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6.6退位减法(教案)

合集下载

连续退位减法-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连续退位减法-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连续退位减法-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

2.能够运用连续退位减法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

2. 教学重点1.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

2.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

4. 教学准备1.课件。

2.课本和练习册。

3.合适的教学工具和学习材料。

4.教师准备好讲解的问题和例子。

5. 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1.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程标准,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

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逐步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2) 观察分析1.展示一个纸条,上面写着“14-6”。

2.请学生观察这个数学问题,让学生找到几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找到连续退位减法的方法,即将被减数的个位数退位到十位数,再从十位数中减去十位数。

4.随机选择几个学生,让他们解释自己的方法并演示计算。

5.补充说明连续退位减法有时也叫做“离散退位”。

(3) 理论讲授1.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强调连续退位减法可以使减法的过程更加简便明了。

(4) 练习1.按照教材上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几组对练。

2.逐一检查学生的练习成果,纠正他们的错误以及不当的计算方法。

(5) 拓展1.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字谜题,让学生通过使用连续退位减法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

6. 总结与提高1.完成本节课的学生应该能独立进行简单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

2.在课后布置适当的任务,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3.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连续退位减法的适用范围,并进行讨论与分享。

7. 课后练习1.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应练习。

2.如果练习册中的练习完成后还有时间,可以尝试解决老师提供的数字谜题和问题。

3.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连续退位减法的适用原则和方法,并制作记忆卡片或海报,方便复习和记忆。

8.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或调整的地方?2.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如何?3.下一节课需要针对哪些内容进行加强或深化教学?。

二年级数学下册《退位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退位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强调作业完成的质量,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保持字迹清晰、步骤完整。
-布置作业时,我会说明作业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作业是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退位的过程,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以及对于退位减法运算规律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利用教具、实物或多媒体展示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退位的概念。
3.思考题:布置一道开放性的思考题,如“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退位减法的问题吗?请尝试并说明你的思路。”这样的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解题策略。
4.小组合作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退位减法的知识总结报告。报告中应包括退位减法的定义、运算规则、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练习:设计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形成知识体系。
-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教学方法设想: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接着,我会展示一些相关的教具,如计数棒、算盘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体会退位减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初步感知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如“53-28”,让学生观察、思考如何进行退位减法运算。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内容:糞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0〜51页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提示: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口算加减法,包括两位数加减法,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几百几十加减法(进位、退位)等,是继第二册“100以内口算加减法”之后的又一阶段性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笔算要理解算理,需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特别需要有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作基础.因此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十分重要,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口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教材并不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教材在每道例题下面都安排了“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 这样的思考问题,提示学生灵活地思考其他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推能力.教学口算方法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介绍的口算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其他方法.对于学生说出的其他口算方法,只要正确、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不要强求一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法来算,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教学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自己的口算思路,说明口算步骤,计算后引导学生说出每组题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掌握,但由于数目大了,算得又对又快不是很容易.因此设计练习时首先要求口算正确,以后逐步要求.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26+30 48+20 49-20 56+3 28~92.连加、连减.52 + 30+7 57-30-555+30 + 6 75-40-872 + 10 + 7 86-20-7教师谈话导入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习题,我们已经学过笔算的方法,今天, 们要学习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二、探究新知.(一)出示教材第50页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

二年级退位减 教案

二年级退位减 教案

二年级退位减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退位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退位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灵活运用退位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退位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正确运用退位减的方法进行数学计算。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退位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退位减的教具,如十位、个位的计数牌。

2. 学生课桌上摆放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十位和个位的计数牌,向学生解释退位减的概念:“退位减是指在减法运算中,当个位数被减数小于减数时,需要向十位借位,然后进行计算。

”2. 通过示例演示退位减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退位减的运算规则。

Step 2:巩固与练习1. 教师出示一组减法题目,如56 - 27,引导学生运用退位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2. 学生在纸上进行计算,并在计算过程中标明退位减的步骤。

3. 学生互相交换纸张,检查对方的计算过程和答案是否正确。

Step 3:拓展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目,如82 - 45、99 - 18等,要求学生灵活运用退位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2. 学生在纸上进行计算,并及时互相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Step 4:归纳总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退位减的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将总结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便复习和巩固。

Step 5: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退位减的作业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将作业完成情况记录在作业本上,并在下节课上提交。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退位减题目,与同学们交换并互相解答。

2. 引导学生思考退位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购物找零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对退位减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其运用退位减的准确性和独立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示例演示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退位减的运算方法。

最新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参考精品教案.doc

最新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参考精品教案.doc

《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参考教案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尝试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3、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25-8= 36-9= 42-7= 65-6= 74-8= 92-6=2、笔算(1)师:同学们的口算速度真快啊!你们能又对又快的笔算下面这道题吗?(2)出示:182-45= 554-162=(3)指名演板,并说说计算过程。

(4)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在做笔算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再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借1当作10来减,十位不够减就要从百位借1来减)【设计意图】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同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面渗透了知识迁移的要素和环节。

二、新知讲解1、出示张丽家7、8月份用电情况时,电表上显示的数。

2、要求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了解信息图中的信息,重点解决“7、8月份的用电数是多少以及怎么知道的?”3、计算7月份的用电量。

让学生尝试计算,交流计算过程与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知道“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借1。

学生展示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4、计算8月份的用电量。

先让学生尝试计算。

在交流各自算法时,重点指导“个位不够减,被减数十位上是0,怎样计算。

”特别是计算703-514需要连续退位,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而十位上的数是0,则需要先从百位退1,这样十位上就成了10个十,个位再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就得9个十……把算出的结果填在方格中。

注意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把结果填入方格。

三、练一练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计算,然后指名学生表达自己计算的过程。

翼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连续退位减法

翼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连续退位减法

第七课时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2~63页的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过程,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781-136 377-184 80-19 60-56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能不能继续帮张丽家解决用电量的问题呢??2、探究问题(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1),鼓励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个位十位都不够减怎么办?全班交流,学生说,教师板书,并适时提问:十位上相减时原来的1被个位借走后怎样算?生:计算十位时,1被借走后,就成了0减3,不够减要从百位借1,变成10减3。

板书514- 335___1793、小结师:退位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呢?生: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再减。

4、探究问题(2)师:怎样计算张丽家8月份的用电量呢?生:703减514。

教师板书:703-514=703-514___师:个位上3减4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是0怎么办?生:十位从百位借1,到十位上变10,借给个位1。

师:那这样就是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被减数十位上是0,再向百位借1,最终,被减数百位上少1,十位上是9,。

学生尝试计算,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703-514___189三、巩固新知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169 117 174 5072、练一练第2题,学生读题,弄清题意,自己解答。

答案:406-380=26(名)四、达标反馈1、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二年级的退位减法教案

二年级的退位减法教案

二年级的退位减法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的退位减法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退位减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退位减法的教具,如十位数卡片、个位数卡片等。

2. 准备一些退位减法的练习题和应用题。

3.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用于引导学生运用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退位减法的概念。

例如,出示10个小球,让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分别有几个小球,然后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两组小球的数量差异。

- 引导学生回忆退位减法的原理,即在减法计算中,当被减数的个位小于减数的个位时,需要向十位借一。

2. 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详细介绍退位减法的步骤和运算规则。

- 强调退位减法中的借位操作,以及借位后的进位操作。

- 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过程和原理。

3. 练习(15分钟)- 学生进行书写和计算练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难度。

- 学生可以使用教具卡片,进行退位减法的实际操作。

-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互相检查。

4. 应用(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运用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出示一些购物清单,让学生计算购买商品后的找零金额。

-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过程,并用退位减法计算找零金额。

-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退位减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学生可以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对退位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编写自己的退位减法题目,进行交流和分享,提高对退位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退位减法问题,挑战自己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六、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六、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
- 3 3 5
1 7 9
计算8月份的用电量
百十个
7 0 3
- 5 1 4
1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一。
7 0 3
- 5 1 4
1 8 9
三、巩固练习
P63页1,2,3,4
四、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
作业设计 一课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计算7月份的用电量
百十个
5 1 4
先要找出数量关系:7月份的用电量=8月1日电表上的数-7月1日电表上的数
所以列式为:515-335=
要求(2)张丽家8月份的用电量是多少?
找出数量关系:8月份的用电量=9月1日电表上的数-8月1日电表上的数
所以列式为:703-514=
3、探究算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尝试,全班交流。
估算:(1)514接近510,335接近330,510-330=180,514-335≈180。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六、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省级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和方法
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共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于学生所具有的特点,上课应以形象教学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时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0~61页的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过程。

2、学会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号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当10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竖式计算
786-643 387-66 285-233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60页情境图,学生观察。

师:读出电表上的数据,从这些数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张丽家5月1日的电表上的用电数是58。

生:张丽家6月1日的电表上的用电数是183。

生:张丽家7月1日的电表上的用电数是335。

师:怎样计算张丽家5月份的用电数?
生:用6月1日电表上的183减去58。

(教师板书:183-58=)
2、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

交流学生的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交流时提出问题:个位上的3减8不够减怎么办?
生:从十位上借1当10再减。

183
- 58
125
3、解决兔博士的问题。

师:6月份的用电数怎样算呢?
学生自己试着计算,教师巡视。

交流学生的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交流时提出问题:十位上的3减8不够减怎么办?
生:从百位上借1当10再减。

335-183=152
335
-183
152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计算,可提示学生:先看看哪一位上不够减,在计算。

答案:208 384 265 376
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读题,再列式计算。

答案:146-28=118(只)
四、达标反馈
1、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答案:193 232 507
306 82 391
2、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学生不但要写出算式,而且要计算出结果。

答案: 961-851=110 961-427=534 961-538=423
851-427=424 851-538=313 538-427=111
五、课堂小结
谁能说一说在计算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生:笔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当10再减。

六、布置作业
竖式计算
584-365 867-782 394-126 462-158 764-138 829-656 214-193 316-281
答案:219 85 268 304 626 173 21 35
板书设计
退位减法
183-58=125 335-183=152
183 335
- 58 -183
125 152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2、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

交流学生的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交流时提出问题:个位上的3减8不够减怎么办?
生:从十位上借1当10再减。

183
- 58
125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师板书示范非常重要,学生能直观的观察到竖式的计算的过程,使学生学得轻松。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
数学这个家伙即是科学界的“段子手”,又是“心灵导师”一枚。

它要是给你讲起道理来,那可满满的都是人生啊。

1.人生的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所谓追求错误的东西,就是你在无限趋近于它的时候,便无限远离了原点,却永远无法和它产生交点。

2.人和人就像数轴上的有理数点,彼此可以靠得很近很近,但你们之间始终存在无理的隔阂。

3.人是不孤独的,正如数轴上有无限多个有理点,在你的任意一个小邻域内都可以找到你的伙伴。

但人又是寂寞的,正如把整个数轴的无理点标记上以后,就一个人都见不到了。

4.零点存在定理告诉我们,哪怕你和他站在对立面,只要你们的心还是连续的,你们就能找到你们的平衡点。

5.有限覆盖定理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如果是可以实现的,那么你只要投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一定可以实现。

至于那些在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就随他去吧。

6.幸福是可积的,有限的间断点并不影响它的积累。

所以,乐观地面对人生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