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合集下载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全科医学科医师训练主要在两个同等重要的培训基地中进行,一是全科医学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主要是在综合医院的临床科室,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全科医生对常见健康问题/疾病的诊疗技能训练;二是全科医学科医师社区培训基地,主要是在社区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全科医学的临床诊疗思维和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技能的训练。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科医学科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全科医学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基地细则。

(一)临床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三级医院(1)基本条件:医院必须具有国家审批的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批文或证书。

(2)科室设置及规模:科室齐全,必备科室有:内、外、妇产、儿、皮肤、眼科、五官科、急诊科。

内科有收治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肾内科、血液科患者的病房及相应专科门诊。

每专科的病床数≥30张,每专科收治的患者数量≥70人次/月,每专科门诊量≥1000人次/月(其中血液科≥500例/月即可)。

外科设有普外科门诊、门诊手术室、门诊/急诊清创换药室。

普外科门诊量≥2000人次/月,门诊手术量≥30例/月,门诊/急诊清创换药例数≥200人次/月。

妇产科分别设有妇科和产科门诊,妇科门诊量≥1000人次/月,产科门诊(包括产前检查≥400人次/月),产科门诊开设产前教育课堂≥2次/月。

产科病房收治产妇数量≥500例/月。

儿科设有儿科门诊(≥1000例/月)、儿保门诊(≥400例/月)、儿科急诊(≥500例/月)、儿童传染病门诊(≥600/月)、儿童内科病房(床位≥30张,收治≥100例)。

急诊科分别设有内科(≥3000人次/月)、外科急诊(≥800人次/月)。

儿科急诊见儿科要求部分。

皮肤科、眼科、五官科开设有门诊(门诊量分别≥2000人次/月)。

心理咨询门诊(≥500人次/月)、康复门诊(≥1000人次/月)、传染科门诊(≥500人次/月)、精神科门诊(≥300人次/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2023年版)—妇产科专业基地(092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2023年版)—妇产科专业基地(0920)

个亚专业
评分标准
符合标准,得1分 不达标准,不得分
符合标准,得1分 有1名指导医师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分值 得分 1 1
综合医院妇产科保有在职指导医师不低
于7名;专科医院妇产科保有在职指导医
师不低于10名;
查看人事部门提供的师资状况统计 符合标准,得1分
2.1.3指导医师组成 具有高级职称者应至少占20%。专业基地 表,包括姓名、毕业时间、毕业学 只要有1项不符合标准,不得分
2 无岗位职责,或履职不认真,不得分
质量和指导医师的带教质量等
2.访谈专业基地管理人员、指导医
设置教学秘书岗位,协助专业基地负责 师
人、教学主任开展培训与教学工作。执 行专业基地负责人、教学主任布置的各 项培训工作任务,督促指导医师积极落实
有教学秘书,履职认真,得2分 2
无教学秘书,或履职不认真,不得分
单位的轮转时间累计不超过6个月
满足要求,得1分;缺1项,不得分
1
满足要求,得1分;缺1项,不得分
1
完全符合要求,得2分 1项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协同单位存在独立招收、独立培训住院 医师的,此处不得分,撤销培训基地资 2 格 专业基地自身基本条件符合标准要求, 无协同单位,此处不失分
第1页
扣分原因
一级指标
师各1~2名
门急诊工作量达到要求,得3分
门急诊量≥规定数80%,得2分
3
门急诊量<规定数80%或未安排,不得分
教学查房评分表见附件3
评估分值≥90分,得5分;80分≤评估分
4.1.1教学查房质量★
指导医师规范组织教学查房,悉心指导 住院医师
随机抽查1~2名指导医师教学查房 值<90分,得4分;70分≤评估分值<80

中国专科医师(妇产科)培训细则

中国专科医师(妇产科)培训细则
病 例报道 。
( 第 1年妇产科 门诊 三)
1轮 转 目 的 .
( ) 1 一 第 年妇科病房
1 轮转 目的 .
了解妇产 科常 见疾病 的诊 断和处理 , 人工流 产 、 段诊刮 、 分
输 卵 管 通 液 等 门诊 小 手 术 及 门诊 病 历 书 写 方 法 。 2 基 本 标 准 .
能力。
了解 围产保 健 工作 , 处理 正 常分 娩 , 心监 护 的使用 和 应 胎
用, 人工破膜术 , 正常接 生及产科病历书写方法 。 2 基本标 准 . ( ) 习病 种要求 1学
正 常妊 娠 妊娠期糖尿病 先 兆 早产 胎 儿窘 迫 胎 儿 生 长 受 限 病 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l0 0 5 0 3 0
了解本专 业国 内外新进展 , 并能与 实际工作 相结合 。同时具有

四步触诊 骨 盆 内测 量 后穹 隆穿刺 门诊接诊病人数
定的临床经验和科学 的临床思 维能 力 , 独立正确 地完成常 能
() 3 外语 、 教学 、 科研等能力 的要求 : 同妇科病 房要求 。 ( 第 2~ 六) 3年妇产科 门诊 1 轮转 目的 . 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对妇产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处理 。 2 基本标准 . ( ) 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 1学 同第 1 年。 () 2 基本技能要求
体性 , 同时又涉及内科 、 外科 、 儿科 等多门学科 。在我国 , 妇科学
还 包括 计 划 生 育 相 关 内容 。 产 科 和 妇科 既 有 一 定 的 独 立 性 , 有
() 2 基本技 能要求
密切相关 , 掌握好两大分支的基础知 识是成 为合格 妇产科 医师
的必须条件 。妇产科专业 包括 : 妇科 、 科 、 产 计划生 育 、 助生 辅

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各项规章制度

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各项规章制度

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各项规章制度第一章绪论第一条培训基地的宗旨培训基地的宗旨是为住院医师提供高质量的妇产科专业培训,提升其医疗技能和学术水平,培养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妇产科医生。

第二条培训基地的任务培训基地的任务是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安排,确保住院医师的培训目标得到实现。

第三条培训基地的权益培训基地有权利向住院医师提供规范的培训环境和机会,住院医师应遵守基地的规章制度,接受基地安排的培训内容。

第二章住院医师招收和管理第四条招收原则基地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通过招生考试、资格审核等方式,择优录取适龄、身体健康、学术能力较强的毕业生为住院医师。

第五条住院医师注册管理住院医师应按规定完成注册手续,获得住院医师资格证书,并报到培训基地,接受培训。

第六条培训计划制定和调整基地应根据住院医师的个人情况、培训要求和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三章培训内容和方式第七条培训内容培训基地应提供全面的妇产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手术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第八条培训时间和安排基地应按照培训计划的要求,安排住院医师的培训时间和内容,并及时进行培训评估和调整。

第九条培训方法和手段基地应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临床教学、学术会议、病例讨论、病房轮转等,提高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

第四章考核和评估第十条考核方式基地应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包括书面考核、临床技能考核、考试评估等,以评估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和学术水平。

第十一条培训评估基地应定期组织住院医师的培训评估,包括对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师资等方面的评估。

第五章奖惩与职称评定第十二条奖励措施基地应根据住院医师的学术表现、临床技能和专业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如表彰、嘉奖等。

第十三条惩罚措施基地应对住院医师违反规章制度、学术不端等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如警告、纪律处分等。

第十四条职称评定住院医师在基地完成培训后,可以参加妇产科医生职称评定,取得相应的职称。

申请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标准(全科专业)

申请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标准(全科专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全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 >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规定,制订本细则.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至少设置以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全科(或具有全科医疗功能的科室,如老年科、综合保健科等)、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感染疾病科、中医科、医学影像科、检验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未设置妇产科、儿科、精神科、感染疾病科、中医科的医院可与相关专科医院联合申报.2全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规模(1)总床位数≥500张;年门诊量≥40万人次,年急诊量≥2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1万人次.(2)收治的病种数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要求.(3)科室需配备的医疗设备应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相关专业细则中的各项要求.(4)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具备可满足教学、实践操作等使用的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设备.(5)医疗工作量:内科、外科、全科、妇科和儿科等主要培训科室,每名带教的指导医师在病房工作管理5张病床以上,门诊工作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急诊工作日接诊15名以上患者.3医院主管领导需经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对全科医学有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二)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师资条件1人员配备(1)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为1∶2.(2)全院有不少于5名负责全科医学教学的骨干师资,其中,必备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每个科室至少1人;师资队伍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不少于1/3.2指导医师条件(1)应接受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2)理论课授课教师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临床教学指导医师应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3)有临床带教经验,掌握和熟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要求.(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教学能力.(5)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指导学员进行科研工作.(6)热心于全科医学教学工作,取得全科师资资格后能够保证指导培训对象的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7)每个月指导或参与社区卫生实践工作不少于半天.3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1)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2)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二、全科基层实践基地(一)基层医疗机构标准1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条件(1)为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在当地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设有全科和预防保健科.能够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2)辖区服务人口数原则上不应小于5万,每名指导医师经常联系的服务对象不少于200人.(3)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完善.(4)与上级医院建立有定点协作关系或双向转诊关系.(5)有教室(会议室)、图书室、黑板、投影仪、计算机等必需教学设备条件;图书室至少有10种以上全科医学、社区卫生等相关领域学术刊物,20种以上常用参考书或工具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检索功能. (6)医疗设备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的各项要求.2基层医疗机构师资条件(1)具有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3年及以上社区工作经历.(2)经过全科医师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3)应当有5名以上指导医师接受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4)指导医师应当具有团队合作精神.(5)指导医师每日平均服务量不低于20人.(6)保证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1辖区政府设置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具备开展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地方病预防、慢性病报告、高危人群和患者干预与管理、职业病防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和条件.2设有流行病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免疫预防、公共卫生、艾滋病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等专业科室.在地方病和寄生虫病流行区,还应当设有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相关科室.3人才梯队合理,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0%,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40%,承担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教学和实践任务.。

2019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培训基地

2019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培训基地

工作相关问题,得1分;每年组织1次,得0.5
分;未组织,不得分
1.查看文件及相关资
2.建立住培工作领导小组且履职到位,每季度 料
院领导履职及组织 有效组织开展活动≥1次,得1分;履职不到位 2.查看医院年度计划
管理情况
或未开展活动,不得分
、半年总结、年终总
3
3.培训基地、职能管理部门、专业基地(轮转 结、院办公会记录或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培训基地
培训基地(医院)名称:
一级指标
评估项目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为核心指标
评估内容
评分标准
1.符合标准,得3分
1.1医院情况
1.1.1培训基 地基本条件★
专业基地基本条件 及建设情况
2.各专业基地1项不符合标准,得2分 3.各专业基地2项不符合标准,得1分
4.各专业基地3项及以上不符合标准,不得分
业招收任务均未完成,不得分
收情况,查看住院医
8
4.招收外单位委派培训对象和面向社会招收培 师花名册、近三年招
训对象占比≥60%,且有一定数量的应届本科毕 收住院医师人员名册
业生,得1分;40%≤占比<60%,得0.5分;占比
<40%,不得分
5.培训基地招收简章明确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待
遇且与实际一致,得1.5分;不明确或不一致,
培训中心 备
备配备情况
需求,得1分
2.访谈3名以上住院
1
2.不符合标准或不满足培训需求,不得分
医师
第 1 页,共 12 页
一级指标
评估项目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为核心指标
评估内容
评分标准
现场评估方式 分值 得分

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各项规章制度

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各项规章制度

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各项规章制度一、基地概述本医院作为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专门负责妇产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基地已经建设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培训环境,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为妇产科住院医师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管理体制1、目的为规范妇产科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确保培训的规范化,并为医院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特制定以下规章制度。

2、训练方式培训方式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病例讨论等。

3、培训周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周期为3年,培训时间为三个月一期,每期包括经验学习、理论课程学习等。

4、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基本医学理论、基本临床知识和技能、通用技能、妇产科临床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其他约定等。

5、培训考核为了保证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定期对住院医师进行考核。

考核包括理论考试、临床操作考试、病例讨论等。

三、学员管理住院医师是妇产科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力量。

鉴于此,本基地对学员制定了以下管理规定:1、考勤管理管理人员按照规定对学员的考勤进行记录,任何学员旷课、迟到、早退等行为均予以扣除考核分数。

2、课堂行为管理培训过程中,确保学员遵守规定,积极参与授课及讨论,并保证课堂秩序。

3、学术研究管理学习期间要鼓励学员寻求创新、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并保证所做的研究不损害病人的利益。

4、服从管理学员必须遵守基地的各项管理制度,并服从教学任务的分配。

4、公平公正管理学员在培训环节中存在纠纷时,应当按照规定,采取公正公平的方式进行处理。

五、培训考核1、考试内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周期结束后,需进行考试。

考试包括理论考试、临床操作考试、病例分析等。

2、分数计算根据考核成绩与考核次数之比例,综合考评一次周期的总成绩,以学员总评成绩为依据评定考核成绩。

3、评定标准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应当公开、公正、公平。

按照专业标准进行评定,详细记录并反馈每个学员的考核成绩。

2023年妇产科专业规培基地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

2023年妇产科专业规培基地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

2023年妇产科专业规培基地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实用版)目录1.2023 年妇产科专业规培基地简介2.过程考核内容与要求3.结业考核内容与要求4.考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考核结果与证书颁发正文2023 年妇产科专业规培基地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一、2023 年妇产科专业规培基地简介妇产科专业规培基地是指为培养合格的妇产科医师,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基地。

2023 年,多家医院成功获批成为妇产科专业规培基地,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妇产科医师提供了平台。

二、过程考核内容与要求过程考核是对住院医师在规培期间的表现和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主要包括临床能力、学术能力、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

具体要求如下:1.临床能力:住院医师需具备扎实的临床基本功,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熟练掌握各种临床操作技能。

2.学术能力:住院医师应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够阅读和分析专业文献,参与科研项目的实施,撰写论文并在学术会议上交流。

3.教学能力:住院医师需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承担教学任务,指导和帮助下级医师提高业务水平。

4.职业素养:住院医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关心患者,尊重同事,热爱医学事业。

三、结业考核内容与要求结业考核是对住院医师在规培期间的学习成果和临床能力进行全面检验,主要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操作考试。

具体要求如下:1.理论考试:住院医师需掌握妇产科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妇产科学、生殖内分泌学、妇产科超声学等方面。

2.临床操作考试:住院医师需具备常见的妇产科临床操作技能,如产科剖宫产术、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宫颈环扎术等。

四、考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住院医师在考核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不得抄袭作弊,否则将取消考核资格。

2.考核过程中,住院医师需按照基地要求携带相关证件和材料,并按时到达考核地点。

3.住院医师在考核过程中应注重团队协作,尊重考官和同事,展示良好的职业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妇产科医师培训基地是承担培养妇产科医师的场所,培训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妇产科专科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基地所在医院标准遵照基地总则要求。

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妇产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基地细则。

一、妇产科医师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1. 科室规模:
(1)综合医院:
病床数≥500张,年门诊量≥20万人次,年急诊量≥2000人次,年出院病人数≥8000人次(按照床位年周转次数≥17计算)。

(2)专科医院:
病床数≥200张,年门诊量≥9万人次,年急诊量≥2000人次,年出院病人数≥3000人次(按照床位年周转次数≥17计算)。

2.诊疗疾病和开展手术
(1)疾病种类和例数:
妇产科医师培训基地所诊治的疾病种类基本覆盖妇产科各类常见疾病,能够满足妇产科医师培养目标的要求。

疾病种类年诊治例数(≥例)
早产50
先兆早产7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0
妊娠期糖尿病20
产前出血20
胎儿窘迫100
胎膜早破50
滋养细胞肿瘤50
异位妊娠200
子宫脱垂50
胎儿生长受限50
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150
滴虫性阴道炎500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500
细菌性阴道病500
老年性阴道炎200
急慢性盆腔炎500
急慢性宫颈炎500
宫颈上皮内瘤变200
妇科急腹症100
流产100
月经病200
痛经200
围绝经期综合征200
不孕症100
围产期保健600
子宫肌瘤2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1000
子宫腺肌症1000
附件肿物2000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000
宫颈癌100
子宫内膜癌100
卵巢癌100
正常妊娠500
注:者为基地必须具备的病种和数量。

(2)手术种类和例数:
开展的手术比较全面地针对妇产科各主要系统的常见疾病,能够满足妇产科医师培养目标的要求。

手术种类年完成例数(≥例)
接生200
人工破膜术100
产钳/胎吸助产20
剖宫产400
人工流产术500
清宫术、分段诊刮术100
上环、取环术、绝育术100
后穹窿穿刺10
外阴阴道小手术100
宫颈小手术200
附件手术200
全子宫切除术200
阴式子宫切除术20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10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10
腹腔镜手术100
宫腔镜手术100 注:者为基地必须具备的病种和数量。

3.医疗设备:
(1)培训基地基本设备:
设备名称数量(≥)十二导联心电图机1台
生命体征监护仪(无创血压、心电、脉氧、呼吸等)1台
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1台
中心供氧接口或氧气筒1个/床
中心吸引接口或电动吸引器1个/床
输液泵(1000ml/h) 1台
微量注射泵5台
胎心监测仪1台
胎心多普勒听筒2台
彩色或黑白超声(含阴道探头)1台
阴道镜1台
常用急救设备备
(2)培训基地所在医院配备使用的设备:
设备名称数量(≥台)纤维胃镜 1
纤维肠镜 1
静脉肾盂造影设备 1
C型臂X线摄片机 1
CT 1
MRI 1
超声心动图仪 1
二十四小时动态心电图仪 1
SICU相关设备,包括呼吸机、心肺复苏急救设备等备
4.本专业内分科
妇产科医师培训基地所在医院必需有以下分科:妇科病房、产科病房、门诊(含计划生育)。

5.相关科室和实验室:
作为妇产科医师培训基地所在的医院,必需具备以下符合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管理标准的相关科室:内科、外科、麻醉科、新生儿科。

实验室应能完成临床工作所需的相关检查,能够进行真菌、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检查;能够进行肿瘤标记物如CA125、CEA、CA199、AFP等检查;能够检测妇产科所需激素如HCG、E、P、T、FSH、LH、PRL等;能够进行阴道细胞学检查。

6.符合标准的中心手术室:
(1)常规设备:同普通外科常规设备要求。

(2)妇产科特需设备
设备名称数量(≥套)
妇产科开腹手术所必需的医疗器械 3
阴式手术所必需的医疗器械 1
腹腔镜手术及检查设备 1
宫腔镜手术及检查设备 1
计划生育手术所必需的医疗器械 5
接生设备 5
产钳或胎吸设备 1
新生儿抢救设备 2
手术示教的声像传输系统1套
(3)示教条件:具备手术示教的声像传输系统。

有合格的示范教室和实验
室。

示范教室应能容纳至少20人,具有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

7.医疗工作量:
妇产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应保证每名受训者在培养阶段日管理病床3~6张。

二、妇产科医师培训基地师资条件
1.人员配备:
(1)专科指导医师与受训者比例应≥1∶1。

(2)培训基地内医师构成:
培训基地内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应≥7名。

基地内医师学历应全部为本科以上,其中博士、硕士学历应占20%以上。

至少有三名不同研究方向的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包
括妇科内分泌、妇科恶性肿瘤和产科)。

2. 专科指导医师的要求
应有5年以上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工作经验。

专科指导医师应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学历、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5年,在相关学术领域做出一定的成绩。

参与本细则编写人员:
执笔:
廖秦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审议:(以姓氏拼音为序)
韩向阳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安瑞芳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
段涛上海第一妇婴医院
黄荷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潘凌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乔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童晓文上海同济医科大学
杨慧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建平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张淑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