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学——第六章 吸附分离法
第六章吸附分离课件

学习交流PPT
13
孔径和比表面积是评价吸附剂性能的重要参
数。一般来说,孔径越大,比表面积越小。比表 面积直接影响溶质的吸附容量,而适当的孔径有 利于溶质在空隙中的扩散,提高吸附容量和操作 速度。
学习交流PPT
14
• 离子交换剂(ion exchanger)
也称离子交换树脂。
由三部分组成:不溶性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 构成的树脂骨架;与骨架相连的功能基团;与功 能基团所带电荷相反的可移动的离子。
利用固体吸附的原理从液体或气体中除去有害成 分或分离回收有用目标产物的过程称为吸附操作。
学习交流PPT
3
• 马王堆中有木炭,可能用于 吸湿和防腐? ...
学习交流PPT
4
• 冰箱中除臭,活性炭。 • 工业应用,产品分离、脱色。
学习交流PPT
5
吸附种类: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
• 物理吸附 吸附剂和吸附物通过分子间力(范德华力)
第六章 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
学习交流PPT
1
6.1 吸附分离介质 6.2 吸附平衡理论 6.3 吸附过程传质动力学 6.4 固定床吸附 6.5 固定床吸附过程理论 6.6 膨胀床吸附 6.7 移动床和模拟移动床吸附 6.8 搅拌釜吸附
学习交流PPT
2
• 吸附(adsorption) 溶质从液相或气相转移到固相的过程。
学习交流PPT
18
阴离子交换剂
学习交流PPT
19
•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剂 一种含三甲胺基称为强碱I型,另一种含二甲
基-β-羟基-乙基胺基团,称为II型。对使用的pH范 围没有限制。
•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剂 功能团可以是伯胺基-NH2、仲胺基=NH、叔
第六章 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绪论解读

第四节 分离纯化的基本工艺流程
(三)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经细胞破碎与碎片处理的提取液中仍存在各种可溶 概 述 性杂质,这些杂质主要是多肽与蛋白质类、脂 类、多糖类、多酚类、核酸类、脂多糖、盐类 及去垢剂等,需采用适宜的方法去除,否则将 影响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
4
第四节 分离纯化的基本工艺流程
(四)萃取技术 1.溶剂萃取 溶剂萃取是用一种溶剂将目的药物从另一种溶 剂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当生物活性物质以不同 的化学状态存在时,在水及与水不相容的溶液 概 述 中有不同的溶解度。 例如青霉素在酸性条件下为游离酸,在醋酸丁 酯中的溶解度较大,可从水相转移到醋酸丁酯 相中;而青霉素在中性条件下成盐,在水中溶 解度较大,能从醋酸丁酯转移到水相,这样反 复萃取可达到浓缩和纯化的目的。 溶剂萃取法对热敏物质破环少,采用多级萃取 4 时,溶质浓缩倍数和纯化度高,生产周期短, 便于连续生产,但溶剂消耗较大,设备和安全 要求较高。
第一节
概述
生物药物是指综合运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 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制
造的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药物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
料为主,包括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生物药物 的特点是药理活性高、毒副作用小,主要有蛋白质、核酸、糖类、 脂类等。
4
三、分离纯化方法选择
初步分离纯化方
法的选择
多种分离纯化方 法交替使用
四、分离纯化方法步骤优劣的综合评价
初步分离纯化方
法的选择
多种分离纯化方 法交替使用
四、分离纯化方法步骤优劣的综合评价
分辨能力和重现性
回收率 所得药物的重量与活性平 衡 纯化工艺的总成本
第四节 分离纯化的基本工艺流程
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随着化工、生物工程、制药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分离纯化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吸附分离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
一. 吸附分离技术的定义吸附分离是一种将固体或液体分离物质从混合物中移除的技术,利用了吸附剂(比如选择性树脂、多孔材料等)对混合物中某些成分的吸附性能,使它们分离出来。
与蒸馏、萃取等分离技术相比,吸附分离技术具有高效、低成本、易操作和可持续性等优点。
二. 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吸附分离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下面将对其中几个常见的领域做简要介绍。
1. 生物制药吸附分离技术可以用于生物制药中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
由于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活性对于生物制药的质量至关重要,吸附剂的选择应该是具有特异性且不会对蛋白质造成损伤的。
例如,蛋白A亲和树脂可以用于人源性IgG的分离,钙离子亲和树脂则可以用于酪蛋白激酶的纯化。
2. 污水处理污水中有很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以及微生物等,污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将这些物质从污水中去除。
吸附分离技术可以利用吸附剂吸附目标物质,例如以改性粘土为基质的吸附剂可以用于去除重金属离子,而活性炭则可以用于吸附有机物。
3. 食品加工吸附分离技术可以用于食品加工中去除污染物、调味品或者用于分离颜色分子。
例如,合成聚苯乙烯微球可以用于食品中铬离子的去除;木质素树脂则可以用于咖啡因的去除。
三. 吸附分离技术的发展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吸附剂选择、吸附机理以及吸附过程优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 吸附剂的选择选择正确的吸附剂是实现高效分离的关键因素。
随着化学合成和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新型吸附剂的不断涌现和吸附性能的不断提高,为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吸附机理吸附机理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吸附剂选择的原理,并发掘新的吸附机理。
例如,分子动力学方法可以用于揭示吸附剂-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吸附过程的动力学。
第06章 吸附提取技术 生物分离工程ppt

R -SO 3H R -SO 3 + H + → R -SO 3 + Na + R -SO 3 Na →
强酸性树脂离解能力很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 都能离解和产生离子交换作用, 使用时pH没有限制。
−
−
磺丙基交换基团为—(CH2)3SO3H,离解H+,呈 磺丙基 强酸性。 sulphopropyl,记作SP。
生化专用离子交换剂
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的吸附剂:需要高的亲水 性和较大孔径,以减少非特异性吸附,大分子 易进入吸附剂内部,提高实际交换容量。
(1) 纤维素类 离子交换纤维是最早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的 介质,具有松散的亲水网络、大孔、大的表面积等优点。 (2)葡聚糖系 Sephadex离子交换剂不溶于水及各种溶剂。 葡聚糖系 避免强酸强碱溶液, 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 另外,还有琼脂糖系离子交换剂(Sepharose), 聚丙烯酸 羟乙基酯系离子交换剂等。
(6-10)
(6-11)
6.2 固定床吸附过程分析
6.2.1 间歇吸附
F为进料量, A为吸附剂量,C 0和C 分别为进 料和吸附残液中吸附质浓度,q 0和q 分别为吸 附剂初始和最终的吸附量。
Freundlich吸附等温曲线 吸附等温曲线 Langmiur吸附等温曲线 吸附等温曲线 质量衡算 操作线方程
F 2 q = q 0 + (C 0 − C ) = 0 + (0.58 − C ) A 8 即 q = 0.145 − 0.25C
作曲线q=0.68C 0.38和直线。 交点为 q=0.14kg/kg,C=0.0155kg/m3。 故类固醇吸附回收率为:
0.58 − 0.0155 × 100% = 97.3% 0.58
生物分离工程-吸附和离子交换

概述
吸附法的特点:
常用于从稀溶液中将溶质分离出来,由于受固体吸 附剂的限制,处理能力较小;
对溶质的作用较小,这一点在蛋白质分离中特别重 要;
可直接从发酵液中分离所需产物,成为发酵与分离 的耦合过程,从而消除产物抑制;
概述
吸附法的特点:
优点: • • •
缺点: • • •
有机溶剂掺入少 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 适于稳定性差的物质
蛋白质的离子换容量
(mmol/mL)
(m
(c)
(d)
DEAE-Sephadex A-25 DEAE-Sephadex A-50 DEAE-Sepharose CL-6B DEAE-BioGel A DEAE-Toyopearl 650M DEAE-Cellulose DE-23 DEAE-Sephacel DEAE-Trisacryl M CM-Sephadex C-25 SP-Sephadex C-50 CM-Sephadex C-25 CM-Sephadex C-50
(2)pH 值的影响 在酸性溶液中吸附能力大,PH>6.8 吸附 能力较差
(3)温度 低温吸附时,未达吸附平衡前 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硅胶
─具有多孔网状结构,极性吸附剂,可吸附非极 性和极性化合物
─化学惰性,具有较大的吸附量,易制备不同类 型的多孔硅胶
─活性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量低,活性强;反之, 弱;使用前需活化
缩过程。
表 6.1 生物分离中常用的多孔吸附剂
平均孔径/nm 比表面积/(m2/g)
活性炭
1.5---3.5
750---1500
硅胶
2---100
40---700
活性氧化铝
第六章 吸附分离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1. 离子交换吸附特点
1) 吸附剂其它性质不变,对相反离子的吸附是动态 平衡过程。 2)吸附强弱与吸附剂表面的电荷密度有关。 3)吸附强弱取决于被吸附离子的电荷数与离子的水 化半径大小。离子带电荷越多,在吸附剂表面的吸 附力越强;电荷相同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 附。 4)吸附有电性选择性,吸附相反电荷离子。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产生吸附原因---吸附作用力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固液相多种相互作用力
离疏亲 子水和 交作吸 换用附 吸吸 附附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3. 吸附剂(adsorbent)
固体表面对溶质的吸附作用是由固体的表面力所引 起。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是 吸附作用的主体。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吸引力
合力
5)作用力与分子间距关系 分子间距离大时,范德华力
较弱。分子间距离小,范德
吸引力
华力增大,有利于分子间吸
附。当距离过小时,产生推
距离
0
A
推斥力
B 斥力。 最佳距离为吸附分子中心间
的距离比一个分子半径稍大
一点OA, 吸附物分子处于
最稳定状态。
推斥力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一、吸附分离概述 二、吸附的理论基础 三、离子交换吸附 四、生物分子的吸附类型 五、吸附分离工艺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一. 吸附分离概述
1. 吸附(adsorption) 吸附是相转移过程,溶质从气相或液相转移到固相
发生在表面----吸附?? 发生在全相----吸收??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 第五章 沉淀法

第六章吸附分离法(习题)一、填空1、吸附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吸附剂,如、、等;另一类是无机吸附剂,如、、、等。
2、常用的吸附剂有、和等。
3、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是在树脂聚合时加入致孔剂,待网格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蒸馏水洗将致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故称“大孔”。
4、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按骨架的极性强弱,可分为、、和吸附剂四类。
二、选择题1、用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吸附的弱酸性物质,一般用下列哪种溶液洗脱()A.水B.高盐C.低pHD. 高pH2、“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A.极性溶剂B.非极性溶剂C.水D.溶剂3、“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 一般非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下列何种溶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A.极性溶剂B.非极性溶剂C.三氯甲烷D.溶剂4、下列属于无机吸附剂的是:()A.白陶土B.活性炭C.淀粉D.纤维素5、活性炭在下列哪种溶剂中吸附能力最强?()A.水B.甲醇C.乙醇D.三氯甲烷6、关于大孔树脂洗脱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 .最常用的是以高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B.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C. 对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D.如吸附系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时,则常常仅用水洗就能解吸下来。
三、名词解释1、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2、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macroreticular adsorbent):四、问答题1、简述吸附法的定义和特点。
2、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哪些?第五章沉淀法(答案)一.填空1.固相析出法主要包括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结晶法及其它多种沉淀方法等。
2.按照一般的习惯,析出物为晶体时称为结晶法,析出物为无定形固体则称为沉淀法。
3.影响盐析的因素有:无机盐的种类、溶质(蛋白质等)种类的影响、蛋白质浓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pH的影响4. 结晶包括三个过程:(1) 形成过饱和溶液;(2) 晶核形成;(3) 晶体生长。
制药分离工程吸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活性炭
活性炭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脂肪族化合 物,对大分子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小分子化合物。 利用吸附性的差别,可将水溶性芳香族物质与脂 肪族物质分开,单糖与多糖分开,氨基酸与多肽 分开。
回收气体中的有机气体,脱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脱 除水溶液中的色素。
一般用稀盐酸、乙醇、水洗净,在80℃干燥后即可 用。
主要用于气体和液体的干燥、溶液的脱水。
活性氧化铝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活3性)氧活化性铝氧表化面铝上A具l2有O3官·n能H2团O、,碱这性些极官性能吸团附为极剂性。 分子的吸附提供了活性中心。比表面积约为200~ 500 m2/g , 对 水 分 有 很 强 的 吸 附 能 力 , 可 脱 至 <1*10-6。
用于废水中的有机物处理、天然产物和生物 化学品的分离与精制和溶液脱色。
树 脂 结 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孔
树
脂
吸
A
D
附
S-
银
15 树
杏
脂
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吸附剂的性能
1)密度
填充密度B(体积密度) 是指单位填充体积的
对于分离生物碱类的分离较为理想。但碱性氧 化铝不宜用于醛、酮、酯、内酯等类型的化合物分 离。不宜用于酸性成分分离
用于气体的干燥和液体的脱水,如芳烃等化工 产品的脱水;空气、氢气、氯气、氯化氢和二氧化 硫等气体的干燥。
分子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分子筛 沸石分子筛-沸石,强极性的吸附剂。 它是一种硅铝酸金属盐的晶体,对极性分子有很 大的亲和能力,比表面积可达750 m2/g,具有很 强的选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一种强极性吸附剂
(a)A 型
(b)X 型
两种常用沸石分子筛的结构
分子筛晶体中有许多一定大小的空穴,空穴之 间有许多同直径的孔(也称“窗口”)相连。 由于分子筛能将比其孔径小的分子吸附到空穴 内部,而把比孔径大的分子排斥在其空穴外, 起到筛分分子的作用,故又名沸石分子筛。
3.吸附条件
温度:吸附热越大,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越大;影响吸附物溶解度。
pH:可控制吸附剂或吸附物解离情况。
盐的浓度:对不同物质的吸附有不同的 影响。 溶剂的影响:单溶剂吸附,混合溶剂解 吸附。
4.吸附物浓度与吸附剂用量
吸附物浓度 选择性:蛋白质、酶1%以下;
活性炭脱色和去热原(稀释)
吸附剂用量: 考虑收率和成本。
第二节 常用吸附剂
按吸附剂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1、有机吸附剂:如活性炭、淀粉、聚酰胺、 纤维素、大孔吸附树脂等; 2、无机吸附剂:如白陶土、氧化铝、硅胶、 硅藻土、碳酸钙等。 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 白陶土、氧化铝、硅胶、大孔吸附树脂等。
三、 应用
(1)有机物的分离
由于吸附树脂具有巨大的比表面,不同的吸附 树脂有不同的极性,所以可用来分离有机物。例 如,含酚废水中酚的提取,有机溶液的脱色等等。
孔径约在20Å 到50Å,比表 面积在200~ 500 m2/g。
活性氧化铝的制备
活性氧化铝为无定形的多孔结构物质。一般由氢氧 化铝脱水制得。不同类型的氢氧化铝在空气中加 热脱水生成不同晶型的氧化铝,如下:
三水铝石 Al2O3 Al2O3 Al2O3
用途:生化药物分离;溶液除臭、去除色素和热 原等杂质;溶剂回收。 “中毒”和“解毒”:活性炭160℃加热干燥4-5h, 锦纶活性炭100℃干燥4-5h。
二、活性氧化铝
特别适用于亲脂性成分的分离。 特点: 价廉,再生容易,活 性易控制; 操作不便,手续繁琐, 处理量有限。 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之分。 氧化铝的活性与含水量的关系 很大。
常用吸附剂应具备的条件
较强的吸附能力,即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不与吸附物质及其它介质发生化学反应 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热强度 易再生不易劣化 具有商业性生产规模和比较低廉的价格
一、活性炭
一种吸附能力很强的非极性吸附剂。 种类: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锦纶活性炭)
吸附分离过程
吸 附 剂 处 理
上 样
吸 附
洗 脱 1
洗 脱 2
吸 附 剂 再 生
实验室吸附柱层析
工业吸附分离设备Βιβλιοθήκη PP玻璃柱不锈钢玻璃柱
不锈钢树脂柱
吸附法的特点
优点:
(1)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价廉、安全。 (2)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吸附过程中pH变化小, 较少引起生物活性物质的变性失活。
缺点:
(1)天然吸附剂性能和吸附条件较难控制。
(2)收率不高。
(3)选择性差。
人工合成的高聚物吸附剂
适合在大体积料液(稀溶液)中提取含量 较少的目的物。
聚酰胺粉
结构:己酰胺聚合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尼龙,锦纶) 应用:吸附分离黄酮类、酚类、芳香族酸 类等化合物。 分离原理:主要通 过酰胺与酚、酸、醌 等化合物形成氢键, 吸附能力取决于氢键 的强弱。
H 2C CH2 N H O O N H O O CH2 H 2C H2C CH2 CH2 H 2C H2C CH2 CH2 H 2C H N O H O O H N H2C CH2
沸石分子筛的吸附作用有两个特点:
(1)表面上的路易斯中心极性很强;
(2)沸石中的笼或通道的尺寸很小,使 得其中的引力场很强。
人造沸石吸附细胞色素C
磷酸钙凝胶
种类:磷酸钙、磷酸氢钙、羟基磷灰石
[Ca5(PO4)3.OH] 吸附机理:Ca2+与蛋白质负电基团结合。 实际应用:浓磷酸直接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 或者将磷酸盐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生成磷 酸钙凝胶,吸附沉淀蛋白质。 用途:蛋白质的分离、精制
胰岛素纯化:
白陶土(白土、陶土、高岭土)
天然白陶土和酸性白陶土。 应用: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吸附剂, 助滤剂、去除热原。 主要成分:含水的硅酸铝。
氢氧化铝凝胶
在蛋白质及酶的制备中常用的吸附剂。
第五章 吸附分离法
主要内容 吸附的基本原理 常用吸附剂 大孔网格聚合物吸附树脂
第一节 吸附的基本原理
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指利 用吸附作用,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 质吸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利用吸附剂对活 性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使目的物 和其他物质分离,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方 法。
1、吸附剂的特性 2、吸附物的性质 3、吸附条件 4、吸附物浓度与吸附剂用量
1. 吸附剂的特性
理想的吸附效果:吸附量大、吸附速 度快、选择性强,流速适宜、吸附均匀。 种类、颗粒度、孔径、制备活化方法、 机械强度
2.吸附物的性质 1)表面张力 2)极性 3)溶解度(是否解离) 4)分子量 5)形成氢键
特点:
优点:比表面积大(在 500~1500m2/g), 吸附量大;抗酸耐碱,化学和热稳定性高; 解吸容易;价格低,来源广。
缺点:很难标准化,结果不易重复;易污染 环境。
活性炭的制备
炭化
活化
料活作减空把 化出少的有 反适非条机 应合碳件原 的于成下料 碳后分加在 质一,热隔 材步制以绝
树脂
一、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的类型
分为非极性、中等极性、极性、强极性。 非极性吸附剂:由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 而成—芳香族吸附剂。 中等极性吸附剂:具有甲基丙烯酸酯的结 构—脂肪族吸附剂。 极性吸附剂:含有硫氧、酰氨、氮氧、磺 酸基等极性基团。 产品:Amberlite(XAD系列)和Diaion (HP系列)吸附剂。
硅藻土
成分:无定形的二氧化硅,由硅藻的遗体 沉积而成。 制备:商品硅藻土是经过盐酸洗涤和缎烧 去除杂质后的产品。 特点:惰性 应用:助滤剂,澄清剂
皂土
主要成分:铝和镁的硅酸盐 应用:吸附金属离子、多肽、碱性蛋白, 是核酸酶的抑制剂。
几个概念: 孔容、骨架密度、湿真密度
二、大孔网状吸附法操作过程 1、树脂选择
极性:“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
树脂孔径:约等于溶质分子直径的6倍。
树脂预处理:甲醇洗涤。
再生:用一种或数种有机溶剂清洗。
2、吸附条件选择 溶液的pH:影响弱电解质的离解程度。
吸附剂
相互作用 (如溶解) 吸附物 溶剂/水
吸附剂—在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 吸附物—被吸附的物质
正吸附,负吸附。
吸附: 典型的表面现象
吸附质 吸附剂
脱吸附:吸附的逆过程
吸附主要发生在吸附剂内孔表面
碳面水造之碳碳即 产的煤,产化发造 生有气同生物生孔 活机能时微表氧过 性物将高孔面化程 除附温发侵反, 去在产达蚀应气 ,碳生的,,体 使表的构使将与
吸附能力:水>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丙酮>氯仿。
在水溶液中,酸性条件下较强; 对具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吸附力较大; 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 分子量大的>分子量小。
2500 C 9000 C 12000 C
薄水铝石 Al2O3
粗晶粒 2000 C 4500 C
湃铝石 Al2O3 Al2O3 Al2O3
2300 C 8500 C 12000 C
Diaion大网格吸附剂的物理性质
吸附剂 HP—10 HP—20 HP—30 孔容 孔半径 表面积 (m2/g) (ml/g) (Å) 501.3 718.0 570.0 0.64 1.16 0.87 300 460 250 吸附剂 HP—40 HP— 50 表面积 (m2/g) 704.7 589.8 孔容 孔半径 (ml/g) (Å) 0.63 0.81 250 900
对中性物质的吸附没有影响。 考虑目的物的稳定性。
无机盐:使吸附量增大。
3、洗涤条件选择
最常用的是以低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能使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溶胀
容易溶解吸附物。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对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吸附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时用水洗。
第三节 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
结构:大网格骨架,孔径100甚至1000nm 以上;不含功能团;吸附能力与活性炭、 硅胶相似。
特点:选择性好,解吸容易,理化性质稳 定,机械强度好,可反复使用,流体吸力 小;可按需调整空隙大小、骨架结构和极 性。
CoQ10制备
四、人造沸石
人造沸石是结晶铝硅酸金属盐的水合物,其 化学通式为:Mx/m[(AlO2)x· (SiO2)y]· 2O zH
M代表阳离子,m表示其价态数,z表示水合 数,x和y是整数。
沸石分子筛活化后,水分子被除去,余 下的原子形成笼形结构,孔径为3~10Å。
一、吸附作用
吸附:物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浓度的增加。
由于界面上的分子同时受到不相等的两 相分子的作用力,因此界面分子的力场是不 饱和的,即存在一种固体的表面力,它能从 外界吸附分子、原子或离子,并在吸附剂表 面附近形成多分子层或单分子层。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项目 作用力 吸附力 选择性 吸附速度 物理吸附 范德华力 较小,接近液化热 几乎没有 化学吸附 库仑力 较大,接近反 应热 有选择性
较快,需要的活化能很 慢,需要较高 小 的活化能 单分子层