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REVIEW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的流行病[1-2]。
糖尿病病患者的寿命的增加、基数大、糖尿病的控制不佳及本身糖尿病所导致的血管损伤、代谢障碍、细胞因子与增殖因子的作用、神经凋亡等原因[3]。
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率逐年增加,DR可导致视网膜发生新生血管、微血管瘤及视网膜血管闭塞等改变[4],其已经成为了全世界致盲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DR的诊断就显得愈发重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基于分频去相干血管成像(Split-Spectrum Amplitude Decorrelation Angiography,SSADA)的算法获得的血管成像[5]。
相比较于传统血管荧光素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其具有无创、高速、精确的优点,并且OCT-A具有分析量化视网膜脉络膜血管面积及固定范围血流指数的特点,已经成为了诊断DR重要的检查方法,因此了解OCT-A的机制有利于DR的诊治,本文就OCT-A 在DR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 OCT-A的技术原理OCT-A是基于检测血流来构建视网膜血管网图像的一种快速成像方式[6]。
该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中存在流动的红细胞,对同一平面进行反复的相干光层析扫描;通过SSADA算法,获取视网膜上每个点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由于不同时间由血流灌注红细胞在血管内运动和静态周围组织之间产生的图像对比来检测变化信号;并据此在同一位置重复采集OCT图像来获取和计算,进行血管结构的三维重建,通过en face的形式逐层显示眼底血管的图像。
通过评估对数个OCT图像之间信号差异,可识别血液(血流)中红细胞流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较大变化所致图像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王贺1,2,陈臻21. 大理大学研究生院,云南大理 671003;2.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云南昆明 650032[摘 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的提高而上升,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眼科影像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眼科 OCT 的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技术在眼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各种眼部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视网膜疾病诊断
OCT 可用于多种视网膜疾病的诊断,例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 、视网膜脱离等。
OCT 可以提供视网膜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 度,并监测治疗效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的结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 是一种复杂的仪器,由多个关键组件组成,这 些组件协同工作以生成高质量的视网膜图像。 OCT 系统主要包含光源、干涉仪、扫描系统、图像处理系统等。
光源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使用低相干光源,如超发光二极管 (SLED) 或可调谐 激光器,以产生用于扫描眼睛结构的特定波长的光束。
本高
眼科 OCT 设备的购买和维护成本较高,包括仪器本身、耗材、软件升级等 方面的支出。 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和医疗机构来说,可能会成为一个负担。
操作复杂
OCT 设备的操作需要专业的培训和经验。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设备的各 项功能,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参数和操作模式。此外, OCT 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
SLED 提供宽带光谱,从而实现高分辨率成像,而可调谐激光器则提供更好 的灵活性,允许在不同的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
干涉仪
干涉仪是 OCT 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产生并测量光束的干涉信号。 干涉仪通常采用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它将光束分成两束,分别照射到参 考镜和样品上。 两束光束反射后发生干涉,干涉信号被探测器接收,用于重建样品的结构 信息。
屈光手术评估
眼科 OCT 可用于评估屈光手术前后的眼部结构,例如角膜厚度、形状和视 网膜结构。
oct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1. 介绍 OCT 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用于对生物组织进行非侵入式的显微观察。
该技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可以在几微米的分辨率下获取组织的三维结构信息,具有成像速度快、无损伤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OCT 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OCT 技术在眼科领域是最早得到应用的领域之一。
通过OCT技术,医生可以获得眼部组织的高分辨率断层扫描图像,可以实现对视网膜、虹膜、晶状体等部位细微结构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早期诊断眼部疾病,如青光眼、黄斑变性等,并且可以进行眼部手术的导航和监控。
3. OCT 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头号健康问题之一,而OCT技术能够帮助医生观察和评估动脉血管内膜的微小变化,从而提供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OCT技术结合了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和光学显微镜技术的优点,成为了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含量、评估血管内膜细胞层和纤维盖膜破裂的理想工具。
4. OCT 技术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各种疾病在皮肤上都会留下不同的病变,而OCT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皮肤组织成像,对皮肤癌、疤痕、慢性溃疡等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估,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OCT技术也在皮肤整形美容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皮肤表层的剥脱术、皮肤移植术等。
5. OCT 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神经科学研究需要对神经元和神经通路进行微观观察,而OCT技术可提供三维高分辨率的神经组织成像,有助于研究神经疾病的机制和治疗。
OCT技术还可以在脑神经外科手术中提供对脑组织结构的实时监测和引导。
6. OCT 技术在牙科领域的应用OCT技术具有对硬组织进行非侵入性成像的能力,因此在牙科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牙医高清观察和评估牙齿的微观结构,有助于早期发现牙齿病变,如龋齿、牙体牙髓病等,并且可以辅助牙科手术的准确定位和操作。
7. 总结通过对OCT技术在不同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介绍,可以看出该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供高分辨率、无损伤的组织成像,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医学信息,有望为未来医学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
第8章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第8章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指利用光纤干涉仪和近红外线光源,通过成像光纤导丝提供冠状动脉的二维横截面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
OCT技术最早应用于眼科相关检查,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血管内成像技术,分辨率高达10μm。
2001年第一次应用冠状动脉内OCT技术进行检查。
OCT 具有超高的图像分辨率,可以达到10~15微米,比血管内超声(IVUS)要高l0倍,所以被称为是体内的组织学显微镜,相关数据见表1。
每年全球约有2000多万人突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或)心脏性猝死等心脏疾病。
罪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以及继发的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引起ACS的主要启动机制。
因而,研究斑块破裂的机制,对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准确识别以及探索有效稳定易损斑块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脏介入药物支架的患者应用这种“显微镜”可以准确评价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6个月以上的内膜增生情况,并做出抗血小板药物持续时间的日程表,评价支架的远期疗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OCT可精确地对易损斑块进行鉴别,在评价药物或介入治疗对斑块及血管形态的影响、支架扩张、贴壁情况及内膜增生程度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一、OCT的成像原理OCT技术是以近红外线为光源,通过比较光从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组织反射后回到测量导丝的时间进行成像。
由于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现有电子设备不能直接测量,需要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进行成像,因此被称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CT利用宽带光源的短程相干特性对活体组织内部结构断层成像,似于超声成像,都是通过测反射或散射回来的信号回波来获得物体的形貌图像, OCT用的是红外线而非声波。
OCT系统可以产生超短光脉冲或低相相干光波,发射到样品上,用光线被反射回的时间或回波延迟时间来测量距离,回波强度用来描绘深度。
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原理

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一、引言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是一种先进的医疗设备,用于检测眼部疾病和病变,如黄斑变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
它通过利用光学干涉技术和高分辨率成像,提供了非侵入性、快速、高精度的眼部图像。
本文将详细介绍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原理、工作方式和临床应用。
二、原理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原理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
它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测量被测物体内部的光学反射和散射情况,从而获取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
1. 光学干涉技术光学干涉技术是光学中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测量方法。
它基于光波的干涉现象,利用波的叠加原理来获得被测物体的信息。
在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中,光源发出的光线被分为两束:一束是经过样品后的被测光,另一束是参考光。
这两束光线在探测器上会产生干涉。
2. 高分辨率成像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利用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能够在眼部组织中获得细微的结构信息。
首先,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一个分束器分成两束,一束经过被检测组织,另一束经过参考光路。
然后,两束光线分别被反射回来,经过分束器重新合并,进入探测器。
探测器测量两束光线的干涉强度,并将数据转换为图像。
三、工作方式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基准在开始扫描之前,需要建立基准。
这需要将参考光源对准探测器,并通过调整参考光路的光程差来获得干涉峰。
2. 扫描扫描过程中,光线从光源发出,经过分束器分成两束。
一束经过样品,另一束经过参考光路。
两束光线再次合并后进入探测器。
3. 数据处理探测器测量两束光线的干涉强度,并将数据转化为图像。
此时,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会生成一系列的横截面图像,以显示眼部组织的内部结构。
4. 分析和解读通过分析和解读生成的图像,眼科医生能够评估眼部组织的状态,并检测异常情况,如病变、水肿、出血等。
四、临床应用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眼科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1. 黄斑变性检测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眼疾,会导致视力模糊和中央视野缺损。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介绍

4.可以对眼底的病变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从而提高眼科疾病的诊治水平, 给眼科手术等高精的治疗手段提供准确的帮助。
5.可以对手术后的病体恢复情况进行准确的成像和检测,观察手术 后的效果和实时恢复状况。
正常黄斑部视网膜分层图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几种常见的黄斑部病变扫描
五、总结
OCT技术以其非接触性和非 破坏性、有极高的探测灵敏度与 噪声抑制能力、高分辨率无损伤 和在体检测上对活体组织无辐射 等优越性以及造价低、结构简单 等优点,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 等领域的无损检测方面有着重要 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OCT检查的目的
1.眼科OCT检测仪可以对视网膜进行实时的断层成像和定量分析,可以有 效的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 央动(静)脉阻塞、视网膜前膜病变等病理进行检查、定位和定量分析。 2.眼科OCT检测仪可以对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及视神经乳头结构析,有 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这是其他检测技术很难达到的。 3.眼科OCT检测仪可以确切而直观的获得眼底断层信息,可以准确判断黄 斑裂孔、黄斑囊样水肿、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并通过检验报告直观而 有力的反映出来。
三、OCT在眼科的应用
OCT是一种新的光学诊断技术,可进行活体眼组织 显微镜结构的非接触式、非侵入性断层成像。OCT是超 声的光学模拟品,但其轴向分辨率取决于光源的相干特 性,可达10um ,且穿透深度几乎不受眼透明屈光介质的 限制,可观察眼前节,又能显示眼后节的形态结构,在 眼内疾病尤其是视网膜疾病的诊断,随访观察及治疗效 果评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OCT专业全称又叫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是最近几年 应用于眼科的新型技术。OCT是一种非接触、高分辨率 层析和生物显微镜成像设备。它可用于眼后段结构(包 括视网膜、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黄斑和视盘)的活体上 查看、轴向断层以及测量,是特别用作帮助检测和管理 眼疾(包括但不限于黄斑裂孔、黄斑囊样水肿、糖尿病 性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和青光眼)的诊断设备。 OCT现在分为时域和频域两类,其实各有优缺点。时域 OCT性价比高,足以完成大多数眼底及青光眼疾病的检 查。而且技术比较成熟。
ss-oct 原理

SS-OCT(Swept 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一种高性能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主要用于对人体内部进行三维成像和病变检测。
它基于光学相干层析原理,通过扫描光源在光谱范围内连续波长的变化,获取不同深度组织的反射信号,从而实现对组织结构的成像。
SS-OCT 的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光源:SS-OCT 使用一种特殊的扫频激光源,其输出波长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
这种光源可以获得不同深度的组织反射信号,从而实现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
2. 光学系统:SS-OCT 系统主要包括光源、分光器、扫描单元和探测器等部分。
分光器将扫频光源分成两束,一束作为参考光,另一束作为探测光。
扫描单元负责调整探测光在组织中的深度,以便获取不同深度的反射信号。
探测器接收参考光和探测光之间的干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3. 信号处理: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放大、滤波和模数转换等步骤,最终得到数字化的干涉信号。
计算机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出不同深度的组织结构信息。
4. 图像重建:计算机根据组织结构信息,采用一定的算法对信号进行重建,得到可视化的三维断层图像。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扫描数据,可以观察到组织结构的动态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SS-OCT 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实时动态监测等优点,在眼科、皮肤科、神经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SS-OCT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逐渐成为生物医学影像领域的一个热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多。
其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是当前医学上应用广泛的一项技术。
OCT技术是基于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特性来实现对生物组织表面和内部结构的成像技术,具有无创、非侵入性的优点。
本文将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做详细的介绍。
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历程OCT技术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于1991年提出。
随着此后相关研究的推进,OCT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开始被广泛应用。
OCT技术主要通过对光源的发射和反射信号的检测来完成对人体生物组织成像。
光源通过生物组织后,将被组织中的不同反射部位所反射,形成一系列反射光波。
通过控制光源和检测器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对反射光的信号处理,可以获取到生物组织内部的高分辨率影像信息。
OCT技术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上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早期,OCT技术主要用于建立眼部疾病的诊断,如黄斑裂孔、青光眼、眼底病变等。
此外,OCT技术也可以用于皮肤和口腔科等领域的疾病诊断。
近年来,随着OCT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和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1.眼科领域OCT技术在眼科领域应用广泛,由于眼部组织的透明性和特殊结构,OCT技术能够很好地对眼部疾病进行诊断。
通过OCT技术,可以实现眼内部的成像,包括视网膜、巩膜、葡萄膜、玻璃体等。
其中,对于黄斑部位的成像十分重要,可以对黄斑区域进行定量分析和定位,从而实现对一系列黄斑疾病如黄斑裂孔、黄斑变性的早期认识和诊断。
2.皮肤病诊断OCT技术早期主要应用于眼科领域,随着OCT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皮肤是人类最大的器官之一,皮肤的成像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OCT技术,可以实现皮肤层次成像,不仅可以获取皮肤深层组织结构,还可以获得皮肤病变信息,如荨麻疹、湿疹、皮肤肿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是一种非损伤性、非接触性、在活体上对视网膜的细微结构进行横截面扫描的检查方法,它的工作原理类似超声波,是用光波代替声波,利用低相干光对生物组织进行断层扫描,并将获取的信息转化为数字,经计算机处理,再以图形或数字形式显示,提供量化诊断指标。
正常黄斑
OCT
黄斑裂孔黄斑囊样水肿OCT可以提供视网膜包括黄斑、视盘的断层图像,能清晰显示视网膜及脉络膜不同层次的结构并能对其细微结构进行客观、定量的测量和分析,能实时在活体上动态观察疾病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可清晰显示组织交界面的结构改变,如视网膜与玻璃体、脉络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间等细微病理改变。
可对青光眼、黄斑裂孔、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可靠、有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