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
大班上学期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

大班上学期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于安全意识的培养,促进幼儿形成保护自己、预防意外事故的意识。
2.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危险物品,并且能够在危险情况下采取正确的行为。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遵守社交规范,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内容和进程1. 教学内容1.危险的定义2.常见危险物品的识别3.危险事故的案例分析4.危险情况下的正确行为2. 教学进程第一节:安全意识的介绍教学目标:了解安全的意义,形成保护自己的意识。
引导幼儿观看安全教育动画片,讲述常见的危险情况和应对方法。
教师通过提问和答辩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保护自己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引导幼儿思考在危险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
第二节:常见危险物品的识别教学目标: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危险物品。
教师通过制作卡片的形式,让幼儿认识危险物品,如火柴、刀、电线等。
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对话,通过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感性认识危险事故的发生过程,激发幼儿识别危险物品的能力。
第三节:危险事故的案例分析教学目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提高孩子对危险事故的防范意识。
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短句等形式,以真实故事为基础,分析不同危险事故的成因,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活动,探讨并分享各自所了解的危险事故案例,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安全措施。
第四节:危险情况下的正确行为教学目标:能够在危险情况下采取正确的行为。
在幼儿的生活实例中,选取一些常见的危险场景进行模拟,让幼儿观察,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漏洞。
通过实地演示、教学案例、小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消防设备、如何正确打电话求助等危险情况下的正确应对行为。
三、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通过问题和答辩的形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
2.实践教学:使用实例进行模拟演练,让幼儿直观感受到危险的存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经验分享:讲述真实的案例,启发幼儿对于危险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安全攻略保护自己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危险物品,提高安全意识。
2.培养幼儿遇到危险时能主动躲避,不接触危险物品的能力。
3.教育幼儿在遇到危险时,懂得向身边的大人求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危险物品,学会保护自己。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在遇到危险时的应对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视频、危险物品模型等。
2.环境准备:安全警示标志、安全通道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危险物品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危害吗?为什么不能随便动它们?”(二)基本环节1.认识危险物品(1)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危险物品,如插座、电源、火源、尖锐物品等。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危险物品的危害,让幼儿明白不能随便接触。
2.学习保护自己(1)老师讲解如何保护自己,避免接触危险物品,如远离电源、不玩火、不拿尖锐物品等。
(2)老师示范如何正确处理遇到危险的情况,如遇到火源时如何灭火,遇到电源时如何断电等。
3.情景演练(1)老师设置一些情景,让幼儿模拟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方法,如发现插座着火、看到有人玩火等。
(2)老师引导幼儿在演练中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如迅速离开现场、向大人求助等。
4.安全知识竞赛(1)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安全知识竞赛,比一比谁知道的危险物品多,谁的安全意识强。
(2)老师根据竞赛结果,给予幼儿表扬和奖励。
2.老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遇到危险时能主动躲避。
五、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老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
2.环境创设:在幼儿园内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营造安全环境。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危险物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
在情景演练环节,幼儿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遇到危险的情况。
但在实际生活中,幼儿遇到危险时仍需加强锻炼,提高应对能力。
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

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前言儿童是最可爱的,也是最天真的群体。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也面临着各种危险。
为了让大班儿童更好地认识危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本教案旨在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等环节,让孩子们掌握危险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危险物品,如刀、火、药品等;2.能够正确运用危险的物品,如锅、炉具、吸管等;3.能够掌握遇到危险时应该采取的正确应对方法,如呼救、逃跑等。
教学内容一、生活中常见的危险物品1.刀、剪刀、镊子等锋利物品;2.打火机、火柴等易燃物品;3.药品、化学物品等有毒品;4.电器、插头、电线等电器设备。
二、正确使用危险物品的方法1.使用刀具、剪刀等锋利物品时应该在成人的协助下进行,并且应该保持手指和身体的安全距离,以防止误伤;2.需要使用火柴或打火机时,应该先向周围询问是否允许使用,并在安全的场所使用;3.学会正确使用药品,并且不要将药品当作食品或饮料;4.在使用电器时,应该确保电器表面干燥,插头和插座的接口应该牢固。
三、危险物品的认识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老师会展示一些危险的物品,如刀、火、毒品等,告诉孩子们这些东西很危险,应该远离。
同时,老师会引导孩子们逐渐形成正确的危险物品识别能力。
四、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方法1.如果孩子身边发现危险,他们应该首先立刻离开危险区域,不要接近危险物品,并尽快在成年人的协助下解决问题;2.如果遇到疑似身体不适的状况,比如头晕、呕吐、身体剧烈疼痛等,孩子应该的立刻寻找老师,并向老师寻求帮助;3.孩子应该学会呼救,如呼喊口号等,通知周围成人。
五、危险物品游戏1.毛毛虫吃光老师将用泡沫板或者纸板做成的毛毛虫装饰起来,每一截都代表危险的物品,如水果刀、药片等。
孩子们分为小组,轮流投掷色子,根据色子的点数,移动相应的步数,并在毛毛虫所在位置进行危险物品的学习。
2.警报!警报!老师弹奏不同的乐曲旋律,根据不同的旋律,孩子们要表演不同的动作,例如听到“警报”时,孩子们要立即离开座位,躲避“空袭”,避开危险的物品等等。
大班上学期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

大班上学期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教案名称:危险的东西我不动教案类型:安全教育适用对象:大班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危险的东西,明确不能触碰以及使用危险的物品。
2.学会判断和避免危险的情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应对方法。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引入活动(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与安全有关的图片或物品,通过观察和描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危险的东西(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卡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危险的物品,如刀子、火柴、药物等,详细讲解这些物品的危害性和使用方法。
3.危险识别活动(10分钟):教师将一些日常用品或学生熟悉的物品放置在教室中,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判断,找出其中危险的物品,并从中选择出不能触碰的物品。
4.安全知识学习(15分钟):教师结合图片、故事、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安全知识,如火灾逃生、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5.游戏和角色扮演(15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安全游戏,如“找安全隐患”、“按规则过马路”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安全知识并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遇到危险情况时的应对方法。
6.总结和展示(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安全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资源:1.危险物品图片、卡片等。
2.安全知识图片、故事、视频等。
评估方式: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的质量、角色扮演的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幼儿园大班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教学目标
1.认识危险的东西;
2.理解危险的后果;
3.学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等;
2.学生准备:学生的桌椅摆放整齐。
教学内容及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知
1.手拿一些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危险的物品(如剪刀、刀、火机等),放在黑板上;
2.让学生一一回答这些物品的危害;
3.引导学生总结:这些东西都是危险的,不可以随意触碰。
步骤二:学习危险的后果
1.让学生看PPT图片,让学生看危险物品所能造成的后果;
2.让学生自己总结,在讲台上口头表达。
步骤三: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1.给每个学生一张纸,让他们画出一种能够保护自己的方法;
2.让学生口头表达画出的方法,让其它学生提出意见;
3.最后,让学生画上一个“不动”的标志,就是危险的东西,我不动。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
1.提问:上课中,老师发现某位同学在使用危险物品,你们会怎么做?请举出例子;
2.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从这些例子中找出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
3.每个同学列出至少一个自我保护方法,将他们的答案在黑板上整理。
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如何防止危险的物品;
2.教学缺点: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让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需要更多的互动支持;
3.教学改进: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2021年《危险的东西不要动》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危险的东西不要动》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危险的东西不要动》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家的《危险的东西不要动》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幼儿能基本掌握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含义;2、能在理解歌词后在原歌词上进行创编,并乐意创编歌词;3、知道身边有哪些危险,并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1、打火机、插座、暖水瓶、药瓶 ___各一。
一个幼儿被火烧手指、一个幼儿被电到、一幼儿被烫到、一幼儿倒下的 ___。
2、图的注释。
如:打火机( ___)X、一幼儿被火烧手指( ___)。
3、三只小猴子的 ___,音乐、黑板、纸张和笔。
(一)、开始部分:幼儿练声,复习歌曲《三只小猴》,熟悉歌曲旋律。
1、幼儿跟音乐用唱的'方式同老师和小朋友问好!练声!1234|5—|5432|1—||教师指导语:“平时我们都在向老师和朋友打招呼,今天我们要换个不同的打招呼的方法,仔细听。
”(教师唱,引导幼儿回答。
也可以幼儿同幼儿打招呼。
)2、教师出示三只猴子,引导幼儿复习歌曲《三只小猴》;教师指导语:“瞧,今天我们请了三只小猴子来做客,小朋友还记得他们的歌怎么唱的吗?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二)、基本部分:幼儿听教师范唱,幼儿根据图饰来学习教师改编的歌词并跟学和创编。
1、教师范唱改编歌词后的歌曲《三只小猴》,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教师指导语:“老师觉得《三只小猴》的曲子很好听,于是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仔细听听歌曲里都讲了些什么?”2、出示图饰,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自己观察 ___并理解歌词含义。
教师指导语:“刚才朋友们都说道歌曲中唱了些什么,那现在看看黑板上老师的图饰,在听老师根据图唱一次,会唱的朋友可以小声的跟唱。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习如何识别危险物品;2.培养幼儿有预见性和自我保护意识;3.学习如何避免在玩耍过程中发生意外;4.制定应急措施。
教学内容1. 危险品识别讲述如何判定危险品及其特点,教育幼儿对铁器、水、电器等危险品应有的安全意识,并让其熟记各类危险品的常见特征。
2. 安全活动鼓励幼儿们在安全情况下进行各种活动,如树上攀爬、溪流穿越等。
在这些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环境,对未知的物品进行辨认,学会避开危险的地方。
3. 应急措施应急措施是幼儿安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视频教育与线下体验教育的紧密结合。
在每学期的安全课中,我们都会进行应急演练,让幼儿学会如何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
教学策略1. 以生活为依托在教学中贴近生活,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危险物品入手,帮助幼儿理解哪些物品是危险的,如果正确地处理它们。
2. 采取示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示范教学法并结合小组交流。
引导幼儿进行小组交流,帮助幼儿形成危险品分辨的系统思考模式。
3. 组织实地体验学习通过实地体验学习,在安全的环境下体验各种活动项目,让幼儿能有预见性地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4. 进行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习,检查幼儿是否能够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
教学反思本学期我们针对危险品的识别、安全活动和应急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的教学,取得了不少显著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在危险品识别环节中,还需通过实物的形式加强教学。
另一方面,应加强家长的安全教育,让家长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家庭安全意识的建立。
总而言之,本学期年级安全教育成效积极,把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日常教育的重点,将来需要在家园共育、角色扮演、互动讨论等方面加强措施,让安全教育贯穿幼儿园教育各个领域,确保幼儿之家的安全氛围越来越浓。
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

大班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意识,学会避免危险及不正确的行为,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2.让幼儿明确危险物品及相关的安全规则。
3.具备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认知识:危险物品。
2.能力培养:掌握现实生活中危险物品的判断和防范方法。
3.情感态度:培养孩子们的安全保护意识,并使其产生对安全的重视。
三、教学过程:1.教材环节:先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进行讲解,并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幼儿的印象。
2.操作环节:(1)听故事:老师讲解“危险物品”,并讲述相关的故事,让孩子们根据故事对危险物品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2)观察图片:通过图片展示各种危险物品,让孩子们自己分辨和区别。
(3)模拟场景:让孩子们在模拟场景中体验危险物品的危害,如,电线、大刀、火柴棒等。
(4)游戏环节:老师可以在游戏中加入安全知识,比如家庭角色扮演游戏,或是在游戏中引导孩子们进行安全意识的讨论。
3.总结环节:(1)小结安全知识:孩子们当天学到的危险物品和防范措施进行简单的回顾。
(2)反思行为:帮助孩子们反思之前的不良行为,认识危险物品的危害,重视自我保障。
(3)形成习惯:创造良好的安全保护环境,让孩子们每天都能做到“危险的东西我不动”。
四、教学手段:1.图片资料: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危险物品。
2.视频资料: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3.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加入安全知识,让孩子以互动的方式学习,利用游戏来加深记忆,潜移默化地培养安全保护意识。
五、实施方案:1.教师在上课前要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确保教学内容贴切实际生活。
2.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3.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地引导、提问和交流。
4.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及目标,获得教育资源,配合学校共同培养孩子的安全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安全教案《危险的东西我不动》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害物品的特点和不安全因素。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使幼儿明白不乱动成人物品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消毒液、玻璃容器、小块红布、口红、农药瓶子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课前律动:
教师:小朋友们好,下面请小朋友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来做手指
游戏!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合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拍,小手放起来。
)(二)激趣导入
1、教师将一小块红布放入盛有84消毒液的容器里,让幼儿观察,并提问瓶中的红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这块布变成了白色。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它变成了白色?
幼儿:想。
教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来揭开这里的奥秘。
2、出示消毒液教师:刚才试验中的红布就是被这瓶液体改变了颜色,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幼儿:消毒液。
教师:xx小朋友回答的真棒!那么你们知道消毒液的特点和作用吗?
幼儿:用它可以消毒。
教师小结:消毒液是一种无色的液体,但它有一种很刺鼻的气味。
人们可以用它来消灭有害的细菌。
而且它的腐蚀性也很强,所以小朋
友们不能随便乱摸。
3、出示口红教师: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幼儿:老师手中拿的是口红。
教师:xx真聪明,你们看见过谁用过?
幼儿:妈妈。
教师:那她把口红涂在哪里啊?
幼儿:嘴上。
教师:那你们可以用大人的口红吗?
幼儿:不可以。
教师小结:口红是一种化妆品,它含有汞等有害物质。
你们的皮
肤还很娇嫩,如果涂抹口红的话,会引起中毒。
4、出示农药图片教师:小朋友们,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幼儿:农药教师:你们知道农药的作用吗?
幼儿:不知道。
教师:那么就由老师来告诉大家吧!农药也是一种液体,它可以用来杀死虫对庄稼有害的虫子。
如果人类接触到它的话,有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四、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一些有害物品,在生活中,我们要远离这些有害物品,不去触摸。
五、活动延伸
回家之后,问一问家长还有哪些物品对身体有害。
我们下节课请小朋友再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