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基于GeoDataBase的水土保持规划系统数据库设计

2 面 向对 象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模 型 G o a B s eD t ae a
在 Ae I80以后 引入 全 新 的面 向对 象 的 空 rGS . 间数 据模 型 G o m B s, eD a ae 实现 了 G o a B s 之 前 eD t ae a 所有 ( 包括 C vrg \hpfe 空 间数 据模 型 都 无 oeae Sae l) i 法完成 的数 据统 一 管理 , 即在 一个公 共模 型框 架 下
系统 。
维普资讯
7 4
王文昭等 : 基于 G o aa ae的水土保持 规划系统数据库设 计 eD tB s
T 31 P 1
数据存储
地理数据库
空 间数据 引擎
中图分类号
1 引言
水土保持规划系统管理 中存在海量 的多时态
水 土保 持规 划数据 , 实现 快速 获取水 土 保持规 划 要 因子 中的土 地分 类 数 量 、 量 、 间 分 布 和利 用 状 质 空 况; 能够 对年 度水 土保 持规划 数据 进行 更新 、 理 、 管 分 析 ; 够输 出各 种查 询 、 计 和分析 结果 。 能 统
随着包括地理信息 系统 ( I) GS 技术在 内的空 间信息科学技术在水土保持工作 中应用 的不断深
入, 建立基 于 GS技 术 的水土 保持规 划 系统 的 目标 I 是 高效地 管理 海量 的多 时态水 土保 持利 用数 据 , 实 现对水 土 资源 的科学 管理 , 时提供 科学 、 实 、 及 详 直 观 的数 据 , 为水 土保 持工程 的实施决 策 提供科 学依
国家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上报端用户手册

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V3.0 (建设单位用户)用户使用手册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目录1. 概述 (1)1.1.系统介绍 (1)1.2.流程说明 (1)2. 系统操作说明 (2)2.1.页面布局 (2)2.2.系统登录 (2)3. 方案录入 (3)3.1.项目基本情况 (3)3.2.项目组成 (4)3.3.项目建设单位 (4)3.4.水保方案信息 (5)3.5.防治目标 (6)3.6.防治措施 (7)3.7.项目费用 (8)3.8.方案编制单位 (8)3.9.上图 (9)3.9.1地图浏览 (9)3.9.3点/环编辑工具 (10)3.9.3勾绘项目图斑 (10)3.9.4查看项目图斑 (20)3.9.5删除项目图斑 (23)3.9.6导出图斑信息到shape文件 (25)3.9.7显示图层控制 (26)4. 建设信息 (32)5. 监测 (34)6. 监理 (36)7. 技术评估 (37)8. 行政验收 (39)1.概述1.1.系统介绍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V3.0(以下简称监督管理系统)是以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督业务的管理为核心,集水土保持方案管理、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监测监理、设施验收、补偿费征收、行政执法、查询统计等各项功能为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制定全面、合理和科学的系统数据标准,实现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业务网络、审批程序的信息环环相扣和各部分业务数据的一致,并形成水土保持方案信息、水土保持措施验收信息、生产建设项目监控信息、行政执法管理信息全国数据库,从而有效的规范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行政和执法能力,为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利用系统数据资源、开展综合分析、科学决策提高信息便利条件。
该系统中建设单位可进行方案录入、建设信息、监测、监理、技术评估、行政验收信息。
对技术审查、方案批复、项目变更、监督检查、补偿费征收功能只有查看浏览权限。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软件工具。
在水土保持中,GIS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土地和水体的分布、情况,进而制定保护措施,实现土地治理、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化与协调。
一、GI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1.土地资源管理GIS可以帮助管理者对土地资源进行快速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土地的类别、类型和覆盖度,并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规划、土地分配、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水资源管理GIS可以在空间范围内快速获取水资源的信息,包括地下水、河流流量和水质等数据,同时还可以分析特定地块的降雨情况、蒸发散发等数据,以便更好的评估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和荒漠化问题,适时地采取对策,保护水资源。
3.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化GIS可以精确地描绘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覆盖情况及其质量,对于确定和实施土地治理措施起到重要作用。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地图信息可获得更多关于土地利用的数据,促进绿化与空间重组,控制地区沙漠化,生成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方案。
4.土地利用评价通过GIS可以快速地对土地资产进行评估,包括土壤质量、植被分布、土地类型、地形高程、气候变化等因素,进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地进行优化配置、规划和管理,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5.土地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更新土地的信息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资源,GIS将地理信息集成、分析和应用,能够把分散的土地资源信息集成起来。
根据GIS分析结果,土地信息系统可以对土地逐步实现分类、标准化,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更加有序化和精细化。
二、GIS在水土保持中的优势1.数据的可视性GIS可以将各种信息图利于生成可视化的表现形式,从而使得我们观察过程更加直观化,同时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和推断数据中的关系,精准通过有效性数据指导出土地保护与水资源管理的更好策略方案。
2.数据的一体化GIS是一个完整的空间数据管理工具,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数据数据一体化,减少数据间的冲突和重复,从而可以更好地整理、管理和应用数据,实现更加精细的土地治理。
国家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上报端用户手册

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V3.0 (建设单位用户)用户使用手册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目录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系统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流程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操作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页面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系统登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方案录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项目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项目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GI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2.基本数据输入
• 图形数字化及属性赋值:通过判读、解译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卫片,并结
合1:10 000的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侵蚀现 况图、植被图分别进行数字化,并设计相应字段记录每一空间对象的编号,添 加所要用的属性字段,对周长、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程度等属性 进行编码,得到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侵蚀图和植 根据等高线图层中的高程信息,运用TIN模型进行空间分析所产生 的玉丰小流域地形三维立体模型(在这个该模型图上,该小流域的 地貌形态一目了然)。然后,根据流域地理空间分析,结合调绘情况 和当地的实情,进一步研究流域内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和 植被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流域的坡度分布状况、坡面水系分 布、水保林分布、水保设施布设以及水保效益观测体系设置等,逐 步形成和完善所需图层和水保初设内容。
• 这样的分析,为土地利用规划和水保设计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使得 水保林体系、坡面水系、水保设施以及水保效益观测体系的布设 落实到具体的地块中。
5.系统集成
• 编写代码,实现系统集成功能,含对所有图层的打 开、修改权限的规定,视图、图版自动打开和演示 顺序以及设计用户界面,等等。同时,还可用绘图 仪输出所需图版。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平台的水保 初设过程,实际上是GIS环境支持下 的水保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和水土保 持地图的绘制过程。利用GIS数据 库作为输入源,能进行多种操作,产 生派生数据库,实现对小流域自然地 理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概括和模 拟,突出流域的专题要素的结构和相 互关系。通过对GIS的数据进行图 形表达和概括处理,进而生成符合制 图规范和可视化原则的地图。这种
三、GI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实例
• 李昌志等人以四 川省遂宁市玉米 小流域为例,做了 GIS技术在水土保 持初设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赵永军;冯伟;许永利【摘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点多、面广,管理任务重。
随着国家转变政府职能、逐步下放事权,水土保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亟需创新管理手段。
水土保持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空间数据库和“3S”技术,搭建现代化管理平台,实现项目的高效管理。
目前,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目标、思路明确,正在稳步推进系统建设与试点应用工作。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作者】赵永军;冯伟;许永利【作者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100053;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100053;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求加快推进。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抓手,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重视,工程规模不断加大,实施范围不断扩展。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点多、面广,管理任务重,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一直是各级管理部门探研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转变政府职能、逐步下放事权要求的提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形势变化,亟需创新管理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手段,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短板,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1 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1.1 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概念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指项目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质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在内的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指通过互联网、数据库和空间信息技术,对工程建设相关信息进行分级录入、存储和管理,满足不同管理层级对项目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的需求,以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和远程监管的目的。
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

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摘要:水土保持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但从目前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来看成效并不理想,实际建设及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应用引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并且在“十四五”规划中仍是重点发展方向和内循环的重要建设内容,大批量、高强度、广泛分布的生产建设活动,使已经面临并将持续面临人为水土流失的突出问题。
为此,国家水土保持法及地方水土保持法规都明确规定生产建设项目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义务,明确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跟踪检查的法定职责。
水利部作出水土保持强监管的部署,提出对全国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信息化的要求。
1.推动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的重要意义第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平衡。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格外注重加强环保工作,维护生态平衡,提倡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在水土保持领域,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人工智能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全方位开展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这样方能确保信息的传递和存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准确而快捷的参考信息。
第二,落实环境保护法,保持健康的水土动态,避免水土流失,在高效智能化的社会,须有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才能及时了解水土流失动态,依法履行水土保持规划。
第三,转变水土保持模式,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变革与发展。
目前,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水土保持模式已经从传统粗放型模式转变为精确治理模式,也有效带动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
2.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定位与目标2.1建设定位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建设,应依据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对接省级水土保持信息化和市级智慧水利和政务信息化的整体要求,立足市级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基础,整合所辖各区县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需求,统筹建设覆盖全区域、全业务的高效水土保持专项开放信息化系统。
国家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上报端用户手册

国家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上报端用户手册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建设单位用户)用户使用手册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目录1.概述1.1.系统介绍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监督管理系统)是以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督业务的管理为核心,集水土保持方案管理、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监测监理、设施验收、补偿费征收、行政执法、查询统计等各项功能为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制定全面、合理和科学的系统数据标准,实现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业务网络、审批程序的信息环环相扣和各部分业务数据的一致,并形成水土保持方案信息、水土保持措施验收信息、生产建设项目监控信息、行政执法管理信息全国数据库,从而有效的规范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行政和执法能力,为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利用系统数据资源、开展综合分析、科学决策提高信息便利条件。
该系统中建设单位可进行方案录入、建设信息、监测、监理、技术评估、行政验收信息。
对技术审查、方案批复、项目变更、监督检查、补偿费征收功能只有查看浏览权限。
1.2.流程说明系统业务操作流程:1)建设单位登录上报系统添加生产建设项目的基本信息2)添加完成生产建设项目基本信息后再次登录3)添加建设信息、监测、监理信息4)添加评估备案、评估完善意见、评估报告5)添加验收申请、行政验收、验收会议2.系统操作说明2.1.页面布局建设单位上报系统的总体设计,其中左侧为业务导航菜单,右侧显示为业务信息。
2.2.系统登录监督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都可以进行访问。
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或及以上进行访问该系统。
在IE浏览器地址中输入系统网址,按回车进入系统登录页面。
3.方案录入该模块用于建设单位录入生产建设项目的基本信息。
3.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中包含立项级别、所属行业、项目类型、项目性质、流域管理机构、涉及省区、涉及地市、涉及县、总投资、土建投资、计划开工时间、计划完工时间、项目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水土保持2012-09-14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水土保持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简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评估、水土保持建设规划和生态建设咨询等工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基础数据的调查与管理、水土保持资源评价、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水土流失防治等。
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水土保持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水土资源及其发展状况,它涉及大量大气、土壤、地貌、植被及人类活动因子,其信息有明显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这正是GIS擅长的地方。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的基本单元,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一定的规律性。
使用ArcGIS Spatial Analyst的Hydrologic Analysis(水文分析)模块或者ArcHydro工具可以帮助您根据需要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划分小流域;ArcGIS提供的多种不同的地理数据库方案可以为您提供更加符合您需要的水土保持基础数据调查与管理解决方案,2005年开展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项目一期就是采用ArcGIS平台实现土壤侵蚀数据库建设和维护的;水土保持资源评价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了解现状,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可行的方案和规划。
使用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可以将不同的水土资源影响因子(如土壤侵蚀、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地貌类型等)叠加,从而实现更加精确、快速的确定研究区的水土资源状况。
水土监测与管理是确保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执行的有力监督措施,通过GIS和RS技术的有机结合,用相应的评价模型对各项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水土监测与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GIS的应用将大大减少水土保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
水土保持空间数据管理系统1、系统概述系统以小流域基础空间数据、水土保持业务数据库为基础,以水土保持业务为导向,建立统一的网络业务平台,实现水土保持信息网络化获取、传输、处理与共享应用,为水土保持提供信息服务和分析手段,提高水土保持时空分析、分级管理、科学决策、高效服务能力,实现水土保持信息的规范化、现代化管理和共享利用。
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机构管理与服务水平。
一、对水土保持空间信息与业务信息以小流域为单元一体化应用,协同化更新,有效积累各方向、层次业务数据,保证数据一致、完整、即时、持续性。
二、建立互联互通的数据获取及更新渠道,实现水土保持业务数据的分级异地录入、传输、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导入导出。
三、全面、准确地掌握水土保持现状信息及其动态变化,实现水土流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预报预测示范,为水土保持措施空间优化布局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四、为社会单位提供便捷的服务渠道,对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执法、重点防治区区的自动化管理。
提高预防监督工作的效率、质量与管理水平。
五、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规范化管理,实现不同层次管理机构对工程进展、质量和投资有效监控和跟踪管理。
六、提高水土保持数据应用价值,打造整个行业顺畅的共享通道,提高信息共享水平、扩展业务应用的范围,强化业务应用深度,提升水土保持行业管理决策能力奠定基础。
2、系统功能2.1小流域水土保持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系统在统一的空间基础上,对多源、多尺度、多时相海量空间数据的无缝管理;在三维场景下对监督管理、监测预报、综合治理等信息根据流域和行政两种逻辑进行一体化管理,直观、形象的表达区域水土保持专题信息的空间范围、类型、数量及分布;对流域基本特征信息进行计算,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及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支持;实现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在线更新.为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撑。
一、水土保持小流域单元在线划分以DEM为基础,参照遥感、道路、行政区划等信息,提取并建立具备上下游沟道水系汇流关系、大小流域嵌套、沟道-流域包含关系的流域体系,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基本管理单元,为从小流域到大江大河水沙时空分析以及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支撑;为水土保持规划和数字化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二、三维水土保持空间数据在线更新在微流域控制范围内,根据地物的时空关系和水土保持设施控制范围,实现对小流域土地变化、土壤、植被盖度、泥石流、农村面源污染、清洁小流域、经流场、卡口站以及梯田、坡面集水设施、塘坝、谷坊等水土保持措施等空间业务数据的批量入库或局部在线更新。
三、小流域水文地形分析为水土保持业务人员提供强大、专业的水土保持空间分析计算,包括:沟道长度、比降、沟壑密度、流域形状系数、汇水面积、沟道追溯分析、坝群洪水控制分析等。
为水土流失空间分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决策支持,为暴雨情况下水土保持措施遭受的危害分析、评估提供支持。
四、水土保持空间信息管理各级用户对行政区划、DEM、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河流水系、水源保护区、泥石流区划、重点防治区划分图、土壤侵蚀等小流域空间数据以流域、行政两种逻辑在统一的空间基础上,进行单项或联合查询、统计、分析,直观、形象的显示全市范围小流域各项专题信息的空间分布。
数据检索的结果以专题图、报表、统计图、统计表等方式返回客户端。
2.2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实现水土保持方案信息、技术审查信息、监督检查信息、验收信息、专家信息、相关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一体化管理,能够掌握各个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掌握区域内工作开展情况;能够对项目具体情况,水土保持效益进行查询、汇总分析,直观掌握区域内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数量、分布,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告表)编制、受理、审查批复、监督检查、设施验收等信息的在线填报和实时跟踪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实现三维场景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执法检查等信息的上报、查询、统计汇总,方便用户掌握区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的工作现状;∙对评审专家信息、编制单位及相关单位信息、监督执法机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2.3水土流失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统筹考虑国家、流域机构、各省、地区、县各级监测站网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降水、径流与泥沙等观测数据,建立统一规范的监测数据库以及满足不同管理尺度需要、上下互联互通的监测信息系统,改变传统以纸质公文为主体的水土保持信息传输方式,实现各级监测部门间的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与高效管理,提升水土保持监测效率和业务管理水平。
系统集监测数据上报、审核、查询、统计、专题分析、应用于一体,规范化数据流程,在对水土流失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土壤侵蚀模型,实现对水土流失的科学预测,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2.4综合治理项目管理系统以小流域为单元,按流域和行政两种空间逻辑,以项目、项目区、小流域三级空间分布,依据国家投资、地方投资不同途径,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
具体包括:一、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审查、项目批复、小流域初步设计、设计单位信息、专家信息、等信息进行管理。
实现项目本级录入、编辑、存储、检索、统计分析、专题图表输出等要求。
二、项目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包括:小流域现状、初步设计、小流域治理状态、投资完成情况、治理措施完成情况、治理措施质量、效益信息及检查信息的录入、编辑、存储、查询、统计和输出。
三、项目验收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管理,包括项目验收基本信息和项目验收文档、多媒体等信息管理。
4、系统特点综合应用3S技术、数据仓库、时空动态数据库、元数据、海量数据存储等技术,按新一代GIS理念架构、具有可持续性;∙规范水土保持各项业务信息,建立了统一的水土保持空间和业务元数据库;∙统筹考虑国家、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地市、县各级监测站网关系,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了多层次信息资源共享;∙GIS、MIS与水土保持业务有机集成,具有高度实用性,实现水土保持业务管理自动化;∙按业务用户、决策用户、公众用户分配不同权限,便于系统维护;∙按“业务”动态加载各项功能,可操作性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可随时填加到系统中,实现各类项目统一管理;∙按流域、行政两种逻辑组织和管理时空数据,符合水土保持管理需要;∙用户自由定制统计报表,各类统计结果均可保存为本地Excel文件;∙增量存储空间动态数据,利用时空数据模型分析管理各类业务,降低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应用系统平台与各级水土保持数据库集成,方便定制个性化水土保持信息系统。
5、成功案例∙科技部863计划“重大行业3S应用示范—水土保持”∙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网络中心数据库建设∙全国水土保持资质管理信息系统∙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数据管理系统∙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系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验收与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市水土保持核心业务管理系统∙北京市水土保持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内蒙古水土保持数据库建设∙山东省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于3S技术的吉林省水土流失动态管理系统∙基于3S技术的山西太原市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基于3S技术的北京延庆县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天津蓟县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海淀园区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监测与管理系统∙天水籍河流域水土保持数据库建设∙郑州市水利普查成果查询系统简介∙时间:2014-08-27 17:22:35 来源:星球数码1 建设背景∙随着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郑州市水利普查工作也进展顺利,最终形成了普查成果数据库。
普查成果数据具有数据全面、覆盖面广、质量可靠等特点,是目前掌握的最为全面、最为详实的水利基础信息,同时还蕴含着大量的统计、经济和社会信息,是宝贵的信息资源和社会财富。
如何更好地体现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将水利普查的第一手数据更好的利用起来,为日常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及决策支持提供服务,成为目前各级水利管理部门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郑州市也不例外。
∙为此,郑州市水务局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开展了河南省郑州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基础数据成果应用项目。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本区域的建设成果,结合郑州市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数据加工处理与系统开发,实现普查成果应用,提高水普数据的利用率。
2 建设任务∙为实现普查成果的共享和广泛利用,根据国家对信息保密的政策要求,在保障水利普查涉密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在必要移动平台、水利信息专网和水利政务内网等环境,向公众、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不同用户,提供相应的水利普查成果查询与共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