用石膏模型和人体模特。
李铁夫早年起从学于约翰·萨金特,是最早熟练掌握油画技巧的中国艺术家。
此后,又有大批青年出洋学习油画,如去日本的有王悦之、关良、卫天霖、王式廓(有作品《血衣》等人,去欧美的有方君璧、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周碧初、颜文梁、吴作人、常书鸿、吕斯百、唐一禾、李瑞年、周方白、吴大羽、方干民等人。
他们在国外接受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不同的基本功训练,回国后各自主持各种美术院校,组织画会、发表宣言、办展览,推动了油画的发展。
在20世纪上半叶,油画这一外来画种,开始在中国这块有着深厚绘画传统的土地上生根,并获得了发展的空间,为新中国油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949年以后,新老油画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工农兵生活,创造新作品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用更加通俗、写实的形式表现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遂成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油画创作的基本风貌。
苏联的教学体制和绘画,对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
国家曾派留学生赴苏联学习油画,又聘请苏联画家到中央美院和浙江美院执教。
这些留学生和训练班学员后来都成了中国油画的中坚力量。
重要的油画作品有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工柳的《地道战》、吴作人的《黄河三门峡》等。
20世纪60年代前期是中国油画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央美术学院率先开办了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三个工作室,使油画教学充满勃勃生机,培养出一批青年油画家,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
如郑洪流的《毛主席在井冈山》、艾中信的《东渡黄河》、侯一民的《刘少奇与安源矿工》高虹的《决战前夕》、蔡亮的《延安火炬》靳尚谊的《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钟涵的《延河边上》、杜键的《在激流中前进》柳青的《三千里江山》等。
中 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的研究与反思

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的研究与反思《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的研究与反思》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诸多变革与挑战。
深入研究这段历史,不仅能让我们了解过去的成就与不足,还能为当下和未来的美术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兴起,与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要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改革教育,包括美术教育。
在这个背景下,一批留学归来的艺术家,如徐悲鸿、林风眠等,积极倡导西方的美术教育理念和方法,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徐悲鸿主张以西方写实主义为基础,强调素描和写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观察力。
他的教育理念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美术学校纷纷效仿。
林风眠则倡导融合中西艺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
他的教学方法强调启发式和自由创作,为中国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
在这一时期,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也逐渐丰富和完善。
除了传统的绘画技法训练,还增加了艺术史、美学等理论课程,以及工艺美术、设计等实用艺术课程。
这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艺术创作的技能,还能具备一定的艺术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
然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
一方面,由于受到西方美术教育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和掌握不足,导致了文化的断层。
另一方面,在追求技术和技巧训练的同时,有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一些教育模式过于僵化,限制了学生的艺术发展空间。
进入 21 世纪,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素质教育的推广,使得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调,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赵 之 谦 书 法
任熊(1823-1857)
清代画家。浙江萧山县人。受父影响,任 熊自幼喜画。父卒,又从村塾师学画肖像。因不愿 死守粉本,乃窃变其法,以引起老师的不满。遂赴 各地卖画为生。任熊的绘画人物、花卉、山水无所 不能,工笔、写意兼长,尤以人物画著称。其画格 、画法主要学习陈洪绶,并加以发展,笔法清新活 泼,气味静穆,富有装饰趣味,深为当时人们所喜 爱珍赏。其代表作有《自画像》、《二湘图》等。 任熊绘画兼具传统绘画及民间绘画之长,富有创造 性,是上海画派的先驱者之一。
第二节 清末的“海派”名家
二、清末名家赵之谦及“海派 ” 画家
清末三大家: 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
赵之谦
“海上画派”重要画家,篆刻家,是“前海派”代 表人物,书法,绘画兼有巨大成就。赵之谦在绘画上继 承徐渭、石涛、八大等人的传统,并融入自己的治印和 书写之法,尤其写意花卉最为人称道。他的题材广泛。 布局经营也很独特,构图饱满严整,而且诗、书、画印 有机结合。他的笔墨也富有特色,酣畅而又严整,泼墨 写意中不失形象之真实。他还将篆、隶的用笔融于绘画 ,显得峻劲深厚,古茂沉雄。
中国美术史
第八章 变革——中国近现代美术
@徐郑冰
目录|mù lù
“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
御龙图与美术风格总是在 变化的欧洲不同,中国美 术几个世纪以来保持了令 人惊奇的延续性。明朝时 的作品还可以看到唐朝时 的影响。一幅清朝的画作 与一幅宋朝的是非常相似 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对 传统的尊崇。艺术家的首 要任务不是创新,而是尽 可能逼真的临摹旧有的作 品--这并不被认为是抄 袭,反而一定程度上是创
这是一个很有思想的画家。任伯年在中国绘画 史上有崇高的艺术地位,就绘画题材、思想性而言 ,任熊比任伯年要来得更加广泛和深邃。历史上, 凡是开宗立派的画家,一般除了过人的技法以外, 都必须有独到的思想。任熊与弟任董,儿子任预和 侄辈的任伯年合称“四任”,以此形成“海上画派 ”的中坚,而任熊则是开派之祖。
中国近代美术发展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a.学习西方美术并在中西艺术的比较中抨击传 统绘画之弊端,企求改良中国画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潮 ;
b.留学归来的艺术青年,成为西方艺术思想、绘 画技法的传播者, 出现了第一批垦荒性的油画家;
c.新型美术学校和专业的建立,开始了真正意义 上的现代美术教育;
d.西方文化艺术的输入和新兴民族资产阶 级的兴起,对传统中国画坛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如 “上海画派”;
” 新。
中国美术史@徐郑冰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 第三章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第六章 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第八章 变革——中国近现代美术
Monday, November 04, 2019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4
教学要求
在总体把握本期美术发展概貌的 基础上,理解掌握清末的“海派” 名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的艺 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了解蔡元 培的美育思想及中国早期的美术留 学生和美术教育。
第一节 概述
近代: 1840年至1912年
e.美术出版物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f.建筑、雕塑、工艺等发展缓慢,但也出现了 一些新的特色,如欧式教堂等。
第二节 清末的“海派”名家
一、上海画派
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绘画流派。主要画家有 任熊、任颐、任伯年、虚谷、吴昌硕等人。他们既 学习传统,又有所革新,使作品充满着新鲜活泼的 盎然生气,雅俗共赏,在画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 ,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
以秀石及盛开的牡丹花丛入画历来是画家喜
爱的选题。赵之谦的这幅牡丹图充分反映了其敷色
用笔的独特风格。
赵之恽
寿平没骨画法,又参以勾线填色之法,两种画
法统一在凝重沉厚的笔法中。敷色善用红、黑
、绿等重色,在对比中求协调,使画面浓丽热
烈。笔墨坚实,色彩鲜明,一反其淡雅清高的
佛教造像和绘画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 和一些画佛像的名家。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 础上有新的发展。绘画题材扩大,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 的画种登上画坛。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画 家论画的风气渐盛。工艺美术和雕塑在民族传统式样的 基础上,吸收了外来艺术形式,呈现出一种承上启下具 有融合性特征的新气象。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第一节 概述
汉末以来剧烈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引起了社会思想的深 刻变化。独尊儒术的局面终被打破,各家思想有不同程 度的发展。佛教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极度兴盛;长期被 冷落的老庄思想也被士族文人视为新的精神支柱。佛教 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兴起,对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文 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自 画 像
任 熊
任熊《自画像》赏析
在中国美术史上,这是一幅前无古人的自画 像。以前画家的自画像,大多反映文人生活,以 看书、赏菊、弹琴、宴饮等背景,任熊的自画像 是一种怒目金刚石的人物画,而且比他本人还要 魁伟,准确刻画出内心深处的苦闷与矛盾。任熊 生活在晚清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帝国 主义列强用坚舰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同时国内 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任熊 不是以隐逸避世,而是以他的画笔,用他特有的 笔法,反映一种抗争精神。
在敷色方面,他善 于运用红、绿、黑 三种重色,在对比 中求协调,使画面 浓丽强烈,一反淡 雅格调。坚实的笔 墨与鲜明的色彩, 使作品收到雅俗共 赏的艺术效果。
花卉册(之一) 赵之谦
牡 丹 仙 桃 图
赵 之 谦
牡 丹 图
清
赵 之 谦
赵之谦《牡丹图》赏析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75.6厘米 横90.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Monday, November 04, 2019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2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主讲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佛教美术 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第四节 山水画的兴起 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 第六节 工艺美术
Monday, November 04, 2019
中国美术史 @徐郑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